零是正数吗-中国神话传说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课题: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认识平方差公式并了解公式的意义,会用平方差公式简化计算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转化化归与数形
结合的数学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创设研究式与合
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情感态度
教学重
理解并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计算并解决数学问题
点
教学难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灵活运用公式,把公式中的结构特征与实际问题联系起
点 来
教学手
多媒体辅助教学
段
教学过
教师活动
程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
景
引
入
提问:
某学校学生实践基地有一块边长为30米的正方形实
验田,现要在实验田中开 设一块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
观测台,现要在实验田播种,请问正方形实验田的播
种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
以学生身边的实
际问题为例,激发
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并自然引
出本节课的主要
内容。
教学过
教师活动
程
二
合
作
设计意图
提问: 学生分组讨论
除了直接用两个正方形面积求 在教师的引导下,
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假如正〈方法一〉 学生除了寻找出
方形边长较大时,如何求出剩余直接用边长的平方求面积再相减。 方法一的间接求
面积。 不规则图形的面
〈方法二〉 积;同时还能在现
在充 分鼓励学生思考出〈方法移动小正方形,以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有知识水平的基
一〉的同时,引导学生从 观察图分割大正方形。 础之上,进行简单
研
究
形和理解题意的角度,继续寻找如图,把小正方形放在大正方形的一角,的图形平移,转而
方法。 这样有利于分割剩余面积,也就是直接通过分割图形的
求法。 方法,直接求得不
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教师的引导下,
把阴影部分移至长方形的右侧,得到下学生得到如下形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刚刚图 式,为后面引出平
讨论出的两种解法,分别计算播 方差公式做好准
种面积。 备。
根据两种解法,引导学生观察算
式的特征,得出等式。
学生根据间接和直接求面积的方法,列
式并得到如下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30+5)(30-5)=875
根据以上等式,得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
教师活动
程
三
推
出
概
念
四
公
提问: 先通过感性认识
如果把题目中的正方形边长改学生记录公式的名称和内容 平方差公式,再上
为75和15,或者165和30,……, 升为理论,把枯燥
a和b,是 否都能得到相类似的平方差公式可以解释为:两数和与这两的公式形象化,有
结论。 数差的乘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助于学生加深理
解新知。
给出平方差公式的概念
并请学生观察公式的形式,并总
结公式的特点。
提问: 在上一环节,学生
在我们之前学习的多项式乘法学生讨论并 回答问题,把两个数的和与已经能够掌握平
中,两个二项式相乘,合并同类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按照多 项式乘法方差公式的基本
项前应该得到几项 的法则展开,印证刚才得到的结论 形式了。在此基础
之上,让学生从感
在合并同类项之后,有可能得到 性认识上升为理
几项 性思维,利用逻辑
推导得出结论,进
式
推
导
平方差公式中,两个二项式相
乘,积仍是二项式,请试用数学
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一步加深认识和
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五
例
题
练
习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平方差公
式列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让学
生们学习有价
值的数学,生活
的数学。
通过基本练习,
让学生逐步看
清平方差公式
的特征,看到问
题的本质 。
在这三道计算
题中,让学生体
会,平方差公式
中字母的含义,
即可以是数字、
单项式或者多
项式。这也是本
节的难点。
例题: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解:设这个正方形边长为x cm.
它的面积就增加39cm2,这个
(x+3)2-x2=39
(x+3+x)(x+3-x)=39
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x+3=13
x=5
练习: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cm.
1.口答
2.计算
计算后,比较这三道题与口答
题之间,在公式运用对象方面
的区别。 学生小结:平方差公式
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一个数字、
一个单项式或者一个多项式。
教学过
教师活动
程
3.补充练习
( + )( - )=
学生活动
解:
设计意图
在这一练习
中,主要锻
炼学生逆用
平方差公式
六
拓
展
延
伸
且
所以
所以
所以 〉
已知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试比较
与 的大小。
的能力,也
为后面因式
分解做好铺
垫。
该练习的目
的是在于让
学生了解平
方差公式的
应用,以及
乘 法公式和
其他知识的
综合运用。
适时地总
结,有助于
学生对问题
的深刻认
识,同时养
成严谨的学
习习惯。
七
课
堂
总
结
八
课
后
作
业
⑴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内容
⑵理解平方差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⑶正向和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解决数学问题。
教 学 过 程
基础作业:书后习题
选作作业:
1、证明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能够被4整除;
2、证明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够被8整除;
3、计算: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
所学知识。
并满足不同
水平学生的
需要。
教学设计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本章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
并且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 、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
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而本节是整式乘法中乘法公式的首要内容,学
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包括平方差公式在内的乘法公式及它的 推导过程,才能实现本节乃至本章
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 求多边形面积入手,
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得出抽象的概念,并在多项式乘法的基 础上,
再次推导公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说理性;之后安排了一系列的
例题和练习题,把新知运用到实战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又锻 炼了思维,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在对所得结论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中,加深对
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活 的。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将数学运用
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科学,来源 于生活,是其他科学的基础。
本节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对学生来讲很抽象,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生运用公 式解决实际问题
的最大障碍,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为今后学习其他乘法公式做好准备。乘法 公
式的逆用就是因式分解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本节补充练习中,已经开始渗透这部分知识,
为 后面学习因式分解做好铺垫。
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老师作为辅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本节的知识 结构中,展现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思考、讨论、口答、小结等环节中掌握新知。
安徽医科大学地址-老想上厕所怎么回事啊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晋楚城濮之战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蕴藉怎么读
时装设计学校-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雨打芭蕉落闲庭李清照-有理数
中山大学分数线2019-青鸟学费
智力发育-装甲兵
南宋皇帝-成都高铁乘务学校
本文更新与2020-09-10 10: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1304.html
-
上一篇:《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平方差公式》教案2 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