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excel 清除公式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0 11:45
tags:圆锥体积公式

好看的电子书推荐-河南省有多少人


操作、互动、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能利用它来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 问题。
2、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
探索过程 ,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能积极参与数学
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运用公式进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以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六个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六个装有适量的水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分析:
本 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
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 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 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
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 br>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
导学生经历“猜测 、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
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 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
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
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争
给学生更多的自 主探索和创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并从
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课以“操作实践、 试验探究”为突破口,让从学生通过动
手操作、猜想、验证,放手让学生自主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 。把转化的数
学思想蕴藏于教学过程,体现从已知到未知和从未知到已知的思维方法,设计目
的 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以此引入
课题)
[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另一方面,以生活中的数学的 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
心和求知欲。]
二、操作实践,试验探究
(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
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实验,达 到验证猜想的目的。正如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
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
流等数学活动。 ”]
(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 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
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 视指导每组
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 :(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
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 ,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
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中, 体现了新课标所体现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
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 知识的学习,实现了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知识升华,加深理解
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
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
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课件 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
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 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
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 br>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 说明理由---
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 ---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 学生解答展
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是在学生动手实 践、分组讨论
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
学 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
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 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 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 第3题
五、探究与发现
(1)你们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在求圆锥的体积时,应注意什么?
(2)反思:为什么求圆锥的体积算出底面积和高的乘积后还要除以3?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归纳中实现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在反思中达到对问
题的深刻认识。]
设计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实现创造性的“教”与“学”
在处理教材 时,不是沿袭教材的思路去推导公式,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课一开始, 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
激发学生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欲望。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每个问题 ,都是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得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之
间的讨论 、交流,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
(二)不足之处
在本课设计中,由于对教学流程的预 设比较详细,使得教学无法做到充分发
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导验证过程中,学生也只是在教师的 “引导”下被
动地接受。如果让学生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对于这一矛盾的合理解
决 ,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总之,本节课教学,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实验、比较、统
计、归纳等途径,让学生理解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就能让学生在“操作、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能够初步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平凡的世界豆瓣-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官网


产生近视的原因-浙江省考试成绩查询


女生考警校容易吗-开衣服店


全国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有一种青春叫高考


河北省历年高考分数线-六级各部分分值多少分


高考咨询网-反省作文


竖子不足与谋句式-马来西亚签证办理流程


上海交通大学地址-胜日寻芳泗水滨这首诗



本文更新与2020-09-10 11: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1367.html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