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位于哪个省-小鼹鼠怎么读

《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龙口一中 卫艳艳
一、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点。2、使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
2、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的辨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培 养学生研讨问题的方法,通过猜测、推理、
验证、归纳等步骤,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学法引导
1、 教师学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 学生学法:细心观察公式的结构特征,从而将之转化为能运用公式的形式
在分解因式。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
2、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3、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授课应强化 公式结构特征的教学,以便于学生
准确理解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容易引 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热情。多媒体设备使课件,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所学
知识 。
五、教学步骤
(一)、对一个多项式如x-4没有公因式可提,是不是就不能因式分解呢 ?
事实上由乘法公式(a+b)(a-b)= a
2
-b
2
猜想出(x+2)(x-2)= x
2
-4,
反过来就可得出它可分解为x
2
-4=(x+2)(x-2),这样就又给我们提供了一
种新分解因式方法。
(二)、整体感知:由平方差公式a
2
- b
2
=(a + b )(a - b)
让学生观
察出该公式的特征,即左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 而右边可以写成这两个数的和与
差的形式,在实际解题中充分让学生能理解,一定要符合两个数平方的差 的形式
才能运用该公式来分解因式。
2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呈现新知
1、由多项式的乘法(a+b)(a-b)= a
2
-b
2
引入由右向左用,则可以将某些符
合条件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2、观察下列运算的特征,归纳使用平方差公式的条件。
x
2
-16 = x
2
- 4
2
= (x + 4)( x - 4 )
↓ ↓ ↓ ↓
a
2
- b
2
= (a + b )(a - b)
↑ ↑ ↑ ↑
9m
2
- 4n
2
= (3m)
2
- (2n)
2
=(3m+2n)( 3m-2n)
3、通过例题的分析、示范及练习 ,使师生的思维、情感不断加以锻炼、交流从
而深化对公式的理解。
(二)引导探究 探索新知
1、什么是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何联系?
2、整式乘法有哪些?(共5个)其中的字母可表示什么?
(三)交流评价
理解 新知既然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互逆运算关系,那么乘法公式除了可以进行
整式乘法外,还有其他什么用 途?(请同学回答)如果把乘法公式从右向左用就
可以用来把符合某些条件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我们把这 种多项式的分解因式的方
法叫做运用公式法。我们先来用平方差公式来分解因式,(引出课题)
把乘法公式(a+b)(a-b)=a
2
-b
2
反过来写成平方差公式a
2
-b
2
=(a + b )
(a - b)
就得到了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
该公式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请虚述总结 )
该公式的特征:即左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右边是两个因式积的形式,这两个
因式分别为 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形式,利用公式可以把具有平方差特征的多项式
来分解因式
。
(四)尝试应用应用新知
例题1把多项式 x
2
-16 和9m
2
- 4n
2
分解因式
解:x
2
-16 = x
2
- 4
2
= (x + 4)( x - 4 )
↓ ↓ ↓
a
2
- b
2
= (a + b )(a - b)
9m
2
- 4n
2
= (3m)
2
- (2n)
2
=(3m+2n)( 3m-2n)
显然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任何数和单项 式及多项式,若给出的多项
式两部分不具备明显的平方差2,需要化成a
2
- b
2
的形式,所以用平方
差公式的时,能否把两部分写成平方的形式而且还需作差,是 运用平方差
公式的关键。
(五)学生自主探究
例题2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1
-25b
2
(2)x
2
y
2
-x
2
(3) m
2
-0.01n
2
(六)拓展延深
例题3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a b+b )
2
-(a+1)
2
;
(2)(a
2
-x
2
)
2
-4ax(x
-a)
2
;
(3)(x + y z+ )
2
-(x
-y +z)
2
.
1、议一议
下列多项式可否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可以应分解成什么样子?如果不能请
说明理由。(在有理数范 围内分解)
(1)x
2
+ y
2
(2)x
2
- y
2
(3)-a
2
+ b
2
(4)3a
2
-4 b
2
(5)0.9a
2
- b
2
(6)-a
2
- b
2
2、巩固练习:填空题
(1)25m
2
=( )
2
; (2)0.49b
2
=( )
2
; (3 )81n
6
=( )
2
;
( 4 ) c
2
= ( )
2
; (5 ) x
6
y
2
= ( )
2
; ( 6 )64x
2
y
2
= ( )
2
(七)变式迁移 强化新知
(1)a
2
-9 b
2
; (2)a
2
-4b
2
; (3)36
-m
2
; (4)4x
2
-9y
2
(5)0.81a
2
-16 b
2
(6)36n
2
-1 (7)64x
16
-y
4
z
6
(8)25a
2
b
4
c
16
-
16
(八)中考展望 点击中考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3x
2
-3 ; (2)(x+ y)
2
-4 ; (3)x
3
y
2
-4x
解:(1)3x
2-3=3(x
2
-1)=3(x+1)(x-1).
(2)(x+ y )
2
-4=(x+y+2)(x+y-2).
(3)x
3
y
2
-4x=x(x
2
y
2
-4)=x(xy+2)(xy -2).
(九)小结升华 整合新知
1、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满足的条件:
3、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不仅可以表示任何数而且可以单项式及多项
式
(十)精选作业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a
2
-49 (2)64
-x
2
; (3)1-36 b
2
; (4)m
2
-81 n
2
;
(5)0.49p
2
-144q
2
; (6)121a
2
-4 b
2
; (7)a
2
p
2
- b
2
q
2
;
(8) a
2
-x
2
y
2
; (9)1.69p
2
-0.16q
2
; (10)225x
4
y
4
-9 m
2
;
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这部分的 内容是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重难点,虽然应
用的公式只是三条,但要灵活应用于解题却不容易,所以我在 制定这
一章书的教学计划时就对教材的教学顺序作出了一些调整。因式分解
的公式是乘法公式的 逆运算,所以我将因式分解提前学,在学会乘法
公式后暂时略过整式的除法直接学习因式分解,我认为这 样调整后可
以加强公式的熟练使用;另一方面我加强乘法公式的练习巩固,在没
有学习因式分解 之前,先针对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及
逆用作了一个专题训练。
在学习因式分解 的这个专题训练的效果是不错的,因为平方差
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都是刚刚学习且应用较多的公式。作 好这些准
备工作之后,便开始学习因式分解。正式提出因式分解的定义的时候,
同学们都一副明 了的表情。而我也强调的就是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是
相反方向的变形,并且在练习中一再将公式罗列出来 。然后讲授提公
因式法、公式法(包括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讲课的时候是一 个
公式一节课,先分解公式符合条件的形式再练习,主要是以练习为重。
讲课的过程是非常顺利 的,这令我以为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好。因为作
业都是最基本的公式应用,而提高题一般是特优生才会选择 来做。
讲完因式分解的新课,我随堂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才发
现效果是不太好的。他们 只是看到很表层的东西,而对于较为复杂的
式子,却无从下手。
课后,我总结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思想上不重视,因为对于公式的互换觉得太简 单,只是将它
作为一个简单的内容来看,所以课后没有以足够的练习来巩固。
2、在 学习过程中太过于强调形式,反而如何创造条件来满足条
件忽略了。导致他们对于与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 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
转化的或者多种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
3、 灵活运用公式(特别与幂的运算性质相结合的公式)的能力较
差,如要将9-25x
2
化成3
2
-(5x)
2
然后应用平方差公式这样的题目却
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业及随堂练习的单一性及难度低的
特点有关。
4、因式分解 没有先想提公因式的习惯,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行
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比如最简 单的将a
3
-a提公因式
后应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学都是只化到a(a
2
-1)而没有化到最后结
果a(a +1)(a -1)。因式分解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 难点,我认为
我对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比较适合的,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
没有注意到 计算题在练习方面的巩固及题型的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中
应该更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调整教学进度 ,多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
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男生分为哪些类型
定语从句先行词-女人善待自己经典句子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淘宝电商平台
as引导定语从句-圆柱体积怎么求
普通话成绩-学生怎样减肥最有效
俾-不让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长方体有几个面
连词成句的方法和技巧-再接再励是什么意思
本文更新与2020-09-11 19: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2363.html
-
上一篇: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下一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