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2:35
tags: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材答案-自学高中数学选a版还是B版


.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x?A?x? C
U
A
,
x?C
U
A?x?A
.
2.德摩根公式
C
U
(AIB)?C
U
AUC
U
B;C
U
(AUB)?C
U
AIC
U
B
.
3.集合
{a
1
,a
2
,L,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
n
个;真子集有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n
–1个;非空
的真子集有
2
–2个.
n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f(x)?ax?bx?c(a?0)
;
(2)顶点式
f(x)?a(x?h)?k(a?0)
;
(3)零点式f(x)?a(x?x
1
)(x?x
2
)(a?0)
.
5.方程
f(x)?0

(
k
1
,
k
2
)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f(k
1
)f(k
2
) ?0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
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ax?bx?c ?
0(
a?
0)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k
1
,k< br>2
)
内,等价于
2
2
2
f(k
1
) f(k
2
)?0
,或
f(k
1
)?0

k
1
??
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k?k
2
k?k
2
bb
?
1
???k
2
.
,或
f(k
2
)?0

1
2a222a
二次函数
f
(
x
)
?ax?bx?c
(
a?
0)
在闭区间
?
p,q
?
上的最值只能在
x??
2
b
处及区间的两端
2a
点处取得,具体如下:(可画图解决问题)
(1)当a>0时,若
x??
b
b
?
?
p
,q
?
,则
f(x)
min
?f(?),f(x)
max
?
max
?
f(p),f(q)
?

2a
2a
b
?
?
p,q
?

f(x)
max
?
max
?
f(p),f(q)
?

f(x)min
?
min
?
f(p),f(q)
?
.
2a
bb
?
?
p
,
q
?
,则
f( x)
min
?min
?
f(p),f(q)
?
,若
x???
?
p,q
?
,则
(2)当a<0时,若
x??2a2a
x??
f(x)
max
?max
?
f(p), f(q)
?

f(x)
min
?min
?
f(p) ,f(q)
?
.
7.真值表
整理范本


.
p q 非p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8.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都是
大于
小于
对所有
x

成立
对任何
x

不成立
9.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p或q p且q








原结论 反设词 反设词
不是
不都是
不大于
不小于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
n

至多有
n

至多有(
n?1
)个
至少有(
n?1
)个

存在某
x


不成立
存在某
x


成立
p

q

?p

?q


p

q

?p

?q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10.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p?q
,则
p

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q?p
,则
p

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p?q
,且
q?p
,则
p
是< br>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1.函数的单调性
整理范本


.
(1)设
x< br>1
?x
2
?
?
a,b
?
,x
1?x
2
那么
(x
1
?x
2
)
?f(x
1
)?f(x
2
)
?
?0
?
( x
1
?x
2
)
?
f(x
1
)?f(x2
)
?
?0?
f(x
1
)?f(x
2
)
?0?f(x)在
?
a,b
?
上是增函数;
x
1
?x
2
f(x
1
)?f(x
2
)
?0? f(x)在
?
a,b
?
上是减函数.
x
1
?x< br>2
(2)设函数
y?f(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 br>(x)?0
,则
f(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x)
为减函数.
12.如果函数
f(x)

g(x)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
f(x)?g(x)
也是减 函数; 如果函

y?f(u)

u?g(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 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
y?f[g(x)]
是增函数.
13.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y?f(x)
与函数
y?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0
(即
y
轴)对称.
(2)同底的指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15.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f(x)?f(x?a)
,则
f(x)
的周期T=a;
16.分数指数幂
(1)
a
m
n
?
1
n
a
m
1
m
n

a?0,m,n?N
,且
n?1
).
?
(2)
a
?
m
n
?

a?0,m,n?N
,且
n?1
).
?
a
17.根式的性质
n
(1)
(
n
a
)
?a
.
?
a,a?0
(2)当
n
为奇数时,
a?a
; 当
n
为偶数时,
a?|a|?
?
.
?a,a?0
?
n
n
n
n
18.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整理范本


.
(1)
a?a?a
rsrs
rsr?s(
a?
0,
r
,
s?Q
)
.
(2)
(
a
)
?a
(
a?
0,
r
,s?Q
)
.
(3)
(
ab
)
?ab
(
a?
0,
b?
0,
r?Q
)
.
rrr
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
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19.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a
N?b?a
b
?N
(a?0,a?1, N?0)
.

20.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a
N?
log
m
N
(
a?0,且
a?1
,
m?0
,且
m?1
,

N?0
).
log
m
a
n
推论
log
a
m
b?
n
log
a
b
(
a?0
,且
a?1
,
m,n?0
,且
m?1
,
n ?1
,

N?0
).
m
21.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log
a
(
MN
)
?
log
a
M?
log
a
N;
(2)
log
a
M
?
log
a
M?
log
a
N
;
N
n
(3)
log< br>a
M?n
log
a
M
(
n?R
)
.
22.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n?1
?
s
1
,
a
n
?
?
( 数列
{
a
n
}< br>的前n项的和为
s
n
?a
1
?a
2
?L?a
n
).
s?s,n?2
?
nn?1
*
2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n?1)d?dn?a
1
?d(n?N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s
n
?
n(a
1< br>?a
n
)
n(n?1)d1
?na
1
?d?n
2
?(a
1
?d)n
.
2222
n?1
2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q?
a
1
n
?q(n?N
*
)

q
?
a
1
(1?q
n
)
?
a
1
?a
n
q
,q?1
,q?1
?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s
n
?
?
1?q

s
n
?
?
1?q
.
?
na,q?1< br>?
na,q?1
?
1
?
1
整理范本


.
2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
?
?cos
2
?
?1

tan
?
=
sin
?

cos
?
27.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8.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
?
?
?
)?sin
?
cos
?
?cos
?
sin
?
;
cos(
?
?
?
)?cos
?
c os
?
msin
?
sin
?
;
tan(
?
?
?
)?
tan
?
?tan
?
. 1
m
tan
?
tan
?
asin
?
? bcos
?
=
a
2
?b
2
sin(
??
?
)

(辅助角
?
所在象限由点
(a,b)
的象限决定,
tan
?
?
29.二倍角公式
b
).
a
sin2
?
?sin
?
cos
?
. < br>cos2
?
?cos
2
?
?sin
2
??2cos
2
?
?1?1?2sin
2
?
.
tan2
?
?
2tan
?
.
2
1?tan
?
3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y?s in(
?
x?
?
)
,x∈R及函数
y?cos(
?
x?
?
)
,x∈R(A,ω,
?
为常数,且A≠0,ω>0 )的周期
T?
2
?
?

函数
y?tan(
?
x?
?
)

x?k
?
?
31.正弦定 理
?
2
,
k?Z
(A,ω,
?
为常数,且A≠0 ,ω>0)的周期
T?
?
.
?
abc
???
2
R
.
sinAsinBsinC
32.余弦定理
a
2
?b
2< br>?c
2
?2bccosA
;
b
2
?c
2?a
2
?2cacosB
;
c
2
?a
2
?b
2
?2abcosC
.
33.面积定理
111
a h
a
?bh
b
?ch
c

h
a
、 h
b
、h
c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22
11 1
(2)
S?absinC?bcsinA?casinB
.
222
(1)
S?
整理范本


.
3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A?B?C?
?
? C?
?
?(A?B)

sinC=sin(A+B),cosC=-cos(A+B),tanC=-tan(A+B)
35.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36.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
(2)(
?
a)·b=
?
(a·b)=
?
a·b= a·(
?
b);
(3)(a+b)·c= a ·c +b·c.
37.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 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λ
1
、λ
2
,使得a=λ
1
e
1

2
e
2

不共线的向量e
1
、e
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38.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x
1
,y
1
)
,b=
(x
2
,y
2
)
,且b?
0,则a
P
b(b
?
0)
?x
1
y
2
?x
2
y
1
?0
.
39.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40.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4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x
1
,y
1< br>)
,b=
(x
2
,y
2
)
,则a+b=(x
1
?x
2
,y
1
?y
2
)
.
(2)设a=
(x
1
,y
1
)
,b=
(x
2
,y
2
)
,则a-b=
(x
1
? x
2
,y
1
?y
2
)
.
uuuruuuruuur
(3)设A
(x
1
,y
1
)
,B
(x
2
,y
2
)
,则
A B?OB?OA?(x
2
?x
1
,y
2
?y
1)
.
(4)设a=
(x,y),
?
?R
,则
?
a=
(
?
x,
?
y)
.
(5)设a=
(x
1
,y
1
)
,b=
(x
2
, y
2
)
,则a·b=
(x
1
x
2
?y1
y
2
)
.
42.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
?
x
1
x
2
?y
1
y
2x?y?x?y
2
1
2
1
2
2
2
2< br>(a=
(x
1
,y
1
)
,b=
(x
2
,y
2
)
).
整理范本


.
4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uuuruuuruuur

d
A,B
=
|AB|?AB?AB

?(x
2?x
1
)
2
?(y
2
?y
1
)
2
(A
(x
1
,y
1
)
,B
(x
2
,y
2
)
).
44.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r>(x
1
,y
1
)
,b=
(x
2
,y
2
)
,且b
?
0,则
A||b
?
b=λa
?x
1
y
2
?x< br>2
y
1
?0
.
a
?
b(a
?0)
?
a·b=0
?x
1
x
2
?y
1
y
2
?0
.
4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 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

B(x< br>2
,y
2
)

C(x
3
,y
3)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G(
x
1
?x
2
?x
3
y
1
?y
2
?y
3
,)
.
33
46.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O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A,B,C
所对边长分别为
a,b,c,则
uuur
2
uuur
2
uuur
2
(1 )
O

?ABC
的外心
?OA?OB?OC
.
u uuruuuruuurr
(2)
O

?ABC
的重心
?O A?OB?OC?0
.
uuuruuuruuuruuuruuuruuur
(3)
O

?ABC
的垂心
?OA?OB?OB?OC?OC?OA
.
uuuruuuruuurr
(4)
O

?ABC
的 内心
?aOA?bOB?cOC?0
.
47.常用不等式:
(1)
a,b?R
?
a?b?2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2< br>(2)
a,b
?
R
?
?
333
a?b
?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3)
a?b?c?3abc(a?0,b?0,c?0).

(4)
a?b?a?b?a?b
.
48.均值定理
整理范本


.
已知
x,y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
xy
是定值
p
,则当
x?y
时和
x?y
有最小值
2p

(2)若和
x?y
是定值
s
,则当
x?y
时积
xy
有最大值
2
1
2
s
.
4
2
2
49.一元二次不等式
ax?bx?c?0(或?0)(a? 0,??b?4ac?0)
,如果
a

ax?bx?c

号 ,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a

ax?bx?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 .简言之:同号两根之
2
外,异号两根之间.
x
1
?x?x
2
?(x?x
1
)(x?x
2
)?0(x
1
?x
2
)

x?x
1
,或x?x
2
?(x? x
1
)(x?x
2
)?0(x
1
?x
2
)
.
50.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x?a?x
2
?a??a?x?a
.
2
x?a?x
2
?a
2
?x?a

x??a
.
51.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a?1
时,
a
f(x)
?a
g(x)
?f(x)?g(x)
; ?
f(x)?0
?
log
a
f(x)?log
a
g(x)?
?
g(x)?0
.
?
f(x)?g(x)
?
(2)当
0?a?1
时,
a
f(x)
?a
g(x)
?f(x)?g(x)
;
?
f(x)?0
?
log
a
f(x)?log
a
g(x)?
?
g(x)?0

?
f(x)?g(x)
?
52..斜率公式
整理范本


.
k?
y
2
?y
1

P
1
(x
1
,y
1
)

P
2
(x
2
,y
2
)
).
x
2
?x
1
53.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y?y
1
?k(x?x
1
)
(直线
l
过 点
P
1
(x
1
,y
1
)
,且斜率为
k
).
(2)斜截式
y?kx?b
(b为直线
l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br>y?y
1
x?x
1
?
(
y
1
?y< br>2
)(
P
1
(x
1
,y
1
)

P
2
(x
2
,y
2
)
(
x
1
?x
2
)).
y
2
?y
1
x
2
?x
1
(4)截距式
xy
??
1
(
a、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a、b?0
)
ab
(5)一般式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
5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l
1
:y?k
1
x?b
1

l
2
:y?k
2
x?b
2


l
1
||l
2
?k
1
? k
2
,b
1
?b
2
;


l1
?l
2
?k
1
k
2
??1
. (2)若
l
1
:A
1
x?B
1
y?C
1
?0
,
l
2
:A
2
x?B
2
y ?C
2
?0
,且A
1
、A
2
、B
1
、B
2
都不为零,

l
1
||l
2
?
A
1
B
1
C
1

??
A
2
B
2
C
2

l
1
?l
2?A
1
A
2
?B
1
B
2
?0

55.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
P
0< br>(x
0
,y
0
)
的直线系方程为
y?y
0< br>?k(x?x
0
)
(除直线
x?x
0
),其中
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
P
0
(x
0
,y
0
)
的直线系方程为
A(x?x
0
)?B(y?y
0
)?0
,其中
A,B
是待定的
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 两直线
l
1
:A
1
x?B
1
y?C
1?0
,
l
2
:A
2
x?B
2
y?C< br>2
?0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
程为
(A
1
x?B
1
y?C
1
)?
?
(A
2
x?B
2
y?C
2
)?0
(除
l
2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整理范本


.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y?kx?b< br>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x?By?C?0
平行的直 线系方程是
Ax?By?
?
?0
(
?
?0
),λ是 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x?By?C?0
(A≠0,B≠0) 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Bx?Ay?
?
?0
,
λ是参变量.
56.点到直线的距离
d?
|Ax
0
?By
0
?C|
A?B
22
(点
P(x
0
,y
0
)
,直线
l

Ax?By?C?0
).
57.
Ax?By?C?0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
l: Ax?By?C?0
,则
Ax?By?C?0

?0
所表示的平面区 域是:

B?0
,当
B

Ax?By?C
同号时 ,表示直线
l
的上方的区域;当
B

Ax?By?C
异号时 ,
表示直线
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B ?0
,当
A

Ax?By?C
同号时,表示直线
l
的右方的区域;当
A

Ax?By?C
异号时,
表示直线
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58.
(A
1
x?B
1
y?C
1
)(A
2
x?B
2
y? C
2
)?0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
C: (A
1
x?B
1
y?C
1
)(A
2
x?B
2
y?C
2
)?0

A
1
A
2< br>B
1
B
2
?0
),则
(A
1
x? B
1
y?C
1
)(A
2
x?B
2
y?C< br>2
)?0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A
1x?B
1
y?C
1
)(A
2
x?B
2
y?C
2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A
1
x ?B
1
y?C
1
)(A
2
x?B
2
y?C
2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59.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a)?(y?b)?r
.
22
(2)圆的一般方程
x?y?Dx?Ey?F?0
(
D?E?4F
>0).
22
222
6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P(x
0
,y
0
)
与圆
(x?a)?(y?b)?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整理范本
222


.

d?(a?x
0
)?(b?y
0
)
,则
22
d?r?

P
在圆外;
d?r?

P
在圆上;
d?r?

P
在圆内.
6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br>直线
Ax?By?C?0
与圆
(x?a)?(y?b)?r
的位置关系 有三种:
222
d?r?相离???0
;
d?r?相切???0
;
d?r?相交???0
.
其中
d?
Aa?Bb?C
A?B
22
.
62.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
,O
2,半径分别为r
1
,r
2

O
1
O
2
?d

d?r
1
?r
2
?外离?4条公切线
;
d?r
1
?r
2
?外切?3条公切线
;
r
1
?r
2
?d?r
1
?r
2
?相交?2条公切线
;
d?r
1
?r
2
?内切?1条公切线
;
0?d?r
1
?r
2
?内含?无公切线
.
63.椭圆的标准方程及简单的几何性质
64.椭圆的的内外部
22
x< br>0
y
0
x
2
y
2
(1)点
P(x< br>0
,y
0
)
在椭圆
2
?
2
?1(a ?b?0)
的内部
?
2
?
2
?1
.
ab ab
22
x
0
y
0
x
2
y
2(2)点
P(x
0
,y
0
)
在椭圆
2
?
2
?1(a?b?0)
的外部
?
2
?
2
?1
.
abab
65.双曲线的内外部
整理范本


.
22
x
0
y
0
x
2< br>y
2
(1)点
P(x
0
,y
0
)
在 双曲线
2
?
2
?1(a?0,b?0)
的内部
?
2
?
2
?1
.
abab
22
x
0
y
0
x
2
y
2
(2)点
P(x
0
,y
0
)
在双曲线
2
?
2
?1(a?0,b?0)
的外部
?
2
?
2
?1
.
abab
66.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x
2
y
2
x
2
y
2
b
(1)若双曲线方程为
2
?
2
?
1
?
渐近线方程:
2
?
2
? 0?
y??x
.
ab
ab
a
xy
xy
b
(2)若渐近线方 程为
y??
x
?
??0
?
双曲线可设为
2
?
2
??
.
ab
ab
a
x
2
y
2
x
2
y
2
(3)若双曲线与
2
?
2
?
1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2
?
2
? ?

??0
,焦点在x轴上,
abab
22
??0
,焦点在y轴上).
67. 抛物线
y
?
2px
的焦半径公式
2
抛物线
y?2 px(p?0)
焦半径
CF?x
0
?
过焦点弦长
CD?x< br>1
?
2
p
.
2
pp
?x
2
??
x
1
?
x
2
?
p
.
22
2
y
2
22
68.抛物线
y
?
2px上的动点可设为P
(
?
,y
?
)

P
(2
pt
,2
pt
)或
P
(x
o
,y
o
)
,其中
y
o
?2px
o
.
2p
69.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
P(x
0
,y
0
)
在抛物线
y? 2px(p?0)
的内部
?y?2px(p?0)
.

P(x0
,y
0
)
在抛物线
y?2px(p?0)
的外部?y?2px(p?0)
.
(2)点
P(x
0
,y
0
)
在抛物线
y??2px(p?0)
的内部
?y??2px(p?0 )
.

P(x
0
,y
0
)
在抛物线y??2px(p?0)
的外部
?y??2px(p?0)
.
(3)点
P(x
0
,y
0
)
在抛物线
x?2py(p?0)
的内部
?x?2py(p?0)
.

P(x
0
, y
0
)
在抛物线
x?2py(p?0)
的外部
?x?2py (p?0)
.
整理范本
22
22
22
22
22
22


.
(4) 点
P(x
0
,y
0
)
在抛物线
x ?2py(p?0)
的内部
?x?2py(p?0)
.

P(x< br>0
,y
0
)
在抛物线
x??2py(p?0)
的外部
?x??2py(p?0)
.
7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
AB=
1?k
2
22
22
(x
1
?x< br>2
)
2
?(y
1
?y
2
)
2

x
1
?x
2
?1?
1
y
1
? y
2

2
k
(弦端点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
,由方程
?
?
y?kx?b
2
消去y得到< br>ax?bx?c?
0

??0
,
?
为直
?< br>F(x,y)?0
线
AB
的倾斜角,
k
为直线的斜率).
7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7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7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7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75.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整理范本


.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76.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
77.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
?
存在实数λ使a=λb.
uuuruuur
uuuruuuruuur
P、A、B
三点共线
?
AP||AB
?
AP?tAB
?
OP?(1?t)OA?tOB
.
ruuuruuur
uuur
uuu
AB||CD
?
AB< br>、
CD
共线且
AB、CD
不共线
?
AB?tCD
AB、CD
不共线.
78.球的半径是R,则
其体积
V?
4
3
?
R
,
3
2
其表面积
S?4
?
R

79.柱体、锥体的体积
1
V
柱体
?Sh

S< br>是柱体的底面积、
h
是柱体的高).
3
1
V
锥体< br>?Sh

S
是锥体的底面积、
h
是锥体的高).
3
80.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B)=P(A)+P(B).
81.
n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
1
+A< br>2
+…+A
n
)=P(A
1
)+P(A
2
) +…+P(A
n
).
82.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
P(A·B)= P(A)·P(B).
83.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1
· A
2
·…· A
n
)=P(A
1
)· P(A
2
)·…· P(A
n
).
84.回归直线方程
nn
?
?
x
i
?x
??
y
i
?y
?
?
x
i
y
i
?nxy
?
?
i?1i?1
?b??
nn
$$
2
.
y?a?bx
,其中
?< br>x
i
?x
?
x
i
2
?nx
2
?
??
?
i?1i?1
?
?
a?y?bx
整理范 本


.
85.相关系数r
|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
86. 函数
y?f(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y?f(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是曲线
y?f (x)

P(x
0
,f(x
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f
?
(x
0
)
,相应的切
线方程是
y?y
0
?f
?
(
x
0
)(
x?x
0< br>)
.
87.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
?
?0
(C为常数).
'n?1
(2)
(x
n
)?nx(n?Q)
.
(3)
(sinx)
?
?cosx
.
(4)
(cosx)
?
??sinx
.
(5)
(l nx)
?
?
xx
11
e
x

(loga)
?
?log
a
.
xx
xx
(6)
(e)
?
?e
;
(a)
?
?alna
.
88.导数的运算法则
(1)
(u?v)?u?v
.
(2)
(uv)?uv?uv
.
'''
'''
u
'
u
'
v?uv
'
(v?0)
.
(3)
()?
vv
2
89.判别
f
(
x
0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当函数
f(x)
在点
x
0
处连续时,
(1)如果 在
x
0
附近的左侧
f
?
(x)?0
,右侧
f
?
(x)?0
,则
f(x
0
)
是极大值; (2)如果在
x
0
附近的左侧
f
?
(x)?0
,右侧
f
?
(x)?0
,则
f(x
0
)
是 极小值.
90.复数的相等
a?bi?c?di?a?c,b?d
.(
a,b,c,d?R

整理范本


.
91.复数
z?a?bi
的模(或绝对值)
|z|
=
|a ?bi|
=
a
2
?b
2
.
9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a?bi)?(c?di)?(a?c)?(b?d)i
;
(2)
(a?bi)?(c?di)?(a?c)?(b?d)i
;
(3)
(a?bi)(c?di)?(ac?bd)?(bc?ad)i
;
(4)
(a?bi)?(c?di)?

ac?bdbc?ad
?i(c?di?0)
.
c
2
?d
2
c
2
?d
2
整理范本

高中数学必修4教师用书电子版-高中数学公开课如何评课


人教版高中数学书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矩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模块检测题-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讲课稿


0026高中数学 0004-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大学数学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高中数学构造数列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教学-易错的高中数学题


高中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高中数学求三角形周长最值例题


高中数学面试试讲题目文库-高中数学函数的方程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2: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3973.html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