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精简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3:08
tags: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考试说明书-高中数学中类比思想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x?A ?x?C
U
A
,
x?C
U
A?x?A
.
? ?A?A??

2 集合
{a
1
,a
2
,L,a< br>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
n
个;真子集有
2
n
?1
个;非空子集有
2
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

2
n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f(x)?ax?bx?c(a?0)
;
(2) 顶点式< br>f(x)?a(x?h)?k(a?0)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
f(x)?a(x?x
1
)(x?x2
)(a?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x1
,0),(x
2
,0)
时,
设为此式)
2
(4)切线式:
f(x)?a(x?x
0
)?(kx?d),(a?0)
。(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kx?d
相切且切点的
横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都是 不都是
大于 不大于
小于 不小于
对所有
x
,成立 存在某
x
,不成立
对任何
x
,不成立 存在某
x
,成立
2
2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
n

至多有
n

p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至多有(
n?1
)个
至少有(
n?1
)个
?p

?q

p

q

?p

?q

6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充要条件: (1)、
p?q
,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
(2)、
p?q
,且q ≠>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
q?p
,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p ,且q ≠>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 在x
?
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x
1
,x
2
?D, 且x
1
?x
2
,都有
f(x
1
)?f(x
2
)
成立,则就叫f(x)在x
?
D上是增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增 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 f(x)在x
?
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x
1
,x
2
?D,且x
1
?x
2
,都有


f(x
1< br>)?f(x
2
)
成立,则就叫f(x)在x
?
D上是减函数。 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 单调
内层函数
外层函数
复合函数
等价关系:
单调性












(1)设
x
1
,x
2
?
?
a,b
?
,x
1
?x
2
那么
f(x< br>1
)?f(x
2
)
?0?f(x)在
?
a,b
?
上是增函数;
x
1
?x
2
f(x
1
)?f(x
2
)
?0?f(x)在
?
a,b
?
上是 减函数.
(x
1
?x
2
)
?
f(x
1< br>)?f(x
2
)
?
?0?
x
1
?x
2
(x
1
?x
2
)
?
f(x
1
) ?f(x
2
)
?
?0
?
(2)设函数
y?f(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
(x)?0
,则
f(x)为增函数;如果
f
?
(x)?0
,则
f(x)
为减函数 .
8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
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
f(?x)??f(x)或f(?x)?f(x)?0

则f(x)就是奇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奇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
相同
的单调区间;
(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 .
偶函数:
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
f(?x)?f(x)
,则f(x)就是偶函数。
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偶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
相反
的单调区间;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
(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 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对函数f(x),若存在T
?< br>0,使得f(x+T)=f(x),则就叫f(x)是周期函数,其中,T是f(x)
的一个周期 。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
(1)、f(x+T)= - f(x),此时周期为2T ;
(2)、 f(x+m)=f(x+n),此时周期为2
m?n


(3)、
f(x?m)??
10常见函数的图像:
y
1
,此时周期为2m 。
f(x)
y
y
y< br>k<0
o
k>0
x
o
a<0
x
y=a
x
01
o
x
y=log
a
x
0 a>1
y=kx+b
a>0
2

y=ax+bx+c

o
1
a>1
x

11 对于函数
y?f(x)
(
x?R
),
f(x?a)? f(b?x)
恒成立,则函数
f(x)
的对称轴是
x?
函数
y?f(x?a)

y?f(b?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12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
a
m
n
a?b
;两个< br>2
b?a
对称.
2
?
n
a
m

a?0,m,n?N
?
,且
n?1
).
m
n(2)
a
?
?
1
m
n
?
1
n
a
n
(3)
(
n
a)?a
.
a
m

a?0,m,n?N
,且
n?1
). ?
(4)当
n
为奇数时,
a?a
;当
n
为偶数 时,
n
a
n
?|a|?
?
n
n
?
a,a?0
.
?
?a,a?0
1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a
N?b?a
b
?N
(a?0,a?1,N?0)< br>.
指数性质:
(1)1、
a
?p
?rs
1
mnmn
0
a?(a)

a?1
; (2)、() ; (3)、
a?0
p
a
r?s
(4)、
a?a?a
指数函数:
(a?0,r,s?Q)
; (5)、
a?
n
a
m

m
n
(1)、
y?a(a?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
y?a(0?a?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对数性质:
(1)、
log
a< br>M?log
a
N?log
a
(MN)
;(2)、
log
a
M?log
a
N?log
a
m
(3)、
log
a
b?m?log
a
b
;(4)、
l og
a
m
b
n
?
x
x
M

N
n
?log
a
b
; (5)、
log
a
1?0

m
logb
(6)、
log
a
a?1
; (7)、
a
a
?b

对数函数:
(1)、
y?log
a
x(a?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 、
y?log
a
x(0?a?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


(3)、
log
a
x?0?a,x?(0,1)或a,x?(1,??)

(4)、
log
a
x?0?a?(0,1)则x?(1,??)

a?(1,??)则x?(0,1)

14 对数的换底公式 :
log
a
N?
对数恒等式:
a
log
a
N
log
m
N
(
a?0
,且
a?1
,
m?0
,且
m?1
,

N?0
).
log
m
a
?N
(a?0
,且
a?1
,

N?0
).
推论 < br>log
a
m
b
n
?
n
log
ab
(
a?0
,且
a?1
,

N?0
).
m
M
?log
a
M?log
a
N
;
N
n
N
n
?log
a
N(n,m?R)

m
x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
( 1)
log
a
(MN)?log
a
M?log
a
N
; (2)
log
a
n
(3)
log
a< br>M?nlog
a
M(n?R)
; (4)
log
a
m
16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
p?0
):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p
,则对于时间
x
的总产 值
y
,有
y?N(1?p)
.
17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1)
a
n
?a
1
?(n?1)d
,其中
a
1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a
n
为末项。
(2)推广:
a
n
?a
k
?(n?k)d
(3)
a
n
?S
n
?S
n?1
(n?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1)
S
n
?
n(a
1
?a
n
)
;其中
a
1
为首项,n为项数,
a
n
为末项。
2
n(n?1)
(2)
S
n
?na
1
?d

2
(3)
S
n
?S
n?1
?a
n
(n?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
S
n
?a
1
?a
2
?L?a
n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a
m
?a
n
?a
p
?a
q

注:若
a
m
是a
n
,a
p
的等差中项,则 有2
a
m
?a
n
?a
p
?
n、m、p成等 差。
(2)、若
?
a
n
?

?
b
n
?
为等差数列,则
?
a
n
?b
n
?< br>为等差数列。
(3)、
?
a
n
?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项和,则
S
m
,S
2m
?Sm
,S
3m
?S
2m
也成等差数列。
(4)、
a
p
?q,a
q
?p,则a
p?q
?0

(5) 1+2+3+…+n=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
a
n
?a
1
q
n?1
n(n?1)

2
?
a
1
n
?q(n?N
*
)
,其中
a
1
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q


n? k
(2)推广:
a
n
?a
k
?q

(3)
a
n
?S
n
?S
n?1
(n?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1)
S
n
?S
n? 1
?a
n
(n?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2)
S
n
?a
1
?a
2
?L?a
n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
na
1
?
(3)
S
n
?
?
a
1
(1?q
n
)
?
1?q
?
(q?1)
(q?1)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a
m
?a
n
?a
p
?a
q

注:若
a
m
是a
n
,a
p
的等比中项,则 有
a
m
?a
n
?a
p
?
n、m、p成等比。
(2)、若
?
a
n
?

?
b
n< br>?
为等比数列,则
?
a
n
?b
n
?
为等比数列。
2
ab(1?b)
n
18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x?
元(贷款
a
元,
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b).
(1?b)
n
?1
19三角不等式:
(1)若
x?(0,
(2) 若
x?(0,
?
2
)
,则
sinx?x?tanx
.
)
,则
1?sinx?cosx?2
.
2
(3)
|sinx|?|cosx|?1
.
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sin
2
?
?cos
2
?
?1

tan< br>?
=
?
sin
?

cos
?
2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 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
?
?
?
)?sin
?
cos
?
?cos
?
sin
?
;
cos(
?
?
?< br>)?cos
?
cos
?
msin
?
sin
?
;
tan(
?
?
?
)?
tan
?
?tan
?
.
1
m
tan
?
tan
?
b
).
a
asin
?
?bcos
?
=
a
2
?b
2
sin(
?
?
?
)

(辅助角
?
所在象限由点
(a,b)
的象限决定,
tan
?
?
23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
sin2
?
?sin
?
cos
?
?
2
2tan
?
.
1?tan
2?
22
1?tan
2
?
cos2
?
?cos< br>?
?sin
?
?2cos
?
?1?1?2sin
?< br>?
.
2
1?tan
?
2tan
?
sin2
?
1?cos2
?
.
tan2
?
?tan
?
??
1?tan
2
?
1?cos2< br>?
sin2
?
1?cos2
?
1?cos2
?

sin
2
?
?,cos
2
?
?
22< br>2
24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y?sin(
?
x?
?
)
,x∈R及函数
y?cos(
?
x??
)
,x∈R(A,ω,
?
为常数,且A≠0)的周期
T?函数
y?tan(
?
x?
?
)

x?k
?
?
三角函数的图像:
y
2
?

|
?
|
?
2
,k?Z
(A,ω,
?
为常数,且A≠0) 的周期
T?
?
.
|
?
|
y=sinx
- π
1
y=cosx
π2
π
3π2

y
1
-π2
-2π
-3π2
o
-1
x
-2π
- 3π2

-π2
o
-1
π2
π
3π2
2 π
x
25 正弦定理 :
abc
???2R
(R为
?ABC
外接圆的半径).
s inAsinBsinC
?a?2RsinA,b?2RsinB,c?2RsinC
?a:b :c?sinA:sinB:sinC


26余弦定理:
a
2< br>?b
2
?c
2
?2bccosA
;
b
2?c
2
?a
2
?2cacosB
;
c
2
?a
2
?b
2
?2abcosC
.
27面积定理: < br>111
ah
a
?bh
b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22
111
(2)
S?absinC?bcsinA?casinB
.
222
uuuruuur
2
uuuruuur
2
1
(3)
S
?OAB
?(|OA|?|OB|)?(OA?OB)
.
2
a?b-c
斜边
2S
?
r
?内切圆
?,r
直角?内切圆
?

a?b?c2
(1)
S?
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在△ABC中 ,有
A?B?C?
?
?C?
?
?(A?B)

?< br>C
?
A?B
?2C?2
?
?2(A?B)
.
??
222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rr
(1) 结合律:λ(μ
a
)=(λμ)
a
;
rrr
(2)第一分配律:(λ+μ)
a

a

a
;
r
r
rr
bb
(3)第二分配律:λ(
a
+)=λ
a
+λ.
r
r
r
r
r
r
30
a

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
b
=|
a
||
b
|
cos
?

3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r
rr
r
(1)设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 则
a
+
b
=
(x
1
?x
2
,y< br>1
?y
2
)
.
r
rr
r
(2)设
a
=
(x
1
,y
1
)
,
b
=
(x
2
,y
2
)
,则
a
-
b
=
(x
1
?x
2
,y
1
?y
2< br>)
.
uuuruuuruuur
(3)设A
(x
1
,y
1
)
,B
(x
2
,y
2
)
,则
AB?OB?OA?(x
2
?x
1
,y
2< br>?y
1
)
.
rr
(4)设
a
=
( x,y),
?
?R
,则
?
a
=
(
?
x,
?
y)
.
r
rr
r
(5)设
a< br>=
(x
1
,y
1
)
,
b
=
(x
2
,y
2
)
,则
a
·
b
=< br>(x
1
x
2
?y
1
y
2
)
.
32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r
r
a?b
cos
??
r
r
?
|a|?|b|
x
1
x
2< br>?y
1
y
2
22
x
1
2
?y
1
2
?x
2
?y
2
r
r
(
a< br>=
(x
1
,y
1
)
,
b
=
(x
2
,y
2
)
).
33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uuuruuuruuur
22

d
A,B
=
|A B|?AB?AB
?(x
2
?x
1
)?(y
2
?y
1
)
(A
(x
1
,y
1
)
,B< br>(x
2
,y
2
)
).
rr
r
r
34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a
=
(x
1
,y
1
)
,
b
=
(x
2
,y
2
)
,且
b
?
0
,则:

< br>uuuruuur
P
2
(x
2
,y
2
),35 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P

PP
P(x,y)
是线段
P
1
P
2
的分点,
?
是实数,
1
(x
1
,y
1
)

1
?
?
PP< br>2

?
x
1
?
?
x
2
uu uruuur
x?
?
uuur
OP?
?
OP
2?
1?
?

?

?
OP?
1
y?
?
y
1?
?
2
?
y?
1
?< br>1?
?
?
uuuruuuruuur
1
().
t?
?(1?t)OP
?
OP?tOP
12
1?
?
36 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br>)

B(x
2
,y
2
)

C(x< br>3
,y
3
)
,则△ABC
x?x
2
?x3
y
1
?y
2
?y
3
的重心的坐标是
G(
1
,)
.
33
37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 br>设
O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A,B,C
所对 边长分别为
a,b,c
,则
r
r
r
r
a
||
b
?
b

a

?x
1
y< br>2
?x
2
y
1
?0
.(交叉相乘差为零)
r
r
r
r
r
r
a
?
b
(
a
?
0
)
?

a
·
b
=0
?x
1
x
2
?y
1
y
2
?0
.(对应相乘和为零)
uuur
2
uuur
2
uuur< br>2
(1)
O

?ABC
的外心
?OA?OB?OC< br>.
uuuruuuruuurr
(2)
O

?ABC
的重心
?OA?OB?OC?0
.
uuuruuuruuuruuuruuuru uur
(3)
O

?ABC
的垂心
?OA?OB?OB?O C?OC?OA
.
uuuruuuruuurr
(4)
O

?ABC
的内心
?aOA?bOB?cOC?0
.
uuur uuuruuur
(5)
O

?ABC

?A
的旁 心
?aOA?bOB?cOC
.
38常用不等式:
(1)
a,b ?R
?
a
2
?b
2
?2ab
(当且仅当a=b时取 “=”号).
a?b
?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333
(3)
a?b?c?3abc(a?0,b?0,c?0).

(2 )
a,b?R
?
?
(4)
a?b?a?b?a?b
.
2aba?ba
2
?b
2
(5)(当且仅当a=b时取“=”号)。
?ab??
a?b22
39极值定理:已知
x,y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
xy
是定值
p
,则当
x?y
时和
x?y
有最小值
2p

(2)若和
x?y
是定值
s
,则当
x?y
时积
xy
有最大值
(3)已知
a ,b,x,y?R
,若
ax?by?1
则有
?
1
2
s
.
4
1111byax
??( ax?by)(?)?a?b???a?b?2ab?(a?b)
2

xyxyxy
ab
?
(4)已知
a,b,x,y?R
,若
??1
则有
xy
abaybx
x?y?(x?y)(?)?a?b???a?b?2ab? (a?b)
2

xyxy
22
2
40 一元二次不等式ax?bx?c?0(或?0)(a?0,??b?4ac?0)
,如果
a
ax?bx?c
同号,则
2
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a

ax?bx?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
号两根之间.即:
x
1
?x?x
2
?(x?x
1
)(x?x
2
)?0(x
1
?x
2
)

x?x
1< br>,或x?x
2
?(x?x
1
)(x?x
2
)?0(x
1
?x
2
)
.


41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x?a?x
2
?a
2
??a?x?a
.
x?a? x
2
?a
2
?x?a

x??a
.
42 斜率公式 :
k?
y
2
?y
1

P
1< br>(x
1
,y
1
)

P
2
(x
2
,y
2
)
).
x
2
?x
1
43 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y?y
1
?k(x?x
1
)
(直线
l
过 点
P
1
(x
1
,y
1
)
,且斜率为
k
).
(2)斜截式
y?kx?b
(b为直线
l
在y轴上的截距).
y?y
1
x?x
1
(
y
1
?y
2
)(
P< br>?
1
(x
1
,y
1
)

P
2
(x
2
,y
2
)
(
x
1
?x
2
,y
1
?y
2
)).
y
2
?y
1
x
2
?x
1
两点式 的推广:
(x
2
?x
1
)(y?y
1
)?(y2
?y
1
)(x?x
1
)?0
(无任何限制条件!)
xy
(4)截距式
??1
(
a、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 截距,
a?0、b?0
)
ab
(5)一般式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
r
r
直线
Ax?By?C?0
的法向量:
l
?
?(A,B)
,方向向量:< br>l?(B,?A)

(3)两点式
44 夹角公式:
k
2
?k
1
|
. (
l
1
:y? k
1
x?b
1

l
2
:y?k
2
x?b
2
,
k
1
k
2
??1
)
1?k
2
k
1
AB?A
2
B
1
|
.(
l
1
:A
1
x?B
1
y?C
1
?0
,
l
2
:A
2
x?B
2
y?C2
?0
,
A
1
A
2
?B
1
B
2
?0
). (2)
tan
?
?|
12
A
1
A
2
?B
1
B
2
(1)
tan
?
?|
直线
l
1
?l
2
时,直线l
1
与l
2
的夹角是
45
l
1

l
2
的角公式:
?
.
2
k
2
?k
1
.(
l
1
:y?k
1
x?b
1

l
2
:y?k
2
x?b2
,
k
1
k
2
??1
)
1?k2
k
1
AB?A
2
B
1
(2)
tan
?
?
12
.(
l
1
:A
1
x?B
1
y?C
1
?0
,
l
2
:A
2< br>x?B
2
y?C
2
?0
,
A
1
A< br>2
?B
1
B
2
?0
).
A
1A
2
?B
1
B
2
(1)
tan
??
直线
l
1
?l
2
时,直线l
1
到l
2
的角是
46 点到直线的距离 :
d?
47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a)?(y?b)?r
.
22
(2)圆的一般方程
x?y?Dx?Ey?F?0
(
D?E?4F
>0).
22
222
?
.
2
|Ax
0
?By0
?C|
A?B
22
(点
P(x
0
,y
0
)
,直线
l

Ax?By?C?0
).
?
x?a?rcos
?
.
?
y?b?rsin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x?x
1
)(x?x
2
)?(y?y
1
)(y?y
2
)?0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A(x
1
,y
1
)

B(x
2
,y
2
)
).
(3)圆的参数方程
?
4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
P(x
0
,y
0
)
与圆
(x?a)?(y?b)?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d?(a?x
0
)?(b?y
0
)
,则
d?r?

P
在 圆外;
22
222
d?r?

P
在圆上;
d?r?

P
在圆内.
222
4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Ax?By?C?0
与圆
(x?a)?(y?b)?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d?
Aa?Bb?C
22
A?B
d?r? 相离???0
;
d?r?相切???0
;
d?r?相交???0
.
):
50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
,O
2
,半径分别为r
1
,r
2

O
1
O2
?d
,则:
d?r
1
?r
2
?外离?4条公切线
;
d?r
1
?r
2
?外切?3条公切线
;
r
1
?r
2
?d?r
1
?r
2
?相交?2条公切线
;
d?r
1
?r
2
?内切?1条公切线
;
0?d?r
1
?r
2
?内含?无公切线
.
内含内 切
r
2
-r
1
相交
外切
相离
r
1
+r
2
o
d
d
d
d
?
x?aco s
?
x
2
y
2
cb
2
51 椭圆
2
?
2
?1(a?b?0)
的参数方程是
?
. 离心率
e??1?
2

ab
y?bsin
?
aa
?
b
2
a
2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 焦准距)
p?

c
c
b
2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 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2
g
.
a
x
2
y
2
52 椭圆
2
?
2< br>?1(a?b?0)
焦半径公式及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ab
a
2
a
2
?FPF
PF
1
?e(x?)?a?ex< br>,
PF
2
?e(?x)?a?ex

S
?F
1
PF
2
?c|y
P
|?b
2
tan
1< br>。
cc
2
53椭圆的的内外部:
x
2
y
2
(1)点
P(x
0
,y
0
)
在椭圆
2< br>?
2
?1(a?b?0)
的内部
?
ab
x
2
y
2
(2)点
P(x
0
,y
0
)
在椭圆
2
?
2
?1(a?b?0)
的外部
?
ab< br>54 椭圆的切线方程:
22
x
0
y
0
??1
.
a
2< br>b
2
22
x
0
y
0
??1
. a
2
b
2
x
2
y
2
xxyy
(1) 椭圆
2
?
2
?1(a?b?0)
上一点
P(x0
,y
0
)
处的切线方程是
0
2
?
0
2
?1
.
ab
ab
x
2
y
2
xxyy
(2) 过椭圆
2
?
2
?1
外一点
P(x
0
,y< br>0
)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
2
?
0
2
?1
.
ab
ab
x
2
y
2
(3)椭圆
2
?
2
?1(a?b?0)
与直线
Ax?By? C?0
相切的条件是
A
2
a
2
?B
2
b< br>2
?c
2
.
ab
x
2
y
2
a
2
cb
2
55 双曲线
2
?
2
?1( a?0,b?0)
的离心率
e??1?
2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焦点到对应
ab
c
aa
b
2
b
2
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
p?
。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2
g
. ca
a
2
a
2
焦半径公式
PF
1
?| e(x?)|?|a?ex|

PF
2
?|e(?x)|?|a?ex|
cc
?F
1
PF
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S
?F
1
PF
2
?b
2
cot

2


56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x
2
y
2
x
2
y
2
b
(1)若双 曲线方程为
2
?
2
?1
?
渐近线方程:
2
?
2
?0?
y??x
.
ab
ab
a
x< br>2
y
2
xy
b
(2)若渐近线方程为
y?? x
?
??0
?
双曲线可设为
2
?
2
??< br>.
ab
ab
a
x
2
y
2
x
2
y
2
(3)若双曲线与
2
?
2
?1
有 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2
?
2
??

abab
??0
,焦点在x轴上,
??0
,焦点在y轴上).
(4)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
b

57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x
2
y
2
xxyy
(1)双曲线
2
?< br>2
?1(a?0,b?0)
上一点
P(x
0
,y
0< br>)
处的切线方程是
0
2
?
0
2
?1
.
ab
ab
x
2
y
2
xxyy
(2)过双曲线
2
?
2
?1
外一点
P(x
0
,y
0
)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
2
?
0
2
?1
.
ab
ab
22
xy
( 3)双曲线
2
?
2
?1
与直线
Ax?By?C?0
相切的条件是
A
2
a
2
?B
2
b
2
?c
2
.
ab
2
58抛物线
y?2px
的焦半径公式:
p
2
抛物线
y?2px(p?0)
焦半径
CF?x
0
?
.
2
pp
过焦点弦长
CD?x
1
??x
2??x
1
?x
2
?p
.
22
b
2< br>4ac?b
2
2
)?
59二次函数
y?ax?bx?c?a( x?
(a?0)
的图象是抛物线:
2a4a
b4ac?b
2
b4ac?b
2
?1
,)

,)
; (1)顶点坐标为< br>(?
(2)焦点的坐标为
(?
2a4a2a4a
4ac?b
2
?1
(3)准线方程是
y?
.
4a
60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22
(x
1
?x
2
)
2
?(y
1
?y
2
)
2
2

AB?(1?k)[(x
2
?x
1
)?4x
2
?x
1
]?|x
1
?x
2
|1?tan
(弦端点A
(x
1
,y
1
),B(x
2
,y2
)
,由方程
?
?
?|y
1
?y
2< br>|1?cot
2
?

?
y?kx?b
消去y得到
ax
2
?bx?c?0

?
F(x,y)?0< br>??0
,
?
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k
为直线 的斜率,
|x
1
?x
2
|?(x
1
?x
2
)
2
?4x
1
x
2
.
6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 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64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r
r< br>设
a

(a
1
,a
2
,a
3
)

b

(b
1
,b
2
,b
3
)
则:
r
r
(1)
a

b

(a
1
?b
1
,a
2
?b
2
,a
3
?b
3
)

r
r
(2)
a

b

(a
1
?b
1
,a
2?b
2
,a
3
?b
3
)

r
(3)λ
a

(
?
a
1
,
?
a
2
,
?
a
3
)
(λ∈R);
r
r
(4)
a
·
b

a
1b
1
?a
2
b
2
?a
3
b
3

65 夹角公式:
r
r
r
r

a< br>=
(a
1
,a
2
,a
3
)

b

(b
1
,b
2
,b
3
)
, 则
cos?a,b??
a
1
b
1
?a
2
b
2
?a
3
b
3
a?a?a
2
1
2
2
2
3
b?b?b
2
1
2
2
2< br>3
.
66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uuuruur
r
|C D?n|
r
(
l
1
,l
2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 量为
n

C、D

l
1
,l
2
上 任一点,
d

l
1
,l
2
间的距离).
d?
|n|
67点
B
到平面
?
的距离:
uuuruur
|AB?n|
r
r

n
为平面
?< br>的法向量,
A?
?

AB

?
的一条斜线段 ).
d?
|n|
4
68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
V?
?< br>R
3
,其表面积
S?4
?
R
2

3
69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
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6
a

12
666
13
a
的),外接球的 半径为
a
(正四面体高
a
的). (正四面体高
343
44
70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N?m
1
?m
2
?L?m
n
.
(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
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
分步计数原理 (乘法原理):
N?m
1
?m
2
?L?m
n
.
71排列数公式 :
A
n
=
n(n?1)?(n?m?1)
=
m
n
m
n!
*
.(
n

m∈N,且
m?n
).规定
0!?1
.
(n?m)!
n !
A
n
m
n(n?1)?(n?m?1)
*
72 组合数公 式:
C
=
m
==(
n
∈N,
m?N
,且< br>m?n
).
m!?(n?m)!
1?2???m
A
m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C
n
=
C
n
m
n?m
(2)
C
n
+
C
n
m
m?1m0< br>=
C
n?1
.规定
C
n
?1
.
n0n1n?12n?22rn?rrnn
73 二项式定理
(a?b)?C
n
a?C
n
ab?C
n
ab???C
n
ab?? ?C
n
b

rn?rr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T
r?1
?C
n
ab
(r?0,1,2?,n)
.
f(x )?(ax?b)
n
?a
0
?a
1
x?a
2
x
2
?L?a
n
x
n
的展开式的系数关系:
a
0
?a
1
?a
2
?L?a
n
?f(1)< br>;
a
0
?a
1
?a
2
?L?(?1)n
a
n
?f(?1)

a
0
?f(0)

74 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
n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
1
+A
2
+…+A
n
)=P(A
1
)+P(A
2
)+…+P(A
n
) .
75 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1
· A
2
·…· A
n
)=P(A
1
)· P(A
2
)·…· P(A
n
).
kkn?k
76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 概率:
P
n
(k)?C
n
P(1?P).

77 数学期望:
E
?
?x
1
P
1
?x
2
P
2
?L?x
n
P
n
?L

数学期望的性质


(1)
E(a
?
?b)?aE(< br>?
)?b
. (2)若
?

B(n,p)
,则E
?
?np
.
(3)


?
服从 几何分布,且
P(
?
?k)?g(k,p)?q
22
k?1
p
,则
E
?
?
2
1
.

p
78方差:
D
?
?
?
x
1
?E
?
?
?p
1
?
?
x
2
?E
?
?< br>?p
2
?L?
?
x
n
?E
?
??p
n
?L

标准差:
??
=
D
?
.
方差的性质:
(1)
D
?
a
?
?b
?
?aD
?

2
(2)若
?

B(n,p)
,则
D
?
?np(1?p)
.
(3)

?
服从几何分布,且< br>P(
?
?k)?g(k,p)?q
k?1
p
,则
D< br>?
?
2
q
.

p
2
方差与期望的关 系:
D
?
?E
?
2
?
?
E
??
.
79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f
?
x
?
?< br>1
e
2
?
6
2
x?
?
??
?
26
2
,x?
?
??,??
?

?
x?
?
?
?
.
?
?
?
式中的实数μ,
?

?
>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对于
N(
?
,
?
)
,取值小于x的概率:
F
?
x
?
??
?
2
P
?
x
1
?x
0
?x
2
?
?P
?
x?x
2
?
?P
?
x?x
1
?

80
f(x)

x
0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
f(x
0
??x)?f(x
0
)
?y
.
?lim
x?x
0
?x?0
?x
?x?0
?x
?s s(t??t)?s(t)
瞬时速度:
?
?s
?
(t)?lim.
?lim
?t?0
?t
?t?0
?t
?vv(t? ?t)?v(t)
瞬时加速度:
a?v
?
(t)?lim
.
?lim
?t?0
?t
?t?0
?t
81 函数
y?f(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f?
(x
0
)?y
?
?lim
函数
y?f(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是曲线
y?f(x)

P(x< br>0
,f(x
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f
?
(x
0
)
,相应的切
线方程是
y?y
0
?f
?
(x
0
)(x?x
0
)
.
8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
?
?0
(C为常数).(2)
(x
n
)
?
?nx(n?Q)
.(3)
(sinx)
?
?cosx
.
1
1
(4)
(cosx)
?
??sinx
. (5)
(lnx)
?< br>?

(log
a
x)
?
?log
a
e
.
x
x
xxxx
(6)
(e)
?
?e
;
(a)
?
?alna
.
83 导数的运算法则:
n?1
u
'
u
'
v?u v
'
(v?0)
. (1)
(u?v)?u?v
.(2)
( uv)?uv?uv
.(3)
()?
vv
2
84 判别
f(x
0
)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
当函数
f(x)
在点
x
0
处连续时,
(1)如果在
x
0
附近的左侧
f
?
(x)?0,右侧
f
?
(x)?0
,则
f(x
0
)
是极大值;
(2)如果在
x
0
附近的左侧
f
?
(x)?0
,右侧
f
?
(x)?0
,则
f(x
0< br>)
是极小值.
85 复数的相等:
a?bi?c?di?a?c,b?d.(
a,b,c,d?R

22
|a?bi|
|z|
a?b
z?a?bi
86 复数的模(或绝对值)==.
87 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z
1
?z
2
|?(x
2
?x
1
)
2
?(y
2
?y
1
)
2

z
1
?x
1
?y
1
i

z
2
?x2
?y
2
i
).
88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b?b< br>2
?4ac
①若
??b?4ac?0
,则
x
1,2< br>?
;
2a
b
②若
??b
2
?4ac?0< br>,则
x
1
?x
2
??
;
2a
③若
??b
2
?4ac?0
,它在实数集
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 数集
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2
?b??(b
2
?4a c)i
2
x?(b?4ac?0)
.
2a

高中数学代一半-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B版


高中数学导数是必修2-2-高中数学如何从20分提到50分


高中数学新课标选修2-2-职业高中数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高中数学选修4-6目录-河北省高中数学课本有几本


上海高中数学学科分析-高中数学换底公式视频讲解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数学三角函数-高中数学的排课


许昌高中数学要学-高中数学考试概率技巧


高中数学符号读法大全-高中数学必修一阅读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3: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055.html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精简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