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物理公式w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4:51
tags:excel公式

广东有什么大学-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篇一:excel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

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函数可 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
用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br>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
排名(ra 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
(countif)。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
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
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
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
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
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 用方法,
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
确结果的前提,只有 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
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 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
必要的引导,发 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 教法设计

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
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 br>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 体,要求学生由知识
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自主,能对自己的学习活 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合作,
通过小组伙伴关系下相互汲取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索, 指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
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的 意识和习惯。

四、 课堂设计

1.提出任务,讲授新课 (共约30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是五个函数的使用,按照层层深入、逐步提高的认知
规律,设置反馈练习:

(1) 回顾、熟悉函数

本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的sum、a verage函数,
熟悉max、min、rank,if,sumif五个函数的使用方法。首先教师
先演示如何使用求最大值(max)函数,指明函数应用的区域,即
所求数据的范围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中的最大值。

格式:max(指定区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选定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d18。

第2步:单击编辑框,在编辑框中输入“=max(d3:d17)”。

第3步:单击编辑 框上的确认按钮,便将d3到d17单元格中数值
的最大值求出,并将结果自动填入h3。

完成以上操作后,再带领学生了解其余函数的功能及应用格式:

最小值函数min

功能:求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中的最小值

格式:min(指定区域)

排名rank

功能:返回某数字在一列数值中相对于其他数字的大小排名

格式:rank(比较值,比较区域,10)

说明:1为升序,0为降序

判断函数if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某个条件,若满足返回一个值,不满足返回另
一个值

格式:if(条件,为真时的值,为假时的值)

条件求和函数sumif

功能: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格式:sumif(要进行计算的区域,条件)(简写)

具体操作让学生自己参考课本,独立完成。

最后,启发学生归纳总结这四个函数共同的应用 格式:以“=”开头,
后面紧接函数名,输入“()”,括号内部是指定区域。强调函数应
用的 范围是得出正确结果的根本。

(2)拓展练习

完成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补全练习四

(3)选作题

针对掌握较好,完成较快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完全符合分
层次教学的要求。 在讲解的过程中详 略得当,突出重点,巧妙分散
难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适时穿插课堂讨论、学生上台操作等
交互活动。

(九九乘法表)

2.总结概括、课堂延伸

通过学习excel 2007中常用函数的使用,使我们认识到excel在数
据处理方面 的强大功能。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日常学习中,
对待同一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有许多,关键是 找到一条最简捷有效,
并且适合你的。excel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还能数据排序、筛选、
制作图表等操作,在以后我们将逐步学习。

篇二:教学设计——《excel函数的使用》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现状分析

使用函数对数据进 行处理是excel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
点和难点,学生较难掌握。本节课的前一节内容是使 用公式对数据
进行处理,本班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理解得也较透彻,
为这节课内容 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
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2、通过“反
应力”游戏理解excel函数

3、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使用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 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三、关于教学策略、设想及预期结果

在excel中函数的许多功能也可以用公式解决,但 很多情况下函数
要简单得多,为了使学生有这一认识,本节课的引入用了国际象棋
棋盘放米粒的 传说,要求学生计算结果,不仅使学生很容易领会公
式与函数的不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 ,一举两得。
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函数中所引用的单元
格格式。本节课 ,通过自动求和按钮引出函数,并设计“反应力”游
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excel函数的意义。根 据教材要求,需掌
握的具体函数为sum、average、max、min,而excel的函数有一
百多个,本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探究average函数的使用
方法,掌握一般函数的 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对
“对话框”窗口的探究能力等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提问,让 学生自
己总结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

ppt演示文稿“”、excel文件“”

附:《excel函数的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
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
不同 2、通过“反应力”游戏理解excel函数

3、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 cel函数的使用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数、excel函数运算范围的选择

教学资源:ppt 演示文稿“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ppt”、excel文
件“我的工作薄.xls” 教学过程:

一、 学习准备:

发送“我的工作簿.xls”文件到学生机的桌面

二、 引入:

有一 个古老的传说(棋盘上的麦粒:有一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
国王打算奖赏他。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宰相 对国王说:“陛下,请您
在左边棋盘上的第一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第2个小格里给2
粒, 第3个小格里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给的麦子都是前一小格的2
倍。您像这样把棋盘上的64个小格用麦 粒摆满,就把这些麦粒赏给
我吧!”)引出话题:

1、 提问:国王需要拿出多少麦粒?

2、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可能多数学生完成不了这一操
作)ppt演示棋盘 1+2+4+8+16+32+64+128+?

这样从1开始,共64个数相加,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两倍。那么
我们怎么利用电子 表格来输入这 些数字并计算呢?请大家打开电子
表格,试着计算一下。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完成的我人数最多?[学生操作]:

输入等比数列:1 2 4 8??

利用公式计算和

演示一位学生的答案:大家看,这个答案是1.84467e+19,是一 个
非常大的数字。请你

谈谈你计算过程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很麻烦

三、 自动求和:

仅仅64格的麦粒就让国王破产了,这位宰相真是聪明。我们 可以想
象,他们当时计算这个结果时肯定化了很多功夫。我也发现刚才很
多同学对输入公式有些 不耐烦了,的确,当我们处理大量数据的时
候,使用公式就不太合适了。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答案 就藏
在书本的126页,请大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1、 你的计算结果放在哪一个单元格?跟书上例子的结果单元格一
样吗?

框住?

3、 当你完成求和的计算后,再选中目标单元格,编辑栏中显示的
是什么?你能说出它 的含义吗?

请做好的同学举手。(学生看书学习、操作,并请学生演示、总结
方法,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方法:选定存放答案的目标单元格→ 单
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回车确定。

四、 excel函数的使用:

1、引出求和函数

显示的是:“=sum(a1:a64)”;

含义:p126,sum是求和函数,(a1:a64)表示求和的范围是
“a1”到“a64” 那么,到底什么是函数呢? 2、电子表格中的函数代表
什么意思?

反应力游戏:a 举左手 b

c 起立d

举右手 起立并举手

规则:屏幕显示出字母编号和需要表演同学的座位号,相应的同学
完成相应的动作。 如:屏幕显示“b(2)”,每一组的第2位同学举
右手。

屏幕显示“c(1:3)”,每一组的第1位到第3位同学起立。

屏幕显示“a(2,4,6)”,每一组的第2、第4、第6位同学举左
手。

游戏开始

函数就像屏幕上显示的口令,用简短的字母指代一种动作(计算方
法,比 如求和函数就是:sum),每种函数对应相应的计算公式,
因此在计算时我们不需要考虑具体的数学公 式,只要记住函数名称
以及它的功能就可以了;跟在函数名之后出现在括号中的单元格的
名称指 定了参与函数计算的数据范围。

sum(a1:a64)计算a1到a64单元格中数据的和

学生练习:打开桌面上的“我的工作簿”文件,计算1月份上、下半
年的用水量 注意:被虚线框住数据就是参与计算的数据。

3、学生尝试使用average函数

“自动求和”按钮是使用sum函数的一种方法,那 么在电子表格中还
有其它函数吗?怎样使用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p131,学习平均
值函数 (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学会的方法求2006年的平均用
水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在这个 过程中请大家考虑:

(1)

当你按书上的方法打开了“粘贴函数”对 话框(p131图f1.4.18)后
选中了average函数后,请在这个对话框中找一找,你能找 到有关
这个函数的说明吗?

(2) (3) (4)

你能知道在常用函数中还有哪些函数吗? 在计算过程中你是否需要
改变数据范围? 如果你在使用average函数的过程中,弹出的对话
框将数据档住了怎么办?

(学生看书学习、操作,并请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方法:选中目标单元格 →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
选择所需函数 → 选择数据区域 →“确定”。

4、其它函数的使用(max、min)

同学们,在我 们的数据表中,还有“最高”和“最低”两项没有计算,
请大家用函数的方法计算全年最高用水量和最低 用水量。然后请大
家完成表格中其它数据的计算。

(学生讨论、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我们上节课
学习了公式可以复制,当然函数也可以复制。 总结不连续单元格的
选择,sum(c3,e3,g3,h3)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函数的使用,ppt出示该
课题)

篇三:《excel数据公式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数据公式的使用》教学设计

设计人:马晓宇

一、概述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数据公式计算,公式计算
的最大 优点是更能灵活地计算,特别是对复杂具体实用的计算,在
日常生活中很实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掌握excel公式的概念,输入方法以及公式的自动填
充的应用。

2、掌握excel中相对地位和绝对地址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会利用exce l中的公式计算功能,完成生活中有关数
据的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2,前面学习了excel自动求和计算。

3,学 生平时学习自主性比较差,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
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 许,另外,每个班都有几
个平时操作能力比较好的,适合分组教学。 四、教学策略

1,讲解法:excel公式概念,运算步骤及注意问题要讲解清楚

2,小组合作,在上机 实践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动手好的
学生带动不太好的。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效果。
3,演示法:例题和课堂习题适当演示。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学课件4,相关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excel自动求和计算,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这< br>种计算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应用是没法用自动求和
来完成,那么就要用到我们今天 学的公式,公式计算的最大优点是
计算方式更加灵活,特别是对复杂具体实用的计算。下面同学将会看到某育智幼儿园的一些数据资料。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些真实情景
数据的计算。

(二)、讲解新课 1、公式:

公式是以对工作表数值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等运算,公式 由运算
符、常量、单元格引用值、名称及工作表函数等元素组成。

运算符用来对公式中的各元素进行运算操作。excel包含四种类型
的运算符:算术 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其中,算术运算符是我们用得比较多的,它用来完成基本的数学运
算,算术运算符为:+ - *%^

【篇二: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孔春丽

教学内容: 1、单元格引用 2、输入和编辑公式 3、插入和使用常用
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
目标:

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 养学生
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
公式的使用

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 3、常用函数的使用 教学方
法:

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

2、自学法、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 3、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讲解法)

导入:excel的主要功能, 制作表格,运算和分析数据,可以为决
策提供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单元格的格式、单元格地址
等概念,这一节将一起来完成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新课程: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二、新课教学(总计38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单
元格的引用(12分钟)

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引用的作用是引用一个单元格或一组单元格的
内容,这样可以使用工作表 不同部分的数据进行所期望的计算。在
excel 2003中,可以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及混合引 用来表示单
元格的位置。所以,在创建的公式中必须正确使用单元格的引用的
类型。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5分钟)

下面以计算2门学科的总成绩为例。如下图 所示,将d2单元格成
为活动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a2+b2+c2”,回车后d2单元格将得到图示的结果。

根据例子,让同学自主完成“任务一”——学生成绩统计表中的“总
分”及 “平均分”的计算,最后教师做点评总结。

(2)单元格的绝对引用(5分钟)

在学习绝对引用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任务二”——某产品不良率
抽样检测的百不良率计算。

根据学生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结果,提出“绝对引用”的概念。

在列字母及行 字数的前面加上“$”号,这样就变成了绝对引用。例
如,把单元格d2中输入“=$a$2+$b$2 +$c$2”,再把d2中的
公式复制到d3中,将看到另一种结果。如下图所示。

(3)单元格的混合引用(2分钟)

在某些情况下,复制时只想保留行固定不变或保留列固 定不变,这
时可以使用混合引用。例如,引用$c5使得列保持不变,引用c$5
则是行保持不 变。

2、输入公式和编辑公式(12分钟) (1)基本概念介绍(5分钟)
公式形式:=操作数和运算符

运算符 运算符是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excel 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
算符、关系运算符、连接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加)、—(减)、*(乘)、(除)、%(百分比)、
^(乘方) 运算结果:数值型

关系(比较)运算符 =(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
于)、=(小

于等于)、

运算结果:连续的文本值

[1]字符型单元格连接 例:b1=足球比赛 b2=赛程表 d1=b1b2 运算
结果:d1=足球比赛赛程表

注意:要在公式中直接输入文本,必须用双引号把输入的文本括起
来。 [2]数字连接 例:e1=123456 运算结果:e1=123456 引用运算


:冒号,区域运算符,完成单元格区域中数据的引用; ,联合运算
符,完成对单元格数据的引用。

例:“a1:a4” 表示由a1、a2、a3、a4四个单元格组成的区域 例:
“a1,a2,a5”表示对a1、a2、a5三个单元格中的数据

这4类运 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引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
连接运算符、关系运算符。每类运算符根据优 先级计算,当优先级
相同时,按照自左向右规则计算。

(2)在公式中使用函数(2分钟)

公式“=(sum(f4:f12)-g13)*0. 5”由三部分组成:等号、运算数和运算
符。

创建公式步骤:

① 选中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② 输入等号“=”;

③ 在单元格或者编辑栏中输入公式具体内容;

④ 按enter键,完成公式的创建。

提示:当公式所引用的单元格中的数值被修改时,excel将根据修
改后的数值重新计算结 果。

(3)编辑公式(2分钟)

对单元格中的公式可以像对单元格中 的其他数据一样进行编辑,包
括修改、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

1)修改公式

步骤:单击包含要修改公式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对公式进行修改
—按enter键,完成修改

2)复制公式 3)移动公式

4)删除公式:删除公式的方法与清除单元格数据一样 步骤:单击
【编辑】∣【清除】∣【内容】,或者按下delete键。 学生完成
“任务三”(3分钟)。 3、插入和使用函数(13分钟) 1.手工输入
函数(2分钟)

对于一些单变量的函数或者一些简单的函数,可以采 用手工输入函
数的方法。手工输入函数的方法同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方法一样。
先在编辑栏中 输入“=”号,然后直接输入函数本身。例如:可以在单
元格中输入下列函数:“=average(b 2:b4)”、“=sum(c3:c9)”。

2.使用函数对话框输入函数(2分钟)

对于比较复杂的函数或者参数比较多的函数,则经 常使用函数对话
框来输入。利用函数对话框输入可以指导用户一步一步地输入一个
复杂的函数, 以避免在输入过程中产生错误。步骤:选择要输入函
数的单元格—选择【插入】∣【函数】或者单击工具 栏上的【插入
函数】—选择所需要的函数

3.常用函数(2分钟)

介绍sum,average,max,min函数。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中余下的工作(7分
钟)。 三、课堂小结(1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 行小结,指
正学生在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应该注意的
要点和难点。
【篇三:《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案例 期】


口/王琦

《excel公式与函数》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四章
第 二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对excel有一定的
了解,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在学生有一 定基础的情况下,加深学生对
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的认识,强化学生对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
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公式与函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通过管理身边的信息资
源,体会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并在科学管理信
息的过程中,体验有效管理数据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习
惯,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公式与函数。

难点: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先让我们欣赏一段精彩的影片,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片段。

师:谁能告诉我们这段电影描述的是什么?

生:这是电影《后天》的片段,讲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
性场面。

师:这样的灾难性场面令人触目惊心,幸好它只是科学幻想。然而,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 ,我们应该正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全
球变暖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实际能感受到的全球变暖的 现
象有哪些呢?

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几张图片,了解现实生活中全球变暖带来的实
际问题。

师:我 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打交道,阻止全
球变暖,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 任。

展示一组关于家庭使用水、电、天然气和汽油的数据,引出课题,
请学生计算 这组家庭的碳排放量。

设计思想:通过视频和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环保< br>意识,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利用身边的信息,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信息。

2.注重基础 活学活用

教师介绍可以通过转换系数计算出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量 对
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演示使用公式计算a101家庭使用自来水所对
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演示过程中,强调公式必须以“=”开头,通
过单元格的名称引用单元格中的内容,提示学生注意编辑 公式与编
辑完成时单元格与编辑栏内的变化。

编辑公式时,单元格与编辑栏同步显 示正在编辑的公式;编辑完成
后,单元格显示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而编辑栏中显示公式的原貌。

师:完成了一户家庭的自来水对应碳排放量后,如何快速地计算出
其余家庭的自来水对应碳排 放量?

excel拥有强大的自动完成功能,使用填充手柄可以实现快速计算。
教 师演示自动完成的使用。

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理解填充柄的工作原理。

教师布置任务1,请学生完成表格中10户家庭水、电、天然气和汽
油使用量所对应的碳排放 量。

学生动手完成计算。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指导个别基础较差的 学生,引导完成速度
快的学生尝试计算表格中的碳排放总量。

师:小结公式的作用 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制的用以完成特定计
算用的,对于一些常用的较复杂计算,系统已经预先设定好 了相应
的计算方法,称为“函数”。刚刚有部分同学使用公式计算了表格中
的碳排放总量,其实 我们也可以使用sum( )函数进行计算。介绍几
个常用函数名,average( )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max( )计算一组
数中的最大值,min( )计算一组数中的最小值。

教师提示学生插入函数的方法是,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函数”,然
后选择所需要的函数。

教师布置任务2,请学生使用函数计算碳排放总量和各项碳排放量
的均值。

学生尝试使用sum( )函数和average()函数。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学生代表演示使用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计算的过程。

教师小结函数参数的设定方法。

方法一:直接逐个填在对应的number 1,number2??中。

方法二:用鼠标点击选择不连续的数,这些数全部显示在nu mberl
中,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方法三:用鼠标点击选择连续的数,这些数显示在numberl中,如
a1:al0。

设计思想:通过具体讲解公式的使用,帮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
让学生逐步再现一些既有 知识,逐层过渡,渐入佳境。在知识点上,
通过“求和”对比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在动手操作上,教师引 导学生
自学函数的使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自主探究 提高能力

师:在我们使用函数的时候,插入函数对话框的下方都会有具体的
函数说 明、对于函数功能的说明,以及函数参数的解释。通过阅读
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函数的作 用及如何设置。除了
sum( )这些常用的函数,同学们,如果让你们使用rank( )函数来了
解水、电、天然气和汽油使用情况的排名,你会操作吗?

学生自主探究,根据给定的函数名,找到rank( )函数,尝试阅读函
数说明,了解函数各个参数 的作用。学生之间有交流和沟通,展开
合作与竞争。

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说说rank( )函数各参数的作用。

生:rank( nu mber,ref,order)当中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定一个具体
的要求排名的数字;第二个参数是一 组数,也就是第一个参数
number在这一组数中找名次;第三个参数指定按照升序或者降序来
排名。比如,计算a101家庭的自来水使用量的排名,各参数设置如
下: 师:通过这样一系列设 置,我们可以顺利地获得al01家庭自
来水使用量的排名,接下来使用自动完成功能,求得其他家庭的 自
来水使用量排名情况。

生:有很多家庭关于自来水使用量的排名不正确!

教师检查自动完成复制的rank( )函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找到问题根源,数据序列发生变化,所以排名不对。

师:什么是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概念?

相对引用指通过列号、行号组成的单元格名称直接 引用单元格,随
着公式与函数位置的变化,引用的单元格将自动做出调整,比如:
d5,d14 ,d5: d14。绝对引用指为了固定地引用单元格的行或者列,
在行号或列号前加上“¥”符号,比 如:d¥5,¥d5,¥d¥5。数据
序列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设置函数参数时,引用的数据序列应当
使用绝对引用。 学生完善rank( )函数的使用,计算相关排名。

设计思 想:通过阅读函数说明,扩展了学生使用函数的能力。同时,
通过认知冲突,巧妙地引入相对引用和绝对 引用的概念。从而,有
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假设判断 知识迁移

师:从上面一组计算,我们不难发现,在水、电、天然气和汽油 的
使用中,汽油的碳排放量,在四项碳排放量中的比重最大。如果我
们的低碳生活从减少汽油碳 排放量的角度人手,碳减排的效果肯定
是明显的。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模型,两种方案,请大家来算一算 ,
比一比到底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更经济环保。

学生根据给出的模型,使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

设计思想:通过方案的对比,一方面综合 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使用数据分析决策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
中 ,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低碳生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5.知识梳理 倡导低碳

教师结合减碳方案选择的练习,与学生一起总结公式与函数的要点。
同时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考虑低碳生活的其他方式。

设计思想:归纳本节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上提升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

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优 点在于找到了技术与素养的结合点。教师广泛而灵
活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巧妙地把技术作为素 养的支撑,
而又把素养作为技术的引领,是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学生生活实际 出发,使得教材、课堂形成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教
师对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超越技能训练的有益尝试 ,成功超越
了某种具体的工具,上升到面向生活需求而使用表格进行信息加工
的水平上。

内容层次分明。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设计了四个任务。第一,计
算碳排量;第二,计算 各项碳排量的平均值;第三,计算碳排量排
名;第四,选择减碳方案。四个任务的设计,目的清晰,内容 层次
分明,按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掌握一般操作到掌握方法再
到实践应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注重基础活学活用”一“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一“假设判断知识迁移”一“知识梳理 倡导低碳”,整堂课节奏感强,
教师不但能精当地进行技术指导,也能注意到思维方法的归纳应用。

leave用法-汉语言文学


数字万用表测电容-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


新疆高考录取查询-学英语口语哪个软件好


并联电阻计算-关于珍惜时间的句子


到国外留学要多少钱-与否


负数是实数吗-亚洲日本


五邑大学专业-西安有


怎样能学好数学-自我推荐书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4: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256.html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