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一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5:13
tags:高中数学必修一

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答辩-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课堂研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
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 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
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 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
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
2
-P
3
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 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 我国的小河流;
(3) 非负奇数;
(4) 方程
x
2
?1?0
的解;
(5) 某校2007级新生;
(6) 血压很高的人;
(7) 着名的数学家;
(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
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 ,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 相同的个体(对
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
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
或N
+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
?
”符号填空:
(1)8 N; (2)0 N;
(3)-3 Z; (4)
2
Q;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
英国 A。
2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
1,m,m?3m?3
, 若3∈P且-1
?
P,求实数m的值。
(三)课堂练习:
课本P
5
练习1;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 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
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1- 2题;
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后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 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
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 br>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 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
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 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表示集合
的方法叫列 举法。
如:{1,2,3,4,5},{x
2
,3x+2,5y
3
-x,x
2
+y
2
},…;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 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
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
1,2, 3,4,5,......
?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
2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
x?2y?0;
(4)方程组
?
的解组成的集合。
2x?y?0.
?
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 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
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 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
x?Ap(x)
?
< br>如:{x|x-3>2},{(x,y)|y=x
2
+1},{x︳直角三角形},…;
说明:
1.课本P
5
最后一段话;
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
+3x+2}与 {y|y= x
2
+3x+2}
是不同的两个 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
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
集},{R}也是错误的。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
2
—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
x?y?3;
(3)方程组
?
的解。
?
x?y??1.
思考3:(课本P
6
思考)
说明:列举 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
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 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二).课堂练习:
1.课本P
6
练习2;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3.集合A={x|
4
∈Z,x∈N},则它的元素是 。
x?3
4.已知集合A={x|-32
+1,x∈A},则集合B用
列举法表示是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3.4题;
2.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后记:
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Q; -1.5 R。
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一). 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A?{1,2,3}

B?{1,2,3,4,5}

(2)
C?{汝城一中高一 班全体女生}

D?{汝城一中高一 班全体学生}

(3)
E?{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F ?{xx是等腰三角形}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1.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
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
A?B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如:(1)中
A?B

B
2.集合相等定义:
A
如果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
样的,因此 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
A?B且B?A
,则
A?B

如(3)中的两集合
E?F

3.真子集定义:
若集合
A?B< br>,但存在元素
x?B,且x?A
,则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
A B(或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如:(1)和(2)中A B,C D;
4.空集定义: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
0
?
; 0
?

?

?
?
?

?
0
?

?
?
?

思考2:课本P
7
的思考题
5.几个重要的结论:
(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 对于集合 A,B,C,如果
A?B
,且
B?C
,那么
A?C

说明:
1.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 于”
的关系;
2.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二)例题讲解:
例1.填空:
(1). 2 N;
{2}
N;
?
A;
(2).已知集合A={x|x
2
-3x+2=0},B={1,2},C={x|x<8,x∈N},则
A B; A C; {2} C; 2 C
例2.(课本例3)写出集合
{a,b}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 br>例3.若集合
A?xx
2
?x?6?0,B?
?
xmx?1? 0
?
,
B A,求m的值。
11
(m=0或
或-

32
例4.已知集合
A?
?
x ?2?x?5
?
,B?
?
x?m?1?x?2m?1
?
且< br>A?B

??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m?3

(三)课堂练习:
课本P
7
练习1,2,3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 ;
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5题;
2.预习集合的运算。
课后记:
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㈠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1,2,3},S={1,2,3,4,5},则A S;{x|x∈S且x
?
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
0 {0}; 0 Φ; Φ {x|x
2
+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 {x|x>-3} {x>2}
二、新课教学
(一). 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
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C?
?
1,2,3,4,5,6
?
; (1)
A?{1,3 ,5}

B?{2,4,6},
(2)
A?{xx是有理数}
B?{xx是无理数},C?
?
xx是实数
?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6.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 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
的并集(union set)。记作:A∪B(读作:“A并B”),即
用Venn图表示:
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

A?B
= C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 A∪Ф= , A∪B B∪A
A∪B=A
?
, A∪B=B
?
.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②.设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③.A={x|x>3},B={x|x<6},则A∪B= 。
7.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B的交集
(interse ction set),记作A∩B(读“A交B”)即:
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与B的交集)
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

讨论:A∩B与A、B、
B A B

A(BA A
B A
B∩A的关系?
A∩A= A∩Ф= A∩B B∩A
A∩B=A
?
A∩B=B
?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②.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③.A={x|x>3},B={x|x<6},则A∩B= 。
(二)例题讲解:
例1.(课本例5)设集合
A?
?
x?1?x?2
?
,B?
?
x1?x?3
?
,求A∪B.
变式:A={x|-5≤x≤8} 例2.(课本例7)设平面内直线
l
1
上点的集合为L
1
,直线
l
2
上点的集合为L
2
,试用集合的
运算表示
l< br>1

l
2
的位置关系。
例3.已知集合
A?xx< br>2
?mx?m
2
?19?0,
??
B?yy
2
?5y?6?0

??

C?zz
2
?2z?8?0是否存在实数m,同时满足
A?B??,A?C??

??
(m=-2)

(三)课堂练习:
课本P
11
练习1,2,3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引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两个 集合
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注意数轴在求交集和并集中的运用。
作业布置:
3.习题1.1,第6,7;
4.预习补
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㈡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
(2)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
C
U
A
”的涵义;
(3)会求已知全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及数轴的应用。
教学难点:补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符号分别是怎样的?
2. 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3. 交集和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
4. 讨论:已知A={x|x+3>0},B={x|x≤-3},则A、B与R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思考1. 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
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A、B有何关系?
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集合B是集合U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一). 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
8.全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 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
全集(universe set),记作U,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9.补集的定义:
对于一个 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
于全集U的补集(compl ementary set),记作:
C
U
A

读作:“A在U中的补集”,即
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
讨论:集合A与
C
U
A
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图分析
巩固练习(口答):
①.U={2,3,4},A={4,3},B=φ,则
C
U
A
= ,
C
U
B
= ;
②.设U={x|x<8,且x∈N}, A={x|(x-2)(x-4)(x-5)=0},则
C
U
A
= ;
③.设U={三角形},A={锐角三角形},则
C
U
A
= 。
(二)例题讲解:
C
U
B
.例1.(课本例8)设集
U?
?
xx是小于9的正整数
?
,A?
?
1,

C
U
A

2,3
?
,B?
?
3 ,4,5,6
?

例2.设全集
U?
?
xx?4
?
,集合A?
?
x?2?x?3
?
,B?
?
x?3? x?3
?
,求
C
U
A


A?B

A?B,C
U
(A?B),(C
U
A)?(C
U
B),(C
U
A)?(C
U
B),C
U
(A?B)

(结论:
C
U
(A?B)?(C
U
A)?(C
U
B),C
U
(A?B)?(C
U
A)?(C< br>U
B)

例3.设全集U为R,
A?xx
2
?px ?12?0,
??
B?xx
2
?5x?q?0
,若
??

(C
U
A)?B?
?
2
?
,A?(C
U
B)?
?
4
?
,求
A?B
。 (答案:
?
2,3,4
?


(三)课堂练习:
课本P
11
练习4
归纳小结:
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图示分析(数轴、Venn图)。
作业布置:
习题1.1A组,第9,10;B组第4题。
课后记
课题:集合复习课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3)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集合的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提问:什么叫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 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如何表示?
3. 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集合?有何性质?
3. 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
4. 集合问题的解决方法:Venn图示法、数轴分析法。
二、讲授新课:
(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1:设U=R,A={x|-5U
A 、C
U
B、
(C
U
A)∩( C
U
B)、(C
U
A)∪(C
U
B)、C
U
(A∪B)、C
U
(A∩B)。
(学生画图→在草稿上写出答案→订正)
说明: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用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
例2:全集U={x|x <10,x∈N
?
},A
?
U,B
?
U,且(C
U
B)∩A={1,9},A∩B={3},(C
U
A)
∩(C
UB)={4,6,7},求A、B
说明:列举法表示的数集问题用Venn图示法、观察法。
(二)集合性质的运用:
例3:A={x|x
2
+4x=0},B={x| x
2
+2(a+1)x+a
2
-1=0}, 若A∪B=A,求实数a的值。
说明:注意B为空集可能性;一元二次方程已知根时,用代入法、韦达定理,要注意判别
式。
例4:已知集合A={x|x>6或x<-3},B={x|a()巩固练习:
1.已知A={x|-21}, A∪B={x|x+2>0},A∩B={x|12.P={0,1},M={x|x
?
P},则P与M的关系是 。
3.已知5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验,分别及格人数为40、31人,两项均不及格
的为4人,那么两项都及格的为 人。
4.满足关系{1,2}
?
A< br>?
{1,2,3,4,5}的集合A共有 个。
5.已知集合A∪B={x |x<8,x∈N},A={1,3,5,6},A∩B={1,5,6},则B的子集的集合一
共有多 少个元素?
6.已知A={1,2,a},B={1,a
2
},A∪B={1 ,2,a},求所有可能的a值。
7.设A={x|x
2
-ax+6=0},B={ x|x
2
-x+c=0},A∩B={2},求A∪B。
8.集合A={x|x2
+px-2=0},B={x|x
2
-x+q=0},若A
?
B={-2,0,1},求p、q。
9. A={2,3,a
2
+4a+2},B= {0,7,a
2
+4a-2,2-a},且A
?
B ={3,7},求B。
10.已知A={x|x<-2或x>3},B={x|4x+m<0},当A
?
B时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归纳小结:
本节课是集合问题的复习课,系统地归纳了集合的有关 概念,表示方法及其有关运算,


并进一步巩固了Venn图法和数轴分析法。
作业布置:
5.课本P
14
习题1.1 B组题;
6.阅读P
14

15
材料。

高中数学微型课课件-高中数学导数模型函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高中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课件


2013湖北高中数学竞赛-高中数学几何表面积体积


说课高中数学课件免费下载-高中数学辅助角公式教案百度文库


高中数学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加拿大的高中数学题


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模板-人教版高中数学编者


人教教高中数学选修2-1目录-高中数学中不动点问题


高中数学教辅分专题-高中数学教师培训计划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5: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305.html

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