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概念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6:07
tags:高中数学必修一

高中数学必修四小马老师-有关高中数学的内容


必修一
1.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即任何一个对象,都能判断它是或者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二
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即同一个元素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同时出现.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
a?A

(2)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
a?A
.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 列举法:列举法是把集合中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
(2) 描述法: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3) 图示法(指文氏图法)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有“包含”和“不包含”两种情形.
6.集合相等 若
A?B

B?A
,则
A?B

7. 子集的性质
(1)A?A (2)A?B, B?C ?A?C
(3)A?B B?A?A=B
(4)A={
a
1
,a
2
,a
3
...a
n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
2

8. 空集(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作:
?
?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 子集,记作:
?
A(
A?
?

n


9. 补集(1)补集的意义:
C
U
A?xx?U,且x?A

(2)补集的特性:
C
U
U?
?
??
C
U
?
?UC
U
?
C
U
A
?
?A

10.交集:A∩B ={x|x?A且x?B} 并集: A∪B ={x|x?A或x?B}
A?A?A
A?A?A
A?
?
?
?
A?
?
?A
A?B?B?A
A?B?B?A
11.交集 、并集的性质
12.
A?B?A?B?AA?B?A?B?B

13.C
U
?
A
?
B
?
?
?
CU
A
?
?
?
C
U
B
?
< br>C
U
?
A?B
?
?
?
C
U
A
?
?
?
C
U
B
?

14. 最基本绝对值不等式|x|<
a
,|x|>
a
(
a
>0)的 解
(1)|x|<
a
,|x|>
a

a
>0)的解
一般地,不等式|x|<
a

a
>0)的解集{x|-
a< br><x<
a
};
不等式|x|>
a

a
>0 )的解集是{x|x>
a
,或x<-
a
}.
(2)|x|<
a
,|x|>
a
(
a
>0)解的几何意义
①不等式|x|<
a
,|x|>
a
(
a
>0)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大于
a
的点,如下图所示:

15. |
a
x+b|<c,|
a
x+b|>c (c>0)型不等式的解法
(1) |
a
x+b|<c,|
a
x+b|>c (c>0)型不等式的解法

①|
a
x+b|<c (c>0)型不等 式的解法是:先化为不等式组-c<
a
x+b<c,再由不等式的性质求出原不等式
的 解集.
②|
a
x+b|>c (c>0)型不等式的解法是:先化为
ax+b>c或
a
x+b<-c,再进一步利用不等式性质求出原
不等式的解集.
1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7. 复合命题的三种表现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p





18. 常用的正面叙述的词语及它的否定列举如下


正面词语
否 定
正面词语
否 定

19.四种命题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等 于
不等于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大于(>)
不大于(≤)
任意的
某个
小于(<)
不小(≥)
所有的
某些

不是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1个
都是
不都是
任意两个
某两个
一定
不一定
(1)用
p

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
?p

?q
分别表示
p

q
的否定,则四 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
p

q
逆命题:若
q

p

否命题:若
?p

?q
逆否命题:若
?q

?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注:一个命题
?
它的逆否命题。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转而判断它的逆否命题
20.数量命题中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2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T:若
p
,则
q

否命题若(
?p

?q

原命题(若
互逆
p

q

逆命题(若
q

p




互逆



逆否命题(若
?q

?p


命题T的否定: 若
p
,则
?q
; 命题T的否命题: 若
?p
,则
?q

22.若
p?q
,则
p

q
的充分条件;若
p?q
,则
p

q< br>的必要条件;

p?q
,且
p?q
,则
p

q
的充要条件
23.若
p

q
的充分条件,则
?p

?q
的必要条件
24.证明
p

q
的充要条件的步骤
①充分性:把
p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
q

②必要性:把
q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
p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1. 映射有如下三个特征(A到B)
(1)A中的任一元素在B中都有象,且象唯一;
(2)A中不同的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3)并不要求B中所有元素在A中都有原象.
2.A=
?
a
1< br>,a
2
,a
3
???a
n
?
,B=
?
b
1
,b
2
,b
3
???b
m
?
,从A到B可以建立
m
n
个不同的映射;

3. 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4.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列方程(组),解 方程(组).与实际问题有关的函数,其定义域是使函数解析式有
意义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的范 围.
5.函数值域的求法
(1)
y
=
k
x
+
b

?
单调性法;
(2)
y?af(x)?bf(x)?c
?
配方法;
(4)
y?
2
ax?b

?
反表示法;单调性法; cx?d
a
1
x
2
?b
1
x?c
1< br>(5)
y?
(
a
1
,
a
2
?
0)
?
判别式法;单调性法;
2
a
2
x?b
2
x?c
2
(6)
y?f(x)?
1
?
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 ;
f(x)
(7)
y?ax?b?mpx?q

?
换元法;单调性法


(8)y=
a
sinx+b;y=
a
cosx+b
?
有界性;
6.函数关系
(1)已知
f
?x
?
,求
f
?
u
?
x
?
?< br>的方法:直接把
f
?
x
?
中的
x
换成
u
?
x
?
即可;
(2)已知
f
?
u< br>?
x
?
?
,求
f
?
x
?
的 方法:
①换元法:设
u
?
x
?
=
t
,反 解
x?
?
?
t
?
,代入即可求得
f
?x
?

②配凑法:在
f
?
u
?
x< br>?
?
中凑出
u
?
x
?
,直接将
u< br>?
x
?
换成
x
.
7.反函数

把它写成y=f
?1
(x).
注:
(1)一个函数在其整个定义域内不一定存在反函数,但在某一个区间上有反函数.
(2)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
(3)反函数有下面两条性质:
①在同一坐标系中,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反之,如果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直线y=x对称,那么这两个函数是互为反函数;
②函数与其反函数在各自的定义域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③单调递增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的交点必在直线y=x上.
(4)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是:
①由已知函数y=f(x),解出x=f
②把x=f
?1
?1
(y) ;
?1
(y)中的x与y对调,得y=f(x);
③写出定义域(即原来函数的值域).
8.奇偶函数的定义

f
?
x
?
的定义域I关于原点对称,(即
x?I,

?x?I
),且
f
?
?x
?
?f
?
x
?< br>(或
f
?
?x
?
??f
?
x
?),则函数
f
?
x
?
叫偶函数(或奇函数)
9. 奇偶函数的的性质

f
?
x
?
是奇函数
?
f
?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
?< br>x
?
是偶函数
?
f
?
x
?
的图象关 于
y
轴对称。
②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10.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① 定义 法: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与
f
?
?x
?
?f
?
x< br>?

f
?
?x
?
??f
?
x
?
结合起来判断;
或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与
f
?
?x
?
?f
?
x
?
?0?f(x)
是偶函数;
f
?
?x
?
?f
?
x
?
?0?f(x)
是奇 函数
结合起来判断。
② 图象法:利用图象的对称性判断。
11.有关函数奇偶性的重要结论
① 若
f
?
x
?
是偶函数,则
f
?
x
?
?f
?
?x
?< br>?f
?
x
?
?f
?
?x
?

② 若
f
?
x
?
是奇函数,且在
x?0
处 有定义,则f(0)=0;
③ 若
f
?
x
?
?0

f
?
x
?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
f
?
x
?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12.单调函数的定义

A

f
?
x
?
定义域内的一个区间,对于任意的
x< br>1
,x
2
?A

① 若
x
1
?x
2
时,有
f
?
x
1
?
?f
?x
2
?
,则
f
?
x
?

A< br>上为增函数;
② 若
x
1
?x
2
时,有
f
?
x
1
?
?f
?
x
2
?
,则
f
?
x
?

A
上为减函数;
13.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① 定义法:任取两变量---作差---变形---定号--- 结论;
14.复合函数单调性 同增异减原则
15. 有关函数单调性的重要结论
①若
f
?
x
?
、g
?
x
?
都为 增(或减)函数,则
f
?
x
?
?g
?
x
?
为增(或减)函数;

f
?
x
?
为增函数,g
?
x
?
为减函数,则
f
?
x
??g
?
x
?
为增函数;

f
?
x< br>?
为减函数,
g
?
x
?
为增函数,则
f?
x
?
?g
?
x
?
为减函数;
②奇函数在其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其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
16.图象的变换
㈠对称变换:

y?
关于x轴对称
??????
f
?
x
?
y轴对称
?
关于
?????
y?? f
?
x
?

y?f
?
?x
?


y?f
?
x
?

y?f
?
x
?

y?f
?< br>x
?

y?f
?
x
?

y? f
?
x
?
?
关于原点对称
?????
y??f?
?x
?

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将x轴下方的图象对称的翻到x轴上方
?

????????????????
y
?
f
?
x
?

y轴右边的图象,,并作关于y轴对称图象,去掉y轴左边的图象?
保留
??????????????????
y
?
f
?
x
?

y?x
?
关于直线
?????
y
?
f
?1
?
x
?

㈡平移变换:
y?f
?
x
?

y?f
?
x
?
17幂的有关概念
》0,右移;h《0,左 移
?
h
???????y?f
?
x?h
?

》0,上移;k《0,下移
?
k
???????
y
?
f< br>?
x
?
?
k

① 正整数指数幂:
a?a?a?a???an?N
② 零指数幂:
a?
1
?
a?
0
?

0
n
?
?
?

n个
③ 负整数指数幂:
a
④ 正分数指数幂:
a
⑤ 负分数指数幂:
a?p
?
1
?
a
?
0,p
?
N
?
?

p
a
m
n
?
n
a
m
a
?0,
m、n
?
N
?
,且n
?1
??
?
m
n
?
1
a
m
n< br>?
a?
0,
m、n?N,且n?
1
?

?
⑥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18有理指数幂的性质

aa
?
a
rs
r
r?s
?
a< br>?0,
r

s
?
Q
?
;②
(ar
)
s
?a
rs
?
a?0,r、s?Q
?
rr

?
ab
?
?
ab
?
a
?0,
b
?0,
r
?
Q
?

19“指数与对数 ”中的重要公式
b
⑴.
a
?
N
?
b
?log
a
N
⑵.
log
a
1?0


⑶.
log
a
a?1
⑷.
log
a
b?
log
c
b

log
c
a
⑸.
log
a

b
a? 1
⑹.
a
(7).
log
a
m
b?
⑼.
log
a
n
log
a
b
?b

n
log
a
b
⑻.
log
a
MN?log
a
M?log
a
N

m
N
?log
a
N
?log
a
M
⑽.
log
a
M
n
?nlog
a
M
M
1
⑾.
log
a
n
M?log
a
M
⑿.
lg2?lg5?1

n
20.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解析式










定义域
值 域
单调性
奇偶性
y?a
x
?
a?1
?

y?a
x
?
0?a?1
?

y
1
o x

y
1
o
x
?
??,??
?

?
??,??
?

?
0,??
?


?
??,??
?
上是增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x?0
时,
0?y?1

?
0,??
?


?
??,??
?
上是减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x?0
时,
y?1


x?0
时,
y?1


x?0
时,
0?y?1

x

y


x?0
时,
y?1

影响

x?0
时,
y?1

21.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解析式
y?log
a
x
?
a?1
?

y?log
a
x
?
0?a?1
?











定义域
值 域
单调性
奇偶性
y
1

y
o
1
o
x
x
?
0,??
?

?
0,??
?

?
??,??
?


?
0,??
?
上是减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0?x?1
时,
y?0


x?1
时,
y?0


x?1
时,
y?0

?
??,??
?


?
0,??
?
上是增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0?x?1
时,
y?0

x

y


x?1
时,
y?0

影响

x?1
时,
y?0

?
22.幂 函数
y
?
x

(
?
?R)
的图像及性质( 几种特殊幂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性质总结
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 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
一、二象限(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是奇 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
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
(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
(1, 1)

③单调性:如果
?
?0
,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
[0,??)
上为增函数.如果
?
?0
,则幂函数的图
象在
(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
x
轴与
y< br>轴.
④奇偶性:当
?
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
?
为偶 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
?
?
q
p
q
(其中
p, q

p
q
p
质,
p

q?Z
), 若
p
为奇数
q
为奇数时,则
y?x
是奇函数,若
p
为奇数
q
为偶数时,则
y?x
是偶
函数,若
p为偶数
q
为奇数时,则
y?x
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 幂函数
y
?
x,x
?
(0,
??
)
,当< br>?
?1
时,若
0?x?1
,其图象在直线
y?x
下方 ,若
x?1

?
q
p
其图象在直线
y?x
上方,当
?
?1
时,若
0?x?1
,其图象在直线
y?x< br>上方,若
x?1
,其图象在直线


y?x
下方.
23.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f(x)?ax?bx?c(a?0)

②顶点式:
f(x)?a(x?h)?k(a?0)

③两根式:
f (x)?a(x?x
1
)(x?x
2
)(a?0)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已知抛物 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
f(x)
更方便.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
f(x)?ax?bx?c(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
x??
2
2
2
b
,
顶点坐标是
2a
b4ac?b
2
(?,)

2a 4a
②当
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
??
,?
bbb
时,
]
上递减,在
[?,??)
上递增,当< br>x??
2a2a2a
4ac?b
2
f
min
(x)?

4a

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
(
??
,
?
bbb
时,
]
上递增,在
[?,??)< br>上递减,当
x??
2a2a2a
4ac?b
2
f
ma x
(x)?

4a
2
③对于二次函数
f(x)?ax?b x?c(a?0)
,当
??b?4ac?0
时,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交 点
2
M
1
(x
1
,0),M
2
(x
2
,0),|M
1
M
2
|?|x
1
?x
2
|?
2
?

|a|
(4)二次函数
f(x)? ax?bx?c(a?0)
在闭区间
[p,q]
上的最值:可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与区 间的关系,
利用图像法求值域。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
“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定”、“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动”。


(5)利用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下表:
判别式
??
b
?
4ac

2
??0

y

o
x
y
o
??0


x
??0

y

o
x
二次函数
y?ax?bx?c(a?0)
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2
两相异根
x
1、2
?
?b?b?4ac
2a
2
两等根

x
1
?x
2
??
b
2a
?a?0
?


无实数根
ax
2
?bx?c?0

的解集
?
a?0
?

?
xx〈x或x〉x
?

12
b
?

?
?
xx??
?
2a
??
R
ax
2
?bx?c〈0

的解集
?
a?0
?

24.指数方程的解法

a

a

a
f(x)
?
xx〈x〈x< br>?

12
?

?

?
b
?
f
(
x
)?log
a
b

a
f(x)
?a
g(x)
?f(x)?g(x)

?
b
g(x)
?
f
(
x
)?
g
(
x
)log
a
b

f(a
x
)?0?令t?a
x

f(x)
f(x)
?g(x)←图象法
.
25对数方程的解法
b

log
a
f(x)?b?f(x)?a
(2)< br>log
a
f(x)?log
a
g(x)?f(x)?g(x)?0
(3)
f(log
a
x)?0?

log
a
x
?
t
(4)
log
a
f(x)?g(x)?
图象法.
26.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y?f(x)(x? D)
,把使
f(x)?0
成立的实数
x
叫做函数
y?f(x )(x?D)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y?f(x)
的零点就 是方程
f(x)?0
实数根,亦即函数
y?f(x)
的图
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
f(x)?0
有实数根
?
函数
y?f(x)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
?
函数
y? f(x)
有零点.
(3)函数
y?f(x)
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f(x)?0
的实数根; ○
2
(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y?f(x)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 ○
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③(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
y?f(x)
在 区间
?
a,b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 f(b)?0
,那么函数
y?f(x)
在区间
?
a,b
?< br>内有零点,即存在
c?(a,b)
,使得
f(c)?0
这个
c
也就


是方程
f(x)?0
的根.
注意:若 函数
y?f(x)

(a,b)
上有零点,不一定有
f(a)?f( b)?0
.
④(二分法)对于在区间
?
a,b
?
上连 续不断且
f(a)?f(b)?0
的函数
y?f(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 br>f(x)

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 似值的方法.
32.三种增长型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
xn
在区间
( 0,??)
上,函数
y?a
(
a?
1)
y?log
a
x(a?1)
,
y?x(n?0)
都是增函数,但它们的增长速度
不同.随着
x
的增大,
y?a
(
a?
1)
的增长 速度越来越快,会超过并远远大于
y?x(n?0)
的增长速度;而
xn
y? log
a
x(a?1)
的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图象逐渐表现为与
x
轴趋于平行.因此,总会存在一个
x
0
,当
x?x
0
时, 就有
log
a
x?x
n
?a
x

必修二
立体几何
1.“有且只有”命题的证明:须先证存在性,再证唯一性.
2.证明直线在平面内的方法:只需证明直线上有两点在平面内.
3.证明点共线的方法:只需证明这些点是两个不重合平面的公共点.
4.证明线共面的方法 :先由其中两条平行直线或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直线都在这个
平面内.
5.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定 理(文字语言)
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这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
和这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
A

b
图 形 语 言

b
符 号 语 言
?


a


b?
?
?
?
?b?a
a?
?
?

AB?
?
?
?
BC?b
?
?b?AC
b?
?
?
?

?

B
C


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斜
线垂直(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如
果和这平面的一条斜线垂
直,那么它也和这斜线的
射影垂直(三垂线逆定理) < br>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
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
么也和另一条垂直(不一
定相 交)
6.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定 理(文字语言)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
直线平行(平行公理)
图 形 语 言

b

c
符 号 语 言

l

A

b
?

B
C
AB?
?
?
?
AC?b
?
?b?BC
b?
?
?
?
?
a


b
ab
?
?
?l?b
l?a
?

a

ac
?
?
?ab
bc
?

a?
?
?
?
?ab
b?
?
?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



a

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
则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原
平面的交线 必平行于这条
直线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和第三
个平面相交,它们的两条交
线互相平行

?
b

?
?
a?
?
?
?ba< br>?
?
?
?b
?
?

a
?
?

a



?


?
b

?

?
?
?
?
?a
?
?
?
?b
?
?
?
?ab< br>?
?



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定 理(文字语言)
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
直线和这平面垂直

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
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
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
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这
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
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
的交线也必垂直于第三个
平 面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
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
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
平面
8.直线和平面平行:

b

b

a

图 形 语 言

c

符 号 语 言
?


b
a

a?
?
b?
?
a?b?A
c?a,c?b

c?
?

?

a?
?
?
?
?
ab
?
a
?
?

?

??

?
?
?
?b?
?
b?
?
?

?

l




?


?


?
?
?
?
?
?
?
?
?
?l
?
?
?
?l?
??
?

a

?

b

?

?
?
?
?
?
?
?b
a?
?
a?
?
?
?
?
?
?a?
?
?
?
?


定 理(文字语言)
平面外的 一条直线如果和
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
行,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
个平面.
两个平面互相平行,那么其
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
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若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
中有一条和平面平行,则另
一条也和这个平面平行
9.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 理(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
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
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 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
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
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
两个平面平行
图 形 语 言

b
符 号 语 言
?


a

a?
?
?
?
b?
?
?
?b
?
ab
?
?

?




b
?
?

?
?
?
?b
?
b?
?
?


a

b
?


a
?
?
?
ab
?
?b
?
b?
?
?
?

图 形 语 言 符 号 语 言

?



b

?
b?< br>?
?
?
?
?

?
b?
?
?< br>
m

n

m?
?
?
?
n ?
?
?
?
m?n?A
?
?
?

?< br>?
m
?
?
?
n
?
?
?
?< br>




?
?
m

n

g

h



?
?
n?
?
?
m?n?A
?
?
g?
?
?
?
?
?

?
h?
?
?
g?h?B
?
?
mg
?
?
nh
?
m?
?



?

?

?
?
?
?
?

?
?

?
?

?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
平面平行


10.两平面垂直的判定:
定 理(文字语言)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
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
面互相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
角是直二面角,则这两个平
面垂直

图 形 语 言 符 号 语 言
?


b

?




?

b?
?
?
?
?
?
?
?
b?
?
?


b

?

a

c

?

?
?c?
?

2
?
?
?
?

?
?

?

一个平面垂直于两个平行
平面中的一个,也必垂直于
另一个

?

?

?
?
?
?
?
?< br>?
?
?
?
?

11.①从空间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 OA,OB,OC.若
?AOB??AOC,
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
?BOC
的平分线上,
②AB和平面
?
所成的角为
?
1
. ,AD在平面
?
内,AD和AB的射影AC所成的角为
?
2
,
?BAD?
?
,则
cos
?
?cos
?
1
?cos
?
2

1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A
?
x
1
,y
1
,z
1< br>?
,B
?
x
2
,y
2
,z
2
?

13.向量的模 设
a?
?
x,y,z
?
,则
14点对称
?
x
1
?x
2
?
2
?
?
y
1?y
2
?
2
?
?
z
1
?z
2
?
2


a?x
2
?y
2
?z< br>2
1
?
x,?y,?z
?
; ⑴点
P< br>?
x,y,z
?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P
⑵点< br>P
?
x,y,z
?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P2
?
?x,y,?z
?

⑶点
P
?
x,y,z
?
关于
z
轴的对称点
P
3
?
? x,?y,z
?

⑷点
P
?
x,y,z
?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P
4
?
?x,?y,?z
?

⑸点
P
?
x,y,z
?
关于坐标平面
XOY
的对 称点
⑹点
P
?
x,y,z
?
关于坐标平面
ZOY< br>的对称点
⑺点
P
?
x,y,z
?
关于坐标平面
XOZ
的对称点
P
5
?
x,y,?z
?


P
6
?
?x,y,z
?
P
7
?
x,?y,z
?
.
解析几何
1.直线倾斜程度的表示
⑴倾斜角:
?
?
?
0,
?
?
;⑵斜率: 非直角的倾斜角的正切值.
斜率与倾斜角的计算:

k?tg
?
(
?
?
?
)
2
已知两点
P
1
?
x
1
,y
1
?
,P
2
?
x
2
,y
2
?< br>,则斜率
k?
y
1
?y
2
?
x
1< br>?x
2
?

x
1
?x
2
?

x
1
?x
2
,则直线
P
1
P
2
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90
.
2.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
①斜率不存在,方程为
x?x
0
(x
0
为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
②斜率存在,方程可列表如下
形式
点 斜 式
斜 截 式
方程 适用范围
y?y
0
?k(x?x
0
)

?
?90
?

?
?90
?

y?kx?b


两 点 式
截 距 式
x?x
1
y?y
1
?

x
2
?x
1
y
2
?y
1
?
?90
?
??0
?

3.与直线
xy
??1

ab
Ax?By?C?0(A.B

Ax?By?C?0(A.B
?
?0
?
?
?90
?
直线不过原点
不同时为0)
适用于所有直线
平行的直线
方程的一般
一般式
同时为0)
形式为
Ax?By?m?0(c?m)

4. 与直线
Ax?By?C?0(A.B
不同时为0)垂直的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Bx?Ay? m?0

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⑴若
l
1
:y?k
1
x?b
1

l
2
:y?k
2
x?b
2


l
1

l
2
?k
1
?k
2
,b1
?b
2

l
1

l
2< br>重合
?
k
1
?k
2
,b
1
?b2
;

l
1

l
2
相交
? k
1
?k
2
;(特殊地,
l
1
?l
2?k
1
k
2
??1
)
⑵若
l
1
:
A
1
x?B
1
y?C
1
?
0,

l
2
:A
2
x?B
2
y?C< br>2
?0


A
1
A
2
?B
1
B
2
?
0
时,
l
1
?l
2
;

A
1
B
2
?A
2
B
1
?
0
时,且
B
1
C
2
?B
2
C
1
,
l
1

l
2

6. 点
p
(x
0
,
y
0
)
到直线
Ax?By?C?0的距离为
d?
Ax
0
?By
0
?C
A?B22

7.
l
1
:
Ax?By?C
1
?
0

l
2
:Ax?By?C
2
?0
间 的距离为
d?
8.圆的方程
C
1
?C
2
A?B
22

(x?a)?(y?b)?r
标准方程
222
?
展开
? ??
????
配方
一般方程
x?y?Dx?Ey?F?
0

22
圆心
(a,b)
,半径
r
圆心
(?
D
,?
E
)
半径
1
22
22
2
D
2
?E
2
?4F

9.二元二次 方程
Ax?Bxy?Cy?Dx?Ey?F?
0
表示一个圆的充要条件为

A?C?0

B?0

D?E?
4
AF?
0

22
10.以
p
1
p
2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x
1
)(x?x
2
)?(y?y
1
)(y?y
2
)?0

其中
p
1
(
x
1
,
y
1
).< br>p
2
(
x
2
,
y
2
)
< /p>


22
11.点
p
(
x
0
,
y
0
)
与圆
x?y?Dx?Ey?F?0
的位置关系
①点< br>p
(
x
0
,
y
0
)
在圆外,
?x
0
?y
0
?Dx
0
?Ey
0
?F? 0

22
②点
p
(
x
0
,
y0
)
在圆上,
?x
0
?y
0
?Dx
0
?Ey
0
?F?0

22
③点
p
(
x
0
,
y
0
)
在圆内,
?x
0
?y
0
?Dx
0
?Ey
0
?F?0

22
1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d
,圆的半径为
r

直线与圆相离
?d?r
;直线与圆相切
?d?r
;直线与圆相交
?d?r
②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化成关于某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设根的判别式为
?
,则
??0?l

圆相交 ,
??0?l
与圆相切,
?〈0?l
与圆相离
2
222< br>13.过圆
x?y?r
上的点
p(x
0
,y
0
)
的圆的切线方程是
x
0
x?y
0
y?r
222
14.过圆
(x?a)?(y?b)?r
上的点
p(x
0
,y
0
)
的圆的切线方程是
(x
0
?a)(x? a)?(y
0
?b)(y?b)?r
2
.
24.常见的圆系方程
⑴过定直线
l:Ax?By?C?0
和定圆
x?y?Dx?Ey?F?0
两交点的圆系:
22
x
2
?y
2
?Dx?E y?F?
?
?
Ax?By?C
?
?0
;
⑵过两定 圆
x?y?D
1
x?E
1
y?F
1
?
0< br>和
x?y?D
2
x?E
2
y?F
2
?0的交点的圆系:
2222
x
2
?y
2
?D
1< br>x?E
1
y?F
1
?
?
x
2
?y< br>2
?D
2
x?E
2
y?F
2
?0
, 当
?
??1
时,方程表示两圆公共弦所在
直线方程.
25.弦长的计算
⑴几何方法:
运用圆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心距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计算
⑵代数方法:
运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
AB?1?kx
A
?x
B


?1?k
2
2??
?
x
A
?x
B
?
2
?4x
A
x
B


2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
C
1
:
?
x?a
1
?
?
?
y?b
1
?
?r
1
?
r
1
?
0
?

C
2
:
?
x?a
2
?
??
y?b
2
?
?r
2
?
r
2
?0
?

222222

C
1
C
2
?
r
1
?
r
2
?

C
1
与⊙
C
2
相离;

C
1
C
2
?
r
1
?
r
2
?

C
1
与⊙
C
2
外切;

r
1
?
r
2
?
C
1
C
2
?
r
1
?
r
2
?

C
1
与⊙
C
2
相交; < br>④
C
1
C
2
?
r
1
?
r< br>2
?

C
1
与⊙
C
2
内切;
?
r
1
?r
2
?


C
1C
2
?
r
1
?
r
2
?
C
1
与⊙
C
2
内含;































知识框架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柱体
圆柱
棱锥
锥体
圆锥
棱台
台体
圆台球体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中心投影
?
1
?
5730
p?
??
?
2
?
简单组合体
投影
平行投影
三视图
直观图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斜二测
画法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侧面积:
S?2
?< br>rl
圆锥的侧面积:
S?
?
rl
面积
圆台的侧面积:
S?
?
(r
?
?r)l
球的表面积:
S?4
?
R
2
柱体的体积:
V?Sh
体积
锥体的体积:
V?
台体的体积:
V
球的体积:
?
1
Sh
3
S
?
S?S)h
4
V?
?
R
3
3
1
(S
?
?
3

高中数学必修三b-高中数学新课标感悟


高中数学同步导练图片-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案


高中数学小论文400字-高中数学说题比赛百度


高中数学北师版1-2目录-做高中数学函数题的技巧


高中数学教材帮好还是王后雄好提问-高中数学卡方分布公式


高中数学2一2教材-高中数学公式1001无标题


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整合研究-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大题


初高中数学在线辅导-高中数学模型解题法免费下载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6: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413.html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概念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