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可直接打印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7:30
tags:高中数学必修一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在某些-高中数学k平方的值如何算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大全(新课标)
必修1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它具有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有列举法、描述法。
描述法格式为:{元素|元素的特征},例如
{x|x?5,且x?N}

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自然数集N(又称非负整数集):0、1、2、3、?? (2)正整数集N
*
或N
+
:1、2、3、??
(3)整数集Z:-2、-1、0、1、?? (4)有理数集Q:包含分数、整数、有限小数等
(5)实数集R:全体实数的集合 (6)空集Ф: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

例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1)子集的概念
如果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如
B
A,B
图1),记作
A?B

B?A
A

.
若集合P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的元素,那么P不包含于Q,记作
P?Q

(图1)
(2)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
集合B的真子集(如图2).
A
?
?
B

B
?
?
A
.
B
A
(3)集合相等:若集合
A?B,B
A
?
中的元素与集合
A?A?B
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图2)
5、重要结论(1)传递性:若
A?B

B? C
,则
A?C

(2)空Ф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 真子集.
6、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它的子集个数共有
2
n
个;真 子集有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n
–1个(即不计空集) ;非空的真
子集有
2
n
–2个.
7、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A
?
B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A
?
B
(3)若A是全集U的子集,由U中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叫做A在U中的补集,记作
C
U
A
,
C
U
A?
?
x|x?U,且x?A
?

C
U
A

A
注:讨论集合的情况时,不要发遗忘了
A??
的情况。
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 中x∈A,y∈B.原象
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C
?
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
有时简记作函数f( x).
9、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如
y?
?< br>?
2x?1

x?0
?
?x
2
?3

x?0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
①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如:y?
1
x?1
,则x?1?0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如:y?5?x,则5?x?0
< br>③对数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如:y?log
a
(x?2),则a?0且a ?1

④对数的真数大于0;
如:y?log
a
(x?2),则x?2?0

⑤指数为0的底不能为零;
如:y?(m?1)
x
,则
m?1?0< br>
11、函数的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1)奇函数满足
f(?x)??f(x)
,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偶函数满足
f(?x)?f(x)
,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注:①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②若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
f(0)?0

③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12、函数的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内考虑)

x
1
?x< br>2
时,都有
f(x
1
)?f(x
2
)
,则< br>f(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x
1
?x
2
时,都有
f(x
1
)?f(x
2
)
,则
f(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函数
f(x)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
f(x)
在该区间具有单调性,该区间叫做单调(增 减)区间
13、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a?0)
(1)求根公式:
x?
?b?b
2
?4ac
1,2
2a
(2)判别式:
??b
2
?4ac
< br>(3)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0
时方程有一个实根;??0
时方程无实根。
(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x
1?x
2
??
b
a

x?x
c
12?
a

14、二次函数:一般式
y?ax
2
?bx?c
(a?0)
; 两根式
y?a(x?x
1
)(x?x
2< br>)
(a?0)

(1)顶点坐标为
(?
b4ac?b
2
b
y
2a
,
4a
)
;(2)对称轴方程为:x=
?
2a

x
0
a?0
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x=
?
b
4ac?b
2
(3)当
2a
处取得最小值
4a
< br>当
a?0
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在x=
?
b
4ac? b
2

2a
处取得最大值
4a

(4)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和判别式
?
的关系:

??0
时,有两个交点;
??0
时,有一个交点(即顶点 );
??0
时,无交点。
15、函数的零点
使
f(x)?0的实数
x
0
叫做函数的零点。例如
x
0
??1
是函数
f(x)?x
2
?1
的一个零点。
注:函数
y?f
?
x
?
有零点
?
函数
y?f
?
x
?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
?
方程
f
?
x
?
?0
有实根
16、函数零点的判定:
1



如果函数y?f
?
x
?
在区间
?
a,b
?
上的 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f(b)?0
。那么,函数
y?f?
x
?

区间
?
a,b
?
内有零点, 即存在
c?
?
a,b
?
,使得f
?
c
?< br>?0

17、分数指数幂 (
a?0,m,n?N
?
,且
n?1

m
3m
(1)
a
n
?
n
a
m
.如
x
3
?x
2
;(2)
a
?
n
?
1
m
?
1
n
. 如
1
x
?
3
2
;(3)
(
n
a)
n
?a

a
n
a
m
x
3
?
(4)当
n
为奇数时,
n
a
n
?a
;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a|?
?
?< br>a,a?0
.
?
?a,a?0
18、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0,r,s?Q

(1)
a
r
?a
s
?a
r?s
; (2)
(a
r
)
s
?a
rs
; (3)
(ab)
r
?a
r
b
r

19、指 数函数
y?a
x

a?0

a?1
),

a?1

0?a?1

其中
x
是自变量,
a
叫做底数,

y

y
定义域是R



1
x

0
1

x

(1)定义域:R
0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在 R上是增函数 (4)在R上是减函数
20、若
a
b
?N
,则

叫做以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log
a
N?b

a?0 ,a?1

N?0

其中,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对数的真数。
注:指数 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
log
a
N?b?a
b
?N
(a? 0,a?1,N?0)

21、对数的性质
(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
l og
a
N

N?0

(2)1的对数等于0,即
log
a
1?0

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
log
a
a?1

22、常用对数
lgN
: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
log
10
N?l gN

自然对数
lnN
:以e(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 对数,记为:
log
e
N?lnN

23、对数恒等式:
a
log
a
N
?N

24、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0,N>0)

(1)
lo g
a
(MN)?log
a
M?log
a
N
(2)
log
M
a
N
?log
a
M?log
a< br>N
;
(3)
log
a
M
n
?nloga
M(n?R)
(注意公式的逆用)
25、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a
N?
log
m
N
log
?0
,且
a?1
,
m?0
,且
m?1
,

N?0
).
m
a
(
a
推论①或
log
1
a
b?
log
; ②
log
n
n
a
m
b?log
a
b
.
b
a
m
26、对数函数
y?log
a
x
a?0
,且
a?1
):其中,
x
是自变量,
a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
(0,??)

a?1

0?a?1





y


图像


x


0
1
x
0
1


定义域:(0, ∞)

性质
值域:R

过定点(1,0)

增函数 减函数

00
取值范围

x>1时,y>0 x>1时,y<0


27、指数函数
y?ax
与对数函数
y?log
a
x
互为反函数;它们图象关于直线< br>y?x
对称.
28、幂函数
y?x
?

?
?R
),其中
x
是自变量。要求掌握
?
??1,
1
2
,1,2,3
这五种情况(如下图)
29、幂函数
y?x
?
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Ⅰ)所有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Ⅱ)当
?
?0
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
(Ⅲ)当
?
?0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0,??)
上是 减函数.

3

3
y?x
3
2

y?x
y?x
2
2
2

1
1
1
1
x
?1
1

y?x
y?
-22
1
-2

-1
1
-1
1
2
-2

-2
1
2
-2
-1

-3

2



必修2
30、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面积
S?
3
正?
4
a
2

31、柱体体积:
V
1

=S

h
,锥体体积:
V

=SV?
4

h
球表面积公式:
S

?4
?
R
2
, 球体积公式:
?
R
3
33

32、四个公理:
①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②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③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仅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④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的传递性)。
33、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如图)
1
2 3
?
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3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共面直线
?
?
:(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公共点)
?
?
相交


?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上;(2)直线在平面外(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平行;(2)两个平面相交
35、直线与平面平行:
定义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判定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性质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36、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 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两平面平行。
判定 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 行。
性质 ①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②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
37、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判定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性质 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38、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 两个平行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判定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9、三角形的五“心”
(1)
O

?ABC
的外心(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到三个顶点的 距离相等
(2)
O

?ABC
的重心(各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将 中线分成2:1的两段
(3)
O

?ABC
的垂心(各边高的交点).
(4)
O

?ABC
的内心(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5)
O

?ABC

?A
的旁心(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40、直线的斜率:
(1) 过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两点的直线,斜率
k?
y
2
?y
1
x
1
?x
2

2
?x
, (
x
1
(2)已知倾斜角为
?
的直线,斜率
k?tan?

?
?90
0
)

(3)曲线
y? f(x)
在点(
x
0
,y
0
)
处的切线,其斜率< br>k?f
?
(x
0
)

41、直线位置关系:已知两直 线
l
1
:y?k
1
x?b
1
,l
2
:y?k
2
x?b
2
,则
l
1
l
2?k
1
?k
2
且b
1
?b
2
     l
1
?l
2
?k
1
k
2
??1

特殊情况:(1)当
k
1
,k
2
都不存在时,
l
1
l
2
;(2)当
k
1
不存在而
k2
?0
时,
l
1
?l
2

42、直线的五种方程 :
①点斜式
y?y
1
?k(x?x
1
)
(直线
l
过 点
(x
1
,y
1
)
,斜率为
k
).
②斜截式
y?kx?b
(直线
l

y
轴 上的截距为
b
,斜率为
k
).
③两点式
y?y
1
x?x
1
y
?
(直线过两点
( x
1
,y
1
)

(x
2
,y
2< br>)
).
2
?y
1
x
2
?x
1
④截距式
x
y
a
?
b
?1

a,b
分别是直线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均不为0)
⑤一般式
Ax?B 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可化为斜截式:
y??
A
B
x?
C
B

43、(1)平面上两点
A(x
1
,y
1
),B(x
2
,y
2
)
间的距离公式:|AB| =
(x
1
?x
2
)
2
?(y
1
? y
2
)
2

(2)空间两点
A(x
1
,y
1
,z
1
),B(x
2
,y
2
,z
2
)
距离公式|AB|=
(x
2
1
?x
2
)
2
?(y
1
?y
2
)
2
?(z
1
?z
2
)
(3)点到直线的距离
d?
|Ax
0
?By
0
?C|
A
2
?B
2
(点P(x
0
,y
0
)
,直线
l

Ax? By?C?0
).
44、两条平行直线
Ax?By?C
1
?0
Ax?By?C
2
?0
间的距离公式:
d?
C
1
?C
2
A
2
?B
2

注:求直线Ax?By?C?0
的平行线,可设平行线为
Ax?By?m?0
,求出
m
即得。
45、求两相交直线
A
1
x?B
1
y? C
1
?0

A
2
x?B
2
y?C
2
?0
的交点:解方程组
?
?
A
1
x?B
B
1
y?C
1
?0
?
A

2
x?
2
y?C
2
?0
46、圆的方程:
①圆的标准方程
(x?a)
2
?(y?b)
2
?r
2
. 其中圆心为
(a,b)
,半径为
r

②圆的一般方程
x
2
?y
2
?Dx?Ey?F?0
.
其 中圆心为
(?
D
D
2
?E
2
?4F
2,?
E
2
)
,半径为
r?
2
,其中
D
2
?E
2
?4F
>0
47、直线
Ax?By?C ?0
与圆的
(x?a)
2
?(y?b)
2
?r
2< br>位置关系
其中
d
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且
d?
Aa?Bb? C
A
2
?B
2

3








(1)
d?r?相离???0
;
(2)
d?r?相切???0
; (3)
d?r?相交???0
.
48、直线与圆相交于
A(x
1
,y
1
),B(x
2
,y
2
)
两点,求弦AB长度的公式:(1)
|AB|?2r2
?d
2

(2)
|AB|?1?k
2
(x< br>2
1
?x
2
)?4x
1
x
2
(结合 韦达定理使用),其中
k
是直线的斜率
49、两个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圆心分别 为O
1
,O
2
,半径分别为r
1
,r
2

O
1
O
2
?d

1)
d?r
1
?r
2
?外离?4条公切线
; 2)
d?r
1
?r
2
?外切?3条公切线
;
3)
r
1
?r
2
?d?r
1
?r
2
? 相交?2条公切线
; 4)
d?r
1
?r
2
?内切?1条公切线
;
5)
0?d?r
1
?r
2
?内含?无公切线

必修③公式表
50、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 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
步之内完成.
51、程序框图及结构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输入、输出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处理框
赋值、计算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
判断框 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
明“否”或“N”
52、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53、三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少
分层 将总体分成几层进
各层抽样可采用简
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
抽样
抽取过程中
每个个体被抽
行抽取
单随机抽样或系统
抽样
组成
取的概率相等
将总体平均分成几
系统抽样
部分,按事先确定的在起始部分抽样时
规则分别在各部分抽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较多

54、(1)频率分布直方图(注意其纵坐标是“频率组距)

组数?
?
极差
?
?
?
组距
?< br>?

频率?
频数

样本容量

小矩形面积?组距?
频率
组距
?频率

(2)数字特征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中位数: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那个数(若最中间有两个数,则取其平均数)。
< br>平均数:
x?
1
?
x?x
1
2
1
? x
2
??
n
?
方差:
s
2
=
[(x
1
?x)?(x
22
n
n
2
?x)?(x
3
?x)???(x
n
?x)
2
]

标准 差:
s?
1
?
22
n
?
?
?
x< br>??
x
???
2
1
?x?
2
?x?
?
?x
n
?x
?
?
?
注:通过标准差或方差可以判断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其
值越小,数据越集中;其值越大,数据越分散。
?
n
x
i
y
i
?nxy
回归直线方程:< br>y
?
?bx?a
,其中
b?
i?1
n
a?y?bx

?
x
2
2
i
?nx
i ?1
55、事件的分类:
(1)必然事件:必然事件是每次试验都一定出现的事件。P(必然事件)=1
(2)不可能事件: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现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P(不可能事件)=0
(3)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结果或随机现象的每一种表现称作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基本事件:一个事件如果不能再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称作基本事件。
56、在 n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m,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mn,当n很大时,m总是在某个常数值附近摆
动,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概率范围:
0?P
?
A
?< br>?1

57、互斥事件概念:在一次随机事件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如图1)。
如果事件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
58、对立事件(如图2):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
对立事件性质:P(A)+P(
A
)=1,其中
A
表示事件A的对立事件。
59、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随机试验模型,古典概型有两个特征:
(1)基本事件个数是有限的;
(2)各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即它们发生的概率相同.
60、设一试验有n个等可能 的基本事件,而事件A恰包含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的概率P(A)公式为
P
?
A
?
?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
m

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 互斥,
n
再由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分别求它们的概率,然后计算。 在
计算某些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转而先示对立事件的概率。
61、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
A
?
?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必修④公式表
62、终边相同角构 成的集合:
?
?
|
?
?
?
?2k
?
,k?Z
?

r

63、弧度计算公式:
?
?
l
)
l

r

64、扇形面积公式:
S?
1
2
lr?
1
2
?
?r
2
(
?
为弧度)
65、三 角函数的定义:已知
P
?
x,y
?

?
的终边上除 原点外的任一点
P(x,y)
r

sin
?
?y
r
,cos
?
?
xy
r
,tan
?
?
x
,其中
r
2
?x
2
?y
2< br>
)
?

y
x
66、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
+

+

+




sin

?




v



cos

?
+

+
tan

?


4



67、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

0
?

?
??
64

3

2
?
3
?
2
3

4

5
?
6

?

3
?
2

sin
?

0
1

2
3
2
2

3
2

1

2
2
2

1
2

0 -1
cos
?

1
3
2
1
2

2

2

0
-
1
-
2
3
2

2
-
2

-1 0
3
-
tan
?

0
3

1
3
不存


3
-1
3

-
3

0
不存

68、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sin
2
?
?cos
2
?
?1,tan
?
?
sin
?
cos
?

69、和角与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
sin(
?
?
?
)?sin
?
co s
?
?cos
?
sin
?
;
sin2
?
?2sin
?
cos
?

co s(
?
?
?
)?cos
?
cos
?
?si n
?
sin
?
;
cos2
?
?cos
2
?
?sin
2
?
?

1?2sin
2
?
?2cos
2
?
?1

tan(
?
?
?
)?
tan
?
?tan< br>?
1
.
?
tan< br>?
tan
?
tan2
?
?
2tan
?
1?tan
2
?

70、诱导公式 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其中,奇偶是指
?
2
的个数,符号参考第66条.
sin
?
?
?2k
?
?
?sin
?
sin
?
?< br>?
?
?
??sin
?
sin
?
?
?
?
??sin
?
sin
?
?
?
?
?
?sin
?
cos
?
?
?2k
?
??cos
?

cos
?
?
?
?
?
??cos
?

cos
?
?
?
?
?cos
?

cos
?
?
?
?
?
??cos
?

tan
?
?
?2k
?
?
?tan
?
tan
?
?
?
?
?
?tan
?
tan< br>?
?
?
?
??tan
?
tan
?
?
?
?
?
??tan
?
sin(
?
2
?
?
)?cos
?

cos(
?
2
?
?
)?sin
?

sin(
?
2
?
?
)?cos
?

cos(
?
2
?
?
)??sin
?
71、辅助角公式:
asin
?
?bcos
?
=
a2
?b
2
sin(
?
?
?
)
(辅助角
?
所在象限与点
(a,b)
的象限相同,且
tan
?
?
b
a
).主要在求周期、单调性、最值时运用。 如
y?3sinx?cosx?2sin(x?
?
6
)

7 2、半角公式(降幂公式):
sin
2
?
?cos
?
22
?
1
2

cos
?
1?cos
?< br>2
?
2

73、三角函数
y?Asin(
?
x?
?
)
的性质(
A?0,
?
?0

( 1)最小正周期
T?
2
?
?
;振幅为A;频率
f?
1
T
;相位:
?
x?
?
;初相:
?
;值域 :
[?A,A]

对称轴:由
?
x?
?
?
?
2
?k
?
解得
x
;对称中心:由
?
x ?
?
?k
?
解得
x
组成的点
(x,0)

(2)图象平移:
x
左加右减、
y
上加下减。
例如:向左 平移1个单位,解析式变为
y?Asin[
?
(x?1)?
?
]
向下平移3个单位,解析式变为
y?Asin(
?
x?< br>?
)?3

(3)函数
y?tan(
?
x?
?
)
的最小正周期
T?
?
?
.

7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对应角正弦的比相等。

a
sinA
?
bc
sinB
?
sinC
?2R< br>(R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5、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2bccosA,
cosA?
b
2
?c< br>2
?a
2
,
b
2
?c
2
?a
2
?2cacosB,
2bc
推论
c
2
?a
2
?b
2
c
2
?a
2
?b
2?2abcosC.
cosB?
2ca
,

cosC?
a
2
?b
2
?c
2
2ab
.
76、三角形 的面积公式:
S
1
2
absinC?
1
?ABC
?
2
acsinB?
1
2
bcsinA.

77、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性质
三角函数
y?sinx

y?cosx

y?tanx


y
图象
y
1

x
y
1
x

x
-
?

2
?

-
?
2
?

-
?
2
0

?
2

3
?
-1
0
?
2
?
2

0
?
-1
2

?


定义域
(??,??)

(??,??)

(k
?
?
??
2
2,k
?
?
2
)

值域 [-1,1] [-1,1]
(??,??)

最大值
x?
?
2
?2k
?

y
max
?1

x?2k
?

y
max
?1


x??
?
2k
?

x?
?
?2k
?

最小值
2
?
y
y
min
??1


min
??1

周期
2
?

2
?

?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
?
2
?2k
?
,
?
2
?2k
?
]


[?
?
?2k
?
,2k
?
]


(?
?
2
?k
?
,
?
2
?2k
?
)

单调性
上是增函数 上是增函数 上都是增函数
k?Z


[
?
2
?2k
?
,< br>3
?
2
?2k
?
]


[2k
?
,
?
?2k
?
]


上是减函数 上是减函数
78、向量的三角形法则: 79、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a+b
b-a
b
a+b

a
b
b
a
a
80、平面向量的坐标运 算:设向量a=
(x
1
,y
1
)
,向量b=
(x< br>2
,y
2
)

(1)加法a+b=
(x
1< br>?x
2
,y
1
?y
2
)
.(2)减法a-b =
(x
1
?x
2
,y
1
?y
2
)
.
5



(3)数乘
?
a=
?< br>(x
1
,y
1
)?(
?
x
1
,?
y
1
)

(4)数量积a·b=|
a
||b |cosθ=
x
1
x
2
?y
1
y
2
,其中
?
是这两个向量的夹角
x
????????????
(5 )已知两点A
(
1
,y
1
)
,B
(x
2< br>,y
2
)
,则向量
AB?OB?OA?(x
2
?x< br>1
,y
2
?y
1
)
.
81、向量a=(x,y)
的模:|a|=
(a)
2
?a?a?x
2
? y
2
,即
|a|
2
?a
2

?
82、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
?
a
?
?
?
b
x
1
x
2
?y
1
y
2
a
?
b
?

x
22
?x22
1
?y
12
?y
2
83、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b
?
0) a=
(x
1
,y
1
)
, b=
(x
2
,y
2
)

(1)a||b
?
b=λa
?x
1
y
2
?x
2
y
1
?0
. (2)a
?
b
?

a
·b=0
?x
1
x
2
? y
1
y
2
?0
.
必修⑤公式表
84、数列前
n
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a
?
?
S
1
,n?1;
n
?
( 数列
{a
?
S
n
}< br>的前n项的和为
s
n
?a
1
?a
2
???a
n
).
n
?S
n?1
, n?2.
85、等差、等比数列公式对比
n?N
?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式
a
n
?a
n?1
?d

a
a
n
?q
(
q?0
)
n?1
通项公式及推
a
广公式
a
n
?a
1
?
?
n?1
?
d

a
n
?a< br>1
q
n?1
n
?a
m
?
?
n?m< br>?
d
a?a
?m

nm
q
n
中项公式

a,A,b
成等差,则A?
a?b

a,G,b
成等比,则
G
2
2< br>
?ab


m?n?p?q?2r
,则 若
m?n?p?q?2r
,则
运算性质
a
2
n
?a
m
?a
p
?a
q
?2a
r

a
n
a
m
?a
p
a
q
?a
r
S
n
?
a
1
?a
n
?
n< br>?
?
na
2
1
q?1,

n
项和公式

S
?
n
??
a
?na
n
?
n?1
?
1
?
1-
1
?
2
d
?
q
n
?
a1
?a
n
q

?
1?q
?
1?q
,q?1.

一个性质 S
m
,S
2m
?S
m
,S
3m
?S< br>2m
成等差数列
S
m
,S
2m
?S
m,S
3m
?S
2m
成等比数列
86、
a?b?0?a ?b

a?b?0?a?b

a?b?0?a?b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相减法;相除法;平方法;开方法;倒数法等等。
87、不等式的性质: ①
a?b?b?a
;②
a?b,b?c?a?c
;③
a?b?a?c? b?c



a?b,c?0?ac?bc

a?b,c ?0?ac?bc
;⑤
a?b,c?d?a?c?b?d


a? b?0,c?d?0?ac?bd
;⑦
a?b?0?a
n
?b
n?
n??,n?1
?


a?b?0?
n
a ?
n
b
?
n??,n?1
?

88、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判别式
??b
2
?4ac

??0

??0

??0

二次函数
y?ax
2
?bx?c

?
a?0
?
的图象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x
?b??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
a?0
?
1,2
?
2a

的根
x
?
1
?x
2
??
b
没有实数根
x
1
?x
2
?

2a

ax
2
?bx?c?0

?
一元二次不
?
a?0
?
?
xx?x
1
或x?x
2
?


?
?
xx??
b?
2a
?
?

R

等式的解集
ax
2
?bx?c?0

?
a?0
?

?
xx
1
?x?x
2
?

?

?

89、线性约束条件:由
x

y
的不等式(或 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
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
x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
x

y
的一次解析式.
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
x,y
?
.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90 、设
a

b
是两个正数,则
a?b
2
称为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
ab
称为正数
a
b
的几何平均数.
91、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
a?0

b?0
,则
a?b?2ab
,即
a?b
2
?ab

92、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a
2
?b
2
?2a b
?
a,b?R
?
;②
ab?
a
2
?b< br>2
2
?
a,b?R
?

22

a b?
?
?
a?b
?
?
2
?
?
?< br>a?0,b?0
?
;④
a
2
?b
2
2
?
?
?
a?b
?
?
2
?
?
?< br>a,b?R
?

93、极值定理:设
x

y
都为正数,则有
,则当
x?y
时,积
xy
取得最大值
s
2
⑴若
x?y? s
(和为定值)
4

⑵若
xy?p
(积为定值),则当< br>x?y
时,和
x?y
取得最小值
2p


6

万门高中数学谁讲的最好-2018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


高中数学教育期刊投稿-南阳一中附近高中数学辅导班


高中数学作业批改要求-高中数学会员


高中数学方法有哪些-高中数学教资试讲面试题


高中数学面试时政-高中数学基本概念汇总


高中数学序-学霸笔记高中数学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2-3教案免费下载-教师面试高中数学试讲


高中数学选修 PDF下载-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啥时候可以考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7: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619.html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可直接打印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可直接打印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