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word文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7:45
tags:高中数学必修一

梁山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课题-章建跃高中数学教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__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概念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实例:
(1)某公司的所有员工;
(2)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
?
x+1≥3,
(3)不等式组
?
2
的整数解;
?
x≤9
?

(4)方程x
2
-5x+6=0的实数根;
(5)某中学所有较胖的同学.
问题1:上述实例中的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提示:员工、点、整数解、实数根、较胖的同学.
问题2:你能确定上述实例的研究对象吗?
提示:(1)(2)(3)(4)的研究对象可以确定.
问题3:上述哪些实例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为什么?
提示:(5)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因为“较胖”这个标准不明确,故无法确定.
[导入新知]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元素
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
集)
表示
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化解疑难]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
(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 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
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
(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
的、触摸到 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
中的元素.
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
[提出问题]
问题1:“知识点一”中的实例(3)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2:“知识点一”中的实例(4)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3:“知识点一”中的实例(3)与实例(4)组成的集合有什么关系?
提示:相等.
[导入新知]
1.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化解疑难]
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 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
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
( 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
只能算作集合的 一个元素.
(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由1,2,3构成的集与 3,2,1
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常用数集的记法
[提出问题]
某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20个班构成一个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


问题1:高一(6)班、高一(16)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吗?
提示: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问题2:高二(3)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高一年级这个集合中没有高二(3)班这个元素.
[导入新知]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数集
记法
[化解疑难]
1.对“∈”和“?”的理解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 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
言,只有“a∈A”与“a?A”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
2.常用数集关系网
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
或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③平面
上到点A的距离等于1 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
成集合的组数是( )
A.2
C.4
B.3
D.5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某个公司里所有的年轻人组成一个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


1
361

?
,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 ②由1, ,,
?
24
?
2
?
2
③由a,b,c组成的集合与 由b,a,c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解] (1)选A “接近于0的数”“比较小 的正整数”标准不明确,即元素不确定,所
以①②不是集合.同样,“2的近似值”也不明确精确到什么 程度,因此很难判定一个数,
比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⑤也不是一个集合.③④能构成集合.
(2)①不正确.因为“年轻人”没有确定的标准,对象不具有确定性,所以不能组成集合.
1
36131

?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这个集合是由1,,这②不 正确.由于=,
?
24
?
2
?
222
三个元素组成 的.
③正确.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只是次序不同,但它们仍表示同一个集合.
[类题通法]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及其关注点
(1)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 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
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 (2)关注点:利用集合的含义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应注意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即确定 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活学活用]
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
(2)某校201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
(4)方程x
2
-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 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
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2)与(1)类似 ,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
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 x≤20”与“x>20或x<0”两者
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 .(4)类似于(3),也能构成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


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 直角坐
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 (1)设集合A只含有一个元素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0∈A
C.a∈A
B.a?A
D.a=A
(2)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
①π∈R;② 3?Q;③0∈N
*
;④|-4|?N
*
.
A.1
C.3
B.2
D.4
[解析] (1)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知,a∈A.
(2)①π∈R显然是正确的;② 3是无理数,而Q表示 有理数集,∴3?Q,正确;③N
*
表示不含0的自然数集,∴0?N
*
,③ 错误;④|-4|=4∈N
*
,④错误,所以①②是正确的.
[答案] (1)C (2)B
[类题通法]
判断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方法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某个集 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对象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
的共同特征.如果一个对象是某个集合的元素 ,那么这个对象必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
特征.
[活学活用]
给出下列说法:
①R中最小的元素是0;
②若a∈Z,则-a?Z;
③若a∈Q,b∈N
*
,则a+b∈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
C.2
B.1
D.3
解析:选B 实 数集中没有最小的元素,故①不正确;对于②,若a∈Z,则-a也是整
数,故-a∈Z,所以②也不正 确;只有③正确.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a和a
2
,若1∈A,求实数a的值.
[解] 若1∈A,则a=1或a
2
=1,即a=±1.
当a=1时,a=a
2
,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a≠1.
当a=-1时,
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互异性.∴a=-1.
[类题通法]
关注元素的互异性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以解出字母的所有可能取值,但要时刻关注集 合中元素的
三个特性,尤其是互异性,解题后要注意进行检验.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1,0,x,若x
2
∈A,求实数x的值.


解:∵x
2
∈A,∴x
2
是集合A中的元素.又∵集合A 中含有3个元素,∴需分情况讨论:①
若x
2
=0,则x=0,此时集合A中有两个元 素0,不符合互异性,舍去;②若x
2
=1,则x=
±1.当x=1时,此时集合A中 有两个元素1,舍去;当x=-1时,此时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
1,0,-1,符合题意;③若 x
2
=x,则x=0或x=1,不符合互异性,都舍去.综上可知,x
=-1.


1.警惕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典例] 若集合A中有三 个元素x,x+1,1,集合B中也有三个元素x,x
2
+x,x
2
,且A< br>=B,则实数x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A=B,
22
??
?
x+1=x,
?
x+1=x+x,

?

?

22
?
1=x+x
?
??
1=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


解得x=±1.经检验,x=1不适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而x=-1适合.
∴x=-1.
[答案] -1
[易错防范]
1.上面例题易由方程组求得x=±1后,忽视对求出的值进行检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
论.
2.当集合中元素含字母并要求对其求值时,求出的值一定要加以检验,看是否符合集
合元素的 互异性.
[成功破障]
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a-3,2a-1,a
2
-4,且-3∈A,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①若a-3=-3,则a=0,
此时A={-3,-1,-4},满足题意.
②若2a-1=-3,则a=-1,此时A={-4,-3,-3},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③若a
2
-4=-3,则a=±1.
当a=1时,A={-2,1,-3},满足题意;
当a=-1时,由②知不合题意.
综上可知a=0或a=1.
答案:0或1

[随堂即时演练]
1.下列选项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跑得快的同学
B.中国的大河
C.3的倍数
D.有趣的书籍
解析:选C 根据集合的定义,选项A,B,D都不具备确定性.
2.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


C.菱形 D.矩形
解析:选A 由于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组成的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不相
等.
3.有下列说法:
①集合N与集合N
*
是同一个集合;
②集合N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
③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
④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中的元素.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解析:因为集合N
*
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 br>R表示实数集,所以①③中的说法不正确,②④中的说法正确.
答案:②④
4.设由2,4,6构成的集合为A,若实数a∈A时,6-a∈A,则a=________. 解析:代入验证,若a=2,则6-2=4∈A,符合题意;若a=4,则6-4=2∈A,符合题
意;若a=6,则6-6=0?A,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a=2或a=4.
答案:2或4
5.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x,y,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0,x
2
,若A=B,求实数
x,y的值.
解:因为集合A,B相等,则x=0或y=0.
①当x=0时,x
2
=0,则B={0,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
②当y=0时,x=x
2
,解得x=0或x=1.
由①知x=0应舍去.
综上知x=1,y=0.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
(1)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一个集合.
(2)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构成一个集合.
(3)素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4)由2,3,4,3,6,2构成含有6个元素的集合.
A.1 B.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


C.3 D.4
1
解析:选C (1)正确;(2)若
a
=a,则a
2
=1,∴a=±1,构成的集合为{1,-1},∴(2)正
确 ;(3)也正确,任何一个素数都在此集合中,不是素数的都不在;(4)不正确,集合中的元素
具有互 异性,构成的集合为{2,3,4,6},含4个元素,故选C.
2.设不等式3-2x<0的解集为M,下列正确的是( )
A.0∈M,2∈M
C.0∈M,2?M
B.0?M,2∈M
D.0?M,2?M
解析:选B 从四个选项来看,本题是判断0和2与集合M间的关系,因此只需判断0
和2是否 是不等式3-2x<0的解即可.当x=0时,3-2x=3>0,所以0不属于M,即0?M;
当x= 2时,3-2x=-1<0,所以2属于M,即2∈M.
3.下列各组中集合P与Q,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P是由元素1,3,π构成的集合,Q是由元素π,1,|-3|构成的集合
B.P是由π构成的集合,Q是由3.141 59构成的集合
C.P是由2,3构成的集合,Q是由有序数对(2,3)构成的集合
D.P是满足不等式-1≤x≤1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Q是方程x
2
=1的解集
解析:选A 由于选项A中P,Q元素完全相同,所以P与Q表示同一个集合,而选项
B,C, D中元素不相同,所以P与Q不能表示同一个集合.
4.已知集合M中的元素x满足x=a+b2,其 中a,b∈Z,则下列实数中不属于集合
M中元素的个数是( )
①0;②-1;③32-1;④
⑤8;⑥
A.0
C.2


解析:选A 当a=b=0时,x=0;当a=-1,b=0时,x=-1;当a=-1,b =3时,
2
2?3+22?
1
.
1-2
B.1
D.3
2

3-22
x=-1+32;==6+42,即a=6 ,b=4;当a=0,b=2时,x
3-22?3-22??3+2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


=22=8;==- 1-2,即a=-1,b=-1.综上所述:0,-1,32
1-2?1-2??1+2?
-1 ,
21
,8,都是集合M中的元素.
3-221-2
1
1+25.由实数-a,a,|a|,a
2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________个元素.( )
A.1
C.3
B.2
D.4
解析:选B 当a=0 时,这四个数都是0,所组成的集合只有一个元素0.当a≠0时,a
2
?
?
a,a>0,
=|a|=
?
所以一定与a或-a中的一个一致.故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 两个元素.
?
?
-a,a<0,
二、填空题
6.方程x
2
-2x-3=0的解集与集合A相等,若集合A中的元素是a,b,则a+b=
______ __.
解析:∵方程x
2
-2x-3=0的解集与集合A相等,
∴a,b是方程x
2
-2x-3=0的两个根,
∴a+b=2.
答案:2
7.已知集合A是由偶数组成的,集合B是由奇数组成的,若a∈A,b∈B,则a +b______A,
ab_____A.(填“∈”或“?”)
解析:∵a是偶数,b是奇数,
∴a+b是奇数,ab是偶数,
故a+b?A,ab∈A.
答案:? ∈
8.设A是由满足不等式x<6的自然数 组成的集合,若a∈A,且3a∈A,则a的值为
________.
解析:∵a∈A,且3a∈A,

?
?
a<6,

?

?
3a<6,
?
解得a<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0


又∵a∈N,
∴a=0或a=1.
答案:0或1
三、解答题
9.已知集合M由三个元 素-2,3x
2
+3x-4,x
2
+x-4组成,若2∈M,求x.
解:当3x
2
+3x-4=2时,即x
2
+x-2=0,x=-2或x=1 ,经检验,x=-2,x=1均
不合题意;当x
2
+x-4=2时,即x
2< br>+x-6=0,x=-3或x=2,经检验,x=-3或x=2
均合题意.∴x=-3或x=2.
10.设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3,x,x
2
-2x.
(1)求实数x应满足的条件;
(2)若-2∈A,求实数x.
解:(1)由集合 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3,且x≠x
2
-2x,x
2
-2x≠3.
解得x≠-1且x≠0,且x≠3.
(2)∵-2∈A,
∴x=-2或x
2
-2x=-2.
由于x
2
-2x=(x-1)
2
-1≥-1,
∴x=-2.

11.数集M满足条件:若a∈M,则
有三个元素是什么?
解:∵3∈M,
1+3
∴=-2∈M,
1-3
1+?-2?
1
∴=-∈M,
3
1-?-2?12

?
1+
?
?
3
?
3
1
∴==∈M.
1
?
42
?
1-
?
3
?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1
< br>1+a
∈M(a≠±1且a≠0).若3∈M,则在M中还
1-a


1
1+
2
又∵=3∈M,
1
1-
2
11
∴在M中还有元素-2,-,.
32
1
12.数集A满足条件:若a∈A,则∈A(a≠1).
1-a
(1)若2∈A,试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A,然后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3)从上面两小题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这个“道
理”.
1
解:根据已知条件“若a∈A,则∈A(a≠1)”逐步推导得出其他元素.
1-a
1
(1)其他所有元素为-1,.
2
1313
(2)假设-2∈A,则∈A,则∈A.其他所有元素为,.
3 232
a-1
1
(3)A中只能有3个元素,它们分别是a,,,且三个数的乘积为- 1.
a
1-a
证明如下:
a-1
111
由已知,若a∈A,则∈A知,=
a
∈A,=a∈A.
1
1-aa-1
1-
1-
1-a
a
a-1
1
故A中只能有a,,
a
这3个元素.
1-a
1
下面证明 三个元素的互异性:若a=,则a
2
-a+1=0有解,因为Δ=1-4=-3<0,
1-a
所以方程无实数解,故a≠.
1-a
1
a-1a-1
1同理可证,a≠
a
,≠
a
.结论得证.
1-a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2


列举法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集合: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
(2)20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
问题1:上述两个集合中的元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提示:能.(1)中的元素为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中的元素为1,2,4,5,10 ,20.
问题2:如何表示上述两个集合?
提示:用列举法表示.
[导入新知]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化解疑难]
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四个注意点
(1)元素间用“,” 分隔开,其一般形式为{a
1
,a
2
,…,a
n
};
(2)元素不重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无顺序,满足元素的无序性;
(4)对于含有有限个元素且个数较少的集合,采取该方法较合适;若元素个数较多或有无
限个且集合中 的元素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举出几个元素作
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 表示.
描述法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集合:
(1)不等式x-2≥3的解集;
(2)函数y=x
2
-1的图象上的所有点.
问题1:这两个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吗?
提示:不能.
问题2:如何表示这两个集合?
提示:利用描述法.
[导入新知]
描述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3


(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2)具体方法: 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
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 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化解疑难]
1.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条件
对于 元素个数不确定且元素间无明显规律的集合,不能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可以将集
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描 述出来,即采用描述法.
2.描述法的一般形式
它的一般形式为{x∈A|p(x)},其 中的x表示集合中的代表元素,A指的是元素的取值范
围;p(x)则是表示这个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 ,其中“|”将代表元素与其特征分隔开来.
一般来说,集合元素x的取值范围A需写明确,但若从上 下文的关系看,x∈A是明确
的,则x∈A可以省略,只写元素x.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 (1)设集合A={1,2,3},B={1,3,9},若x∈A且x?B,则x=( )
A.1
C.3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
②方程x
2
=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③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
?
x+y=1,
④方程组
?
的解.
?
x-y=-1
?
B.2
D.9

[解] 选B (1)∵x∈A,
∴x=1,2,3.
又∵x?B,∴x≠1,3,9,故x=2.
(2)①因为不大于10是指小于或等于10,非负是大于或等于0的意思,所以不大于10
的 非负偶数集合是{0,2,4,6,8,10}.
②方程x
2
=x的实数解是x=0 或x=1,所以方程x
2
=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为{0,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4


③将x=0代入y =2x+1,得y=1,即交点是(0,1),故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组成
的集合是{(0, 1)}.
??
?
x+y=1,
?
x=0,
④解方程组?

?

??
x-y=-1,y=1.
??
?
?
x+y=1,
∴用列举法表示方程组
?
的解集为{(0,1)}.
?
?
x-y=-1


[类题通法]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
(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3)用花括号括起来.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A={-2,-1,0,1,2,3},对任意a∈A,有|a|∈B ,且B中只有4个元素,求集
合B.
解:对任意a∈A,有|a|∈B.
因为集合A={-2,-1,0,1,2,3},
由-1,-2,0,1,2,3∈A,知0,1,2,3∈B.
又因为B中只有4个元素,
所以B={0,1,2,3}.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2] (1)用符号“∈”或“?”填空:
①A={x|x
2
-x=0},则1____A,-1____A;
②(1,2)________{(x,y)|y=x+1}.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正偶数集;
②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 (1)①将1代入方程,成立;将-1代入方程,不成立.故1∈A,-1?A.
②将x=1,y=2代入y=x+1,成立,故填“∈”.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5


(2)①偶数可用式子x=2n,n∈Z表示,但此 题要求为正偶数,故限定n∈N
*

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x|x=2n,n∈N
*
}.
②设被3除余2的数 为x,则x=3n+2,n∈Z,但元素为正整数,故x=3n+2,n∈N.
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 集合可表示为{x|x=3n+2,n∈N}.
③坐标轴上的点(x,y)的特点是横、纵坐标中至少 有一个为0,即xy=0,故坐标轴上的
点的集合可表示为{(x,y)|xy=0}.
[答案] (1)①∈ ? ②∈
[类题通法]
利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应关注五点
(1)写清楚该集合代表元素的符号.例如,集合{x∈R|x<1}不能写成{x<1}.
(2)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花括号内.例如,{x∈Z|x=2k},k∈Z,这种表达方式就不符
合要求,需将k∈Z也写进花括号内,即{x∈Z|x=2k,k∈Z}.
(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4)在通常情况下,集合中竖线左侧元素的所属范围为实 数集时可以省略不写.例如,方
程x
2
-2x+1=0的实数解集可表示为{x∈R| x
2
-2x+1=0},也可写成{x|x
2
-2x+1=0}.
(5)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可省去竖线及代表元素,如{直角三角形},{自然数}等.
[活学活用]
下列三个集合:
①A={x|y=x
2
+1};
②B={y|y=x
2
+1};
③C={(x,y)|y=x
2
+1}.
(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
(2)它们各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解:(1)由于三个集合的代表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是互不相同的集合.
(2)集合A={ x|y=x
2
+1}的代表元素是x,且x∈R,所以{x|y=x
2
+1} =R,即A=R;集
合B={y|y=x
2
+1}的代表元素是y,满足条件y=x< br>2
+1的y的取值范围是y≥1,所以{y|y=
x
2
+1}={y| y≥1}.
集合C={(x,y)|y=x
2
+1}的代表元素是(x,y),是满 足y=x
2
+1的数对.可以认为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6


C是坐标平面内满足y=x
2
+1的点(x,y) 构成的集合,其实就是抛物线y=x
2
+1的图象.
集合表示的应用
[例3] (1)集合A={1,-3,5,-7,9,…}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
A.{x|x=2
n
±1,n∈N}
B.{x|x=(-1)
n
(2n-1),n∈N}
C.{x|x=(-1)
n
(2n+1),n∈N}
D.{x|x=(-1)
n1
(2n+1),n∈N}

??6
??
(2)设集合B=
?
x∈N
?
2+x
∈ N
?
.
?
?
?

?
?
①试判断元素1,2与集合B的关系;
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解] 选C (1)观察规律,其绝对值为奇数排列,且正负相间,且第一个为正数,故应
选C.
6
(2)①当x=1时,=2∈N;
2+1
63
当x=2时,=?N.
2+2
2
所以1∈B,2?B.
②∵
6
∈N,x∈N,
2+x
∴2+x只能取2,3,6.
∴x只能取0,1,4.∴B={0,1,4}.
[类题通法]
判断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方法
(1)用列举法给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观察即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如,集合A={1,9,12},则0?A,9∈A.
(2)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判断元 素与集合的关系时就比较复杂.此时,首先明确该集合
中元素的一般符号是什么,是实数?是方程?…, 其次要清楚元素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最后
往往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判断所给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即可确定所给元素与集合
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7


[活学活用]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x,y)|y=x
2
,-1≤x≤1,且x∈Z}.
解:由-1≤x≤1,且x∈Z,得x=-1,0,1,
当x=-1时,y=1;当x=0时,y=0;当x=1时,y=1.
∴A={(-1,1),(0,0),(1,1)}.


1.集合与方程的综合应用

[典例] 集合A={x|ax
2
+2x+1=0,a∈R}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解] 当a=0时,原方程变为2x+1=0,
1
此时x=-,符合题意;
2
当a≠0时,方程ax
2
+2x+1=0为一元二次方程,
当Δ=4-4a=0,即a=1时,原方程的解为x=-1,符合题意.
故当a=0或a=1时,原方程只有一个解,此时A中只有一个元素.
[多维探究]
解答上面例题时,a=0这种情况极易被忽视,对于方程“ax
2
+2x+1=0”有两种情 况:
一是a=0,即它是一元一次方程;二是a≠0,即它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用判别式Δ来解决问题.
求解集合与方程问题时,要注意相关问题的求解,如:
1.在本例条件下,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解: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即A中有一个元素或没有元素.
当A中只有一个元素时,由例题可知,a=0或a=1.
当A中没有元素时,Δ=4-4a<0,即a>1.
故当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时,a的取值范围为{a|a=0或a≥1}.
2.在本例条件下,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解: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即A中有一个或两个元素.
由例题可知,当a=0或a=1时,A中有一个元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8


当A中有两个元素时,Δ=4-4a>0,即a<1.
∴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时,a的取值范围为{a|a≤1}.

3.若1∈A,则a为何值?
解:∵1∈A,
∴a+2+1=0,即a=-3.
4.是否存在实数a,使A={1},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A={1},∴1∈A,∴a+2+1=0,即a=-3.
又当a=-3时,
1
由-3x
2
+2x+1=0,得x=-或x=1,
3
?
1
?
1
即方程ax
2
+2x+1=0存在两个根-和1,此 时A=
?

3
,1
?
,与A={1}矛盾.
3
??
故不存在实数a,使A={1}.

[随堂即时演练]
?
?
x+y=1,
1.方程组
?
22
的解集是( )
?
x-y=9
?

A.(-5,4)
C.{(-5,4)}
B.(5,-4)
D.{(5,-4)}
??
?
x+y=1,
?
x=5,
解析:选D 解方程组
?

?
故解集为{(5,-4)}.
22
??
?
x-y=9,
?
y=-4,
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 的是( )
A.{y|y=2}
C.{2}
B.{x=2}
D.{x|x
2
-4x+4=0}

解析:选B 集合{x=2}表示的是由一个等式组成的集合,其他选项所表示的集合都是
含有一个元素2.
3.给出下列说法:
①平面直角坐标内,第一、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x,y)|xy>0};
②方程x-2+|y+2|=0的解集为{2,-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9


③集合{(x,y)|y=1-x}与集合{x|y=1-x}是相等的.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的点的横 、纵坐标是同号的,且集合中的代表元
素为点(x,y),故①正确;
??
?
x-2=0,
?
x=2,
方程x-2+|y+2|=0等价于
?

?
解为有序实数对(2,-2),解
?
y+2=0,
?
??
y=-2,
??
?
?
?
x=2,
?
集为{ (2,-2)}或
?
?x,y?
?
?
?
y=-2
?
??
?



?
?
?
,故②不正确;
?
?
集合{(x,y)| y=1-x}的代表元素是(x,y),集合{x|y=1-x}的代表元素是x,前者是有序
实数对, 后者是实数,因此这两个集合不相等,故③不正确.
答案:①
4.已知A={-1,-2,0,1},B={x|x=|y|,y∈A},则B=________.
解析:∵|-1|=1,|-2|=2,且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B={0,1,2}.
答案:{0,1,2}
5.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的全体;
(2)大于-3.5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
(3)梯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4)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集合;
(5)方程(x-1)(x-2)=0的解集;
(6)不等式2x-1>5的解集.
解:(1){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2){-3,-2,-1,0,1,2,3,4,5,6,7,8,9,10,11,12}.
(3){x|x是梯形}或{梯形}.
(4){x|x=3n,n∈Z}.
(5){1,2}.
(6){x|x>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0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集合的表示,正确的是( )
A.{2,3}≠{3,2}
B.{(x,y)|x+y=1}={y|x+y=1}
C.{x|x>1}={y|y>1}
D.{(1,2)}={(2,1)}
解析:选C {2,3}={3,2},故A不正确;{(x,y)|x+y=1}中的元素为点(x, y),{y|x+y
=1}中的元素为实数y,{(x,y)|x+y=1}≠{y|x+y=1},故 B不正确;{(1,2)}中的元素为点(1,2),
而{(2,1)}中的元素为点(2,1),{( 1,2)}≠{(2,1)},故D不正确.

xyz|xyz|
2.已知x,y, 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下列
|x||y||z|
xyz
判断正确的是( )
A.0?M
C.-4?M
B.2∈M
D.4∈M
解析:选D 当x,y,z都大于零时,代数式的值为4,所以4∈M.
当x,y,z都小于零时,代数式的值为-4,所以-4∈M.当x,y,z有两个为正,一个为
负时 ,或两个为负,一个为正时,代数式的值为0.所以0∈M.综上知选D.
3.集合{x∈N
*
|x-3<2}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
A.{0,1,2,3,4}
C.{0,1,2,3,4,5}
解析:选B ∵x-3<2,x∈N
*

∴x<5,x∈N
*

∴x=1,2,3,4.
4.已知集合A={x|x=2m-1,m∈Z},B={x|x= 2n,n∈Z},且x
1
,x
2
∈A,x
3
∈B,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
1
·x
2
∈A
C.x
1
+x
2
∈B
B.x
2
·x
3
∈B
D.x
1
+x
2
+x
3
∈A
B.{1,2,3,4}
D.{1,2,3,4,5}
解析:选D 集合A表示奇数集,B表示偶数集,
∴x
1
,x
2
是奇数,x
3
是偶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1


∴x
1< br>+x
2
+x
3
应为偶数,即D是错误的.
5.设P={1, 2,3,4},Q={4,5,6,7,8},定义P*Q={(a,b)|a∈P,b∈Q,a≠b},则P* Q中
元素的个数为( )
A.4
C.19
B.5
D.20
解析:选C 由题意知集合P*Q的元素为点,当a=1时,集合P*Q的元素为: (1,4),
(1,5),(1,6),(1,7),(1,8)共5个元素.同样当a=2,3时,集 合P*Q的元素个数都为5个,当
a=4时,集合P*Q中元素为:(4,5),(4,6),(4,7 ),(4,8)共4个.因此P*Q中元素的个数为
19.
二、填空题
b
??
6.若集合{1,a+b,a}=
?
0,
a
,b
?,则a-b=________.
??
解析:由题意知a≠0,a+b=0,b=1,则a=-1,
所以a-b=-2.
答案:-2

7.已知集合A={x|2x+a>0},且1?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1?{x|2x+a>0},
∴2×1+a≤0,即a≤-2.
答案:{a|a≤-2}
8.已知-5∈{x|x
2
-ax-5=0},则 集合{x|x
2
-4x-a=0}中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解析:由- 5∈{x|x
2
-ax-5=0},得(-5)
2
-a×(-5)-5=0, 所以a=-4,所以{x|x
2

4x+4=0}={2},所以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 为2.
答案:2
三、解答题
9.已知集合A={a+3,(a+1)
2
,a
2
+2a+2},若1∈A,求实数a的值.
解:①若a+3=1,则a=-2,
此时A={1,1,2},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②若(a+1)
2
=1,则a=0或a=-2.
当a=0时,A={3,1,2},满足题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2


当a=-2时,由①知不符合条件,故舍去.
③若a
2
+2a+2=1,则a=-1,
此时A={2,0,1},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a的值为-1或0.
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比5大3的数;
(2)方程x
2
+y
2
-4x+6y+13=0的解集;
(3)二次函数y=x
2
-10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解:(1)比5大3的数显然是8,故可表示为{8}.
?
?
x=2,(2)方程x+y-4x+6y+13=0可化为(x-2)+(y+3)=0,∴
?

?
?
y=-3,
2222

∴方程的解集为{(2,-3)}.
(3)“二次函数y=x
2
-10的图 象上的所有点”用描述法表示为{(x,y)|y=x
2
-10}.

?< br>6
?
11.(1)已知集合M=
?
x∈N
?
1+x< br>∈Z
?
?
?

?
?
?
,求M; < br>?
?
??
6
??
(2)已知集合C=
?
1+ x
∈Z
?
x∈N
?
,求C.
?
??
??

6
解:(1)∵x∈N,∈Z,
1+x
∴1+x应为6的正约数.
∴1+x=1,2,3,6,即x=0,1,2,5.
∴M={0,1,2,5}.
6
(2)∵∈Z,且x∈N,
1+x
∴1+x应为6的正约数,
6
∴1+x=1,2,3,6,此时分别为6,3,2,1,
1+x
∴C={6,3,2,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3


2
?
?
?
y=kx-2x-1,
?
?
有且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出实数k的值,并12.若集合A=
?
?x,y?
?
?
y=0
?
??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1
2
?
??
y=kx-2x-1, y=-2x-1,
x=-,
?
??
2
解:当k=0时,方程组
?
可化为
?
解得
?

??
?
?
y=0
?
y=0,
?
y=0,


1
时集合A为-,0;
2
当k≠0时,要使集合A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方 程kx
2
-2x-1=0有且只有一个根,
?
?
k≠0,
所 以
?

2
?
?
Δ=?-2?
+4k=0,
2
?
?
y=kx-2x-1,
解得k=-1,代入
?
中得
?
y=0
?
2
?
?
y=-x-2x-1,
?

?
y=0,
?



?
?
x=-1,
解得
?

?
?
y=0,
即A={(-1,0)}.
1
??
-,0
?
?
;当k=-1时,A={(-1,0)}. 综上可知,当k=0时,A=
?
?
?
2
?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4



子 集
[提出问题]
具有北京市东城区户口的人组成集合A,具有北京市户口的人组成集合B.
问题1:集合A中元素与集合B有关系吗?
提示:有关系,集合A中每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
问题2:集合A与集合B有什么关系?
提示:集合B包含集合A.
[导入新知]
子集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
定义
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我们就
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
B的子集
记法与读法
记作A?B(或B?A),读作“A含于B”(或
“B包含A”)
图示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结论 (2)对于集合A,B,C,若A?B,且B?C,
则A?C

[化解疑难]
对子集概念的理解
(1)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中的元素,
即由x∈A能推出x∈B.例如{0,1}?{-1,0,1},则0∈{0,1},0∈ {-1,0,1}.
(2)如果集合A中存在着不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不包含于B,或B不包 含A,
此时记作AB或B?A.
(3)注意符号“∈”与“?”的区别:“?”只用于集合与 集合之间,如{0}?N,而不能
写成{0}∈N;“∈”只能用于元素与集合之间,如0∈N,而不能 写成0?N.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5


集合相等
[提出问题]
设A={x|x是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何三角形?
提示:等边三角形.
问题2:两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
提示:相同.
问题3:A是B的子集吗?B是A的子集吗?
提示:是.是.
[导入新知]
集合相等的概念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化解疑难]
对两集合相等的认识
(1)若A?B,且B?A,则A=B;反之, 如果A=B,则A?B,且B?A.这就给出了证
明两个集合相等的方法,即欲证A=B,只需证A?B 与B?A同时成立即可.
(2)若两集合相等,则两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与元素排列顺序无关.
真子集
[提出问题]
给出下列集合:
A={a,b,c},B={a,b,c,d,e}.
问题1:集合A与集合B有什么关系?
提示:A?B.
问题2:集合B中的元素与集合A有什么关系?
提示:集合B中的元素a,b,c都在集合A中,但元素d,e不在集合A中.
[导入新知]
真子集的概念
定义
记法
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B(或B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6


图示

(1)A
结论
(2)A?B且A≠B,则A
[化解疑难]
对真子集概念的理解
(1)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B首先要满足A?B,其次至少有一个x∈B,但x?A.
B
B且BC,则AC;
(2)若A不是B的子集,则A一定不是B的真子集.
空 集
[提出问题]
一个月有32天的月份组成集合T.
问题1:含有32天的月份存在吗?
提示:不存在.
问题2:集合T存在吗?是什么集合?
提示:存在.是空集.
[导入新知]
空集的概念
定义
记法
规定
特性
[化解疑难]
?与{0}的区别
(1)?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2){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0}.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1)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即它的本身,???
(2)A≠?,则?A

集合间关系的判断
[例1]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7


①{0}∈{0, 1,2};②{0,1,2}?{2,1,0};③??{0,1,2};④?={0};⑤{0,1}={(0 ,1)};⑥0={0}.


A.1
C.3
(2)指出下列各组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A={-1,1},B={(-1,-1),(-1,1),(1,-1),(1,1)};
②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③M={x|x=2n-1 ,n∈N
*
},N={x|x=2n+1,n∈N
*
}.
[解] (1)选B 对于①,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应为{0}{0,1,2};对于②,实际为同一
集合,任 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对于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④,{0}是含有
单元素0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并且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0};对
于⑤,{0,1}是含有两个 元素0与1的集合,而{(0,1)}是以有序数组(0,1)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
所以{0,1}与 {(0,1)}不相等;对于⑥,0与{0}是“属于与否”的关系,所以0∈{0}.故②③是正
确的 .
(2)①集合A的代表元素是数,集合B的代表元素是有序实数对,故A与B之间无包含
关系.
②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故AB.
B.2
D.4
③法一:两个集合都表示正奇数组成的集合,但由于n∈N
*
,因此 集合M含有元素“1”,
而集合N不含元素“1”,故NM.
M. 法二:由列举法知M={1,3,5,7,…},N={3,5,7,9,…},所以N
[类题通法]
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
(1)用定义判断
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是否 属于另一集合B,若是,则A?B,否则A不
是B的子集;
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中的任 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若是,则B?A,否则B
不是A的子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8


若既有A?B,又有B?A,则A=B.
(2)数形结合判断
对于 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
值的取舍.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M={x|x=1+a
2
,a∈N
*
},P={x|x=a
2
-4a+5,a∈N
*
},则M与P的关系为( )
A.M=P
C.P?M
B.M?P
D.MP
解析:选D ①对于任意x∈M,x=1+a
2
=(a+2)
2
-4(a+2)+5,
∵a∈N
*
,∴a+2∈N
*

∴x∈P,由子集定义知M?P.
②∵1∈P,此时a
2
-4a+5=1, 即a=2∈N
*
,而1?M,
∴1+a
2
=1在a∈N
*
时无解.
综合①②知,MP.
有限集合子集的确定
[例2] (1)已知集合A={x|0≤x<3且x∈N},则A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16
C.7
(2)满足{1,2}
B.8
D.4
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
[解析] (1)∵A={x |0≤x<3且x∈N}={0,1,2},∴集合A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
3
-1=7. (2)由题意可得{1,2}M?{1,2,3,4,5},可以确定集合M必含有元素1,2,且含有元素 3,4,5
中的至少一个,因此依据集合M的元素个数分类如下:
含有三个元素:{1,2,3},{1,2,4},{1,2,5};
含有四个元素:{1,2,3,4},{1,2,3,5},{1,2,4,5};
含有五个元素:{1,2,3,4,5}.
故满足题意的集合M共有7个.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29


[答案] (1)C (2)7
[类题通法]
公式法求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
(1)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
n
个子集.
(2)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
n
-1)个真子集.
(3)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
n
-1)个非空子集.
(4)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
n
-2)个非空真子集.
(5)若集合A 有n(n≥1)个元素,集合C有m(m≥1)个元素,且A?B?C,则符合条件的
集合B有2
m

n
个.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A{x∈N|-1<x<3 },且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为奇数,则这样的集合A共有
多少个?并用恰当的方法表示这些集合.
解:这样的集合共有3个.
∵{x∈N|-1<x<3}={0,1,2},A{0,1,2}且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为奇数, < br>∴当A中含有1个元素时,A可以为{1};当A中含有2个元素时,A可以为{0,1},{1,2}.
集合间关系的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x|x<-1或x>4},B={x|2a≤x ≤a+3}.若B?A,求实数a的取
值范围.
[解] 当B=?时,只需2a>a+3,即a>3;
当B≠?时,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

??
?
a+3≥2a,
?
a+3≥2a,
可得
?< br>或
?

??
?
a+3<-1
?
2a>4,< br>解得a<-4或2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4或a>2}.
[类题通法]
利用集合关系求参数应关注三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0


(1)分析集合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
(2)此类问题通常借 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
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 误.一般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
示.
(3)此类问题还要注意“空集”的情况,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A={x|1解:①当a=0时,A=?,满足A?B.
?
12
?
?
. ②当a>0时,A=
?
x
?
?
aa
??

又∵B={x|-1如图作出满足题意的数轴:

?
1

?
a
≥-1,
2
?
a
≤1 ,
a>0,


∴a≥2.
?
21
?
?
③当a<0时,A=
?
x
?
?
aa
.
??

∵A?B,如图所示,

?
2
?
a
≥-1,
1
?
a
≤1,
∴a≤-2.
a<0,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a=0或a≥2或a≤-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1




2.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

[典例] 已知集合A={x|- 2≤x≤5},B={x|m-6≤x≤2m-1},若A?B,求实数m的
取值范围.
[解] ∵A?B,
2m-1>m-6,
?
?

?
m-6≤-2,
?
?
2m-1≥5,
m>-5,
?
?解得
?
m≤4,
?
?
m≥3,
故3≤m≤4.
∴m的取值范围是{m|3≤m≤4}.
[多维探究]
1.本例中,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B=?时,m-6>2m-1,即m<-5;
m-6≤2m-1,
?
?
②当B≠?时,
?
m-6≥-2,
?
?
2m-1≤5,
即m∈?.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5}.


2.在本例中,若将“A?B”改为“A
解:∵A≠B,
∴两不等式端点不可能同时成立,但最终答案与本例一致.
3.若将本例中的不等式变为方程,试解决如下问题:
已知集合A={x|x
2+4x=0},B={x|x
2
+2(a+1)x+a
2
-1=0,a∈ R},若B?A,求实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2

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m≥- 5,
?
?
解得
?
m≥4,
?
?
m≤3,< br>


a的取值范围.
解:A={x|x
2
+4x=0}={0,-4},
∵B?A,
∴B=?或B={0}或B={-4}或B={0,-4}.
①当B=?时,方程x
2
+2(a+1)x+a
2
-1=0无实数根,
则Δ<0,即4(a+1)
2
-4(a
2
-1)<0.
∴a<-1.
?
?
Δ=0,
②当B={0}时,有
?

2
?
?
a-1=0,
∴a=-1.

?
?
Δ=0,
③当B={-4}时,有
?
无解.
2
?
a-8a+7=0,
?
④当B={0,-4}时,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 系数的关系可得a=1.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或a≤-1}.


[随堂即时演练]
1.下列六个关系式:①{a,b}={b,a};②{a,b }?{b,a};③?={?};④{0}=?;⑤?
{0};⑥0∈{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C.4
B.3
D.6
解析:选C ①正确,集合中元素具有无序性;②正确,任何集合是自身的子集;③错
误,?表 示空集,而{?}表示的是含?这个元素的集合,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应改为?∈{?};
④错误,? 表示空集,而{0}表示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并非空集,应改为?{0};⑤正确,
空集是任何非空 集合的真子集;⑥正确,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已知A={x|x是菱形},B={x|x是正方 形},C={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B,C
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B?A?C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3


C.A

B?C D.A=B?C
解析:选B 集合A,B,C关系如图.

3.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B?A,B={3,4},A={-1,3,m},
∴m∈A,∴m=4.
答案:4
4.已知A={1,2,3},B={1,2},定义某种运算:A*B={x|x =x
1
+x
2
,x
1
∈A,x
2
∈B},
则A*B中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集合A*B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B={2,3,4,5},∴A*B中最大的元素是5,集合A*B有4个元素,∴所< br>有子集个数为2
4
=16.
答案:5 16
5.已知集合A={x|1≤x≤2},B={x|1≤x≤a}.
(1)若A是B的真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
(2)若B是A的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
(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解:(1)若A是B的真子集,即AB,则a>2,即a的取值范围是{a|a>2}.
(2)若B是A的子集,即B?A,则a≤2,即a的取值范围是{a|a≤2}.
(3)若A=B,则必有a=2.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k1
k
1
???
?
?
?
x
x=+,k∈ Z
?

x=+,k∈Z
?
,1.设集合M=
?
x< br>?
N=k∈Z,则正确的是( )
?
24
?
42
????

A.M=N
C.MN
B.MN
D.M与N的关系不确定
k
1
2k+1
k
1
k+2
解析:选B 集合M中的元素x=+=(k∈Z),集合N中的元素x=+=(k
24442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4


∈Z),而2k+1为奇数,k+2为整数,因此MN.
2.已知集合M={x|-5A.P={-3,0,1}
B.Q={-1,0,1,2}
C.R={y|-πD.S={x||x|≤3,x∈N}

解析:选D 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再观察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M={-2,-1,0,1},集合R={-3,-2},集合S={0,1},不难发现集合P中的元素-3?M,集合Q中的元素2?< br>M,集合R中的元素-3?M,而集合S={0,1}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M中,所以S?M,且SM.
3.已知集合P={x|x
2
=1},Q={x|ax=1},若Q? P,则a的值是( )
A.1
C.1或-1
B.-1
D.0,1或-1
解析:选D 由题意,当Q为空集时,a=0;当Q不是空集时,由Q?P,知a=1或a
=-1.
4.已 知非空集合P满足:①P?{1,2,3,4,5},②若a∈P,则6-a∈P,符合上述条件的
集合 P的个数是( )
A.4
C.7
B.5
D.31
解析:选C 由a∈P,6-a∈P,且P?{1,2,3,4,5}可知,P中元素在取值方面应满足 的条件
是1,5同时选;2,4同时选;3单独选,可一一列出满足条件的全部集合P为{3},{1, 5},{2,4},
{1,3,5},{2,3,4},{1,5,2,4},{1,2,3,4,5} ,共7个.
5.已知集合M={(x,y)|x+y<0,xy>0}和P={(x,y)|x<0, y<0},那么( )
A.PM B.MP
C.M=P D.MP
?
?
x+y<0,
?
x<0,
解析:选C ∵
?

?
∴M=P.
?
y<0.
?
xy>0,
?
二、填空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5


y
6.设x,y∈R,A={(x,y)|y=x},B=(x,y)=1,则A,B的关系是__ ______.
x
??
y
=1
?
={(x,y)|y=x ,且x≠0}.故B解析:B=
?
?x,y?
?
?
x
??< br>
A.
答案:BA
7.图中反映的是“文学作品”“散文”“小说”“叙事 散文”这四个文学概念之间的
关系,请作适当的选择填入下面的空格: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解析:由Venn图可得AB,CDB,A 与D之间无包含关系,A与C之间无包
含关系.由“文学作品”“散文”“小说”“叙事散文”四个文学 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得A
为小说,B为文学作品,C为叙事散文,D为散文.
答案:小说 文学作品 叙事散文 散文
8.已知集合A={x|ax
2
+2x+a=0,a∈R },若集合A有且仅有2个子集,则a的取值
构成的集合为________.
解析:因为集 合A有且仅有2个子集,所以A仅有一个元素,即方程ax
2
+2x+a=0(a
∈R )仅有一个根.
当a=0时,方程化为2x=0,
∴x=0,此时A={0},符合题意.
当a≠0时,Δ=2
2
-4·a·a=0,
即a
2
=1, ∴a=±1.此时A={-1},或A={1},符合题意.∴a=0或a=±1.
答案:{0,1,-1}
三、解答题
9.由“2,a,b”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与 由“2a,2,b
2
”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
集合,求a,b的值.
2
??
?
a=2a,
?
a=b,
解:根据集合相等,有?

?

2
??
?
b=b
?
b=2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6


?
??< br>?
a=0,
?
a=0,
解得
?

?

?
1
?
b=1
?
??
b=0
b=
?
2
.

1
a=,
4


?
?
?
a=0,
再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得
?

?
1
?
b=1
?
b=
?
2
.

1
a=,
4


10.已知A={x|x
2
-3x+2=0},B={x|ax-2=0},且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C.
解:由x
2
-3x+2=0,得x=1,或x=2.
∴A={1,2}.
∵B?A,∴对B分类讨论如下:
①若B=?,即方程ax-2=0无解,此时a=0.
②若B≠?,则B={1}或B={2}.
当B={1}时,有a-2=0,即a=2;
当B={2}时,有2a-2=0,即a=1.
综上可知,符合题意的实数a所组成的集合C={0,1,2}.

11.设集合A ={1,3,a},B={1,a
2
-a+1},且A?B,求a的值.
解:∵A?B,而a
2
-a+1∈B,∴a
2
-a+1∈A.
∴a
2
-a+1=3或a
2
-a+1=a.
当a
2
-a+1=3时,a=2或a=-1.
(1)a=2时,A={1,3,2},B={1,3},这时满足条件A?B;
(2)a=-1时,A={1,3,-1},B={1,3},这时也满足条件A?B.
当a
2
-a+1=a时,a=1,此时A={1,3,1},B={1,1},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 异性,故舍
去a=1.
∴a的值为2或-1.
12.设集合A={x|-1≤x+1≤6},B={x|m-1(1)当x∈Z时,求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7


(2)若A?B,求m的取值范围.
解:化简集合A,得A={x|-2≤x≤5}.
(1)∵x∈Z,∴A={-2,-1,0,1,2,3,4,5},
即A中含有8个元素,
∴A的非空真子集数为2
8
-2=254(个).
(2)①当m≤-2时,B=??A;
②当m>-2时,B={x|m-1因此,要B?A,
?
?
m-1≥-2,
则只要
?
?-1≤m≤2.
?
2m+1≤5
?
综上所述,知m的取值范围是
{m|-1≤m≤2或m≤-2}.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一课时 集合的并集、交集


并 集
[提出问题]
已知下列集合:
A={x|x
2
-1=0},B={x∈N|1≤x≤4},C={-1,1,2,3 ,4}.
问题1:集合A与集合B各有几个元素?
提示:A={-1,1},B={1,2,3,4},即集合A有2个元素,集合B有4个元素.
问题2:若将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1,1,2,3,4}.
问题3:集合C中的元素与集合A,B有什么关系?
提示:集合C中元素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
[导入新知]
1.并集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8


文字
语言
符号
语言
图形
语言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
并集,记作A∪B(读作 “A并B”)
A∪B={x|x∈A,或x∈B}

2.并集的性质
(1)A∪B=B∪A,即两个集合的并集满足交换律.
(2)A∪A=A,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A∪?=?∪A=A,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4)A?(A∪B),B?(A∪B),即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与另一个集合并集的子集.
(5)若A?B,则A∪B=B,反之也成立,即任何集合同它的子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
本身.
[化解疑难]
理解并集应关注三点
(1)A∪B仍是一个集合,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
(2)“或”的数学内涵的形象图示如下:

(3)若集合A和B中有公共元素,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则在A∪B中仅出现一次.
交 集
[提出问题]
已知A={1,2,3,4},B={3,4,5,6},C={3,4}.
问题1:集合A与集合B有公共元素吗?它们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有.{3,4}.
问题2:集合C中的元素与集合A,B有什么关系?
提示:集合C中的元素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
[导入新知]
1.交集的概念
文字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39


语言
符号
语言
图形
语言
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A∩B={x|x∈A,且x∈B}

2.交集的性质
(1)A∩B=B∩A,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满足交换律.
(2)A∩A=A,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交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A∩?=?∩A=?,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交集等于空集.
(4)A∩B?A,A∩B?B,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其中任一集合的子集.
(5)若A?B,则A∩B=A,反之也成立,即若A是B的子集,则A,B的公共部分是
A.
[化解疑难]
理解交集的概念应关注四点
(1)概念中“且”即“同时”的意思,两个集合交集中的元素必须同时是两个集合的元
素.
(2)概念中的“所有”两字不能省,否则将会漏掉一些元素,一定要将相同元素全部找出.
(3)当集合A和集合B无公共元素时,不能说集合A,B没有交集,而是A∩B=?.
(4 )定义中“x∈A,且x∈B”与“x∈(A∩B)”是等价的,即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
素组成的 集合为A∩B.而只属于集合A或只属于集合B的元素,不属于A∩B.

并集的运算
[例1] (1)(广东高考)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 )
A.{-1,0,1}
C.{-1,0,2}
B.{-1,0,1,2}
D.{0,1}
(2)若集合A={x|x>-1},B={x|-2
A.{x|x>-2}
C.{x|-2B.{x|x>-1}
D.{x|-1[解析] (1)M∪N表示属于M或属于N的元素构成的集合,故M∪N={-1,0,1,2}.
(2)画出数轴如图所示,故A∪B={x|x>-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0



[答案] (1)B (2)A
[类题通法]
并集的运算技巧
(1)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则直接根据并集的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无限,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是否去掉端点
值.
[活学活用]
若集合A={1,4,x},B={1,x
2
},A∪B={ 1,4,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 )
A.1个
C.3个
B.2个
D.4个
解析:选C 从A∪B={1,4,x}看它与集合A,B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发 现A∪B=A,
从而B是A的子集,则x
2
=4或x
2
=x,解得x =±2或1或0.当x=±2时,符合题意;当x
=1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舍去);当x= 0时,符合题意.因此x=±2或0.
交集的运算
[例2] (1)(天津高考)已知集合A={1,2,3,4},B={y|y=3x-2,x∈A},则A∩B=( )
A.{1} B.{4}
C.{1,3} D.{1,4}
(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 )
A.{x|0≤x≤2} B.{x|1≤x≤2}
C.{x|0≤x≤4} D.{x|1≤x≤4}
[解析] (1)因为集合B中,x∈A,
所以当x=1时,y=3-2=1;
当x=2时,y=3×2-2=4;
当x=3时,y=3×3-2=7;
当x=4时,y=3×4-2=10.
即B={1,4,7,10}.
又因为A={1,2,3,4},所以A∩B={1,4}.故选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1


(2)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如下图.

则由交集的定义,A∩B={x|0≤x≤2}.
[答案] (1)D (2)A

[类题通法]
求交集运算应关注两点
(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
(2)利用集合的并、交求参数的值时,要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活学活用]
已知M={1,2,a
2
-3a-1},N={-1,a,3},M∩N={3},求实数a的 值.
解:∵M∩N={3},∴3∈M,
∴a
2
-3a-1=3,即a
2
-3a-4=0,
解得a=-1或4.
但当a=-1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当a=4时,M={1,2,3},N={-1,3,4},符合题意.
∴a=4.
交集、并集的性质及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x|-3k的取值范围.
[解] ∵A∪B=A,∴B?A,
∴分B=?和B≠?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B=?时,k+1>2k-1,∴k<2.
②当B≠?,则根据题意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2

k+1≤2k-1,
?
?
根据数轴可得
?
-3?
?
2k-1≤4,
5
解得2≤k≤.
2


5
??
综合①②可得k的取值范围是
?
k|k≤
2
?
.
??
[类题通法]
并集、交集的性质应用技巧
对于涉及集 合运算的问题,可利用集合运算的等价性(即若A∪B=A,则B?A,反之也
成立;若A∩B=B,则 B?A,反之也成立),转化为相关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
[活学活用]
把本例中的条件“A∪B=A”换为“A∩B=A”,求k的取值范围.


解:∵A∩B=A,∴A?B.
又∵A={x|-3??
k+1≤-3,
由数轴(如图所示)可知
?
解得k∈?,
?
2k-1≥4,
?


即当A∩B=A时,k的取值范围为?.


2.含字母的集合运算忽视空集或检验

[典例] (1)已知M={2,a
2
-3a+5,5},N={1,a
2
-6a+10,3},M∩N={2,3},则 a的
值是( )
A.1或2
C.2
B.2或4
D.1
(2)已知集合A={x|x
2
-3x+2=0},B={x|x< br>2
-2x+a-1=0},若A∩B=B,则a的取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3


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 1)∵M∩N={2,3},∴a
2
-3a+5=3,∴a=1或2.当a=1时,N={1, 5,3},M
={2,3,5}不合题意;当a=2时,N={1,2,3},M={2,3,5}符合 题意.
(2)由题意,得A={1,2}.∵A∩B=B,
∴当B=?时,(-2)
2
-4(a-1)<0,解得a>2;
当1∈B时,1-2+a-1=0,解得a=2,且此时B={1},符合题意;
当2∈B时 ,4-4+a-1=0,解得a=1,此时B={0,2},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的取
值范围是{a |a≥2}.
[答案] (1)C (2){a|a≥2}
[易错防范]
1.本 例(1)中的M∩N={2,3}有两层含义:①2,3是集合M,N的元素;②集合M,N只
有这两个 公共元素.因此解出字母后,要代入原集合进行检验,这一点极易被忽视.
2.在本例(2)中,A∩B=B?B?A,B可能为空集,极易被忽视.
[成功破障] < br>设集合M={x|-2范围为________.

1
解析:由M∩N=N,得N?M. 故当N=?,即2t+1≤2-t,t≤时,M∩N=N成立;
3
当N≠?时,由图得

2-t<2t+1,
?
?
?
2t+1≤5,
?< br>?
2-t≥-2,

1
解得3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t|t≤2}.
答案:{t|t≤2}

[随堂即时演练]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4


1.已知表示集合M={-1,0,1}和P={0,1,2,3}关系 的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表
示的集合是( )

A.{0,1}
C.{-1,2,3}
B.{0}
D.{-1,0,1,2,3}
解析:选A 由题中Venn图得,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P,因为M={-1,0,1},P={0,1,2,3},所以M∩P={-1,0,1}∩{0,1,2,3}={0,1}.
5
??
0<x<,x∈Z
?
,如果M∩N≠?,则a等于( ) 2.已知集合M={a,0},N=
?
x
?
2
?
??

A.1
C.1或2
B.2
5
D.
2
??
5
??
0<x<,x∈Z
?
={1,2}, 解析:选C ∵N=
?
x
?
2
?
又∵M={a,0},M∩N≠?,
∴a=1或a=2.
3.若集合A={x|-1________.
解析:借助数轴可知:A∪B=R,A∩B={x|4≤x<5}.


答案:R {x|4≤x<5}
4.已知集合A={x|x≤1},B={x|x≥a},且 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因为A∪B=R,画出数轴(图略)可 知表示实数a的点必须与表示1的点重合或在
表示1的点的左边,所以a≤1.
答案:{a|a≤1}
5.设集合A={2,-1,x
2
-x+1},B= {2y,-4,x+4},C={-1,7},且A∩B=C,
求实数x,y的值及A∪B.
解:由已知A={2,-1,x
2
-x+1},
B={2y,-4,x+4},C={-1,7},且A∩B=C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5


7∈A,7∈B且-1∈B,
∴在集合A中x
2
-x+1=7,
解得x=-2或3.
当x=-2时,在集合B中,x+4=2,
又∵2∈A,故2∈A∩B=C,
但2?C,故x=-2不合题意,舍去.
当x=3时,在集合B中,x+4=7.
1
故有2y=-1,解得y=-,
2
经检验满足A∩B=C.
1
综上知,所求x=3,y=-.
2
此时,A={2,-1,7},B={-1,-4,7},
故A∪B={-4,-1,2,7}.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x|x>0},B={x|-1≤x≤2},则A∪B=( )
A.{x|x≥-1}
C.{x|0<x≤2}
B.{x|x≤2}
D.{x|-1≤x≤2}
解析:选A 借助数轴可知A∪B={x|x≥-1}.

2.设S,T是两个非空集合,且它们互不包含,那么S∪(S∩T)等于( )
A.S∩T
C.?
B.S
D.T
解析:选B ∵(S∩T)?S,∴S∪(S∩T)=S.
3.集合A={0,2,a},B={1,a
2
},若A∪B={0,1,2,4,16},则a的值为( )
A.0
C.2
B.1
D.4
解析:选D ∵A∪B={0,1,2,a,a
2
},又A∪B={0,1,2,4,16},∴{a,a
2
}={4,16},∴a=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6


4.设集合A={a,b},B={a+1,5},若A∩B={2},则A∪B等于( )
A.{1,2}
C.{2,5}
解析:选D ∵A∩B={2},
∴2∈A,2∈B,
∴a+1=2,
∴a=1,b=2,
即A={1,2},B={2,5}.
∴A∪B={1,2,5}.
5.如图所示 的Venn图中,若A={x|0≤x≤2},B={x|x>1},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
B.{1,5}
D.{1,2,5}

A.{x|0<x<2}
B.{x|1<x≤2}
C.{x|0≤x≤1,或x≥2}
D.{x|0≤x≤1,或x>2}
解析:选D 因为A∩B={x|1<x≤2},A∪B ={x|x≥0},阴影部分为A∪B中除去A∩B
的部分,即为{x|0≤x≤1,或x>2}.
二、填空题
6.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M∪{1}={1,2,3},∴M={1,2,3}或{2,3},即M的个数为2.
答案:2
7.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 项运动
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________.
解析:设 所求人数为x,则只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10-(15-x)=x-5,故15+x-5
=30-8 ?x=12.
答案:12

8.设集合A={x|-1<x<2},B={x|x <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7


解析:由图可知,若A∩B≠?,则a>-1,即a的取值范围为{a|a>-1}.

答案:{a|a>-1}
三、解答题
?
1
?
9.已知S={x|2x
2
-px+q=0},T={x|6x
2
+(p+2 )x+q+5=0},且S∩T=
?
2
?
,求S∪
??
T.
?
1
?
解:∵S∩T=
?
2
?

??
11
∴∈S,且∈T.
22
??
?
p-2q -1=0,
?
p=-7,
因此有
?
?
?

??
?
p+2q+15=0
?
q=-4.
?
1
?< br>从而S={x|2x
2
+7x-4=0}=
?
2
,-4
?
.
??
?
11
?
T={x|6x
2
-5x+1=0}=
?
2

3
?
.
??
?
1
??
11
??
11
?
∴S∪T=
?< br>2
,-4
?

?
2

3
?

?
2

3
,-4
?
.
??????

10.集合A={x|-1(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x|x<1},求a的取值范围.
解:(1)如下图所示,A={x|-1
∴数轴上的点x=a在x=-1的左侧(含点x=-1),
∴a≤-1,即a的取值范围为{a|a≤-1}.
(2)如下图所示,A={x|-1
∴数轴上的点x=a在x=-1和x=1之间(含点x=1,但不含点x=-1),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8



11.已知A={x|a<x≤a+8},B={x|x<-1,或x>5}.若A∪B=R,求a的取值范 围.
解: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B,如图.

?
?
a+8≥5,
要使A∪B=R,则
?

?
?
a<-1,
解得-3≤a<-1.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为{a|-3≤a<-1}.
12.已知A={x|x
2< br>-ax+a
2
-19=0},B={x|x
2
-5x+6=0},C= {x|x
2
+2x-8=0},且?
(A∩B),A∩C=?,求a的值.
解:B={x|x
2
-5x+6=0}={x|(x-2)(x-3)=0}={2,3},C ={x|x
2
+2x-8=0}={x|(x-
2)(x+4)=0}={2,-4} ,∵A∩B≠?,A∩C=?,∴3∈A,将x=3代入x
2
-ax+a
2
- 19=0得:
a
2
-3a-10=0,解得a=5或-2.
当a=5时,A={x|x
2
-5x+6=0}={2,3}与A∩C=?矛盾;
当a=-2时,A={x|x
2
+2x-15=0}={3,-5}符合题意.
综上a=-2.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全 集
[导入新知]
全集的定义及表示
(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
集.
(2)符号表示:全集通常记作U.
[化解疑难]
对全集概念的理解
“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依据具体的问题来加以选择的.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49


如:我们常把实数 集R看作全集,而当我们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时,就把整数集Z看作
全集.



补 集
[提出问题]
A={高一(1)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 高一(1)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U={高一(1)
班的同学}.
问题1:集合A,B,U有何关系?
提示:U=A∪B.
问题2:集合B中元素与集合U和A有何关系?
提示:集合B中元素在集合U中,不在集合A中.
[导入新知]
补集的概念及性质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
文字语言
[来源:][来源:Z*xx *]
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全集U的补
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
U
A
[
来源
:][
来源
:

*

*

Z*X*X*K]

定义
[来源:学科网ZXXK]

符号语言 ?
U
A={x|x∈U,且x?A}
图形语言

(1)?
U
A?U;(2)?
U
U=?,?
U
?=U;
性质 (3)?
U
(?
U
A)=A;
(4)A∪(?
U
A)=U;A∩(?
U
A)=?
[化解疑难]
理解补集应关注三点
(1)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 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
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 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
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2)?
U
A包 含三层意思:①A?U;②?
U
A是一个集合,且?
U
A?U;③?
U
A是由U中所有
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3)若x∈U,则x∈A或x∈?
U
A,二者必居其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0



补集的运算
[例1] (1)(全国丙卷)设集合A={0,2,4,6,8,10},B= {4,8},则?
A
B=( )
A.{4,8}
C.{0,2,6,10}
B.{0,2,6}
D.{0,2,4,6,8,10}
(2)设U={x|-5≤x<-2,或22
-2x-15=0},B={-3,3,4},则
?
U
A=________,?
U
B=________.
[解析] (1) ∵集合A={0,2,4,6,8,10},B={4,8},∴?
A
B={0,2,6,10 }.
(2)法一:在集合U中,
∵x∈Z,则x的值为-5,-4,-3,3,4,5,
∴U={-5,-4,-3,3,4,5}.
又∵A={x|x
2
-2x-15=0}={-3,5},
∴?
U
A={-5,-4,3,4},?
U
B={-5,-4,5}.
法二:可用Venn图表示.

则?
U
A={-5,-4,3,4 },?
U
B={-5,-4,5}.
答案:(1)C (2){-5,-4,3,4} {-5,-4,5}
[类题通法]
求补集的方法 求给定集合A的补集通常利用补集的定义去求,从全集U中去掉属于集合A的元素后,
由所有剩下的 元素组成的集合即为A的补集.
[活学活用]
已知全集U,集合A={1,3,5,7}, ?
U
A={2,4,6},?
U
B={1,4,6},求集合B.
解:∵A={1,3,5,7},?
U
A={2,4,6},
∴U ={1,2,3,4,5,6,7}.又∵?
U
B={1,4,6},
∴B={2,3,5,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1


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
[例2] 已知全集U={x| x≤4},集合A={x|-2<x<3},B={x|-3≤x≤2},求A∩B,
(?
U< br>A)∪B,A∩(?
U
B),?
U
(A∪B).
[解] 如图所示.

∵A={x|-2U={x|x≤4},
∴?
U
A={x|x≤-2,或3≤x≤4},
?
U
B={x|x<-3,或2A∩B={x|-2故(?
U
A)∪B={x|x≤2,或3≤x≤4},
A∩(?
U
B)={x|2?
U
(A∪B)={x|x<-3,或3≤x≤4}.
[类题通法]
解决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技巧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 出来,然后结合交集、并集、
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助于Venn图来求解.这样处理 起来,相对来说比
较直观、形象且解答时不易出错.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 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
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边界问题 .
[活学活用]
已知全集U={x|x<10,x∈N
*
},A={2, 4,5,8},B={1,3,5,8},求?
U
(A∪B),?
U
(A∩B ),(?
U
A)∩(?
U
B),(?
U
A)∪(?
U
B).
解:∵A∪B={1,2,3,4,5,8},
U={1,2,3,4,5,6,7,8,9},
∴?
U
(A∪B)={6,7,9}.
∵A∩B={5,8},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2


∴?
U
(A∩B)={1,2,3,4,6,7,9}.
∵ ?
U
A={1,3,6,7,9},?
U
B={2,4,6,7,9},
∴(?
U
A)∩(?
U
B)={6,7,9},
(?
U
A)∪(?
U
B)={1,2,3,4,6,7,9}.
说明:作出Venn图,如图所示,由图形也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补集的综合应用
[例3] 设全集U=R,M={x|3a的取值范围.
[解] 解:?
U
P={x|x<-2,或x>1},
∵M?
U
P,
?
U
P,求实数a
∴分M=?,M≠?两种情况讨论.
①M≠?时,如图可得

?
?
3a<2a+5,
?
3a<2a+5,
?

?

?
3a≥1.
??
2a+5≤-2
71
∴a≤-或≤a<5.
23
②M=?时,应有3a≥2a+5,∴a≥5.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
[类题通法]
.
利用补集求参数应注意两点
(1)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有关的参数问题一般利用数轴求解,涉及集合间关系时不要
忘掉 空集的情形.
(2)不等式中的等号在补集中能否取到,要引起重视,还要注意补集是全集的子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3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A={x|x0 }.若A∩(?
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B={x|x<-1,或x>0},
∴?
R
B={x|-1≤x≤0},
因而要使A∩(?
R
B)=?,结合数轴分析(如图),
可得a≤-1.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


1.补集思想的综合应用

[典例] (12分)已知集合A={x|x
2< br>-4x+2m+6=0},B={x|x<0},若A∩B≠?,求实数
m的取值范围.
[解题流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4



[活学活用]
已知集合A={x|2m-1??若存在,求实数m的 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先求A∩B=?,分A=?和A≠?讨论:
①若A=?,则2m-1≥3m+2,解得m≤-3,
此时A∩B=?.
②若A≠?,要使A∩B=?,则应有
2m-1<3m+2,
?
?
?
2m-1≥-2,
?
?
3m+2≤5,

m>-3,?
?

?
m≥-
1

2
?
?
m≤1.

1
所以-≤m≤1.
2
综上,当A∩B=?时 ,m的取值范围是
又因为U=R,所以当A∩B≠?时,m的取值范围是

所以A∩B≠?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随堂即时演练]
1.设全集U={1,2,3,4,5,6},A={2,4,6},B={2,3,5},则(?U
A)∩B=( )
A.{3,5}
C.{1,2,3,5}
B.{4,6}
D.{1,2,4,6}
解析:选A ∵U={1,2,3,4,5,6},A={2,4,6},
∴?
U
A={1,3,5}.又∵B={2,3,5},
∴(?
U
A)∩B={3,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5


2.如图所示,U是全集,A,B是U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A∩B
C.B∩(?
U
A)
B.A∪B
D.A∩(?
U
B)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B∩(?
U
A).
3.已知集合A={3,4 ,m},集合B={3,4},若?
A
B={5},则实数m=________.
解析:∵?
A
B={5},∴5∈A,且5?B.
∴m=5.
答案:5
4.已知全集U=R,M={x|-1U
N={x |0解析:∵U=R,?
U
N={x|0∴N={x|x≤0,或x≥2},
∴M∪N={x|-1={x|x<1,或x≥2}.
答案:{x|x<1,或x≥2}
5.设U=R,已知集合A={x|-5(1)A∩B;(2)A∪B;(3)A∪(?
U
B);
(4)B∩(?< br>U
A);(5)(?
U
A)∩(?
U
B).
解:如图(1).
(1)A∩B={x|0≤x<5}.
(2)A∪B={x|-5
(3)如图(2).
?
U
B={x|x<0,或x≥7},
∴A∪(?
U
B)={x|x<5,或x≥7}.
(4)如图(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6



(3)
?
U
A={x|x≤-5,或x≥5},
B∩(?
U
A)={x|5≤x<7}.
(5)法一:∵?
U
B={x|x<0,或x≥7},
?
U
A={x|x≤-5,或x≥5},画数轴如下图,

∴(?
U
A)∩(?
U
B)={x|x≤-5,或x≥7}. 法二:(?
U
A)∩(?
U
B)=?
U
(A∪B)={ x|x≤-5,或x≥7}.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设全集U={1 ,2,3,4,5},A={1,3,5},B={2,4,5},则(?
U
A)∩(?
U
B)=( )
A.?
C.{1,5}
B.{4}
D.{2,5}
解析:选A ∵?
U
A={2,4},?
U
B={1,3},
∴(?
U
A)∩(?
U
B)=?,故选A.
2.若全集U={1,2,3,4,5},?
U
P={4,5},则集合P可以是( )
A.{x∈N
*
||x|<4}
B.{x∈N
*
|x<6}
C.{x∈N
*
|x
2
≤16}
D.{x∈N
*
|x
3
≤16}
解析:选A 由题意得P ={1,2,3}.又因为选项A化简得{1,2,3},选项B化简得{1,2,3,4,5},
选项 C化简得{1,2,3,4},选项D化简得{1,2},故选A.
3.设集合U={-1,1,2, 3},M={x|x
2
-5x+p=0},若?
U
M={-1,1},则实数 p的值为( )


A.-6
C.4
B.-4
D.6
解析:选D 由已知可得M={2,3},则2,3是方程x
2
-5 x+p=0的两根,则p=6,故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7


选D.
4.已知U为全集,集合M,N是U的子集.若M∩N=N,则( )
A.(?
U
M)?(?
U
N)
B.M?(?
U
N)
C.(?
U
M)?(?
U
N)
D.M?(?
U
N)
解析:选C ∵M∩N=N,∴N?M,
∴(?
U
M)?(?
U
N).
5.已知全集U={1,2 ,3,4,5},集合A={x|x
2
-3x+2=0},B={x|x=2a,a∈A},则 集合
?
U
(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1
C.3
B.2
D.4
解析:选B A={1,2},B={x|x=2a,a∈A}={2,4},
∴A∪B={1,2,4},∴?
U
(A∪B)={3,5},故选B.
二、填空题
6.设全集U=R,A={x|x>0},B={x|x>1},则A∩(?U
B)=________.
解析:∵U=R,B={x|x>1},
∴?
U
B={x|x≤1}.
又∵A={x|x>0},
∴A∩(?
U
B)={x|x>0}∩{x|x≤1}={x|0答案:{x|07.已知集合A={x|xR
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B={x|1R
B={x|x≤1或x≥2}.
又∵A∪(?
R
B)=R,A={x|x观察?
R
B与A在数轴上表示的区间,如图所示:

可得当a≥2时,A∪(?
R
B)=R.
答案:{a|a≥2}
8.全集U=R,A={x|x<-3或x≥2},B={x|-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8


________(用A,B或其补集表示).


解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C??
U
A,且C?B,
∴C=B∩(?
U
A).
答案:B∩(?
U
A)
三、解答题
9.设全集U=R,M={x|3a<x<2a+5},P={x|-2≤x≤1 },若M
取值范围.
解:?
U
P={x|x<-2或x>1},
∵M?
U
P,
?
U
P,求实数a的
∴分M=?,M≠?,两种情况讨论.
(1)M≠?时,如图可得
?
?
3a<2a+5,
?
< br>?
2a+5≤-2,
?
?
?
3a<2a+5,
?

?
?
3a≥1,

71
∴a≤-,或≤a<5.
23
(2)M=?时,
应有3a≥2a+5?a≥5.
71
综上可知,a≤-,或a≥.
23< br>10.已知集合A={x|2≤x<7},B={x|3(1)求A∪B,(?
R
A)∩B;
(2)若A∩C≠?,求a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59



解:(1)因为A={x|2≤x<7},B={x|3所以A∪B={x|2≤x<10}.
因为A={x|2≤x<7},
所以?
R
A={x|x<2,或x≥7},
则(?
R
A)∩B={x|7≤x<10}.
(2)因为A={x|2≤x<7},C={x|x2,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a|a>2}.

11.设全集I=R,已知集合M={x| (x+3)
2
≤0},N={x|x
2
+x-6=0}.
(1)求(?
I
M)∩N;
(2)记集合A=(?
I
M) ∩N,已知集合B={x|a-1≤x≤5-a,a∈R},若B∪A=A,求实
数a的取值范围.
解:(1)∵M={x|(x+3)
2
≤0}={-3},
N={x|x
2
+x-6=0}={-3,2},
∴?
I
M={x|x∈R且x≠-3},
∴(?
I
M)∩N={2}.
(2)A=(?
I
M)∩N={2},
∵A∪B=A,
∴B?A,
∴B=?或B={2},
当B=?时,a-1>5-a,
∴a>3;
?
?
a-1=2,
当B={2}时,
?

?
?
5-a=2,
解得a=3,
综上所述,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a|a≥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0


12.已知全集U={小于10的正整数 },A?U,B?U,且(?
U
A)∩B={1,8},A∩B={2,3},
(?< br>U
A)∩(?
U
B)={4,6,9}.
(1)求集合A与B; < br>(2)求(?
R
U)∪[?
Z
(A∩B)](其中R为实数集,Z为整 数集).
解:由(?
U
A)∩B={1,8},知1∈B,8∈B;
由(?
U
A)∩(?
U
B)={4,6,9},
知4,6,9?A,且4,6,9?B;
由A∩B={2,3},知2,3是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
因为U={1,2,3,4,5,6,7,8,9},
所以5∈A,7∈A.
画出Venn图,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A={2,3,5,7},B={1,2,3,8}.
(2)(?
R
U)∪[?
Z
(A∩B)]={x|x∈R,且x≠2,x≠3}.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
[提出问题]
某物体从高度为44.1 m的空中自由下落,物体下落的距离s(m)与所用 时间t(s)的平方成
1
正比,这个规律用数学式子可以描述为s=gt
2
, 其中g取9.8 ms
2
.
2
问题1:时间t和物体下落的距离s有何限制?
提示:0≤t≤3,0≤s≤44.1.
问题2:时间t(0≤t≤3)确定后,下落的距离s确定吗?
提示:确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1


问题3:下落后的某一时刻,能同时对应两个距离吗?
提示:不能.
[导入新知]
函数的有关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任意一
函数的概念 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记法
定义域
值域
y=f(x),x∈A
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化解疑难]
理解函数的概念应关注五点
(1)“A,B是非空的数集”,一方面强调了A,B只能是数集 ,即A,B中的元素只能
是实数;另一方面指出了定义域、值域都不能是空集,也就是说定义域为空集的 函数是不存
在的.
(2)理解函数的概念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数集A,但函数的值域 不一定是非空数
集B,而是集合B的子集.
(3)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 、唯一性,即对于非空数集A中的任意一
个(任意性)元素x,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存在性)唯一(唯 一性)的元素y与之对应.这三性只
要有一个不满足,便不能构成函数.
(4)y=f(x) 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就是解析式.
(5)除f(x)外,有时还用g(x),u(x),F(x),G(x)等符号来表示函数.
区 间
[导入新知]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
定义
{x|a≤x≤b}
{x|a≤x{x|a{x|a{x|x≥a}
{x|x>a}
名称
闭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开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开区间
符号
[a,b]
[a,b)
(a,b]
(a,b)
[a,+∞)
(a,+∞)
数轴表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2


{x|x≤a}
{x|xR
[化解疑难]
半开半闭区间
开区间
开区间
(-∞,a]
(-∞,a)
(-∞,+∞)



1.理解区间概念的注意点
(1)区间符号里面的两个字母(或数字)之间用“,”隔开;
(2)区间表示实数集的几条原则:连续的数集,左端点必须小于右端点,开或闭不能混淆;
(3)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
(4)由于区间是表示数集的一种形式,因此对于集合的运算仍然成立.
2.关于无穷大的两点说明
(1)∞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数;
(2)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必须用小括号.






函数的判断
[例1] (1)下列图形中,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的是( )

(2)下列各题的对应关系是否给出了实数集R上的一个函数?为什么?
①f:把x对应到3x+1;
②g:把x对应到|x|+1;
1
③h:把x对应到
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3


④r:把x对应到x.
[解] (1)选D y是x的函数,必须满足对于任意给定的x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
对应.图象A,B ,C所表示的对应关系能构成函数,因为任意给一个变量x,都有唯一确定
的y和它对应.但图象D不是 ,它表示的对应关系中,对于自变量x,大多都有两个函数值
和它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
(2)①是实数集R上的一个函数.它的对应关系f是把x乘3再加1,对于任一x∈R,3x
+1都有 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如x=-1,则3x+1=-2与之对应.
同理,②也是实数集R上的一个函数.
1
③不是实数集R上的函数.因为当x=0时,的值不存在.
x
④不是实数集R上的函数.因为当x<0时,x的值不存在.
[类题通法]
1.判断所给对应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1)首先观察两个数集A,B是否非空;
( 2)其次验证对应关系下,集合A中x的任意性,集合B中y的唯一性,即不能没有数y
对应数x,也不 能有多于一个的数y对应x.
2.根据图形判断对应是否为函数的方法步骤
(1)任取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l;
(2)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
(3) 若l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交点,则不是函 数.
[活学活用]
在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中,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的是( )
x
①A={x|x∈Z},B={y|y∈Z},对应关系f:x→y=;
3< br>②A={x|x>0,x∈R},B={y|y∈R},对应关系f:x→y
2
=3x;
③A={x|x∈R},B={y|y∈R},对应关系f:x→x
2
+y
2
=25;
④A=R,B=R,对应关系f:x→y=x
2

⑤A={(x,y)|x∈R,y∈R},B=R,对应关系f:(x,y)→s=x+y;
⑥A={x|-1≤x≤1,x∈R},B={0},对应关系f:x→y=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4


A.①⑤⑥
C.②③④
B.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
解析:选D ①在对应关系f 下,A中不能被3整除的数在B中没有唯一确定的数与它
对应,所以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②在对应关 系f下,A中的数在B中有两个数与之对应,
所以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③在对应关系f下,A中的数 (除去5与-5外)在B中有两个数
与之对应,所以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⑤A不是数集,所以不能确 定y是x的函数.④⑥
显然满足函数的特征,y是x的函数.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x+1?
2
(1)y=-1-x;
x+1
(2)y=
5-x
.
|x|-3
?
?
x+1≠0,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的取值必须满足
?
解得x≤1且x≠-1,
?
?
1-x≥0,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1}.

?
?
5-x≥0,
(2)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的取值必须满 足
?
解得x≤5且x≠±3,
?
|x|-3≠0,
?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x|x≤5,且x≠±3}.



[类题通法]
求函数的定义域应关注四点
(1)要明确使各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函数有意义的准则一般有:①分式的分
母不为0;② 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③y=x
0
要求x≠0.
(2)不对解析式化简变形,以免定义域变化.
(3)当一个函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代数式的 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时,定义域是使得
各式子都有意义的公共部分的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5


(4) 定义域是一个集合,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数集,不能用“或”连接,
而应该用并集符号“ ∪”连接.
[活学活用]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3)y=
-x
; (2)y=x-1·1-x;
2x-3x-2
2
3
; (4)y=(x-1)
0

1-1-x
2
.
x+1
?
?
?
x≤0,
?
-x≥0,
解:(1)
?
?
?

12
?
?
?
2x-3x-2≠0
?
x≠2且x≠-
2



?
1
?
x≤0,且x≠-
?
. ∴函数的定义域为
?
x
?
2
?
??

?< br>?
x-1≥0,
(2)
?
?x=1.∴函数的定义域为{1}. ?
?
1-x≥0
?
?
x≠0,
?
1-1-x≠ 0,
(3)
?
?
?

?
x≤1.
?
?
1-x≥0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0}.
?
2
≥0,
(4)
?
x+1
?
x+1≠0,
x-1≠0,

解得x>-1,且x≠1.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1}.
求函数值和值域
[例3] 已知f(x)=
1
(x∈R,且x≠-1),g (x)=x
2
+2(x∈R).
1+x
(1)求f(2),g(2)的值;
(2)求f(g(2))的值;
(3)求f(x),g(x)的值域.
1
[解] (1)∵f(x)=

1+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6


∴f(2)=
1
=.
1+2
3
1
又∵g(x)=x
2
+2,
∴g(2)=2
2
+2=6.
(2)f(g(2))=f(6)=
11
=.
1+6
7
(3)f(x)=
1
的定义域为{x|x≠-1},
x+1
∴值域是(-∞,0)∪(0,+∞).
g(x)=x
2
+2的定义域为R,最小值为2,
∴值域是[2,+∞).
[类题通法]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求函数值域,应根据各个式子的不同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1)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2)配方法:此方法是 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即把函数通过配方转化为能直
接看出其值域的方法;
(3 )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类”的
形式,便于求值域 ;
(4)换元法:对于一些无理函数(如y=ax±b±cx±d),通过换元把它们转化为有理
函数,然后利用有理函数求值域的方法,间接地求解原函数的值域.
[活学活用]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1,x∈{1,2,3,4,5};
(2)y=x
2
-2x+3,x∈[0,3);
2x+1
(3)y=;
x-3
(4)y=2x-x-1.
解:(1)(观察法)因为x∈{1,2,3,4,5},分别代入求值,可得函数的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7


域为{2,3,4,5,6}.
(2)(配方法)y=x
2
-2x+3=(x-1)
2
+2,由x∈[0,3),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1)],可得
函数的值域为[2,6).
2x+12?x-3?+7
77
(3)(分离常 数法)y===2+,显然≠0,所以y≠2.故函数的值
x-3x-3x-3x-3
域为(- ∞,2)∪(2,+∞).
(4)(换元法)设t=
1
15
t-
?
2
+,x-1,则t≥0且x=t
2
+1,所以y=2(t
2
+1)-t=2
?
?
4
?
8
由t≥0,
15,+∞
?
. 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2)],可得函数的值域为
?
8
??



3.相等函数的判断

[典例] 下列各组函数:
x
2
-x
①f(x)=
x
,g(x)=x-1;
xx
②f(x)=
x
,g(x)=;
x
③f(x)=x+1·1-x,g(x)=1-x
2

④f(x)=?x+3?
2
,g(x)=x+3;
⑤汽车匀速运动时,路程 与时间的函数关系f(t)=80t(0≤t≤5)与一次函数g(x)=
80x(0≤x≤5).
其中表示相等函数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
[解析] ①不是相等函 数,定义域不同,f(x)定义域为{x|x≠0},g(x)定义域为R.②不是
相等函数,对应法则 不同,f(x)=
1
,g(x)=x.③是相等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都相同.④
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8


不是相 等函数,值域不同,f(x)≥0,g(x)∈R.⑤是相等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都相同.
[答案] ③⑤
[易错防范]
1.若只注意对应关系,忽视定义域,则易误认为① 中f(x)与g(x)是同一函数,从而导致
解题错误.
2.若认为不同的字母表示的函数是 不同的函数,则会误认为⑤中的两个函数是不同的,
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3.讨论函数是否为 同一函数问题时,要保持定义域优先的原则,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
等,要先求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同,则 不相等;若定义域相同,再化简函数的解析式,看对
应关系是否相同.
[成功破障]
与函数y=x+1相等的函数是( )
x
2
-1
A.y=
x-1
C.y=x
2
+2x+1
B.y=t+1
D.y=(x+1)
2

解析:选B 选项A,D与原函数的定义域不同,选 项C与原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选
项B与原函数定义域、对应关系都相同,故选B.

[随堂即时演练]
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x
2
-9
A.y=与y=x+3
x-3
B.y=x
2
-1与y=x-1
C.y=x
0
(x≠0)与y=1(x≠0)
D.y=2x+1,x∈Z与y=2x-1,x∈Z
解析:选C 选项A中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选项B,D中两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
2.下列图形(横轴表示x轴,纵轴表示y轴)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解析:选D 根据函数的定义,对于非空数集A中每一个确定的x值,非空数集B中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69


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只有图形D符合函数的定义.
3.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
(1){x|x≥1}=________;
(2){x|2(3){x|x>-1,且x≠2}=________.
答案:(1)[1,+∞) (2)(2,4] (3)(-1,2)∪(2,+∞)



4.函数y=2x+41-x的值域为________(用区间表示).
解析:令t=
y=2x+4
1-x,则x=1-t
2
(t≥0),
1-x=2-2t
2
+4t=-2(t-1)
2
+4.
又∵t≥0,∴当t=1时,y
max
=4.
故原函数的值域是(-∞,4].
答案:(-∞,4]
1-x
5.若f( x)=(x≠-1),求f(0),f(1),f(1-a)(a≠2),f(f(2))的值.
1+x
1-01-1
解:f(0)==1,f(1)==0,
1+01+1
1-?1-a?
a
f(1-a)==(a≠2),
1 +?1-a?2-a
1-2
1-
1+2
1-f?2?
f(f(2)) ===2.
1+f?2?1-2
1+
1+2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不满足f(2x)=2f(x)的是( )
A.f(x)=|x|
C.f(x)=x+1
解析:选C 验证C,f(x)=x+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0

B.f(x)=x-|x|
D.f(x)=-x


∵f(2x)=2x+1,2f(x)=2x+2,
∴f(2x)≠2f(x),即f(x)=x+1不满足f(2x)=2f(x),故选C.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的是( )
A.f(x)=x+1·x-1,
g(x)=?x+1??x-1?
B.f(x)=(2x-5)
2
,g(x)=2x-5
1-x1+x
C.f(x)=
2
,g(x)=
2

x+1x+1
?x?
4
?
t
?
2
D.f(x)=
x
,g(t)=
?
t
?
解析:选D A中, f(x)=x+1·x-1的定义域为{x|x≥1},g(x)=?x+1??x-1?的
定义域为{ x|x≥1或x≤-1},它们的定义域不相同;B中,f(x)=(2x-5)
2
的定义域为
1-x
5
??
?
?
x
x≥
?
,g (x)=2x-5的定义域为R,定义域不同,不是相等函数.C中,f(x)=与
2
???
x
2
+1

?x?
4
?
t
?
2
=t(t>0)的定g(x)=
2
的对应关系不同,不相等.D中,f( x)==x(x>0)与g(x)=
x
?
t
?
x+1
义域与 对应关系都相同,它们相等.
3.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以M={x|0≤x≤1}为定义域,N={y |0≤y≤1}为值域的函数的图
象是( )
1+x

解析:选C A中的值域不是[0,1],B中的定义域不是[0,1],D中的图形不是函数的图
象.
4.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y=x
1
C.y=
x

B.y=
1

x
D.y=x
2
+1
1
解析:选B y=x的值域为[0 ,+∞),y=
x
的值域为(-∞,0)∪(0,+∞),y=x
2
+1的值域为[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1


25
-,-4
?
,5.若函数y=x
2
-3 x-4的定义域为[0,m],值域为
?
?
4
?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0,4]
3
?
C.
?
?
2
,3
?

25
-,-4
?
B.
?
?
4
?
3
,+∞
?
D.
?
?
2
?
解析:选C 当x=0,x=3时,y=-4,
325
当x=时,y=-.
24
3
?
∴m∈
?< br>?
2
,3
?
,选C.
二、填空题
6.若[a,3a-1]为一确定区间,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
解析:由题意3a-1>a,得a>.
2
1
?
答案:< br>?
?
2
,+∞
?



1
7.设f(x)=,则f(f(x))=________.
1-x
x-1
1
解析:f(f(x))===
x
.
1
1-x-1
1-
1-x
1-x
1
答案:
x-1
(x≠0,且x≠1)
x
x-1
的定义域为R,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mx
2
+x+3
3
8.若函数f(x)=
解析:要使原函数有意义,必须mx< br>2
+x+3≠0,由于函数的定义域是R,故mx
2
+x+3≠0
对一 切实数x恒成立.
当m=0时,x+3≠0,即x≠-3,与f(x)的定义域为R矛盾,所以m=0不合题意.
1
当m≠0时,有Δ=1
2
-12m<0,解得m>.
12
1
??
m>
?
. 故综上可知,m的取值范围是
?
m
?
?
12
??

1
?
答案:
?
?
12
,+∞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2


三、解答题
9.(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求f(x
2
+1)的定义域;
(2)已知f(x+1)的定义域为[0,3],求f(x)的定义域.
解:(1)∵函数f (x
2
+1)中的x
2
+1相当于函数f(x)中的x,∴0≤x
2
+1≤1,
∴-1≤x
2
≤0,∴x=0,
∴f(x
2
+1)的定义域为{0}.
(2)∵f(x+1)的定义域为[0,3],
x+1≤2, ∴0≤x≤3,∴1≤
∴f(x)的定义域为[1,2].
10.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f(x)=(x-1)
2
+1,x∈{-1,0,1,2,3};
(2)f(x)=(x-1)
2
+1;
(3)f(x)=
5x+4

x-1
(4)f(x)=x-x+1.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1,0,1, 2,3},则f(-1)=[(-1)-1]
2
+1=5,同理可得f(0)=2,
f (1)=1,f(2)=2,f(3)=5,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2,5}.


(2)函数的定义域为R,因为(x-1)
2
+1≥1,所以函数的值域为{y|y≥1}.
5x+4
9
(3)函数的定义域是{x|x≠1},y==5+,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y|y≠5}.
x-1x-1
(4)要使函数式有意义,需x+1≥0,即x≥-1,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x≥-1}.
设t=x+1,则x=t
2
-1(t≥0),
1
5
t-
?
2
-. 于是f(t)=t
2
-1-t=
?
?
2
?
4
5
又因为t≥0,故f(t )≥-.
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3


5
??
y≥-
?
. 所以函数的值域是
?
y
?
4
?
??


11.已知函数f(x)=x
2
+1,x∈R.
(1)分别计算f(1)-f(-1),f(2)-f(-2),f(3)-f(-3)的值;
(2)由(1)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并加以证明.
解:(1)f(1)-f(-1)=(1< br>2
+1)-[(-1)
2
+1]=2-2=0;
f(2)-f(-2 )=(2
2
+1)-[(-2)
2
+1]=5-5=0;
f(3) -f(-3)=(3
2
+1)-[(-3)
2
+1]=10-10=0.
(2)由(1)可发现结论:对任意x∈R,有f(x)=f(-x).证明如下:
由题意得f(-x)=(-x)
2
+1=x
2
+1=f(x),
∴对任意x∈R,总有f(x)=f(-x).
x
2
12.已知函数f(x)=.
1+x
2
1
??
1
?
的值; (1)求f(2)+ f
?
,f(3)+f
?
2
??
3
?
1?
(2)求证:f(x)+f
?
?
x
?
是定值;
1
??
1
?
+…+f(2 017)+f
?
1
?
的值. (3)求f(2)+f
?
+f (3)+f
?
2
??
3
??
2 017
?
解:(1)∵f(x)=,
1+x
2
2
x
2
?
1
?
2
?
2
?
1
?
2
∴f(2)+f
?
=+=1,
?
2
?
1+2
2
1
?
2
?
1+
?
2
?
?
1
?
2
?
3
?
1
?
3
f(3)+f
?
=+=1.
?
3
?
1+3
21
2
?
1+
?
?
3
?
2
?< br>1
?
2
2
x
2
+1
x
??
1
xx
1
?
(2)证明:f(x)+f
?
?
x?

1+x
2

?
1
?
2

1+x
2

x
2
+1

x
2+1
=1.
1+
?
x
?
2
1
?(3)由(2)知f(x)+f
?
?
x
?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4


1
??
1
?
=1, ∴f(2)+f
?=1,f(3)+f
?
2
??
3
?
1
??1
?
=1. f(4)+f
?
=1,…,f(2 017)+f
?
4
??
2 017
?
1
??
1
?
+…+f(2 017)+f
?
1
?
=2 016. ∴f(2)+f
?
+ f(3)+f
?
2
??
3
??
2 017
?
1.2.2 函数的表示法
第一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

函数的表示法
[提出问题]
(1)如图是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

(2)下表是大气中氰化物浓度与污染源距离的关系表:
污染源距离
氰化物浓度
50
0.678
100
0.398
200
0.121
300
0.05
500
0.01
问题1:实例(1)中的图能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吗?如果能,自变量是什么?
提示:能.表示出生率是年份的函数,其中年份为自变量.
问题2:实例(2)中的表格能表 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吗?如果能,定义域是什么?
值域是什么?
提示:能.表示浓度 是距离的函数.其中,定义域为{50,100,200,300,500},值域为
{0.678,0 .398,0.121,0.05,0.01}.
问题3:实例中的函数关系能否用解析式表示?
提示:不能.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解析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5


[导入新知]

[化解疑难]
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优 点
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
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 任意一个自变
量所对应的函数值
不通过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
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缺 点
不够形象、直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函数
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
它只能表示自变量取较少的有限值的对
应关系
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有利
于通过图形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只能近似地求出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
有时误差较大

函数的表示方法
[例1] (1)某学生离家去学校,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下列图中纵
轴 表示离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2)已知函数f(x)按下表给出,满足f(f(x))>f(3)的x的值为________.

x
1 2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6


f(x)

2 3 1
[解析] (1) 由题意可知,一开始速度较快,后来速度变慢,所以开始曲线比较陡峭,后
来曲线比较平缓,又因纵轴表 示离校的距离,所以开始时距离最大,最后距离为0.
(2)由表格可知f(3)=1,
故f(f(x))>f(3),即f(f(x))>1.
∴f(x)=1或f(x)=2,∴x=3或1.
[答案] (1)D (2)3或1
[类题通法]
理解函数的表示法应关注三点
(1)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均是函 数的表示方法,无论用哪种方式表示函数,都必须满
足函数的概念.
(2)判断所给图象、表格、解析式是否表示函数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函数的定义.
(3)函 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互相兼容或补充,许多函数是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的,但在实际
操作中,仍以解析法为 主.
[活学活用]
1.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 过程中汽车的
行驶路程s看作时间t的函数,其图象可能是( )

解析:选A 由这一过程中汽车的速度变化可知,速度由小变大→保持匀速→由大变小.
速度由小变大时,路程曲线 上升得越来越快,曲线显得陡峭;匀速行驶中路程曲线上升
速度不变;速度由大变小时,路程曲线上升得 越来越慢,曲线显得平缓.
2.已知函数f(x),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
f(x)

x
g(x)
1
3
2
2
3
1
1
2
2
1
3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7


(1)f(g(1))=________;
(2)若g(f(x))=2,则x=________.
解析:(1)由表知g(1)=3,
∴f(g(1))=f(3)=1.
(2)由表知g(2)=2,又因g(f(x))=2,得f(x)=2,
再由表知x=1.
答案:(1)1 (2)1
函数图象的作法及应用
[例2]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其值域.
(1)y=2x+1,x∈[0,2];
2
(2)y=,x∈[2,+∞);
x
(3)y=x
2
+2x,x∈[-2,2].
[解] (1)列表:
x
y
0
1
1

2
2
1
3
3

2
4
2
5
当x∈[0,2]时,图象是直线y=2x+1的一部分,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1,5].

(2)列表:
x
y
2
1
3
2

3
4
1

2
5
2

5


2
当x∈[2,+∞)时,图象是 反比例函数y=
x
的一部分,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0,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8



(3)列表:

x
y

画图象,图象是抛物线y=x
2
+2x在-2≤x≤2之间的部分.由图可得函数的值域是[-
1,8].
-2
0
-1
-1
0
0
1
3
2
8

[类题通法]
1.作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
( 1)列表.先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自变量x的值,并计算出与这些自变量相对应的函数值
f(x),用表 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2)描点.把第(1)步表格中的点(x,f(x))一一在坐标平面上描出来.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按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
[注意] 所选的点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同时所选的点应该是关键处的点.
2.常见函数图象的画法技巧
(1)对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描出与坐标轴的交点,连线即得;
(2)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描出与坐标轴的交点、顶点,连线即得.
[活学活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79


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y=1-x(x∈Z且|x|≤2);
(2)y=2x
2
-4x-3(0≤x<3).
解:(1)∵x∈Z且|x|≤2,
∴x∈{-2,-1,0,1,2}.
所以图象为一直线上的孤立点(如图①).
(2)∵y=2(x-1)
2
-5,∴当x=0时,y=-3;
当x=3时,y=3;当x=1时,y=-5.
所画函数图象如图②.



3.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典例] (1)已知函数f(x)是一次函数,若f(f(x))=4x+8,求f(x)的解析式.
(2)已 知f(x)是二次函数,且满足f(0)=1,f(x+1)-f(x)=2x,求f(x)的解析式.
[解] (1)设f(x)=ax+b(a≠0),
则f(f(x))=f(ax+b)=a(ax+b)+b
=a
2
x+ab+b.
又f(f(x))=4x+8,
∴a
2
x+ab+b=4x+8,
2
?
??
?< br>a=2,
?
a=4,
?
a=-2,

?
解得
?
8

?

??
?
?
ab+b= 8,
?
b=-8.
?
b=
3



8
∴f(x)=2x+或f(x)=-2x-8.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0


(2)设f(x)=ax
2
+bx+c(a≠0),
∵f(0)=1,∴c=1.
又∵f(x+1)-f(x)=2x,
∴a(x+1 )
2
+b(x+1)+1-(ax
2
+bx+1)=2x.
整理得2ax+(a+b)=2x.
由恒等式性质知上式中对应项系数相等,
?
?
2a=2,

?

?
a+b=0,
?
解得a=1,b=-1,
∴f(x)=x
2
-x+1.
[多维探究]
上例为“已知函数的 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待定系数
法,即引入参数设出函数的解析式,然 后利用条件确定所设的参数的具体值,即可求出其结
果.
对于函数解析式的求解还有如下几种类型,应注意掌握.
1.已知f(x)的解析式,求f(g(x))的解析式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直接代入法 ”.直接代入法主要解决已知f(x)的解析式,求
f(g(x))的解析式的问题,其解法为用g(x )替换f(x)解析式中的所有自变量x.
例:已知f(x)=2x
2
+1,求f(x+1)的解析式.
解:因为f(x)=2x
2
+1,
所以f(x+1)=2(x+1)
2
+1=2x+4x+3.
2.已知f(g(x))的解析式,求f(x)的解析式
解决此类问题常见的方法有“整体代 入法”和“换元法”.“整体代入法”是把g(x)视
为一个整体,将f(g(x))的解析式转化为含 g(x)的表达式,然后直接整体代换g(x),即可求出
解析式,此种方法不必求出x,可以减少运算 量.“换元法”是通过引入参数t进行式子的
变形,从而得到f(x)的表达式,这是解此类型题的通法 .
例: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
1+x
?
1+x
1
(1) 已知f
?
?
x
?

x
2

x,求f(x);
(2)已知f(x+1)=x+2x,求f(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1

2


解:(1)法一:(换元法)
1+x
11
令t=
x

x
+1,得x=,则t≠1.
t-1
2
1+x
?
1+x
11
?
把x=代入f
?
x
?
=< br>x
2

x
,得
t-1
f(t)=
1
1+
?
t-1
?
2
??
?
1
?
2
?
t-1
?

1
=(t-1)
2
+1+ (t-1)
1
t-1
=t
2
-t+1.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
f(x)=x
2
-x+1,x∈(-∞,1)∪(1,+∞).
法二:(配凑法)
?
1+x
?
1+x+2x-2x
1∵f
?

x

?

x
2
?< br>x
?
?
1+x
?
2
1+x-x

? ?

x

x
??
?
1+x
?
2< br>1+x

??

x
+1,
?
x
?
∴f(x)=x
2
-x+1.
1+x
1
又∵=+1≠1,
xx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x)=x
2
-x+1(x≠1).
(2)法一:(换元法)
令x+1=t(t≥1),则x=(t-1)
2

∴f(t)=(t-1)
2
+2?t-1?
2
=t
2
-1.
2
∴f(x)=x
2
-1(x≥1).
法二:(配凑法)
∵x+2x=(x+1)
2
-1,
∴f(x+1)=(x+1)
2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2


又∵x+1≥1,∴f(x)=x
2
-1(x≥1).
1< br>?
3.已知的式子中含有f(x),f
?
?
x
?
或f (x),f(-x)形式的函数,求f(x)的解析式
1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方程组法” ,即用-x替换x,或用
x
替换x,组成方程组进行
求解.
例:(1)已知af(x)+f(-x)=bx,其中a≠±1,求f(x);
1
?
(2)已知f(x)-2f
?
?
x
?
=3x+2,求f(x).
解:(1)在原式中以-x替换x,得af(-x)+f(x)=-bx,
?
?
af?x?+f?-x?=bx,
于是得
?

?
af?-x?+f?x?=-bx.
?
bx
消去f(-x),得f(x)= .
a-1
故f(x)的解析式为f(x)=x.
a-1
b
1
?
13
(2)在原式中用
x
替换x,得f
?
-2f(x)=
?
x
?
x
+2,
?
-2f?x? =
3
+2,
?
f
?
?
x
?
x于是有
?
?
1
?
=3x+2.f?x?-2f
?
?
x
?
1


1
?
2
消去f< br>?
,得f(x)=-x-
?
x
?
x
-2.



[随堂即时演练]
1.“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 着慢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
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 晚,乌龟还是先到达
了终点.用s
1
,s
2
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 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图中的s_t函数图象与故
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3



解析:选B 由于兔子中间睡了一觉,所以有一段路程不变,而乌龟的路程始终在增加
且比兔子早到终点,故选B.
2.函数y=f(x)的图象如图,则f(x)的定义域是( )
A.R
B.(-∞,1)∪(1,+∞)
C.(-∞,0)∪(0,+∞)
D.(-1,0)
解析:选C 由题图知x≠0,即x∈(-∞,0)∪(0,+∞). < br>3.如图,函数f(x)的图象是曲线OAB,其中点O,A,B的坐标分别为(0,0),(1,2), (3,1),
则f(f(3))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据题图知f(3)=1,∴f(f(3))=f(1)=2.
答案:2
4.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x+1)=6x+4,则f(x)=________.
解析:设f(x)=kx+b(k≠0),
则3f(x+1)=3[k(x+1)+b]=3kx+3k+3b=6x+4,
?
?
?
k=2,
?
3k=6,
所以
?
解得
?
2
3k+3b=4,
b=-,
?
?
?
3
?



2
所以f(x)=2x-.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4


2
答案:2x-
3
5.(1)已知函数f(x)=x
2
,求f(x-1);
(2)已知函数f(x-1)=x
2
,求f(x).
解:(1)f(x-1)=(x-1)
2
=x
2
-2x+1. (2)法一(配凑法):因为f(x-1)=x
2
=(x-1)
2
+2( x-1)+1,所以f(x)=x
2
+2x+1.
法二(换元法):令t=x-1, 则x=t+1,可得f(t)=(t+1)
2
=t
2
+2t+1,即f(x) =x
2
+2x
+1.
[课时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设f(x)=2x+3,g(x)=f(x-2),则g(x)等于( )
A.2x+1
C.2x-3
B.2x-1
D.2x+7
解析:选B ∵f(x)=2x+3,∴f(x-2)=2(x-2)+3=2x-1,即g(x)=2x-1,故选B. < br>2.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高度都相同.将水从容器顶部一个孔中以相同的速度注入其中,
注满为止 .用下面对应的图象显示该容器中水面的高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其中不正确
的有( )

A.1个
C.3个
B.2个
D.4个
解析:选A 对于第一幅图,水面的高度h的增加应是均匀的,因此不正确,其他均正
确,选A.
3.观察下表:
x
f(x)
g(x)
则f(g(3)-f(-1))=( )

A.3 B.4
-3
4
1
-2
1
4
-1
-1
2
1
-3
3
2
3
-2
3
5
-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5


C.-3 D.5
解析:选B 由题表知,g(3)-f(-1)=-4-(-1)=-3,∴f(g(3)-f(-1))=f(-3)=4.
1
1
x-
?
=x
2

2
,则f( x)的表达式为( ) 4.已知x≠0,函数f(x)满足f
?
?
x
?< br>x
1
A.f(x)=x+
x

C.f(x)=x
2

B.f(x)=x
2
+2
1
x-
x
?
2
D.f(x)=
?
??< br>11
1
x-
?
=x
2

2

?
x-
?
2
+2, 解析:选B ∵f
?
?
x< br>?
x
?
x
?
∴f(x)=x
2
+2. 5.已知函数f(x)满足f(ab)=f(a)+f(b),且f(2)=p,f(3)=q,那么f(1 2)=( )
A.p+q
C.p+2q
B.2p+q
D.p
2
+q
解析:选B 由f(ab)=f(a)+f(b),∴f(12)=f(4)+f(3)=2f(2)+f(3)=2p+q.
二、填空题
m
6.已知函数f(x)=x-
x
,且此函数图象过点 (5,4),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
m
解析:将点(5,4)代入f(x)=x-
x
,得m=5.
答案:5
1
7.若f(x)-f(-x)=2x(x∈R),则f(2)=______.
2
?
解析:由
?
1
f?-2?-f?2?=-4,
?
2
?
?
2f?2?-f?-2?=8,

?

1< br>?
?
f?-2?-
2
f?2?=-4.
38
相加得f (2)=4,f(2)=.
23
8
答案:
3
1
f?2?-f?-2?=4,
2



8.某航空公司规定,乘客所携带行李的重量(单位:kg)与其运费(单位:元)由如图的一
次函数 图象确定,那么乘客可免费携带行李的最大重量为________kg.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6



解析: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ax+b(a≠0),
?
?
330=30a +b,
代入点(30,330)与点(40,630),得
?

?
?
630=40a+b,
?
?
a=30,
解得
?

?
?
b=-570.
即y=30x-570,
若要免费,则y≤0,∴x≤19.
答案:19
三、解答题
9.已知f (x+4)+f(x-1)=x
2
-2x,其中f(x)是二次函数,求函数f(x)的解析式 .
解:设f(x)=ax
2
+bx+c(a≠0),
则f(x+4)+f (x-1)=a(x+4)
2
+b(x+4)+c+a(x-1)
2
+b(x -1)+c=x
2
-2x.
整理得2ax
2
+(6a+2b)x+ (17a+3b+2c)=x
2
-2x.


2a=1,
?
?

?
6a+2b=-2,
?
?
17a+3b+ 2c=0,
151
∴f(x)=x
2
-x-.
222
< br>?
?
5
解得
?
b=-
2

1
?
c=-
?
2
.
1
a=,
2


10.如图所示,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角各截去一
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然 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此盒子的体
积V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指明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解:由题意可知该盒子的底面是边长为(a-2x)的正方形,高为x,
∴此盒子的体积V=(a-2x)
2
·x=x(a-2x)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7


??
a-2x>0,
a
其中自变量x应满足
?
即02
?
x>0,
?
a
0,
?
. ∴此盒子的 体积V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式为V=x(a-2x)
2
,定义域为
?
?
2
?

11.设二次函数f(x)满足f(2+x)=f(2-x),对于x∈R恒 成立,且f(x)=0的两个实数根
的平方和为10,f(x)的图象过点(0,3),求f(x)的解 析式.
解:∵f(2+x)=f(2-x),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
于是,设f(x)=a(x-2)
2
+k(a≠0),
则由f(0)=3,可得k=3-4a,
∴f(x)=a(x-2)
2
+3-4a=ax
2
-4ax+3.
∵ax
2
-4ax+3=0的两实数根的平方和为10,
6
22< br>∴10=x
2
1
+x
2
=(x
1
+x
2
)-2x
1
x
2
=16-,
a
∴a=1,∴f(x)=x
2
-4x+3.
b
12.某 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时的能耗y与产品件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y=ax+
x
.且当x=2
时,y=100;当x=7时,y=35.且此产品生产件数不超过20件.
(1)写出函数y关于x的解析式;
(2)用列表法表示此函数,并画出图象.

?
?
x=2,
解:(1)将
?
?
y=100,?

?
?
x=7,
b
?
代入y=ax+
x
中,
?
y=35,
?

?
2a+
2
=100,

?
b
7a+
?
7
=35
b
< br>??
?
4a+b=200,
?
a=1,
?
?
?
?

??
?
49a+b=245
?
b=196.

196
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x+
x
(x∈N,0(2)当x∈{1,2,3,4,5,…,20}时,列表:
x
y
x
1
197
11
2
100
12
3
68.3
13
4
53
14
5
44.2
6
38.7
16
7
35
17
8
32.5
18
9
30.8
19
10
29.6
20 1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8


y
28.8 28.3 28.1 28 28.1 28.25 28.5 28.9 29.3 29.8
依据上表,画出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由20个点构成的点列.

第二课时 分段函数与映射

分段函数
[提出问题]
某市空调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千米以内,票价2元;
(2)5千米以上,每增加5千米,票价增加1元(不足5千米的按5千米计算).
已知两个相邻的公共汽车站间相距1千米,沿途(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有11个汽车站.
问题1:从起点站出发,公共汽车的行程x(千米)与票价y(元)有函数关系吗?
提示:有函数关系.
问题2:若有函数关系,函数的表达式是什么?
?
?
2, 0<x≤5,
提示:y=
?

?
?
3, 5<x≤10.
问题3:x与y之间有何特点?
提示:x在不同区间内取值时,与y所对应的关系不同.
[导入新知]
如果函数y =f(x),x∈A,根据自变量x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函数有着不同的对应关
系,称这样的函数为分 段函数.
[化解疑难]
分段函数的三要点
(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切不可把 它看成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
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一个函数只有一个定义域,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89


成几个集合的形式.
(3)求分段函数的值域,应先求出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内的函数值的集合,
再求出它们的并集.
映 射
[提出问题]
A={x|x是三角形},B={x|x是圆}.
对应关系: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外接圆.
问题1:从集合A到集合B能构成函数吗?
提示:不能.
问题2: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有什么特点?
提示: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三角形,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外接圆与之对应.
[导入新知]
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 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B为从集合
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化解疑难]
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区别与联系
函数中的两个集合A和B必须是非空
数集
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和B可以是数
集,也可以是其他集合,只要非空
即可
函数 映射
区别
联系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但不一定是函数

分段函数求值问题
x+1,x≤-2,
?
?
2
[例1] 已知函数f(x)=
?
x+2x,-2?
?
2x-1,x≥2.


?

5
??
的值; (1)求f(-5),f(-3),f
?
f
??
2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0


(2)若f(a)=3,求实数a的值.
[解] (1)由-5∈(-∞,-2],-3∈(-2,2),
5
-∈(-∞,- 2],知f(-5)=(-5)+1=-4,f(-3)=(-3)
2
+2×(-3)=3-2 3.
2
55
33

?

?

?
+1=-,且-2<-<2, ∵f
?
?
2
??
2
?
22
?

5
??
=f
?

3
?

?

3
?
2
+2×
?
3
?

9
-3=-
3
. ∴f
?
f
??
2
???
2
??
2
??
2
?
44
(2)当a≤-2时,a+1=3,即a=2>-2,不合题意,舍去.
当-22
+2a=3,即a
2
+2a-3=0.
所以(a-1)(a+3)=0,得a=1,或a=-3.
∵1∈(-2,2),-3?(-2,2),∴a=1符合题意.
当a≥2时,2a-1=3,即a=2,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当f(a)=3时,a=1,或a=2.
[类题通法]
1.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方法
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的取值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 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
f(f(a))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直到求出值为止.
2.求某条件下自变量的值的方法
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相应求出自变量的值,切记代入检
验.
[活学活用]
4-x,x>0,
?
?
已知函数f(x)=
?
2,x=0,
?
?
1-2x,x<0.
(1)求f(f(-2)) 的值;
(2)求f(a
2
+1)(a∈R)的值;
(3)当-4≤x<3时,求f(x)的值域.
解:(1)∵f(-2)=1-2×(-2)=5,
∴f(f(-2))=f(5)=4-5
2
=-2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1

2


(2)当a∈R时,a
2
+1≥1>0,∴f(a
2
+1)= 4-(a
2
+1)
2
=-a
4
-2a
2
+ 3(a∈R).
(3)①当-4≤x<0时,f(x)=1-2x,
∴1<f(x)≤9;
②当x=0时,f(x)=2;
③当0<x<3时,f(x)=4-x
2

∴-5<f(x)<4.
故当-4≤x<3时,函数f(x)的值域是(-5,9].
分段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例2] (1)如图为一分段函数的图象,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

(2)已知函数f(x)=1+
|x|-x
(-22
①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②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③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解] (1)由图象可知,第一段的定义域为[-1,0),值域为[0,1);
第二段的定义域为[0,2],值域为[-1,0].
所以该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为[-1,2],值域为[-1,1).
x-x
(2)①当0≤x≤2时,f(x)=1+=1;
2
-x-x
当-22
?
?
1, 0≤x≤2,
∴f(x)=
?

?
?
1-x, -2②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2



③由②知,f(x)在(-2,2]上的值域为[1,3).
[答案] (1)[-1,2] [-1,1)
[类题通法]
分段函数图象的画法
(1)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要作出其图象,首先应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将
函数 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分段作出函数图象.
(2)作分段函数的图象时,分别作出各段的图象,在作每 一段图象时,先不管定义域的限
制,作出其图象,再保留定义域内的一段图象即可,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接 点处点的虚实,保
证不重不漏.

[活学活用]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由图中的两条射线和抛物线的一部分组成,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题图中给定的图象实际上是一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对各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进行求
解时,一 定要注意其区间的端点.
根据图象,设左侧的射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x<1).
∵点(1,1),(0,2)在射线上,
??
?
k+b=1,
?
k=-1,

?
解得
?

??
?
b=2,
?
b=2,
∴左侧射线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 为y=-x+2(x<1).
同理,x>3时,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3


再设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a(x-2)
2
+2(1≤x≤3,a<0).
∵点(1,1)在抛物线上,∴a+2=1,a=-1.
∴1≤x≤3时,
函数的解析式为y=-x
2
+4x-2(1≤x≤3).
综上可知,函数的解析式为
-x+2,x<1,
?
?
y=
?
-x+4x-2,1≤x≤3,
?
?
x-2,x>3.
2


映射的概念
[例3] 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N
*
,B=N
*
,对应关系f:x→|x-3|;
(2)A={平面内的圆},B={平面内的矩形},对应关系f:作圆的内接矩形;
(3)A={高一(1)班的男生},B=R,对应关系f:每个男生对应自己的身高;
1
(4)A={x|0≤x≤2},B={y|0≤y≤6},对应关系f:x→y=x.
2
[解] (1)A中元素3在对应关系f的作用下与3的差的绝对值为0,而0?B,故不是映射.
(2)因为 一个圆有无数个内接矩形,即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无数个元素
与之对应,故不是映射.

(3)对A中任何一个元素,按照对应关系f,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符合映射< br>定义,是映射.
1
(4)因为A中每一个元素在f:x→y=x作用下对应的元素构成 的集合C={y|0≤y≤1}?
2
B,符合映射定义,是映射.
[类题通法]
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映射的两个关键点
(1)对于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B中是否有元素对应;
(2)B中的对应元素是否是唯一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4


[注意] “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都是映射.
[活学活用]
x
已知A={1,2,3,…,9},B=R,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f:x→.
2x+1
(1)与A中元素1相对应的B中的元素是什么?
4
(2)与B中元素相对应的A中的元素是什么?
9
解:(1)A中元素1,即x=1,
x
11
代入对应关系得==,
2x+12×1+1
3
1
即与A中元素1相对应的B中的元素是.
3
x
444
(2)B中元素,即=,解得x=4,因此与B中元素相对应的A中的元素 是4.
99
2x+1
9


2.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典例] (12分)如图所示,已知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
ABCD,底边BC长为7 cm,腰长为22 c m,当垂直于底边BC(垂
足为F)的直线l从左至右移动(与梯形ABCD有公共点)时,直线
l把梯形分成两部分,令BF=x cm,试写出左边部分的面积y(cm
2
)关于x(cm )的函数解析式,
并画出大致图象.

[规范解答]
过点A,D分别作AG⊥BC,DH⊥BC,垂足分别是G,
H.
因为ABCD是等腰梯形,
底角为45°,AB=22 cm,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5


所以BG=AG=DH=HC=2 cm.
又因为BC=7 cm,所以AD=GH=3 cm.(2分)











[活学活用]
某汽车以52 kmh的速度从A地行驶到260 km远处的B地,在B地停留1.5 h后,
再以65 kmh的速度返回A地,试将汽车离开A地后行驶的路程s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6


解:因为260÷52=5,260÷65=4,
所以,当0≤t≤5时,s=52t;
当5当6.552t,0≤t≤5,?
?
所以s=
?
260,5?
?
260+65?t-6.5?,6.5


[随堂即时演练]
1.下列对应关系f中,能构成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的是( )
A.A={x|x>0},B=R,f:x→|y|=x
2

B.A={-2,0,2},B={4},f:x→y=x
2

1
C.A=R,B={y|y>0},f:x→y=
2

x
x
D.A={0,2},B={0,1},f:x→y=
2
解析:选D 对于A,集合A中元素1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对于B,集合
A中元素0在集合B中无元素与之对应;对于C,集合A中元素0在集合B中无元素与之对
应.故A, B,C均不能构成映射.
?
?
x+1,x∈[-1,0],
2.已知函数f (x)=
?
2
则正确的函数图象是( )
?
x+1,x∈?0,1],
?


解析:选A 当x=- 1时,y=0,即图象过点(-1,0),显然D错;当x=0时,y=1,
即图象过点(0,1),C 错;当x=1时,y=2,即图象过点(1,2),B错.所以选A.
1-x
2
1< br>?
3.若f(1-2x)=
2
(x≠0),那么f
?
?
2
?
=________.
x
1-t
解析:令1-2x=t,则x=(t≠1),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7


∴f(t)=-1,
?t-1?
2
-1,
?x-1?
2
4
4
即f(x)=
1
?
∴f
?
?
2
?
=16-1=15.
答案:15
?< br>x+2,x≤-1,
?
4.函数f(x)=
?
2
若f(x)= 3,则x的值是________.
?
?
x,-1
解析:当x≤-1时,x+2=3,得x=1,舍去;
当-12
=3得x=3或x=-3(舍去).
答案:3 < br>5.如图所示,函数f(x)的图象是折线段ABC,其中A,B,
C的坐标分别为(0,4), (2,0),(6,4).
(1)求f(f(0))的值;
(2)求函数f(x)的解析式.
解:(1)直接由图中观察,可得
f(f(0))=f(4)=2.
(2)设线段AB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k≠0),
???
?
x=0,
?
x=2,
?
4=b,

?

?
代入,得
?

???
?
y=4
?
y=0
?
0=2k+b.
?
?
b=4,

?

?
k=-2.
?
∴y=-2x+4(0≤x≤2).
同理,线段BC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x-2(2


?
?
-2x+4, 0≤x≤2,
∴f(x)=
?

?
x-2, 2?
[课时达标检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8


一、选择题
1.给出如图所示的对应:

其中构成从A到B的映射的个数为( )
A.3
C.5
B.4
D.6
解析:选A ①是映射,是一对一;②③是映射 ,满足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
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④⑤不是映射,是一对多;⑥ 不是映射,a
3
,a
4
在集合
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
2 .映射f:A→B,在f作用下A中元素(x,y)与B中元素(x-1,3-y)对应,则与B中元
素 (0,1)对应的A中元素是( )
A.(-1,2)
C.(1,2)
B.(0,3)
D.(-1,3)
??
?
x-1=0,
?
x=1,
解析:选C 由题意知?
解得
?
所以与B中元素(0,1)对应的A中元
??
?
3-y=1,
?
y=2,
素是(1,2).
?
?
x-5, x≥6,
3.已知f(x)=
?
则f(3)等于( )
?
f?x+2?, x<6,
?


A.2
C.4
解析:选A f(3)=f(3+2)=f(5),
f(5)=f(5+2)=f(7).
∵f(7)=7-5=2,故f(3)=2.
B.3
D.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99


1,x>0,
?
?
4.设x∈R,定义符号函数sgn x=
?
0,x=0,
?
?
-1,x<0,
A.|x|=x|sg n x|
C.|x|=|x|sgn x

则( )
B.|x|=xsgn|x|
D.|x|=xsgn x
解析:选D 当x<0时,|x|=-x,x|sgn x|=x,xsgn|x|=x,|x|sgn x=(-x)·(-1)=x,
排除A、B、C,故选D.
?
3.71,0?
5.拟定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分钟的话费符合f(m)=
?
其中[m]< br>?
?
1.06?0.5×[m]+2?,m>4,

表示不超过m的最大整数,从甲地到乙地通话5.2分钟的话费是( )
A.3.71
C.4.77
B.4.24
D.7.95
解析:选C f(5.2)=1.06×(0.5×[5.2]+2)=1.06×(2.5+2)=4.77.
二、填空题
6.集合A={a,b},B={-1,0,1},从A到B的映射f:A→B满 足f(a)+f(b)=0,那么
这样的映射f:A→B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 由f(a)=0,f(b)=0得f(a)+f(b)=0;由f(a)=1,f(b)=-1得f(a)+f( b)=0;由
f(a)=-1,f(b)=1得f(a)+f(b)=0.共3个.
答案:3
?
b,a≥b,
?
7.若定义运算a⊙b=
?
则函数f(x )=x⊙(2-x)的值域为________.
?
a,a?
?
?
2-x,x≥1,
解析:由题意得f(x)=
?
画出函数f (x)的图象得值域是(-∞,1].
?
?
x,x<1,


答案:(-∞,1]
2
?
?
x+bx+c,x≤0,
8. 设函数f(x)=
?
若f(-4)=f(0),f(-2)=-2,则关于x的方程f(x)< br>?
2, x>0,
?

=x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页 100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期报纸答案高一-高中数学竞赛题试卷


高中数学实验班答案-10天备考高中数学教资


高中数学免费的课件ppt-高中数学极值概念


无锡润禾教育高中数学老曹-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4


广东省高中数学奥赛报名-高中数学选修 数学史选讲


2016高中数学导数高考真题-高中数学圆在线讲课视频教程


教资学科高中数学真题及答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4


高中数学B 必修5 pdf-辽宁省彰武县高中数学月考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7: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650.html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用书 word文件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