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必修课数学辅导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20:06
tags:高中数学补习

江苏高中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区别-高中数学必修5 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下载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节 集 合
一、重点
1、集合 的含义与表示方法,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
容;区别元素与集合等概念及其符号表示;用集合 语言(描述法)表
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2、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的理解;补集的概念及其有关运算。
3、并集、交集的概念及其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重要概念
1、元素:数学上要研究的单个对象称为元素。
注意:⑴是单个对象。
⑵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①元素的确定性;②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的无序性。

2、集合: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注意:元素与总体的区别。
⑴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
是集合B中的元素,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 作:A
?
B(或B
?
A)。
⑵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 x

B,且x?A,称集合A
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BA)


⑶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⑷全集:一个集合中含有研究问题上涉及的所有元素,称这个集
合为全集。记作:U。
四、知识点
1、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
作:N。
注意:①为 什么会叫非负整数?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数。根据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1 1-2.9),规定自然数包括0。②
自然数就是我们常说的正整数和0,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一 切等价有限集
合共同特征的标记。③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
果 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
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 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
*
或N
+

想一想:为什么会叫正整数?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想一想:整数集的元素中有0吗?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2、集合的表示方法及概念:
⑴列举法:把集合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⑶图示法: 用一条封闭曲线(内部区域)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
系方法。
⑷数轴法:用数轴描述一个集合特征的方法。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

)和不属于(?)。
4、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相等、真子集。通俗的讲,集合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包含
于、不包含三种关系。
⑴“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B
有两种可能①A是B的一部分;②A与B是同一集合。
?
B或B
?
?
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 集合A,记作A
?
⑵“相等”关系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
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 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 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注意:⑴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⑵空集是任何 集合的子集,空集是
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⑶如果 A?B, B?C ,那么 A?C;⑷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5、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
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A,B的交集.记作< br>A∩B(读作‘A交B’),
即A∩B={x|x
?
A,且
x
?
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
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
合,叫做A,B 的并集.记
作:A∪B(读作‘A并B’),
即A∪B ={x|x
?
A,或
x
?
B}).
一个集合A,由全集U 中不
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
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
于全集U的补集(或余集)。< br>记作:C
U
A,
即C
U
A ={x|
?
U且x
?
A}
A
B
A
B
图1

图2

图3

(C
U
A)∩(C
U
B)= C
U
(A∪B)
(C
U
A)∪(C
U
B)=C
U
(A∩B)
A∪(C
U
A)=U
A∩(C
U
A)= Φ

A∩A=A




A∩Φ=Φ
A∩B=B∪A
A∩B
?
A
A∩B
?
B
A∪A=A
A∪Φ=A
A∪B=B∪A
A∪B
?
A
A∪B
?
B
6、集合的分类:
集合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三类。
五、小结: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 为历年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对
集合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作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 br>想的运用.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运用集合的观点,不断加深对集合概
念、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理 解与应用。
六、技巧
1、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
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
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 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
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
2、注意空集< br>?
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


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 ,如A
?
B,则有A=
?
或A≠
?
两种可能,此时
应分类讨论。
3. 注意集合下列性质:
⑴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2n;
⑵若A
?
B<=> A∩B=A,那么A∪B=B;
⑶德摩根定律:
CU(A∪B)=(CUA)∩(CUB),CU(A∩B)=(CUA)∪
(CUB)。
七、举例
[例1]设A={(x,y)|y
2
-x-1=0},B={(x ,y)|4x
2
+2x-2y+5=0},C={(x,y)|y=kx+b},是否存在k、
b∈N,使得(A∪B)∩C=
?
,证明此结论.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 考生对集合及其符号的分析转化能力,即能从集合符号上分辨
出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而解决问题. 知识依托:解决此题的闪光点是将条件(A∪B)∩C=
?
转化为A∩C=
?且B∩C=
?
,这
样难度就降低了.
错解分析:此题难点在于考生对符 号的不理解,对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不能认清其实质内
涵,因而可能感觉无从下手.
技巧与方法 :由集合A与集合B中的方程联立构成方程组,用判别式对根的情况进行
限制,可得到b、k的范围,又 因b、k∈N,进而可得值.
解:∵(A∪B)∩C=
?
,∴A∩C=
?< br>且B∩C=
?

?
y
2
?x?1

?
∴k
2
x
2
+(2bk-1)x+b
2
-1=0
?
y?kx?b
∵A∩C=
?


Δ
1< br>=(2bk-1)
2
-4k
2
(b
2
-1)<0 < br>∴4k
2
-4bk+1<0,此不等式有解,其充要条件是16b
2
- 16>0,即b
2
>1 ①
?
4x
2
?2x?2y?5?0

?

?
y?kx?b
∴4x
2
+(2-2k)x+(5+2b)=0 < br>∵B∩C=
?
,∴
Δ
2
=(1-k)
2
-4 (5-2b)<0
∴k
2
-2k+8b-19<0,从而8b<20,即b<2.5 ②
由①②及b∈N,得b=2代入由
Δ
1
<0和
Δ
2<0组成的不等式组,得
2
?
?
4k?8k?1?0,
?
2
?
?
k?2k?3?0
∴k=1,故存在自然数k=1,b =2,使得(A∪B)∩C=
?
.


[例2]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的人数是全体
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的比赞成A的多 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B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 问对A、B都赞成的学生和
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命题意图:在集合问题中,有一些常 用的方法如数轴法取交并集,韦恩图法等,需要考
生切实掌握.本题主要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
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考生能由题目中的条件,想到用韦恩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错解分析:本题难点在于所给的数量关系比较错综复杂,一时理不清头绪,不好找线索.

技巧与方法:画出韦恩图,形象地表示出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
3
=30,赞成B的 人数为30+3=33,如上图,记50名学生组
5
成的集合为U,赞成事件A的学生全体为集 合A;赞成事件B的学生全体为集合B.
x
设对事件A、B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则对A、 B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为+1,赞成A而
3
不赞成B的人数为30-x,赞成B而不赞成A的人 数为33-x.
x
依题意(30-x)+(33-x)+x+(+1)=50,解得x=21.
3
所以对A、B都赞成的同学有21人,都不赞成的有8人.
解:赞成A的人数为50×

第二节 函数及其表示
一、重点
在 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理解符号“
y
=
f

x
) ”的
含义,掌握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求法; 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的相互
间转化,函数的解析式 的表示,理解和表示分段函数;函数的作图及
如何选点作图,映射的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 集合与对
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二、难点
1、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求法;


2、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3、函数的模型化。
三、重要概念
1、函数: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 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 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
∈A< br>(简单的说:函数是“两个数集间的一种确定的对
应关系)。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 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
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函数的值域.
注意:⑴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 数的定
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
合或区间的形式.
⑵关于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 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①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②偶次方
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③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④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
大于零且不等于 1;⑤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
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 的值组成的集合;⑥指数为零底不可以
等于零;⑦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其对实际问题有意 义。
⑶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⑷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 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
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


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⑸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 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
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 域
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⑹关于值域:①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 采取什么
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②必须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以及以后要
学到的 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各种复杂函数
值域的基础。

2、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
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 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3、分段函数:已知函数定义域被分成有限个区间,若在各个区
间上表示对应 规则的数学表达式一样,但单独定义各个区间公共端点
处的函数值;或者在各个区间上表示对应规则的数 学表达式不完全一
样,则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其中定义域所分成的有限个区间称
为分段区 间,分段区间的公共端点称为分界点。
注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 值几种不
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四、知识点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⑴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⑵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注意:函数图象既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点等等。
⑶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区间:
⑴区间的分类:闭区间、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⑵无穷区间;
注意:对区间的三种(不等式法、集合法、数轴法)表示方法应熟练掌握、
并能正确应用。
五、小结
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是高中数学的另
一个重要基 本知识,它是学习高中数学其他知识重要基础,同样是历
年高考必考重点内容之一。是我们解决学习和实 践中各种具体问题的
重要基础。
六、技巧
(本节仅仅是对函数的初步认识,解答函数题的技巧将在第三节
指导)
七、举例
(本节仅仅是对函数的初步认识,故举例略)

第三节 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重点
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二、难点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函数值域的求解方法;
3、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判定。
三、重要概念
1、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函数y=f( 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
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 区间
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注意:⑴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 质,是函数的局部性
质;⑵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
,x
2
;当x
1
2
时,总有
f(x
1
)2
)。
2、增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
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
,x
2
,当x
1
2
时,都有
f(x
1
)2
),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3、减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 br>I
,如果对于定义
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
,x< br>2
,当x
1
2
时,都有
f(x
1
)>f(x
2
),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4、最大值:一般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
M满足:⑴对于任意的x

I,都有 f(x)≤M;⑵存在x
0

I
,使得f(x
0
)
= M,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想一想:最小值应该如何定义?
注意:⑴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x0∈I,使得
f
(
x< br>0
)


= M;⑵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 对于任意的x∈
I,都有f(x)≤M(f(x)≥M)。
5、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 (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
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6、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
有f(-x)=f(x),那么f (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⑴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⑵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
关于原点对称)。
四、知识点
1、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的一般步骤:


⑴任取x1,x2∈D,且x1 ⑵作差f(x1)-f(x2);
⑶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⑷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⑸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2、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



⑴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⑵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⑶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注意:如果函数y=f (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
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 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 函数y=f(x)
在x=b处有最小值f(b)。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⑴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⑵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4、用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⑴药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⑵药确定f(-x)与f(x)的关系;
⑶药作出相应结论: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 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应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 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是即可断
定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5、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补全函数的图象的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
6、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五、小结
本节主要学 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
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时,必须注意首
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
是本节的一 个难点,需要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
这两个性质。
六、技巧
1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
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 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
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2、函数值域求解难点所涉及的问题及解决的主要方法:
(1)求函数的值域
此类 问题主要利用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配方法、分离变量法、
单调性法、图象法、换元法、不等式法等。 无论用什么方法求函数的
值域,都必须考虑函数的定义域。
(2)函数的综合性题目
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函数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等一些基
本知识相结合的题目。此类问题要求我 们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和
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运算能力。在今后的高考命题趋势中综合性
题型仍会成为热点和重点,并可能逐渐加强。
(3)运用函数的值域解决实际问题


此类问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从而利用所学知识
去解决.此类题要求考生具有较 强的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奇偶性与单调性判定类题目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是高 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内容灵活多
样,深刻理解奇偶性、单调性的定义,掌握判定方法,正确认识单调
函数与奇偶函数的图象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和现实意义。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若为具体函数,严格按照定义判断,注意变换中的等价性。
若为抽象函数,在依托定义的基础上,用好赋值法,注意赋值的
科学性、合理性。
同时,注意判断与证明、讨论三者的区别,根据后面的例题,认
真体会,做好数与形的统一。
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既把握复合
过程,又掌握基本函数。 (2)加强逆向思维、数形统一.正反结合解决基本应用题目,下一
节我们将展开研究奇偶性、单调 性的应用。
⑶在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往
往还要用到等价转 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问题中较复杂、抽象
的式子转化为基本的简单的式子去解决。特别是:往往 利用函数的单
调性求实际应用题中的最值问题。
七、举例
[例1]设计一幅宣传画,要求画面面积为4840 cm
2
,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 br>λ
(
λ
<1),画面
的上、下各留8 cm的空白,左右各留5 cm 空白,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尺寸,才能使宣传


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如果要求
λ
∈[
,
23
],那么
λ
为何值时,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 积
34
最小?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求函数最小值问题,同时考 查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主要依据函数概念、奇偶性和最小值等基础知识。
错解分析:证明S(
λ
)在区间[
,
23
]上的单调性容易出错,其次不易把应用问题转化
34
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应用问题,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并把 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
题来解决。
解:设画面高为x cm,宽为
λ
x cm,则
λ
x
2
=4840,设纸张面积为S cm
2
,则 S=(x+16)(
λ
x+10)=
λ
x
2
+(16
λ
+10)x+160,将x=
2210
?
代入上式得:S=5000+4 4
10
(8
?
+
5
?
),当8
?
=
5
?
,

λ
=
(
<1)时S取得最小 值.此时高:x=
如果
λ
∈[
,
55
88
4840
?
=88 cm,宽:
λ
x=
5
×88=55 cm. < br>8
2323
]可设≤
λ
1
<
λ
2
≤ ,则由S的表达式得:
34
34
5
S(
?
1
)? S(
?
2
)?4410(8
?
1
?
?4410(< br>?
1
?
?
2
)(8?
5
?
1
)
?8
?
2
?
5
?
2
)
?
1
?
2

?
1
?
2
5
25
>0,
?
,故8-
38
?
1
?
2
∴S(
λ
1
)-S(
λ
2
)<0,∴ S(
λ
)在区间[
,
从而对于
λ
∈[
,
2 3
]内单调递增.
34
232
],当
λ
=时,S(
λ
)取得最小值.
3
34
232
],当
λ
=
3
34
答:画面高为88 cm,宽为55 cm时,所用纸张面积最小.如果要求
λ
∈[
,
时,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 br>x
2
?2x?a
[例2]已知函数f(x)=,x∈[1,+∞
)
x
1
(1)当a=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2
(2) 若对任意x∈[1,+∞
)
,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最小值以及单调性问题,着重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算
能力。
知识依托:本题主要通过求f(x)的最值问题来求a的取值范围,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分
类讨 论的思想.


错解分析:不易考虑把求a的取值范围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技巧与方法:解法一运用转化思想把f(x)>0转化为关于x的二次不等式;解法二运用分
类讨论思想 解得。
11
时,f(x)=x++2
2
2x
∵f(x)在区间[1,+∞
)
上为增函数,
( 1)解:当a=
∴f(x)在区间[1,+∞
)
上的最小值为f(1)=
7< br>.
2
x
2
?2x?a
(2)解法一:在区间[1,+∞)
上,f(x)= >0恒成立
?
x
2
+2x+a>0恒成立.
x
设y=x
2
+2x+a,x∈[1,+∞
)

∵y=x
2
+2x+a=(x+1)
2
+a-1递增,
∴ 当x=1时,y
min
=3+a,当且仅当y
min
=3+a>0时,函数f (x)>0恒成立,故a>-3.
a
+2,x∈[1,+∞
)

x
当a≥0时,函数f(x)的值恒为正;
当a<0时,函数f(x)递增,故当x=1时,f(x)
min
=3+a,
当且仅当f(x)
min
=3+a>0时,函数f(x)>0恒成立,故a>-3。
1
[例3]已知函数f(x)在(-1,1)上有定义,f()=-1,当且仅当02
x?y
意x、y∈(-1,1)都有f(x)+f(y)=f (),试证明:
1?xy
(1)f(x)为奇函数;(2)f(x)在(-1,1)上单调递减.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判定以及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依托:奇偶性及单调性定义及判定、赋值法及转化思想。
错解分析:本题对思维能力要求 较高,如果“赋值”不够准确,运算技能不过关,结果
很难获得。
解法二:f(x)=x+< br>技巧与方法:对于(1),获得f(0)的值进而取x=-y是解题关键;对于(2),判定
的范 围是焦点。
x
2
?x
1
1?x
1
x
2< br>x?y
x?x
),令x=y=0,得f(0)=0,令y=-x,得f(x)+f(-x )=f()=f(0)=0.
1?xy
1?x
2
∴f(x)=-f(-x). ∴f(x)为奇函数.
(2)先证f(x)在(0,1)上单调递减.
证明:(1)由f( x)+f(y)=f(
令01
2
<1,则f(x
2
)-f(x
1
)=f(x
2
)-f(-x
1
)=f (
x
2
?x
1
)
1?x
1
x
2
∵01
2
<1,∴x
2
-x
1< br>>0,1-x
1
x
2
>0,∴
又(x
2
-x
1
)-(1-x
2
x
1
)=(x
2
-1) (x
1
+1)<0
∴x
2
-x
1
<1-x
2
x
1
,
x
2
?x
1
>0,
1?x
2
x
1


∴0<
x
2
?x
1
x?x
1<1,由题意知f(
2
)<0,
1?x
2
x
1
1?x
1
x
2
即f(x
2
)1
).
∴f(x)在(0,1)上为减函数,又f(x)为奇函数且f(0)=0.
∴f(x)在(-1,1)上为减函数.
[例4]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并 在区间(-∞,0)内单调递增,
f(2a
2
+a+1)2
-2a+1).求a的取值范围,并在该范围内求函数y=(
间.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基本应用以及对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方法。
知识依托:逆向认识奇偶性、单调性、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函数的值域问题。
错解分析:逆向思维受阻、条件认识不清晰、复合函数判定程序紊乱。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 知识组合题类,关键在于读题过程中对条件的思考与认识,通过
本题会解组合题类,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 与方法。
解:设01
2
,则-x
2
<- x
1
<0,∵f(x)在区间(-∞,0)内单调递增,
∴f(-x
2)1
),∵f(x)为偶函数,∴f(-x
2
)=f(x2
),f(-x
1
)=f(x
1
),
∴f(x
2
)1
).∴f(x)在(0,+∞)内单调递减.
1
a
2
?3a?1
)的单调递减区
2
1712
又2a
2
?a?1?2(a?)
2
??0,3a
2
?2a?1?3(a?)
2
??0.

4833
由f(2a
2
+a+1)< f(3a
2
-2a+1)得:2a
2
+a+1>3a
2
-2 a+1.解之,得035
又a
2
-3a+1=(a-)
2
-.
24< br>1
2
3
∴函数y=()
a?3a?1
的单调减区间是[,+∞ ]
22
3
2
3
结合0a?3a ?1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3)。
22
[例5]已知奇函数f(x)是定义在(-3 ,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x-3)+f(x
2
-3)<0,
设不等式解集 为A,B=A∪{x|1≤x≤
5
},求函数g(x)=-3x
2
+3x-4 (x∈B)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本题属于函数性质的综合性题目,考生必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
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主要依据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
错解分析:题目不 等式中的“f”号如何去掉是难点,在求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
值问题时,容易漏掉定义域。 技巧与方法:借助奇偶性脱去“f”号,转化为xcos不等式,利用数形结合进行集合运
算和求最 值。
?
?3?x?3?3
?
0?x?6
解:由
?
且x≠0,故06
,

?
2
?
?3?x? 3?3
?
?6?x?6
又∵f(x)是奇函数,∴f(x-3)<-f(x
2
-3)=f(3-x
2
),又f(x)在(-3,3)上是减函数,
∴x- 3>3-x
2
,即x
2
+x-6>0,解得x>2或x<-3,综上得26
,即A={x|26
},


∴B=A∪{ x|1≤x≤
5
}={x|1≤x<
6
},又g(x)=-3x
2< br>+3x-4=-3(x-
1
2
13
)-知:g(x)
24在B上为减函数,∴g(x)
max
=g(1)=-4.
[例6]已知奇函数f (x)的定义域为R,且f(x)在[0,+∞)上是增函数,是否存在实数
m,使f(cos2
θ
-3)+f(4m-2mcos
θ
)>f(0)对所有
θ
∈[0 ,
?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
2
的所有实数m的范围,若不存在,说 明理由.
命题意图:本题属于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
算能力。
知识依托:主要依据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转化为二
次函数在 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错解分析:考生不易运用函数的综合性质去解决问题,特别不易考虑运用等价转化的思
想方法。
技巧与方法:主要运用等价转化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解:∵f(x)是R上 的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f(x)是R上的增函数.于是不
等式可等价地转化为f( cos2
θ
-3)>f(2mcos
θ
-4m),
即cos2θ
-3>2mcos
θ
-4m,即cos
2
θ
-mco s
θ
+2m-2>0.
设t=cos
θ
,则问题等价地转化为函数 g(t)=t
2
-mt+2m-2=(t-
m
2
m
2
)-+2m-2在[0,
4
2
1]上的值恒为正,又转化为函数g(t)在[0,1 ]上的最小值为正.
m
<0,即m<0时,g(0)=2m-2>0
?
m>1与m<0不符; < br>2
m
2
m
当0≤≤1时,即0≤m≤2时,g(m)=-+2m-2> 0
4
2
∴当
?
4-2
2
2
,∴4-2
2
m
>1,即m>2时,g(1)=m-1>0
?
m>1.∴m>2
2
综上,符合题目要求的m的值存在,其取值范围是m>4-2。





本 章 总 结


?
()元素 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
1
?
?
?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集合与元素

?
?< br>(
?
3)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
?
?
?
?
?
子集:若x?A ?x?B,则A?B,即A是 B的子集。
?
?
?
?
nn
?
1、若集合A中有n个 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有2个,真子集有(2-1)个。
?
?
?
?
?
?
?
?
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A?A
?
?

?
?
?
?
关系
?
?
?
3、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
?
?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
?
?
?
真子集:若A?B且A?B
?
(即至少存在x
0
?B但x
0
?A),则A是B的真子集。
集合
?
?
?
?
?
?
?
集合相等:A?B且A?B ?A?B
?
?
?
?
?
集合与集合
?
?
定义:A? B?
?
xx?A且x?B
?
?
交集
?
?
?
?
?
?
?
性质:A?A?A,A????,A?B?B?A,A?B ?A,A?B?B,A?B?A?B?A
?
?
?
?
?
?定义:A?B?
?
xx?A或x?B
?
?
并集
?
?
?
?
?
?
?
?
?
?
性质:A ?A?A,A???A,A?B?B?A,A?B?A,A?B?B,A?B?A?B?B
?
运 算
?
?
?
?
Card(A?B)?Card(A)?Card( B)-Card(A?B)
?
?
?
?
?
定义:C
U
A?
?
xx?U且x?A
?
?A
?
?
?< br>?
?
?
补集
?
性质:
?
(C
UA)?A??,(C
U
A)?A?U,C
U
(C
U
A) ?A,C
U
(A?B)?(C
U
A)?(C
U
B),
?
?
?
?
C(A?B)?(CA)?(CB)
?
?
UUU
?
?
?
?
?


?
映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B为从集 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
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 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
?
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y都有 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记作y?f(x).
?
近代定义:函数是从一个 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
?
定义域
?
?
?
函数 及其表示函数的三要素值域
??
?
对应法则
?
?
?
解析法
?
?
?
函数的表示方法
?
列表法
?
?
?
图象法
?
?
?
?
传统定义:在区间
?
a,b
?
上,若a?x
1
?x
2
?b,如f(x< br>1
)?f(x
2
),则f(x)在
?
a,b
?
上递增,
?
a,b
?

?
?
?
?
递增区间;如f(x
1)?f(x
2
),则f(x)在
?
a,b
?
上递减,< br>?
a,b
?
是的递减区间。
?
单调性
?
?< br>导数定义:在区间a,b上,若f(x)?0,则f(x)在a,b上递增,a,b是递增区间;如f(x )?0
??????
?
?
?
a,b
?
是的递减区间 。
?
?
?
则f(x)在
?
a,b?
上递减,
?
?
?
?
?
最大值:设函数y?f (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
?
函数
?
(2)存在x
0
?I,使得f(x
0
)?M。则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函数的基 本性质
?
最值
?
?
?
?
最小值:设函数y?f(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N满足:(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N;
?
?< br>?
(2)存在x
0?I,使得f(x
0
)?N。则称N是函数y?f(x)的最小值
?
?< br>?
?
(1)f(?x)??f(x),x?定义域D,则f(x)叫做奇函数,其图象关 于原点对称。
?
奇偶性
?
(2)f(?x)?f(x),x?定义域D,则f (x)叫做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
?
?
?
奇偶函数的定 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周期性:在函数f(x)的定义域上恒有f(x?T)?f(x)(T?0 的常数)则f(x)叫做周期函数,T为周期;
?
?
T的最小正值叫做 f(x)的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
?
?
?

?
1)描点连线 法:列表、描点、连线
?
?
?
向左平移
?
个单位:y
1
?y,x
1
?a?x?y?f(x?a)
?
?
?
?
向右平移a个单位:y?y,x?a?x?y?f(x?a)
?
?
平移变 换
?
向上平移b个单位:x
1
?x,y
1
?b?y?y?b ?f(x)
11
?
?
?
?
向下平移b个单位:x?x,y< br>?
?
?
11
?b?y?y?b?f(x)
?
?
?
横坐标变换:把各点的横坐标x
1
缩短(当w?1时)或伸长(当0?w?1时)
?
?
?
?
到原来的1w倍(纵坐标不变), 即x
1
?wx?y?f(wx)
?
?
伸缩变换
?
纵 坐标变换:把各点的纵坐标y伸长(A?1)或缩短(0?A?1)到原来的A倍
1
?
?
?
函数图象的画法
?
?
?
?
?
(横坐标不变), 即y
1
?yA?y?f(x)
?

?
x ?x
1
?2x
0
x
1
?2x
0
?x
?
2)变换法
?
关于点(x,y)对称:??2y
0
?y?f(2 x
0
?x)
?
00
??
?
?
?
y ?y
1
?2y
0
y
1
?2y
0
?y
?
?
?
x?x
1
?2x
0
x
1
?2x
0
?x
?
关于直线x?x
0
对称:
?
?
?
?
?y?f(2x
0
?x)
?
?
y ?yy?y
?
11
?
对称变换
?
?
x?x
1
x
1
?x
?
?
?
关于直线y?y对称:??2y
0
?y?f(x)
0
?
??
?
?
y
1
?y?2y
0
y
1
?2y
0
?y
?< br>?
?
?
x?x
1
?
?
关于直线y?x对称: ?y?f
?1
(x)
?
?
?
y?y
1
?< br>?
?
?
?
?
?
?
?
?


附: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
y?tanx

中;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
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2、换元法;3、待定系数法;4、函数方程法;5、
参数法;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2、配方法;3、判别式法;4、几何法;5、不 等式
法;6、单调性法;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2、换元法;3、不等式法;4、几何法;5、单调性
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
f(x),g(x)
均为某区间上的增 (减)函数,则
f(x)?g(x)
在这
x?k
?
?
?2
(k?Z)
;余切函数
y?cotx


个区间上也为增( 减)函数;
2、若
f(x)
为增(减)函数,则
?f(x)
为减(增)函数;
3、若
f(x)

g(x)
的单调性相同,则
y?f[g( x)]
是增函数;若
f(x)

g(x)
的单调性不同,则
y?f[g(x)]
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
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
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
x?0
处有定义,则< br>f(0)?0
,如果一个函数
y?f(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
f(x)?0
(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
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
y?f(u)
u?g(x)
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
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 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
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
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
f(x)
可以表示为
11
f(x)?[f(x )?f(?x)]?[f(x)?f(?x)]
22
,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
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

高中数学视频教程全集文科高一-高中数学试卷打印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推论-2017高中数学联赛基础班


广西理科高中数学目录-高中数学圆锥曲线2级结论


高中数学函数教程-高中数学学业测试


高中数学构造函数例题-高中数学试卷点评分析


高中数学 必修五 郭化楠-国外高中数学的难度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题例-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应用题


2016重庆高中数学竞赛预赛-高中数学必修5面试试讲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20: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967.html

高中必修课数学辅导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