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23:36
tags: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压轴题ppt-高中数学黄冈密卷图片


必修1数学
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 合:
N
*

N
?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 集合:
Q
,实数集合:
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
集。记作
A?B
.
2、 如果集合
A?B
,但存在元素
x?B
,且
x?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2
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 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A?B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 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A?B
.
3、全集、补集?
C
U
A?{x|x?U,且x?U}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B中都
n
y?f< br>?
x
?
,x?A
. 有惟一确定的数
f
?
x
?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 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
x
1
,x
2
?
?
a,b
?

x
1
?x2
,则:
f
?
x
1
?
?f
?
x
2
?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
x
?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
f
?
?x
?
?f
?
x
?
,那么就称函数f
?
x
?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
x
?
的定义域内任意 一个
x
,都有
f
?
?x
?
??f
?
x
?
,那么就称函数
f
?
x
?
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
x?a
,那么
x
叫做
a

n
次方根。其中
n?1,n?N
?
.
2、 当
n
为奇数时,
n
a
n
?a


n
为偶数时,
a?a
.
3、 我们规定:
n
n
n



a
n
m
?
m
a
n

*
?
a?0,m,n?N

a
?n
,m?1

?
?
1
?
n?0
?

n
a
r?s
4、 运算性质:

aa?a

a
r
rs
?
a?0,r,s?Q
?

??
s
?a
rs
?
a?0,r,s?Q
?
; < br>rr

?
ab
?
?ab
?
a?0,b?0, r?Q
?
.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 记住图象:
y?a
?
a?0,a?1
?

x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x
1、
a?N?log
a
N?x

2、
a
log
a
N
?a
.
3、
log
a
1?0

log
a
a?1
.
4、当
a?0,a?1,M?0,N?0
时:

log
a
?
MN
?
?log
a
M?log
a
N

log
a
?
?
M
?
?
?log
a
M?log
a
N

N
??
n

log
a
M?nlog
a
M
.
5、换底公式:
log
a
b?
log
c
b

log
c
a
?
a?0,a?1,c?0,c?1,b?0
?
.
6、
log
a
b?
1

log
b
a

?
a?0,a?1,b?0,b?1
?
.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 记住图象:
y?log
a
x
?
a?0,a?1
?



§2.3、幂函数
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方程
f
?
x
?
?0
有实根
< br>?
函数
y?f
?
x
?
的图象与
x
轴 有交点

?
函数
y?f
?
x
?
有零点.
2、 性 质:如果函数
y?f
?
x
?
在区间
?
a,b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
?
a
?
? f
?
b
?
?0
,那么,
函数
y?f
?x
?
在区间
?
a,b
?
内有零点,即存在
c?
?
a,b
?
,使得
f
?
c
?
?0
,这个
c
也就是方程
f
?
x
?
?0
的根.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掌握二分法.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
1、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先画散点图,再用适当的函数拟合,最后检验.
必修3数学
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
1、算法三种语言:
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语言;
2、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流程图中的图框:
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等规范表示方法;
4、循环结构中常见的两种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
5、基本算法语句:


①赋值语句:“=”(有时也用“←”)
②输入输出语句:“INPUT” “PRINT”
③条件语句:
If … Then

Else …
End If
④循环语句: “Do”语句
Do

Until …
End

“While”语句
While …

WEnd
⑹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同余思想
第二章:统计
1、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个数较少)
②系统抽样(总体个数较多)
③分层抽样(总体中差异明显)
注意:在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出n个个体组成样本,每个个 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均为
2、总体分布的估计:
⑴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药重复写。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x?x?x
3
???x
n
⑴平均 数:
x?
12

n
取值为
x
1
,x2
,?,x
n
的频率分别为
p
1
,p
2
,?,p
n
,则其平均数为
x
1
p
1
?x
2
p
2
???x
n
p
n

注意:频率分布表计算平均数要取组中值。
⑵方差与标准差:一组样本数据
x
1
,x
2
,?,x
n

1
方差:
s
2
?
n
n

N
?
(x
i?1
n
2
i
?x)

标准差:
s?
1
n
?
(x
i?1
n
2
i
?x)

注: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说明样本数据越稳定。
平均数反映数据总体水平;方差与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水平。


⑶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
y?bx?a
(最小二乘法)
n
?
x< br>i
y
i
?nxy
?
?
i?1
?
?< br>b?
n
2

2
?
x
i
?nx
?
?
i?1
?
?
?
a?y?bx
?
注意 :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
(x,y)

第三章:概率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⑴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⑶随机事件A的概率:
P(A)?
m
,0?P(A)?1

n
2、古典概型:
⑴基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⑵古典概型的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⑶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 n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
P(A)?
m

n
3、几何概型:
⑴几何概型的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⑵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P(A)?
d的测度

D的测度
其中测度根据题目确定,一般为线段、角度、面积、体积等。
4、互斥事件:
⑴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⑵如果事件
A
1
,A
2
,?,A
n
任意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称事件A
1
,A
2
,?,A
n
彼此互斥。
⑶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发生的概率的和,
即:
P(A?B)?P(A)?P(B)

⑷如果事件
A
1
,A
2
,?,A
n
彼此互斥,则有:
P(A
1< br>?A
2
???A
n
)?P(A
1
)?P(A
2
)???P(A
n
)

⑸对立事件:两个互斥事件中必有一个要发生,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
①事件
A
的对立事件记作
A

P(A)?P(A)?1,P(A)?1?P(A)

②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
必修4数学
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1、任意角
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
2、 与角
?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
??
?
?
?2k
?
,k?Z
?
.
l
.
r
§1.1.2、弧度制
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
?
3、弧长 公式:
l?
n
?
R
?
?
R
.
180
n
?
R
2
1
?lR
. 4、扇形面积公式:
S?
3602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设
?
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
?
x,y
?
,那么:
sin
?
?y,cos
?
?x,tan
?
?
y
.
x
22
x
0
?y
0
) 2、 设点
A?
x
0
,y
0
?
为角
?
终边上任意一 点,那么:(设
r?

sin
?
?
y
0
x
y

cos
?
?
0

tan
?
?
0
.
r
r
x
0
3、
si n
?

cos
?

tan
?
在四个象限的 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
4、 诱导公式一:
sin
?
?
?2 k
?
?
?sin
?
,
cos
?
?
?2k
?
?
?cos
?
,
(其中:
k?Z

tan
?
?
?2k
?
?
?tan
?< br>.
5、 特殊角0°,30°,45°,60°,
90°,180°,270°的三角函数值.
?

sin
?

cos
?

tan
?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
sin
?
?cos
?
?1
.
2、 商数关系:
tan
?
?
22
?
6

?
4

?
3










sin
?
.
cos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诱导公式二:
s in
?
?
?
?
?
??sin
?
,

cos
?
?
?
?
?
??cos
?
,

tan
?
?
?
?
?
?tan
?
.


2、诱导公式三:
sin
?
?
?
?
??sin
?
,

cos
?
?
?
?
?cos
?
,

tan
?
?
?
?
??tan
?
.
3、诱导公式四:
sin
?
?
?
?
?
?sin< br>?
,

cos
?
?
?
?
?< br>??cos
?
,

tan
?
?
?
?
?
??tan
?
.
4、诱导公式五:

?
?
?
sin
?
?
?
?
?cos
?
,
?
2
?
?
cos
?
?
?
?
?sin
?
.
?
2
?
?
?

5、诱导公式六:
?
?
?
sin
?
?
?
?
?cos
?
,
?
2
?

?
?
?
cos
?
?
?
?
??sin?
.
?
2
?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
2、 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 、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
单调性、周期性.
3、 会用五点法作图.
§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1、 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 br>f
?
x
?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
x
取定 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f
?
x?T
?
?f
?
x
?
,那么函数
f
?
x
?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 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






2、 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1. 5、函数
y?Asin
?
?
x?
?
?
的图象
1、 能够讲出函数
y?sinx
的图象和函数
y?Asin
??
x?
?
?
?b
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
2、 对于函数:
y?Asin
?
?
x?
?
?< br>?b
?
A?0,
?
?0
?
有:振幅A,周期
T?
2
?
?
,初相
?
,相位
?
x?
?
,频率
f?
1
T
?
2
?
?
.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
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
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2、 向量
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
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
AB
;长度为零的 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
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
a?b

a?b
.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与
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
a
的相反向量.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规定:实数
?
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
a
,它的长度和 方向规定如下:

?
a?
?
a
,
⑵当
?
?0
时,
?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 相同;当
?
?0
时,
?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aa?0

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
?
,使
b?
?
a
.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e
1,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
a
,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
?
1
,
?
2
,使
a?
?
1
e
1
?
?
2
e
2
.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a?xi?yj?
?
x,y
?
.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设
a??
x
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
?
x
1
?x
2
,y
1
?y
2
?


a?b?
?
x
1
?x
2
,y
1
?y
2
?


?
a?
?
?x
1
,
?
y
1
?


ab ?x
1
y
2
?x
2
y
1
.
2、 设
A
?
x
1
,y
1
?
,B
?x
2
,y
2
?
,则:

AB?
?
x
2
?x
1
,y
2
?y
1
?
.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设
A
?
x
1
,y
1
?
,B
?
x
2
,y< br>2
?
,C
?
x
3
,y
3
?
,则
?
⑵△ABC的重心坐标为
?
⑴线段AB中点坐标为
x
1
?x
2
2
y
2

,
y
1< br>?
2
?
x
1
?x
2
?x
3
3
,
y
1
?y
3
2
?y
3
.
?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1、
a?b?abcos
?
.
2、
a

b
方向上的投影为:
acos
?
.
3、
a?a
.
4、
a?
2
2
a
.
2
5、
a?b?a?b?0
.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
a?
?
x
1
,y
1
?
, b?
?
x
2
,y
2
?
,则:

a?b?x
1
x
2
?y
1
y
2


a?x
1
2
?y
1
2

a?b?x
1
x
2
?y
1
y
2
?0< br>
2、 设
A
?
x
1
,y
1
?,B
?
x
2
,y
2
?
,则:
AB?
?
x
2
?x
1
?
2
?
?
y
2
?y
1
?
2
.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1、
cos
?
?
?
?
?
?cos
?cos
?
?sin
?
sin
?

2、记住15°的三角函数值:
?

cos
?

sin
?

?
12
tan
?

2?3


6?2
4

6?2
4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
cos
?
?
?
?
?
?cos
?
cos
?
?sin< br>?
sin
?

2、
sin
?
?
?< br>?
?
?sin
?
cos
?
?cos
?
sin
?

3、
sin
?
?
?
?
?
?sin
?
cos
?
?cos
?
sin
?

4、
tan
?
?
?
?
?
?
1?tan
?
tan
?
.
tan
?
?t an
?
5、
tan
?
?
?
?
?
?
1?tan
?
tan
?
.
tan
?
?tan
?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
sin2
?
?2sin
?
cos
?

变形:
sin
?
cos
?
?
1
2< br>sin2
?
.
2、
cos2
?
?cos
2
?
?sin
2
?

?2cos
2
?
?1

?1?2sin
2
?

变形1:
cos
2
?
?
1?cos2
?

2
变形2:
sin
2
?
?
1?cos2
?
.
2
3、
tan2
?
?
2tan
?
.
2
1?tan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必修5数学
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abc
???2R
.
sinAsinBsinC
2、余弦定理:


a
2
? b
2
?c
2
?2bccosA,
b
2
?a
2
?c
2
?2accosB,

c
2
?a
2
?b
2
?2abcosC.
b
2
?c
2
?a
2
cosA?,
2bc
a
2
?c
2
? b
2
cosB?,

2ac
a
2
?b
2< br>?c
2
cosC?.
2ab
3、三角形面积公式:
S
?ABC
?
111
absinC?bcsinA?acsinB

222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
a
n

S
n
之间的关系:
,当n?1时,
?
S
1

a
n
?
?
S?S,当n?1时.
n?1
?
n
2、等差数列:
⑴定 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通项公式:
a
n
?a
1
?(n?1)d

⑶求和公式:
S
n
?na
1
?
?
a?a
n
?
n
n
?
n?1
?
d?
1
22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n?1
⑵通项公式:
a
n
?a
1
q
a
1
?a
n
q
a
1
1?q
n
?
⑶求和公式:
S
n
?

1?q1?q
第三章:不等式
1、
??
当a,b?0时,a?b? 2ab
?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

2、
当a,b?R时 ,a
2
?b
2
?2ab
?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
2

a
2
?b
2
?
a?b
?< br>3、变形:
ab?
?

?
,ab?
22
??
数学必修1、3、4、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
x?A
,都有
x?B
,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
A?B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
A?B,B?A
,则
A?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
不属于:
?
空集:
?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UB

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
AIB

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
C
U
A

5.集合
{a
1
, a
2
,L,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
n
个;真子集有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
f
(
x
),若任意的x
1
, x
2
∈D,且x
1
< x
2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2
三、二次函数
y
=
ax
+
bx
+
c

a?0
)的性质
*
?
b4ac?b
2
?
4ac?b
2
b< br>1、顶点坐标公式:
?
?
?
2a
,
4a
?< br>?
, 对称轴:
x??
2a
,最大(小)值:
4a

??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f(x)?ax?bx?c(a?0)
; (2)顶点式
f(x)?a(x?h)?k(a?0)
;
(3)两根式
f( x)?a(x?x
1
)(x?x
2
)(a?0)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
a
?
a
=
a

n
m nm + n
22
,(2)
a?a?a
mnm?n
,(3)(
a
) =
a

n
m n m n
(4)(
ab
) =
a
? b
n
nnn
?
1
1
a
n
?
a
?
m
n
0
?n
m
(5)
??
?
n
(6)a = 1 ( a≠0)(7)
a?
n
(8)
a?a
(9)
a
m
?

n
m
a
b
?
b
?
a
2、根式的性质
n
(1)
(
n
a)?a
.
?
a,a?0
n
n
n
n
nn
(2)当为奇数时,
a?a
; 当为偶数时,
a?|a|?
?
.
?a,a?0
?

x
4、指数函数
y
=
a
(
a
> 0且
a
≠1)的性质:
(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


Y
Y

a
> 1
0 <
a
< 1

1
1
X

0
X
0



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a
N?b?a
b?N
(a?0,a?1,N?0)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
bblog
a
N
(1)
a
= N <=> b = log
a
N(2)log
a
1 = 0(3)log
a

a
= 1(4)log
a

a
= b(5)
a
= N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
M
N
) = log
a
M -- log
a
N
(8)log
N
b
a
= b log
N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
log
b
loga

b
(10)推论
logn
n
a
m
b?
m
log
a
b
(
a?0
,且
a?1
,
m,n?0
,且
m?1,
n?1
,

N?0
).
(11)log
1
a

N
=
log
(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N
a
2.71828…)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
a
> 0且
a
≠1)的性质: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


Y
a
>1
Y
0 <
a
< 1


0
X
1
1
X

0

六、幂函数y = x
a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


a > 1
0 < a < 1 a < 0




1
例如: y = x
2

y?x?x
2

y?
1
?x
?1
x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y?f(x)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
得到函数
y?f(x?a)?b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p
,则对于时间
x
的总产值
y
,有
y?N(1?p)
x
.
九、 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
y?f(x)
,把使
f(x)?0
的X叫
y?f(x)
的零点。即

y?f(x)
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 数
y?f(x)
在区间
?
a,b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 条
曲线,并有
f(a)?f(b)?0
,那么
y?f(x)
在区间
?
a,b
?
内有零点,即存在
c?
?
a,b
?

使得
f(c)?0
,这个C就是零点。
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
?

(1)确定区间
?
a,b
?
,验证
f(a)?f(b)?0
;(2)求
?
a,b
?
的中点
x
a?b
1
?
2

(3)计算
f(x
1
)
①若
f(x
1
) ?0
,则
x
1
就是零点;②若
f(a)?f(x
1
)?0
,则零点
x
0
?
?
a,x
1
?
③若
f( x
1
)?f(b)?0
,则零点
x
0
?
?
x
1
,b
?

e = (其中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
?
,若
a?b?
?
,则零点为
a

b

?
a,b
?
内任一值。否
则重复(2)到(4)
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 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
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 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 需要的算式、公
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
内。

判断框
“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结构图请看教材)
4、( 1)、辗转相除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所得的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做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这个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 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
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 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进位制 ①以k为基数的k进制换算为十进制:

a
n
a
n?1
...a
1
a
0(k)
?a
n
gk?a
n?1
gk
nn?1
名称 功能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
可少的。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La
1
gk
1
?a
0
gk
0

②十进制换算为k进制:除以k取余,倒序排列
第二章 统计 1.
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 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 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
(总体个数较少)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
4、系统抽 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总体个数较多)

, , ,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5、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 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
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 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
样本。先以分 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总体中差异明显)

6、总体分布的估计:⑴一表二图: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
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重复写。
7、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s 为标准差)
x
1
?x2
???x
n
(x
1
?x)
2
?(x
2
?x)
2
?L?(x
n
?x)
2
(1)、平均值 :
x?
(2)、
s?

n
n
8、两个变量的线性相 关(1)、概念:(1)回归直线方程:
y?a?bx

?
???
( 2)回归系数:
b?
i?1
n
?x
i
y
i
?nxy
i?1
n
?x?nx
2
i
2

a ?y?bx

??
(3).应用直线回归时注意: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第三章 概率
一、概念 1、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2、古典概型:⑴基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⑵古典概型的特点:基本事件可列举;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⑶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的m个基本事
件,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m

n
3、几何概型:⑴特点:①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⑵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4、若A∩B=ф,即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5、若A∩ 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即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
件 B互为对立事件;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
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 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具体包括
三种不同的情 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
时 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必修4 一、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周期性
奇偶性
增区间[-
R
[-1,1]

奇函数
R
[-1,1]

偶函数
增区间[-π+2kπ, 2kπ]
减区间[2kπ,π+2kπ]
( k∈Z )
增区间
(-

{x| x≠

?
+kπ,k∈Z}
2
R
π
奇函数
??
+2kπ,+2kπ]
22
单调性
?
3
?
减区间[+2kπ, +2kπ]
2
2
?
x = + kπ( k∈Z )
对称轴
2
对称中心 ( kπ,0 ) ( k∈Z )
??
+kπ,+kπ)
22

( k∈Z )
x = kπ ( k∈Z )
(
??
+ kπ,0 )( k∈Z ) ( k,0 ) ( k∈Z )
22
sin
?
22
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 cos α= 1
tan
?
?
tanαcotα=1
cos
?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2α= 2sinαcosα cos2α=2cosα-1 = 1-2 sinα= cosα- sinα
tan2
?
?
2222
2tan
?

1?tan
2
?
4、降幂公式
cos
?
?
2
1?cos2
?
1?cos2
?
2

sin
?
?

22
222
5、升幂公式 1±sin2α= (sinα±cosα) 1 + cos2α=2 cosα 1- cos2α= 2 sinα
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β) = sinαcosβ土cosαsinβ cos (α±β) = cosαcosβ干sinαsinβ
tan
?
?
?
?
?
?
tan
?
?tan
?

1?tan
?
tan
?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
tanα±tanβ= tan (α±β) (1干tanαtanβ)
1?tan
?
tan45??tan
?
?
1?tan
?
tan45? ?tan
?
?
== tan (+α) == tan (-α)
1?tan
?
1?tan45?tan
?
41?tan
?
1 ?tan45?tan
?
4
8、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变形(合一变形)


asin
?
?bcos
?
?a
2
?b
2
sin
?
?
?
?
?
(其中
tan
?
?
9、半角公式:
sin
b
) < br>a
?
2
??
1?cos
?
?
1?cos?

cos??

222
1?cos
?
sin
?
1?cos
?
??

1?cos
?
1?cos
?
sin
?

tan
?
2
??
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 (π-α) = sinα, cos (π-α) = -cosα, tan (π-α) = -tanα;
sin (π+α) = -sinα cos (π+α) = -cosα tan (π+α) = tanα
sin (2π-α) = -sinα cos (2π-α) = cosα tan (2π-α) = -tanα
sin (-α) = -sinα cos (-α) = cosα tan (-α) = -tanα
???
-α) = cosα cos (-α) = sinα tan (-α) = cotα
222
???
sin (+α) = cosα cos (+α) = -sinα tan (+α) = -cotα
222
sin (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y ?sin(
?
x?
?
)
,x∈R及函数
y?cos(
?
x?
?
)
,x∈R(A,ω,
?
为常数,且A≠0,ω >0)的周期
T?
函数
y?tan(
?
x?
?
)< br>,
x?k
?
?
2
?
?

?
2
,k?Z
(A,ω,
?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T?< br>?
.
?

二、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1)向量法:|
a
| =
a?a?a

22
2
(2)坐标法:设
a
=(x,y),则|
a
| =
x?y

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
xy
(1) 与向量
a
=(x,y)同向的单位向量是
?
,
?
x
2
?y
2
x
2
?y
2
?
?
?
?
?
?
x
(2)与向量
a
=(x,y)反 向的单位向量是
?
?,
22
?
x?y
?
3、平行向 量
?
?

?
x
2
?y
2
?< br>?
y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设
a
=(x
1
, y
1
),
b
=(x
2
,y
2
),λ为实数
向量法:
a

b

b

0
)<= >
a

b

坐标法:
a

b

b

0
)<=> x
1
y
2
– x
2
y
1
= 0 <=>
4、垂直向量
规定:零 向量与任一向量垂直。设
a
=(x
1
,y
1
),
b
=(x
2
,y
2

向量法:
a

b
<=>
a
·
b
= 0 坐标法:
a

b
<=> x
1
x
2
+ y
1
y
2
= 0
x
1
x
2
(y
1
≠0 ,y
2
≠0)
?
y
1
y
2


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uuuruuuruuur
22

d
A,B
=
|A B|?AB?AB
?(x
2
?x
1
)?(y
2
?y
1
)
(A
(x
1
,y
1
)
,B< br>(x
2
,y
2
)
).
(二)、向量的加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连对角)
(2) 坐标法:设
a
=(x
1
,y
1
),
b
=( x
2
,y
2
),则
a
+
b
=(x
1
+ x
2
,y
1
+ y
2

(三)、向量的减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2)坐标法: 设
a
=(x
1
,y
1
),
b
=(x
2
,y
2
),则
a
-
b
=(x
1
- x
2
,y
1
- y
2

(3)、重要结论:| |
a
| - |
b
| | ≤ |
a
±
b
| ≤ |
a
| + |
b
|
(四)、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1)向量法:cos
?
=
a?b
|a||b|

(2)坐标法:设
a
=(x< br>1
,y
1
),
b
=(x
2
,y
2< br>),则cos
?
=
x
1
x
2
?y
1
y
2
x?y
2
1
2
1
x?y
2
2
2
2

(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1)向量法:
a
·
b
= |
a
| |
b
| cos
?

(2)坐标法:设
a
=(x
1
,y
1
),
b
=(x
2
,y
2
),则
a
·
b
= x
1
x
2
+ y
1
y
2

(3)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六).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b= b·
a
(交换律);
(2)(
?
a
)·b=
?

a
·b)=
?
a
·b=
a
·(
?
b);(3)(
a
+b)·c=
a
·c +b·c.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
、e
2
是同 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
且只有一对实数λ
1
、λ
2
,使得a=λ
1
e
1

2
e2
.不共线的向量e
1
、e
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 组基底.
(七).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

B(x
2
,y
2< br>)

C(x
3
,y
3
)
,则△ABC的重心 的坐
标是
G(
x
1
?x
2
?x
3
y
1
?y
2
?y
3
,)

33
必修5 一
、解三角形:ΔABC的六个元素A, B, C,
a
, b, c满足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A + B + C = π,
特殊地,若ΔABC的三内角A, B, C成等差数列,则∠B = 60?,∠A +∠C = 120?
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 ( A + B ) = sinC , cos ( A + B ) = --cosC ,
sin (
ABCABC
?
) = cos , cos (
?
) = sin
222222
abc
???2R
(R为ΔABC外接圆半径)
sinAsinBsinC
3、边的关系:
a
+ b > c ,
a
– b < c(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

a
: b : c = sinA : sinB : sinC 分体型
a
= 2R sinA ,
b
= 2R sinB
, c
= 2R sinC ,
22 222 2
(2)余弦定理:
a
= b + c – 2bc?cosA ,
b
=
a
+ c – 2
a
c?cosB ,
22 2

c
=
a
+ b – 2
a
b?cosC


b
2
?c
2
?a
2
a
2
?c
2
?b
2
a
2
?b
2
?c
2
cosA?
,
cosB?
,
cosC?

2ab
2bc2ac
5、面积公式:S =
1111
a
h =
a
b sinC = bc sinA =
a
c sinB
2222
二、数列 (一)、等差数列{
a

n
}
1、通项公式:
a

n
=
a

1
+ ( n – 1 ) d ,推广:
a

n
=
a

m
+ ( n – m ) d ( m , n∈N )
2、前n项和公式:
S

n
= n
a

1
+
n(a
1
?a
n
)
1
n ( n – 1 ) d =
2
2
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 若m + n = 2 p,则
a

m
+
a

n
=

2
a

p
(等差中项)( m , n∈N )
② 若m + n = p + q,则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N )

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n – 1n – m
(二)、等比数列{
a

n
}1、通项公式:
a

n
=
a

1
q ,推广:
a

n
=
a

m
q ( m , n∈N )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a
1
(1?q
n
)
a
1
?a
n
q
当q≠1时,
S

n
= =, 当q = 1时,
S

n
= n
a

1

1?q
1?q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2
① 若m + n = 2 p,则
a

p
=
a

m
?
a

n
(等比中项)( m , n∈N )
② 若m + n = p + q,则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N )

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
(三)、一般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记
S

n
=
a

1
+
a

2
+ …

+
a

n
,则恒有
a
n
?
?
三、不等式
2 2
(一)、均值定理及其变式(1)
a
, b ∈ R ,
a
+ b ≥ 2 a b
n
S
1
?
n?1
?

??
n?2,n?N
S?S
n?1
?
n
?
?
a?b
?
+ +
(2)
a
, b ∈ R ,
a
+ b ≥ 2
ab
(3)
a
, b ∈ R ,
a
b ≤
??

2
??
2
a?ba
2
?b
2
(4) ,以上当且仅当
a
= b时取“ = ”号。
?ab??
11
22
?
ab
2
2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
ax?bx?c? 0(或?0)(a?0,??b?4ac?0)
,如果
a

ax?bx?c< br>同号,则其解
22
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a

ax?bx?c< br>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设
x
1
?x
2

2
(x?x
1
) (x?x
2
)?0?x
1
?x?x
2

(x?x
1
)(x?x
2
)?0?x?x
1
,或x?x< br>2

(三).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
x?a?x
2
?a??a?x?a
.
x?a?x
2
?a
2
?x?a

x??a
.
2
(四).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a?1
时,
a
f(x)
?a
g(x)
?f(x)?g(x)
; ?
f(x)?0
?
log
a
f(x)?log
a
g(x)?
?
g(x)?0
.
?
f(x)?g(x)
?


(2)当
0?a?1
时,
a
f(x)
?a
g(x)
?f(x)?g(x)
;
?
f(x)?0
?
log
a
f(x)?log
a
g(x)?
?
g(x)?0

?
f(x)?g(x)
?
(五).
Ax?By?C?0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A版答案-高中数学联赛一试考多少时间


高中数学幂函数的增减性-高中数学公式 极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必修三目录第二章


高中数学开放周总结-高中数学集合难点常见题型及例题


沈阳高中数学教师课外收入-高中数学教育趣事


高中数学集分子-高中数学省级期刊有哪些


高中数学竞赛买什么参考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答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数学试讲稿-高中数学等比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23: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5252.html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