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江苏省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05:58
tags: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四同步作业答案-高中数学口诀体系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 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
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
A?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
?
?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
A?B
,同时
B?A
,那么A = B.
如果
A?B,B?C,那么A?C
.
[注]:①Z=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例:S=N; A=
N
?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 =
?
, C
A
B =
?
C
S
(C
A
B)= D ( 注 :C
A
B =
?
).
3. ①{(x

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xy<0,x∈R,y∈R
?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
?
x?y?3
解的集合{(2,1)}.
2x?3y?1
?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
. (例:A ={(x,y)| y =x+1} B={y|y =x
2
+1} 则A∩B =
?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
n
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
n
-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
n
-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
?
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
?
逆否命题.
例:①若
a?b?5,则a?2或b?3
应是真命题.
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x?1且y?2,

x?y?3
.
解:逆否:x + y =3
?x?1且y?2
x = 1或y = 2.
x?y?3
,故
x?y?3

x?1且y?2
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 必要条件.
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 例:若
x?5,?x?5或x?2
.
4. 集合运算:交、并、补.
交:A
I
B?{x|x?A,且x?B}
并:A
U
B?{x|x? A或x?B}

补:C
U
A?{x?U,且x?A}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
A?A,??A,A?U,
C
UA?U,
A?B,B?C?A?C;AIB?A,AIB?B;AUB?A,AUB?B.
(2) 等价关系:
A?B?AIB?A?AUB?B?C
U
AUB?U

(3) 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
A?B?B?A;A?B?B?A.

结合律:
(A?B)?C?A?(B?C);(A?B)?C?A?(B?C)

分配律:.
A?(B?C)?(A?B)?(A?C);A?(B?C)?(A?B)?(A? C)

0-1律:
?IA??,?UA?A,UIA?A,UUA?U

等幂律:
A?A?A,A?A?A.

求补律:A∩C
U
A=φ A∪C
U
A=U C
U
U=φ C
U
φ=U
反演律:C
U
(A∩B)= (C
U
A)∪(C
U
B) C
U
(A∪B)= (C
U
A)∩(C
U
B)
6. 有限集的元素个数
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
基本公式:

(1)card(A
U
B)?card(A)?ca rd(B)?card(A
I
B)
(2)card(A
U
B
U
C)?card(A)?card(B)?card(C)
?card(A
I
B)?card(B
I
C)?card(C
I
A)
?card(A
I
B
I
C)
(3) card(
U

A)= card(U)- card(A)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
①将不等式化为a
0
(x-x
1
) (x-x
2
)…(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 ”;(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
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 )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
在x轴下方的区间.
x
1
x
2
x
3
x
m-3
-
x
m-2
x
m-1
+
-
x
m
+
x

(自右向左正负相间)
则不等式
a
0
x< br>n
?a
1
x
n?1
?a
2
x
n?2
???a
n
?0(?0)(a
0
?0)
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 的符号确定.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
2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box>0(a>0)解的讨论.


??0

??0

??0


二次函数
y?ax
2
?bx?c


a?0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


无实根

R


?

ax?bx?c?0
2
有两相异实根

?
a?0
?
的根
ax
2
?bx?c?0
(a?0)的解集
ax
2
?bx?c?0
(a?0)的解集
x
1
,x
2
(x
1
?x
2
)

b

x
1
?x
2
??
2a
2

?
xx?x或x?x
?

1
?
b
?
xx??
??

2a
??

?


?
xx
1
?x?x
2
?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f(x)f(x)f(x)f(x)
>0(或<0); ≥0(或≤0)的形式,
g(x)g(x)g(x)g(x)
f(x)f(x)
f(x)g(x)?0

?0?f(x)g(x)?0;?0?
?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
?< br>g(x)?0
?
g(x)g(x)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
3.含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
ax?b?c
,与
ax?b?c(c? 0)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2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q”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原命题逆命题
(1)“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的真假相反; < br>若p则q若q则p


(2)“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 其他




情况时为假;
否否

为< br>(3)“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


逆否命题否命题
情况时为真.
若┐q则┐p
若┐p则┐q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
?
逆否命题)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
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
q且q
?
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7、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
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 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 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02. 函数 知识要点
一、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定义
F: A
?
B
反函数
映射
一般研究
图像
函数
性质
二次函数
具体函数指数
指数函数
对数
对数函数


二、知识回顾:
和性质.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 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
值 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
设函数
y?f(x)(x?A)
的值域是C,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得到x=
?
(y).
若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 x=
?
(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
?
(y)就表示 y
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
(y) (y
?
C)叫做函数

x
y?f(x)(x?A)
的反函数,记
?f?1
(y)
,习惯上改写成
y?f
?1
(x)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
,x
2,

⑴若当x
1
2
时,都有f(x
1
)2
),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⑵若当x
1
2
时,都有f(x
1
)>f(x
2
),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 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
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正确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必须把握好两个问题:
(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
f(x)
为奇
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
f(?x)?f(x)

f(?x)??f(x)
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 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偶函数
的图象关于
y
轴成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真,因此,也
可以利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去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奇函数在对称区间同增同减;偶函数在对称区间增
减性相反.
4.如果
f(x)
是偶函数,则
f(x)?f(|x|)
,反之亦成立。
若奇函数在< br>x?0
时有意义,则
f(0)?0


7. 奇函数,偶函数:
⑴偶函数:
f(?x)?f(x)

设(
a,b
)为偶函数上一点,则(
?a,b
)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
y
轴对称,例如:< br>y?x
2
?1

[1,?1)
上不是偶函数.
②满 足
f(?x)?f(x)
,或
f(?x)?f(x)?0
,若
f(x )?0
时,
⑵奇函数:
f(?x)??f(x)

设(
a,b
)为奇函数上一点,则(
?a,?b
)也是图象上一点.
f(x)
?1
.
f(?x)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 点对称,例如:
y?x
3

[1,?1)
上不是奇函数.
②满足
f(?x)??f(x)
,或
f(?x)?f(x)?0
,若
f(x)?0
时,
y轴对称
???y?f(?x)
8. 对称变换:①y = f(x)
??

x轴对称
???y??f(x)
②y =f(x)
??

f(x)
??1
.
f(?x)
????y??f(?x)
③y =f(x)
?
原点对称

9.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x
1
?x
2
)

f(x)?f(x)?x
2
?b
2
?x
2
?b
2
?
(x
1
?x
2

1212
22

x
x
?b
2
?x
1
?b
2
在进行讨论.
10. 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
例如:已知函数f(x)= 1+
x
的定义域 为A,函数f[f(x)]的定义域是B,则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
1?x
A
. 是
B

?

解:
f(x)
的值域 是
f(f(x))
的定义域
B

f(x)
的值域
? R
,故
B?R
,而A
?
?
x|x?1
?
, 故
B?A
.
11. 常用变换:

f(x?y)?f(x)f( y)?f(x?y)?
证:
f(x?y)?
f(x)
.
f(y)< br>f(y)
?f(x)?f[(x?y)?y]?f(x?y)f(y)

f(x )
x

f()?f(x)?f(y)?f(x?y)?f(x)?f(y)

y
xx
证:
f(x)?f(?y)?f()?f(y)

yy
12. ⑴熟悉常用函数图象:
?
1
?
例:
y?2

|x|
关于
y
轴对称. y?
??
?
2
?
|x|


|x?2 |
?
1
??
1
?

y?
??
→< br>y?
??
?
2
??
2
?

|x|| x?2|

y
y
y
(0,1)
x
(-2,1)x
x

y?|2x?2x?1|

|y|
关于
x
轴对称.
2



y

⑵熟悉分式图象:
2x?17
?
定义域例:
y??2?
x ?3x?3
值域
{y|y?2,y?R}
→值域
?
x
前的系 数之比.
(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x
{x|x?3,x?R}


y< br>2
x
3
y?a
x
(a?0且a?1)
的图象和性质

a>1

0






4.5
4.5
4
4
3.5
3.5
3< br>3
2.5
2.5
2
2
1.5
1.5
1
y=1
1
y=1
0.5
0.5
-4-3-2-11234
-4
-0.5
-3-2-11234
-0.5
-1

-1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x>0时,y>1;x<0时,0
(4)x>0时,01.
(5)在 R上是增函数


对数函数y=log
a
x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运算:
(以下
M?
(5)在R上是减函数
0,N?0,a?0,a?1,b?0, b?1,c?0,c?1,a
1
,a
2
...a
n
?0且? 1

log
a
(M?N)?log
a
M?log
a
N
(1)
log
a
M
?log
a
M?l og
a
N
N
1
log
a
M
n
< br>log
a
M
n
?nlog
a
?
?M
?
12)
log
a
n
M?
a
log
aN
?N
log
b
N
log
b
a
换底公 式:log
a
N?
推论:log
a
b?log
b
c ?log
c
a?1
?log
a
1
a
2
?l og
a
2
a
3
?...?log
a
n?1
a
n
?log
a
1
a
n


注⑴:当
a,b?0
时,
log(a?b)?log(?a)?log(? b)
.
⑵:当
M?0
时,取“+”,当
n
是偶数时且M?0
时,
M
n
?0
,而
M?0
,故取“—” .
2
例如:
log
a
x?2log
a
x?(2l og
a
x
中x>0而
log
a
x
2
中x∈ R).

y?a
x

a?0,a?1
)与
y?l og
a
x
互为反函数.
a>1
y
0y=log
a
x
a>1


O
x
x=1
a<1

(1)定义域:(0,+∞)
(2)值域:R
(3)过点(1,0),即当x=1时,y=0


(4)
x?(0,1)

y?0

x?(0,1)

y?0

x?(1,??)
时 y>0
(5)在(0,+∞)上是增函数
x?(1,??)

y?0

在(0,+∞)上是减函数

a?1
时,
y?log
a
x

a
值越大 ,越靠近
x
轴;当
0?a?1
时,则相反.


(四)方法总结
⑴.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
⑴对数运算:
注⑴:当
a,b?0
时,
log(a?b)?log (?a)?log(?b)
.
⑵:当
M?0
时,取“+”,当
n< br>是偶数时且
M?0
时,
M
n
?0
,而
M?0
,故取“—”.
例如:
log
a
x
2
?2log
a
x?(2log
a
x
中x>0而
log
a
x
2
中x∈R).

y?a
x

a?0,a? 1
)与
y?log
a
x
互为反函数.

a?1< br>时,
y?log
a
x

a
值越大,越靠近
x
轴;当
0?a?1
时,则相反.
⑵.函数表达式的求法:①定义法;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
⑶.反函数的求法:先解x,互换x、y,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⑷.函 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布列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求解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
到的 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
⑸.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二次或 四次);②“判别式法”;③反函数法;④换元法;⑤不等式法;
⑥函数的单调性法.
⑹.单 调性的判定法:①设x
1
,x
2
是所研究区间内任两个自变量,且x
1
<x
2
;②判定f(x
1
)与f(x
2
)的大< br>小;③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
⑺.奇偶性的判定法:首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计算 f(-x)与f(x)之间的关系:①f(-x)=f(x)
为偶函数;f(-x)=-f(x)为奇函 数;②f(-x)-f(x)=0为偶;f(x)+f(-x)=0为奇;③f(-x)f(x)=1是偶;f(x)÷f(-x)=-1为奇函数.
⑻.图象的作法与平移:①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 连光滑曲线;②利用熟知函数的图象的平移、翻
转、伸缩变换;③利用反函数的图象与对称性描绘函数图 象.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数列
考试内容: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 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
出数列的前几项 .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03. 数 列 知识要点


数列的定义 项


数列的有关概念 项数

数列

数列的通项 通项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的通项
等差数列的通项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定义
递推公

通项公

中项
等差数列
a
n?1
?a
n
?d

a
n
?a
n?1
?d

a
n
?a
m?n
?md
a
n
?a
1
?(n?1)d

a
n ?k
?a
n?k
2

n,k?N
*
,n?k?0< br>)
A?
等比数列
a
n?1
?q(q?0)
a
n
a
n
?a
n?1
q

a
n
?a
m
q
n?m

a
n
?a
1
q
n?1

a
1
,q?0

G??a< br>n?k
a
n?k
(a
n?k
a
n?k
?0)

n,k?N
*
,n?k?0



n


S
n
?
n(a
1
?a
n
)

2
n(n?1)
S
n
?na
1
?d
2
?
na
1
(q?1)
?
S
n
??
a
1
1?q
n

a
1
?a
n
q
?(q?2)
?
1?q
?
1?q
??
重要性



*

a
m
?a
n
?a
p
?a
q
(m,n,p,q?N,

m?n?p?q)


a
m
?a
n
?a
p
?a
q
(m,n,p,q?N
*
,m?n?p?q)1. ⑴































定义
通项公

求和公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a
n
}为A?P?a
n?1
?a
n
?d(常数)

{a
n
}为G?P?
a
n?1
a
n
?q(常数)
a
n
=
a
1
+(n-1)d=
a
k
+(n-k)d=
dn
+
a
1
-d
a
n
?a
1
q
n?1
?a
k
q
n? k


n(a
1
?a
n
)
n(n?1)< br>?na
1
?d
22

d
2
d
?n? (a
1
?)n
22
s
n
?

(q?1)< br>?
na
1
?
s
n
?
?
a
1
(1?q
n
)
a
1
?a
n
q

(q?1)
?
1?q
?
1?q
?
中项公



2
2
a?b
G?ab
。推广:
an
?a
n?m
?a
n?m

A= 推广:2
a
n
=
a
n?m
?a
n?m
< br>2
若m+n=p+q,则
a
m
a
n
?a
p< br>a
q

1
若m+n=p+q则
a
m
?a
n
?a
p
?a
q
(其中
k
n
?N
)则
{a
k
n
}
{k
n
}
成等比数列 (其中
k
n
?N
),
2

{k
n
}
成A.P

{a
k
n
}
成等比数列。
也为A.P。


s
n
,s
2n
?s< br>n
,s
3n
?s
2n
成等比数列。
3

s
n
,s
2n
?s
n
,s
3n
? s
2n
成等差数列。


4
d?
a
n
?a
1
a
m
?a
n
?(m?n)

n?1m?n
a
n
a
1
(m?n)

q
n?1
?


q
n?m
?
a
n

a
m
5

⑵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a
n
?a
n?1
?d(n?2,d为常数)
< br>②2
a
n
?a
n?1
?a
n?1
(
n?2
)

a
n
?kn?b
(
n,k
为常数).
⑶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a
n
?a
n ?1
q(n?2,q为常数,且?0)

2
?a
n?1
?a
n?1
(
n?2

a
n
a
n?1
a
n?1
?0
)②
a
n



注①:i.
b?ac
,是a

b

c成等比的双 非条件,即
b?ac
ii.
b?ac
(ac>0)→为a

b

c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
b??ac
→为a

b

c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
b??ac

ac?0
→为a

b

c等比数列的充要.
a

b

c等比数列.
注意:任意两数a

c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

a
n
?cq
n
(
c,q
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
a
n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log
xa
n
}(
x?1
)成等比数列.
?
s
1?a
1
(n?1)
a?
⑷数列{
a
n
}的前< br>n
项和
S
n
与通项
a
n
的关系:
n
?

?
s
n
?s
n?1
(n?2)
[注]: ①
a
n
?a
1
?
?
n?1
?
d?nd?< br>?
a
1
?d
?

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 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若
d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②等差{
a
n
}前n项和
S
n
?An
2< br>?Bn?
??
n
2
?
?
a
1
??
n

?
?
d
?
?
2
?
?
d
?
2
?
d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 条件→若
d
2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
d
不为零,则是等 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
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
2

S
k
,S
2k
?S
k
,S
3k
?S
2k
...

?
,则
S

?S
?nd,
S

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2n?1
?n?N
?
,则
S?
?
2n?1
?
a
, 且
S
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
nn?N
?
?
?
S< br>奇
?
a
n
a
n?1

S

S

?
n

n?1
2n?1 n

?S

?a
n


?代入n到2n?1得到所求项数
.
n
?
n?1
?
3. 常用公式:①1+2+3 …+n =
2
n
?
n?1
??
2n?1
?

1
2
?2
2
?3
2
??n
2
?

6
?
n
?
n?1
?
?

1
3
?2
3
?3
3
?n
3
?
??

?
2
?
2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
? a
n
?10
n
?1
; 5,55,555,…
?a
n
?
5
n
10?1
.
9
??
4.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
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
a
,年增长率为
r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
比为
1?r
. 其中第
n
年产量为
a(1?r)
n?1
,且过
n
年后总产量为:
a ?a(1?r)?a(1?r)?...?a(1?r)
2n?1
a[a?(1?r)
n
]
?.

1?(1?r)
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 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
a
元,利息为
r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

a
元过
n
个月后便成为
a(1?r)
n
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


a(1?r)
12
?a(1?r)?a( 1?r)
1110
a(1?r)[1?(1?r)
12
]
?...? a(1?r)
=.
1?(1?r)
x
?
1?r
?
m
?1ar
?
1?r
?
m
??x?

m< br>r
?
1?r
?
?1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
a
为 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元;m为m个月将款全部付清;
r
为年利率.
a
?< br>1?r
?
?x
?
1?r
?
mm?1
?x?
1?r
?
m?2
?......x
?
1?r
?
?x?a
?
1?r
?
m
5. 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 < br>⑴
a
n?2
?pa
n?1
?qa
n
(p
q为二阶常数)
?
用特证根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①写出特征方程< br>x
2
?Px?q

x
2
对应
a
n? 2
,x对应
a
n?1
),并设二根
x
1
,x
2
②若
x
1
?x
2
可设
n
n
a
n.
?c
1
x
n
1
?c
2
x2
,若
x
1
?x
2
可设
a
n
?(c
1
?c
2
n)x
1
;③由初始值
a
1
,a
2
确定
c
1
,c
2
.
?
用①转化等差,⑵
a
n
?Pa
n?1
?r
(P
r为常数)等比数列;②逐项选代;③消去常数n转化为
a
n?2
?P a
n?1
?qa
n
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
a
n
;④
a
n
?c
1
?c
2
P
n?1
(公式法),
c
1
,c
2

a
1
,a2
确定.
r
.
P?1
rr
)P
n?1??(a
1
?x)P
n?1
?x
②选代法:
a
n
?Pa
n?1
?r?P(Pa
n?2
?r)?r?
?? a
n
?(a
1
?
P?1P?1
?P
n?1
a
1
?P
n?2
?r???Pr?r
.
①转化等差,等比 :
a
n?1
?x?P(a
n
?x)?a
n?1
?P a
n
?Px?x?x?
a
n?1
?Pa
n
?r?
?
a
n?1
?a
n
?Pa
n
?Pa
n?1
?a
n?1
?(P?1)a
n
?Pa
n?1
.
?
相减,
a
n
?Pa
n?1
?r?
rrrr
,c
2
?a
1
?,a
n
? c
2
P
n?1
?c
1
?(a
1
?)Pn?1
?
④由选代法推导结果:
c
1
?
.
1?PP?1P?11?P
③用特征方程求解:
6. 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
⑴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
n
,在
d?0
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
S
n
取最大值时的
n
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求使
a
n
?0,a
n?1
?0
,成立的
n
值;二是由
S
n
?
d
2
d
n?(a< br>1
?)n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
n
的值.
22
⑵如 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
n
项和可依照等比数 列前
n
111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1?,3,...(2n?1)
n
,...

24
2
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 公
差是两个数列公差
d
1
,d
2
的最小公倍数.


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 自然数,验证
a
n
?a
n?1
(
2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
2a
n?1
?a
n
?a< br>n?2
(a
n?1
?a
n
a
n?2
)n?N
都成立。
a
n
)
a
n?1
?
a
m
?0
3. 在等差数列{
a
n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
a
1
>0,d<0时,满足
?
的项数m使得< br>s
m
取最大值.
a?0
?
m?1
?
am
?0
(2)当
a
1
<0,d>0时,满足
?
的项数m使得
s
m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
a ?0
?
m?1
想的应用。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
c
?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
其中{
a
n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 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
aa
?
nn?1
?
乘的数列等。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
?
a
n
b
n
?
其中{ < br>a
n
}是等差数列,
?
b
n
?
是各项不为0 的等比数列。
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常用结论
1): 1+2+3+...+n =
n(n?1)

2


2) 1+3+5+...+(2n-1) =
n

2
?
1
?
3)
1
3
?2
3???n
3
?
?
n(n?1)
?

?
2
?
1
2222
4)
1?2?3???n?n(n?1)(2n?1)

6
1111111
???(?)
5)
n(n?1)nn?1n(n?2)2nn?2
1111
?(?)(p?q)
6)
pqq?ppq
2
1




高中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 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
三角函数值求角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
考试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式;掌握正弦、 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理解正 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同角三角函数基本 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sα=1”.

§04. 三角函数 知识要点
②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
|
?
?k?180
?
,k?Z

??
?
1. ①与
?
(0°≤
?
<360°)终边 相同的角的集合(角
?
与角
?
的终边重合):
?
|
?
?k?360
?
?
?
,k?Z

③终边在y轴上 的角的集合:
?
?
|
?
?k?180?90,k?Z
?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
?
|
?
?k?90 ,k?Z
?

⑤终边在y=x轴上的角的集合:
?
?
|< br>?
?k?180?45,k?Z
?

⑥终边在
y??x轴上的角的集合:
?
?
|
?
?k?180?45,k?Z
?

??
??
??
??

y
2
sinx
1
cosx
cosx
sinx
3
4
3sinx
4
cosx
cosx
?360
?
k
1
?
?
x
⑦若角
?
与角
?
的终边关于x轴对 称,则角
?
与角
?
的关系:
?
?
?
sinx
?
2
⑧若角
?
与角
?
的终边关于y轴 对称,则角
?
与角
?
的关系:
?
?360k?180??

⑨若角
?
与角
?
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
?
与角
?
的关系:
?
?180k?
?

90
?

、4表示第一、二、三、
⑩角
?
与角?
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
?
与角
?
的关系:
?
?360
?
k?
?
?
1、2、3
SINCOS
三角 函数值大小关系图
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
?
180°=
?
1°=0.01745 1=57.30°=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四象限一半所在区域


、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
180
°≈57.30°=57°18ˊ. 1°=
?
≈0.01745(rad)
?
180
3、弧长公式:
l?|
?
|?r
. 扇形面积公式:
s
扇形
?lr?|
?
|?r
2

?
x

tan
?
?
y

x
r
y
1
2
1
2
4、三角函数:设
?是一个任意角,在
?
的终边上任取(异于
P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
sin
?
?
y

cos
?
r
sec
?
?
原点的)一点P(x,y)
a
的终边
cot?
?
P(x,y)
r
x
y

r
r
;.
csc
?
?
.
x
y
y
y
y
o
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 br>x
T
弦)
+
+
o
x
-
-
正弦、余割
y
-+
o
-+
x
余弦、正割
-
+
o
x
+-
正切、余切
O
P
M
A
x

6、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

7.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16. 几个重要结论
:
(1)
y
(2)
y
AT.
|si nx|>|cosx|
sinx>cosx
O
x
|cosx|>|sinx|
O
|cosx|>|sinx|
x
cosx>sinx
|sinx| >|cosx|
?
(3) 若 o2
三角函数
f(x)?
sinx
f(x)?
cosx
f(x)?
tanx
f(x)?
cotx
f(x)?
secx
f(x)?
cscx
定义域
?
x|x?R
?

?
x|x?R
?
1
??
?
x|x?R且x?k
?
?
?
,k?Z
?

2
??
?
x|x?R且x?k
?
,k ?Z
?

1
??
?
x|x?R且x?k
?
?
?
,k?Z
?

2
??
?
x|x?R且 x?k
?
,k?Z
?

cos
?
cos
?
?cot
?

sin< br>?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
?tan
?
tan
?
?cot
?
?1

csc??sin??1

sec??cos??1


sin
2
?
?cos
2
?
?1

sec
2
?
?tan
2
?
?1

csc
2
?
?cot
2
?
?1


9、诱导公式:

k
?

?
?
的三角函 数化为
?
的三角函数,概括为:
2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角函数的公式:(一)基本关系

公式组一
公式组二 公式组三
sin(2k< br>?
?x)?sinx
sin(?x)??sinx
sinx
sinx
·
csc
x
=1tan
x
=sin
2
x
+cos
2
x
=1
cosx
cos(2k
?< br>?x)?cosxcos(?x)?cosx

cos

x

2

tan(2k
?
?x)?tanx
tan(?x)??tanx
x< br>=cos
x
·
sec
x
=1
1+tan
x< br>=sec
2
x
sinx
cot(2k
?
?x)?co tx
cot(?x)??cotx
22
tan
x
·
cot< br>x
=1 1+cot
x
=csc
x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 公式组六
sin(
?
?x)??sinxsin(2
?
?x)??sinxsin(
?
? x)?sinx
cos(
?
?x)??cosxcos(2
?
?x) ?cosxcos(
?
?x)??cosx

tan(
?
?x)?tanxtan(2
?
?x)??tanxta n(
?
?x)??tanx
cot(
?
?x)?cotxcot(2
?
?x)??cotxcot(
?
?x)??cotx
(二)角与角 之间的互换


公式组一 公式组二
cos(
?
?
?
)?cos
?
cos< br>?
?sin
?
sin
?

sin2
?
?2sin
?
cos
?

co s(
?
?
?
)?cos
?
cos
?
?si n
?
sin
?

cos2
?
?cos
2
?
?sin
2
?
?2cos
2
?
?1? 1?2sin
2
?

sin(
?
?
?
)? sin
?
cos
?
?cos
?
sin
?

tan2
?
?
sin(
?
?
?
)?sin
?
cos
?
?cos
?
sin
?
< br>sin
tan(
?
?
?
)?
tan(
??
?
)?
2tan
?
1?tan
?
2

?
2
??
1?cos
?

2
tan
?
?tan
?
?
1?cos
?

cos??

1?tan
?
tan
?
22< br>tan
?
?tan
?

tan

?
??
1?cos
?
?
sin
?
?
1?cos
?
1?tan
?
tan
?
21?cos
?
1?cos
?
sin
?











公式组三 公式组四
1
公式组五
sin
?
cos
?
?
?
sin
?
?
?
?
?
?sin
?
?
?
?< br>?
?
?
1
2
2tan
cos(
?
?
?
)?sin
?
2

2
1
sin
?
?
cos
?
sin
?
?
?sin
?
?
?
?
?
?sin
?
??
?
?
?
?
1?tan
2
2
1
2
sin(
?
?
?
)?cos
?
1
2< br>cos
?
cos
?
?
?
cos
?
?
?
?
?
?cos
?
?
?
?
??
?
1
1?tan
2
2
tan(
?
?
?
)?cot
?
2

2
cos
?< br>?
1
sin
?
sin
?
??
?
co s
?
?
?
?
?
?cos
?
?
?< br>?
?
?
2
?
?
?
??
?
?
1?tan
1
sin
?
?sin
?
?
2< br>2sincos
2
cos(
?
?
?
)??sin?
22
2
?
?
?
??
?
?
1
2tan
sin
?
?sin
?
?2cossin
t an(
?
?
?
)??cot
?
2
22
?< br>?
??
?
?

2
tan
?
?
cos
?
?cos
?
?2coscos
?
22
1
1?tan
2
?
?
??
?
?
s in(
?
?
?
)?cos
?
2
cos
?< br>?cos
?
??2sinsin
2
?
2
?
2
?
6?2
,
tan
6?2
,
??
,
??
tan75?cot15
?
?2?3
.
15?cot75? 2?3
sin75?cos15?
sin15?cos75?
4
4


10.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定义域
值域

y?sinx
R
[?1,?1]


y?cosx
R
[?1,?1]

y

?tan x
1
??
x|x?R且x?k
?
?
?
,k?Z??

2
??

y?cotx

?
x|x?R且x?k
?
,k?Z
?
R
y?Asin
?
?
x?
?
?

(A、
?
>0)
R
R
?
?A,A
?


周期性
奇偶性






单调性

2
?

奇函数
[?
2
?

?

?

2
?
偶函数 奇函数 奇函数
?

?
?0,
非奇非偶

?
?0,
奇函数
?
?
2k
?
?
?
?
?
2k
?
?
?
?
?
2
(A),
?
?
?
?
1
?
?
?
?
?
2
(?A)
?
?
?
??
?< br>
?
2
?2k
?
,
?2k
?
]2
上为增函
?
数;
?
[?2k
?
,
2
3
?
?2k
?
]
2
上为减函
数(
k?Z

[
?
2k?1
?
?
,
???

?
?
??k
?
,?k
?
?
2k
?
]
2
?
2
?
上为增函
上为增函数


k?Z

[2k
?
,

?
2k?1
?
?
]
?
k
?
,
?k?1
?
?
?
上为减函
数(
k?Z

?
上为减函


k?Z


上为增函数;
?
?
2k
?
??
?
??
?
2
(A),
??
?
??
??
3< br>?
2k
?
?
2
?
?
?
?
( ?A)
??
?
??
上为减函数

k?Z




注意:①
y??sinx

y?sinx< br>的单调性正好相反;
y??cosx

y?cosx
的单调性也同样相 反.一般地,若
y?f(x)

[a,b]
上递增(减),则
y?? f(x)

[a,b]
上递减(增).

y

y ?sinx

y?cosx
的周期是
?
.

y? sin(
?
x?
?
)

y?cos(
?
x ?
?
)

?
?0
)的周期
T?
2
?
?
.
x
O
x
y?tan
的周期为2
?

T?
?
?T?2
?
,如图,翻折无效).
2
?
?

y?sin(
?
x?
?
)
的对称轴方程是
x?k
?
?

k?Z
),对称中心(
k
?
,0
);
y?cos(
?
x?
?
)
的对称轴方程是
x?k
?
2

k?Z
),对称中心 (
k
?
?
1
?
,0
);
y?tan(?
x?
?
)
的对称中心(
2
k
?
,0
).
2
?
y?cos2x?????y??cos(?2x)??cos2x
< br>原点对称
⑤当
tan
?
·
tan
?
?1,< br>?
?
?
?k
?
?(k?Z)
.
22
?
?

y?cosx

y?sin
?
?
x??2k
?
?
是同一函数,而
y?(
?
x?
?< br>)
是偶函数,则
2
??
1
y?(
?
x?< br>?
)?sin(
?
x?k
?
?
?
)??co s(
?
x)
.
2
?
(k?Z)

tan
?
·
tan
?
??1,
?
?
?
? k
?
?
⑦函数
y?tanx

R
上为增函数.(× ) [只能在某个单调区间单调递增. 若在整个定义域,
y?tanx
为增函
数,同样也是错误的].
⑧定义域关 于原点对称是
f(x)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奇偶性的两个条件:一是定义域关于原 点对
称(奇偶都要),二是满足奇偶性条件,偶函数:
f(?x)?f(x)
,奇函数 :
f(?x)??f(x)

1
奇偶性的单调性:奇同偶反. 例如:y?tanx
是奇函数,
y?tan(x?
?
)
是非奇非偶.(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
3
称)
奇函数特有性质:若
0?x
的定义域, 则
f(x)
一定有
f(0)?0
.(
0?x
的定义域,则无 此性质)
y
y

y?sinx
不是周期函数;
y?sin x
为周期函数(
T?
?
);


y?cosx< br>是周期函数(如图);
y?cosx
为周期函数(
T?
?
);
1
y?cos2x?
的周期为
?
(如图),并非所有周期函数都有最 小正周期,例如:
2
x
12
x
y?f(x)?5?f(x?k),k?R
.
y=cos|x|图象
y=|cos2x+12|图象

y?acos
?
?bsin
?
?a
2
?b
2
sin(
?
?
?
)?cos
?
?
b

a
2
?b
2
?y
.
a




11、三角函数图象的作法:
1)、几何法:
2)、描点法及其特例——五点作图法(正、余弦曲线),三点二线作图法(正、余切曲线).
3)、利用图象变换作三角函数图象.
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有振幅变换、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等.
函数y=Asin(ωx+φ)的 振幅|A|,周期
T?
2
?
,频率
f?
1
?
|
?
|
,相位
?
x?
?
;
初相
?
(即当x=0时
|
?
|
T2
?
的相位).(当A >0,ω>0 时以上公式可去绝对值符号),
由y=sinx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 标伸长(当|A|>1)或缩短(当0<|A|<1)到原来的|A|
倍,得到y=Asinx的图象, 叫做振幅变换或叫沿y轴的伸缩变换.(用yA替换y)
由y=sinx的图象上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 变,横坐标伸长(0<|ω|<1)或缩短(|ω|>1)到原来的
|
1
|
倍 ,
?
得到y=sinω x的图象,叫做周期变换或叫做沿x轴的伸缩变换.(用ωx替换x)
由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当φ>0)或向右(当φ<0)平行移动|φ|个单位,得到y =sin(x
+φ)的图象,叫做相位变换或叫做沿x轴方向的平移.(用x+φ替换x)
由 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当b>0)或向下(当b<0)平行移动|b|个单位,得到y=sinx +b
的图象叫做沿y轴方向的平移.(用y+(-b)替换y)
由y=sinx的图象利用图 象变换作函数y=Asin(ωx+φ)(A>0,ω>0)(x∈R)的图象,要特别注
意:当周期变 换和相位变换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原图象延x轴量伸缩量的区别。
4、反三角函数:
函数y =sinx,记作y=arcsinx,它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
?

?< br>,

?
?

?
?
??
?
?
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
??
?
x?
?
?
2
?
2
?
??
??
?
?
22
?
?
函数y=cosx,(x∈[0,
π
])的反应函数叫做反余弦函数,记 作y=arccosx,它的定义域是[-1,1],
值域是[0,
π
].
函数y=tanx,
?
值域是
?
?
?

?
?

?
?
?
22
?
?
??
?< br>?
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切函数,记作
?
?
?
?
x??
?
2

2
?
?
?
??
y= arctanx,它的定义域是(-∞,+∞),
函数y=ctgx,[x∈(0,
π
)]的反函数叫做反余切函数,记作y=arcctgx,它的定义域是(-∞,+
∞),值域是(0,
π
).



II. 竞赛知识要点
一、反三角函数.
1. 反三角函数:⑴反正弦函数
y?arcsinx
是 奇函数,故
arcsin(?x)??arcsinx

x?
?
?1 ,1
?
(一定要注明定义
域,若
x?
?
??,??
?
,没有
x

y
一一对应,故
y?sinx
无反函 数)
注:
sin(arcsinx)?x

x?
?
?1, 1
?

arcsinx?
?
?
?
,
??
.
?
22
?
??
⑵反余弦函数
y?arc cosx
非奇非偶,但有
arccos(?x)?arccos(x)?
?
? 2k
?

x?
?
?1,1
?
.
注:①< br>cos(arccosx)?x

x?
?
?1,1
?

arccosx?
?
0,
?
?
.

y ?cosx
是偶函数,
y?arccosx
非奇非偶,而
y?sinx

y?arcsinx
为奇函数.
⑶反正切函数:
y?arctanx< br>,定义域
(??,??)
,值域(
?
arctan(?x)??arc tanx

x?
(??,??)
.
??
,
),
y?arctanx
是奇函数,
22
注:
tan(arctanx)?x

x?
(??,??)
.


⑷反余切函数:
y?arccotx
,定义域
(??,??),值域(
?
??
,
),
y?arccotx
是非奇非偶 .
22
arccot(?x)?arccot(x)?
?
?2k
?

x?
(??,??)
.
注:①
cot(arccotx )?x

x?
(??,??)
.

y?arcsinx< br>与
y?arcsin(1?x)
互为奇函数,
y?arctanx
同理 为奇而
y?arccosx

y?arccotx
非奇非偶但满足
a rccos(?x)?arccosx?
?
?2k
?
,x?[?1,1]ar ccotx?arccot(?x)?
?
?2k
?
,x?[?1,1]
.

⑵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解集:
a
的取值范围 解集
a
的取值范围 解集

sinx?a
的解集 ②
cosx?a
的解集
a
>1
?

a
>1
?

a
=1
?
x|x?2k
?
?arcsina,k?Z
?

a
=1
?
x|x?2k
?
?arccosa,k?Z
?

a
<1
?
x|x?k
?
?
?
? 1
?
k
arcsina,k?Z

?
a
<1
?
x|x?k
?
?arccosa,k?Z
?


tanx?a
的解集:
?
x|x?k
?
?arctana, k?Z
?


cotx?a
的解集:
?
x |x?k
?
?arccota,k?Z
?







二、三角恒等式.
sin2
n?1
?
组一
n
cos
?
co s2
?
cos4
?
...cos2
?
?
n?12sin
?

组二
sin3
?
?3sin
?
?4sin
3
?
cos3
?
?4cos
3
?
?3cos
?
sin
2
?
?sin
2
?
?sin
?
?
?
?
?
sin
?
?
?
?
?
?cos
2
?
?cos
2
?
?
cos
2
k?1
n
?
k
?cos?
2
cos
?
4
cos
?
8
?cos
?
2
n
?
sin
?
2
n
sin< br>?
2
n

sin((n?1)d)cos(x?nd)
sind
?
cos(x?kd)?cosx?cos(x?d)???cos(x?nd) ?
k?0
n
?
k?0
n
sin(x?kd)?sinx?s in(x?d)???sin(x?nd)?
sin((n?1)d)sin(x?nd)
< br>sind
tan(
?
?
?
?
?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1?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组三 三角函数不等式
?
sinx

(0,
?
)
上是减函数
sinx

x

tanx,x?(0,)

f(x)?
2
x

A?B?C?
?
,则
x
2
?y
2
?z
2
?2yzcosA?2xzcosB?2x ycosC












高中数学说课的基本步骤-高中数学老师业务精湛的论文


高中数学必用-高中数学一讲就会一做就不会


高中数学老师招聘条件-高中数学的课程框架


高中数学与上世纪相比-高中数学最新版目录


高中数学校级课题选题-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所有题型


高中数学证明绝对值不等式综合法-苗金利高中数学教学视频下载


高中数学单元训练必修5-高中数学书尺寸大小


高中数学必修二几何-河北省高中数学竞赛报名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05: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5938.html

江苏省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