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07:28
tags: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中数学十分钟试讲时间分配-高中数学解题模型详细归纳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2009-07-05 13:00

③抛物线y2=2px(p>0),对称轴上一定点 ,则:
<Ⅰ>.当 时,顶点到点A距离最小,最小值为 ;<Ⅱ>.当 时,抛
物线上有关于 轴对称的两点到点A距离最小,最小值为 。
3.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解法:
⑴直接法(通法):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
解。
注意以下问题:
①联立的关于“ ”还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考虑了吗?
③判别式验证了吗?
⑵设而不求(代点相减法):--------处理弦中点问题
步骤如下:①设点A(x1,y1)、B(x2,y2);②作差得 ;③解决问题。
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2)


直接法 (列等式);(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⑷待定系
数法;(5)参数法;(6)交轨法。
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
⑴设a=(x1,y1),b=(x2,y2),则: ① a‖b(b≠0) a= b ( x1y2-
x2y1=0;
② a⊥b(a、b≠0) a?b=0 x1x2+y1y2=0 .
⑵a?b=|a||b|cos=x2+y1y2;
注:①|a|cos叫做a在b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b在
a方向上的投影;
6 a?b的几何意义:a?b等于|a|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
|b|cos的乘积。
⑶cos= ;
⑷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三点共线 ;
附:(理科)P,A,B,C四点共面 。

分 数列
第八部


1.定义:
⑴等差数列 ;
⑵等比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


等比数列



前n项和
性质
m)d,

am+an=ap+aq
aman=apaq
等差



①an=am+ (n
①an=amqn-m;
②m+n=p+q
②m+n=p+q













③ 成AP ③ 成GP
④ 成AP, ④ 成GP,
等差数列特有性质:
1 项数为2n时:S2n=n(an+an+1)=n(a1+a2n); ; ;
2 项数为2n-1时:S2n-1=(2n-1) ; ; ;
3 若 ;若 ;
若 。
3.数列通项的求法:
⑴分析法;⑵定义法(利用AP,GP的定义);⑶公式法:累加法( ;
⑷叠乘法( 型);⑸构造法( 型);(6)迭代法;
⑺间接法(例如: );⑻作商法( 型);⑼待定系数法;⑽(理科)
数学归纳法。
注:当遇到 时,要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是分段形式。
4.前 项和的求法:
⑴拆、并、裂项法;⑵倒序相加法;⑶错位相减法。


5.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的求法:
⑴ ;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九部分
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 。
2.绝对值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⑴ ;⑵ ;⑶ ;
;⑷ ; ;
;⑸ ;(6)

4.不等式等证明(主要)方法:
⑴比较法:作差或作比;⑵综合法;⑶分析法。
十部第


分 复数
1.概念:
⑴z=a+bi∈R b=0 (a,b∈R) z= z2≥0;
⑵z=a+bi是虚数 b≠0(a,b∈R);
⑶z=a+bi是纯虚数 a=0且b≠0(a,b∈R) z+ =0(z≠0) z2<0;
⑷a+bi=c+di a=c且c=d(a,b,c,d∈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则:
(1) z 1± z2 = (a + b) ± (c + d)i;⑵ = (a+bi)?(c+di)
=(ac-bd)+ (ad+bc)i;⑶z1÷z2 = (z2≠0)
3.几个重要的结论:
;⑶ ;⑷
⑸ 性质:T=4; ;
(6) 以3为周期,且 ; =0;
(7) 。


4.运算律:(1)
5.共轭的性质:⑴ ;⑵ ;⑶ ;⑷ 。
6.模的性质:⑴ ;⑵ ;⑶ ;⑷ ;
第十一部分 概率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记作 ;
⑵事件A与事件B相等:若 ,则事件A与B相等,记作A=B;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B发生,记作
(或 );
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B发生,记作
(或 ) ;
⑸事件A与事件B互斥:若 为不可能事件( ),则事件A与互斥;
(6)对立事件: 为不可能事件, 为必然事件,则A与B互为对立
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


⑵古典概型: ;
⑶几何概型: ;

第十二部分 统计与统计案例
1.抽样方法
⑴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通过逐个 不放回
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
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 单随机抽样。
注:①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
②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
⑵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
后按照预先制定的
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
系统抽样。
注:步骤:①编号;②分段;③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
其时个体编号 ;


④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⑶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 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
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
体的 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
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
2.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 ;
⑵样本方差 ;
⑶样本标准差 = ;
3.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注:⑴ >0时,变量 正相关; <0时,变量 负相关;
⑵①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接近于0时,两
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
⑴总偏差平方和: ⑵残差: ;⑶残差平方和: ;⑷回归平方和: - ;
⑸相关指数 。


注:①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 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第十四部分 常用逻辑
用语与推理证明
1. 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 ⑵逆命题:若q则p;
⑶否命题:若 p则 q;⑷逆否命题:若 q则 p
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2.充要条件的判断:
(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
(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 ,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
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3.逻辑连接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⑵或(or):命题形式 p
q;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
p .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 表示;
全称命题p: ;
全称命题p的否定 p: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 表示;
特称命题p: ;


特称命题p的否定 p: ;
第十五部分 推理与证明
1.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
析、 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
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 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
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 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
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 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
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
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
⑵小前提---------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⒈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 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
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
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 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
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
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 盾,因此
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附:数学归纳法(仅限理科)
一般的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有关的一个命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⑴证明当 取第一个值 是命题成立;
⑵假设当 命题成立,证明当 时命题也成立。
那么由⑴⑵就可以判定命题对从 开始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数学归纳法。
注:①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必
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3 的取值视题目而4 定,5 可能是1,6 也可能是2等。
第十六部分 理科选修部分
1.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⑴排列数公式: =n(n-1)(n-2)…(n-m+1)= (m≤n,m、n∈N*),当m=n
时为全排列 =n(n-1)(n-2)…
⑵组合数公式: (m≤n), ;
⑶组合数性质: ;


⑷二项式定理:
①通项: ②注意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区别;
⑸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②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
+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 和 +1项)
二项式系数最大;

(6)求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或奇(偶)数项系数和时,注意运用赋
值法。
2. 概率与统计
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pi≥0,i=1,2,…; p1+p2+…=1;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
X x1 X2 … xn …
P P1 P2 … Pn …
期望:EX= x1p1 + x2p2 + … + xnpn + …


方差:DX=
注: ;
③两点分布:
X 0 1
期望:EX=p;方差:DX=p(1-p).

p p

4 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
品,则 其中, 。
称分布列

X 0 1
… m
P …
P 1-


为超几何分布列, 称X服从超几何分布。
⑤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
若X~B(n,p),则EX=np, DX=np(1- p);注: 。
⑵条件概率: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注:①0 P(B|A) 1;②P(B∪C|A)=P(B|A)+P(C|A)。
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P(B)。
⑷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 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
(期望值)与标准差;
(6)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x
= 对称;
③曲线在x= 处达到峰值 ;④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5 当 一定时,6 曲线随 质的变化沿x轴平移;
7 当 一定时,8 曲线形状由 确定: 越大,9 曲线越“矮胖”,10 表
示总体分布越集中;
越小,曲线越“高瘦”,表示总体分布越分散。


注:P =;P =
P =

高中数学集合所有知识点-高中数学关于双曲线


高中数学好物理差选文理-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单元内容


高中数学函数取到 取不到问题-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同步视频


合肥高中数学哪个版本-高中数学理科要学那几本


高中数学附加如何批分-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参考书籍


长春高中数学老师家教-番禺区高中数学一对一辅导


高中数学二面角补角-徐氏创新思维高中数学老师金


人教版b高中数学教学视频下载-高中数学人教A版改变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07: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6138.html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