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初学

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
【篇一:2014年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
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 三 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
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 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总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 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 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
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
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
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
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
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
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
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
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板 书设 计: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
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
相等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
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
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
个底面的面积。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 ,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
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板 书设 计:圆柱的表面积
表面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
第三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 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br>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课件 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教具演示。
(3)通过观察,讨论。
2、应用公式
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得先知道什么?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作业布置:完成第28页练习五的第4、5、7、13题。
板 书设 计:圆柱的体积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
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
的 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
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篇二: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时间:12年2月6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 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
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
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
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
有什么不同?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
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
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四、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册的第一课时
教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新授课 时间:12年2月6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
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怎样推倒圆柱的侧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 ,
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讨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三、新课
1.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2.教学例1。
(1)独立完成(2)质疑、个别指导
3.小结。
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5.教学例2。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
么?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学生独立做,做完
后,集体订正。
6.教学例3。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教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
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学生分组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7.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做第5页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五、作业书5页2、4题
教后反思:
圆柱的认识(自主练习)
课型:练习课时间:12年2月8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切分和拚合的练习,使 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
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创新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
二、习题练习
1、 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
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厘米。
a 6 b 12 c 24 d 48
(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
12平方厘米,钢材的第面积应是( )
a6b 4 c3d 2
2、 讨论并解答
【篇三:2015年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
与圆锥》教案】
绝对和新版教材配套
第 三 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
面 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 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
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总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 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
同的两个圆。圆柱
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 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
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
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 固体胶水
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
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
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
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
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板 书设 计: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
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
相等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
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
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
个底面的面积。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 ,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
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板 书设 计:圆柱的表面积
表面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
第三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 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br>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课件 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教具演示。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2、应用公式
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得先知道什么?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作业布置:完成第28页练习五的第4、5、7、13题。
板 书设 计:圆柱的体积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
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
的 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3
基数词变序数词-世界面积排名前十名
脑筋急转弯题目及答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数学理科-1海里是多少公里
自学的英语-婉如
小孩吃什么补脑更聪明-柳州工学院
愚人节英语怎么读-例子
孩子厌学如何开导-而是什么意思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段落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09: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6329.html
-
上一篇:圆柱、圆锥教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