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例题+知识点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1:07
tags:高中数学必修二

高中数学选修2-2解析-学好高中数学的好处


立体几何知识点
一、空间几何体
1.多面体: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
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 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
点.
2.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 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底面,其余各 面叫做侧
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 些面所围成的多
面体叫做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 br>正棱锥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
多边形 的中心。
4.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由正棱锥截

的棱台叫做正棱台。
正棱台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正棱台的两底 面以及平行于底面
的截面是相似的正多边形
5.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一条定直线旋转所 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
做旋转体的轴,
6.圆柱、圆锥、圆台:分别以矩 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
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
台。
圆柱、圆锥、圆台的性质:平行于底面的截 面都是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分别是全等的
矩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注:在处理圆锥、圆 台的侧面展开图问题时,经
常用到弧长公式
l?
?
R

7. 球:以半圆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简称球)
8.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一个投影面水平放置,叫做水平投影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
形 叫做俯视图。一个投影面放置在正前方,这个投影面叫做直立投影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
1


的图形叫做主视图(正视图)。和直立、水平两个投影面都垂直的投影面叫做侧立投影面 ,通
常把这个平面放在直立投影面的右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左视图(侧视图)。三视
图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前方、正上方、正左方看到的物体轮廓线的
正投影围成 的平面图形。
(1).三视图画法规则:
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平齐
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应对正
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应相等
(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向后的正投影);
侧视图(从左向右的正投影);
俯视图(从上向下正投影).
例题1.某四棱锥底面为直角梯形,
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
则其体积为 .
例题2.右图是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
其中棱
PA
垂直于底面,它的三视图正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主视

左视

主视

左视

主视

左视
图< br>主视

左视

1
正视

2
1
1
俯视

D
A
正前方
B
侧视

P

C
[来源:学_科_网]


俯视

俯视

俯视

俯视

C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 测画法特点:
A
B
D
①斜二测坐标系的
y
轴与
x
轴正方向成
45
?
角;②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长度
不变;③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常用结论:平面图形面积与其斜二侧直观图面积之比为
22
:1.
例.如果 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
1
的等
腰 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2


A.2+
2
B.
1+2

2
C.
2+2

2
D.
1+2
< br>9.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
h
'
为斜高,l为母线) :
S
直棱柱侧面积
?ch

S
圆柱侧
?2
?
rh

S
正棱锥侧面积
?
1
ch'

S
圆锥侧面积
?
?
rl

2
1
S
正棱台侧面积
?(c
1
?c
2
)h'

S
圆台侧面积
?(r?R)
?
l

S
圆柱表
?2
?
r
?
r?l
?

S
圆锥表
?
?
r
?
r?l
?

2
S
圆台表
?
?
r
2
?rl?Rl?R< br>2
S
球面
=
4
?
R

??
2
10.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体积公式:
V

?Sh

V
圆柱
?Sh?
?
2
r

h

V

?
1
Sh

V
圆锥
?
1
?
r
2
h

3
3
1
'
1
1
'22
V

?(S
'
?S
'
S?S)h

V
圆台
?(S?SS?S)h?
?
(r?rR?R)h

33
3
V

=
4
?
R
3

3
例题3: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5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视图)是
一个 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
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
例4.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16
?
B.
20
?
C.
24
?
D.
32
?

例5.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_____.
练习:
1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大小如图1,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V?
( )
A.
12
?
B.
16
?
C.
18
?
D.
64
?

2 .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
何体的表面积是 ( )
.

3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俯视图是由一个半圆
与其直径组成的图形,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 )
20
A.
π
3



2
.

俯视图
. .
4
正(主)视图
4
侧(左)视图
2
1
4
侧(左)视图
B



10
C

π

3
3
16
D.
π

3
2
正(主)视图
俯视图
(第3题图)


4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对角线,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

1
A.
6

1
B.
3

5
C.
6
D.1

5
.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标出的尺寸,可得这个几
何 体的体积为( )

A

4

B

8

C

12

D

24

6.若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的三视图如下图所
示,则这个棱柱的体积为 ( )
4
33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A.
123
B.6 C.
273
D.
363

二、 立体几何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
平行与垂直关系可互相转化
平行关系
1.
a?
?
,b?
?
?ab

2.
a?
?
,ab?b?
?

3.
a?< br>?
,a?
?
?
?

?

4.
?

?
,a?
?
?a?
?
< br>5.
?

?
,
?
?
?
?
?< br>?
?

??

判定推论 判定
垂直关系
平面几何知识 平面几何知识
线线平行
判定
线线垂直
性质
判定
性质 性质
判定
面面垂直定义
面面垂直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面垂直

例1. 如图,在正四棱柱
ABCD?A
1
B
1
C
1
D
1
中,E、F分别是
AB
1
、BC
1

4


中点,则以下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EF与BB
1
垂直
B.
EF与BD垂直

C.
EF与CD异面
D.
EF与A
1
C
1
异面

例2.已知
m,n
是两条不同直线,
?
,
?
,
?
是三个不同平面,下 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
,n
‖?
, 则m

n

C.
若m
‖?
,m
‖?
,则
?‖?

练习:
1.设直线
m
与平面
?
相交但不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面
?
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m
垂直 B.过直线
m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平面
?


C.与直线
m
垂直的直线不可能与平面
?
平行 D.与直线
m
平行的平面不可能与平面
?
垂直
..
2.设
a,b
为两条直线,
?

?
为两个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 正确的命题是( )
A.若
a,b

?
所成的角相等,则
a∥b
B.若
a∥
?

b∥
?

?

?
,则
a∥b

C.若
a?
?

b?
?

a∥b
,则
?

?
D.若
a ?
?

b?
?

?
?
?
,则a?b

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 直线
l
1
,l
2
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
l
1
,l
2
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
l
1
,l
2
是异面直线,则与
l
1
,l
2
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4.设
?

?

?
为平面,
m、n、l
为直线,则
m?
?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
?
?
,
?
?
?
?l,m?l

(C)
?
?
?
,
?
?
?
,m?
?

5.设、是不同的直线,、
(B)
?
?
?
?m,
?
?
?
,
?
?
?

(D)
n?
?
,n?
?
,m?
?



B.

?
?
?
,
?
?
?
,则
?‖?

D.
若m?
?
,n?
?
,则m

n

、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5


① 若
③ 若

,则
②若
④若
,,则
,则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三、线线平行的判断: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构造平行四边形,其对边平行;
(3)对应线段成比例,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平行的传递性)
(5)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 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
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
(6)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
(7)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线面垂直的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断:
(1)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例1、(三角形中位线定 理)如图,在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br>1
中,
E

AA
1
的中点,求证:
AC1

平面
BDE

证明:连接
AC

BD

O
,连接
EO


E

AA
1
的中点,
O

AC
的中点

EO
为三角形
A
1
AC
的中位线 ∴
EOAC
1

BDE
外 又
EO
在平面
BDE
内,
AC
1
在平面
BDE
。 ∴
AC
1

平面
B
A
D
B
1
A
D
1
E
C
C
OABCD
对角线的交点.求证: 例2、(证明是平行四边形)已知正方体
ABCD ?A
1
BC
11
D
1
,是底
C
1
O∥面
AB
1
D
1

AC
11
?B< br>1
D
1
?O
1
,连结
AO
证明:(1)连结
AC
,设
111
A
1
6
D
1
B
1
C
1
D
O
AB
C< /p>



ABCD?A
1
B
1
C
1
D
1
是正方体
?A
1
ACC
1
是平行四边形
∴A
1
C
1
∥AC且
AC
11
?AC


O
1
,O
分别是
AC
11
,AC
的中点,∴O
1
C
1
∥AO且
O
1
C
1
?AO

?AOC
1
O
1
是平行四边形
?C
1
O∥AO
1
,AO
1
?

AB1
D
1

C
1
O?

AB
1
D
1
∴C
1
O∥面
AB
1
D
1

3、面面平行的判断:
(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例4、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
B
1
C
1
D
1
中,
E
、< br>F

G
分别是
AB

AD

C< br>1
D
1
的中点.求证:平面
D
1
EF
∥平面
BDG
.
证明:∵
E

F
分别是
AB< br>、
AD
的中点,
?
EF

BD


EF?
平面
BDG

BD?
平面
BDG
?
EF
∥平面
BDG


D
1
G
E B
?
四边形
DGBE
为平行四边形,
D
1
E

GB

1

D
1
E?
平面
B DG

GB?
平面
BDG
?
D
1
E
∥平面
BDG
EF?D
1
E?E

?
平面
D
1
EF
∥平面
BDG

练习:
1、(利用三 角形中位线)如图,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菱形,
PA?
平面
ABCD
,

F

PC

的中点.求证:
PA
平面
BDF
;





2、(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在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每个
侧面均为正方形,
D
为底边AB
的中点,
E
为侧棱
CC
1
的中点,求证:
CD
∥平面
A
1
EB
;



7

B
C
F
P
A
D
A
1
B
1
C
1
E
A
D
B
C


3、(线面平行的性质)如图,四面体
A

BCD
被一平面所截,截面
EFGH
是一个矩形.
求证:
CD
∥平面
EFGH
.
(1)证明:∵截面
EFGH
是一个矩形,

EF

GH
, 又
GH
?平面
BCD
.

EF
∥面
BC D
,而
EF
?面
ACD


ACD
∩面
BCD
=
CD
.

EF

CD
,∴
CD
∥平面
EFGH
.




4.(对应线段成比例,两直线平行,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 行)如下图,设
P
为长方形
ABCD

在平面外一点,
M< br>、
N
分别为
AB

PD
上的点,且
P
N
A
E
B
G
C
H
F
D
AMDN
=,求证:直线
MN
∥平面
PBC

MBNP
D
C
A
MB

分析:要证直线
M N
∥平面
PBC
,只需证明
MN
∥平面
PBC
内的 一条直线或
MN
所在的某个
平面∥平面
PBC

证法一:过
N

NR

DC

PC
于点
R< br>,连结
RB
,依题意得

DC?NR
=
DN
NP
NR
=
AM
=
AB?MB
=
DC?MB?
NR
=
MB

MB
MB
MB
NR

DC

AB
,∴四边形
MNRB
是平行 四边形

MN

RB
. 又∵
RB
平面
PBC
,∴直线
MN
∥平面
PBC

证法二:过
N

NQ

AD

PA
于点
Q
, 连结
QM

8



AM
=DN
=
AQ
,∴
QM

PB

NQ< br>∥
AD

BC
,∴平面
MQN
∥平面
PBC
∴直线
MN
∥平面
PBC

MBNP
QP
5、(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F 分 别
为棱AB、 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分析:取PC的中点G,连EG.,FG,则易证AEGF是平行四边形
F
P


E
A
C
D





B
(第1题图)
6、(平行的传递性)已知正方体 ABCD-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
EF∥面AD`C。









四、立体几何垂直总结
1、线线垂直的判断:
A
D
B
C
A`
D`
E
F
B`
C`
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2、线面垂直的判断:
(1)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9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3、面面垂直的判断: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例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
A BCD
中,
BC?AC,AD?BD

E

AB
的 中点。求证:(1)
AB?
平面CDE;(2)平面
CDE?
平面
A BC

证明:(1)
A
E
BC?AC
?
AD?BD
?
同理,
?CE?AB
??
?DE?AB

AE?BE
?
AE?BE
?

B
又∵
CE?DE?E

AB?
平面
CDE

(2)由(1)有
AB?
平面
CDE

又∵
AB?
平面
ABC
, ∴平面
CDE?
平面
ABC

C
D
例2、(菱 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菱
形.
PB?PD

E

PA
的中点.(Ⅰ)求证:
PC
∥平面
BDE
;(Ⅱ)求证:平面
PAC?


B DE








例3、 (线线、线面垂直相互转化)已知
?ABC

?ACB?90
?
,< br>SA?

ABC
,
AD?SC
,求证:
AD?

SBC

证明:
∵?ACB?90
°
?BC?AC


SA?

ABC

?SA?BC

?BC?

SAC

?BC?AD

SC?AD,SC?BC?C
?AD
?

SBC

AB
E
C
P
D
S
D
A
C
B

10


例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如图2所示 ,已知
PA
垂直于圆O在平面,
AB
是圆O的直
径,
C是圆O的圆周上异于
A

B
的任意一点,且
PA?AC


E
是线段
PC
的中点.求证:
AE?
平面PBC
.

D
1
C
1

P

证明:∵
PA?
?O
所在平 面,
BC

?O
的弦,∴
BC?PA
.

又∵
AB

?O
的直径,
?ACB
是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BC?AC
.

PA?AC? A,PA?
平面
PAC

AC?
平面
PAC
.

BC?
平面
PAC

AE?
平面< br>PAC
,∴
AE?BC
.

PA?AC
,点
E
是线段
PC
的中点.∴
AE?PC
.

PC?BC?C
,
PC?
平面
PBC

BC?< br>平面
PBC
.

AE?
平面
PBC
.

A
1
B
1

D
E


C

O

B

A

?
A

图2
B

C

例5、(证明所成角为直角)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
∠D AB=60°,AE⊥BD,CB=CD=CF. 求证:BD⊥平面AED;
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
所以∠ADC=∠BCD=120°.
又CB=CD,所以∠CDB=30°,
因此∠ADB=90°,即AD⊥BD.
又AE⊥BD,且AE∩AD=A,AE,AD?平面AED,
所以BD⊥平面AED.

例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图7-7-5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A
1B
1
C
1
中,△ABC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BAC=90°, 且AB=AA
1
,D、E、F分别为B
1
A、C
1
C、BC 的中点.
求证:(1)DE∥平面ABC;(2)B
1
F⊥平面AEF.





例7、(三垂线定理)证明:在正方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A
1
C< br>11


⊥平面BC
1
D

证明:连结AC
⊥AC

∵BD
∴ AC为A
1
C在平面AC上的射影
?BD?A
1
C
练习;
?
?
?A
1
C?平面BC
1
D
同理可证A
1
C?BC
1
?

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 =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
段AD上.证明:AP⊥BC;







1
2、直三棱柱ABC-A
1
B
1
C
1
中,AC=BC=
2
AA1
,D是棱AA
1
的中点,DC
1
⊥BD.证明:DC
1

BC。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 CD中,∠DAB=60°,AB=2,AD=4.将△CBD沿
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 BD⊥平面ABD.(1)求证:AB⊥DE;(2)
求三棱锥EABD的侧面积.



4、在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若AB=2,
AA
1
?1
,求点
A到平面< br>A
1
BC
的距离。
12








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 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
是AB、PC的中点,PA=AD.
求证:(1)CD⊥PD;
(2)EF⊥平面PCD.






五、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 的倾
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
k?tan
?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
?
?0
?
,90
?
时,
k?0
; 当
?
?
时,
k
不存在。
k

?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y
2
?y
1
(x
1
?x
2
)
x
2
?x
1
?
?
?
90,180
?
时,
k?0
; 当
??90
??
?
注意下面四点:(1)当
x
1
?x
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
1
、P
2
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 斜式:
y?y
1
?k(x?x
1
)
直线斜率k,且过点?
x
1
,y
1
?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 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 不
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
,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y?kx?b
,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 式:(
x
1
?x
2
y,
1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
l

x
轴交于点
(a,0)
,与
注意:1 各式的适用范围
13

y?
2
)直线两点
?< br>x
1
,y
1
?

?
x
2
, y
2
?

y
轴交于点
(0,b)
,即
l< br>与
x
轴、
y
轴的截距分别为
a,b

⑤一般式:
Ax?By?C?0
(A,B不全为0)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
y?b
(b为常数); 平行于y轴的直线:
x?a
(a为常数);
(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
A
0
x?B
0
y?C
0
?0

A
0
,B
0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A
0
x? B
0
y?C?0
(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 为k的直线系:
y?y
0
?k
?
x?x
0
?
,直线过定点
?
x
0
,y
0
?

(ⅱ )过两条直线
l
1
:A
1
x?B
1
y?C
1
?0

l
2
:A
2
x?B
2
y ?C
2
?0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
A
1
x?B< br>1
y?C
1
?
?
?
?
A
2
x?B
2
y?C
2
?
?0


?
为参数),其中直线
l
2
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l
1
:y?k
1
x? b
1

l
2
:y?k
2
x?b
2
时,
l
1
l
2
?k
1
?k
2
,b
1
?b
2

l
1
?l
2
?k1
k
2
??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l
1
:A
1
x?B
1
y?C
1
?0

l
2
:A
2
x ?B
2
y?C
2
?0
相交
?
?
A
1
x?B
1
y?C
1
?0
?
A
2
x?B
2
y?C
2
?0
方程组无解
?l
1
l
2
; 方程组有无数解
?
l
1

l
2
重合
22
Bx
2
,y
2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A(x
1
,y
1
),(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AB| ?(x
2
?x
1
)?(y
2
?y
1
)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
P
?
x
0
,y0
?
到直线
l
1
:Ax?By?C?0
的距离
d?
六、圆的方程
Ax
0
?By
0
?C
A
2
?B
2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 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
x?a
?
2
?< br>?
y?b
?
2
?r
2
,圆心
?
a, b
?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x
2
?y
2
?Dx?Ey?F?0

?

,?
?


D
2
?E2
?
4
F?
0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2

?
半径为
r?
?

2
?
1
22
D?E?4F
2

D
2
?E< br>2
?
4
F?
0
时,表示一个点; 当
D
2
?E
2
?4F?0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
DE
?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Aa?Bb ?C
22
2
(1)设直线
l:Ax?By?C?0
,圆
C:
?
x?a
?
?
?
y?b
?
?r
, 圆心
C
?
a,b
?
到l的距离为 ,
d

?
则有
d?r?l与C相离

A
2
?B
2
d?r?l与C相切

d?r?l与C相交
(2)设直线
l:Ax?By?C?0
,圆
C:
?
x?a
?
2
?
?
y?b
?
2
?r
2
, 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
的判别式为
?
,则有
??0?l与C相离

??0?l与C相切

??0?l与C相交

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
xx
0
?yy
0
? r
2
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
?
x
0
,y
0
?
表示切点坐标,r
表示半径。

(3)
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
2
+y
2
=r
2
,圆上一点为(x
0
,y
0
),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 为
xx
0
?yy
0
?r
2
(课本命题). ②圆(x-a)
2
+(y-b)
2
=r
2
,圆上一点为 (x
0
,y
0
),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
0
-a)(x -a)+(y
0
-b)(y-b)= r
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C
1
:
?
x?a
1
?
?
?< br>y?b
1
?
?r
2

C
2
:
?
x?a
2
?
?
?
y?b
2
?
?R
2

2222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d?R?r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14



d?R?r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R?r?d?R?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d?R?r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d?R?r
时,两圆内含; 当
d?0
时,为同心圆。
直线与圆数学练习题
1.过点
P(?1,3)
且垂直于直线
x?2y?3?0
的直线方程为( )
A.
2x?y?1?0
B.
2x?y?5?0
C.
x?2y?5?0
D.
x?2y?7?0

2.已知过点
A(?2,m)

B (m,4)
的直线与直线
2x?y?1?0
平行,

m
的值为( )
A.
0
B.
?8
C.
2
D.
10

3.已知点
A(1,2),B(3,1)
,则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是( )
A.
4x?2y?5
B.
4x?2y?5
C.
x?2y?5
D.
x?2y?5

4.两直线
3x?y?3?0

6x? my?1?0
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A.
4
B.
25
13
13
C.
26
13
D.
7
20
10

5.若动点
P
到点
F (1,1)
和直线
3x?y?4?0
的距离相等,则点
P
的轨迹方程 为( )
A.
3x?y?6?0
B.
x?3y?2?0
C.
x?3y?2?0
D.
3x?y?2?0

6.已知点
A(2,3),B(?3,?2)
,若直线
l
过点
P(1,1)
与线段
AB
相交,则直线< br>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3
4< br> B.
3
4
?k?2
C.
k?2或k?
3
4
D.
k?2

7 .与直线
7x?24y?5
平行,并且距离等于
3
的直线方程是__ _
8.点
P(1,?1)
到直线
x?y?1?0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9.点
P(x,y)
在直线
x?y?4?0
上,则
x
2
?y2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10.求经过直线
l
1:2x?3y?5?0,l
2
:3x?2y?3?0
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
2x?y?3?0

的直线方程。



1.
? C:(x?4)
2
?(y?2)
2
?9
的圆心坐标与半径分别为( )
15


(A)(4,2)

9

(B)

(?4,2)

3

(C)

(4,?2)

3

(D)
(?4,2)

9

2.圆心为
(3,?4 )
且与直线
3x?4y?5?0
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
(A)
(x?3)
2
?(y?4)
2
?4

(B)
(x?3)
2
?(y?4)
2
?4

(C)
(x?3)
2
?(y?4)
2
?16

(D)
(x?3)
2
?(y?4)
2
?16
3.圆
(x?3)
2
?(y?2)
2
?13
的周长和面 积分别为( )
(A)
26
?
,169
?

(B)
213
?
,13
?

(C)
26
?
,13
?

(D)
213
?
,169
?

4.若点
( 1,2)
在圆
(x?2)
2
?(y?1)
2
?m
的内部,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10

(B)
0?m?10
(C)
m?10

(D)
m?10

5.自点
A(?1,4)
作圆
( x?2)
2
?(y?3)
2
?1
的切线,则切线长为( )
(A)
5

(B)
3

(C)
10

(D)
5

6. 圆
x< br>2
?y
2
?2x?2y?1?0
上的点到直线
x?y?2的距离最大值是( )
A
2
B
1?2
C
1?
2
D
1?22

2
7.已 知两圆方程为
x
2
?y
2
?2x?8y?8?0,x
2?y
2
?4x?4y?1?0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外切 C 相交 D 相离
8 求直线
2x?y?1 ?0
被圆
x
2
?y
2
?2y?1?0
所截得的弦长


9 已知两圆
x
2
?y
2
?10x ?10y?0,x
2
?y
2
?6x?2y?40?0

求(1)它们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公共弦长






16

江苏2020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师用书电子版


教师资格高中数学知识真题及答案-高中数学模块二测试题答案


绿卡图书高中数学卡片-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技巧


朝阳高中数学-导函数高中数学求单调区间的步骤


高中数学必修四91页答案-高中数学特优生培养方案


高中数学资料有哪些-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司马红丽精华名师课堂视频-高中数学函数零点问题的处理方法


高中数学文科万能公式-高中数学版本的区别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1: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6706.html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例题+知识点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