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风管截面积计算公式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1:30
tags:万能公式

work可数吗-莫言获诺贝尔奖作品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
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1
联想、想像 、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
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 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 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 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
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
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 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
2
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
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 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
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
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
感情、人物形象 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 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
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 用
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
意结合自己的亲 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 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
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 ……,描写
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 ……、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
说明……、揭示……、反映… …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能够激发读者
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
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
4
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 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
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 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
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
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 br>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
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
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
5
扰项。
4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
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
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 的
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 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
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 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
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 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
6
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 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
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
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 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
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 活体验,提出对问
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 结合实际,把题
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
事 细节描写 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7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
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
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 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
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 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
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一、描绘类
8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
一个句子好不好? 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
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
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 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
向前寻 ,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
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 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
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 调皮的孩子!(节选
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 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
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 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
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 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
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 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
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 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9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
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 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
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 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
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 是一种
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 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
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 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
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 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
意无穷。
10
答题示例:我怕 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
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 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
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 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
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 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
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 溅的浪
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
辛茹苦,寄 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
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 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
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 情谊,是近
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 的潮流,并赞颂他们
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
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
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
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 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11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 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
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 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
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 箭。蓟门被
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
不再 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
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 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 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第六段
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 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因为这句话承接“由
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
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
院子,于是,也种了 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 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 都会
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
光,在每一朵 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12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 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
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
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 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
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 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
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 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
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 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
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 ,傻瓜
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
字--文学 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
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 --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
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 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
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 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
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 毒,但我确实是
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农民。
(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13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2.打比方:生动形象3.作比较 :突出强调4.分类别:条理清晰5.
列数字:具体准确6.下定义:科学准确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
度鲜明 ,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1.渲染气氛2.烘托情感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4.对比 论证:
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 )提纲挈领【在最
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 使用的
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
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
14
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
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 情等);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 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
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 说的吧。
二、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
15
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的阅读技巧。
4.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5.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 、地位的酒客(短
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
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6.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 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
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 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
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7.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 遭人耻笑的情景,
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
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8.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 :《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
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 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9.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
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
着孔乙己即将死 亡的悲惨结局。
16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 象,分别
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 、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
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 时社会
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 br>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
时阶级对立、贫富 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
了铺垫。
10.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1.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2.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4.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 表引用 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表注释 表插说 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 表意思
17
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 一般←→个别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 概括←→具体 部分
←→整体 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前后矛盾 语序不
当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表内容省略 表语言断续 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表心情矛
盾 表思维跳跃 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 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
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 并列复句 转折复句 条件复句 递进复句 选择复句 因果复
句 假设复句 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 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 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18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十种常用写作手 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
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 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 征了
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
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
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 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 勇猛、敢
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 观和三味书屋
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
童身 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19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 点
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 ,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
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 杨树的外
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 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 表引用 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表注释 表插说 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 表意思递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 总←→分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 慨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前后矛盾 语序不当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表内容省略 表语言断续 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表心情矛盾
表思维跳跃 表思索正在进行
21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
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
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 并列复句 转折复句 条件复句 递进复句 选择复句 因果复句
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一、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
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2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
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 ,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
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 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
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 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议论文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 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
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 说
文。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
活中的演讲、辩 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 br>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
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 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23
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 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
《谈骨气》 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
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 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
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 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 事
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 :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
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 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
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 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
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
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
论 ---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
分析论证的,其中 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 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
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 “俭以
24
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 br>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高考阅读和诗词鉴赏答题公式2010-05-2219:07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 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5
答:此诗描绘 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
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 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 之早,心
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26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
纯真娇憨。“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
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 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
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7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 频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 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 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 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
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
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8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 br>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
出,沟塍处处通。人 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 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
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 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
者主要是通过 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
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 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 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
2 9
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
题型的变体, 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
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 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 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
诗来概括 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 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
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 “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
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 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
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 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
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0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
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 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
表现出来 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 求分析,所以只写出
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
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 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
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 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
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现代文阅读的话,个人认为把各文章类型分开讲解题方法会具体一点!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31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 的一般论述类文章
(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
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
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 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
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 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
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 缺陷)及
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
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 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 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
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 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 调换词语
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
而造 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
是 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
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
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
都,所有 ;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
32
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
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 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
“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 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
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 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
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 构
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 一段先
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
展、现状、 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
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 意义等。重点与难点:
33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 br>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
分,理清行文思 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
常见的论证结构-- 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
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 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
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 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
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 :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
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 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
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
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文章因文体不 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 采用
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
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 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
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
34
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 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
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
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
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
综合起来, 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 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
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 则分散在字里
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
一些 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
容、思想、主题。分析 的具体做法是: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35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散文和小说,新
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
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
开头,结尾,过渡句 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
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 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
点;
(3)设问的角度:以 “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
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
中提炼); 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 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
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
36
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 欲
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
详略等) ,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
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
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 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
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 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句: 前后照应, 承上启下(过渡); 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 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 卒章显志,揭示中心; 总结全文,深
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37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
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
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 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
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 、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
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
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 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
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
效的信息
语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是什么?[语文作业考试]
38
悬赏点数106个回答378次浏览
我是宝贝老婆2009-4-611:58:52172.30.211.*举报
语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是什么?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 的一般论述类文章
(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
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
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 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
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 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
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 缺陷)及
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
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 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 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
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 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 调换词语
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
而造 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
39
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 要
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
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
都,所有 ;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
语(通常,总是;有时, 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
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 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
“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 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
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40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 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
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 明观点,论证结构
有什么特点;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
造、原理、发展、现 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
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 什么意义等。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 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
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 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
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 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
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 物发
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 、过渡句、前呼后
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 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
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 反复出现的同
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
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文章因文体不 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 采用
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
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
41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 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
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
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 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
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
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
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
综合起来, 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 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
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 则分散在字里
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
42
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
容、思想 、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 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
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
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 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
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 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
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 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 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
点;
(3)设问的角度:以 “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
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
43
中提炼); 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 点分条作答(高
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 ,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
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
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 插叙),材料安排(主次、
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
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
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 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
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44
1文首句: 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句: 前后照应, 承上启下(过渡); 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 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 卒章显志,揭示中心; 总结全文,深
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 br>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
角度说的;段与段 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
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 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
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 、结语段分辨
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 、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 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
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5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
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
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
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
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46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 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文、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 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 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
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 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47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 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 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 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
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 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
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言表达及运用
扩展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 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修
饰限制成分) 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 补写续写式扩展。要明确重
点,辨明情景,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方
法是,先问自己几个 问题: 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 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文
章的思想脉络怎样 命题目的是什么可套用下列公式 :一级信息(10字内)谁+干
什么 二级信息(11-- 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 三级信息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
如何。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48
句式变换形式有 长短(单复)句变换 主被动句变换 整散句变换 陈述反问设问句的变换其中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
法为先找出主干 并摆上,然后把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
其通畅。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 把其他句子硬塞成定状补。做完要
检查共有几套主谓结构。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 部结构
要保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1)隐藏其他相似回答(1)
lonlian2009-4-612:01:14218.63.145.*举报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 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 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
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
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9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
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
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
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 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文、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 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50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 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
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 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 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 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 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
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 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
51
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言表达及运用
扩展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 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修
饰限制成分) 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 补写续写式扩展。要明确重
点,辨明情景,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方
法是,先问自己几个 问题: 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 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文
章的思想脉络怎样 命题目的是什么可套用下列公式 :一级信息(10字内)谁+干
什么 二级信息(11-- 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 三级信息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
如何。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句式变换形式有 长短(单复)句变换 主被动句变换 整散句变换 陈述反问设问
句的变换其 中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
法为先找出主干并摆上,然后把 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
其通畅。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硬塞 成定状补。做完要
检查共有几套主谓结构。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部结构
要保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
采取题-文- 题的做法!先把阅读要回答的问题扫一遍(均为选择题),知道大致的
52
目标与数目,再去 读文章,这一层,我基本上都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花的时
间很短,再回顾问题,能填的基本填上,如果 还有不会的,或是要自己根据原
文揣测的,我会再精读一遍,希望找到突破口!最后会再复查一遍。 < br>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
要出色地完成阅读作 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
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 看法和疑问。”(语文新课标语)因
此,这种考查方法是目前中考命题者最常用的考试类型,那么,如何 答好这类
具有开放性特点的
阅读题呢?
一、把握试题的真信息
阅读一篇 文章,在答题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选文的全部的真实信息。语文新
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 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相当部分考生不重视
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回答有关问题,结果造成不 必要的失误。无锡
中考试题中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其中有两条考题:
一是“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
洞庭湖’,联系上下文 ,看这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
二是“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说说‘岳阳楼值得一游’的几条理由。”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要能圆满地回答也不易。不少考生只注意选句的前后段落,
往往不能兼顾全 文,因此答案不够准确,失分较多。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
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去回答有关问题。 这样视野宽阔,整体感强,答题才不
会有失偏颇,对选文中有些问题才能归纳到位。
二、揣摩选文的话外音
例文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不久,它们
53
遇 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激情地
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 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选”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
“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时机。”说着,它便掉 转了方向。
考题要求写出寓意,有创见者加分。(河北省中考题)
这是一道颇具开放性的试 题,要有创见,我们不能只注重寓言的表面意义,那
就是“要实现理想,就要有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否则便会一事无成。”我们完
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河流乙的做法有无可取之处呢?“把握时 机,
蓄势待发”、“不死揪蛮干,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牺牲”等等,不正是新时代一种
可 贵的人才素质吗?我们要融入世界地球村,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光靠传统
的“持之以恒”能否奏效,是 否有待于思考呢?读出了话外音,也就拓宽了思路,
才会有创见。
三、遵循试题的思想性 < br>诚然,不能为了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忽略了试题本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
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
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语) 泰州市的中考试题中节选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选文第一段说“清
代历史,是小学中 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而第三段中作者又说“统观全部中国
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 的”。谈谈对作者后一句话的看法。
出题者的用意显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也有可能把考生导入误 区。有的学
生可能认为清代的皇帝是好的,而忽略了作者的前提。考生要从作者的论述中
挖掘其 思想性,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地认识清朝皇帝的本来面目。
四、领会试题的规律性
不同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采
取不同的方法:
54
如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说明文有“四要点”阅读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人物、情节、环境),散文有“神
形”阅读法, 议论文有“三论”阅读法(论点、论据、论证)等等。
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需要我们在答题时能融会 贯通、运用自如。要做到这一
点,得依靠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我们在答题时要充分把握文章的体裁特点 ,
寻找最佳切入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当然,不少考题还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涉及历 史、文学、政治等领域的
基本知识,“功夫在题外”,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这对课外阅读题的 解
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评价机制,往往带有许多创新思维的因 素。学生答
题时,要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渗透进去,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创新,而且是阅读
理念的 创新。读准信息,读准规律,读准意义,读准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空
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提 高。
现代文阅读做题指要
一、题型分类
记叙文阅读题型可分为四大类,二十三小 类:即概括类(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
容、中心或主旨、层次结构)、理解类(词语{能否删除类、作用 类或好处类、意
义类、代词的指代内容、过渡与照应类}、句子类{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
类、表达感情思想类}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类})、知识类(人称、写作顺序、
表达方式、修辞手 法、语言特点、线索)、开放类(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
联想(想象)题)。
二、具体解法
(一)概括类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5
因为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定要 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 是什么人;读
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2〕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 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
几个方面都交代了,记叙的事情才完整;读记叙文,也要把这些都 弄清楚了,才
算读懂了文章。
〔3〕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明确说明是某 年、某月、某
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
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
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 义。
〔4〕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 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
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只 要是记叙文,一般都具备这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
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 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阅读记叙文,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掌握全篇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
心思想。
明确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后,根据自己做题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
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进行组合,即完成此类题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 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
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56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 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
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 作者……的感情。
3、理清结构层次
理清结构层次即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 ,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按总-
分-总的结构特点。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联合法:有些文段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
概括出联合段意。
(二)理解类
1、理解词语
这一类题型的前三种题型在做题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此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
此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此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把握好这三点是做好前三种题型的基础,只有把握这三点 内容才有可能做好这
几种题型。在做不同题型时,要做到灵活运用三方面内容。
比如做“能否 删除类”题目时,首先就应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
和文章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 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
做“作用类”题目时,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简单 一些,
只需考虑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57
词语的“意 义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
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 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
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另外这类 题目中还有的
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
具体 对象。
做“代词的指代内容”类题时,首先应做的是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
结合文 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此类题型一般较简单,但在
做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读清题意,二是确定好代词位置,三是找
好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也是做此类题的重点所在,一定要找 准,不要多写也不
要少写。
过渡类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对过渡句的判断及对过渡在文章中所起作 用。此类题
一般有两种考查方法:一是考查同学们能否判断出哪一句是过渡句,二是考查过
渡句 的作用。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确定好过渡句的位置,过渡句一般在两段之
间,或者在一段的开头,一般由 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是对上文段意的概括,
可称为承上句,后一分句是对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称为启 下句。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过渡句最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
照应类题目一般考查词语之间、 词句之间、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做好此类题
的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 据题目要求来寻找
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
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
做此类题可注意以下几种常见 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
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
2、理解句子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
58
比较丰富的句子。
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 ,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
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 ,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种理
解句子的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
位满头银发的 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 个关键词。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却反
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灵车决不离去 的那种对总理无比
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 关系,只有顾及全
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
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
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 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
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
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
位伟大的战士,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
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 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
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 纪
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 暗,用
59
“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
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
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
时 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
而歌颂了党的领导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 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
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 起总起
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需注意 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
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 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 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
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 体现。做此类题时
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
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
果,比喻, 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
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 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
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 深化,有的象
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
各种 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在此列举各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
60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
氛。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
发思考。
能否删除类题型的解法与词语中的删除题大同小异,这里不再细说。
(三)知识类
这一类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中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
掌握好记叙文章的基础知识 ,牢记各种知识点,并能把自己的知识形成休系,
形成网络。下面我将就有关这记叙文中的各种知识所出 现的各种题型进行解说:
1、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哪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有几种?
61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记叙文的人称是如果叙
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如果叙述
人并非作品中的 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
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 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
人称经常使用。
3、记叙文叙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叙事方式: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的顺序一 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
序来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 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
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 方法;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
线索, 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4、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 格特征;一是环境描
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
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
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干脆。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
发自己对 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
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 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尤其是
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62
5、修辞手法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这里也不多说。
6、记叙文中的 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
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 要细加体会。
7、理清读物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 就好掌握了。一篇记
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
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8、阅读分析记叙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形式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和 记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来做,而人
的活动表现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就文章的整 体来说,由
于记叙的目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可以确定是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
读 记叙文,一般地说,应该以了解故事情节为突破口。先从整体上看,写的是
一件事还是几件事。如是一件 事,它的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过程;如是几件事,那就 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故事情节弄清楚了,就要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故事情节的,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这是阅读、分
析文章的基本功,最为 重要。
(四)开放类
这一类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 感想、启
示等;补充题,即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仿写题,联想、
想象 题等。
1、感悟题,是对原文内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
基础上进 行创造活动。答题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
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 见解,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63
(03年语文中考题中就有此题)
2 、补充题,关键在于把握题目要求,吃透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这
样补写的句子才能与前后文意 思连贯,补写的论据才能吻合论点和文意。
3、仿写题,可谓形式多样:有单一性仿写,如:修辞、表 达、关联词、短语等角度
进行仿写;也有综合性仿写,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辞等,按照多
项要求进行仿写。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点、修辞方
法、前后句和其中 的关键词语的内在关系等,然后,还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
要求进行仿写。
4、联想、想象题 ,常见的形式有: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完成这类题
目,一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目 要求的相关性、一致性,也就是说,
首先要找到题目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 情况,才
不致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二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象,会给
人以荒诞 可笑的感觉。
现代文阅读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占相当大比重,是高考试题中拉开分
数 档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学生做题时感到难以把握,就连教师辅导复习时也
感到棘手。怎样才能提高这类 试题的得分率,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 观点; 阐述; 结合文本内容。 总之,学生要明确文本的基本特征,把握文章的主旨与结构等,学会规范答题,
扣紧题意,方能更有 效的作答。

64

函数周期性-酵母是谁


初中考高中没考上咋办-面试衣着


安安静静类似的词语有-送礼


镇定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天一中学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怎么样-实数集


英语四级成绩多少合格-学生如何快速减肥


未来哪些专业前景好-万里赴戎机


长春大学录取分数线-中央机构设置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1: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6779.html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