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2:09
tags:高中数学必修二

高中数学共学几本书-初高中数学衔接视频百度云


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二章 点 、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练习(P43) 1、D; 2、(1)不共面的四点可确定4个平面;(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确定1个
或3个平面 3、(1)× (2)√ (3)√ (4)√
4、(1)A∈α,B?α; (2)M?α,M∈a; (3)a
?
α a
?
β
练习(P48) 1、(1)3条。分别是BB’,CC’,DD’. (2)相等或互补
2、(1)∵BC∥B’C’,∴∠B’C’A’是异面直线A’C’与BC所成的角。 在RT△A’ B’C’中,A’B’=2
3

B’C’=2
3
,∴∠B’C’A’ =45°.因此,异面直线A’C’与BC所成的角为45°
(2)∵AA’∥BB’,∴∠B’BC ’是异面直线AA’与BC’所成的角。在RT△B’BC’中,B’C’=AD=2
3
BB’=AA=2,∴BC’=4,∠B’BC’=60°.因此,异面直线AA’与BC’所成的角为60 °
练习(P49) B
练习(P50)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
习题2.1 A组(P51)1、图略 2、图略
3、(1)√ (2)× (3)√ (4)× (5)×
4、(1)
?
, (2)8, (3)2, (4)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 (5)b∥平面α或b与α相
交, (6)可能相交,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5、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第三条直线有两点在此平面内 ,所以它也在这个平面内。于是,
这三条直线共面。
6、提示:利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 A’∥CC’,又利用相等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CC’,因此,
我们可得平行四边形ACC’A’ ,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A’B’,AC=A’C’,BC=B’C’,因此,△ABC
≌△ A’B’C’。
7、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且不共面可以确定三个平面,如果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最多可以 确定三个
平面。
8、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分空间27部分。
B组 1、(1)C; (2)D; (3)C.
2、证明:∵AB∩α=P,AB
?
平面ABC ∴P∈平面ABC,P∈α
∴P在平面ABC与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和R均在这条交线上,∴P,Q,R三点共线
说明:先确定一条直线,在证明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3、提示:直线EH和FG相交于点 K;由点K∈EH,EH
?
平面ABD,得K∈平面ABD.
同理可证:点K∈平面BCD,而平面ABD∩平面BCD=BD,因此,点K∈直线BD.
即EH,FG,BD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55) 1、(1)面A’B’C’D’,面CC’D’D; (2)面DD’C’C,面BB’C’C;
(3)面A’D’B’C’,面BB’C’C.
D
1
C
1
2、解:直线BD
1
∥面AEC,证明如下:连接BD于AC交于点F,连接EF
∵AC、BD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A
1
B
1
∴F为BD的中点 ∵E为DD
1
的中点
E
∴EF为△DBD
1
的中位线
∴EF∥BD
1
又∵EF
?
平面AEC,BD
1
?
平面AEC
D
∴BD
1
∥平面AEC
C
F
练习(P58) 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A
B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2、提示:容易证明MN∥EF,NA∥EB,进而可证平面AMN∥平面EFDB 3、D
练习(P61) 1、(1)× (2)× (3)× (4)√
习题2.2 A组(P61) 1、(1)A;(2)D; (3)C;
D
2、(1)平行或相交; (2)异面或相交
3、证明:(1)∵E、F分别为BC、CD的中点
∴EF为△BCD的中位线
∴EF∥BD,∵EF
?
平面EFG,BD
?
平面EFG
∴BD∥平面EFG
A
(2)∵G、F分别为AD、CD的中点
E
∴GF为△ACD的中位线
∴GF∥AC,∵GF
?
平面EFG,AC
?
平面EFG
B
∴AC∥平面EFG
4、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P,过P作直线b’,使b’∥b.
则由a与b’两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即为所求的平面α
5、证明:连接CD
AC? ?BD?
A,B,C,D共面
?
C∈α,D∈α
G
C
F?
?
?
平面ABCD∩α?CD
?
AB??α
?
?
?
AB??CD
?
AC??BD
?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BD
?
?
6、
AB?β
?
?AB?? CD
. 同样可证明AB∥EF,于是CD∥EF.
α∩β?CD
?
?
7、证明:∵AA’∥BB’,AA’=BB’ ∴四边形AA’B’B是平行四边形
∴AB∥A’B’,又∵AB
?
平面A’ B’C’,A’B’
?
平面A’B’C’
∴AB∥平面A’B’C’, 同理可证BC∥平面A’B’C’
又∵AB
?
平面ABC,BC
?
平面ABC且AB∩BC=B
∴平面ABC∥平面A’B’C’
8、证明:∵在△AOB和△A’OB’中,AO=A’O,∠AOB =∠A’OB’,BO=B’O
∴△AOB≌△A’OB’(SAS) ∴∠ABO =∠A’ B’O
∴AB∥A’ B’,又∵AB
?
平面A’B’C’,A’B’
?
平面A’B’C’
∴AB∥平面A’B’C’, 同理可证BC∥平面A’B’C’
又∵AB
?
平面ABC,BC
?
平面ABC且AB∩BC=B
∴平面ABC∥平面A’B’C’
B组 1、过平面VAC内一点P作直线DE∥AC,交 VA于D,交VC于E;过平面VBA内一点D作
直线DF∥VB,交AB于F,则DE,DF所确定的 截面为所求。理论依据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
定定理。
2、证明:设P为b上任意一点,则a与P确定一平面γ. β∩γ=c,c∥a,所以c∥α.
又c与b有公共点P,且c与b不重合(否则a∥b,与已知矛盾),即c与b相交.
由b∥α,可证α∥β
3、连接AF,交β于G,连接BG,EG,则由β∥γ得:
由α∥β,得
AG
GF
?
DE
EF
AB
BC
?
AG
GF
AB??α


AB
BC
?
DE
EF

4、正确命题序号是:(1)(2)(4)(5)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V
2.2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67) 1、证明:作AC的中点D,连接VD,BD
∵VA=VC. AB=BC,∴△VAC和△ABC是等腰三角形
C
D
又∵D为底边AC的中点
A
∴VD⊥AC,BD⊥AC 又∵VD∩BD=D ∴AC⊥平面VBD
B
∵VB
?
平面VBD 所以 AC⊥VB
2、(1)AB边的中点; (2)点O是△ABC的外心; (3)点O是△ABC的垂心;
3、不一定平行
练习(P69) A
练习(P71) 1、(1)√ (2)√ (3)√ 2、b∥α,或b
?
α
练习(P73) 1、A 2、C
习题2.2 A组(P73)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2、证明:如图,设α∩γ=l,在平面α内作直线a⊥l.
∵α⊥γ, ∴a⊥γ
过a作一个平面
?
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b
由β∥α,得b∥a,∴b⊥γ
又b
?
β,∴β⊥γ
3、解:垂直关系,证明如下:
VA⊥AB
?
VA⊥AC
?
?
?VA⊥平面ABC?
VA⊥BC
?
BC⊥平面VAB
?
?
?
?
?平面VAB⊥平面VBC

AB⊥BC
?
BC?平面VBC
?
V
4、解:取AB中点M,连接,
∵VA=VB,且M为底边AB的中点 ∴VM⊥AB
∵CA=CB,且M为底边AB的中点 ∴CM⊥AB
C
∴∠VMC为二面角V- AB-C的平面角
A
由已知得:VM=CM=VC=1 ∴△VMC是等边三角形
M
故∠VMC=60° ∴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的度数为60°
B
5、提示:在平面γ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于平面γ的交线,
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直线l⊥平面γ.
6、已知:a,b,c为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a,b确定一平面α,a,c确定一平面β,
b,c确定一平面γ
求证:α,β,γ两两互相垂直
证明:∵c⊥a,c⊥b,且a,b是α内两条相交直线
∴c⊥α 又∵c
?
β ∴α⊥β
同理可证,α⊥γ,β⊥γ
7、90°或45°
8、证明:将m,n确定的平面定义为平面α,
由已知可证:l
1
⊥α,l
2
⊥α,∴l
1
∥l
2
,因此∠1=∠2
9、已 知:a∥b,a∩α=A
1
,b∩α=B
1

?
1

?
2
分别是a,b与α所成角
求证:
?
1
=
?
2

A
B
证明:如图,在a,b上分别取点A,B,这两点在平面α的
同侧. 且AA
1
=BB
1
,连接AB和A
1
B
1
.
a
b
∵AA
1
∥BB
1
,AA
1< br>=BB
1
,∴四边形AA
1
B
1
B是平行四边形
A
2
B
2
∴A B∥A
1
B
1
. 又A
1
B
1
?
α,AB
?
α, ∴AB∥α θ
1
θ
2
设A
2
,B
2
分别是平面α 的垂线AA
2
,BB
2
的垂足,
A
1
B
1
α
连接A
1
A
2
,B
1
B
2< br>,则AA
2
=BB
2
.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在RT△AA
1
A
2
和RT△B B
1
B
2
中,∵AA
2
=BB
2
,AA< br>1
=BB
1

∴RT△AA
1
A
2
≌RT△BB
1
B
2
∴∠AA
1
A
2< br>≌∠BB
1
B
2

?
1
=
?
2

B组 1、证明:∵AA’⊥平面ABCD,∴AA’⊥BD. 又BD⊥AC,∴BD⊥平面ACC’A’,
而BD
?
平面A’BD,因此,平面ACC’A’⊥平面A’BD
2、提示:由已知条件知:VD⊥AB,VO⊥AB,所以,AB⊥平面VDC,AB⊥CD.
又因为AD=BD,可得AC=BC.
3、提示:参考A组第5题的解法
4、解:由VC垂直于⊙O所在平面,知VC⊥AC,VC⊥BC,即∠ACB是二面角A-VC- B的平面角. 由
∠ACB是直径上的圆周角,知∠ACB=90°. 因此,平面VAC⊥平面VBC. 由DE是△VAC两边
中点连线,知DE∥AC,故DE⊥VC. 由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直线DE与平面VBC垂直.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
A组(P78)
1、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4或6或7或8个部分
2、解:连结C
1
E,在上底面过点E作直线l⊥C
1
E即可 ∵CC
1
⊥底面A
1
B
1
C
1
D1
∴CC
1
⊥l,根据作法知l⊥C
1
E.
又∵C
1
E∩C
1
C=C
1,
, ∴l⊥平面CC
1
E,因此,l⊥CE
3、已知:直线l
1
,l
2
,l
3
, l
1
∩l
2
=A,l
2
∩l
3
=B,l
3
∩l
1
=C
求证:l
1
,l
2
,l
3
共面
证明:∵l
1
∩l
2
=A ∴由公理2可知,l
1
,l
2
确定一平面α
又∵B∈l
2
,C∈l
1
∴B∈α,C∈α
而B∈l
3
,C∈l
3
(已知) ∴l
3
?
α(公理1)
∴l
1
,l
2
,l
3
都在α内,即l
1
,l
2
,l
3
共面
4、(1)如右图,CD∥EF,EF∥AB,CD∥AB. 又CD≠AB,
∴四边形ABCD是梯形
(2)
C
α
A
l
1l
2
l
3
B
E
D
F
C
A第4题
9
2
a

8
B
5、证明:连结EE1
,FF
1
,根据已知条件AE∥A
1
E
1
且 AE=A
1
E
1
,AF∥A
1
F
1
且AE =A
1
F
1

推出A A
1
∥E E
1
且A A
1
=E E
1
,A A
1
∥FF
1
且A A
1
=FF
1
, < br>∴EE
1
∥FF
1
且EE
1
=FF
1

∴四边形EFF
1
E
1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EF∥E
1
F
1
且EF=E
1
F
1

6、解:设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x

y

z.
x
2
?y
2
?a
2
?
1
2222
?
22222

y?z?b
?
?x?y?z?
?
a?b?c
?

2
222
?
z?x?c
?
1
长方形 的对角线长为
2
?
a
2
?b
2
?c
2?

2
7、证明:作VO⊥平面ABCD,垂足为O,则VO⊥AB
取AB中点H,连结VH,则VH⊥AB.
∵VH∩VO=V,∴AB⊥平面VHO
∴∠VHO为二面角V-AB-C的二面角.
∵VH
2
=VA
2< br>-AH
2
=5-1=4,∴VH=2

OH?
1
2
AB?1
,∴∠VHO=60°.
V
D
A
H
O
C
B
因此,二面角V-AB- C的二面角为60°
8、因为α∩β=a,γ∩α=b,β∩γ=c,且a∩b=O,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则O∈b
?
α,且O∈b?
γ,即O∈γ∩α=c,所以a,b,c三线共点
9、解:由图知γ∩α=a,β∩γ=b,α∩β=c,
∵a
?
β,b
?
β,a∥b, ∴a∥β.
又∵a
?
α,a
?
β,β∩α=c,∴a∥c,∴a∥b∥c.
1 0、AB⊥CD,证明如下:∵α∩β=AB,∴AB
?
α,AB
?
β.
∵PC⊥α,∴PC⊥AB.
∵PD⊥β,∴PD⊥AB.
∵PC∩PD=P,
∴AB⊥平面PCD. ∵CD
?
平面PCD
∴因此AB⊥CD
B组 1、(1)证明:由折叠前,AD⊥AE,CD⊥CF,
得A’D⊥A’E,A’D⊥A’F 又A’E∩A’F=A’
∴A’D⊥平面A’EF,∴A’D⊥EF
(2)解:由(1)知:A’D⊥平面A’EF, ∴
V
A'?EFD
=
S
△A'EF
A'D

3
1
由折叠知:A’E=AE=
2
33
22
,A’F=C F=,
EF=BE+BF
=
2
22
过A’作EF的垂线A’H于AB交于H
34
?
2 22
?
1

A'H=A'E-EH
?
A'E-
?< br>EH
?
=
4
2
??

S
△A'E F
=
1
2
1
EFA'H
=
1
2
?
2
2
1
?
34
4
2
=
17
8
17
12


V
A'?EFD
=
S< br>△A'EF
A'D
=
?
3
3
17
8
?2
=
D
1
B
1
H
C
1
2、证 明:(1)连接B
1
D
1
,B
1
D
1
⊥A
1
C
1
,又DD
1
⊥面A
1
B
1
C
1
D
1

A
1
∴DD
1⊥A
1
C
1
,∵B
1
D
1
⊥A
1
C
1
,DD
1
∩B
1
D
1
= D
1

∴A
1
C
1
⊥面D
1
DB ,因此A
1
C
1
⊥B
1
D.
同理可证:B
1
D⊥A
1
B,∴B
1
D⊥平面A
1
C
1
B
(2)连接A
1
H,BH,C
1
H,
由A
1
B
1
=BB
1
=C
1
B
1,得A
1
H=BH=C
1
H
∴点H为△A
1
BC
1
的外心. 又△A
1
BC
1
是正三角形
A
∴点H为△A
1< br>BC
1
的中心,也为△A
1
BC
1
的重心

D
B
C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怎么样学号-高中数学球体怎么画


高中数学教师面试视频-蒙对高中数学的方法


高中数学第11题-高中数学葡萄学院


2014高中数学竞赛 湖北-高中数学老师9分进笔试


高中数学椭圆ppt-高中数学课评课优缺点


高中数学a版必修-高中数学椭圆定理证明


点金训练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高中数学作业实拍


33届湖南省高中数学联赛-2015海南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2: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6927.html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