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一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3:16
tags:高中数学必修4

高中数学向量符号怎么打-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一、教学目标
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 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
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 教学 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
基础知识是否已 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
三、教学设想:
(一)导入:问题1:
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cos45?
3
2< br>,
cos30?
,由此我们能否得到
cos15?cos
?
4 5?30
?
??
2
2
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
cos45 ?cos30
呢?
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 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
?
?
?
?
??

(二)探讨过程:
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
?
的 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
P
1

cos
?
等于角
?< br>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
?
的余弦线来表示。
思考1:怎样构造角
?
和角
?
?
?
?(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 来.)
思考2: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
的知识来证明?
(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
?
?
)?cos
?
?cos
?
?sin
?
?sin
?

(三)例题讲解
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
cos75

cos15
的值.
解:分析:把
75

15
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

< p>
cos75?cos
?
45?30
?
?cos45cos30? sin45sin30?
c
?
os?45
23216?2
????< br>22224
1
?
2
?6
?


c os15?
?
3?0cos45?cos30
232
sin?45s?in3 0?
222
2
4
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 造方法,例如:
cos15?cos
?
60?45
?
,要学会灵活运 用.
例2、已知
sin
?
?
4
5
?
?< br>?

?
?
?
,
?
?
,cos
?
??,
?
是第三象限角,求
cos
?
?
??
?
的值.
5
13
?
2
?
2
3
4
?
4
?
?
2
解:因为
?
?
?
,
?
?

sin
?
?
由此得< br>cos
?
??1?sin
?
??1?
??
??

5
5
?
5
?
?
2
?
?
?
12
5
?
5
?
2
又因为
cos
?
??,
?
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sin
?
??1?cos
?
??1?
?
?
?
??

13
1 3
?
13
?
所以
cos(
?
?
?
)?cos
?
cos
?
?sin
?
sin
?
?
?
?
?
?
?
?
2
33
?3
??
5
?
4
?
12
?

? ????
???
51351365
??????
点评:注意角
?
?
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
思考:本题中没有
?
??
?
?
,
?
)
,呢?
2
?
(四)练习:
1.不查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cos80?cos20??sin80?sin20?

13
(2)cos15??sin15?

22
cos80?cos20??sin80?sin20?

?cos(80??20?)?cos60??
解:


1)
1

2
2.教材P127面1、2、3、4题 < br>(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
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
?

?
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 ,学会灵活运用.
(1)牢记公式
C
(
?
?
?
)
?C?C?S?S.

(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要能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
(六)作业:《习案》作业二十九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
一、教学目标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 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
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
(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
?
?
?
?
?cos
?
cos
?
? sin
?
sin
?

(2)
sin
?
?cos

(二)新课讲授
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
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
?
?
?
?
?
?
???
?
??
?
?
sin
?
?
?
?
?
?cos
?
?
?
?
?< br>?
?
?
?cos
?
?
?
?
?
?
?
?
?cos
?
?
?
?
cos
?
?sin
?
?
?
?
sin
?
?
2
???
2
??
2
?
?
?
2
?

?sin
?
cos
?
?cos
?
sin
?

sin
?
?
?
?
?
?si n
?
?
?
?
?
?
?
?
?
?
?sin
?
cos
?
?
?
?
?cos< br>?
sin
?
?
?
?
?sin
?
co s
?
?cos
?
sin
?
探究2、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 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

sin
?
?
?
?
?
sin
?
cos
?
?cos?
sin
?

tan
?
?
?
??
??
cos
?
?
?
?
?
cos?
cos
?
?sin
?
sin
?
探究3、我们 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
tan
?
?
?
?
??tan
?
?
?
?
?
?
?
?
?
?
?
tan
?
?tan
?
?
?
?
tan
?
?tan
?

?
1?tan
?
tan
?
?
?
?
1?tan
?
tan?
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
tan
?

tan
?
的形式呢?
(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cos
?
cos
?
,得到
tan
?
?
?
?
??
tan
?
?tan
?

1?tan
?tan
?
注意:
?
?
?
?
?
2
?k
?
,
?
?
?
2
?k
?
,< br>?
?
?
2
?k
?
(k?z)


5、将
S
(
?
?
?
)< br>、
C
(
?
?
?
)

T
(< br>?
?
?
)
称为和角公式,
S
(
?
?
?
)

C
(
?
?
?
)

T
(
?
?
?
)
称为差角公式。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
sin
?
??,
?
是 第四象限角,求
sin
?
3
5
?
??
?
? ?
?
??
?
?
?
,cos
?
?
?
?
,tan
?
?
?
?
的值.
4
??
4
??
4
??
2
4
3
?
3< br>?
2
解:因为
sin
?
??,
?
是第四象限 角,得
cos
?
?1?sin
?
?1?
?
?
?
?

5
5
?
5
?
3
sin
?
3
tan
?
??
5
??

4
cos
?
4
5
?
于是有:
sin?
??
242
?
3
?
72
?
?
?

?
?
?
?sincos
?
?cossin< br>?
????
?
?
?
?
44252
?
5
?
10
?
4
?
??
242
?
3
?
72
?
?
?

cos
?
??
?
?coscos
?
?sinsin
?
?????
?
?
?
44252
?
5
?
10?
4
?
3
??1
?
??
4
?
4
tan
?
?
?
?
???7

?
3
4
??
??
1?tan
?
tan
1?
?
?
?
4
?
4
?
tan
?
?tan
思考:在本题中,
sin(
?
?
4
?
?
) ?cos(
?
4
?
?
)
,那么对任意角
?
,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能否证明?
练习:教材P131面1、2、3、4题
例2、 已知
tan
?
?
?
?
?
?
3
2< br>?
?
1
?
???
()
,tan
?
?
?
?
?,

tan
?
?
?
?< br>的值.
22
54
?
44
???
例3、利用和(差)角 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is72cos42cos72nis42
(1)、
n?o s20cos70nis20nis70
;(2)、
c?
?
?
??
;(3)、
1?na1t5
1?na1t5

is72oc s42ocs72nis42n7is2?42
解:(1)、
n
os20cos70n is20nis70
(2)、
ccos20?70
ni3s0
cos900< br>?
?
?
?
?
?
?
?
1

2

(3)、
1?na1t5nat45na1t5
?
1 ?na1t51nat45na1t5?
?
?nat45
?
15?nat60 ?
?
3?


练习:教材P131面5题
(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学会灵活运用.
(五)作业:《习案》作业三十。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
2、掌握两角 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
asin
?
?bcos
?
类 型的变换。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1)基本公式
sin(
?
?
?
)? sin
?
cos
?
?cos
?
sin
?

sin
?
(?
?
)?sin
?
cos
?< br>?co
?
ssin
?

cos(
?
?
?
)?cos
?
cos
?
?sin
?
sin?

cos
?
(?
?
)?co
?< br>scos
?
?sin
?
sin
?

tan(
?
?
?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
?
)?
1?tan
?
?tan
?< br>1?tan
?
?tan
?
(2)练习:教材P132面第6题。
思考:怎样求
asin
?
?bcos
?
类型?
(二)新课讲授
例1、化简
2cosx?6sinx

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
?
1
?
3
2cosx?6sinx?22
?
?
2< br>cosx?
2
sinx
?
?
?22
?
sin 30cosx?cos30sinx
?
?22sin
?
30?x
?< br>??
思考:
22
是怎么得到的?
22?
????
2
2
?6
2
,我们是构造一个叫使它的正、余弦分别等于
1
3
和的.
2
2
归纳:
asin
?
?bcos
?
?a
2
?b
2
sin(
?
?
?
)tan
?
?
a

b
例2、已知:函数
f(x)?2sinx?23cosx,x?R


(1) 求
f(x)
的最值。(2)求
f(x)
的周期、单调性。
例3.已 知A、B、C为△ABC的三內角,向量
m?(?1,3)

n?(cosA,sin A)
,且
m?n?1

(1) 求角A。(2)若
?
?< br>?
?
1?2sinB?cosB
??3
,求tanC的值。
cos
2
B?sin
2
B
练习:(1)教材P132面7题
(2)在△ABC中,
sinAsinB?cosAcosB
,则△ABC为(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
3cos
?
12
?sin
?
12
的值为
( )
A. 0 B.2 C.
2
D.
?
思考:已知
2

?
2
?
?
?
3
?
123

cos(
?
?
?
)?

sin(
?
?
?
)??
,求
sin 2
?

4135
三、小结: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
asin
?
?bcos
?
类型的变换
四、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一的1、2、3题。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 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
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
?
?
)?sin
?
cos
?
?cos
?< br>sin
?

sin
?
(?
?
) ?sin
?
cos
?
?co
?
ssin
?

cos(
?
?
?
)?cos
?
cos
?< br>?sin
?
sin
?

cos
?
(?
?
)?co
?
scos
?
?sin
?
sin
?

tan(
?
?
?
)?
tan< br>?
?tan
?
tan
?
?tan
?
?
(?
?
)?

tan

1? tan
?
?tan
?
1?tan
?
?tan
?练习:(1)在△ABC中,
sinAsinB?cosAcosB
,则△ABC为(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
3cos
?
12
?sin
?
12
的值为
( )
A. 0 B.2 C.
2
D.
?2

思考:已知
?
2
?
?
?
3
?
123

cos(
?
?
?
)?
sin(
?
?
?
)??
,求
sin2
?

4
135
我们由此能否得到
sin2
?
,c os2
?
,tan2
?
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
?
看成
?
即可),
(二)公式推导:
sin2
?
?sin
?
?
?
?
?
?sin
?
cos< br>?
?cos
?
sin
?
?2sin
?
cos
?

cos2
?
?cos
?
?
?
?
?
?cos
?
cos
?
?sin
?
s in
?
?cos
2
?
?sin
2
?
; < br>思考:把上述关于
cos2
?
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
sin
?

cos
?
形式的式子呢?
cos2
?
?cos
2
?
?sin
2
?
?1?sin
2
??sin
2
?
?1?2sin
2
?

cos 2
?
?cos
2
?
?sin
2
?
?cos
2
?
?(1?cos
2
?
)?2cos
2
?
?1

tan2
?
?tan
?
?
?< br>?
?
?
注意:
2
?
?
tan
??tan
?
2tan
?
?

1?tan
?< br>tan
?
1?tan
2
?
?
2
?k
?
,
?
?
?
2
?k
?

?
k?z
?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
sin 2
?
?
解:由
5
??
,?
?
?,

sin4
?
,cos4
?
,tan4
?
的值.
1342
?
4
?
?
?
?
2
,
?
2
?2
?
?
?

2
1 2
5
?
5
?
,
cos2
?
??1?sin
2
2
?
??1?
??
??
. 又因为
si n2
?
?
13
13
?
13
?
于是
sin4
?
?2sin2
?
cos2
?
?2?
5< br>?
12
?
120

?
?
?
???
13
?
13
?
169
2
120
s in4
?
120
?
5
?
119

tan4
?
?

?
169
??
cos4
?
?1?2sin
2
2
?
?1?2?
??
?
119
cos4
?
119
?
13
?
169
169
?


例2.在△ABC中,
cosA?
4

t anB?2,求tan(2A?2B)的值


5
例3.已知
tan 2
?
?,

tan
?
的值.
解:
tan 2
?
?
1
3
2tan
?
1
2
?< br>,由此得
tan
?
?6tan
?
?1?0

2
1?tan
?
3
解得
tan
?
??2?5

tan
?
??2?5

例4.已知
tan
?
?
11
,tan
?
?,求tan(
?
?2
?
)的值

73
(四)练习:教材P135面1、2、3、4、5题
(五)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
于 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六)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二。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 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
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
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 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
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 使用公式等数学
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 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
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 三角变换的特点,提
高推理、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 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
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
(二)新课讲授:
1、由二倍角 公式引导学生思考:
?

?
2
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习和( 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
路和方法更加丰富 ,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例1、试以
cos
?
表示
sin
2
?
2
,cos
2
?
2
,tan
2
2
?
2

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 角
cos
?
?2cos
因为
cos
?
?1?2si n
因为
cos
?
?2cos
2
2
?
22
?1

cos
?
?1?2sin
2
?
1?cos
?

2
?
2
来做此题.
?
2
,可以得到
sin
?
2
?
2
?1
,可 以得到
cos
2
?
2
?
1?cos
?

2
又因为
tan
2
?
2
?
2
?< br>1?cos
?

?
1?cos
?
cos
2
2
sin
2
?
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
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
构形式方 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
变换常常首先 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
例2.已知
sin
?
?
例3、求证:
(1)、
s in
?
cos
?
?
5
?
,且
?
在 第三象限,求
tan
的值。
132
1
?
sin
?
?
?
?
?
?sin
?
?
?
??
?
?

2
?
(2)、
sin
?< br>?sin
?
?2sin
?
?
?
2
cos?
?
?
2

证明:(1)因为
sin
??
?
?
?

sin
?
?
?
?
?
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
sin
?
?
?
?
?
?sin
?
cos
?
?cos?
sin
?

sin
?
?
?
?
?
?sin
?
cos
?
?cos
?
sin
?

两式相加得
2sin
?
cos
?
?sin
?
?
?
?
?
?sin
?
?
??
?


sin
?
cos
?
?1
sin
?
?
?
?
?
?sin
??
?
?
?
??

??
2
(2)由( 1)得
sin
?
?
?
?
?
?sin
??
?
?
?
?2sin
?
cos
?
①; 设
?
?
?
?
?
,
?
?
?
?
?

那么
?
?
?
?
?
2,
?
?
?
?
?
2


?< br>,
?
的值代入①式中得
sin
?
?sin
?
?2sin
思考:在例3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
?
?
?
2cos
?
?
?
2

例3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


(2)式是和差化积 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
三.练习:P142面1、2、3题。
四.小结:要对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
五.作业:《习案》三十三。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形如
asinx?bcosx
的函数 转化为
y?Asin(x?
?
)
的函数;
2、灵活利用公式,通过三角恒等变形,解决函数的最值、周期、单调性等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恒等变形的应用。
难点:三角恒等变形。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二倍角公式。

(二)典型例题分析
5
?
4
sin
2
?
?sin2
?
(2)求 tan(
?
?)的值

的值
例1:
已知0?
?
?,sin
?
?.

(1)求

25
4
cos
2
?
?cos2
?
?
解:(1)由
0?
?
?
?
2
,sin
?
?
43
,

cos
?
?,
55
sin
2
?
?sin2
?
sin
2
?
?2sin
?
cos
?
???20.
cos
2
?
?cos2
?
3cos
2
?
?1
(2)
?tan
?
?
sin
?
45
?
tan
?
?11
?,tan(
?
?)??.
< br>cos
?
341?tan
?
7
(?1?
例2.
利用三角公式化简sin503tan10?).

13
2(cos10??sin 10?)
3sin10?
2
?sin50??
2
解:
原式? sin50

(?1?)
cos10?
cos10?
sin30?c os10??cos30?sin10?sin40?

?2cos40??


cos10?cos10?
sin80?cos10?
??1
.
?
cos10?cos10?
?2sin50??
例3.已知函数
f (x)?cosx?2sinxcosx?sinx

(1) 求
f(x)
的 最小正周期,(2)当
x?[0,
44
?
2
]
时,求
f(x)
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
x
的集合.


点评:例3是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应用的举例,它使三角函数中对函数
y? Asin
?
?
x?
?
?
的性质研究得到延伸,体现了三角变 换在化简三角函数式中的作用.
例4.若函数
f(x)?3sin2x?2cos
2
x?m在区间[0

]
上的最大值为6,求常数m的值及此函
2?
数当
x?R
时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
x
的集合。
(三)练习:教材P142面第4题。
(四)小结:
(1) 二倍角公式:
sin2
?
?2sin
?
cos
?
,
cos2< br>?
?cos
2
?
?sin
2
?
?2cos< br>2
?
?1?1?sin
2
?
,

2tan< br>?
tan2
?
?.
1?tan
2
?
(2)二 倍角变式:
2cos
2
?
?1?2cos2
?
,2sin
2
?
?1?cos2
?

(3)三角变形技巧和代数变形技巧
常见的三角变形技巧有
①切割化弦;
②“1”的变用;
③统一角度,统一函数,统一形式等等.
(五)作业:《习案》作业三十四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三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抓住角、函数式得特点,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和、差、倍角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的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
教学过程


例1:教材P141面例4
例1. 如图,已知
OPQ
是半 径为1,圆心角为
?
3
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
的内接 矩形.记∠COP=
?
,求当角
?
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 出这个最大面积.

Q





< br>例2:把一段半径为R的圆木锯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木料,怎样锯
法能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分别 设边与角为自变量)
解:(1)如图,设矩形长为
l
,则面积
S?l4R< br>2
?l
2

4R
2
?2R
2
,
所以
S?l(4R?l)?? (l)?4Rl,
当且仅当
l?
2
22222222
2
D< br>O
A
C
?
B
P
θ

l?2R时,
S
2
取得最大值
4R
4
,此时
S
取得最大值
2R
2
,矩形的宽为
2R
2
?2R
即长、宽相等,矩形为圆内接正方形.
2R
(2)设角为自变量,设对角线与一条边的夹角为
?
,矩形长与宽分别为
2Rsin
?

2Rcos
?
,所以面积
S?2R cos
?
?2Rsin
?
?2R
2
sin2
?.

sin2
?
?1
,所以
S?2R
2,当且仅当
sin2
?
?1
时,
S
取最大值
2 R
2
,所以当且仅当
2
?
?90?

?
? 45?
时,
S
取最大值,此时矩形为内接正方形.
变式:已知半径为1的 半圆,
PQRS
是半圆的内接矩形如图,问
P
点在什么位置时,矩
Q

P

形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面积时的值.
R

O

S


解:设
?SOP?
?,

SP?sin
?
,OS?cos
?
,
< br>故S
四边形
PQRS
?sin
?
?2cos
?
?sin2
?


?

45?
时,
S
max
?1


课堂小结
建立函数模型利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P.139到P.142; 2.



. 《习案》作业三十五

高中数学 矩阵-09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版


文科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五-高中数学曲线都有什么


高中数学教资先考哪个-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公式大全


初三学高中数学-高中数学书电子版辽宁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好不好用-高中数学答题纸模板 解答题


自学高中数学的软件-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二章总结


南京高中数学版本-初中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人教a版目录-高中数学教程刘畅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3: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064.html

高一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