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及其配套习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3:29
tags:高中数学必修4

高中数学求极值错误-高中数学走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1、任意角
?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
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
2、角
?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
限,则称
?
为第几象限角. ??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
?
?
k?360?90?k?360?180, k??
?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
?
?
k?360?180?
?
?k?360?270,k??
?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
?
?
k?360?270?
?
?k?360?360,k??
?
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
?k?180,k ??
?

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
?k?180?90,k??
?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
?k?90,k??
?

3、与角
?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
??
?k?360?< br>?
,k??
?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
k?360< br>?
?
?
?k?360
?
?90
?
,k??< br>
????
????
????
?
??
?
?< br>4、已知
?
是第几象限角,确定
?
?
n??
?
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
n

n
*
份,再从
x< br>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二、三、四,则
?
原来
?
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终边所落在的区域.
n
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
l
6、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角
?
所对弧的长为
l
,则角
?
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
?

r
?
180?
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
2
?
?360

1 ?

1?
?
?57.3
?

?
180< br>?
?
?
?
?
?
?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
?
?
为弧度制
?
,半径为
r
,弧长为
l
,周长为
C
,面积为
S

11

l? r
?

C?2r?l

S?lr?
?
r
2

22
9、设
?
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
?
的终边 上任意一点
?
的坐标是
?
x,y
?
,它与原点
yx y

cos
?
?

tan
?
?
?
x?0
?

rrx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 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
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y
11、三角函数 线:
sin
?
???

cos
?
???

tan
?
???

的距离是
rr?x
2
?y
2
?0
,则
sin
?
?
?
?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
1
?
sin
?
?cos
?
?1

22
P
T
OM
A
x

第 1 页 共 1 页



2
?
sin
?
?1?cos
2
?
,cos
2
?
?1?sin
2
?
?

?
2
?
sin
?
?tan
?

cos
?
sin
?
??
sin
?
?tan
?
cos
?
,cos
?
?
??

tan
?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
1
?
sin
?
2k
?
?
?
?
?sin
?

cos
?
2k
?
?
?
?
? cos
?

tan
?
2k
?
?
?
?
?tan
?
?
k??
?

?
2
?
sin
?
?
?
?
?
??sin
?
cos
?
?
?
?
?
??cos
?< br>,
tan
?
?
?
?
?
?tan
?< br>.
?
3
?
sin
?
?
?
?
??sin
?

cos
?
?
?
?
?co s
?

tan
?
?
?
?
??tan
?

?
4
?
sin
?
?
?
?
?
?sin
?

cos
?
?
?
?
?
??cos
?

tan
?
?
?
?
?
??tan
?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
?
??
?
?

5sin?
?
?cos
?
cos
??
???
?
?
?
?sin?

?
2
??
2
?
?
6
?
sin
?
?
??
?
?
?
?
??cos
?

cos
?
?
?
?
??s in
?

?
2
??
2
?
?
口诀 :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其中A?0,
?
?0)
14.函数y?Asin(
?
x?
?
)?B

最大值是
A ?B
,最小值是
B?A
,周期是
T?
2
?
?
,频率是
f?
?
,相位是
?
x?
?

2
?
初相是
?
;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
x?
??k
?
?
y?B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
2
(k?Z)
,凡是该图象与直线

y=Asin(ωx+φ)+B的图象求其解析式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最高点-最低点
①A的确定:根据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A=;
2
最高点+最低点
②B的确定:根据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B=;
2

③ω的确定:结合图象,先求出周期,然后由T=(ω>0)来确定ω; ω
④φ的确定:把图像上的点的坐标带入解析式y=Asin(ωx+φ)+B
,然后根据
φ
的范围确定
φ
φ即可,例如由函数y=Asin(ωx+φ)+K最开始与 x轴的交点(最靠近原点)的横坐标为-
(即
ω
φ
令ωx+φ=0,x=-) 确定φ.

ω
15.三角函数的伸缩变化
先平移后伸缩
向左(
?
>0)或向右(
?
?0)
????????

y?sinx
的图象
平移
?
个单位长度
?
y?sin(x?
?
)
的图象
?????????
1
到 原来的(纵坐标不变)
?
横坐标伸长(0<
?
<1)或缩短(
?>1)

第 2 页 共 2 页



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

y?sin(
?
x?
?
)
的图象
?????????
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 不变)
?

y?Asin(
?
x?
?
)
的图象
???????
平移k个单位长度
向上(k?0)或向下(k?0)

y?Asin(x?
?
)?k
的图象.
先伸缩后平移
?

y?sinx
的图象
?????????
为原来的A倍 (横坐标不变)
横坐标伸长(0?
?
?1)或缩短(
?
?1)
??????????

y?Asinx
的图象
1
到原来的(纵 坐标不变)
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A?1)
?
向左(
?
?0)或向右(
?
?0)
????????

?

y?Asin(
?
x)
的图象
平移
?
个单位
?
y?Asin(
?
x?
?
)?k
的图象.得
y?Asinx(
?
x?
?
)
的图象
???????

平移k个单位长度
16.由
y

A
sin(ω
x

?
)的图象求其函数式:
给出图象确定解析式
y
=< br>A
sin(ω
x
+
?
)的题型,有时从寻找“五点”中的第一
零点(-
?
,0)作为突破口,要从图象的升降情况找准第一个零点的位置。
..
?
向上(k?0)或向下(k?0)
17.求三角函数的周期的常用方法: < br>经过恒等变形化成“
y?Asin(
?
x?
?
)
、< br>y?Acos(
?
x?
?
)
”的形式,在利用
周期公 式,另外还有图像法和定义法。

函数y=Asin(ωx+φ)和y=Acos(ωx+φ)的最小正周期为,
|ω|
π
y=tan(ωx+φ)的最小正周期为 .
|ω|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cosx

y?tanx

y?sinx














R

R

?
?
?
xx?k
?
?,k??
??

2
??
?
?1,1
?

?
k??
?
?
?1,1
?

R

?


x?2k
?
?
2



x?2k
?
?
k??
?
时,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


第 3 页 共 3 页



时,
y
max
?1
;当
x?2 k
?
?
y
max
?1
;当
x?2k
??
?

?
2

?
k??
?
时,
y
min
??1

?

?
k??
?
时,
y
min
??1







2
?

2
?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
??
?
2k
?
?,2k
?
?
?

22??

?
2k
?
?
?
,2k
?
?
?
k??
?
??
??

k
?
?,k
?
?
上是增函数;在
k??
?

?
上是增函数;在
??

22
??

?
2k
?
,2k
?
?
?< br>?

?
3
?
?

?
2k
?
?,2k
?
?
?

?
k??
?
上是增函数.
?
22
??
?
k??
?
上是减函数.
?
k??
?
上是减函数.
对称中心对称中心

?
k
?
,0
??
k??
?


对称

?
x?k
?
?
?
k??
?

2< br>对称中心

?
??
k
?
?,0
?
?
k??
?

?
2
??
对称轴
x?k
?
?
k??
?

?
k
?
?
,0
?
?
k??
?

?
2
??
无对称轴
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
1
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
?
?
?
?
?
⑶三角形不等 式:
a?b?a?b?a?b

?
??
?
⑷运算性质:① 交换律:
a?b?b?a
;②结合律:
?
a


C


?

?
?
??
??
?
??
??
a?b?c?a?b?c
;③
a?0?0 ?a?a

???
?
b

?


?


第 4 页 共 4 页
?????
?
?
???????
a?b??C?????C



?
?
?
?
⑸坐标运算:设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
?
x
1
?x
2
,y
1
?y
2
?

18、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
?
?
?
⑵坐标运算:设
a?
?
x
1< br>,y
1
?

b?
?
x
2
,y
2
?
,则
a?b?
?
x
1
?x
2
,y
1
?y
2
?

????

?
?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x
1
,y
1
?

?
x
2
,y
2
?
,则
???
?
x
1
?x
2
,y
1
?y
2?

19、向量数乘运算:
??
⑴实数
?
与向量< br>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
a


?
a?
?
a

????
??
②当
?
?0
时,
?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 同;当
?
?0
时,
?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 相反;当
?
?
?
?0
时,
?
a?0
. < br>?
?
?
?
?????
⑵运算律:①
?
??
a
?
?
?
??
?
a
;②
?
?
?
?
?
a?
?
a?
?
a
;③
?
a?b?
?
a?
?
b

??< br>⑶坐标运算:设
a?
?
x,y
?
,则
?
a?
?
?
x,y
?
?
?
?
x,
?y
?

?
?
?
?
??
?
?
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aa?0

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 实数
?
,使
b?
?
a

??
bb?0< br>设
a?
?
x
1
,y
1
?
,其中b?0
,则当且仅当
x
1
y
2
?x
2
y
1
?0
时,向量
a

b?
?
x
2
,y
2
?

共线.
?
?
?
?
?
??
?
?
?
??
???
21、平面向量 基本定理:如果
e
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这一平面
??
???
?????
?
?
内的任意向 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1

?
2
,使
a?
?
1
e
1
?
?
(不共线的向量
e
1

e
2

2
e
2

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
?
是线段
?
1
?
2
上的一点,
?
1

?
2
的坐标分别是
?
x
1
,y
1
?

?
x
2
,y
2
?

????????
?< br>x?
?
x
2
y
1
?
?
y
2
?

?
1
??
?
??
2
时,点< br>?
的坐标是
?
1
,
?

1?
?
1?
?
??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
?
?
?
?
?
?
??

a?b?abcos
?
a?0,b?0,0?
?
?180
.零向量与 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
0

??
?
?
?
?
?
?
?
?
?
?
?
?
a?b?ab
;⑵性质:设
a

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
a?b?a?b?0
.②当
a

b
同向时,
???
2
?
2< br>?
?
?
?
?
?
?
?
?
?< br>???

a

b
反向时,
a?b??ab

a?a?a?a

a?a?a
.③
a?b?ab

?
?
?
?
?
??
?
???
?
?
?
??
?
a
?
a?b?
?
a?b?a?< br>?
b
a?b?b?a
⑶运算律:①;②
??
;③
?b ?c?a?c?b?c

????
??
?
?
?
?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
a?
?
x
1
,y
1< br>?

b?
?
x
2
,y
2
?
,则
a?b?x
1
x
2
?y
1
y
2

22

a?
?
x,y
?
,则
a?x ?y
,或
a?
?
?
2
?
x
2
?y
2

?
?
?
?

a?
?
x
1
,y
1
?

b?
?
x
2< br>,y
2
?
,则
a?b?x
1
x
2
? y
1
y
2
?0


第 5 页 共 5 页



?
?
?
?
?
?
a

b
都是非零向量,
a?
?
x
1
, y
1
?

b?
?
x
2
,y
2?

?

a

b
的夹角,则
?
?
x
1
x
2
?y
1
y
2
a?b
cos
?
?
?
?
?

2222
ab
x
1
?y
1
x
2
?y
2
2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cos
?
?
?
?
?
?cos
?
cos
?
?sin
?
si n
?
;⑵
cos
?
?
?
?
?
?c os
?
cos
?
?sin
?
sin
?


sin
?
?
?
?
?
?sin
?
cos
?
?cos
?
sin
?
;⑷
sin
?
?
?
?
?
?sin
?
cos
?
?cos
?
sin
?


tan
??
?
?
?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
?
?
??
1?tan
?
tan
?
?
);
1?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tan
?
?< br>?
?
??
1?tan
?
tan
?
?
).
1?tan
?
tan
?

tan
?
?
?
?
?
?
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
?
?2sin
?
cos
?


cos2
?
?cos
2
?
?sin
2< br>?
?2cos
2
?
?1?1?2sin
2
?
1?cos2
?
).
2

cos
2
?
?
cos2
?
?1
2

sin
2
?
?

tan2
?
?
2tan
?

1?t an
2
?
?
2
??
2
sin
?
?
?
?
?
,其中
tan
?
?
?

?
26、
?sin
?
??cos
?
?
对于 形如y=asinx+bcosx的三角式,可变形如下:
y=asinx=bcosx
?a
2
?b
2
(sinx·
b
a
a?b
22< br>?cosx·
a
a?b
22
b
a?b
22
)
。由于上式中的
b
a?b
22
a
a?b
22

a?b
22
的平方和为1,故可记=cosθ,=sinθ,则
y?a
2
?b
2
(sinxcos??cosxsin?)
?a?bsin (x??)。
22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asinx+bcosx=
a
2
?b
2
sin(x?
?
)
,(*)其中θ由
a
a?b
22
?cos
?
,
b
a?b
22< br>?sin
?
来确定。
通常称式子(*)为辅助角公式,它可以将多个三角式的 函数问题,最终化为y=Asin(
?x??
)+k
的形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 6 页 共 6 页



abc
1.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
定理可以变形为:
(1)a∶b∶c=sin A∶sin B∶sin C;
(2)a=2Rsin_A,b=2Rsin_B,c=2Rsin_C;
abc
(3)sin A=
2R
,sin B=
2R
,sin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cos_A,b
2
=a
2
+c
2
-2accos_B,c
2
=a
2
+b
2

b
2
+c
2
- a
2
a
2
+c
2
-b
2
2ab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2bc
,cos B=
2ac
,cos C
a
2
+b
2
-c
2

2ab
.
111abc1
3.S

ABC

2
absin C=
2
bcsin A=
2
acsin B=
4R

2
(a+b+c)·r(R是三角形外接圆
半径,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 R,r.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b,A,


A为锐角
A为钝角或
直角
图形

关系

解的
个数
a<bsin A

a=bsin A

bsin A<a<b a≥b

a>b

a≤b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

一条规律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 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
也较大,即在△ABC中,A>B?a>b?s in A>sin B.
两类问题
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 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
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 解、两
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
边和其 他两角;(2)已知三边,求各角.
两种途径

第 7 页 共 7 页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
(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
双基自测
1.在△ABC中,A=60°,B=75°,a=10,则c等于( ).
A.52
106
C.
3

B.102
D.56
解析 由A+B+C=180°,知C=45°,
ac
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sin C

10c106
即=.∴c=
3
.答案 C
32
22
sin Acos B
2.在△ABC中,若
a

b
,则B的值为( ).
A.30° B.45° C.60° D.90°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
sin Acos B
.答案 B
sin A

sin B
,∴sin B=cos B,∴B=45°
3.在△ABC中,a=3,b=1,c=2,则A等于( ).
A.30° B.45° C.60° D.75°
b2
+c
2
-a
2
1+4-3
1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2bc
==,
2×1×2
2
∵0<A<π,∴A=60°.答案 C
1
4.在△ABC中,a=32,b=23,cos C=
3
,则△ABC的面积为( ).
A.33 B.23 C.43 D.3
122
解析 ∵cos C=,0<C<π,∴sin C=,
33
1122
∴S

ABC

2
absi n C=
2
×32×23×
3
=43.
答案 C
5.已 知△ABC三边满足a
2
+b
2
=c
2
-3ab,则此三角 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
解析 ∵a
2
+b
2
-c
2
=-3ab,
a
2
+b
2
-c
2
3
∴cos C=
2ab
=-
2

故C=150°为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答案 150°

第 8 页 共 8 页



考向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3,b=2,B=45°.求角A,C和边c.
ab32
解 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sin B

sin A

sin 45°

3
∴sin A=
2
.
∵a>b,∴A=60°或A=120°.
当A=60°时,C=180°-45°-60°=75°,
6+2
bsin C
c=
sin B

2

当A=120°时,C=180°-45°-120°=15°,
6-2
bsin C
c=
sin B

2
.
(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
入求解即可.
(2) 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
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 应引起注意.
π
【训练1】 在△ABC中,若b=5,∠B=
4
,tan A=2,则sin A=______a=________.
解析 因为△ABC中,tan A=2,所以A是锐角,
sin A

cos A
=2,sin
2
A+cos
2
A=1,
25ab
联立解得sin A=
5
,再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sin B

代入数据解得a=210.答案
25
5
210
考向二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cos Bb
【例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cos C
2a+c
(1)求角B的大小;
(2)若b=13,a+c=4,求△ABC的面积.
cos Bb
[审题视点] 由
cos C
=-,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
2a+c
a
2
+c
2
-b
2
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2ac

a
2
+b
2
-c
2
cos C=
2ab
.

第 9 页 共 9 页



cos Bb
将上式代入
cos C
=-得:
2a+c
a
2
+c
2
-b
2
2abb
·,
222< br>=-
2ac
a+b-c2a+c
整理得:a
2
+c
2
-b
2
=-ac.
a
2
+c
2
-b2
-ac
12
∴cos B=
2ac

2ac
=-
2
.∵B为三角形的内角,∴B=
3
π.
(2)将b=13,a+c=4,
2
B=
3
π代入b
2< br>=a
2
+c
2
-2accos B,
得b
2
=(a+c)
2
-2ac-2accos B,
1
?
133
?
1-
??
∴13=16-2ac
2?
,∴ac=3.∴S

ABC

2
acsin B=
4
.
?
【训练2】 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
A
且2cos
2

2
+cos A=0.
(1)求角A的值;
(2)若a=23,b+c=4,求△ABC的面积.
A
解 (1)由2cos
2
+cos A=0,
2
得1+cos A+cos A=0,
12π
即cos A=-
2
,∵0<A<π,∴A=
3
.
(2)由余弦定理得,

a
2
=b
2
+c
2
-2bccos A,A=
3

则a
2
=(b+c)
2
-bc,
又a=23,b+c=4,
有12=4
2
-bc,则bc=4,
1


ABC

2
bcsin A=3.
考向三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3】?在△ABC中,若(a
2+b
2
)sin(A-B)=(a
2
-b
2
)sin C,试判断△ABC的形
状.
[审题视点] 首先边化角或角化边,再整理化简即可判断.
解 由已知(a
2
+b
2
)sin(A-B)=(a
2-b
2
)sin C,
得b
2
[sin(A-B)+sin C]=a
2
[sin C-sin(A-B)],

第 10 页 共 10 页



即b
2
sin Acos B=a
2
cos Asin B,
即sin
2
Bsin Acos B=sin
2
Acos Bsin B,所以sin 2B=sin 2A,
由于A,B是三角形的内角.
故0<2A<2π,0<2B<2π.
故只可能2A=2B或2A=π-2B,
π
即A=B或A+B=
2
.
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 理进行边角的统
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
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
边的关系.
abc
【训练3】 在△ABC中,若
cos A

cos B

cos C
;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2Rsin A,b=2Rsin B,c=2Rsin C(R为△ABC外接圆半
径).
sin Asin Bsin C

cos A

cos B

cos C
.
即tan A=tan B=tan C,∴A=B=C.
答案 B
考向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3】?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已 知c=2,
π
C=
3
.
(1)若△ABC的面积等于3,求a,b;
(2)若sin C+sin(B-A)=2sin 2A,求△ABC的面积.
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
2
+b
2
-ab=4.
1
又因为△ABC的面积等于3,所以
2
absin C=3,得ab=4, 联立方程组
22
?
a+b-ab=4,
?
a=2,
?
解得
?

?
ab=4,
?
b=2.

(2)由题意,得sin(B+A)+sin(B-A)=4sin Acos A,
即sin Bcos A=2sin Acos A.

第 11 页 共 11 页



ππ
当cos A=0,即A=
2
时,B=
6

4323
a=
3
,b=
3

当cos A≠0时,得sin B=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b=2a.
22
?
a+b-ab=4,
联立方程组
?

?
b=2a,

23
?
a=
?
3

解得
?
43
?
b=
?
3
.


123
所以△ABC的面积S=
2
a bsin C=
3
.
4
【训练3】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cos B=
5

b=2.
(1)当A=30°时,求a的值;
(2)当△ABC的面积为3时,求a+c的值.
43
解 (1)因为cos B=
5
,所以sin B=
5
.
aba10
由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可得
sin 30°

3

5
所以a=
3
.
13
(2)因为△ABC的面积S=
2
ac·sin B,sin B=
5

3
所以
10
ac=3,ac=10.
由余弦定理得b
2
=a
2
+c
2
-2accos B,
8
得4=a
2
+c
2

5
ac=a
2
+c
2
-16,即a
2
+c
2
=20.
所以(a+c)
2
-2ac=20,(a+c)
2
=40.
所以a+c=210.
【示例】?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 的边长,a=3,b
=2,1+2cos(B+C)=0,求边BC上的高.
正解 ∵在△ABC中,cos(B+C)=-cos A,

第 12 页 共 12 页



π
∴1+2cos(B+C)=1-2cos A=0,∴A=
3
.
ab
在△ABC中,根据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B=
bsin A2

a2
.
π
5
∵a>b,∴B=
4
,∴C=π-(A+B)=
12
π.
∴sin C=sin(B+A)=sin Bcos A+cos Bsin A
6+2
2123

2
×2

2
×
2

4
.
6+23+1
∴BC边上的高为bsin C=2×
4

2
.
【试一试】 △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sin Asin B
+bcos
2
A=2a.
b
(1)求
a

(2)若c
2
=b
2
+3a
2
,求B.
(1)由正弦定理得,
sin
2
Asin B+sin Bcos
2
A=2sin A,即
b
sin B(sin
2
A+cos
2
A)=2sin A.故sin B=2sin A,所以
a
=2.
(2)由余弦定理和c
2
=b
2
+3a
2
,得cos B=
由(1)知b
2
=2a
2,故c
2
=(2+3)a
2
.
12
可得cos
2
B=
2
,又cos B>0,故cos B=
2
,所以B=45°.


?1+3?a
2c
.

第 13 页 共 13 页

高中数学必修四弧度制教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技能


17年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点-高中数学z包括什么


高中数学李永乐椭圆-高中数学 复数有什么用


高中数学课本不同版本的区别-新版高中数学第三册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学科网-北京2019级高中数学版本


高中数学高一上半年-石家庄远程教育高中数学


2018河北省高中数学学业-人教版高中数学总共几本书


高中数学函数题目-高中数学空间轨迹问题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3: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095.html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及其配套习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