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4:06
tags:高中数学必修4

高中数学考试大纲实验版-三角函数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人教版







教案(全册)

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 集合;掌握区间角
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
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始边

B

终边
③角的分类:
O
A
顶点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 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
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 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y
B
1

45°
O

x
60
B
3

o
y
30°
x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2
O
B
2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 | β = α +

k·360° ,
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
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720°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180°,n∈Z}.
例5.写出终边在
y?x
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
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
-P
5
; ②教材P
5
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 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
解:
?
?
角属于第三象限,
?
k·360°+180°<α<k·360°+270°(k∈Z)
因此,2k·360°+360°<2α<2k·360°+540°(k∈Z)
即(2k +1)360°<2α<(2k +1)360°+180°(k∈Z)
故2α是第一、二象限或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的角.
又k·180°+90°<
?
各是第几象限角?
2
?
<k·180°+135°(k∈Z) .
2
?
<n·360°+135°(n∈Z) ,
2
当k为偶数时, 令k=2n(n∈Z),则n·360°+90°<
此时,
?
属于第二象限角
2
?
<n·360°+315°(n∈Z) ,
2
当k为奇数时,令k=2n+1 (n∈Z),则n·360°+270°<
此时,
?
属于第四象限角
2

3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因此

?
属于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2
1.1.2弧度制(一)
教学目标
(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 的关系;熟记特
殊角的弧度数.
(五) 过程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 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 神;通过对弧度制
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 下
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教学难点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度制:
初中所学的角度制是怎样规定角的度量的?
规定把周角的
1
作为1度的角,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360
二、新课:
1.引 入:
由角度制的定义我们知道,角度是用来度量角的, 角度制的度量是60进制的,运用起来
不太 方便.在数学和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中还要经常用到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
如何定义呢?
2.定 义
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 单位制
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单位省略.
3.思考:
(1)一定大小的圆心角
?
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否是确 定的?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
吗?
(2)引导学生完成P6的探究并归纳:
弧度制的性质:
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
?
r
r
?
?
;
②整圆所对的圆心角为
2
?
r
?2
?
.

r
l
r
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 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
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
.

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
①将角度化为弧度:
360??2
?

180??
?

1??
②将弧度化为角度:
?
1 80
?0.01745rad

n??
n
?
rad

180

4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180)

57.30
?
2p=360?

p=180?
1rad
=
(
p
57
?
18
?
n=(
180n
)?

p
5.常规写法:
①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②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
6.特殊角的弧度
角13515
度 ° ° ° ° ° ° ° ° ° ° °

0

?
?
?
?

432
6
l
?l
r
r?a

2
?
3

3
?
5
?

?

46
3
?

2
?

2
7.弧长公式
a=
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例1.把67°30'化成弧度.
例2.把
?
rad
化成度.
例3.计算:
3
5
(1)sin
?
4

(2)tan1.5

例4.将下列各角化成0到2π的角加上2kπ(k∈Z)的形式:
(1)
19
?

(2)?315?

3
例5.将下列各角化成2kπ + α(k∈Z,0≤α<2π)的形式,并确定其所在的象限.
31
?
19
?

(2)?

3
6
l
R
19
?
7
?
?2
?
?,< br> 解: (1)
36
O
7
?
19p
而是第三象限的 角,

是第三象限角.
3
6
31p5p31p
(2)
-
是第二象限角.
=-6p+,-
666
1
例 6.利用弧度制证明扇形面积公式S?lR,其中l是扇形弧长,R是圆的半径.

2
1
2
?
R
2
,又扇形弧长为l,半径为证法一:∵圆的面积为
?
R
,∴圆心角为1rad的扇形面积为
2
?
(1)
R,
ll1
2
1
rad, ∴扇形面积
S??R?lR
R22
R
n?
?
R
2
证法二:设圆心角的度数为n,则 在角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为
S?
,又此时弧长
360
n
?
R1n
?
R1
l??R?l?R
. ,∴
S??
18021802
∴扇形的圆心角大小为
可看出弧度制与角度制 下的扇形面积公式可以互化,而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显然要
简洁得多.

5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11
扇形面积公式:S?lR?
?
R
2

22
7.课堂小结①什么叫1弧度角? ②任意角的弧度的定义③“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联系
与区别.
8.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6
–P
8

②教材P
9
练习第1、2、3、6题;
③教材P10面7、8题及B2、3题.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用单位圆中的 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三角函数的定义
2. 诱导公式 < br>sin(2k
?
?
?
)?sin
?
(k?Z)
cos(2k
?
?
?
)?cos
?
(k?Z)

tan(2k
?
?
?
)?tan
?
(k?Z)o
tan600
的值是
____________.
D 练习1.
A.?
33
B. C.?3 D.3

33
练习2.
若sinθcosθ?0,则θ在________.
B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一、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若cosθ?0,且sin2
?
?0则θ的终边在____
练习3. C
A.第一象限 B.第三象限 C.第四象限 D.第二象限

二、讲解新课:
22
x?y?1
时,有三角 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
P(x,y)
当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满足
几何表示——三 角函数线。
1.有向线段:
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
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

6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2.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
?
的顶点在原点
O
,始 边与
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
P
(x,y)
, < br>过
P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M
;过点
A(1 ,0)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
?
的终边或其反向
y

y


T

长线交与点
T
.
P

P


A


A


x

o
M

o

M

x




T


y

(Ⅱ)
y

(Ⅰ)

T



M

A


M

A

x

o

x

o



P

T


P


(Ⅲ)
(Ⅳ)

由四个图看出:
当角
?
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 ,有向线段
OM?x,MP?y
,于是有
sin
?
?
yyxxyMPAT
??y?MP

cos
?
???x?OM

tan
?
????AT

r1r1xOMOA

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
MP,OM,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说明:
(1)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正弦线为
?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到< br>x
轴的垂直线段;余弦线

x
轴上;正切线在过单位圆与
x< br>轴正方向的交点的切线上,
三条有向线段中两条在单位圆内,一条在单位圆外。
(2) 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正弦线由垂足指向
?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余弦线由原点指
向 垂
足;正切线由切点指向与
?
的终边的交点。
(3)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 :三条有向线段凡与
x
轴或
y
轴同向的为正值,与
x
轴或< br>y
轴反
向的
为负值。
(4)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在前,终点字母在后面。
4.例题分析:
例1.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1)

例2.
若0?
?
?
?
5
?
2
?
13
?
; (2); (3)
?
; (4)
?

6
336
解:图略。
?
2
,证明sin
?
?cos
?
?1.


7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例3.比较大小:< br>24
(1)sin
?
与sin
?
35
24
( 3)tan
?
与tan
?
35




24
(2)cos
?
与cos
?

35
1
例4.在[0,2
?
]上满足sinx?的x的取值范围是(
2
?< br>?
??
?
5
?
?
A.
?
0,
?
B.
?

?
C.
?
6
??
66
?


)

?
?
2
?
?

?
D.
?
63
??
?
5
?
?

?< br>??
?
6
?
例5. 利用单位圆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角x的范围.
11
(1)sinx??;

(2)cosx?.

22

答案:(1)
7
?
11
?
??
(2)
??2k
?
?x??2k
?
,k?Z
; < br>?2k
?
?x??2k
?
,k?Z

6666
三、巩固与练习:P17面练习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2.会画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线;
3.利用单位圆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范围。
五、课后作业: 作业4

参考资料
例1.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sin
2
?
4
?
2
?
4
?

s in
2?
tan

tan

3535
解: 如图可知:

sin
2
?
4
?
2
?
4
?
?
sin
?
tan tan
3535
3
1
2? tan?
?

3
2
y
30?
T


o
210?
A

x
例2.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
1? sin?≥
y
解: 1? 2?

P
2
P
1


o x


8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30?≤?≤150?
30?
?
?
?
90?或210?
?
?
?
270?

补充:1.利用余弦线比较
cos64,cos285
的大小;
2.若< br>?
4
?
?
?
?
2
,则比较
sin< br>?

cos
?

tan
?
的大小;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写出角
?
的取值范围:
(1)
cos
?
?

33
; (2)
tan
?
??1
; (3)
sin
?
??

22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三 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
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
比值(函数值) 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
象限的符号),以 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
点。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 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
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Rt△ABC中 ,设A对边为a,B对边为b,C对边为c,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依
次为
sinA?aba
,cosA?,tanA?

ccb
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二、讲解新课:
1.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 终边上任意一点
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
(x,y)

x
2
?y
2
?0)
,那么
yy
(1)比值叫做α的正弦,记作
sin
?
,即
sin
?
?

rr
xx
(2)比值叫做α的余弦,记作
cos
?
,即
cos
?
?

rr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r?|x|?|y|?

9
22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yy
叫做α的正切, 记作
tan
?
,即
tan
?
?

xx< br>xx
(4)比值叫做α的余切,记作
cot
?
,即
cot?
?

yy
说明:①α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
(3)比值
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 角所在的位置;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四个比值不以点
P(x,y)
在α的终边上
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③当
?
?

0

?
2
?k?
(k?Z)
时,α的终边在
y
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
x
都等
x
y
无意义;同理当
?
?k
?
(k ?Z)
时,
cot
?
?
无意义;
y
x
y xy
x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
rrx
y
所以
tan
?
?
数,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
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
函 数 定 义 域 值 域


y?sin
?

[?1,1]

R


y?cos
?

[?1,1]

R


?

y?tan
?

{
?
|
?
??k
?
,k?Z}

R

2

注意: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2) α是任意角,射线OP是角α的终边,α的各三角函数值(或是否有意义)与ox转了
几圈,按什么方向旋转到OP的位置无关.
(3)sin
?
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 是“sin”与“α”的积.其余五个符号也是这样.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联系与区别:
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 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它们的基础共建立于相似(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r”同为正值. 所不同的是 ,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边的比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
函数是以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距离与坐标的比 来定义的,它也适合锐角三角函数的定
义.实质上,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 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和研
究过程.
(5)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利用两种三角函数定义的一 致性,将直角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使一锐角顶点与原点重合,一直角边与x轴的非负 半轴重合,利用我们
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
3.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各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通过本例总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
0
; (2)
?
; (3)
3
?

2
解:(1)因为当
?
?0时,
x?r

y?0
,所以
sin0?0

cos0?1

tan0?0

cot0
不存在。
(2)因为当
?
?
?
时,x??r

y?0
,所以

10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sin
?
?0

cos
?
??1

tan
?
?0

cot
?
不存在,
3
?
(3)因为当
?
?
时,
x?0
y??r
,所以
2
3
?
3
?
3
?< br>3
?
不存在,
cotsin??1

cos?0

tan
?0

2
22 2
例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
P(2,?3)
,求α的四个函数值。
解: 因为
x?2,y??3
,所以
r?2
2
?(?3)
2
?13
,于是
y?3313x2213

cos
?
??

????
r13r13
1313
x2
y3
tan
?
???

cot
?
???

y3
x2
例3.已知角α 的终边过点
(a,2a)(a?0)
,求α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sin
?< br>?
解:因为过点
(a,2a)(a?0)
,所以
r?

5|a|

x?a,y?2a

a?0时,sin
?
?
y2a2a25
???
r5
5|a|5a
cos
?
?
xa5a
??
r5
5a

1

5< br>tan
?
?2;cot
?
?;sec
?
?5;csc
?
?
22
y2a2a25

a?0时,

sin
?
?????
r5
5|a|?5a
cos
?
?
xa5a
15

tan
?
?2;cot
?
?;sec

?
??5;csc
?
??
???
22
r
?5a
5< br>4.三角函数的符号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我们可以得知: y
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
y?0,r?0
),对于第三、四象限为负(
y?0,r?0
);
r
x
②余弦值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
x?0 ,r?0
),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
x?0,r?0
);
r
y< br>③正切值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
x,y
同号),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
x, y
异号).
x
①正弦值
说明:若终边落在轴线上,则可用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
练习: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
cos250
; (2)
sin(?
?
4
)
; (3)
tan(?672)
; (4)
tan
11
?

3
例4.求证:若
sin
?
?0

tan
?
?0
,则角
?
是第三象限角,反之也成立。
5.诱导公式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知道: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值相同。即有:
sin(
?
?2k
?
)?sin
?

c os(
?
?2k
?
)?cos
?
,其中
k?Z
tan(
?
?2k
?
)?tan
?

这组公式的作用是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例5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
cos
9
?
11
?
)
, , (2)
tan(?
4
6

1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例6.求函数
y?
cosx
c osx
?
tanx
的值域
tanx
解: 定义域:cosx?0 ∴x的终边不在x轴上 又∵tanx?0 ∴x的终边不在y轴上
∴当x是第Ⅰ象限角时,
x?0,y?0
cosx=|cosx| tanx=|tanx| ∴y=2
…………Ⅱ…………,
x?0,y?0

|cosx|=?cosx |tanx|=?tanx ∴y=?2
x?0,y?0
…………ⅢⅣ………,
x
|cosx|=?cosx |tanx|=tanx ∴y=0
?0,y?0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3.三角 函数的符号及诱
导公式。

五、巩固与练习
1、教材P15面练习;

2、作业P20面习题1.2A组第1、2、3(1)(2)(3)题及P21面第9题的( 1)、(3)
题。

4-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
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能力目标: 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
析、解决三角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角
?
是一个任意 角,
?
终边上任意一点
P(x,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r? |x|
2
?|y|
2
?x
2
?y
2
?0)
,那么:
sin
?
?
yxy

cos
?< br>?

tan
?
?

rrx
2.当角α分别在不同的象限时,sinα、cosα、tgα的符号分别是怎样的?
3.背景:如果
sinA?
3
,A为第一象限的角,如何求角A的其它三角函 数值;
5
4.问题:由于α的三角函数都是由x、y、r 表示的,则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
系?
二、讲解新课: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板书课题: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2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1)商数关系:
tan
?
?
说明:
①注意“同角”,至 于角的形式无关重要,如
sin4
?
?cos4
?
?1
等;
②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如
22
sin
?
22
(2)平方关系:
sin
?
?con
?
?1

co n
?
tan
?
?cot
?
?1(
?
?k
?
,k?Z)

2
sin
?
等。
tan
?
③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正用、反用、变形用),如:
cos
?
??1?sin
2
?

sin
2
?
?1?cos
2
?

cos
?
?
2.例题分析:
一、求值问题
例1.(1) 已知
sin
?
?
(2)已知
cos
?
??
12
,并且
?
是第二象限角,求
cos
?
,tan
?
,cot
?

13
4
,求
sin
?
,tan
?
5
1313
22
12
2
5
222
解:(1)∵
sin
?
?cos
?
?1
, ∴
cos
?
?1?sin
?
?1?()?()

又∵
?
是第二象限角, ∴
cos
?
?0
,即有
cos
?
??
5
,从而
13
tan?
?
sin
?
1215
??cot
?
???< br>cos
?
5

tan
?
12

22
(2)∵
sin
?
?cos
?
?1
, ∴
sin
?
?1?cos
?
?1?(?)?()

22
4
5
2
3
5
2
4
?0
, ∴
?
在第二或三象限角。
5
3sin
?
3
?
在第二象限时,即有
sin
?
?0
,从而
sin?
?

tan
?
???

5cos
?
4
3sin
?
3

?
在第四象限时,即有
sin
?
?0
,从而
sin
?
??

t an
?
??

5cos
?
4
又∵
cos
?
??
总结:
1. 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便可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它三角函数值。在求值
中, 确定角的终边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位置的不确定,因此解
的情况不止一种。
2. 解题时产生遗漏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确定好或不去确定角的终边位置;②利用平方
关系 开平方时,漏掉了负的平方根。
例2.已知
tan
?
为非零实数,用
tan
?
表示
sin
?
,cos
?

解:∵
sin
?
?cos
?
?1

tan
?
?
222
22
sin
?

cos
?< br>2
2

(cos
?
?tan
?
)?cos< br>?
?cos
?
(1?tan
?
)?1
,即有
cos
?
?
又∵
tan
?
为非零实数,∴
?
为象限角。
1

2
1?tan
?
11?tan
2
?

?
在第一、四象限时,即有
cos
?
?0
,从而
cos
?
?

?
22
1?tan
?
1?tan
?

13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tan
?
1?tan
2
?

sin
?
?tan
?
?cos
?
?
; < br>2
1?tan
?
11?tan
2
?

?在第二、三象限时,即有
cos
?
?0
,从而
cos
?
??

??
22
1?tan
?
1?tan
?
tan
?
1?tan
2
?

sin
?
?tan
?
?cos
?
??

1?tan
2
?
sin
?
?4cos
?
例 3、已知
sin??2cos?
,求

2sin
2
??2sin
?
cos
?
?cos
2
?

5sin
?
?2cos
?

解:
?sin??2cos??tan??2

?
sin??4cos?tan??4?21
????

5sin??2cos?5tan??2126
强调(指出)技巧:1? 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
注意所求值式的分子、分母均为一次齐次式,把分子、分 母同除以
cos
?
,将分子、
分母转化为
tan
?
的代数式;
2? “化1法”
可利用平方关系
sin
2
?
?cos
2
?
?1
,将分子、分母都变为二次齐次式,再利用商数关
系化归为
tan
?
的分式求值;
小结:化简三角函数式,化简的一般要求是:
(1)尽量使函数种类最少,项数最少,次数最低;
(2)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式;
(3)根式内的三角函数式尽量开出来;
(4)能求得数值的应计算出来,其次要注意在三角 函数式变形时,常将式子中的“1”作巧
妙的变形,
二、化简
练习1.化简
1?sin
2
440

22
?1? sin(360?80)?1?sin80
解:原式
?cos
2
80?cos 80

1?cos
?
1?cos
?
3
?
? (
?
?
?
?)
练习2.
化简
1?cos
?
1?cos
?
2
三、证明恒等式
cosx1?sinx
?

1?sinxcosx
证法一:由题义 知
cosx?0
,所以
1?sinx?0,1?sinx?0

c osx(1?sinx)cosx(1?sinx)
1?sinx
?
??
右边 . ∴左边=
(1?sinx)(1?sinx)cos
2
x
cosx
例4.求证:
∴原式成立.
证法二:由题义知
cosx?0
,所以
1?sinx?0,1?sinx?0

又∵
(1?sinx)(1?sinx) ?1?sinx?cosx?cosx?cosx

22
cosx1?sinx
?

1?sinxcosx
证 法三:由题义知
cosx?0
,所以
1?sinx?0,1?sinx?0



14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cosx1?si nx
cosx?cosx?(1?sinx)(1?sinx)
cos
2
x? 1?sin
2
x
?
?
??0

(1?sinx) cosx
1?sinxcosx
(1?sinx)cosx
cosx1?sinx∴.
?
1?sinxcosx
总结: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就是分析、转化、消去等 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
用的方法有:(1)从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
(2)证明左右两边同等于同一个式子;
(3)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成立的条件;
2.根据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
五、课后作业:《习案》作业第 五 课时

参考资料
化简
1?2sin40cos40

解:原式
?sin
2
40?cos
2
40?2sin40cos4 0


?(sin40?cos40)
2
?|cos 40?sin40|?cos40?sin40


1

(0?? ??)
,求
tan?及sin
3
??cos
3
?的值。5
12?
解:1? 由
sin?cos???,0????,得:cos??0???(,?)

252
497
2

(sin??cos?)?
联立:
,得:sin??cos??
255
思考1.已知
sin??cos ??
?
14
?
sin??cos??sin??
?
?
5
?
?
5
?tan???
4

??
7 3
3
?
sin??cos??
?
cos???
?
5 5
?
?
91

125
4?2mm?3
2、已知
sin??

tan?的值。

,cos??,?是第四象限角,
m?5m?5
4?2m
2
m?3
2
22
解:∵sin? + cos? = 1 ∴
()?()?1

m?5m?5
2?
sin??cos??() ?(?)?
3333
4
5
3
5
化简,整理得:
m( m?8)?0
当m = 0时,
sin??
?m
1
?0,m
2
?8

43

,cos???,(与?是第四象限角不合)
55
12512
当m = 8时,
sin???,cos??,?tan???

13135

1.3诱导公式(一)

15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
(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 及孜孜以求的
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诱导公式(一)
sin(360?k?
?
)?sin
?
cos(360?k?
?
)?cos
?
诱导公式(二)
tan(360?k?
?
)?tan
?


sin(180??
?
)??sin
?
cos(180??
?
)??cos
?

诱导公式(三)
tan(180??
?
)?tan
?

sin(?
?
)??sin
?
cos(?
?
)?cos
?
诱导公式(四)
tan(?
?
)??tan
?


tan(180??
?
)??tan
?


sin(180??
?
)?sin
?
cos(180??
?
)??cos
?
对于五组诱导公式的理解 :

公式中的
?
可以是任意角;

②这四组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
?
?
,
?
?< br>?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它的同名

三角函数值, 前面加上一个把
?
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总结为一句话: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练习1:P27面作业1、2、3、4。
2:P25面的例2:化简
二、新课讲授:
1、诱导公式(五)
sin(
2、诱导公式(六)
sin(
2k
?
?
?
(k?Z), ?
?
,
?
?
?
)?cos
?
cos(?
?
)?sin
?


22
?
?
?
?
)?cos
?
cos(?
?
)??sin
?


22
?
总结为一句话:函数正变余,符号看象限
例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1)tan
3
?
31
?
17
, (2)sin, (3)cos519?, (4)sin(?
?
).

5363
练习3:求下列函数值:
65
?
31
?
, (2)sin(?), (3)sin670?, (4)tan580?).

64
3
?
?
?
)??cos
?
例2.证明:(1)
sin(
2
(1)cos

16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2)
cos(
3
?
?
?
)??sin
?

2
?
11
?
sin(2
?
?
?
)cos(
?
?
?
) cos(?
?
)cos(?
?
)
22
例3.化简:
.

9
?
cos(
?
?
?
)sin(3< br>?
?
?
)sin(?
?
?
?
)sin(?< br>?
)
2
例4. 已知tan(
?
?
?
)?3,

2cos(
?< br>?
?
)?3sin(
?
?
?
)
求: 的值 。
4cos(?
?
)?sin(2
?
?
?
)
解:
?tan(
?
?
?
)?3,?tan
?
?3 .

?2cos
?
?3sin
?
?2?3tan
?
?2?3?3
原式
? ???7.

4cos
?
?sin
?
4?tan
?
4?3
小结:
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

任意负角的
公式一或三
任意正角的 0
0
~360
0
间角
公式一或二或四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的三角函数

②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口诀:
负化正,正化小,化到锐角就行了.
练习4:教材P28页7.
三.课堂小结
①熟记诱导公式五、六;
②公式一至四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正负看象限;
③运用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四.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
②《习案》作业七.



0
0
~90
0
间角
的三角函数
查表
求值
1.3诱导公式(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
(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 及孜孜以求的
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过程

17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一、复习:
诱导公式(一)
sin(360?k?
?
)?sin
?
cos(360?k?
?
)?cos
?
诱导公式(二)
tan(360?k?
?
)?tan
?


sin(180??
?
)??sin
?
cos(180??
?
)??cos
?

诱导公式(三)
tan(180??
?
)?tan
?

sin(?
?
)??sin
?
cos(?
?
)?cos
?
tan(?
?
)??tan
?


诱导公式(四)
sin(?-?)=sin? cos(? -?)=-cos? tan (?-?)=-tan?
诱导公式(五)
sin(
?
?
?
)?cos
?
cos(?
?
)?sin
?


22
?
诱导公式(六)
sin(
?
?
?
)?cos
?
cos(?
?
)??sin
?


22
3
?
31
?
17
, (2)sin, (3)cos519?, (4)sin(?
?
).

5363
?
二、新课讲授:
练习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1)tan
练习2:求下列函数值:
65
?
31
?
, (2)sin(?), (3)sin670?, (4)tan580?).

64
3
?例1.证明:(1)
sin(?
?
)??cos
?

2
3
?
?
?
)??sin
?
(2)cos(
2
?
11
?
sin(2
?
?
?
)cos(
?
?
?
)cos(?
?
)cos(?
?
)
22
例2.化简:
.

9
?
cos(
?
?
?
)sin(3
?
?
?
)s in(?
?
?
?
)sin(?
?
)
2
2c os(
?
?
?
)?3sin(
?
?
?
)< br>例3. 已知tan(
?
?
?
)?3,求: 的值。

4cos(?
?
)?sin(2
?
?
?
)
解:
?tan(
?
?
?
)?3,?tan
?
?3.

?2cos
?
?3sin
?
?2?3tan
?< br>?2?3?3
原式
? ???7.

4cos
?
? sin
?
4?tan
?
4?3
42sin(
?
?< br>?
)?3tan(3
?
?
?
)
的值.
例4.
已知sin(
?
?
?
)?,且sin
?
c os
?
?0,求
54cos(
?
?3
?
)
(1)cos

小结:
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

任意负角的
公式一或三
任意正角的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②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口诀:
负化正,正化小,化到锐角就行了.
0
0
~360
0
间角
公式一或二或四
的三角函数
0
0
~90
0
间角
的三角函数
查表
求值

18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练习3:教材P28页7.
化简:
?
??
cos
??
?
?
2
??
(1)?sin(
?
?2
?
)?cos(2
?
?
?
);

?
5< br>?
?
sin
?
?
?
?
?
2
?
tan(360
o
?
?
)
2
(2)cos(?< br>?
)?.

sin(?
?
)

例5. 已知sin
?
,cos
?
是关于x的方程x?ax?
2
17
?
?0的两根,且3
?
?
?
?.

2 2

tan(6
?
?
?
)sin(?2
?
?
?
)cos(6
?
?
?
)
的值.
cos(
?
?180?)sin(900??
?
)
三.课堂小结
①熟记诱导公式五、六;
②公式一至四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正负看象限;
③运用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四.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
②《学案》P.16-P.17的双基训练.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 角函数线作出
y?sinx,x?R
的图象,明确图象的
形状;
(2)根据 关系
cosx?sin(x?
?
2
)
,作出
y?cosx, x?R
的图象;
(3)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并利用图象解决一些
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单位圆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
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作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弧度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2.正、余弦函数定义:设
?
是一个任意角,在
?
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y)
P与原点的距离r(
r?x?y
22
?x
2
?y
2
?0
)
r
P
(x,
y)
?

19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y
y
叫做
?
的正弦 记作:
sin
?
?

rr
x
x
比值叫做
?
的余弦 记作:
cos
?
?

r
r
则比值
3.正弦线、余弦线: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 ,过P作x轴的垂
线,垂足为M,则有
sin
?
?
yx
? MP

cos
?
??OM

rr
向线段MP叫做角α的正弦线,有向线段OM叫做角α的余弦线.
二、讲解新课:
1、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几何 法):
为了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要用弧度制来度量,使自变量与函数值都为实
数.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坐标轴上所取的单位长度应该相同,否则所作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
从而影响初 学者对曲线形状的正确认识.
(1)函数y=sinx的图象
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 上任取一点
O
1
,以
O
1
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x轴
的交点A起把圆分成n(这里n=12)等份.把x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n(这里n=12)等份 .
(预备:取自变量x值—弧度制下角与实数的对应).
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 br>0,
?
6

??
,,…,2π的正弦线正弦线(等价于“列< br>32
表” ).把角x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
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 ).
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把 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x
∈[0,2π]的图象.
< br>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
动,每次移动 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x∈R的图象.
把角x
(x?R)
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
弦线的终点的轨迹就是正弦函数y =sinx的图象.
(2)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
探究1: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图象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

20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数的图象?
根据诱导公式
cosx? sin(x?
?
2
)
,可以把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
?
单位即得
2
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 (课件第三页“平移曲线” )








y
1
-6?
-5?
-4?
-3?
-2?
-?
o
-1
y
1
-6?
-5?
-4?
-3?
-2?
-?
-1
?
2?
3?
4?5?
6?
x
y =sinx
y=cosx
?
2?
3?
4?5?
6?
x
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思考:在作正弦函数的图象时,应抓住哪些关键点?
2.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
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 (
(2?,0)
余弦函数y=cosx x?[0,2?]的五个点关键是哪几个?(0,1) (
?
3
?
,0) (?,-1) (,0)
2
2
?
3
?
,1) (?,0) (,-1)
2
2
(2?,1)
只要这五个点描出后,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 定了.因此在精确度不太高时,常采用五点
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要求熟练掌握.
优点是方便,缺点是精确度不高,熟练后尚可以
3、讲解范例:
例1 作下列函数的简图
(1)y=1+sinx,x∈[0,2π], (2)y=-COSx
●探究2. 如何利用y=sin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
得到
(1)y=1+sinx ,x∈〔0,2π〕的图象;
(2)y=sin(x- π3)的图象?
小结:函数值加减,图像上下移动;自变量加减,图像左右移动。
● 探究3.
如何利用y=cos 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y
=-cosx ,
x∈〔0,2π〕的图象?
小结:这两个图像关于X轴对称。
●探究4.
如何利用y=cos 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y=2-cosx ,
x∈〔0,2π〕的图象?
小结:先作 y=cos x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得到 y=-cosx的图象,
再将y=-cos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 y=2-cosx 的图象。
●探究5.
不用作图,你能判断函数y=sin( x - 3π2 )和y=cosx的图象有何关系吗?请在同一坐标

2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系中画出它们的简图,以验证你的猜想。
小结:sin( x - 3π2 )= sin[( x - 3π2 ) +2 π] =sin(x+π2)=cosx
这两个函数相等,图象重合。
例2 分别利用函数的图象和三角函数线两种方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集合:
115
?
(1)sinx?;
(2)cosx?,(0?x?).

2

22
三、巩固与练习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弦、余弦曲线 几何画法和五点法
2.注意与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线的知识的联系
五、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八

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周期函数,周期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的定义;
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
期。
德育目标:让学生自己根据函数图像而导出周期性,领会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体会三 角函数图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周期性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题:(1)今天是星期一,则过了七天是星期几?过了十四天呢?……
(2)物理中的单摆振动、圆周运动,质点运动的规律如何呢?
2.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象总结规律:
自变量
x

函数值
sinx

?2
?

?
0

3
?
?

?
?

?

2
2
0

0

?

2
1

?

0

3
?

2
2
?

0

1

0

?1

?1

y





1



?
?
?

?
?

?2
?


?5
?

?

O


2
2




?
1



正弦函数
f(x)?sinx
性质如下:
2
?

x

5
?


(观察图象) 1? 正弦函数的图象是有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
2? 规律是:每隔2?重复出现一次(或者说每隔2k?,k?Z重复出现)
3? 这个规律由诱导公式sin(2k?+x)=sinx可以说明
结论:象这样一种函数叫做周期函数。
文字语言:正弦函数值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取得;

22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符号语言:当
x
增加
2k?

k?Z
)时,总有
f(x?2k
?
)?sin(x ?2k
?
)?sinx?f(x)

也即:(1)当自变量
x增加
2k
?
时,正弦函数的值又重复出现;
(2)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

sin(x?2k
?
)?sinx
恒成立。
余弦函数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这种性质我们就称之为周期性。
二、讲解新课:
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
个值时,都有:f (x+T)=f (x)那么函数f (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
数的周期。
2
??
2
?
是它的周期?
)?sin
,能否说< br>3
636
(2)正弦函数
y?sinx
,如果是,周期是多少?(2k
?

x?R
是不是周期函数,
k?Z

k ?0

*
(3)若函数
f(x)
的周期为
T
,则
kT

k?Z
也是
f(x)
的周期吗?为什么?
(是,其原因为:
f(x)?f(x?T)?f(x?2T)??f(x?kT)

问题:(1)对于函数
y?sinx

x?R

sin(< br>?
?
2、说明:1?周期函数x?定义域M,则必有x+T?M, 且若T>0则定义域无上界;T<0则定义
域无下界;
2?“每一个值”只要有一个反例,则f (x)就不为周期函数(如f (x
0
+t)?f (x
0
))
3?T往往是多值的(如y=sinx 2?,4?,…,-2?,-4?,…都是周期)周期T中最小
的正数叫做f (x)的最小正周期(有些周期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
y=sinx, y=cosx的最小正周期为2? (一般称为周期)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
y?sinx< br>,
x?R

y?cosx

x?R
的最小正周期为< br>2
?

判断:是不是所有的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 (
f(x)?c
没有最小正周期)
3、例题讲解
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
y?3cosx

y?sin2x
(3)
y?2sin(x?
1
2
?
6
)

x?R

解:(1)∵
3cos(x?2
?
)?3cosx

∴自变量
x
只要并且至少要增加到
x?2
?
,函数
y?3cosx

x?R
的值才能重复出现,
所以,函数
y?3 cosx

x?R
的周期是
2
?

(2)∵sin(2x?2
?
)?sin2(x?
?
)?sin2x

∴自变量
x
只要并且至少要增加到
x?
?
,函数
y ?sin2x

x?R
的值才能重复出现,
所以,函数
y?sin2x

x?R
的周期是
?

(3)∵
2sin(x?
1
?
1
?
?2
?
)?2sin[(x?
?
)?]?2sin(x?)

62626
∴自变量
x
只要并且至少要增加到
x?
?
,函数
y ?sin2x

x?R
的值才能重复出现,
所以,函数
y?sin2x

x?R
的周期是
?

1
2
x
??
) 2? y=cos2x 3? y=3sin(+)
2
53
?
练习1。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
1? y=sin(x+
解:1? 令z= x+
?
而 sin(2?+z)=sinz 即:f (2?+z)=f (z)
3
??
]=f (x+) ∴周期T=2?
33

23
f [(x+2)?+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2?令z=2x ∴f (x)=cos2x=cosz=cos(z+2?)=cos(2x+2?)=cos[2(x+?)]
即:f (x+?)=f (x) ∴T=?
3?令z=
x
?
x
?
+ 则:f (x)=3sinz=3sin(z+2?)=3sin(++2?)
2
5
2
5
x?4
??
?
)=f (x+4?) ∴T=4?
25
思考:从上例的解答过程中归纳一下这些函数的周期与解析式中的哪些量有关?
说明:(1)一般结论:函数
y?Asin(
?
x?
?
)
及 函数
y?Acos(
?
x?
?
)
,(其中
A,?
,
?

x?R
=3sin(
为常数,且
A? 0

?
?0
)的周期
T?
2
?
?

(2)若
?
?0
,如:①
y?3cos(?x)
; ②
y?sin(?2x)
; ③
y?2sin(?
则这三个函数的周期又是什么?
1
?

x?)

x?R

26
2
?

|
?
|
一般结论:函数
y?Asin(
?
x?
?)
及函数
y?Acos(
?
x?
?
)

x?R
的周期
T?
思考: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y=sin(2x+
解:1? y
1
=sin(2x+
?
?
)+2cos(3x-) 2? y=|sinx|
4
6
?
?
2
?
) 最小正周期T
1
=? y
2
=2cos(3x-) 最小正周期 T
2
=
4
63
∴T为T
1
,T
2
的最小公倍数2? ∴T=2?
2? T=? 作图
三、巩固与练习P36面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周期函数的定义,周期,最小正周期

五、课后作业:《习案》作业九


-?
?
?
?
2?
3?
1.4.2(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二)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
德 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
意志,实事求是的科 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
二、讲解新课:
1. 奇偶性
请同学们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说出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其特点是什么?
(1)余弦函数的图形

24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取同一值。
例如:f(-
f(-x)= f(x).
以上情况反映在图象上就是:如果点(x,y)是函数y=cosx的图象上的任一点, 那么,
与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x,y)也在函数y=cos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co sx是偶函
数。

(2)正弦函数的图形
观察函数y=sinx的图象,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这个事实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
称。 也就是说,如果点(x,y)是函数y=sinx的图象上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 x,-y)也在函数y=sin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sinx是奇函数。

2.单调性
从y=sinx,x∈[-
当x∈[-
?
1
?
1
?
?
)=,f()= ,即f(-)=f();…… 由于cos(-x)=cosx ∴
323233
?
3
?
22
,
]的图象上可看出:
??
,]时,曲线逐渐上升,sinx的值由-1增大到1.
22
?
3
?
当x∈[,]时,曲线逐渐下降,sinx的值由1减小到-1.
2
2
结合上述周期性可知:
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
??+2kπ,+2kπ](k∈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
22
?
3
?
增大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2kπ,+2kπ](k∈Z)上都是减函数,
2
2< br>其值从1减小到-1.
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1)π,2kπ](k∈Z)上都是 增函数,其值从-1增加到
1;
在每一个闭区间[2kπ,(2k+1)π](k∈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
1.
3.有关对称轴
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可知
y=sinx的对称轴为x=
k
?
?
?
2
k∈Z y=cosx的对称轴为x=
k
?
k∈Z
练习1。(1)写出函数
y?3sin2x
的对称轴;
(2)
y?sin(x?
?
4
)
的一条对称轴是( C )
(A) x轴, (B) y轴, (C) 直线
x?
, (D) 直线
x??
44


思考:P46面11题。

25
?
?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4.例题讲解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x)?
1?sinx?cosx
;
(2)
f(x)?lg(sinx?1?sin
2
x);

1?sinx?cosx

例2 函数f(x)=sinx图象的对称轴是 ;对称中心是 .

例3.P38面例3

例4 不通过求值,指出下列各式大于0还是小于0;
10
1
?
例5 求函数
y?2sin(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3

?
1
思考:你能求
y?sin(?x)x?[?2
?
,2
?
]
的单调递增区间吗?
32

练习2:P40面的练习

三、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1. 单调性
2. 奇偶性
3. 周期性
五、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十。

sin(?
?
18
)?sin(?
?
)

cos(?
2317
?
)?cos(?
?
)

54
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用单位 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的图象;2.用正切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有关
的性质;
能力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作正切函数图象的方法;2.理解用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性质问题
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正切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正弦曲线是怎样画的? 2、练习:画出下列各角的正切线:

下面我们来作正切函数的图象.

26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二、讲解新课:
1.正切函数
y?tanx
的定义域是什么?
?
x|x?
2.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
?
?
?
?k
?
,k?z
?
< br>2
?
?
?
tanx?R且,?x
?
k?
?< br>x?
?
?
?taxn
?
2
?

?< br>是
y?tanx
?
x?R,且x?k
?
?
?
?,k
?

z

?
?
?
?
?
,k?z
?
的一个周期。
2
?

?
是不是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下面作出正切函数图象来判断。
3.作
y?tanx

x?
?
?







说明:(1)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不能比< br>?
小,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2)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上述图象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
?
??
?
,
?
的图象
22
??
y?tanx












x?R
,且x?
?
2
?k
?
?
k?z
?
的图象, 称“正切曲线”。
y
y
3
?
?
2
?
?
?
?
2
O
0
?
2
?

x
3
?
x
2
(3)正切曲线是由被相互平行的直线
x?k
?
?
的。
4.正切函数的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共同获得:
(1)定义域:
?
x |x?
?
2
?
k?Z
?
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线组成
?
?
?
?
?k
?
,k?z
?

2
?

27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2)值域:R 观察:当
x
从小于
k
?
?

x
从大于
(3)周期性:
T?
?

(4)奇偶 性:由
tan
?
?x
?
??tanx
知,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
?
2
?
???

?
k?z
?

x???k??
时,
tanx??
2
?
2
x?? ?
?k
?
?
k?z
?

?
2
< br>tanx?????

?k
?
时,
??
?
( 5)单调性:在开区间
?
?
??k
?
,?k
?
?< br>k?z
内,函数单调递增。
2
?
2
?
5.讲解范例:
例1比较
tan
?
?
?
13
?
??
17
?
?
?

tan
?
?
?
的大小
45
????< br>?
tan
?
?
解:

?
?
13?
??
17
?
?
??tan

tan
?
?
4
?
4
??
5
单调
2
??
2
?
?
?
?
?
,y?tanx在
?
0,
?

0??
?
??tan
5
45?
?
2
?
递增,
?tan
?
4
?tan
2
??
2
?
?
13
??
17< br>?
,??tan??tan,即tan
?
?
?
?
?t an
?
?
?
?

545
?
4
??
5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
y?3tan
?
x?
说明:函数
?
?
?
?
5
?
?
答:
T?
?
。 (2)
y?tan
?
3x?
的周期
T?
?
?
?
?
6
?
?
答:
T?
?
3

y?Atan
?
?
x?
?
??
A?0,
?
?0
?
?
?
?

?
例3:求函数
y?tan
?
3x?
?
的定义域、值域,指出它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3
?
??
k?
5
?
?
解:1、由
3x??k
?
?

x?
,所求定义域为
32318
k
?
5
???
?,k?z
?

?
x|x?R,且x?
318??
2、值域为R,周期
T?
?
?
?
3
?k
??
k
?
5
?
?
?,?
3、在区间
??
?
k?z
?
上是增函数。
318318
??
思考1:你能判断它的奇偶性吗? (是非奇非偶函数),
练习1:求函数
y?tan
?

?
??
?
x?
?
的定义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 br>3
??
2
略解:定义域:
?
x|x?R且x?k
?< br>?
?
?
?
?
,k?z
?

4
?
值域:R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

28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单调性:在
(k
??
3
??
,k
?
?)
上是增函数
44
练习2:教材P45面2、3、4、5、6题
解:画出y=tanx在(-
?
?
,)上的图象,在此区间上满足tanx>0的x的范围为:0<x
22
?

2
结合周期性,可知在x∈ R,且x≠kπ+
?
?
上满足的x的取值范围为(kπ,kπ+)(k∈Z)
22
思考2:你能用图象求函数
y?tanx?3
的定义域吗?
3
,利用图象知,所求定义域为 解:由
tanx?3?0

t anx?
??
??
k
?
?,k
?
?
??
k?Z
?

?
32
??
亦可利用单位圆求解。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y
3
0
T
y
3
0
??
A
x
32
x
1.因为正切函数
y?tanx
的定义域是
{x|x?R,x?k
?
?
?
2
,k?Z}
,所以它的图 象被
x??
?
3
,?
?
,......
等相互平行 的直线所隔开,而在相邻平行线间的图象是连续的。
22
2.作出正切函数的图象,也是先作 出长度为一个周期(-π2,π2)的区间内的函数的图
象,然后再将它沿x轴向左或向右移动,每次移 动的距离是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整个正切
函数的图象。
五、作业《习案》作业十一。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二)
教学目标
(七)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三种变换的有关概念;
(2)能进行三种变换综合应用;
(3)掌握y=Asin(ωx+φ)+h的图像信息.
(八) 过程与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变换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解题.
(九) 情感与态度目标

29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
渗透函数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
教学难点
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 如何由y=sinx的图象得到函数
y?Asin(
?
x?
?
)的图象
2. A、
?

?
对函数 y?Asin(
?
x?
?
)图象的影响 .

二、函数y? Asin(
?
x?
?
),x?[0,??)(其中A?0,
?
?0)的物理意义:

函数表示一个振动量时:
A: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T:
T?
2
?
?
往复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 .

f :
f?
?
x?
?
:
称为“相位” .
?
:
x=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
三、应用
例1、教材P54面的例2。
1
?
?
单位时间内往返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

T2
?
y
2
1

例2.由右图所示函数图象,求< br>y?Asin(
?
x?
?
)(|
?
|?
?< br>)的表达式.
解析:由图象可知A=2,
?
?
o
8
3
?
8
7
?
8
x
?2
T?
2
?
7
??
?(?)?
?
,
88
?< br>?

?
?
?2.

?

(?,0)
为五点作图的第一个点,
8
因此
2?

?
?
?
8

?
?
?0

?
?
??
4
.
因此所求函数的表达式为
y?2sin(2x?
?
4
).
例3.右图所示的曲线是y?Asin(
?
x?
?
)(A?0,
?
?0)的图象的一部分,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由函数图象可知
y

2
o
?

30
5
?
6
12
x
?2

高中数学选修4一4的教案-19上高中数学教资真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b版-高中数学备考公式


考试指南报高中数学-考点高中数学1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和配套课件-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同步视频教学


高中数学必修1百度云盘视频-高中数学物理很难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试讲视频-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现在有高中数学补课老师吗-高中数学试讲函数的奇偶性


高中数学证明平行垂直的所有定理-2018贵州高中数学奥赛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4: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179.html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