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5:59
tags:高中数学必修4

高中数学面试科目代码-求高中数学辅导资料



三角函数典型考题归类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2)
3)
4)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B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
B或B
?
?
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
2
-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A)
B(或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
n
个子集,2
n-1
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ab)^a=a^a*b^a(a>0,a、b属于Q)
指数函数对称规律:
1、函数y=a^x与y=a^-x关于y轴对称
2、函数y=a^x与y=-a^x关于x轴对称
3、函数y=a^x与y=-a^-x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对数函数y=loga^x 如果
a?0
,且
a?1

M?0

N?0,那么:



1

log
a
(M
·
N)?
log
a
M

log
a
N; ○
M
2

log
a
?
log
a< br>M

log
a
N
; ○
N
3

log
a
M
n
?n
log
a
M

(n?R)
. ○
注意:换底公式
log
c
b

a?0
,且
a?1

c?0
,且
c?1

b?0
).
log
a
b?
log
c
a
幂函数y=x^a(a属于R)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y?x
?< br>(a?R)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
?0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特别 地,

?
?1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0?
?
? 1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
?0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x

右边趋向原点时, 图象在
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y
轴正半轴,当
x
趋于
??
时,图
象在
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x
轴正半轴.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y?f(x)( x?D)
,把使
f(x)?0
成立的实数
x
叫做
函数
y?f(x)(x?D)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y?f(x)
的零点就是方程
f(x)?0
实数根,亦即函数
y?f(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f(x)?0
有实数根
?
函数
y?f(x)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
?
函数
y ?f(x)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f(x)?0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 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y?f(x)
的图象联系

起来,并利用函数 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y?ax
2
?bx?c(a?0)

(1)△> 0,方程
ax
2
?bx?c?0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
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ax
2
?bx?c?0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一个
交点, 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ax< br>2
?bx?c?0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 零点.
三、平面向量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
1
个单位的向量.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向量的运算
加法运算
AB+BC=AC,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已知两个从同一点O出发的两 个向量OA、OB,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以O为
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向量O A、OB的和,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于零向量和任意向量a,有:0+a=a+0=a。
|a+b|≤|a|+|b|。
向量的加法满足所有的加法运算定律。

减法运算
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 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1)a+(-a)=(-a)+a=0(2)a-b=a+(-b)。

数乘运算
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λa|=|λ||a|,当λ > 0时,λa的



方向和a的方向相同,当λ < 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反,当λ = 0时,λa = 0。
设λ、μ是实数,那么:(1)(λμ)a = λ(μa)(2)(λ μ)a = λa μa(3)λ(a ± b) = λa ± λb(4)(-λ)a
=-(λa) = λ(-a)。

向量的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数乘运算统称线性运算。

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那么|a||b|cos 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θ是a与b的夹角,
|a|cos θ(|b|cos θ)叫做向量a在b方向上(b在a方向上)的投影。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
0。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
四、三角函数
1、善于用“1“巧解题
2、三角问题的非三角化解题策略
3、三角函数有界性求最值解题方法
4、三角函数向量综合题例析
5、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sinx



y?cosx

y?tanx












x?2k
?
?

R

R
< br>?
?
?
?
xx?k
?
?,k??
?

2
??
?
?1,1
?

?
2
?
?1,1
?

?
k??
?

x?2k
?
?
k??
?
时,
R


时,
y
max
?1
;当

x?2k
?
?
y
max
?1
;当
x?2k
?
?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

?
2

?
k??
?
时,
y
min
??1

2
?

?
k??
?
时,
y
min
??1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2
?

?

??
??

?
2k
?
?,2k
?
?
?

22
??


?
2k
?
?
?
,2k
?
?
?
k??
?
??
??

k
?
?,k
?
?
上是增函数;在
k??
上是增函数;在
??
??

22
??
?
3
?
??

2k
?< br>?,2k
?
?
??
22
?

?
?
2k
?
,2k
?
?
?
?

?
k??
?
上是减函数.
?
k??
?
上是增函数.
?
k??
?
上是减函数.








称中心
对称中心对称中心
?
k
?
,0
??
k??
?

称轴
?
??
k
?
?,0
?
?
k??
?

?
2
??
对称轴
x?k
?
?
k??
?

?
k
?
?
,0
?
?
k??
?

?
?
2
?
x?k
?
?
?
2
?
k??
?

无对称轴

必修四

?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 第几象限,则称
?
为第几象限角.
??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
??
k?360?90?k?360?180,k??
?

第三象限角的集 合为
?
?
k?360?180?
?
?k?360?270,k??< br>?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
?
?
k?360?270?
?
?k?360?360,k??
?

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 集合为
?
??
?k?180,k??
?

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
?k?180?90,k??
?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
?k?90,k??
?

3、与角
?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
??
?k?360?< br>?
,k??
?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
k?360?
?
?k?360?90,k??

4、已知
?
是第几象限角 ,确定
?
n??
?
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
n
等份 ,再从
x
轴的正半
?
n
*
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 、二、三、四,则
?
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
的区域.
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
终边所落在
n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 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其他三角函数知识: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两角和差公式
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倍角公式



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半角公式

⒋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1-cosα
sin^2(α2)=—————
2

1+cosα
cos^2(α2)=—————
2

1-cosα
tan^2(α2)=—————



1+cosα


万能公式

⒌万能公式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 ?sinβ=- 0.5[cos(α+β)-cos(α-β)]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 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 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sin30:二分之一 sin45:二分之根二 sin60:二分之根三
cos30:二分之根三 cos45:二分之根二 cos60:二分之一
tan30:三分之根三 cos45:一 tan60:根三
等比数列:
若q=1 则S=n*a1
若q≠1
推倒过程:
S=a1+a1*q+a1*q^2+……+a1*q^(n-1)
等式两边同时乘q
S*q=a1*q+a1*q^2+a1*q^3+……+a1*q^
1式-2式 有
S=a1*(1-q^n)(1-q)

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
S=a1+(a1+d)+(a1+2d)+……(a1+(n-1)*d)
把这个公式倒着写一遍
S=(a1+(n-1)*d) +(a1+(n-2)*d)+(a1+(n-3)*d)+……+a1
上两式相加有
S=(2a1+(n-1)d)*n2=n*a1+n*(n-1)*d2




1.根据解析式研究函数性质
例1(天津理)已知函数
f(x )?2cosx(sinx?cosx)?1,x?R

(Ⅰ)求函数
?
π 3π
?
f(x)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函数
f(x)
在区间
?

?
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84
?



【相关高考1】(湖南文)已知函数π
?
π
?
π
????
f(x)?1?2sin
2
?
x?
?
?2sin
?
x?
?
cos< br>?
x?
?

8
?
8
?
8
????
求:(I)函数
f(x)
的最小正周期;(II)函数
f(x)的单调增区间.
【相关高考2】(湖南理)已知函数
1
π
??
f(x)?cos
2
?
x?
?

g(x)?1?sin2x

2
12
??
(I)设
x?x
0
是函数
y?f(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
g(x
0
)
的值.(I I)求函数
h(x)?f(x)?g(x)
的单调递增区间.
π
y?2co s(
?
x?
?
)(x?R,
?
>0,≤0
?
≤)
的图象与
y
轴相交于点
(0,3)
,且该函数的最小正周2
2.根据函数性质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2(江西)如图,函数
期为
?

(1)求
?

?
的值;
y
3

O

?
π
?
(2)已知点
A
?
, 0
?
,点
P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点
Q(x
0
,y
0
)

PA
的中点,当
?
2
?
y
0
?
3
?
π
?

x
0
?
时,求
x
0
的值.

π
??
2
?
2
?
P

A

x

【相关高考1】(辽宁)已知函数
π
?< br>π
?
?
x
??
,(I)求函数
f(x)
f( x)?sin
?
?
x?
?
?sin
?
?
x ?
?
?2cos
2
,x?R
(其中
?
?0

6
?
6
?
2
??
π
2
,求函数 的值域; (II)(文)若函数
y?f(x)
的图象与直线
y??1
的两个 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为
y?f(x)
的单调增区间.
(理)若对任意的
a?R
,函数
必证明),并求函数
y?f(x)

x?(a,a?π]的图象与直线
y??1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试确定
?
的值(不y?f(x),x?R
的单调增区间.
【相关高考2】(全国Ⅱ)在
△ABC< br>中,已知内角
(1)求函数
A?
?
,边
BC?23
. 设内角
B?x
,周长为
y

?
y?f(x)
的解 析式和定义域;(2)求函数
y?f(x)
的最大值.
3.三角函数求值
例3(四川)已知cosα=
1
π
13
,cos(α-β)=,且0<β<α <,(Ⅰ)求tan2α的值;(Ⅱ)求β.
72
14
【相关高考1】(重庆文)已 知函数f(x)=
?
??
2cos
?
2x?
?
4< br>??
sin(x?
?
2
.(Ⅰ)求f(x)的定义域;(Ⅱ)若角a在 第一象限,且
cosa?
)
3

,求f(a)。
5
【相关高考2】(重庆理)设f (
x
) = < br>求tan
求f(
x
)的最大值及最小正周期;(2)若锐角
?
满足
f(
?
)?3?23

6cos
2
x?3si n2x
(1)
4
?
的值.
5
4.三角形中的函数求值 < br>例4(全国Ⅰ)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2bsinA



(Ⅰ)求B的大小;(文)(Ⅱ)若
a?3
【相关高考1】(天津文)在
△A BC
中,已知
3

c?5
,求b.(理)(Ⅱ)求
cosA ?sinC
的取值范围.
AC?2

BC?3

cosA??
4

5
(Ⅰ)求
sinB
的值;(Ⅱ)求
sin
?
2B??
?
?
?
?
的值.
6
?
A?
13

tanB?
.(Ⅰ)求角
C
的大小;文(Ⅱ)若
A B
边的长为
17
,求
BC
45
【相关高考2】(福建)在< br>△ABC
中,
tan
边的长.理(Ⅱ)若
△ABC
最大边的边 长为
5.三角与平面向量
17
,求最小边的边长.
例5(湖北理)已知< br>△ABC
的面积为
3
,且满足0≤
AB?AC

6< br>,设
AB

AC
的夹角为
?
.(I)求
?< br>的取值范围;
(II)求函数
?
π
?
f(
?
)?2sin
2
?
?
?
?
?3cos2
?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
4
?
【相关高考1】(陕西)设函数
其中 向量
a
f
?
x
?
?a?b

?
?
4
?
?
?(m,cos2x),b?(1?sin2x,1),x?R,且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
?
?
,2
?

(Ⅰ)求实数m的值;(Ⅱ)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
x
的值的集合.
【相关高考2】(广东)已知ΔABC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A(3,4)、B(0,0)、C(
c
,0).
(文)(1)若
AB?
6三角函数中的实际应用 例6(山东理)如图,甲船以每小时
30
AC?0
,求
c
的值; (理)若∠A为钝角,求c的取值范围;(2)若
c?5
,求sin∠A的值.
2< br>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
A
1
处时 ,乙船位于
甲船的北偏西
105
方向的
B
1
处,此时两船相 距
20
海里,当甲船航行
20
分钟到达
A
2
处时, 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
120
方向的
B
2
处,此时两船相距
102
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AB
时,可以选与塔底
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侧点
C

D
.现测得【相关高考】(宁夏)如图, 测量河对岸的塔高
?BCD?
?
,?BDC?
?
,CD?
C
测得塔顶,并在点
s
A
的仰角为
?
,求塔高
AB< br>.

120
A
2
B
2
B
1


7.三角函数与不等式
例7(湖北文)已知函数
105
A
1

?
π??
ππ
?
f(x)?2sin
2
?
?x
?< br>?3cos2x

x?
?

?
.(I)求
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4
??
42
?



(II)若不等 式
?
ππ
?
f(x)?m?2

x?
?

?
上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
42
?< br>xx
f
?
x
?
??cos
2
x?4tsin cos?4t
3
?t
2
?3t?4,x?R

22
8.三角函数与极值
例8(安徽文)设函数
其中
t
≤ 1,将
f
?
x
?
的最小值记为
g
(
t).
(Ⅰ)求
g
(
t
)的表达式;(Ⅱ)讨论
g(
t
)在区间(-1,1)内的单调性并求极值.
三角函数易错题解析
例题1 已知角
?
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
sin
2
?2
?
,cos
),则角
?
的最小值为( )。 33
5
?
2
?
5
?
11
?
A 、 B、 C、 D、
636
3
2
例题2 A, B,C是
?
ABC的三个内角,且
tanA,tanB
是方程
3x? 5x?1?0
的两个实数根,则
?
ABC是(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例题3 已知方程
x
2
?4ax?3a?1?0
(a为大于1的常数 )的两根为
tan
?

tan
?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且
?

?
?
?
?
?
??
?
?
?
?
,
?,则
tan
2
?
2
2
?
例题4 函数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则
a
______,
b?
_______。
?
f()x?asinx?b
例题5 函数f(x)=
2
sinxcosx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
1?sinx?cosx
例题6 若2sinα
?sin
2
?
?3sin
?
,则sin
2
?
?sin
2
?的取值范围是
例题7 已知
?
?
?
?
?
?
,求
例题8 求函数
例题9 求函数
的最小值及最大值。
y?cos
?
?6si n
?
f(x)?
2tanx
的最小正周期。
2
1?tan x
f(x)?sin2x?22cos(
?
4
?x)?3
的值域 < br>]
3
?
f(x)?sin(
?
x??)(
?
?0,0

?

?
)
是R上的偶函数,其图像关于点M(
?
,0)
对称,且在区间[0,
4
2
上是单调函数, 求
?

?
的值。
例题10 已知函数
2011三角函数集及三角形高考题
1.(2011年北京高考9)在
AB C
中,若
b?5,?B?
?
4
,sinA?
1
3< br>,则
a?
.
2
A,B,Ca,b,c
?ABC
acosA?bsinB
sinAcosA?cosB?
2.(2011年浙江高考5).在中,角所对的边分.若,则
(A)-
1
2
(B)
1
2
(C) -1 (D) 1



3.(2011年全国卷1高考7)设函数
重合,则
?
的最小值等于
?
f(x)?cos
?
x(
?
?0)
,将
y?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
1
(A )
3
(B)
3
(C)
6
(D)
9

5.(2011年江西高考 14)已知角
?
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若
则y=_______.
p
?
4,y
?
是角
?
终边上一点,且
si n
?
??
25
5

6.(2011年安徽高考9)已知函数

f(x)?sin(2x?
?
)
,其中
?
为实数 ,若
f(x)?f()
6
?

x?R
恒成立,且
f ()?f(
?
)
2

?
f(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
?
???
k
?
?,k
?
? (k?Z)k
?
,k
?
?(k?Z)
????
362
??
(A)
?
(B)
?

?
?
2
?
?
??
?
k
?
?,k
?(k?Z)
k
?
?,k
?
?(k?Z)
??
? ?
2
63
?
?
(C)
?
(D)
?

7.(2011四川高考8)在△ABC中,
sinA?sinB ?sinC?sinBsinC
,则A的取值范围是
222
(0,]
6
(A)
?

[,
?
)
(B)
6

?
(0,]
3
(C)
?

[,
?
)
(D)
3

?
f(x)?4co sxsin(x?
1.(2011年北京高考17)已知函数
?
6
)?1.< br>
(Ⅰ)求
f(x)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
?
??
?
?,
?
f(x)
在区间
?
?
64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cosA?2cosC2c?a
?
A,B,Ca,b,c
cosBb
, 3. (2011年山东高考17) 在
?ABC
中,内角的 对边分别为,已知
sinC1
cosB?,b?2
4
(Ⅰ)求
sin A
的值;(Ⅱ)若,求
?ABC
的面积S。
5.(2011年全国卷高考1 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己知
asinA?csinC?
0< br>A?75,b?2,
求a,c
. (Ⅰ)求B;(Ⅱ)若
2asinC?bsinB
.
6.(2011年湖南高考17 )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且 满足
csinA?acosC.

(I)求角
C
的大小;(II)求
3sinA?cos(B?)
4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
A,B
的大小.
?



7.(2011年广东高考16)已知函数
1
?
f(x)?2sin(x?)
36

x?
R

f(
(1)求
?
?
?
5
?
?
,< br>?
?
?
0,
?
f(3
?
?
?
)?
10
f(3
?
?2
?
)?
6
)?
2
?

4
的值;(2)设
213

5
,求
cos(
?
?
?
)
的值.
f(x )?sin(x?
7
?
3
?
)?cos(x?)
44
,x
?
R.
44
?
cos(
?
?
?< br>)??0?
?
?
?
?
2
5

5
2
.求证:
[f(
?
)]?2?0

8. (2011年广东高考18)已知函数
(Ⅰ)求
f(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Ⅱ )已知
cos(
?
?
?
)?
9.(2011年江苏高考17 )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为
a,b,c

sin(A?
(1 )若
?
6
)?2cosA,
1
cosA?,b?3c
3 求A的值;(2)若,求
sinC
的值.
b
2
a。(I)求
a
10.(2011高考)△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si nAsinB+bcos
2
A=
求B。
;(II)若c
2
=b
2
+
3
a
2

1
a?1,b?2,c osC?
4
11. (2011年湖北高考17)设
?ABC
的内角A、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I) 求
?ABC
的周长;(II)求
cos(A?C)
的值。
cos2C??
1
4
12. (2011年浙江高考1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I)求sinC的值;(Ⅱ)当a=2, 2sinA=sinC时,求b及c的长.
2011三角函数集及三角形高考题答案
1.(2011年北京高考9)在
ABC< br>中,若
b?5,?B?
?
4
,sinA?
1
3
,则
a?
.
a552
?,a?
a b
?
1
52
1
?
3
?
b?5,?B?,s inA?
sin
4
43
所以
3
【答案】
3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AsinB

2
A,B,Ca,b,c?ABC
acosA?bsinB
sinAcosA?cosB?
2.(2011年浙江高考5).在中,角所对的边分.若,则
(A)-
1
2
(B)
1
2
(C) -1 (D) 1
【答案】D【解析】∵
acosA?bsin B
,∴
sinAcosA?sin
2
B

222
sinAcosA?cosB?sinB?cosB?1
. ∴



3.(2011年全国卷1高考7)设函数
重合,则
?
的最小值等于
?
f(x)?cos
?
x(
?
?0)
,将
y?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
1
(A )
3
(B)
3
(C)
6
(D)
9

?
y?f(x)< br>的图像向右平移
3
【解析】由题意将
2
?
?k?
?< br>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重合,说明了
3
是此函数周期的整数倍,得
?
3
?
(k?Z)
,解得
?
?6k
,又
?
?0
,令
k?1
,得
?
min
?6
.
4.(2011全国卷),设函数
(A)y=在单调递增,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B)y=在单调递增,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π
(C)y= f (x) 在(0,
2
π
)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x =
4
π
对称(D)y= f (x) 在(0,
2
π
)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x =
2
对称
解析:解法一:f(x)=
?
ππ
2
sin(2x+
2
) =
2
cos2x.所以f(x) 在(0,
2
)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x =
2
p
?
4,y
?
对称。故选D。
5.(20 11年江西高考14)已知角
?
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若
则y=_ ______.
是角
?
终边上一点,且
sin
?
??25
5

答案:—8. 解析:根据正弦值为负数,判断角在第三、四象限,再加上横坐标为正,断定该 角为第四象限角。< br>y25
对边
??
sin
?
?
2
5
? y??8
斜边
=
16?y

f(x)?f()
6
?
6.(2011年湖南高考9)【解析】若对
x?R
恒成立,则
??
??
f()?sin(?
?
)?1
?
?
?k
??,k?Z
63
2
,所以
3

sin
?
(?
?
?)si
?
n?(
?
2

??k
?
?
?
6
,k?Z
.由
f()?f(?
)
2
?
,(
k?Z
),可知即
si
?
n?
,所以
0
?
?(2k?1
?
)?
?
6
?
6
k?,Z
,代入
f(x)?sin(2x?
?
)
,得
f(x)??sin(2x?
?
6
)
,由
2k
?
?
?
2
剟2x?
?
6
2k
?
?
3
?
2

k
?
?

剟xk
?
?
2
?
3
,故选C.
b
2
?c
2
?a
2
1
?
222222
si nA?sinB?sinC?sinBsinCa?b?c?bc
2bc2
, 7.(2011四川高考8)解析:由得,即



cosA?

1
?
0?A?
2
,∵
0?A?
?
,故
3< br>,选C.
f(x)?4cosxsin(x?
1.【解析】:(Ⅰ)因为
?< br>6
)?1
?4cosx(
31
sinx?cosx)?1
22
[高考资源网]
?3sin2x?2cosx?1
?3sin2x?cos2x?
(Ⅱ)因为
2
?2sin(2x?
?
6
)
所 以
f(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
6
? x?
?
4
,所以?
?
6
?2x?
?
6?
2
?
.
3
2x?
于是,当
?
6?
2
,即x?
?
6
时,
f(x)
取得最大值2 ;当
2x?
?
6
??
?
,即x??时,f(x)
6 6
取得最小值—1.
f(x)?Asin(
?
?
3
x?< br>?
)
2.(2011年浙江高考18)已知函数,
x?R

A ?0

0?
?
?
?
2
.
y?f(x)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
P

Q
分别为该图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点P
的坐标为
(1,A)
.

(Ⅰ)求
f(x)
的最小正周期及
?
的值;(Ⅱ)若点
R
的坐标为
(1,0)

?PRQ?
2
?
3
,求
A
的值.
T ?
2.(Ⅰ)解:由题意得,
2
?
?
3
?6
y?A sin(x?
?
)
P(1,A)
3
因为在的图像上
?sin(?
?
)?1.
0
?
3
所以又因为
?< br>?
2
2
?
3
,所以
?
?
?
6
(Ⅱ)解:设点Q的坐标为
?
(
x
0
,A
)., 由题意可知
3
x
0
?
?
6
?
,得
x
0
?4
,所以
Q(4,?A)
,连接PQ,在△PRQ
2
?
中,∠PRQ=
3
,由余弦定理得
2222
RP
2
?RQ
2
?PQA?9?A?(9?A)1
cos?PRQ???
2
2
,解得A
2
=3。
23.9?A
又A>0,所以A=
3

cosA?2cosC2c ?a
?
A,B,Ca,b,c
?ABC
cosBb
, 3. (2011年山东高考17) 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sinC1< br>cosB?,b?2
4
(Ⅰ)求
sinA
的值;(Ⅱ)若,求
?ABC
的面积S。
cosA?2cosC2c?acosA?2cosC2sinC?si nA
??
?ABC
cosBbcosBsinB
解:(Ⅰ)在中,由及正弦定 理可得,,

sin

sin
AsinB?2cosCsinB? 2sinCcosB?sinAcosB

AsinB?sinAcosB?2sinCcosB?2cosCsinB

sin (A?B)?2sin(C?B)
cosA?2coCs
?
cosB
,而A?B?C?
?
,则
sinC?2sAin
,即
sinC
?2
sinA
。另解1:在
?ABC
中,由
c?2a
b< br>可得,
bcosA?2bcosC?2ccosB?acosB

由余弦定理可 得
b
2
?c
2
?a
2
a
2
?b< br>2
?c
2
a
2
?c
2
?b
2
a
2
?c
2
?b
2
???
2caa2c
,整理可得
c?2a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Cc
??2
sinAa
。另解2:利用教材习题结论解题,在
?ABC
中有结论
a?cbos?C< br>bco?As
cco?Bs
b?2Cc
b,c?coAsa?cCo?c

cosA?2cosC2c?a
?
aBA
bcosB
b
可得
o?bcosA?aBcosB?a2ccosB?B2bcosC
,则
c?2a
, 即
c
sinCc1
??2cosB?,b?2
2222224?c?a?2accosB?4a?a?a?4a,
c?2a
sinAa4
由正 弦定理可得。(Ⅱ)由及可得
1115
?acsinB??1?2?1?cos
2B?
24

a?1

c?2
,S
2
4 .(2011年安徽高考16)在
BC上的高.
S?
,即
15
4

3
,b=
2

1?2cos(B?C)?0
,求边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长 ,a=

解:∵A+B+C=180°,所以B+C=A,又
1?2cos(B?)C 0?
,∴
1?2cos(180)?A0?
os
,即
1?2cA0?
cosA?

1
2


a
?
b
sinB?
bsinA2sin602
又0°sinAsinB

a
?
3
?< br>2

又∵
b?a
,所以B<A,B=45°,C=75°,∴BC边 上的高AD=AC·sinC=
2sin75?2sin(45?30)

?2(si n45cos30?cos45sin30)
?2(
2
2
?
3213 ?1
2
?
2
?
2
)?
2
.
5. (2011年全国卷高考1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己知
asinA? csinC?2asinC?bsinB
.
(Ⅰ)求B;(Ⅱ)若
A?75
0
,b?2,
求a,c
.
【解析】(I)由正弦定理得
a
2
?c
2
?2ac?b
2< br>…由余弦定理得
b
2
?a
2
?c
2
?2ac cosB
cosB?
2
.故
2
,因此
B?45
?6
(II)
sinA?sin(30?45)
?sin30cos45?cos30si n45
?
2
4

a?b?
sinA
?
2? 6
?1?3
c?b?
sinC
?2?
sin60
sinB< br>2
sinBsin45
?6
.……………………………
6.(201 1年安徽高考17)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c
且满足
csinA?acosC.

?
(I)求角
C
3sinA?cos(B?
4
)
的大小;(II)求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 值时角
A,B
的大小.
解析:(I)由正弦定理得
sinCsinA?si nAcosC.
因为
0?A?
?
,

sAi?n从而0.C ?又sCin所以?Ccos则.?C
?
4
cos?C
B
0
?
3
,
?
?A.
tan
(II)由(I)知
4于是
3sinA?cos(B?
?
4
)?3sinA?cos(
?
?A)
?3sinA?cosA?2sin(A?
?
6
).0?A?
3
???
11
????
?

4
,?
6
?A?
6
?
12
,从而当A?
6
?
2
,即A?
3
时,
2sin(A?

6
)
取最大值2.
3sinA?cos(B?
?
4
)A?
?
5
?
综上所述,
3
,B?
12
.
的最大值 为2,此时
f(x)?2sin(
1
?
7.(2011年广东高考16)已 知函数
3
x?
6
)

x?
R

f(
5
?
4
)
?
,
?
?
?
?
0,
?
?
(3
?
?
?
)?
1 0
f(3
?
?2
?
)?
6
(1)求的值;(2)设
?
2
?
?
f

213

5
,求
cos(
?
?
?
)
的值.




1,



f(
16.解:(1)
5
?
15
???
?
1
??
10
)?2s in(??)?2sin?2f(3
?
?)?2sin[(3
?
?)?]?2 sin
?
?
43464232613
,(2)
sin
??

?
?
?
53
1
??
6
?
,
?
?
?
0,
?
cos
?
?f(3
?
?2
?
)?2sin[(3
?
?2
?
)?]?2sin(
?
?)?
?
2
?

13

5
,∵
3625
,即
cos
?
?1 ?sin
2
?
?
12
13
sin
?
?1? cos
2
?
?
,∴
4
5

cos(
?
?
?
)?cos
?
cos
?
?sin
?
sin
?
?
f(x)?sin(x?
8.(2011年广东高考1 8)已知函数
1235416
????
13513565

7
?
3
?
4
)?cos(x?
cos(
?
?
?
)?
)
4
,x
?
R.
44
?
cos(
?
?
?
)??0?
?
?
?
?< br>2
f(x)
5

5

2
.求证:
[ f(
?
)]?2?0
.(Ⅰ)求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Ⅱ)已知
?7
?
7
?
3
?
3
?
?2sin(x? )
f(x)?sinxcos?cosxsin?cosxcos?sinxsin
4
,∴
f(x)
的最
4444
?2sinx?2cosx
(Ⅰ)解析:
f(x)
min
??2
.Ⅱ)证明:由已知得小正周期
T?2
?
,最小值
式相加得

cos
?
cos
?
?sin
?
sin
?
?
44
cos
?
c os
?
?sin
?
sin
?
??
5
5
,两
2cos
?
cos
?
?0
,∵
0?
?
?
?
?
?
2
,∴
cos
?
?0
,则
?
?
?
2

[f(
?
)]
2
?2?4sin
2
?
4
?2?0

9.(2011年江苏高考17)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为
a,b,c

sin(A?
(1)若
?
6
)?2cosA,
1
cosA?,b?3c
3
求A的值;(2)若,求
sinC
的值. 解析:(1)
sin(A?)?2cosA,?sinA?3cosA,?A?
63
??

(2)
1
cosA?,b?3c,?a
2
?b2
?c
2
?2bccosA?8c
2
,a?22c
3< br>
22cc
?
sinC
由正弦定理得:
sinA
si nA?1?cos
2
A?
,而
1
22
,
?sinC ?
3
。(也可以先推出直角三角形)
3
基本定义
定义:我们把平 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一个常数(常数为2a)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平
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即:│PF1-PF2│=2a
定义1: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
[1]< br>)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定点
叫双曲线的焦点。
定义2:平面内,到给定一点及一直 线的距离之比为大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定直线叫双曲线的准线。
定义3:一平面截一圆锥面,当截面与圆锥面的母线不平行,且与圆锥面的两个圆锥都相交时,交线称为 双曲线。
定义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二次方程F(x,y)=ax^2+bxy+cy^2+ dx+ey+f=0满足以下条件时,其图像为双
曲线。
1.a、b、c不都是零.
2.b^2 - 4ac > 0.
注:第2条可以推出第1条。
在高中的解析几 何中,学到的是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图像关于x,y轴对称的情形。这时双曲线的方程退化为:
x^2 a^2 - y^2b^2 = 1.
上述的四个定义是等价的,并且根据建好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像关于x,y轴对称。
[2]

编辑本段
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时为:
x^2a^2 - y^2b^2 = 1
2、焦点在Y 轴上时为:
y^2a^2 - x^2b^2 = 1
编辑本段
概念特征
以下从纯几何的角度给出一些双曲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分支
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焦点
在定义1中提到的两给定点称为该双曲线的焦点,定义2 中提到的一给定点也是双曲线的焦点。双曲线有两个焦
点。
准线
在定义2中提到的给定直线称为该双曲线的准线
离心率
在定义2中提到的到给定点与给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称为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离心率e=ca
双曲线有两个焦点,两条准线。(注意:尽管定义2中只提到了一个焦点和一条准线。但是给定同侧的一 个焦点,
一条准线以及离心率可以根据定义2同时得到双曲线的两支,而两侧的焦点,准线和相同离心率 得到的双曲线是相同
的。)
顶点
双曲线与两焦点连线的交点,称为双曲线的顶点。
渐近线
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
渐近线的方程求法是:将右边的常数设为0,即可用 解二元二次的方法求出渐近线的解,例如:X^22-Y^24=1,
令1=0,则X^22=Y^24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2)X
编辑本段
几何性质
轨迹上一点的取值范围
[1]
│x│≥a(焦点在x轴上)或者│y│≥a(焦点在y轴上)。
对称性
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
顶点
A(-a,0),A'(a,0)。同时 AA'叫做双曲线的实轴且│AA'│=2a.
B(0,-b),B'(0,b)。同时 BB'叫做双曲线的虚轴且│BB'│=2b.
F1(-c,0)F2(c,0).F1为双曲线的左 焦点,F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且│F1F2│=2c
对实轴、虚轴、焦点有:a^2+b^2=c^2



渐近线
焦点在x轴:y=±(ba)x.
焦点在y轴:y=±(ab)x. 圆锥曲线ρ=ep1-ecosθ当e>1时,表示双曲线。其中p 为焦点到准线距离,θ为弦
与x轴夹角。
令1-ecosθ=0可以求出θ,这个就是渐近线的倾角。θ=arccos(1e)
令θ=0,得出ρ=ep(1-e),x=ρcosθ=ep(1-e)
令θ=PI,得出ρ=ep(1+e),x=ρcosθ=-ep(1+e)
这两个x是双曲线定点的横坐标。
求出它们的中点的横坐标(双曲线中心横坐标)
x=[(ep1-e)+(-ep1+e)]2
(注意化简一下)
直线ρcosθ=[(ep1-e)+(-ep1+e)]2
是双曲线一条对称轴,注意是不与曲线相交的对称轴。
将这条直线顺时针旋转PI2-arccos(1e)角度后就得到渐近线方程,设旋转后的角度是θ’
则θ’=θ-[PI2-arccos(1e)]
则θ=θ’+[PI2-arccos(1e)]
代入上式:
ρcos{θ’+[PI2-arccos(1e)]}=[(ep1-e)+(-ep1+e)]2
即: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在可以用θ取代式中的θ’了
得到方程: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证明双曲线x^2a^2-y^2b^2=1 上的点在渐近线中
设M(x,y)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点,则
y=(ba)√(x^2-a^2) (x>a)
因为x^2-a^2即 y所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点都在直线y=bxa下方



根据对称性第二、三、四象限亦如此
离心率
第一定义:e=ca 且e∈(1,+∞).
第二定义:双曲线上的一点P到定点F的距离│PF│ 与 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d 的比等于双曲线
的离心率e.
d点│PF│d线(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e
双曲线焦半径公式
(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P(x,y)到焦点距离)
左焦半径:r=│ex+a│
右焦半径:r=│ex-a│
等轴双曲线
一双曲线的实轴与虚轴长相等 即:2a=2b 且 e=√2
这时渐近线方程为:y=±x(无论焦点在x轴还是y轴)
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S'的实轴是双曲线S的虚轴 且 双曲线S'的虚轴是双曲线S的实轴时,称双曲线S'与双曲线S为共轭
双曲线。
几何表达:S:(x^2a^2)-(y^2b^2)=1 S':(y^2b^2)-(x^2a^2)=1
特点:(1)共渐近线;与渐近线平行得线和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焦距相等
(3)两双曲线的离心率平方后的倒数相加等于1
准线
焦点在x轴上:x=±a^2c
焦点在y轴上:y=±a^2c
通径长
(圆锥曲线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d=2b^2a
11、过焦点的弦长公式:
d=2pe(1-e^2cos^2θ)



弦长公式
d = √(1+k^2)|x1-x2|
= √[(1+k^2)(x1-x2)^2]
= √(1+1k^2)|y1-y2|
= √[(1+1k^2)(y1-y2)^2 ]
推导如下:
由 直线的斜率公式:k = (y1 - y2) (x1 - x2)
得 y1 - y2 = k(x1 - x2) 或 x1 - x2 = (y1 - y2)k
分别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 √[(x1 - x2)^2; + (y1 - y2)^2; ]
稍加整理即得:
|AB| = |x1 - x2|√(1 + k^2;) 或 |AB| = |y1 - y2|√(1 + 1k^2;)
·双曲线的标准公式与反比例函数
X^2a^2 - Y^2b^2 = 1(a>0,b>0)
而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型是 xy = c (c ≠ 0)
但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实是双曲线轨迹经过旋转得到的
因为 xy = c的对称轴是 y=x, y=-x 而X^2a^2 - Y^2b^2 = 1的对称轴是x轴,y轴
所以应该旋转45度
设旋转的角度为 a(a≠0,顺时针)
(a为双曲线渐进线的倾斜角)
则有
X = xcosa + ysina
Y = - xsina + ycosa
取 a = π4

X^2 - Y^2 = (xcos(π4) + ysin(π4))^2 -(xsin(π4) - ycos(π4))^2
= (√22 x + √22 y)^2 -(√22 x - √22 y)^2



= 4 (√22 x) (√22 y)
= 2xy.
而xy=c
所以
X^2(2c) - Y^2(2c) = 1 (c>0)
Y^2(-2c) - X^2(-2c) = 1 (c<0)
由此证得,反 比例函数其实就是双曲线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双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另一种摆放形式.
双曲线内、上、外
在双曲线的两侧的区域称为双曲线内,则有x^2a^2-y^2b^2>1;
在双曲线的线上称为双曲线上,则有x^2a^2-y^2b^2=1;
在双曲线所夹的区域称为双曲线外,则有x^2a^2-y^2b^2<1。
编辑本段
面积公式
若 ∠F1PF2=θ,
则 S△F1PF2=b^2×cot(θ2)或S△F1PF2=b^2tan(θ2)
·例:已知F1 、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到x轴的距离为多
少?
解:由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得S△F1PF2=b^2×cot(θ2)=√3
设P到x轴的距离为h,则 S△F1PF2 =12×h×2√2; h =√62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的方程)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标准方程为(a>0,b>0)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为(a>0,b>0).
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0,b>0 ,但a不一定大于b.如果x
2
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
2
的系
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轴上,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的位置.要学会利用题设 条件求a、



b并判断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求双曲线方程,或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双 曲线方程;另外,在方程Ax
2
+By
2
=C中,只
要AB<0,且 C≠0,方程表示双曲线方程.
3、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1)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包括: 范围、对称轴、对称中心及其实轴与虚轴的概念、焦距与焦点坐标、离心率、
准线、渐近线方程等.
关于双曲线渐近线方程的记忆,只须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1改为0即可.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即,这两条直线恰是边长2a、2b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当双曲线的两支
向外延 伸时,与这两条直线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
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理解渐近线的渐近性, 可以理解为:,当x无限增大时,
无限接近于0,所以y无限趋近于.
. (2)等轴双 曲线x
2
-y
2
=±a
2
的渐近线方程是y=±x,离心率
(3)离心率的求解注意运用几何性质,将相关线段关系转化为a、b、c的齐次等式.
(4)与双曲线
4、要掌握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有相同渐近线的方程是.
在平 面上到一定点F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距离之比为一个大于1的常数e的点的轨迹.即
5即是应用双曲线的 第二定义
几何性质见下表:
标准方

(a>0,b>0) (a>0,b>0)
.教材例
图形

范围
对称性
离心率
顶点 (-a,0)(a,0)
|x|≥a,y∈R |y|≥a,x∈R

对称轴:x轴、y轴,对称中心:原点

(0,-a),(0,a)



焦点
准线
渐近线
4、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c,0)(c,0)


(0,-c)(0,c)


(1)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是直 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处理方法均是将一次方程代入二次方程
考查解的个数,但这里直线方程代入双 曲线方程后当二次项为零时,即是直线与渐近线平行时,有一个交点,
然后讨论△与零的大小判断解的个 数.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
(2)直线l︰y=kx+b,与二次曲线C︰(x, y)=0交于A、B两点,由得:ax
2
+bx+c=0 (a≠0),
则.
(3)利用“点差法”来解决中点弦问题,其基本思路是设点(即设出弦的端点坐标)——代入(即 将端点
代入曲线方程)——作差(即两式相减)——得出中点坐标与斜率的关系。
(4)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
对于曲线上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处理时要抓住三点:
(1)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垂直);
(2)对称点的连线段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平分);
(3)对称点所在直线与曲线相交(△>0)。

高中数学难-高中数学观课议课评价表


解题决策高中数学书怎么样-找洛阳高中数学家教


高中数学部编版使用地区-高中数学30分钟教学视频


高中数学高一知识点沪科版-高中数学教材 下载


基础差高中数学但学不会怎么办-如何设计高中数学微专题教学


高中数学能学到的技能-高中数学知识测试


高中数学高考全国卷理科-高中数学逻辑联词题


53高中数学必修1-顶尖教案电子版高中数学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5: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416.html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与题型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