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浅谈高考数学复习之回归课本-精选教育文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7:06
tags:高中数学课本

找罗庄高中数学家教老师-2019衡水高中数学卷


浅谈高考数学复习之回归课本

经过一轮全面复习、二轮专题复习,高三数 学最后阶段的复
习应当回归课本。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困惑:一是怀
疑是否有用;二 是不知道如何回归课本,回归哪些内容,是全面
看教材还是看例题?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 回归课本的重要性,引领学生做好复习,
以及如何实施回归,巩固知识,做好最后的冲刺,这是我们教师
在总复习最后阶段应当关注的。
一、回归课本的重要性
《课标》、《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一致体现了高考要
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 用,
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回归课
本就是抓住教材中知识点 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网络体系,强化
“三基”的掌握,让教材中例习题的基础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功能得到落实,达到高效的复习成果。
高考数学总复习,很多同学都采用题海战术,但是效果 并不
明显。其很多原因是没有结合课本来进行全方面复习。高考命题
的原则是稳定加创新,高考 试题的命制主要依据教材,纵观几十
年高考,许许多多的高考题源于课本。在总复习最后的阶段中,要减少盲目性,减少题海战术,重视回归课本、要向准确性、规
范性要成绩。


实时回归课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基础性”, 在高考
试题考查要求中,强调了“突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层次
性”, 回归课本要求学生 掌握基础知识、解题的通性通法。二
是“全面性”,《考试大纲》中把这个要求具体落实到了每一个知识点,便于考生备考,学生对教材中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
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例如向量投 影的概念在2013年的高考
中多省出现,如湖北卷理科第6题、江西卷理科第12题、四川
卷 理科第17题。三是“重点性”,首先对于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进行重点梳理外,其次对一些易错的地方更 要重点进行筛查。比
如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等比数列求 和要讨论公比是否为1,向量的夹角一定要具有相同
的起点(终点),这些都是使用公式必须注意但往往 又不够重视
的地方,学生容易落入丢分陷阱,这也是构成“会而不对、对而
不全”的主要原因。
二、回归课本的措施
(一)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构建完整知识体

《考试大纲》要求对数学 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
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因此,在复习中要紧抓住课本,把课本细
过一遍,回顾课本知识,查找是否有 遗忘的地方,及时纠正.对
于考纲要求重点掌握的,更要认真细读。在阅读课本时,还要注


意掌握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在复习数列中,不仅要掌握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 式和前n项和公式,而且还要掌握
在这四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含的四种数学方法--叠加法、叠乘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在回归课本时,这些方法的本质
特征是要提炼出来的。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
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回归课本知识
点时,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
合,构建数学的 框架结构。一些学生在复习中,不注重知识点之
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复习当前的内容的就忘记前面的知 识。虽
然一些学生能掌握一些知识点,但是各知识之间依然是孤立的、
零散的、解题的时候很难 用上。因此在回归课本时,要理清高中
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知识结构,熟记概念、公理、定理、
性质、法则、公式,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延伸,注意前后知
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完整 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函数章节时,首先要理解函数的定义、定义域、
值域(求值 域的几种方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凹凸性)、高中学习过哪些函数(包括每一 类型函数的
图象)、体现了哪些函数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
(二)回归课本,强调概念的复习
1.避免对于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数学概念 掌握得不熟练或者似是而非,在考查概念性问题的


时候,一些学生的出错率较高,是导致 解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高三复习回归课本中必须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
忆。
从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数学概念单调枯燥,不
容易记,考试不会考,而造成学 生不重视,不求甚解,从而导致
对概念认识和理解的模糊;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能记住,但
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不能从它的内涵外延深刻去理解。这样造
成概念学习障碍,严重影响其对数学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和运用。
在历年的高考中对于概念的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以福建
省高考理数为例。
例1 (2014福建卷理科第1题).复数[z=(3-2i)i]的共
轭复数[z]等于( )
[A.-2-3i] [B.-2+3i] [C.2-3i] [D.2+3i]
本题考查了共轭复数的概念。
例2 (2014福建卷理科第7题)已知函数[fx=][x2+1,
x>0cosx, x≤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fx]是偶函数 B. [fx]是增函数 C.[fx]是周期函数
D.[fx]的值域为[-1,+∞]
正确答案D。本题考 查了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的
概念以及函数的值域。部分考生易选错误答案A,他在印象中机< br>械认为[f(x)=x2]、[f(x)=cosx]是偶函数,所以[f(x)=x2+1,

< p>
(x>0)],[f(x)=cosx(x≤0)]也是偶函数,而没有深刻认
识奇偶性的 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福建卷理科第7题中
也考查函数同样的概念。
在研 究函数y=Asin(ωx+[?])(A>0,ω>0)的图象变换
的物理意义时,A称为振幅、[T =2πω]是周期,[f=1T]频率,
[ωx+?]为相位, [?]为初相.但上述概念是在A>0且ω>0这一
前提下的定义.否则,当[A 例3 已知函数[y=2cos
(2x-π6)],求它的振幅、周期和初相,
如果对于概念的不熟悉,学生若没有将函数转化为[y=2sin
(2x+π3)] 那么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答案了。
2.加强对概念的内涵延伸的复习
对概念的复 习,可以从内涵、外延、定义方式、正反例证、
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要多留意课本上 不太引
起关注的知识点,思考这一知识点考的是什么,会怎么考等,设
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 解。
例4 (2014福建省文第21题节选).已知曲线[Γ]上的点
到点[F(0 ,1)]的距离比它到直线[y=-3]的距离小2。
(Ⅰ)求曲线[Γ]的方程。
本小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但高于定义,它对抛物线的定义
进行了延伸变化。
例5 (2012新课标文)在一组样本数据(x1,y1),(x2,
y2),…,(xn,yn)( n≥2,x1,x2,…,xn不全相等)的


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xi,yi)( i=1,2,…,n)都在直
线[y=12x+1]上,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
(A)-1 (B)0 (C) (D)1
本题主要考查样本的相关系数,是简单题.由题设知 ,这组
样本数据完全正相关,故其相关系数为1,故选D.而部分同学对
相关系数一无所知,易 选C , 认为相关系数就是直线的斜率,
白丢了容易得到的分数。在考试中如果发现有概念不是很清楚 ,
都要及时查看课本。
(三)回归课本,加强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首先 要加强公式的记忆,学生可以使用一些辅导资料上的公
式表,也可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整理一份适合自己 的公式表,记
住并明白如何应用。
其次对公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重视数学 公式的
来源,深入地理解公式的实质极其全部含义,掌握它们的基本特
征和重要性质。利用公式 的本质特征记忆公式,还应有意识地训
练自己能够用语言准确地叙述数学公式,这样有利于对公式的理< br>解和记忆。如果能用简练明确的口诀把公式中主要数量关系突出
地表达出来,这更是记忆数学公式 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公式之
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个公式间的相互转化,正用、逆用、
变形应用。比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公式最多,实质上学生只要记住
两角和与差公式、正余弦定理就可以了. 至于诱导公式、倍角公
式,与两角和差的公式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降幂半角公式是倍

< br>角公式的逆用。
例6 (2014福建卷理科第19题节选)、已知双曲线[E:
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y=2x,l2:
y=- 2x].(1)求双曲线[E]的离心率;
本小题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e=ca=a2+ b2a2=1+b2a2],
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为[ y=±bax],
若考生记住公式,进行公式之间的转化,由 [ba=2,]易得出[e=5]
最后, 对于有联系的或容易混淆的公式,可以根据公式的
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对照比较 ,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到它们的
异同点,这样可以对公式有更加清晰的印象又可有效地防止某些
类似数学公式的混淆。
例如2014福建卷理科第17题,本题考查利用直线与平面所
成角的公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区别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
面与平面所成角的公式。又比如在向量的 投影中,要区别[a]在
[b]方向上的投影、[b]在[a]方向上的投影,否则公式容易用混
淆。
(四)回归课本,强化课本例题的示范性
学生在复习中往往会轻视课本 例题的作用,而教材例题是课
本的精髓、是无数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特性:基础
性 、示范性、典型性、拓展性、规律性。课本例题虽然基础,但
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一方面起到了加深 学生对概念、知识的
理解,并综合运用新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规范解答、提

高能力的重要载体。
课本例题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样板,使学生自己明确解
题 表述的基本过程和规范要求,从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规范
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材的例题,体现了一 个完整的解题过程,
弄清题意、思路分析、解题过程表述、反思总结。通过回归课本
例题让学生 明白了解题的基本步骤。
例如,在立体几何求角时要“一作二证三计算”。对于解析
几 何大部分同学都感到难,其实只要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
“一设(设直线方程,已知直线过点的用点 斜式,但要讨论斜率
是否存在;已知直线斜率的,用斜截式);二联立;三消元;四
设而不求, 判别式,韦达定理。五代入化简(将根与系数的关系
代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这种 规律有时候要听老师讲,有时候要学生自己总结,引导
学生做完题多想一想,这样以后少走弯路,从而提 高自己解题的
速度,表述有了规范性,减少了扣分的可能。
(五)回归课本,注意课后习题的挖掘、变式教学
数学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学 课后习题的设
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还能帮助教师了解 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近几年高
考,许多高考题都能在教材中的习题找到题源。例如:20 12年
福建省卷理科第17题,题源是人教版A必修4第138页习题B
组第3题。2013年 全国新课标卷理科Ⅱ第17题、陕西卷理科第


7题、辽宁卷理科第6题;2011年安徽 卷第16题;2011年山东
卷第17题、江西卷第17题等,这些题源均来自于是人教版A必
修5第18页练习第3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课本习题所蕴涵的价值,注重对
课本习题进行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对其变式、发散思维训练,挖
掘其内涵及外延,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组合 起来,以达到优化认知、
开拓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高考最后阶 段的复习,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归课本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回< br>归能让学生基础扎实、规范解答,将学生引向高考的至高点。

高中数学孙亚东-高中数学总分是多少分过


河北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提高的参考书


高中数学作业模版-高中数学基础题不会怎么办


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三角公式大全-高中数学概率送报纸题


高中数学基本积分题-手机搜狐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小报-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分数线-黑龙江省高中数学新教材


标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京东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7: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550.html

浅谈高考数学复习之回归课本-精选教育文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