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2019-2020年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简介新课标人教版A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8:48
tags:高中数学课本

高中数学主要学考什么区别-高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2019-2020年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简介新课标人教版A

本册书包含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 Ⅰ),函数的应用三章内容,它们是学
习后继必 修系列和选修系列的基础。全书共36个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第 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约13课时
第 2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约15课时
第 3章函数的应用约8课时
一、本模块的内容及地位作用
第 1章介绍了集合的基本知识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首先,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
集合出发,结合实例引出元素、集合的概念,介绍 了表示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及Veen图;
继而结合具体实例,运用类比的方法介绍了集合间的关系和 运算。这里采用“类比”方法的
目的在于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了集合语言 的基础上,教科书
采用三个背景实例,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概括,归纳出用集合对应语言给出的函数定义 ,如
此,既衔接了初中将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认识,又学会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
画函数;并且从函数三要素、函数符号、函数表示法三个角度进行细化介绍,最后将函数推
广到了映射。 在函数基本性质的处理中,教科书充分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从观察具体函
数的图象特征入手,结合相 应的数值表和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转化到用数量语言,
形式化地定义函数的性质。本章末的实习 作业给予了学生自我实践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
会,通过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 。
第 2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 数函数及其性质,五种特殊的幂函数。其中,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
及其性质,体会 它们是刻画变化规律的重要的函数模型。教科书以我国GDP增长和碳-14衰
减作为本章开篇问题,既 说明了扩张指数范围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在
指数范围从整数推广到实数范围的过程 中,教科书突出了分数指数幂的实际意义和用有理数
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在两个背景实例营造的问题情境 中,教科书对指数函数概念的建立、图
象的绘制、基本性质的发现与指数函数的初步应用,作了完整的介 绍。同指数函数的研究过
程一样,教科书介绍了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初步应用。通过这样的两个研究 过程,以使
学生较为完整地认识建立和研究一个具体的函数的方法。最后,教科书结合具体问题简介了< br>五种特殊的幂函数及其图象和简单的性质。
第 3章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 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几种
不同的函数增长模型、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 型,利用已知函数模型
解决问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全章的始终,而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用二 分法求方
程的近似解,是在建立和运用函数模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中,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思想是本章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二分法是本章介绍的主要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 初步应用能力,是通过以函数模型为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来实现的。
二、编写中考虑的几个问题 < br>有关函数的内容是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稳定的内容。因此,
如何有助于 教师和学生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丰富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
理解函数概念,了解函数 与其它内容的联系,初步运用函数这一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依
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去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体现新
课程的理念,是我们在编写教材时着力研究的问题。 在对上述各方面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我
们在教材的体例、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作了新的尝试和努力,力 求体现以下特点:


1.强调背景,展现过程,改进学习方式
任何一个数 学概念和结论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
上的背景,因此,我们在教材 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强调背景,展现过程,让学生感到概
念和结论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而 不是强加于人的。以便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
的实际背景。具体地,针对本书中的数学概念,在教材编 写过程中,我们力求选取贴近学生
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实例,创设学习数学概念和结论的背景情境。
例如在函数的相关内容中,通过典型的、丰富的具体实例(涉及运动变化、环境变化、
经济生活 等),展示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使学生理解如何用函数来刻画现实世界中变量之
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 而自然地引出用集合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概念;通过具体实例( GDP
的增长问题、碳-14元素的 衰减问题等),展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实际背景,
使学生理解不同的变化现象应当用不同的 函数模型来描述;通过实例(投资回报、销售奖励
方案等),引导学生比较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 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差异。
在丰富的背景中,教科书在恰当的时候采用“观察”、“思考”、“ 探究”及旁注中“问
号型”的图标等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历观察 、归纳、
概括、交流、反思的思维过程;通过留白、留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等等。
例如在函数概念学习中,教科书通过观察实例、归纳共性、逐层分析概念 、反思比较两
个定义的过程,让学生将初中与高中的函数学习相联系,通过对两个定义的比较、讨论,交
流感受函数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提升的过程;在指数函数中,教科书呈现了指数取值范围
的整 个推广过程,首先利用碳 -14衰减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分数指数幂的必要性,继而
在根式学习的基 础上将指数的范围从整数推广到了分数,紧接着自然地提出问题引入到无理
指数幂,通过数表形式感受有 理指数幂逼近无理指数幂的过程与方法,并通过“探究”为学
生提供亲自操作的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感 受无理指数幂的含义;等等。
2.突出联系,体现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学习本身和 新课程模块式的结构,都需要我们充分关注知识内容间的联系。集合作
为一种语言,它的使用几乎渗透到 了数学的各个领域;而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科技、
经济和许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 本册教科书非常注重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
识与实际的联系、知识的广泛应用,等等。以使学生能够感 受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
上把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在介绍集合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时,教科书类比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和加法等运算,
由此将 学生非常熟悉的对于数的认识和集合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数学学习方法和研
究方法上的联系;在 集合的例题和习题中,教科书注意体现集合在不同领域的使用,如用集
合语言和几何语言描述和解释同一 个问题等;对于函数,教科书安排了较多的实际应用问题,
如人口问题、碳- 14考古问题、增长率问 题、细胞分裂问题、地震震级计算问题、溶液酸
度的测量问题、臭氧层保护问题等等,并专门设置了第3 章介绍函数的应用,其中就包括函
数与方程的联系、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通过二分法让学生体会运用函数 观点解决方程问题的
作用,通过投资回报、销售奖励方案选择等问题让学生认识不同增长函数模型间的差 异,从
能够面对实际问题时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并且通过桶装水定价、某地区男性体重与身高关
系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关注数学文化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更应注意提炼和逐渐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
法。本模块 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用函数观点研究问题、数学建模的


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贯穿了本模块的始末,如利用 Vee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和运
算,并为学生提供 实现图形语言与集合语言相互转换的机会;研究函数性质过程中函数图象、
表格与解析式的相互结合使用 ;根据实际问题的数据画图、建立拟和函数的解析式、估计事
物发展趋势等等。用函数观点研究问题、数 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主要反映在第3章用二分法求
方程近似解,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的过程中;等等。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模块对 数学文化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如在拓展性栏目中提供了阅读与思考的材料“函数概
念的发展历程”,“对 数的发明”,“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
介绍了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牛顿冷却 模型,将数学成果的介绍与学生的学习、实践融为一体
等等,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书不仅在数学知识和能 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能够感受到数学文
化的熏陶,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 化素养。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能够为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呈现以
往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数学本质,从而主动地探索和
研究数学。
在本模块的编写中,我们在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 的内容用旁白“也可以用计算器或计算
机……”,建议或提示使用信息技术,如在讨论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比较不同函数模型的增
长差异等内容的叙述中都做出了相应的建议或提示;此外,专门设置了“信息技 术应用”栏
目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如“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中以两种软件为例介绍了用计算机画函< br>数图象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中展现了运用计算机的动态环境研究
指数函 数的性质的过程与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近似解”介绍了用信息技术迅速求方
程解的两种方法,“ 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收集、处理、
拟合数据,建立函数模型。
三、使用本书的几个建议
1.把握好课程内容变化之处
集合与函数的内容历来 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传统内容,也是后继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普
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我 们看到这部分内容在理念、处理方式和要求上有一些
新变化。例如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关注于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
映射是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不做过多要求,主要是体现数学中 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指数
幂的学习中关注到了对无理指数幂含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用有理数逼近无 理数”的思
想,感受“逼近”过程;淡化反函数,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说明,不讨论< br>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也适当减弱了对数函数的要求;此外,
加强 了函数的应用,既包括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会用
二分法求相应方程 的近似解,又包括比较不同函数模型间的增长差异,建立描述实际问题的
函数模型。
教科书 在这些变化之处作了精心处理,教学时应了解相应的变化和用意,更好地体现标
准的理念和要求。
2.关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教科书在处理信息技术使用时采取了弹性原则,即在正文中没有详 尽地介绍具体的信息
技术的操作使用,而是在恰当的地方采用“旁注”给出提示,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栏目 介绍了
本书中主要是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方面。事实上,本册教科书在很多内容上都可以充分使用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因此,我们建议在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创设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境,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本书 在信息技术栏目中提供的拓展材料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凝入自己
的创造力,开发出适合 于学生情况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基于信息技术的
强大的图象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在 函数性质、二分法、函数应用等知识的学习中就可以充
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理解 知识、体会思想方法上;研究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环境 ,在图象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寻求“不变性”,发现他们的性质,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造精神。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太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 苏教版必修
1

课题: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的重点之一。它既是前两
章知 识的运用,又是后几章的总指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给学生
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制作模型或原 型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要把各个步骤讲清
楚 ,每个步骤不必讲得太细。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分组讨论和亲自制作模型及课堂测试、评价等活动使学生达
到如下目标:
1. 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 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 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4. 掌握设计的方案构思方法,初步培养制定方案、制作模型的


能力。
5. 体验模型制作的过程,感受测试成果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方案的制定和模型制作,(难点)方案
的构思和呈现。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小凳模型和原型。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章前言:
大千世界,万千事物,一切自有其生长的过程,一切自有其生长的机理。人类的设计也是如此。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开放而有规可矩的原则,是人类设
计生生息息、不绝江 河的重要保证。
二、展示预习作业(展示学生和老师制作的模型或原型)
分组讨论、交流:
你在制作小凳的模型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总结:选择材料。根据三视图的尺寸确定比例,在纸壳上 画出各
部件图。加工各部件。粘合各部件并组装。
三、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他从问题出 发,并围绕
问题展开各项活动。因此,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
确需要解决和 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
设计要求。
马上行动:阅读陈晨等同学在设计的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所进行的工作
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环节 具体工作内容
调查需求 组成小组,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并进行实际调查。
分析信息 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统计结果绘制成相应的
图表。
确定项目 进行讨论,确定便携式小凳作为设计项目。
设计要求 1、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2、自重 轻,体积小,携带
方便;3、成 本不高于5元。
同学思考并回答:
在学完“技术的专利性”后自己所设计的作品是怎样发现与明确
问题的?
2、制定设计方案
收集信息: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
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阅读陈晨等同学收集信息的情况)


设计分析:面对 收集到的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阅读关于 便携式小
凳的设计分析问题)
方案构思: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 我
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
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阅读关 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
料)
方案呈现: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 是模糊的,零散的,要
用草图将其视觉化和综合化。(用不同材料的多种方案草图A~
D) < br>方案筛选: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后,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
方案进行筛选。(如:方案C1 、2、3)
同学思考并回答:
在学完“技术的专利性”后自己所设计的作品是怎样制定方案
的?
3、制作模型或原型
一般地,模型或原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即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
原型。
三视图第六章再学习。
凳脚板的两个尺寸180和140通过画图测量长度应为230。
各部件加工、组装。
4、测试、评估及优化
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
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技术试验)
评估:在测试的基础上,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
估。这种评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陈晨等同学的评估)
优化: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既要分析测试和评估 的具体的记录,也
要重视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以明确改进的方向。(公众:专家、用
户、潜在用 户。)增加结构强度、美化外观。
马上行动:
同学们现在可以对自己的小凳模型作一个简单的测试并进行
评估、找出优化方案。
找出两名同学试坐小凳原型并谈体会。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要设计产品使用说明书
1、产品简介
2、产品构成
3、技术指标
4、使用方法
5、注意事项
6、使用范围
(便携式小凳使用说明书)
总结:
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


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我们不能将设计
的过程简单化、模式 化,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四、练习与作业
1、教材56页的讨论题,请大家认真讨论。
2、练习第2题留为作业。
五、教学反馈与反思
通过预习制作模型的过程和课堂上的测试、评估及对原型试坐的体 验,
使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初步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对学习通用技
术有了很高的积 极性。
“2006年10月24日下午在大连48中召开的通用技术研训活动,是由< br>市研训教师单少华主持,通用技术名师工作室理事大连48中赵吉胜老师进
行《技术与设计1》第 三章的辅导,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达
到教学目标要求,还不辞辛苦,亲自上了一节《设计 的一般原则》的示范课。
为了上好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作了课件,还根据教材制作了精美的便携式小凳的模型和原型。赵老师工作态度及细心的教材辅导使与会老师深受教育
和启发。会议结束后,不 少教师还不愿意离去,有的围着赵老师问这问哪,
有的教师在录制赵老师制作的课件,有的在看赵老师制 作的小板凳,有的在
看学生课堂创作的作品,有的到48中的通用技术操作室参观学习。
本次活动,与会者不仅了解通用技术必修课《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的
教学重难点及教材的处理、课件、 模型的制作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从
48中通用技术的有效开展得到启发和教育。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通用技术研训教师 单少华





高中数学幂函数知识结构图-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名单


高中数学选修必学-中公教育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答题不认真-高中数学竞赛几何用书


2019高中数学竞赛卷-高中数学教师数学读书笔记


高中数学导数公式照片-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


初高中数学辅导-报名教资时要报考高中数学要勾选什么


高中数学必修二弧度制教学视频-高中数学函数绘图软件


是否有把握不出错高中数学-湘潭县高中数学教师有多少工资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8: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762.html

2019-2020年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简介新课标人教版A的相关文章

2019-2020年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简介新课标人教版A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