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部学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20:23
tags:高中数学必修五

高中数学算法流程总结-高中数学不等式视频下载


精品教育
【高二数学学案】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
一、1、基础知识

?
ABC的三个内 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
、b、c,R是
?
ABC的外接圆半径。
(1)正弦定理: = = =2R。
(2)正弦定理的三种变形形式:

a?2RsinA,b?
,c= 。
a
,sin
B?

sinC?

2R

a:b:c?


sinA
?
(3)三角形中常见结论:
①A+B+C= 。②
a
<
b?

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sin




A?B
= ,
sin(A?B)?

sin2(A?B)
= 。
2
2、课堂小练
(1)在
?ABC
中,若
sinA< br>>
sinB
,则有( )
A、
a
a
?
b C、
a
>b D、
a
,b的大小无法确定
(2)在
?ABC
中,A=30°,C =105°,b=8,则
a
等于( )
A、4 B、
42
C、
43
D、
45

(3)已知
?ABC
的三边分别为
a,b,c
,且
cosA:cosB?b:a
,则
?ABC
是 三角形。
二、例题
例1、根据下列条件,解
?ABC



























-可编辑-
(1)已知
b?3.5,c?7,B?30
,求C、A、
a

(2)已知B=30°,
b?2
,c=2,求C、A、
a

(3)已知b=6,c=9,B=45°,求C、A、
a

?
例2 、在
?ABC
中,
sinA?
sinB?sinC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cosB?cosC


精品教育



三、练习
1、在
?ABC
中,若
acos A?bcosB
,求证:
?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
?ABC
中,
a:b:c?1:3:5
,求
2sinA?sinB
的值。
sinC















四、课后练习
1、在
?ABC
中,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acosC?ccosA




?
B、
bsinC?csinA

D、
asinC?csinA
C、
absinC?bcsinB

2、在
?ABC
中,
a?5,b?3,C?120
,则
sinA:sinB
的值是( )
5335
B、 C、 D、

3577
?
3、在
?ABC
中,已知
a?8,B?60
,C=75°,则b等于( )
32
A、
42
B、
43
C、
46
D、

3
4、在
?ABC
中,A=6 0°,
a?43,b?42
,则角B等于( )
A、
A、45°或135° B、135° C、4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a?8,b?16,A?30
,有两解
C、
a?5,b?2,A?90
,无解
?
?
B、
b?18,c?20,B?60
,有一解
D、
a?30,b?25,A?150
,有一解
-可编辑-
?

?


精品教育






6、已知
?ABC
中,
a?10,B?60,C?45
,则c等于( )
??
A、
10?3
B、
10(3?1)

22
C、
10(3?1)
D、
103

7、在< br>?ABC
中,已知
atanB
?
btanA
,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或等腰三角形

范围是( )





sin3B
等于( )
sinB
baac
A、 B、 C、 D、

abca
?
9、在
?ABC
中 ,已知
a?xcm,b?2cm,B?45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形有两解,则
x
的取值
8、在
?ABC
中,C=2B,则
A、2<
x
<
22
B、
x
>
22
C、
2
<
x
<2 D、0<
x
<2
10、三角形两边之差为2,夹角的余弦值为
A、3和5 B、4和6
3
。该三角形的面积为14,则这两边分别为( )
5
D、6和8
?
C、5和7
11、在
?ABC
中,若
a?2,b?23,?B?60
,则c= ,
?C?

12、在
?ABC
中,已知
(b?c):(c?a):(a?b)?4:5:6
,则
sinA:sinB:sinC等于
?
13、在
?ABC
中,
a?3,b?1,B?30
,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14、若
?ABC
三个角A、B、C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为最小边的2倍,则三内角之比为




























-可编辑-
15、已知
?ABC
中,
BC?a,AB? c
,且
tanA
?
tanB
2c?b
,求A。
b
16、已知在
?ABC
中,A=45°,
AB?

6,BC?2
,求其他边和角。
17、在
?ABC
中若C=3B,求
c
的取值范围。
b


精品教育






2
18、已知方程
x?
(
b
cos
A
)
x?a
cos
B?
0
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b为
?ABC
的两边,A、
B为a、b的对角,试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









五、课后反思
1.12 余弦定理
时间:
一、基础填空
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 减去这两边与
它们的 的 的 的 倍,即







a
2
= ,b
2
= ,c
2
= 。
2、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A?

cosB?

cosC?

3、运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边,求 ;
(2)已知 和它们的 ,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4、
S
?ABC
= = = 。
二、典型例题












-可编辑-
例1、
?ABC
中,已知
b?3 ,c?33,B?30
,求角A、角C和边a。
?
练习1:已知
?ABC< br>中,
a:b:c?2:6:(3?1)
,求
?ABC
的各角度数。


精品教育





例2、在
?ABC
中,已知
(a?b?c)(a?b?c)?3ab
,且
2c osA?sinB?sinC
,确定
?ABC

形状。









练习2、在
?ABC
中,
bcosA?acosB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三、课堂练习
1、在
?ABC
中,已知B=30°,
b?503,c?150
,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
?ABC
中,A、 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c
2
?a
2
?b
22ab
>0,则
?ABC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3、 在
?ABC
中,
a:b:c?3:5:7
,则
?ABC
的最 大角是( )
A、30° B、60° C、90° D、120°
4、在
?ABC
中,
a?7,b?43,c?13
,则
? ABC
的最小角为( )
A、
?
3
B、
?
6
C、
?
4
D、
?
12

5、在
?ABC
中,若
b
2
?a
2
?c
2
?ac
,则
?B
为( )
A、60° B、45°或135° C、120° D、30°
6、在< br>?ABC
中,已知
a
4
?b
4
?c
4
?
2
c
2
(
a
2
?b
2
),则C等于(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30° B、60° C、45°或135° D、120°
7、在
?ABC
中,已知a比b长2,b比c长2,且最大角的正弦值是
3< br>,则
?ABC
的面积是( )
2


面积比是( )
A、1:1 B、1:2






353
15
15
213
B、 C、 D、

3

4
4
4
4
8、若
?ABC
为三条边长分别是3,4,6,则它的较大的锐角的平分线分三角形所成的两个三角形 的
A、
C、1:4 D、3:4
9、已知
?ABC
中,
AB?
A、
3,AC?1
,且
B?30
?
,则
?ABC
的面积等于( )
3333
C、或
3
D、或

4242
3 5
10、在
?ABC
中,
sinA?,cosB?
,则cosC=( )
513
16561656
A、 B、 C、或 D、以上皆对
65656565
B、
11、在
?ABC
中,若B=30°,AB =
23,AC?2
,则
?ABC
的面积S是
1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5,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
2
x?
3x?
2
?
0
的根,则第三边长
2
3

2
是 。

a
2
? b
2
?c
2
13、
?ABC
中三边分别为a、b、c,且< br>S
?
?
,那么角C=
4
14、在
?ABC
中,三边的长为连续自然数,且最大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

15、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5cm,它们 所夹角的余弦为方程
5
x?
7
x?
6
?
0
的根,则这个三角
2
形的面积为
16 、在
?ABC
中,已知
a?b?4,a?c?2b
,且最大角为120°,则 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等
于 。










22
18、已知 圆O的半径为R,它的内接三角形ABC中2R
(sinA
?
sinC)
?< br>(2a
?
b)sinB
成立,求
17、如图所示,在
?ABC
中,AB=5,AC=3,D为BC的中点,且AD=4,求BC边的长。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BC
面积S的最大值。

















?
20、在
?ABC
中,
?A?60
,b=1,
S
?
?
19、已知三角形的一个 角为60°,面积为
103cm
,周长为20cm,求此三角形的各边长。
2
3



a?b?c
的值;
sinA?sinB?sinC
(2)
?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长。
求(1)





四、课后练习
1、在
?ABC
中,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acosC?ccosA
B、
bsinC?csinA

C、
absinC?bcsinB
D、
asinC?csinA










2、在
?ABC
中,
a?5,b ?3,C?120
,则
sinA:sinB
的值是( )
?
5335
B、 C、 D、

3577
? ?
3、在
?ABC
中,已知
a?8,B?60,C?75
,则b等于 ( )
32
A、
42
B、
43
C、
46
D、

3
A、
4、在
?ABC< br>中,
A?60,a?43,b?42
,则角B等于( )
?
A、45°或135° B、135° C、4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a?8,b?16,A?30
,有两解
B、
b?18,c?20,B?60
,有一解
?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C、
a?5,b?2,A?90
,无解
D、
a?30,b?25,A?150
,有一解
6、已知
?ABC
中,
a?10,B?60,C?45
,则c等于( )
??
?
?
A、
10?3
B、
10(3?1)

22
C、
10(3?1)
D、
103

7、在
?ABC
中,已知
atanB
?
btanA
,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D、直角或等腰三角形
8、在
?ABC
中,C=2B,则
A、
b

a

sin3B
等于( )
sinB
aa
B、 C、
bc
?
D、
c

a
9、在
?ABC
中,已知
a?xcm,b?2cm,B?45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形的两解,则x的取 值
范围是( )





A、2<
x
<
22
B、
x
>
22
C、
2
<
x
<2 D、0<
x
<2
10、三角形两边之差为2,夹角的余弦值为
A、3和5 B、4和6
3
,该三角形的面为14,则这两边分别为( )
5
D、6和8 C、5和7
?
11、在
?ABC
中,若
a?2,b?23,?B? 60
,则
c?

?C?

12、在
?ABC
中,已知
(b?c):(c?a):(a?b)?4: 5:6
,则
sinA:sinB:sinC
等于

13、在
?ABC
中,
a?3,b?1,B?30
?
,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14、若
?ABC
三个角A、B、C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为最小边的2倍,则三内角之比为














16、已知在
? ABC
中,A=45°,
AB?
15、已知
?ABC
中,
B C?a,BC?c
,且
tanA
?
tanB
2c?b
,求A 。
b
6,BC?2
,求其他边和角。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7、在
?ABC
中,若C=3B,求
c
的取值范围。
b
18、已知方程
x?
(
b
cos
A
)
x? a
cos
B?
0
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b为
?ABC的两边,A、
2
B为a、b的对角,试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




【高二数学学案】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三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综合问题
一、①基本知识
1、利用正、余弦定理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途径通常有两种:







(1)将已知条件统一化成 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解;
(2)将已知条件统一化成 的关系,用三角方法求解。
2、三角形中常用面积公式:
1
ah
a
(h
a
表示 );
2
1
(2)
S?absinC?
= 。
2
(1)
S?
3、解斜三角形通常有下列四种情形:
(1)已知“ 一边和二角(如
a,B,C
)”,则可由A+B+C=180°,求角A,再由 定理求出b
与c。


此时
S
?
?
1
acsinB
在有解时只有 解。
2
(2)已知“两边及夹角(如
a,b,C)
”,则可由 定理求第三边c,再由 定理求出小
边所对的角,再由A+B+C=180°求出另一角。




其中
S
?
?
1
absinC
在有解时只有 解。
2
(3)已知“三边(如
a,b,c)
”,可用 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 求出角C。
其中
S
?
?
1
absinC
在有解时只有 解。
2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
a,b,A)
”,可由 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求出角C再利用 定理求出边c。
其中
S
?
?
1
absinC
可有 解、 解或 解。
2
②课堂小练








1、已知
?ABC
中,
a?23,b?22,c?6?2
,则
?ABC
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在?ABC
中,若三内角满足
sin
A
?sin
B
?si n
B
?sin
C
?sin
C
,则角A等于( )
A、30° B、60° C、120° D、150°
3、在
?ABC
中,若
acosA?bcosB?ccos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B、以
a
或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C、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22
?
5、 已知
?ABC
的周长为20,面积为
103,A?60
,则BC的长为 。
二、例题













例1、在
?ABC
中,若atanB
?
btanA
,求证
?ABC
是等腰三角形。 22
例2、在
?ABC
中,
a

b

c
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
b?ac
,且
a?c?ac?bc

222

?A
的大小及










bsinB
的值。
c
例3、已知在
?ABC
中,锐角B所对的边b=7,外接圆半径R=
73
,三角形面积
?103
,求三角
3
形其他两边的长。







三、课堂练习


-可编辑-
1、已知
?ABC
中,
b?8,c?3,sinA?< br>247
,求
a
的值,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6


精品教育










2、
?ABC
中,
a

b

c
分别为
?A

?B

?C
的对边,如果
2b?a?c,?B?30

?ABC

?
面积为


3
,那么b=( )
2
2?3
1?3
A、 B、 C、
1?3
D、
2?3

2
2
2
3、已知锐角三角形ABC中,边a

b
是方程
x?
23
x?
2
?0
的两根,角A、B满足
2sin(A?B)?3?0
,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 度及
?ABC
的面积。












四、课后练习
2、在
?ABC
中,
sinA:sinB:sinC?3:2:4
,则
cosC
的值为( )







12
12
B、
C、
?
D、
43
43
?
3、在
?ABC
中,角A、B、C的对边 分别为
a

b

c
,且
a
?1,
B
?45,
S
?ABC
?2
,则
?ABC

A、
?
A、
43
B、5 C、
52
D、
62

4、在
?ABC
中,若
2cosBsinA?s inC
,则
?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6、
?ABC
中,若
b?2a,B?A?60
,则A= 。
?
外接圆直径是( )
7、已知
?ABC
中,?A?60
,最大边和最小边的长是方程
3x?27x?32?0
的两实根,那么 BC
边长等于 。
?2









8、在
?ABC
中 ,若c=4,b=7,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为
7
,求边长
a

2
-可编辑-


精品教育




9、在
?ABC
中,角A,B,C所对的边为
a,b,c
,若b?acosC

?ABC
的最大边长为12,最小角
的正弦值为














五、课后反思
1

3
(1)判断
?ABC
的形状;
(2)求
?ABC
的面积。

【高二数学学案】
§1.
一、基础知识填空
(一)在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时,经常出现一些有关的名 词、术语,如仰角、俯角、方位角、
方向角、铅垂平面、坡角、坡比等。
(1)铅垂平面:是指与海平面 的平面。
(2)仰角与俯角: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称为
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 角。
(3)方位角:从正北方向线 时针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或称北偏 多少度。
(4)方向角:从 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顺
时针方向向西旋转60?。
(5)坡角: 与水平的夹角。
(6)坡比:坡面的 与 之比。即
i
?
(二)课堂小练
1、如右图,在河岸AC测量河的宽度BC,测量到下列四组数据,较适宜的是( )
A、c与
?

B、c与b
C、c与
?

D、b与
?

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和60?,则塔高为( )
A、


h
?tan
?
(
?
为坡角,
i
为坡比)
l
400

3
B、
4003

3
C、
2003

3
D、
200

3
3、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是每分钟40m,水流的速度是每分钟20m,如果船从岸边A处出 发,沿着与
水流垂直的航线到达对岸,那么船的前进方向应指向河流的上游并与河岸垂直方向所成的角为 (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15? B、30? C、45? D、60?
4、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 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
75?的视角,那么B岛与C岛间的距离是 。
5、一树干被台风吹断,折断部分与残存树干成30?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5米,则树干 原来
的高度为 米。

二、例题
例1:某观测站C在城A 的南向西20?的方向,由城A出发的一条公路,走向是南向东40?,在C
处测得公路上距C为31k m的B处有一人正沿公路向A城走去,走了20km后到达D处,此时CD间的距
离为21km,则这个 人还要走多远才可到达A城?
例2、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叫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 后,立即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
45?距离为10n mile的C处,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9n mileh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
军舰艇立即以21n mileh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
三、课堂练习
1、为了 测量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某人站在A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75.5?,前进38.5m后,到达B
处 测得塔尖的仰角为80.0?,试计算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精确到1m)
2、甲船在A点发现乙船在北 偏东60?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a海里的速度向北行驶,已知甲船的速
度为每小时
3a
海里,问甲船应沿着什么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
四、课后练习
1、如右下图,为了测量隧道口AB的长度,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数据( )
A、
?
,a,b

B、
?
,
?
,a

C、
a,b,
?

D、
?
,
?
,b

2、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40?,灯塔B在观
察站C的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 的什么位置?
3、在某个位置测得某山峰仰角为
?
,对着山峰在平行地面上前进60 0m后测仰角为原来的2倍,继
续在平行地面上前进
2003m
,测得山峰的仰角为原 来的4倍,则该山峰的高度为多少?
4、在一幢20米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顶的仰角为60?,塔基 的俯角为45?,那么这座塔的高度是多少
米?
5、已知海岛A四周8海里内有暗礁,今有一 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A岛在北偏东75?,航行
202
海里后,见此岛在北偏东30?,如 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问有无触礁危险?




-可编辑-


精品教育


6、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43kmh

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


第三章 数 列
重点:数列的概念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一、基础知识
引例: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1)1,2,3,4,5
(3)
?1,1,?1,1,
……
(5)1,3,5,4,2



(2)1,
1111
,,,

2345
(4)1,1,1,1,……

(6)
2
的精确 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列成一列数
1、概念:(1)数列:
注:①按一定次序排列 ②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重复出现
上例中能构成数列的是: 。(1)与(5)相同吗?
(2)项:
(3)项的序号:
2、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为: ,简化为 。
1111
,,
,

,,
…简记为: 。
n
234
1,3,5,7,…
2n?1
,…简记为
例:
1,
注:
{
a
n
}

an
的区别: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4、数列的通项公式:
作用:①以序号代n可求数列各项;②可验证某数是否是数列中的项
注:①通项公式有时不存在;②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可能不唯一。
5、递推公式:
6、分类:



二、例题
例1、根据
{
a
n
}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
a
n
?
n

n?1

n
(2)
a
n
?(?1)?
n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2,3,4;
(2)1,3,5,7;
2
2
?13
2
?14
2
?15
2
?1
,,,
(3);
2345
例3、已 知:
{
a
n
}
中,
a
1
?1
,以 后各项由
a
n
?1?
1
a
n?1
给出,写出这个数 列的前5项。





三、练习
















1、根据
{
a
n
}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n?1
(1)
a
n
?5?(?1)
(2)
a
n
?
2n?1

2
n?1
2、根据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
(1)
a
n
?n(n?2)

(2)
a
n
??2
n
?3

3、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2,3,4 (2)2,4,6,8
1111
,,?,

24816
4、写出下面数列
{
a
n
}
的前5项
(3)
?
(1)
a
1
?
5
(2)
a
1
?
2
(4)
1?
1111111
,?,?.?

2233445
a
n
?a
n?1
?
3(
n?
2)

a
n
?
2
a
n?1
(
n?
2)

二、数列
重点: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某些项
难点:由递推公式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知识要点: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某一项。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的项。
3、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指定项,由递推公式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例题:
1、已知数列{a
n
}中,a
1
=1,a
2
=1, 以后各 项由a
n+2
=a
n+1
+a
n
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第6 项。

-可编辑-


精品教育























2、已知一个数列a
1
=1,a
n
=a
n-1
+2 n-1(n>1) ,求数列的前4项,并猜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
-n-30
1)求数列的前三项,60是此数列的第几项?
2)n为何值时,a
n
=0? a
n
>0? a
n
<0?
4、数列{a
n
}对一切正整数n 满足a
1
+2a
2
+4a
3
+ ……+2
n-1
a
n
=9-6n ,求{ a
n
}的前4项。




三、练习


7

11

15??
的( ) 1、5
3
是数列
3
A、第18项 B、第19项 C、第20项 D、第21项
2、以下四个结论中①数列的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②数列都可以用通项公式来表示 ③
数列可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它是一群孤立点 ④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3、已知:< br>a
1
?1,
a
n
?7
a
n?1
(< br>n
>1),则
a
n
的通项公式为( )
A、
a
n
?7
n?1

n
B、
a
n
?7
C、
a
n
?7n
D、
a
n
?7(n?1)

2
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n
?n?n?
30
,则该数列中哪一项为+26?
5 、数列
{
a
n
}
中,
a
1
?1,a
2
?
A、
1

7

112
2< br>??(n?2

a
n
?0)
。则
a
6
等于( ) ,且
a
n?1
a
n?1
a
n
3
27
B、 C、 D、7
72
-可编辑-


精品教育

















6、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2
?2,a
n?2
?a
n
?2n
,则
a
8
?

7、已知:数列
{
a
n}
满足
a
1
?1,a
2
?3,a
4
? 15
,且
a
n?1
?pa
n
?q
。求p、q的值。
8、已知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log
(n?1)
n?N
,求此数列前30项的乘积。
(n?2 )?
?
9、数列
{
a
n
}
满足
a
1
?1,a
2
?5,a
n?2
?a
a?1
?an
(n?N)
,求
a
2000
的值。
三、等差数列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一、基础知识
1、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可简记为A?P数列
2、由等差数列定义知,其递推公式可写为:
3、由等差数列定义知,要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只需证明:
4、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 为a
1
,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
a
n
=
证明:




二、例题
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否为等差数-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可编辑-


精品教育

2、在等差数列{
a
n
}
中,已知
a
5
?10,a
1 2
?31
,求首项
a
1
与公差d。





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 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各
级的宽度。



















6、在等差数列中,
a
p
与< br>a
q
是其中两项,求
a
p

a
q
间 的关系。
5、证明:以
a
n
?
pn
?
q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为等差数列(p、q为常数)
4、在等差数列
{
a
n}
中,已知
a
1
?110,a
2
?116
,则 此数列在450到600之间有多少项?






三、练习
1、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5,公差为6,则它从第 项开始,各项都大于100。
2、数列
{
a
n
}
的首项
a
1
?23
,公差数为整数的等差数列,且前6项为正的,从7项开始变为负 的,
则此数列的公差d=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3、若
m?n
,数列,m,a
1
,a
2
,n和数列m,b
1
,b
2
,b
3
,n都是等差数列,则
a
2
?a
1
=
b
2
?b
1




4、若等差 数列
{
a
n
}
中,
p?q
时,
a
p
?q,a
q
?p

a
p?q
= 。
5、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等于10,第10项为25,则d= 。
四、等差数列的性质
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性质的运用
一、已知:A?P数列
{
a
n
}

{b
n
}
分别是1,4,7,10…和2,6,10,14…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A?P
数列,若是 ,其公差与
{
a
n
}

{b
n
}
的公差有何关系。




1、
{
a
n
?b
n
}
3,10,17,24…
2、
{
a
n
?2}
3,6,9,12…
3、
{a
n
}

1
2
17
,2,,5

22
4、在数列
{
a
n
}
中,每隔两项取一项,1 ,10,19,28… 一般地A?P数列
{a
n
}

{b
n
}
的公差分别是
d
1

d
2







1、数列
{
a
n
?b
n
}
是 数列其公差为
2、数列
{a
n
?
m}
是 数列其公差为
3、数列
{ka
n
}(k?0)
是 数列其公差为
4、数列
{
a
n
}
每隔k项取一项,组成新数列
{c
n
}
,则
{c
n
}

证明:
二、1、已知
{< br>a
n
}
是A?P数,
a
n
??2n?5
,则 ①
a
1
?
a
11
?

?
2、在A?P数列
{
a
n
}
中,若
m? n?p?q(m

n

p

q?N)

a
m
?a
n

a
p
?a
q


a
2
?
a
10
?

a
6
?








一般地,若
a
1
,a
2
,a
3

a
n?1
,a
n
是等 差数列,则距首末两端 的两项和等于同一个常数。
3、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若
m?n?2l(m,n,l?N)
,则
a
m

a
n

a
l
的关系为
?
证明:
三、等差中项、定义:
1、求下列两数的等差中项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
?180

360

?
?
(2)
(a?b)

(a?b)

22
2、若和为S的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按下列三种方式求中间项。
(1)设此三数为
a,a?d,a?2d

(2)设此三数为
a?d,a,a?d

(3)设此三数为
a?2d,a?d,a

在此三种说法中,以第 种设法最简。
若四数、五数……成等差数列可分别设为




3、要证三数成等差数列,只要证




四、练习












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
刘淑珍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难点:获得推导前n项公式思路。
一、复习



1、设
x
是a、b的等差中项,并且
x
a

?b
的等差中项,则a、b关系( )
22
1、 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1)
a
1
?3 ,a
100
?36
,则
a
3
?a
98
?< br>
(2)
a
6
?a
9
?a
12
?a
15
?
30

a
1
?a
20
?
(3)
a
5
?a,a
10< br>?b,

a
15
=
2、A·P数列< br>{
a
n
}
满足
a
7
?m,a
14< br>?p(m?p)
,则
a
21
= 3、一个无穷等差数列
{
a
n
}
,公差为d,则
{a< br>n
}
中有有限个负数的充要条件为
4、
2b?a?c
,则a、b、c成等差数列的 条件。
5、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3
?a
11
?40
,则
a
6
?a
7
?a< br>8
=
6、三个数成A·P其和为18,平方和为116,则此三数为
7、在A·P数列
{
a
n
}
中,d>0且
a
3< br>?a
7
??12,a
4
?a
6
??4
,则d =
8、若
111b?cc?aa?b
,,
成A·P 证明
,,
也成A·P
(a?b?c?0)

abcabc
2
A、
a??b

x
B、
a?3b

x
C、
a?b?0
D、
a??b

a?3b

2、若
lg2,lg(2?1) ,lg(2?3)
成等差数列,则
x
的值为(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0 B、
log
2
5
C、32 D、0或32
3、在数列1、3、5、7……中,
6n?1
是第几项?
二、公式












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S
n
,即
S
n?a
1
?a
2
?a
3
?

?a
n

(1)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1
?a
n
,a
2
?a
n?1
,a
3
?a
n?2
…相等吗?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1)
证明:
2、小结
(1)
a
n

S
n< br>表达式中包括
a
1

a
n

S
n< br>、
n

d
五个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可求出另外
个未知量。
(2)
a
n
是n的 次函数(
d?0)

S
n
是n的 次函数(
d?0)
且不含 项。
(3)
a
n

S
n
关系:



三、例题
1、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可编辑-
2、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
d?
1
,S
37
?629
,求< br>a
1

a
37

3
3、求集合
M ?
{
mlm?
7
n
,
n?N
,
且m<10 0}的元素个数,并求出这些元素的和。
?


精品教育




4、在A·P中,S
10
=100,S
100
=10。求S
110
=-110





四、练习
1、求前n个自然数的和,0+1+2+…+(n-1)= 。
2、1+4+7+…+100=






六、前n项和习题课
刘淑珍
重点: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
1、前100个正整数中,先划去1,然后又每隔两个数划去一个数,则留下的各数之和为


2
2、如果一个A?P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
S
n
?
an
?
bn
?
c
,其中a、b、c是常数,则常数c的值一
3、在等差数列中,
a
1
?a
4
?
10,
a
2
?a
3
?
2
,则
S
n
?
1
,偶数项的和为15,则
a
6
= 。 2
5、A·P中,
a
4
?
8,
a
11
?
22
,则
a
31
?a
32
?a
33?

?a
80
=
6、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已知
S
n
?m,S
m
?n(m?n)

S
m?n

4、一个等差数列共10项,其中奇数项和为
12
定等于 。





3、在等差数列
{
an
}
中,若
a
2
??61,a
5
??16,它的前 项最小,最小和是 。
4、已知A?P数列的前n项和
S
n
??
1
2
n
?5
n
,则它的前 项和最大。
2
5、三个数成A?P,其和为9,积是15,这三个数是 。
1
且S
100
=145,则a
1
+a
3
+a
5
+…a
99
=
2
7、 设数列
{
a
n
}

{b
n
}
都是 A?P数列,a
1
=25,b
1
=75,a
100
+b100
=100,则数列
{
a
n
?b
n
}的前100项的
6、若A?P数列
{
a
n
}
中,
d?
2
8、已知
S
n
?pn?qn
(p、q为常数且q?0)
,求
a
n
并证明
{a
n
}
为 A?P。
和为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9、在A?P数列中,S
10
=310, S
20
=1220,求
S
n

10、在A?P数列
{
a
n
}
中,
S
m
?S
n
(m ?n)
,求
S
m?n



11、已知
S
n
是数列
a
n
的前n项和,且
a
1
? 1,{
1
}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A?P数列,求数列
{a
n}

S
n
通项公式。















13、设A?P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为A ,第n+1项到第2n项和为B,第2n+1项到第3n项和为C,求
12、已知
a
n
?2n?17
,当n取什么值时,
S
n
最小?
证A、B、C与A?P。










-可编辑-
14、(选做)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为
S
n
?
求证:
{
a
n
}
为等差数列。
n(a
1
?a
n
)
(n?3)

2


精品教育





七、等差数列习题课
刘淑珍
重点、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综合作用。















1、A?P数列
{
a
n
}
中,
a
2
?a
12
?19
,则S
13
=( )
A、
249

2
B、
247

2
C、
245

2
D、
243
< br>2
2、A?P数列
{
a
n
}
中,已知
a1
:a
2
?4
,那么
S
7
:S
5的值为( )
A、1 B、
7

2
C、3 D、4
3、A?P数列
{
a
n
}
中,公差< br>d?0

a
1
?d
。若前20项的和S
20
=10M,则下列( )不成立
A、
M?a
6
?a
15

C、
M
?
2a
1
?
19d

A、
a
7








B、
M?a
1
?2a
10

D、
M?2a
20
?19d

C、
a
9
D、
a
10

4、在首项是31,公差为-4的A?P数列中,与零最靠近的项( )
B、
a
8

5、等差数列96,88,80…的前n项和
S
n
的最大值是( )
A、606 B、612 C、618 D、624
6、如果一个数列是A?P数列,将它的各项取绝对值后仍是等差数列则( )
A、它是常数列 B、其公差必大于0
C、其公差必小于0 D、都可能
S
n
n
2
a
?
2
(m?n)
则< br>n
的值是( ) 7、等差数列
{
a
n
}
中 ,若
S
m
m
a
m
A、

m

n
B、
2m?1

n
C、
m

2n?1
D、
2n?1

2m?1
8、已知两个等差数列< br>{
a
n
}

{b
n
}
的前n项和之 比为
A、
7n?1
a
(n?N
?
)
,则
11
等于( )
4n?27
b
11
D、
7

4
B、
3

2
C、
4

3
78

71
9、一个项数是奇数的 等差数列,它的奇数项与偶数项之和分别为168和140,最后一项比第一项大
30,则数列的项数是 ( )
A、21 B、15 C、11 D、7




-可编辑-
10、已知
{
a
n
}< br>为等差数列,
a
1
>0且S
15
=S
20
, 问它的前多少项和最大。


精品教育































八、等比数列
刘淑珍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难点:等比数列通项的运用。
一、基础知识
1、等比数列定义:







-可编辑-
11、设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为
S
n
,已知
a
3
?12
,且S
12
>0,S
13
<0
(1)求公差d的范围
(2)问前几项和最大,说明理由
n
2
?5n
12、(选做)已知 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
S
n
?

C
n
?|a
n
|
。求
{C
n
}
的前n项和
P
n

2
2、等比数列递推公式: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证明:


精品教育






4、要证明一个数列是G?P,应证明
5、在G ?P数列中,任意两项
a
m

a
n
间的关系
6、等比中项:


二、例题












2、已知{
a
n
}

{b
n
}
是项数相同的等 比数列,求证
{a
n
?b
n
}
是等比数列。
1、试在
11
和之间插入两个中间项,使其成G?P,求这两个数。
2128
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为12与18。求它的第1项与第2项。



三、练习










1、求证:以
a
n
?
3
n?1
?2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为等比数列。
8
2、求等比数列1,2,4,8…的第10项 。
3、首项为3,末项为307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项数 。
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
,那么它是一个递 (增或减)的数列,首
1
6
n

a
1
?
,公比q= 。




-可编辑-
5、求下列各数的等比中项。
(1)45与80 (2)
a?ab

b?ab

422422


精品教育







6、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G?P数列,它任何项都等于它后面连续两项的和,其公式q=
7、首项为
1
,从第11项开始,各项都比1大的等比数列的公比q的取值范围
32
1
n
2
n
n
n
8、要使G?P数列< br>10,10,?10
…的前n项积超过10
5
,那么n的最小值是 。
9、在G?P数列
{
a
n
}
中,若
a
1
?a
2
?324,a
3
?a
4
?36
, 则
a
5
?a
6
= 10、在G?P数列
{
a
n
}
中,
a
5
?61,a
11
?1647
,则
a
7
= 。
11、三数成G?P数列,它们的积为64,其算术平均数为
12、已知
{
a
n
}
是G?P数列,求证:
{
14
,这个数列为 。
3
1
},{a
n
}
也是G?P数列。
a
n



九、等比数列的性质
刘淑珍
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性质的应用
一、基础知识


1、若等比数列
{
a
n
}

{b
n
}
的公比为q
1
、q
2
判断下面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则公比 为多少?
(1)
{
a
n
?b
n
}
(2)
{a
n
}
t

(3)
{Ma
n
}(M?0)

(4)在原数列中每隔K项 取一项组成数列
{
c
n
}
。证明结论。
2、在等比数列
{
a
n
}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 等于同一个常数。
3、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若
m?n?p?q(m,n,p,q?N)
,则
a
m
?a
n

a
p
?a
q

?
证明:





特别地:当
m?n?2l
时,
a
t
2

a
m
?a
n

4、已知:三数成G·P,若知三数积为m,怎样设最好?
若知三数和为S,怎样设?
如果是四数呢?
二、例题
1、三数成G·P,其积为125,其和为31。求此数列。


-可编辑-


精品教育




2、某种细菌在培养 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4小时,这种细菌由一个可
繁殖成多少?









4、已知
{
a
n
}
成G·P,前三项为
a,2a?2,3a ?3
。则此数列第几项为
?13
3、20,50,100各加上同一个数常后,构成一 个G·P数列,求q。
1

2






5、三个互不相等的数成A·P,如果适当排列这三个数也可成G·P,已知这 三个数的和为6。求此
三个数。






三、练习



1、已知G·P数列中,
a
2< br>?
5,
a
6
?
8
,则
a
4
?

a
3
?a
5
= 。
2、已知:在G·P数列中,
a
5
?b
,
a
10
?a
。则
a
15
= 。
3、在G·P数列中,
a
3
?a
6
?a
9
=27, 则
a
6
= 。
22222
4、若方 程
(a
?
b)x
?
2b(a
?
c)x
?< br>b
?
c
?
0(a,b,c
为非零实数)有实根。求证:a、b 、c成等
比数列。









-可编辑-
5、已知:三数成G·P,和为26,且此三数分别加上1,2,3构成A·P,求原三数。


精品教育

十、等比数列前n项和
刘淑珍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难点:获得推导前n项和公式的思路。
一、等比数列
{
a
n
}
前n项和公式为


(1)当
q?1
时,
S
n
= = (2)当q=1时,
S
n
=
证明:(一)错位相减法 (二)等比定理法






二、例题
1、求等比数列
111
,,
…的前8项和。
248




2、某制糖厂第1年制粮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 么从第一年起,约几年
内可使总产量达到30万吨?(保留到个位)










4、求和
S< br>?
a
?
2a
?
3a
?

?na
23
n
3、求和
(x
?
111
)
?
(x
2
?
2
)?

?(x
n
?< br>n
)(x?0)

yyy


三、练习



1、等比数列
333
,,
…从第3项到第9项的和为 。
248
2、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若
a
3
?12,a
6
??96
,则S
6
= 。
10
2210
3、已知数列
lgx
?
lgx
?

?lgx
=110则
lgx?lgx?

?lgx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4、已知正数 G·P数列
{
a
n
}
中,S
3
=6,
a< br>7
?a
8
?a
9
?
24
,则S
99
= 。
5、等比数列
a

ab

ab

ab
2
n?1

(a?0,b?0)前n项和
S
n
=
6、等比数列
{
a
n
}
中,
a
1
?a
2
?20, a
3
?a
4
?40
,求 S
6

7、有 5个数
a
1
,a
2
,a
3
,a
4
,a
5
成G·P,前4项和为
6?32
,后四项和为
6?62
,求此5个数。





8、七个实数排成一排, 奇数项成A·P,偶数项成G·P,且奇数项之和与偶数项之积的差为42,首
末两项与中间项之和为2 7,求中间的值。










十一、等比数列习题课
刘淑珍
重点、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一、选择题



1、数列
{
a
n
}
是一个常数列,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
a
n
}
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B、
{a
n
}
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C、
{
a
n
}
是等差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D、
{a
n
}
是等比数列,不一定是等差数列
2、若一个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是
S
n
?
ab
n
?
c
其中a、 b、c是常数,且
a?0,b?0

c?1
,那么
C、
a? b?c?0



C、1
C、15
-可编辑- 9、(选做)在G·P数列中,
T
1
?a
1
?a
2???a
n
,
T
2
?a
n?1
?a
n ?2
???a
2n
,

T
3
=
a
2n?1
?a
2n?2
+…
?a
3n
。问T
1、T
2
、T
3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之。
a、b、c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b?c?0
B、
a?c?0





A、-1
A、5




B、0
B、10







D、
a?b?c



D、3
D、20
n
3、设等比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为
Sn
?3?r
,那么r的值等于( )




4、已知
{
a
n
}
是等比数列且
a
n>0,
a
2
a
4
?2a
3
a
5
?a
4
a
6
?25
,则
a
3
?a
5
=( )


精品教育
5、若a、b、c成等比数列,又m是a、b的等差中项,n是b、c的等差中项,那么
ac

??
( )
mn
A、4 B、3 C、2 D、1
6、某人从1996年起,每年7月1日到银行新存入a元,一年定期,若年利率r保持不变 ,且每年到
期存款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到2003年7月1日将所有存款及利息取回,他可取回的 钱数(元)为
( )
A、
a(1?r)

C、
(1?r)

二、填空题。





1、等比数列
{
a
n
}
中,
S
4
?2,S
8
?6
,则
a
17
?a
18< br>?a
19
?a
20
的值为 。 < br>4?n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2

S
5
= 。
6










B、
a(1?r)

D、
7

8

a
[(1?r)
8
?(1?r)]

r
3、若a、 b、c成A·P、
a?ba?cb?c
,,
成G·P,则该数列公式为 。
246
4、在等比数
{
a
n
}
中,已知
S
2n
?120,S
3n
?30
,则
S
n
?

5、设
a?b?c,b?c?a,c?a?b, a?b?c
组成等比数列,其公式为q,那么
q?q?q
的值等
23
于 。

三、解答题
1、等比数列的第n 项和
S
n
?
k
?3?1
,则k的值是多少?








2、已知:三个数为G ·P数列,若将等比数列的第3项减去32,则成等差数列,再将此等差数列的
第2项减去4,又成等比 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









3、已知
y?f(x)
为一次函数,且
f(2),f (5),f(4)
为等比数列,且
f(8)?15
,求
n
S
n
?f(1)?f(2)???f(n)(n?N
?
)
的表达式。






-可编辑-


精品教育
















?
4、在数列
{< br>a
n
}
中,已知
a
1
?2,a
n?1
?2(a
1
?a
2
???a
n
)(n?N)

求证:此数列从第二项起是G·P数列。
5、(选做)已知等差数列
lg
x
1
,lg
x
2
,?
的第r项为S,第S项为r。求
x
1
?x
2
?x
3
?

?x
n< br>.

十二、等差、等比数列习题课(一)
刘淑珍
重点、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公式的综合应用。
一、填空题
1、在a与b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成A?P,则此三数为
2、在160与10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成G?P,则此三数成








3、已知数列
{
1
}
与A?P且b
2
=2,b
6
=4, 则b
4
=
b
n
2
4、若< br>S
n
?5
n
?3
n

a
n
?

n
5、若
S
n< br>?3?
b
(
b
为常数)则
a
n
?

6、在等比数列中,
a
1
?
2,
a
5
?< br>6
,则
a
3
?

7、在等比差数列中,
S
m
?
a
,
S
n
?
b
(
n
>m)则
S
m?n
=
8、若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该数列为 < br>9、已知
a
1

a
2
,a
3
成A· P,c是正常数,则
C
1
,C
2
,C
3
是 数列。
10、已知
a
1

a
2
,a
3< br>…成G·P,且各项均为正数,a>1,且
a?1
,则
log
a
1
,log
a
2
,log
a
3
…是
aa
a
aa
a
数列。
11、1+4+7+…+(3n+1)=
12、某商 品零售价2001年比2000年上涨25%欲控制2002年比2000年上涨10%,则2002年比200 1
年降价 。
二、简答题





-可编辑-
1、求和:
S?
(
a ?
1)
?
(
a?
2)
???
(
a?n)

2n


精品教育



2、一个递减的等比数列,其前三项之和为62,前三项的常用对数和为3,则数列第5项的值为多少?
3、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
S
n
,积为
P
n
,倒 数的和为
T
n
,求证:
P
n
?(
2
Sn
n
)

T
n







4、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A·P,后三个数成G·P,首末两项之 和为11,中间两项之和为10,求这
四个数。








5、已知某市1991年底人口为100万,人均住房面积为5m< br>2
,如果该市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每年平
均新建住房面积为10万m
2,试求到2001年底该市人均住房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十三、等差、等比数列习题课(二)
刘淑珍
重点、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综合应用。
1、数列
1,2
6、(选做)设
{
a
n
}
成A·P,
bn
?()
n
,已知
b
1
?b
2
?b< br>3
?
a
1
2
211
,b
1
b
2
b
3
?
,求
a
n

88
1
2
111
,3,4
…前n项的和为( )
4816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n
2
?n
A、
n
?

22
n
2
?n1
?
n
C、
22






n
2
?n1
?
n
?1
B、
22
n(n?1)1
D、
?
n?1

22
2、三个不同实数a,b,c成等差数列,a,c,b又成等比数列,则
A、
a
?
( )
b
7

4
B、4 C、-4 D、2
3、在等差数列
{
a
n
}< br>中,已知
a
1
?a
6
?a
15
?a
20
?30
,则数列的前20项和S
20
=( )
A、100 B、120 C、140 D、150
4、已知数列
{
a
n
}

a
1
??60

a
n?a
n?1
?3
,那么
|a
1
|?|a
2|?

?|a
30
|
=( )
A、-495 B、765 C、1080 D、3105
5、某企业的生产总值月平均增长率为p%,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
A、12p% B、
(1?p%)

12
?1
D、
(1?p%)
12
?1

111
11
6、设
S
n
是等差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已知
S
3

S
4
的等比中项为
S
5
,S3

S
4
的等差中项
344
53
为1,求通项
a
n

C、
(1?p%)





7、设有数列
a
1
,
a
2
,

a
n
…又若
a
1
,a
2
?a
1
,a
3
?a
2

a
n
?an?1
是首项为1,公比为
11
1
的等比数列。
3
(1 )求
a
n
(2)求
a
1
?a
2
?

?a
n







8、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
?a
2
?a
3
?a
4
?a
5
?
211

27
11111211
?????
,求
a
3
。 < br>a
1
a
2
a
3
a
4
a
5< br>48












-可编辑-


精品教育
9、(选 做)已知两个数列
{
a
n
}

{b
n
}< br>满足关系式
b
n
?
1a
1
?2a
2
???na
n
(n?N
?
)
,若
{
b
n< br>}
是等
1?2?3???n
差数列,求证
{
a
n}
也是等差数列。











nn
10、(选做)已知数列
{
c
n
}
其中
c
n
?2?3
且数列
{c< br>n?1
?pc
n
}
为等比数列。











十四、数列的通项(一)
刘淑珍
重点:利用
S
n
a
n
的关系及一阶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难点:如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一、观察法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得它的前几项分别为以下各数:


1、
?
(1)求常数p (2)设
{
a
n< br>}

{b
n
}
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
cn
?a
n
?b
n
证明数

{
c
n
}
不是等比数列。
24816
,,?,?

3579




2、9,99,999,9999…
3、1,5,7,17,31,65…
二、已知
S
n
,求
a
n









-可编辑-
1、在数列< br>{
a
n
}
中,已知
S
n
?2?2a
n
,求通项公式
a
n

2、在数列
{
a
n
}
中,
S
n?1
?S
n
?2a
n?1< br>,a
1
?3
。求通项公式
a
n


精品教育



3、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n
?S
n
?S
n?1
(n?2),a
1
?
2
,求通项公式
a
n< br>。
9





三、由一阶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 数列
{a
n
}
中, 已知
a
1
?3,a
n?1
?a
n
?n
。求 通项公式
a
n




2、在数列
{a
n
}
中,已知
a
1
?1

a
n
?








n
3、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 br>?1,a
n?1
?2a
n
。求通项公式
a
n

1
a
n?1
?1.(n?2)
。求通项公式
a
n

2







四、练习









-可编辑-
1、已知正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为
S
n
?
11
(a
n
?)
求数 列
{a
n
}
的前3项,并由此猜测出
a
n

2a
n


精品教育






2
2、在数列
{
a
n
}
中, 已知
a
1
?1,S
n
?na
n
,求通项公式
a
n


十五、数列的通项(二)
刘淑珍
重点:由递推的公式、根式、指数求通项公式。难点:如何构造相应的等比数列。
一、换元法
1、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2,
111
??(n?2)
。求通项公式
a
n

a
n
a
n?1
2





二、取倒数法
2、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
?2,a
n?1
?
a
n
。求 通项公式
a
n

a
n
?3






三、取对数法






4、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1
?4,2a
n
?a
n?1
(n?2)
。求通项公式< br>a
n

34
3、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
?2,a
n?1
?3
n
。求 通项公式
a
n






四、练习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数列
1, 1?
111111
,1??,1???
…的第n项
a
n
?< br> 。
224248
2、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前三项依次为
a?1,a?1,a?3
。则其通项
a
n
=
3、若数列
{
a< br>n
}

a
1
?2,a
n?1
?a
n
?2n(n?1)
确定,则
a
100
=
2
2S
n
4、数列
{
a
n
}
的首 项
a
1
?1
,前n项和
S
n

a
n
之间满足
a
n
?(n?2)

2S
n
?1
(1)求证:数列
{








1
}
是等差数列
S
n
(2)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5、在数列
{
a
n
}
中,已知
a
1
?1,n?2
时,
a
n

S
n

Sn
?









6、数列
{
a
n
}
对一切自然数n满足
a
1
?2a
2
?4a
3
?

?2




1
成G?P,求
S
n

a
n
的表达式。
2
n?1
a
n
?9?6n
求数列
{
an
}
的通项公式。
十六、数列求和
刘淑珍
重点:用累加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求数列前n项的和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1、已知
a
n
?



-可编辑-
3
。求
S
n

2
n


精品教育
























n个5
2、5+55+555+…+555…5=
3、求和。
S?
(2
?
3
?
1)
?
(2
?
3
?
2)
?
(2
?
3
?
3)
???
( 2
?
3
?n
)

23n
4、已知
a
n
?
2n?1
。求
S
n

n
2
5、已知
a
n
?
1

S
n

n(n?1)
6、已知:
a
n
?n
。求
S
n







二、总结数列求和方法






三、练习






-可编辑-
2
1、已知
a
n
?1
,求
S
n

n(n?2)


精品教育






















2、已知:
a
n
?
2
?
3< br>n?1
?
3
n?
1
。求
S
n
3、
S
?
2
?
4a
?
6a
?

?2n?a
2n?1

4、
S?
111111
? (?)???(????
n
)

224242
2'2
'5、数列
{
a
n
}

{b
n
}
的前n项和分别记作
S
n

S
n
,如果
S
n
?n?2n?1,S
n
?n?2n?3
,设
C
n
?a
n
?b
n
。求
{C
n
}
前n项和< br>P
n

十七、数列求和和与应用题
刘淑珍
重点:(1)巩固求前n项和的方法 (2)用数列求解应用题
难点: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应用题
1、求










2、
1?









3、
1111
??????
的和
1?33?55?7(2n?1)(2n?1)
111
?????
?

1?21?2?31?2?3????n
1111
??????
?

1?22?33?2n?n?1
-可编辑-


精品教育









4、设{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是d ,则





5、
1?2?2?3?3?4????n(n?1)?













6、从盛满20升纯酒精的容器里倒出1升,然后用水填满,再倒出1升混合溶液 ,用水填满,这样继
续下去,一共倒了4次,这时容器里还有多少纯酒精?(保留到1位)











7、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a,木材以每年25%的增长率生长,而每年冬天要砍伐的木材量为x, 为
了实验经过20年达到木材存有量至少翻两番的目标,则x的最大值是多少?(1g2=0.3)










2
8、(选做)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
S
n
?10n?n
,数列{b
n
}的每一项
b
n
?
|
a
n
|
,求数列{b
n
}的前
n项和。
-可编辑-
1111
???????

a
1
a< br>3
a
3
a
5
a
5
a
7
a< br>2n?1
a
2n?1


精品教育







【高二数学学案】

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高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作好飞跃的准备。
【基础知识】
一、不等式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2、分类:
二、比较两代数式大小的理论依据

a?b?a?b?0a?b?a?b?0a?b?a?b?0

注:任意两实数a, b,在三个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关系成立。
▲:作差法
【典例精析】
例1、比较x
2
-x和x-2的大小。



练:比较
x?
2
x与?x?
3
的大小。
2



小结:

例2、比较
x?
2
x与x?
1
的大小。
2




练:已知a>b, 试比较a
3
与b
3
的大小。



小结:
【当堂练习】
1、请用不等号表示下列关系: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a是非负实数;
(2)实数a小于3,但不小于-2;
(3)a和b的差的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等于9。



2、试比较





3、已知
a?b,求证





4、已知
a
,
b?R
?
,

a?b,试比较a
5
+b
5
和a
2
b
3
+a
3
b
2
的大小。







5、列出下题中未知数x所满足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一辆汽车原 来每天行驶x公里,如果它每天多行驶19公里,那么在8天内它的行程s就超过2200公
里;如果它 每天比原来少行驶12公里,那么行驶同样的路程s就需超过9天时间。





【课堂小结】




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习题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4a
和1的大小。
2
4?a
a
2
?
4< br>b
2
?
2
b
(
a?b
)

赠言:踏踏实实学习,快快乐乐生活。
1、下列不等式①
x?
3
?
2
x
(
x?R
)

a?b?ab?ab(a,b?R)

2553323
a
2?b
2
?2(a?b?1)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个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0个 B、1个
2
C、2个
2
D、3个
2、已知
?1?a?0 ,A?1?a,B?1?a,C?
1
,
把A、B、C由小到大排为
1?a

3、有粮食和石油两种物资,可用轮船与飞机 两种方式运输,每天每艘轮船和每架飞机的运输效果如
下表:
方式
效果
种类
粮食
石油
轮船运输量t
300
250
飞机运输量t
150
100
现在要在一天内运输20 00t粮食和1500t石油,写出安排轮船艘救和飞机架数所满足的所有不等关系
的不等式。







4、若x(
x?y
)(
x?y
)

(
x?y)(
x?y
)
的大小。
2222






5、证明:对任意实数x,f(x)=3x
2
-x+ 1总大于g(x)=2x
2
+x-1。






6、比较





7、
lg
x
?log
x
10?2
,并说明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

-可编辑-
1
与1?
x
的大小,其中
x?R且x??1

1?x


精品教育




8、已知
xy?0,x?y,
试比较
log
a
(
x4
?
6
x
2
y
2
?y
4
)< br>与
log
a
[4
xy
(
x
2
?y< br>2
)](
a?
0,
a?
1)
的大小。






9、(选)设f(x)=1+log
x
3, g(x)=2log
x
2, 其中x>0,且x≠1,比较f(x)与g(x)的大小。







【高二数学学案】
3.1.2 不等式的性质(一)
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
天道酬勤,上帝不会让任何努力学习、奋勇前进

的人失望的。

【基本知识】
复习:1、不等式的定义、分类
2、比较两数(式)大小的方法:
新授:1、对称性
证明:


2、传递性
证明:


3、可加性
证明:


4、可乘性:
证明: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推论1
证明:
推论2:可乘方性:
5、可开方性:
证明:
注:(1)记清各性质的使用条件
(2)注意各性质中是单向推导还是双向互推。


例题部分
a>b>0
1、求证:
?

ac c










4、已知函数
f
(
x
)
?ax?bx
,满足
?1?f(?1)?2,2?f(1)?4
,求
f(?2)
的范围。
2
2、已知
?
?
2
?
?
<
??
?
2
,求
?
?
?
2

3、已知-3(a?b)?c
的取值范围。



练习




2、< br>?
为第三角限角,
?
是第二象限角,则
1、已知
ac
a?bc?d
<,比较与的大小。
b
d
bd
?
?
?
2
的终边所在象限是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3、
f
(
x
)
?ax?c
,且
?4?f(1) ??1,?1?f(2)?5
,试求
f(3)
的取值范围。
2
4、 已知2
?a?3

?2?b??1
。试求
a?b,a?b,ab
a
的取值范围。
b
【高二数学学案】
3.1.2 不等式的性质(二)
刘淑珍 张文刚
赠言:
用青春和激情抒画自己最美的高中历程


知识回顾:默写不等式的性质及推论










习题部分
1、若a>b>c,且a+b+c=0,则下面恒成立的不等式是( )
A、ac>bc B、ab>ac C、a|b|>|b|c D、ab>bc

2、对于实数u ,v,w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
A、若u>v,且w>v,则u>w B、若w>v,且u>v,则uw>vw
C、若u>v,则uw>vw D、若u>-v,则w-u3、若0

A、
(1?x)
>
(1?x)

C、
(1?x)
>
(1?x)

y
1
y
y




B、
(1?x)
>
(1?y)

D、
(1?x)
>
(1?y)

xy
xy
y
2
4、若m>n,

11
>,则( )
m
n
B、m>0,n>0 C、m<0,n>0
22
A、m>0,n<0 D、m<0,n<0
c
2
c
2
ab
2
2
5、若a>b,则给出下列不等式:①
(ac)?(bc)
;②
2
>
2
;③
ac
>bc
;④
>,则成立
ab
cc
的有(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A、① B、②
x

x
C、②③ D、①③④
6、已知
f(x)? a,g(x)?b
,当
f(x
1
)?g(x
2
)?3
时,
x
1
>
x
2
,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成立
的是( )
A、b>a>1 B、a>1>b>0 C、01>a>0
7、已知
a,b,c?R
,则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a
>
b?am
>
bm

2
2
3
C、
a
>
b,ab
>0
?
B、
a
b
>
?
a
>b
c
c
1
1
1
1
2
2
<
D、
a
>
b,ab
>0
?
<
a
b
a
b
8、若
a,b
是任意实数,且
a
>b,则( )
b1
a
1
b
22
A、
a
>
b
B、
<1 C、
lg(a?b)
>0 D、
()
<
()

a< br>22
3
9、当0(1?a)(1?a)
的大小关系是
10、若d>c,a+b=c+d,a+d11、若
x,y,z,w
是四个实数,且满足xz>0,xyw<0,xyzw> 0,y+w<0,则
x,y,z,w
各实数的正负符
号是 。
12、设
a?b?0,p?
13、证明下列不等式:
①已知a




②已知a>b>0,求证




③已知a>b,



【高二数学学案】
3.2 均值不等式(一)
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

始终坚信自己能成功,并执著求索,那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知识部分
1、重要不等式:如果
a,b?R
,那么
a
?
b
?
2ab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22
-可编辑-
1
3

1
2
a?b,q ?a?b
,p与q的大小关系为
ba
<
ab
ab
>

ba
11
<,求证:ab>0
ab


精品教育



































证明:
注:
2、基本不等式:如果a、b是正数,那么
证明:
a?b
?
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注:
例1、已知
a,b,c?R
,求证:
a?b?c?ab?ac?bc

222
a?b
?ab??
例2、已知a>0,b>0求证:
112
?
ab
2a
2
?b
2

2
例3、已知x>0,y>0
(1)若积xy为定值P,求和
x?y
的最小值:
(2)若和
x?y
为定值S,求积xy的最大值。








练习1、
a,b,c?R
且均不为0,求证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
a?b?c?abc
(
a?b?c
)

44 4
b
2
c
2
c
2
a
2
a
2
b
2
222
(2)
2
?
2
?
2
?a?b?c

abc







2、证明下列不等式
(1)
a
?
1
?
2a
(2)
ab?(
2
a?b
2
1?b
2
)
(3)
b?()

22
(4)x,y同号,
xy
??2

yx






a
(5)a>0,x>0,则
x??2
a

x


【高二数学学案】

a
2
?2a?b(b
>0) (6)
b
3.2 均值不等式(二)
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迟早来到眼前。

知识:设
x,y
都为正数,则有




(1)若
x?y?S
(和为定值),则当
x?y
时,积
xy
取得最大值 。
(2)若
xy?p
(积为定值), 则当
x?y
时和
x?y
取得最小值 。
利用上述结论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应注意:



例1、(1)已知
x
<






-可编辑-
5
1
,求函数
y?4x?2?
的最大值。
4
4x ?5
(2)已知02
2
,求
y?2x?5x
的最大值 。
5


精品教育


































-可编辑-
2x
2
(3)已知x>3,求
y?
的最小值。
x?3
例2、(1)已知x>0,y>0,且
19
??
1
, 求
x?y
的最小值。
xy
(2)已知x>0,y>0且
2x?y? 1
,求
11
?
的最小值。
xy
例3、(1)已知a>b> 0,求
a?
2
16
的最小值。
b(a?b)
(2)已知a ,b为实常数,求
y?(x?a)?(x?b)
的最小值。
22
例4、(1 )已知函数
y?ax?
b
(
a
>0,b>0),研究其值域、单调性 。
x
(2)求函数
y?
x
2
?5
x?4
2
的最小值。


精品教育
(3)已知
x?(0,
?
2
]
,求函数
y?sinx?
1
的值域。
sinx




【高二数学学案】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大胆的想象,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前进,这才

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基础知识】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赠言:
当a>0时,解形如
ax?b x?c?
0(
?
0)

ax?bx?c?0(?0)
的一元 二次不等式,一般可分为三
22
步:
(1) ;
(2) ;
(3) 。
2、“三个一元二次”的关系
判别式△=b
2
-4ac △>0












△=0

△<0
二次函数y=ax
2
+bx+c(a>0)的
图像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0)的根

















ax
2
+bx+c>0(a>0)

一元二次

不等式的

解集
ax
2
+bx+c<0(a>0)


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设方程ax
2
+bx+c=0(a>0)的两根分别为x
1
, x
2
(x
1
2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④ ⑤ ⑥




【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
3x
?
2x
?
2
?
3x

2








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 :
x?
(2
m?
1)
x?m?m?
0

22










例3、若关于x的不等式










-可编辑-
4x?m
?
2
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x?2x?3


精品教育
例4、关于x的方程
x?
(
m?
2)
x?
5
?m?
0
的两根都大于 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例5、解关于x的不等式
(x?2)[(a?1)x?a?2]?0(a?0)








【课堂练习】
1、解不等式
?
2
x?x?
1
?
0

2







2、已知一元 二次方程
ax?bx?
1
?
0
的解集为
{x|?2?x?1 }
,求a, b的值。
2







3、若不等式
(
a?
2)
x?
2(
a?
2)
x?
4
?
0
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2







-可编辑-


精品教育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
x?
(
a?1)
x?a?
2
?
0
的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则实数a的取值 范围。
22






(选做)5、 已知函数
f
(
x
)
?
lg[(
a?
1)< br>x?
(
a?
1)
x?
1]

22
(1)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f(x)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习题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岁月如流水,不断地逝去却又源源而来,惟有青春
赠言:
一去不复返。
1、在下列不等式中,解集是
?
的是( )
A、
2
x?
3
x?
2
?
0

2


B、
x?4x?4?0

D、
?2?3x?2x?0

2
2
C、
4
?
4
x?x?
0

2

2 、若不等式ax
2
+bx+2>0的解集是
{x|?
11
?x?}
,则a+b的值为( )
23
A、14 B、-10 C、10 D、-14
3、二次函数y=-x
2
-6x+k的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则k的值为( )
A、-9 B、9 C、3 D、-3
4、已知函数y=ax
2
+bx+c, 如果a>b>c且a+b+c=0,则它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22
5、要使关于x的方程
x?
(
a?
1)
x?a?
2
?
0
的一根比1大,且另一 根比1小,则a的取值范围
是( )
A、
?1?a?1
B、
a??1或a?1

C、
?2?a?1
D、
a??2或a?1

6、二次方程ax
2
+bx+c=0的两根分别为-2, 3,a<0,那么ax
2
+bx+c>0的解集为( )
A、
{x|x?3或x??2}
B、
{x|x?2或x??3}

-可编辑-


精品教育
C、
{x|?2?x?3}
D、
{x|?3?x?2}

7、2x
2
-3x-2>0的解集是 。
8、当
x?
时,
x
2
?x?
12
有意义。
9、若关于x的不等式ax?bx?c?
0
的解集是
{x|x??2或x??}
,则关于x的不 等式cx
2
-bx+a>0
2
1
2
的解集是 。
10、已知函数y=x
2
-4x+3,则当自变量x满足 ,函数值等于0;当自变量x满
足 ,函数值大于0;当自变量x满足 ,函数值小于0。
11、m为什么实数时,关于x的方程mx
2
-(1-m)x+m=0有实根?








22
12、若函数
y?x?
2
ax?a?
1(0
?x?
1)的函数值大于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
13、已知不等式
(
a?
1)
x?
2(
a?
1)
x?
3
?
0
的 解集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
?
x?x?2?0
14、若不等式组
?
2的整数解只有-2,求k的取值范围。
?
?
2x?(5?2k)x?5k?0








2
(选做)15、已知函数
y?ax?b x?c
的图象过点(-1,0);是否存在常数a, b, c,使不等式
x?ax
2
?bx?c?



1
(1?x
2
)
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
2
-可编辑-


精品教育




【高二数学学案】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学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能得到正确答

赠言:
复,也未必受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基础知识】
1、分式不等式:
f(x)
?0?

g(x)



f(x)
?0?

g(x)
f(x)
?0?

g(x)

f(x)
?0?

g(x)



2、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步骤:





【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





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





1
?
1

x
a(x?1)
?
1(
a?
0)

x?2
-可编辑-


精品教育
x
2
?4x?1
?
0

例3、
2
3x?7x?2





【当堂训练】
(x?1)
2
(x?2)
1、不等式
?
0
解集是
(x?3)(x?4)
23
2、不等式
(
x?
2)(
x?
1)(
x?
1)(
x?
3)
?
0
解 集
x?a
3、不等式
2
?
0
解集是
{x|1?x?a或x?2}
,则a范围
x?3x?2
x?3
?
0
解集为 4、不等式
2?x
x
2
?px?q
2
?0
解集 5、若
x?px?q?
0
解集为
{x|1?x?2}
,则
2
x?5x?6
1
6、若m>0, n>0,不等式
?m??
n
解集
x
x?c
(x?a)(x?b)
?
0
解集为
?
0
解为
?1?x?2或x?3
,则7、已知,
(x?a) (x?b)
x?c
8、对
?
?R,不等式cos2
?
?3? 2mcos
?
?4m
恒成立,求m范围。







【高二数学学案】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
要紧张不要慌张,要快乐不要没落。

【基础知识】
1、应用不等式解决数学问题时,关键在于要善于把 转化为 ,以及不等
关系的转化等,把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求解。
2、解答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一般可分三个步骤:
(1)阅读理解材料,应用题所用语言多为“ 、 、 ”并用,而
且文字叙述篇幅较长,阅读理解材料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就要求解 题者领悟问
题的实际背景,确定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用怎样的模型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 明确解题方
向。
-可编辑-


精品教育
(2)建立数学模型。即根据题意找出常量与变量的不等关系。
(3)利用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解题,即将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符号或图形符号。
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常见的有:
(1)已知某些变量(正数)的积为定值,求和的最小值。
(2)已知某些变量(正数)的和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
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上述问题时 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对于函数
f
(
x
)?
ax
?
定义域内不含实数
b
(a?0,b?0)
x
b
的类型的最 值问题,要会用函数单调性求解。
a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为处理含有某 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个底宽为2米的无
盖长方体沉淀箱,污水从A孔流入,经沉淀后从B孔流出,设 箱体的长度为a
米,高度为b米,已知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 b的乘积ab成反比,
现有制箱材料60平方米,问当a, b各为多少米时,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
质量分数最小(A, B孔的面积忽略不计)。











例2、某摩托车生产企业,上年度生产摩托车的投入成本为1万元辆,出厂价为1.2万元辆,年销售量为1000辆,本年度为适应市场需求,计划提高产品档次,适度增加投入成本。若每辆车投入成本增< br>加的比例为
x(0?x?1)
,则出厂价相应的提高比例为0.75x,同时预计年销售 量增加的比例为0.6x,已知
年利润=(出厂价—投入成本)×年销售量。
(1)写出本年度预计的年利润y与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的关系式;
(2)为使本年度的年利润比上年度有所增加,问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应在什么范围内?
















例3、经过长期观测得到:在交通繁忙的时段内 ,某公路段汽车的车流量y(千辆小时)与汽车的平均
-可编辑-


精品教育
速度v(千米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
920v
(
v?
0)

2
v?3v?1600
(1)在该时段内,当汽车的平均速度v为多 少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为多少?(精确到0.1
千辆小时);
(2)如果要求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10千辆小时,则汽车平均速度应处于什么范围?















【练习】
1、将进货单价为80元的商品按90 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400个,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20
个,为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 )
A、每个95元 B、每个100元
C、每个105元 D、每个110元
2、一个车辆制造厂引进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辆与创造 的价值y元之间
的关系如下:
y
??
4x
?
440x
,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生产 辆摩托车才能创收12000元
2
以上。
A、(50,60) B、(100,120)
C、(0,50) D、(60,120)
3、b克糖 水中有a克糖(b>a>0),若再添加m克糖(m>0),则糖水变甜了,试根据这一事实可提炼
的不 等式是( )
a?ma
?

bb
a?ma
?
C、
b?mb
A、







aa
?

b?mb
a?ma
?

D、
b?mb
B、
4、某品牌彩电为了打开市场,促进销售,准备对其特定型号彩电降价,有四种降价方案:
方案(1)先降价a%,再降价b%;
方案(2)先降价b%,再降价a%;
方案(3)先降价
a?ba?b
%,
再降价
%

22
方案(4)一次性降价(a+b)%
其中a>0, b>0, a≠b,上述四种方案中,降价幅度最小的是 。
5、现有含盐7%的食盐水 200克,生产上需要含盐5%以上、6%以下的食盐水,设需要加入含盐4%
的食盐水为x克,则x的 取值范围是 。
6、某商品进货价每件50元,据市场调查,当销售价格( 每件x元)在50-可编辑-


精品教育
10
5

P?
,若想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多,销售价格每件应定为多少元?
(x?40)
2








7、假设国家收购某种农副产品的价格是1200元吨,其中征税标准是每100元征税8元 (叫做税率
是8个百分点,即8%),计划收购m万吨,决定税率降低x个百分点(0分点,要使此项税收在税率降低后不低于原计划的78%,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高二数学学案】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
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言论的矮子。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基础知识】
1、把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称为 。
2、把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 。
3、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实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实数对(x, y)构成
的集合称为 , 可以看成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于是,
就可以看成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4、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 式Ax+By+C>0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
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我们把直线画成 ,以表示区域不包括 ,不等式Ax+By+C≥0表
示的平面区域包括 ,把边界画成 。
5、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常用的方法是: 定界、 定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表示的平面点集的 ,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
的平面区域的 。
【典型例题】
例1、画出下面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
x?2y?3?0






(2)
2x?y?4?0

?
x?y?5?0
?
例2、画出 不等式组
?
x?y?1?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
x?3
?


例3、已知D是以点A(4,1),B(- 1,-6),C(-3,2)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与内部),
如图所示。
(1)写出表示区域D的不等式组;
(2)设点
B(?1,?6),C(?3,2)
在直线
4x?3y?a?0
的异侧,求a的取值
范围。







?
3x?2y?2?0,
?< br>例4、求不等式组
?
x?4y?4?0
的整数解。
?
2x?y?6?0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练习】
?
x?3,
?
2y?x,
?
1、画出不等式
?
表示的 平面区域。
?
3x?2y?6,
?
?
3y?x?9





2、画出不等式
(x?2y?1)(x?y?4)?0
表示的平面区域。





?
2x?y?0,
?
3、画出不 等式组
?
x?2y?3?0,
表示的平面区域,并求其中的整数解(x, y)
?
5x?3y?5?0
?




【高二数学学案】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5.2 简单线性规划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

【基础知识】
知始于行,行成于知。
1、对于变量x、y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的一次不等式,称为 ,
z?f(x,y)

欲达到最大值所涉及的变量x, y的解析式,叫做 ,当
f(x,y)
是x, y的一次解析式时:
z?f(x,y)
叫做 。
2、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 问题,满足线性约束
条件的解(x, y)叫做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
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 。
?
x?4y??3
?
3、已知变量
x,y
满足条件
?
3x?5 y?25
,设
z?2x?y,
取点(3,2)可求得
z?8
,取点( 5,2)
?
x?1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可求得
z
max
?
12,
取得(1,1)可求得
z
min
?3,
取点(0,0)可求得z=0,则点(3,2)叫做 ,
点(5,2)和(1,1)均叫做
【典型例题】
?
x?y?4,
?
例1、已知x, y满足条件
?
y?x,
求下列各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x?1
?
(1)
x?y







22
(2)
2x?y

(3)
|x?y?4|








例2、若
3?
a
?6,










(4)
y

x?1
1
a
?
b
?
2 a
,求a+b的取值范围。
3
例3、要将两种大小不同的钢板截成A、B、C三种规 格的小钢板,每张钢板可截得三种规格的小钢
板的块数如下表表示:
钢板类型
第一种钢板
第二种钢板
A规格
2
1
B规格
1
2
C规格
1
3
如果至少需要A、B、C三种规 格的小钢板各15块、18块、27块,问分别截这两种钢板各多少张可
以满足需要,且使所用两种钢板 的张数最少?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练习】
?
2x?y?1?0
?
1、已知x, y满足
?
2x?y?0
,则z=x+3y的最小值为( )
?
x?1
?
5
C、-5 D、5
3
?
y?0
y?1
?
2、实数x, y满足不等式组
?
x?y?0
,则
?
?
的取值范围是( )
x?1
?
2x?y?2?0
?
A、7 B、
A、
[?1,
]

C、
[?
1
3








1
,
??
)

2
11
,]

23
1
D、
[?,1)

2
B、
[?

3、在如图所示的可行域内(阴影部分且包括周界), 目标函数z=x+ay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
则a的一个可能值是( )
A、-3
C、-1




B、3
D、1

2
4、已知函数
f
(
x
)?ax?bx
,
满足?
1
?f
(
?
1)
?
2,2
?f
(1)
?
4
,求
f(?2)
的范围。





















5、甲、乙两个粮库要向A、B两镇运送大米,已知甲库最多可调出100t大米 ,乙库最多可调出80t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大米,A镇需要70t大米,B镇需要110t大米,两库到两镇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

甲库
A镇
B镇
20
25
路程(km)
乙库
15
20
运费(元t·km)
甲库
12
10
乙库
12
8
(1)这两个粮库各运往A、B两镇多少大米,才能使总运费最省?此时总运费是多少?
(2)最不合理的调运方案是什么?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多少?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习题
设计人:刘淑珍 张文刚 时间:
赠言:
优秀从良好的心态开始。
一、选择题
-可编辑-


精品教育
?
x?2,
?
1、 若
?
y?2,
则目标函数
z?x?2y
的取值范围是( )
?
x?y?2
?
A、[2,6] B、[2,5] C、[3,6] D、[3,5]
?
0?x?1,
?
2、若
?
0?y?2,

z?2y?2x?4
的最小值为( )
?
2y?x?1
?
A、2 B、3 C、4 D、5
?
x?1
y?1
?
,则z?
3、实数x, y满足不等式组
?
y?0
的取值范围是( )
x
?
x?y?0
?
A、
[?1,0]
B、
(??,0]
C、
[?1,??)
D、
[?1,1)

4、在△ABC中,三顶点分别为A(2,4),B(-1,2) ,C(1,0),点P(x,y)在△ABC内部及其
边界上运动,则
m?y?x
的取 值范围为( )
A、[1,3] B、[-3,1] C、[-1,3] D、[-3,-1]
?
x?y?1?0
?
22
5、已知
?
x?y?1?0,

u?x?y?
4
x?
4
y?< br>8
,则u的最小值为( )
?
y??1
?
A、
3
2

2
B、
9

2
C、
2

2
D、
1

2
二、填空题
6、给出下列命题:
①线性规划中最优解指的是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x或y的值;
②线性规划中最优解指的是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③线性规划中最优解指的是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域;
④线性规划中最优解指的是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或最大值的可行解。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7、如图所示中阴影部分的点
?
x?y?5,
?
2x?y?6 ,
?
满足不等式组
?
在这些点中,
x?0,
?
?
?
y?0
使目标函数
k?6x?8y
取最大值的点的坐
标是 。
?
x?0
?
8、已知:点M(a, b)在由不等式组
?
y ?0
确定的平面区域内,则点
N(a?b,a?b)
所在平面区域
?
x?y?2
?
的面积为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三、解答题
9、医院用两种原料为手术后的病人配制营养 食品,甲种原料每10克含5单位蛋白质和10单位铁质,
售价3元;乙种原料每10克含7单位蛋白质 和4单位铁质,售价2元。若病人每餐至少需要35单位蛋白
质和40单位铁质,问应如何配置食品,既 满足营养要求,又使费用最省?






1 0、某人有楼房一幢,室内面积共计180m
2
,拟分割成两类房间作为旅游客房,大房间每间 面积18m
2

可住游客5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40元;小房间每间面积为15m
2
,可以住游客3名,每名游客每天住
宿费50元;装修大房间每间需要1000元, 装修小房间每间需要600元。如果他只能筹8000元用于装修,
且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 和小房间多少间,能获得最大收益?




-可编辑-

高中数学总体-有没有高中数学答题软件


高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备课目标


高中数学选修课椭圆阶段测试卷-2016普通高中数学会考


高中数学引入-等概率高中数学


学生喜欢高中数学课堂-高中数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高中数学 课后反思-常州北郊高中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分析平均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视频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万门中学高中数学选修1-2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20: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930.html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部学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