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23:21
tags:高中数学必修五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高中数学算术训练


第2章 解三角形
2.1.1 正弦定理
教学要求:通过对任意三角 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
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 三角形的两类
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
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2. 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称为解三角形. 已学习过任意三角
形的哪些边角关系?(内角和、大边对大角) 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
量化? →引入课题:正弦定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正弦定理的推导:
①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sinA=
ab
sinB= sinC=1 即c=
cc

abc
.
??
sinAsinBsinC
②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

?
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 的高是C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CD?asinB?bsinA
,则
高 ?),从而
ac
ab
. 同理,(思考如何作
?
?
sinA sinC
sinAsinB
abc
.
??
sinAsinBsin C
③*其它证法: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当中S

ABC
=< br>111
absinC?acsinB?bcsinA
.
222
Ca
b
A
O
B
D
1abc
两边同除以
abc
即得:==.
2sinAsinBsinC
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D,∴
同理
c
aa
??CD?2R

sinAsinD
bc
=2R,=2R.
sinBsinC


r
r
uuuruuuruuur
uuu
证明三:(向量法)过A作单 位向量
j
垂直于
AC
,由
AC
+
CB
=< br>AB
边同乘以
r
单位向量
j
得…..
④ 正弦定 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基本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
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已知三角形的任 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
其他角的正弦值.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 :在
?ABC
中,已知
A?45
0

B?60
0< br>,
a?42
cm,解三角形.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
知两角一边

② 出示例2:
?ABC中,c?6,A?45
0
,a?2,求b和B,C
.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
两边及一边对角

③ 练习:
?ABC中,b?3,B?60
0
,c?1,求a和A,C
.

?ABC
中,已知
a?10
cm,
b?14
cm,A?40
0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
1
0

边长精确到 1cm)

④ 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如何判断解的数量?

3. 小结:正弦定理的探索过程;正弦定理的两类应用;已知两边及一边对
角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已知
?
ABC中,
?
A=60°,< br>a?3
,求
2. 作业:教材P5 练习1 (2),2题.


a?b?c
.
sinA?sinB?sinC


2.1.2 余弦定理(一)
教学要求: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
会运 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基本应用?
2. 练习:在△ABC中,已知
c?10
,A=45?,C=30?,解此三角形. →变式
3. 讨论: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求出此角的对边?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余弦定理的推导:
① 如图在
?ABC
中,
AB

B C

CA
的长分别为
c

a

b
.
uuuruuuruuur

AC?AB?BC

uuur
2
uuuruuuruuur
2
uuuruuuruuuruuuruuur uuur

AC?AC?(AB?BC)?(AB?BC)
?AB?2AB?BC?B C

C
b
A
c
a
B
uuur
2< br>uuuruuuruuur
2
o
?AB?2|AB|?|BC|cos(180 ?B)?BC
?c
2
?2accosB?a
2
.

b
2
?c
2
?a
2
?2accosB
,→
② 试证:
a
2
?b
2
?c
2
?2bcc osA

c
2
?a
2
?b
2
?2abco sC
.
③ 提出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
这 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用符号语言表示
a
2
?b2
?c
2
?2bccosA
,…等; → 基本应用:已知两
边及夹角
④ 讨论:已知三边,如何求三角?
b
2
?c
2
?a
2
→ 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A?
,…等.
2bc
⑤ 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
?< br>ABC中,已知
a?23

c?6?2

B?60
0
,求b及A.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求b
→ 讨论:如何求A?(两种方法) (答案:
b?22

A?60
0

→ 小结:已知两边及夹角


②在
?
ABC中,已知
a?13cm

b?8cm

c?16cm
,解三角形.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分三组练习 → 小结:已
知两角一边


3. 练习:
① 在ΔABC中,已知a=7,b=10,c=6,求A、B和C.

② 在ΔABC中,已知a=2,b=3,C=82°,解这个三角形.

4. 小结: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
弦定理的特例;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
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1. 在
?
ABC中,若
a
2
? b
2
?c
2
?bc
,求角A. (答案:A=120
0

2. 三角形ABC中,A=120°,b=3,c=5,解三角形.
→ 变式:求sinBsinC;sinB+sinC.
3. 作业:教材P8 练习1、2(1)题.


2.1 .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正、余 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
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 恒等式.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 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i) A=
?
?
,a=25,b=50
2
; (ii) A=,a=25
2
,b=50
2

66
(iii) A=
??
506
,a=,b=50
2
; (iiii) A=,a=50,b=50
2
.
3
66
分两组练习→ 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 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 (A为锐角时)
已知边a,b和
?
A
C
b
A
H
a无解
a
A
B
a=CH=bsinA
仅有一个解< br>b
a
A
C
b
a
B1
H
a
B 2
a?b
仅有一个解
A
H
B
C
b
C
a
CH=bsinA有两个解


② 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i) A=
2
?
2
?
,a=25,b=50
2
; (ii) A=,a=25,b=10
2

33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三角形的情况
(1) a=20,b=28,A=120°.无解
(2)a=28,b=20,A=45°;一解
(3)c=54,b=39,C=115°;一解
(4) b=11,a=20,B=30°;两解


2. 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 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最大角的
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 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
角.

② 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 → 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

a2
?
b
2
?
c
2
?
A
是直角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结论:活用余弦定理,得到:
a
2
?
b
2
?
c
2
?
A
是钝角??
A BC
是钝角三角形

a
2
?
b
2
?
c
2
?
A
是锐角??
ABC
是锐角三角形

③ 出示例4:已知△ABC中,
bcosC?ccosB
,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 → 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 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1. 已知a、b为△ABC的边,A、B分别是a、b的对角,且
的值
2. 在△ABC中,sinA:sinB:sinC=4:5:6,则cosA:cosB:cosC= .
3. 作业:
sinA2
a?b

?

si nB3
b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一、 设疑自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重要的定理,在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
几何计算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本节课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1)怎样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
(2)处理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解疑合探
例一: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5,AC?9,

?BCA?30?,?ADB?45?.求BD的长.

A D




B C
例二:如图 所示,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CD,AD?10,
AB?14,?BDA?60?,?BCD ?135?,求BC的长。
答案:BC?82


D C



A B

例三:如图所示,已知圆O的半径是1,点C在直径AB的延长线
上,BC?1,点P是圆O上 半圆上的一个动点,以PC为边作等边三
角形PCD,且点D与圆心分别在PC的两侧。
(1) 若?POB?
?
,试将四边形OPDC的面积y表示成
?
的函数;
( 2)求四边形OPDC面积的最大值。







A
O

D
P
C
B


A
例五: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底边 BC?1,底角B的平分线

BD交AC于D,求BD的取值范围。
解:??ABC? ?C,??A?180??2?ABC,
?ABC3
?BDC??A??ABD?180??2 ?ABC??180???ABC
22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BDBCBD1
?,即?,
3
sinCsin?BDCsin?ABC
sin(180??? ABC)
2
sin?ABC
?BD?
3
sin(?ABC)
2
?ABC?ABC
2sin?cos
22
?
?ABC?ABCsin?ABC?cos?cos?ABC?sin
22
?ABC
2cos
2
?
?ABC
4cos
2
?1

2
2< br>?
?ABC1
4cos?
?ABC
2

cos
2
?ABC
?0???45?,
2
2?ABC
??cos?1,< br>22
2
?BD的取值范围为(,2).
3
D
B
C四、运用拓展
(1)在?ABC中,A?60?,AB?16,S
?ABC
?2 203,求BC及
?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
答案:BC?49,R?
493 113
,r?
33


(2)在?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且B?2A,
b
< br>求的取值范围。
a
b
答案:的取值范围是(1,2)
a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3、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其综合应用。
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
abc
???2R

sinAsinBsi nC
222
b
2
?c
2
?a
2
2、余弦定理:
a?b?c?2bccosA,
?
cosA?

2b c
c
2
?a
2
?b
2
b?c?a?2cacosB ,
?
cosB?

2ca
222
a
2
?b
2
?c
2

c?a?b?2abcosC

?
cosC?

2ab
222
二、例题讲解
引例:我军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敌 军在C岛,从A岛望C岛和
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为提高炮弹命中 率,
须计算B岛和C岛间的距离,请你算算看。
解:
A?60
0
B?75
0

C?45
0

由正弦定理知
C
A
60
0
BC10

?< br>00
sin60sin45
10sin60
0
?BC??56
海里
0
sin45



75
0
B


例1.如图,自动卸货汽车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油泵顶杆
BC
的 长度
(如图).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
B
与车厢支点
A之间的距离为1.95m,
AB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0
0
2 0


AC
长为
1.40m,计算
BC
的长(保留三 个有效数字).
分析:这个问题就是在
?ABC
中,已知AB=1.95m,AC=1.4m,
?

BAC?60??6?20'?66?20'
求BC的长,由于已知的两 边和它们的夹角,所以可
根据余弦定理求出BC。
解:由余弦定理,得
C
BC

2
?AB
2
?AC
2
?2AB?ACcosA

1.40m
?

1.95
2
?1.40
2
?2?1.95?1.40?cos66?20'
?

3.571
A
60
0
?
6
0
20

D

BC?1.89(m)
1.95m
B

答:顶杠BC长约为1.89m.
解斜三角形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应注意:
1、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2、要明确题目中一些名词、术语的意义。如视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等。
3、动手画出示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已知和未知集中到一个三角
形中解决。
练1.如图,一艘船以3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在A处看灯塔S在船的
北偏东
200
, 30分钟后航行到B处,在B处看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
S
65
0< br>方向上,求灯塔S和B处的距离.(保留到0.1)
65
0
?
45< br>0
B
115
0
解:
AB?16

由正弦定理 知
ABBS
sin45
0
?
sin20
0

20
0
A


10sin20
0
BS??7.7
海里
0
sin45
答:灯塔S和B处的距离约为
7.7
海里
例2.测量高度问题
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从与烟囱底部在同一水平直线 上
的C,D两处,测得烟囱的仰角分别是
?
?45
0

?< br>?60
, C、D间的距离是
12m.已知测角仪器高1.5m.求烟囱的高。
B
0
图中给出了怎样的一个几何图形?已知什么,求什么?
分析:因为AB?AA
1
?A
1
B
,又
AA
1
? 1.5m

所以只要求出
A
1
B
即可
解:在
?BC
1
D
1
中,
?
?
D
1
D
C
1
C
A
1
A
?BD1
C
1
?180
0
?60
0
?120
0

?C
1
BD
1
?60
0
?45
0
?15
0

由正弦定理得:
C
1
D
1
BC
1
?

sin?C
1
BD
1
sin?BD
1
C
1
C
1
D
1
sin?B D
1
C
1
12sin120
0
BC
1
?? ?(182?66)m

0
sin?C
1
BD
1
sin15
从而:
A
1
B?
2
BC
1
?18?63?28.392m

2
因此:
AB?A
1
B?AA
1
?28.39 2?1.5?29.892?29.89m

答:烟囱的高约为
29.89m

练习:在山顶铁塔上
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
A
的俯角
?
?60
0
,在塔底
C
处测得

A
的俯角
?
?45
,已知铁塔
BC
部分高
32
米,求山高
C D

解:在△ABC中,∠ABC=30°,
∠ACB =135°,
∴∠CAB =180°-(∠ACB+∠ABC)
=180°-(135°+30°)=15°
D
A
0
B
3 2
?=60
0
C
?
?=45
0


又B C=32,
由正弦定理
BCAC

?
sin?BACsin? ABC
BCsin?ABC32sin30
0
得:
AC???
0sin?BAC
sin15
课堂小结
16
6?2
4
?16(6?2)m

1、本节课通过举例说明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
掌握利用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要分析题意 ,分清已知与所求,根据
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正确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题。
3、在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贯穿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其流程
图可表示为:






检验(答)
实际问题
画图形
数学模型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一、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 理:在
?ABC
中,
A?B?C?
?

sin(A?B)?
sinC

cos(A?B)?
?cosC

111
S
?ABC
?absinC?bcsinA?acsinB
222
面积公式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
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abc
???2R
形式一:
sinAsinBsinC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
a?2RsinA
?
?
b?2RsinB
?
c?2RsinC
?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四:形式三:
a:b:c?sinA:sinB: sinC
sinA?
abc
,sinB?,sinC?
2R2R2R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
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 积的两倍..
形式一:
a
2
?b
2
?c
2
?2bccosA

b
2
?c
2
?a
2
?2cacosB
< br>c
2
?a
2
?b
2
?2abcosC
(解三 角形的重要工具)
b
2
?c
2
?a
2
a
2
?c
2
?b
2
a
2
?b
2
?c
2
cosA?cosB?cosC?
2bc2ac2ab
形式二:
二、方法归纳
abc
??
(1)已知两角A、B与一边
a
,由A+B+C=π及
sinAsinBsinC
,可求
出角C,再求
b< br>、
c
.
222
(2)已知两边
b

c< br>与其夹角A,由
a
=
b
+
c
-2
b
c
cosA,求出
a
,再由余
弦定理,求出角B、C.
(3)已 知三边
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B、C.
ab
?
(4)已知两边
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A,由正弦定理
sinAsinB
,求
ac
?
出另一边
b< br>的对角B,由C=π-(A+B),求出
c
,再由
sinAsinC
求 出C,
ab
?
而通过
sinAsinB
求B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 无解的情况


a
=
b
sinA有一解
b
>
a
>
b
sinA有两解
a

b
有一解
a
>
b
有一解
三、课堂精讲例题
问题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
?ABC
中,若
b?5

?B?
?
1
,
sinA?
,则
a? .
43
52

3
【例2】在△A BC中,已知
a
=
3
,
b
=
2
,B=45 °,求A、C和
c
.

【适时导练】
1.(1)△ABC中,
a
=8,B=60°,C=75°,求
b
; (2)△ABC中,B=30°,
b
=4,c=8,求C、A、a.

.
问题二: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3】设
?ABC
的内角
A、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已知
a?1

b?2
cosC?
1
.
4
(Ⅰ)求
?ABC
的周 长;(Ⅱ)求
cos
?
A?C
?
的值.



【例4】(2010重庆文数) 设
?ABC
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 别为
a

b

c
,且3
b
2
+3
c
2
-3
a
2
=4
2
b
c
.
2sin(A?)sin(B?C?)
44
的值. (Ⅰ) 求sinA的值;(Ⅱ)求
1?cos2A

【适时导练】
2 在△AB C中,
a

b

c
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cosBb
=-.
cosC2a?c
??
(1)求角B的大小;(2)若< br>b
=
13

a
+
c
=4,求△ABC的面积 .


问题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例5】(2011山东文数 )在
?
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

b
,< /p>


cosA-2cosC2c-a
=

cosBb
sinC
1
(I)求的值; (II)若cosB=,
?
ABC
的周长为5,求
b

4
sinA
c.已知
长。



【例6】(2009全国卷Ⅰ理)在
?ABC
中,内角A、B、 C的对边长分别为
a

b

c
,已知
a
2
?c
2
?2b
,且
sinAcosC?3cosAsinC,
求b


3.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8 sin
2
2A=7.
(1)求角A的大小;(2)若a=
3
,b+c=3,求b和c的值.


问题四:三角恒等变形
【例7】(08重庆) 设
?ABC
的内 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
,b,c,且A=
B?C
-2 cos
2
60
o
,c=3b.求:
a
(Ⅰ)
c
的值;(Ⅱ)cotB +cot C的值.


4.(2009江西卷理)△
ABC
中,
A,B,C
所对 的边分别为
a,b,c

tanC?
sinA?sinB
,
sin(B?A)?cosC
.
cosA?cosB
(1)求
A,C
;(2)若
S
?ABC
?3?3
,求
a,c
.



问题五: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8】在△ABC中,在
?ABC
中,
a,b,c
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
bcosA=a
cosB,试判断
?ABC
三角形的形状.


【例9】. 在△ABC中,在
?ABC
中,
a,b,c
分别是角A 、B、C所对的边,



cosA
cosB

b
a




【适时导练】
5.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
角形

6.在△ABC中,
a

b
、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 对边,如果(
a
2
+b
2
)sin(A-B)=(
a
2
-b
2
)sin(A+B),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问题六:与其他知识综合
【例10】已知向量
m?(a?c, b),n?(a?c,b?a),且m?n?0
,其中A,B,
C是△ABC的内角,
a
,
b
,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1)求角C的大小;
(2)求sinA?sinB
的取值范围.



7(2009浙江文 )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且满足
cos
A25
2
?
5

u
AB< br>uur
?
u
AC
uur
?3

(I)求
?ABC
的面积; (II)若
c?1
,求
a
的值.



问题7:三角实际应用
【例11】 要测量对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3
km的C、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45°,∠ADC=30°,∠ADB=45°,
求A、B之间的距离.



高中数学函数最小值-高中数学微型课的要求


高中数学公众号有哪些内容-高中数学错题集格式


高中数学教材向量-高中数学排列上课ppt


浅谈高中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教研课题研究


湖北高中数学老师工资-高中数学函数计算方法有哪些


恐惧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重点知识


高中数学教师课题研究申请书-高中数学差课分析


什么专业可以教高中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23: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8261.html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