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6 05:22
tags:高中数学教材

高中数学抛物线视频-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动点问题


第一节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重点:和(差)的立方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及应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
解法,试根法
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 乘法公式
引入:回 顾初中常用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从项的角度变
化)那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呢?(a?b?c)
2
?a
2
?b
2
?c
2
?2ab?2bc?2ac

(从指数的角度变化)看看和与差的立方公式是什么?如
(a?b)
3
??

能用学过的公式推导吗?(平方―――立方)
··················①
(a?b)
3
?(a?b)2
(a?b)???a
3
?3a
2
b?3ab
2
?b
3
·

(a?b)
3
??
呢,同理可推。那 能否不重复推导,直接从①式看出结果?将
(a?b)
3
中的b换成-b即可。(?b?R
)▲这种代换的思想很常用,但要清楚什么时候
才可以代换
···········符号的记忆,和――差 从代换的角
(a?b)
3
?a
3
?3a
2
b?3ab
2
?b
3
·
度看
问:能推导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吗?即( )( )=
a
3
?b
3

由①可知,
a
3
?b
3
?(a?b)
3
?(3a
2
b?3ab
2
)???(a?b)(a
2
?ab?b
2
)
······②
立方差呢?②中的b代换成-b得出:
a
3
?b
3
?(a? b)(a
2
?ab?b
2
)

▲符号的记忆,系数的区别

例1:化简
(x?1)(x?1)(x
2
?x?1)(x
2
?x?1)

法1:平方差――立方差

1


法2:立方和――立方差
(2)已知
x
2
?x?1 ?0,
求证:
(x?1)
3
?(x?1)
3
?8?6x
▲注意观察结构特征,及整体的把握


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 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算是互逆变
形。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 差、完全平方、立方和、
立方差等)
(1)十字相乘法
试分解因式:
x
2
?3x?2?(x?1)(x?2)

要将二次三项式x
2
+ px + q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b,使它们的积
等于常数项q,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 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

x
2
+ px + q = x
2
+(a + b)x + ab = (x + a)(x + b).
用十字交叉线表示: 1 a
1 b
a + b (交叉相乘后相加)
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
ax
2
?bx?c(a?0)
,如:
2x
2
?7x?3

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1 -3
2 -1
-6 + -1 = -7
2x
2
?7x?3?(x?3)(2x?1)

整理:对于二次 三项式ax
2
+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分解成两个因

2


数之积,即a=a
1
a
2
,常数项c可 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
1
c
2
,把a
1
,a2

c
1
,c
2
排列如下:
a
1
+c
1
a
2
+c
2
a
1
c
2
+ a
2
c
1
= a
1
c
2
+ a
2
c
1

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
1
c
2
+a
2
c
1
,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项式ax
2< br>+bx+c
的一次项系数b,即a
1
c
2
+a
2c
1
=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
1
x+c
1
与a
2
x+c
2
之积,即 ax
2
+bx+c=(a
1
x+c
1

(a
2
x+c
2
)。〔按行写分解后的因式〕
十字相乘法关键:(1)看两端 ,凑中间;(2)分解后的因式如何写(3)二次项
系数为负时,如何简化

例2:因式分解:(1)
?6x
2
?7x?5
(2)
5x
2
?6xy?8y
2
(3)
(x?y)(2x?2y?3)?2


(2)分组分解法
分解
xm?xn?ym?yn
,观察;无公因式,四项式,则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及十字相乘法
两种方法
适当分组后提出公因式,各组间又出现新的公因式,····叫分组分解法
▲如何适当分组是 关键(尝试,结构),分组的原则,目的是什么?分组后可以
提取公因式,或;利用公式

练习:因式分解(1)
x
3
?9?3x
2
?3x
(2)
x
2
?4(xy?1)?4y
2


3



(3)
x
3
?3x?4
(试根法,竖式相除)
归纳: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


作业: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
2
?5x?6
; (2)
x
2
?5x?6
; (3)
x
2
?5x? 6
;(4)
x
2
?5x?6

(5)
3x
2
?2ax?a
2
; (6)
x
3
?y
3
?x
2
y?xy
2
;(7)
2 a
2
?b
2
?ab?2a?b

(8)
a
6
?64
;(9)
x
2
?(a?1)x?a


第二节 二次函数及其最值
重点: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韦达定理,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
难点: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
教学过程:
一、 韦达定理(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次方程
ax
2
?bx?c?0 (a?0)
什么时候有根(判别式
?
0时),此时由求根公式得,
?b?b< br>2
?4ac
,求出了具体的根,还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那可以不解方
x?< br>2a
程,直接从方程中看出两根和(积)与系数的关系吗,
?b?b
2
?4ac?b?b
2
?4acb
x
1
?x
2
?? ??

2a2aa
?b?b
2
?4ac?b?b
2
?4acc
x
1
x
2
???

2a2aa

4


反过来,若
x
1
,x
2
满足< br>x
1
?x
2
??,x
1
x
2
?,那么
x
1
,x
2
一定是
ax
2
?b x?c?0(a?0)

两根,即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
作用:(1)已知方程,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
(2)已知两数,构造出以两数为根的一元二次 方程(系数为1):
x
2
?(x
1
?x
2
)x?x
1
x
2
?0

b
a
c
a
例1:
x
1
,x
2
是方程
2x
2
?3x? 5?0
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x
1
2
?x
2
2

|x
1
?x
2
|

x
1
3
?x
2
3


二、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y?ax
2
?bx?c(a?0)

(2) 顶点式:
y?a(x?h)
2
?k(a?0)
,其中顶点坐标为(h,k)
练:求下列函数的最值。(1)
y?x
2
?4x?5
(2)
y?3x
2
?6x?8
(3)
y??2x
2
?3x?4



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图像与x轴的交点,得出另一种表
示方法;
函数
y?ax
2
?bx?c(a?0)
的图像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方 程
ax
2
?bx?c?0

根,那它根的情况由谁决定 ,(判别式 ),当方程有两根
x
1
,x
2
时,由韦达定理可

x
1
?x
2
??,x
1
x
2
?

所以
y?ax
2
?bx?c?a(x
2
?x?)?a[x< br>2
?(x
1
?x
2
)x?x
1
x
2
]?a(x?x
1
)(x?x
2
)
,这是二次
函数 的交点式。
(3)交点式:
y?a(x?x
1
)(x?x
2
)(a?0)


5
b
a
c
a
b
a
c
a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适当选择三种形式。


例2:分别求下列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43-44)
(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
(2) 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1,最大值为15,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其横坐标的立方和为17;


三、二次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值问题
例3、已知函数
y?? x
2
?2x?3
,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
最大值或最 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1)
x??2
; (2)
x?2
; (3)
?2?x?1
; (4)
0?x?3


动范围问题(选讲)
例4、已知
? 1?x?a(a
为大于-1的常数),求函数
y?x
2
的最大值M和最小值m 。
(P50)
▲数形结合,根据对称轴与取值范围内图象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把握好< br>为什么要分类讨论、如何进行分类讨论。(要讲到位)

作业:
1、 已知 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A(2,18),它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
离为6,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6



2、 如图,用长为18m的篱笆(虚线部分),两面靠墙
围成矩形的苗圃。
(1)设矩形的一边为 x(m),面积为y(
m
2
),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
出自变量x的 取值范围;
(2)当x为何值时,所围苗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第三节 比例关系,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4 个非零数a,b,c,d成比例,即
a:b?c:d
,也可写成
?
a
b
c
,其中a,d叫做
d
比例外项,b,c叫做比例内项,d叫做a,b,c 的第四比例项。
特别的当比例内项相等时,即
a:b?b:c
,(或
?),此时b叫做ac的比例中项。
一、比例的性质
1、 基本性质
ac??ad?bc(bd?0)
,比例的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bd
ab
b
c
乘积。
特别地,
??b
2
?ac(bc?0)

2、 更比性质
a
b
cbdba
?ad?bc??????

dacdc< br>a
b
b
c
当abcd
?0
时,
?
比 例式有多种变形形式:内项和外项可以相应的交换位置(注意是对应位置,

7


即交叉相乘相等出现的式子是一样的)
3、合比性质
aca?bc?d
???
(证明:两边+1)
bdbd
4、等比性质
acma?c?
?
?ma
???
?
(
b?d?
?
?n?
0)
??

bdnb?d?
?
?nb
(证明:用中间量k过渡,这种设k的方法在解决比 例问题中很常用)
例1:(1)已知
a
b
a?b
b
cd
?
3
8
,求证:
?
a
b
11

8
(2)已知
?(b?d?0)
,求证:
(3)已知
?

二、 比例性质的应用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a
b
a?cb?d
?

a?cb?d
ce
(比例性质的灵活使用)
??3,b?d?f?4,
a?c?e
的值。
df
1、由特殊:“三条平行线被两条直线所截”情 况入手,观察(平行
?
非平行)、
猜想:
不管
l

l
?
是否平行,只要
A
1
A
2
?A
2< br>A
3
,
就有
B
1
B
2
?B
2
B
3

l
A1
A2
A3
B3
B2
l'
A1
A2
A3
C2
C3
l
l'< br>B1
C1
B2
B3
B1
l1
l2
l3
l1
l2
l3

证明:(1)先证
l
l
?
时,(特殊位置)(2)再证
l
不平行
l
?
时,(引导如何思考:
将一般位置化归为特殊位置处理:辅助线作法两种(上图)
〔给学生指出:在研究问题中,将 困难的、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的、熟悉
的问题,这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思想方法――-化归思 想〕

8


从运动的角度看,将
l
?
平移 ,使得
l
?

l
1
相交于
A
1
, 得出
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例2: 已知三角形ABC中,AD是角平行线,求证:
析:证比例关系,从相似,平行入手,分析思路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
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练习:已 知在
?
ABC中,AD是角平分线,AB=5cm,AC=4cm,BC=7cm,
则 BD=_____cm.


作业:1、根据下列各式,求
a:b
的值。(1)
2、已知
?
a
b
a?b3a5
?
(2 )
?

b8b?a7
BDAB
?

DCAC
ce
2a?c?3e
??2,
则=_______________。
2 b?d?3f
df
3、已知在△ABC中,AB=6,BC=8,AC=7,MNAC,分别交 AB,BC于点M,
N,且AM=BN,求MN的长。
4、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H
?
AD,垂足为H,CK
?
AD,垂足为K,
求证:




9
ABDH
?

ACDK





第四课时
一、Rt
?
的射影定理及其应用
①Rt
?
ABC中,CD 是斜边AB上的高,图中线段AC、BC、AD、BD、CD之
C
间有些怎样的关系呢?(比如 等量关系、大小关系、比例关系等)
A
D
B
让学生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1)
CD
2
?AD?BD
;(2)
BC
2
? BD?AB

(3)
AC
2
?AD?AB
;(4)
AC?BC?AB?CD
其中(1)(2)(3)结论就是射影定
理。
②引入射影的概念(引垂直)
(1)点在直线上的正射影
(2)线段在直线上的正射影
③射影定理:从射影的角度把刚才的结论叙述一遍。
④射影定理的应用:求Rt
?
的边长、面积等有关量,研究相似、比例式的问题

练习: 圆O上一点C在直径AB上的射影为D,AD=2,DB=8,求CD、AC
和BC的长。〔学生运算(此题是射影定理的典型应用,尤其是与圆结合)〕

例1: < br>?
ABC中,顶点C在AB边上的射影为D,且
CD
2
?AD?DB< br>,求证:
?
ABC
是直角三角形。〔表示射影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


10
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





二、 常见的轨迹
(1) 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 长的点的轨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与两条平行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与相交两直线距离相 等的点的轨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与已知线段两端点所连线段相互垂直的点的轨迹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三角形的“心”(结合图形)
(1) 内心―――内切圆的圆心―――圆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三条内角
平分线的交点
(2) 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圆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条

11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可得▲Rt△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三角形内,而钝角三
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3) 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 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利用中点作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可证明)
(4) 垂心―――-高的交点
Rt△的垂心就是直角顶点,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而钝角三角形的垂
心在三角形外心

要求:清楚上述“四心”对应的性质,从形的角度理解和记忆,并能运用性质
解题

问:等腰三角形的四心有何特殊?(三线合一,则四心必在同一直线上)
那等边三角形呢?(四心合一,称为中心)

例2:(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为c,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则内切圆的
半径为r=____________
(2)在 △ABC中,AB=AC=5,BC=6,求:①△ABC内切圆的半径;②外接
圆的半径。


作业:
1、在△ABC中,
?
ACB=90°,CD
?
AB于点D,M是AB的中点,点E在

12


CD上,且M E
?
BE于点E,求证:BC=
2
BE。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为10,腰长为13,则它的内切圆半径为_________,外
接圆半径为________。 < br>3、一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6,求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能否得出
任意一个正三角形 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与高的比是定值?






13

高中数学文科统计与概率大题-高中数学思维导图文科图片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精华总结-优秀高中数学老师博客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的app-西瓜视频高中数学


新东方高中数学一对一工资-高中数学汤彩仙必修2


高中数学就是学不好啊-高中数学数列错位相减经典题型


贵州高中数学书上课课本顺序-高中数学必修四百度百科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图


方山高中数学教师-排列统计是高中数学哪一章



本文更新与2020-09-16 05: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8679.html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