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章《函数》的认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6 06:24
tags:高中数学教材

高中数学最好辅导资料-湘教版高中数学电子版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章《函数》的认识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赵荻帆
一、 映射与函数
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不仅是学习中学
数学后 继内容的基础,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同
时,函数这部分学习内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也广泛地渗透到
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和其它学科之中。因此,对本章内容力求学习
得更好一些。
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映射与函数,主要介绍映射、函数、函数的单 调
性、函数的奇偶性、反函数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这部分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 。
第二单元: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三单元:对数与对数函数
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函数应用举例,为全章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2.1 映射
1.映射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定义为:
设 A与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使得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 元素和它对应,则称这


一对应(三个要素: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 )为集合A
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2.如果有映射f:A→B,使得a∈A和b∈B对应,则称b为
a(在f下)的象,a称为 b的原象.
3.对于映射这一概念,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映射中的两个集合 A

B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
集合等。集合与对应是两个基本数学概念,只 按字面来了解,不
作数学定义。
(2)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
同一个映射。
(3) 映射要求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
的象,并且这个象是唯一确定的。这种集合A中 元素的任意性和
在集合B中对应元素的唯一性是映射的重要性质,缺一不可。
(4)映射允许 集合B中的某些元素在集合A中没有原象。也就
是由象组成的集合(象集)C
?
B.
(5)映射允许集合A中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相同的象,即映
射可以是“多对一”或“一对一 ”,但不能是“一对多”。
例1 己知映射f:A→B,集合A ={-3,-2,-1,1,2,3,
4},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A 中 的元素在映射f 下的象,且对 任
意 a∈A,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则集合B中的元素


的个数是( ).
(A) 4 (B) 5 (C) 6 (D)7
解:对应法则 a→∣a∣,而a∈{-3,-2,-1,1,2,3,
4},∴ ∣a∣∈{1,2,3,4},即B={1,2,3,4}.象集是集
合B.故选(A).
例2 己知(x

y)在映射f作用下的象是(xy

x+y)
(1)(-2,3)的象;
(2)求(2,-3)的原象.
解:(1)用xy=-6,x+y =1, ∴ (-2,3) 的象为(-6,
1).
(2)设(2,-3)的原象为(a,b).依题意
?
ab?2

解之,得
?
?
a?b??3
?
a
1
??2
?
?
b
1
??1,
?
a
2
??1
?
?
b
2
??2.
∴(2,-3)的原象是(-2, -1)和(-1,-2).
2.2 函数
1. 关于函数的定义
① 传统定义 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和y,
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
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
变量.


② 近代定义 设A

B是两个非空数集,f:x→y是从集
合A到B的一个映射,则称该映射f:A →B为函数.记
作y=f(x).其中.原象的集合A叫做定义域,象的集合
C(C
?
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
两个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①从运动观点出发,②从集合、 映
射观点出发,在两个非空数集上建立特殊映射。函数的三大要素
是:定义.域、值域、对应法 则。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必须三个要素完全一致。
函数的表示方法:
① 解析法:两个变量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解
析式;


列表法;
图象法。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只不过在不同子区间对应法则不同而矣。甚至函数图象处处不连续,也可看作分段函数。
例 D(x)=
?
?
1(x为有理数),

?
0(x为无理数)
如何确定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 1 )当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实数集R;
( 2 )当f(x)是分式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x取值的集合


(R的子集);
( 3 ) 当f(x)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取
非负值的x取值的集合(R的子集);
( 4 ) 当f(x)是由几个数学式子组成时,定义域是使各个式子
都有意义的x取值的集合(R的子集);
( 5 ) 当f(x)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时,应考虑在这实际
问题中x取值的意义。
例1. 已知f(x+1)=
x
2
?6x?2,
求f(0),f(x).
解: 当x=-1时, x+1=0, f(0)= f(-
1+1)= (-1)
2
+6(-1)+2=-3.
法一:变量代换 令 x+1=t,则 x=t-1,
f(t)=( t-1)
2
+6(t-1)+2
=t
2
+4 t-3
f(x) = x
2
+4 x-3. f(0) =-3.
法二:配凑法
f(x+1) =( x
2
+2x+1)+(4 x+4)+2-5
=(x+1)
2
+4(x+1)-3
∴ f(x) = x
2
+4 x-3.
例2 己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f(2x)和f(x+1)
的定义域.


解:0≤2x≤1
?
0≤x≤,∴ f(2x)的定义域为〔0,〕.
0≤x+1≤1
?
-1≤x≤0,
∴ f(x+1)的定义域.为〔-1,0〕.
例3 求函数
y?x?1?2x
的值域.
解:换元 设t=
1?2t
,则 t
2
=1-2x. 2x=-t
2
+1.
11
x??t
2
?
(t≥0).
22
111

y??t
2
?t???(t?1)
2
?1
(t≥0)
222
1
故值域为〔-∞,〕.
2
1
2
1
2
求值域的方法:观察、配方、换元、⊿法等。
2.3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什么叫做函数的单调性?
设给定区间B上的函数f(x),对任x
1

x
2
∈B (x
1
<x
2
),
如果都有f(x
1
)< f(x
2
),那么称函数f(x)在间B上是增函数,
如果都有f(x
1
) > f(x
2
),那么称函数f(x)在间B上是减函数.
可以表述为:(x
1
-x
2
)〔f(x
1
)- f(x
2
)〕>0为增函数,
(x
1
-x
2
)〔f(x
1
)- f(x
2
)〕<0为减函数,
如果函数f(x)在某区间B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 么称f(x)
在区间B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并把区间B叫做f(x)的单调区间.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整体性之一
① 函数的单调性(不说函数的增减性)


② 在某某区间上是增(减)函数(不说“在某某区间内是增(减)
函数”). 实际上,函数的单调性不涉及区间端点问题,“上”
包含了“内”,“内”却不包含“上”用“上”能较 好地反
映函数的整体性质.
③ 在定义域内是增(减)函数(不说“在定义域上是增(减)函数)
这仅仅是为了符合语言使用习惯.
④ 在定义域内或某某区间上是增(减)函数(不说“在定义域内
或某某区间上单调递增(减) ”),实际上“单调递增(减)”
可以是不严格的增(减),而且也不仅仅对于区间来定义,
它 是更广泛的概念,中学不予介绍.类似地教科书中只引入
“单调区间”,而不使用“单调递增(减)区间 ”这些词语.
在教学中更不能省略成“单增”、“单减”.
⑤ 增函数、减函数(不使用单调 函数),实际上“单调函数”
通常是指整个定义域内只具有一种单调性的函数,不能在
有的区间 上增,有的区间上减.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必须在定义域内的给定区间上,例如
f(x)=的定义域是(-∞,0)∪(0,+∞),它在 (-∞,0)上
是减函数,在(0,+∞)上也是减函数,但不能说在定义域内
是减函数.
怎样利用己知函数的单调性来判定较复杂函数的单调性?
1
x


若函数f(x)、 g(x)在区间上B具有单调性,那么在区间B
上:
(1)
(2)
f(x)与 f(x)+c(c为常数)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f(x)与c f(x)当c>0时,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当c<0时,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3)
(4)
当 f(x)恒不为零时,f(x)与
1
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f(x)
当f(x)恒为非负时,f(x)与
f(x)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5) 当f(x)、 g(x)都是增(减)函数时,则f(x)+ g(x)也是增(减)
函数;
(6) 当f(x)、 g(x)都是增(减)函数时,则f(x)× g(x)当f(x)、
g(x)两者都恒大于0时,也是增(减)函数,当两者都恒
小于0时是减(增)函数.
至于按定义来证明函数的单调性,通常须五步:
取值——求差——变形——定号——判断
(分解因式、配方等)
函数的奇偶性
一般地,设函数f(x),对于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值,
如果都有f(-x)= - f(x),那么称f(x)为奇函数;
如果都有f(-x)= f(x),那么称f(x)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称函数f(x)具有奇偶
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之一.
(1)函数的奇偶性是针对函数的定义域讲的,由于任 意的x与
-x都要在定义域内,所以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我
们判定函数是否具 有奇偶性时,应首先确定其定义域关于原点是
否对称,不对称,就没有奇偶性,只有定义域对称,才能使 函数
图象关于原点或y轴对称.
(2)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一定有解析式y= f (x)=0,
但它的定义域可以各色各样(必须关于原点对称),所以不是唯一
的.解析式不为 f(x)=0的函数,不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奇(偶)函数还具有以下性质:
① 两个奇(偶)函数的和(差)也是奇(偶)函数;
② 两个函数的积(商、分母恒不为0),当其奇偶性相同时为
偶函数,当其奇偶性相反时为奇函数. 奇(偶)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
同(反).偶函数一般不存在反函数; 如果一个奇函数有反函
数,那么其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构造奇(偶)函数的简单方法:
设f(x)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则


1
2
1
F
2
(x)=〔f(x) - f(-x)〕是奇函数.
2
F
1
(x)=〔f(x)+ f(-x)〕是偶函数,
所以f(x)总可以表示成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之和.事实上
f(x)= F
1
(x)+ F
2
(x)
怎样把握具体函数的整体性质和局部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都是函数的整体性质,此外还有有界性、
连续性、可微(积)性等.
函数的局部性质主要是指函数在某点处的值. 如在x=x
0
处的值
y
0
,定义域内的最大(小)值.
例1 己知奇函数f(x)在闭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
是5,那f(x) 在闭区间〔-7,-3〕上是( ).
(A) 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
(B) 增函数且最大值是-5
(C) 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D) 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例2 已知y=f(x)在R上是偶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
(1)
(2)
(3)
证明y=f(x)在(-∞,0)上是减函数:
比较f(
?
)和 f(-3)的大小;
解不等式f(x)> f(5).
解:(1)任取x
1

x
2
∈(-∞,0),且x
1
<x
2


∵ f(x)为偶函数,
∴ f(-x
1
)= f(x
1
), f(-x
2
)= f(x
2
),
∵ x
1
<x
2
<0,-x
1
>-x
2
>0,
又f(x) 在(0,+∞)上是增函数,
∴ f(-x
1
) > f(-x
2
),即f(x
1
) > f(x
2
).
∴ y=f(x)在(-∞,0)上是减函数.
(2) ∵f(x)为偶函数,∴f(-3)= f(3).

?
>3>0,f(x) 在(0,+∞)上是增函数,
∴ f(
?
)>f(3). 即f(
?
)>f(-3)
(3).若x>0,则x、5∈(0,+∞).
又 f(x) 在(0,+∞)上是增函数,而f(x)> f(5)
∴ x>5.
若x<0,则由f(x)> f(5)亦可得f(-x)> f(5).
此时-x、5∈(0,+∞). f(x) 在(0,+∞)上是增函数,
∴ - x>5. 即 x<-5.
故 f(x)> f(5)的解为x>5或x<-5.
2.4 反函数
一般地,如果确定函数y=f(x)的映射f是函数的定义域到值域
“上”的“一一映 射”,那么由f的“逆”映射f-
1
所确定的函
数x=f-
1
(y) 就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


反函数x=f-
1
(y)的定义 域、值域分别为函数y=f(x)的值域、
定义域.
这样定义的反函数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 上函数y=f(x)和x=f

1
(y)表示的是同一种关系,两者的图象是一致的, 这样,在同
一个坐标系中,如果不记住是从x到y还是从y到x,就分不清
函数的图象和它的反 函数的图象了.为此,我们按照用x表示自
变量,用y表示函数的习惯,把函数式x=f-
1< br>(y)中的字母x,y
对调一下,从而把函数y=f(x)的反函数x=f-
1
(y)改写成y=f-
1
(x).
这样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都变了,叫做矫形反函数. 在教科书中,
函数的反函数都是指它的矫形反函数.
一般地讲,偶函数一定不存在反函数,奇 函数不一定存在反
函数,如果有反函数,那么原函数y=f(x)与它的反函数是互为反
函数.
求反函数时,应先确定原函数的值域,这样,反函数的定义
域便确定了.
求反函数的步骡是“一解、二换”.
一解:即首先由给出的原函数解析式y=f(x),反解 出用y表
示x的式子x=f-
1
(y);
二换:即是将x=f-
1
(y)中的x,y互换,得到y=f-
1
(x).
应该注意:


(1) 在y=f(x)与x=f-
1
(y)中,字母x,y

所表示的量相同,
但地位不同,在y=f(x)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在 x=f-
1
(y)中,y是自变量,x是y的函数.
(2) 在y=f(x)与y= f-
1
(x)中,字母x都是自变量,y是x
的函数.即x,y地位相同,但这时x与 y表示的量的
意义却互换了.
(3)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y=f(x)与x=f-
1
(y)是同一图象,
而y=f(x)与y=f-
1
(x)的图象关于直线 y=x对称.
注意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函数图象可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函数的某 些性质,因此
研究函数性质应密切结合函数图象的特征,对应研究函数的
性质.所以要注意观察 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总结函数的相关
性质,同时在研究函数性质时,头脑中要有相应函数图象来
印证.因此,记住某些函数图象的草图,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形成数形结合研究问题的意识.
例1. 若函数y=f(x)的反函数是y=g(x), f(a)=b,ab≠0,则
g(b)=( ).
(A) a (B) a-
1
(C) b (D) b-
1

解:由f(a)=b,得g(b)=g〔f(a)〕,
∵ f(x)与g(x)互为反函数,


∴ g〔f(a)〕= a. ∴ g(b)=a. 故选(A).
xx?2x
,求f-
1
() .
2x2
xx?22x?2x?1
解:由f()=,得f(x)=.
?
2x2xx
例2 己知 f()=
即 y=
x
2
1
x?11
, 故 f-
1
(x)=
(y?1).
解得 x=
(x?1)
.
y?1
xx?1
即 f-
1
() =
1
x
?1
2
?
2
(x?2)
.
x?2
?
x
2
?1(x?0),
例3 求函数
y?
?
的反函数.
?
2x?1(x?0)
解:由
y?x
2
?1(x?0)
) 解得 x
2
=y+1,
∵ x≥0,∴ x=
y?1(y??1),

又由 y=2x-1(x<0解得 x=
(y?1)(y??1)
.
?
x?1(x ??1)
?
x
2
?1,(x?0)
?


y?
?
的反函数为f-
1
(x)=
?
1
< br>(x?1)(x??1)
?
2x?1(x?0)
?
?
2
1
2
例4己知(1,2)既在
y?ax?b
的图象上,又在其反函数的图< br>象上,求a

b的值.
解:∵ 点(1,2)既在
y?ax?b
的图象上,

a?b?2,
即 a+b=4, ①
又∵ 点(1,2) 在
y?ax?b
的反函数的图象上,
∴ 点(2,1) 在
y?ax?b
的图象上.

2a?b?1
,即 2a+b=1. ②


?
a??3,
由①、②联立,解得
?

b?7.
?
故 a

b的值分别为-3、7.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5 指 数
随着指数范围扩充,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合并和简化正整数指
数幂的运算性质:
(1)
(2)
(3)
(4)
a
m
·
a
n
=a
m+ n
(m

n ∈N
*
);
(a
m
)
n
=a
mn
(m

n ∈N
*
);
(ab)
n
=a
n
b
n
(n ∈N
*
);
a
m
÷a
n
=a
m-- n
(a

0 m

n ∈N
*


m>0);
a
n
a
n
(5) ()=
n
(b

0 ,且n ∈N
*
);
b
b
当指数的范围扩大到整数集Z之后,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合并:
(1)

a
m
·
a
n
=a
m+ n
(m

n ∈Z);
(2)


(a
m
)
n
=a
mn
(m

n ∈Z);
(3)

(ab)
n
=a
n
b
n
(n ∈Z).
注意:零指数、负整指数幂底数不能等于0.
当指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集Q以至实数集R,仉然符合上
述三条运算性质:
(1)

a
r
·
a
s
=a
r+ s
(a>0,r

s ∈Q);


(2)


(a
r
)
s
=a
rs
(a>0,r

s ∈Q);
(3)

(ab)
r
=a
r
b
r
(a>0,b>0,r ∈Q).
怎样证明?
设r=
m
n

s=,(其中m
n互质,p

q互质,且n

1

q
p
q

1)
(1) a
r
·
a
s
=a< br>·
a
q
=
n
a
m
q
a
p< br>,


m
n
p

(a
r?a
s
)
nq
?(
n
a
m
?
q
a
p
)
nq
?(
n
a
m
)nq
?(
q
a
p
)
nq

=a
mq
·
a
nq
=a
mq+nq
.
∴ a
r
·
a
s
=
nq
a
mq?np

又 a
rs
= a+=a
a
q
m
np
mq?np
nq
?
nq
a
mq?np
.
由①、②得 a
r
·
a
s
=a
r+ s
.
(2)(a
r
)
s
=
(a)?(a
m
)
q
?
q
(
n
a
m
)
p

q


m
n
p
p
q
mp
=

q
n
a
mp
?
nq
a
mp< br>?a
nq
?a
rs
.
(3) (ab)
r
=(ab)
?
n
(ab)
m
?
n
a
m< br>b
m
?
n
a
m
?
n
b
m< br>?
a
r
b
r.

71
?1
12
?1
10
?
3
例1 计算:
2?()?()?(2)?(3)
0
.
910527
1m
n
53113
??1?101?5(?)?

1243124
13
=101+5
???103.

44
解: 原式=
?100?
5
3
例2 化简:
(1?2)(1?2)(1?2)(1?2)
.
?
1
16< br>?
1
8
?
1
4
?
1
2


解:
1?2
1?2
?
1
16
1
16(1?2
1
8
?
1
16
?
)(1?2)(1? 2)(1?2)

1
8
1
4
1
2
?
1
8
?
1
4
?
1
2
?
1
1?2
?
1
16
(1?2)(1?2)
(1?2)(1?2)
1
?
1
4
?
1
4
?
12
??
??
?
1?2
?
1
1?2
?< br>1
16
(1?2)(1?2)(1?2)

?
1
2< br>?
1
2
1
?
16
(1?2)(1?2)
?< br>1
1?2
?
1
16
(1?2
?1
)?
1
2?2
15
16
.

例3 化简:
x?1x?x?1
1
3
2
3
1
3
?
2
3
x?1
x?1
1
3
1
3
?
x?x1
3
1
3
.

1
3
x?1
1
3
解: 原式=
(x?1)?(x?x?1)?x(x?1)

=
?x.

例4 计算
3
2?5?
6
9?45

解:原式=
3
2?5?
6
4?2?25?5

=
3
9
5
1
3
2?
?
21
?53
5?
.
例5 计算
(ab)?a
3
?b
2
(ab?0).

解:原式=
(ab)?a?b
例6 己知
x?x
1
2?
1
2
?
3
5
2
5
3
5?
2
5
?a
0
b
0
?1.

1
2
1
?
2
?3,求
1
2
x?x?3的值.

2?2
x?x?2
?
1
2
3
2
?
3
2
解:由
x?x?3,

(x?x)?9,

x?x
?1
?7.


(x?x
?1
)?49,
x
2
+x
-2
=47.
x?x
3
2
?< br>3
2
?(x?x)(x?1?x
?1
)?3(7?1)?18,

1
2
?
1
2


∴ 原式=
18?3151
??.

47?2453
2.6 指数函数
在指数函数的解析式y=a
x
中,为什么规定a>0且a≠1?
(1)如果a=0,那么当x>0时,a
x
≡0.
当x≤0时,a
x
无意义.
(2)如果a<0,那么对于x的某些数值,可使. a
x
无意义.
1
例如当a=-4,.且x=时,
a
x?(?4)
2
??4.
无意义.
2
1
(3)如果a= 1,那么对于任何x∈R

a
x
≡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在规 定了a>0且a≠1以后,那么对于任何x∈R

a
x
都有意
义且a
x
>0,因此,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0,+∞).要注
意指数函数的解析 式y=a
x
中a
x
的系数是1.有些函数貌似指数函
数,实际上却不 是.
例如 y=a
x+k
(a>0且a≠1,k∈Z).
有些函数看起来不像指数函数,实际上却是.
例如 y=a
-x
(a>0且a≠1).
它可化为 y=
(a
?1
)
x< br>?()
x
.
(a
-1
>0且a
-1
≠1)
当x∈R,函数y=2
x
, y=2
x
+1,y=2
x+1
,y=-2
x
,y=2
-x

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1) 将函数y=2
x
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
1
a


得到 y=2
x
+1的图象;
(2) 将函数y=2
x
的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
得到 y=2
x+1
的图象;
(3) 将函数y=2
x
的图象关于x轴作 “对称变换”(即画出它
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就得到 y=-2
x
的图象;
(4) 将函数y=2
x
的图象关于y轴作“对称变换”(即画出它
关于y轴 对称的图形)就得到 y=2
-x
的图象;
等价化归在求解函数定义域、值域和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
调性中的作用:
等价化归很讲究技巧,要通过经常认真的训练才能获得.
a
x
?1
例1 己知函数
f(x)?
x
(a?0且a?1)
.
a?1
(1) 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
(2) 求函数的值域.
a
x
?1a
?x
?1
解:
f(x)?f(?x)?
x
?
?x

a?1a?1
a
x
?1a
x(a
?x
?1)
a
x
?1?a
x
?1
??0
=
x
?
x?x
=
a?1a(a?1)
a< br>x
?1a
x
?1
故 f(x)= -f(-x),即f(x)为奇函数.
a
x
?1a
x
?1?22< br>?1?
x
.
f(x)=
x
?
x
a?1a? 1a?1


22
?2,?2???0

a
x
?1a
x
?1
2
-1<1-
x
?1
. f(x)∈(-1,1).
a?1
∴ a
x
>0,
0?
添加辅助元素(线、角、辅助函数)
例2 己知x,y ∈R,且2
x
+3
y
>2
-x
+3
- y
,求证:x+y>0.
这个不等式两边都含有x,y两个变量,而学生目前只学习一
元函数,为此先把它化归成等价形式
2
x
-3
-x
>2
-y
-3
y

使它两边都只含一个变量,于是可构造一个辅助函数:
f(x)= 2
x
-3
-x

由于指数函数2
x
是增函 数,3
-x
=(
)
x
是减函数,-3
-x

是增函数,因此,f(x)= 2
x
-3
-x
是增函数
因 2
x
-3
-x
>2
-y
-3
y
=2-y
-3
-(-y)

可知 f(x) > f(-y) ,
即 x>-y. ∴ x+y>0 .
把条件不等式化归成与它等价的不等式,也是 “化归”思想
的运用.而构造辅助函数在完成证明的过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例3 设
F(x)?(1?
零,则f(x)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
2
)?f(x)
(x ≠0)是偶函数.且f(x)不恒等于
x
2?1
1
3


(D)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2?2
x
2?2
x
2
?1?
解:令
g(x)?1?
x


g(?x)?1?
?x
?1?

xx
2?1
2?1 1?21?2
g(x)+g(-x)=2+
2(1?2
x
)
2
x
?1
?2?2?0
.
∴ g(x)为奇函数.
又 F(x)= f(x) g(x)为偶函数,∴f(x)为奇函数.选(A).
例4 求函数
y?3
?x
2
?2x?3
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 ∵
?x
2
?2x?3?0,解得?1?x?3.

故 函数的定义域为〔-1,3〕.

u??x
2
?2x?3??(x?1)
2
?4

当x∈〔-1,3〕,u. ∈〔0,2〕.
又 y=3
x
为增函数,∴
1?y?9.

故函数值域为〔1,9〕.
例5 求函数
y?(
1
)
x
2
?2x?1
3
的值域及单调区间.
解:设
u?x
2
?2x?1?(x?1)
2
?2,

u??2.


(
1
)
u
为减函数,< br>0?y?(
1
33
)
?2
?9

∴ 函数< br>y?(
1
)
x
2
?2x?1
3
的值域为〔0 ,9〕.
U的单调增区间为〔1,+∞〕,单调减区间为(-∞,1).

y?(
1
x
2
?2
3
)
x?1
的单调增区间为( -∞,1),单调减区间是 〔1,+
∞〕.


10
x
?10
?x

例6 己知f(x)=
x
求f(x)的定义城、值域,并判定f(x)的奇偶
?x
10?10
性、单调性.
解:(1) ∵
10
x
?10
?x
?0,
∴ 函数定义域为(-∞,-∞).
10
x
?10
?x
10
2 x
?12
??1?
(2)又 y=
x

?x2x2x
10?1010?110?1

10
2x
?0,

10
2x
?1?1,

0?
1?1?
2
10?1
2x
1
10
2x
?1
?1.

?2
?
?2
?0

2x
10?1

?0,
∴函数的值域为(-1,1).
10
?2x
?11?10< br>2x
10
2x
?1
??
2x
??
f(x). (3) f(-x)=
?2x
?
10?11?10
2x
10?1
∴ f(x)为奇函数.
(4)设x
1
>x
2
, x
1

x
2
∈(-∞,-∞).
10
2x
?110
2x
2
?12(10
2x
1
?10
2x
2
)
则 f(x
1
) - f(x
2
) =
2x
1
?
2x
2

?
2x
1< br>2x
2
10?110?1(10?1)(10?1)

x
1
?x
2,,

2x
1
?2x
2
,∴
10
2x
?10
2x
.
12
10
2x< br>1
?1?0

10
2x
2
?1?0
, ∴ f(x
1
) > f(x
2
).
10
x
?10
?x
故函数f(x)=
x
为增函数.
10?10
?x
例7 若
(a?1)
x
2
?2?(a?1)
3x
(a??1且a?0)

求x的取值范围.
解:当
a?1?1



a?0,x
2
?2?3x,x
2
?3x?2?0,解得x?1或x?2.


0?a?1?1,

?1?a?0,x
2
?3x?2?0,解得1?x?2.

即当a>0时,x≥2或x

1.
当1<a<0时,1

x

2.
注意:对指数的底含字母参量的问题,一定要对底的取值分
情况讨论.
我们应按教学 大纲的要求,把数学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
中.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 映到人
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 而 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
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 后产生的本质的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
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教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应
用性的数学思想,它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
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 的.
“数学思想”比一般说的“数学概念”是具有更高的抽象概
括水平,“数学概念”比“数 学思想”更具体、更丰富,而“数学
思想”比“数学概念”更本质、更深刻.数学思想是与其相应的数< br>学方法的精神实质与理论基础.“数学方法”则是实施有关数学思
想的技术手段与操作程式,中学 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数学方法都体
现著一定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属于科学思想,但科学思想未 必就是数学思想,有


的“哲学思想”(例如“一分为二”的思想和转化思想)和逻辑思想
(例如归纳思想),由于其在数学中的运用而被“数学化”了,也可
称之为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包括:符号与变元表示的思想、集合思想、对
应思想、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数形结合思 想、化归思想、函数
与方程的思想、整体思想、极限思想、抽样统计思想等.当我们按
照空间形 式和数量关系将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时,把分类思想也
看作基本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有两 大基石——符号与变元表示的思想和集合
思想,又有两大支柱——对应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基本数
学思想及其衍生的其他数学思想,形成了一个结构性很强的网络.
数学中渗透著基本数学思想 ,它们是基础知识的灵魂,如果
能使它们落实到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
他们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这对于他们学习
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都是至关重要 的.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对数
“对数”几年前由初中移到高中,大多数老师都很熟悉,
为什么说求对数运算与求指数幂运算具有互逆关系?
2的4次幂等于16,记作2
4
=16.


16是2的4次幂,2是底数,4是指数.
相反的问题:2的多少次幂等于1 6?为了表示16是2的多少
次幂,我们采用了式子log
2
16=4,这里4叫做以 2为底16的对数.2
仍然是底数,16叫做真数.
一般地,如果a(a>0且a

1)b的次幂等于N(即a
b
=N) 数b
就叫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
a
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在实数集R内,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在式子a
b
=N 中,因为a是不等于1的正数,所以对于任意一
个实数b,N总是正数,也就是说,0与负数都没有对数 .
本章对数式中的字母,如果不加特殊说明,底数都是不等于
1的正数,真数都是正数. < br>指数式a
b
=N中,底数、指数、幂与对数式log
a
N=b中的底数 、
对数、真数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指数 对数——————|
︱————幂 | 真数————︱
a
b
=N | logaN=b.
︱———————底数——————︱
如果把a
b
=N 中的写成log
a
N,就有a
logaN
=N,这是对数恒等
式.


例如 2
4
=16,log
2
16=4,∴ 2
log
2
16
=16.
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0,a≠1,M>0,N>0,那么
(1)
(2)
(3)
log
a
(MN)=log
a
M+log
a
N < br>log
a
M
?
log
a
M-log
a
N
N
log
a
M
n
=nlog
a
M (n∈R)
怎样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1) 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这两个数的对数
的和;
(2) 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这两个数的对数
的级;
(3) 一个正数的任意实数幂的对数,等于这个幂的底数的对
数乘以幂指数.
怎样使学生理解证明对 数运算性质log
a
(MN)=log
a
M+log
a
N的
思路?
先要弄清条件与结论,即
己知log
a
M、log
a
N,求log
a
(MN).
还要明确a>0,a≠1,且M>0,N>0.
因为求对数是求幂指数的逆运算,为了利用幂 的运算性质,
所以设log
a
M=p

log
a
N =q


然后转化成指数式M=a
p
,N=a
q
,于是
MN= a
p
a
q
= a
p+q
.
重新转化为对数式log
a
(MN)=p+q.
把所设代换便可得证:log
a
(MN)= log
a
M+log
a
N.
另法:MN= a
logaM
a
logaN.
=a
logaM+logaN.

由定义 log
a
(MN)= log
a
M+log
a
N.
关于对数换底公式,未出现于教材正文 ,但习题2.8中出现,
可通过实例来研究:当一个对数式的底改变时,整个对数式会发
生什么 变化?
例如 求log
3
5,
设log
3
5=x,改写成指数式,得 3
x
=5.
在等式两边同时取以a(a>0且a

1)为底的对数,得
log
a
3
x
=log
a
5, 即 xlog
a
3=log
a
5.
∴ x=
loga
5log
a
5
,?log
3
?

l og
a
3log
a
3.
在这个等式中,左边对数式的底数为3,如果 将3变为a,那
么这个对数式变为等式右边的式子.
一般地,我们有下面的换底公式:

log
b
N?
log
a
N
.
log
a
b


以下给出两种证明方法:
证法一:设log
b
N=x,化为指数式,得b
x
=N.
在这个指数式两边同时取以a为底的对数,

log
a
b
x
?log
a
N,

xlog
a
b?log
a
N
.

x?
log
a
N
log
a
b
. 即 log
b
N=
log
b
N?
log
a
N< br>.
log
a
b

log
a
N
.
log
a
b
证法二:要证
只须证
log
b
N?log
a
b?log
a
N.

由运算性质(3),只须证
log
a
b
log

b
log
b
b
N
?log
a
N
. ②
N
?N
, 故log
a
N=log
a
N成立. < br>对数换底公式的意义是把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换成另外的数
(大于0且不等于1).这在对数式的 恒等变形或计算求值中有重要
作用.对数换底公式按大纲的要求,不需记忆,只供学生学习时参
考.
2.7 对数函数
关于对数函数可与指数函数联系、比较,使学生更易掌握,
对数函数的反函数是指数函数,所以,要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
研究对数函数,应该让学生注意到:
(1) 两种函数都要求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2) 定义域与值域 < br>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0,+∞),结合图象,对数函数在y轴
左侧没有图象,即负数没有对数, 零也没有对数,也就是真数必
须大于0.这个知识可以用来求含有对数的函数的定义域(比前面
求定义域的准则扩充了).
(3) 通过将对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象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当a

1或0<a<1时,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是一致的.(即
在区间(0, +∞)上,同时为增函数或同时为减函数)
(4)对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0),这与性质lo g
a
1=0
?
a
0
=1.
(5)对数函数
y?log
a
x
与指数函数
y?a
x
互为反函数,那么它 们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5) 通过对底数a的取值进们分类讨论,研究对数函数
的性质,包括函数值大小的比较也是一个课题.
例1 求值:①
81
解:①
81
1
log
3
7
2
1
log
3
7
2
;②
5
2 log
?15log
5
1?log
3
.
5
19
?3
5
1
4?log
3
7
2
?3< br>log
3
7
2
?49
.
② 原式=
5log9
?15?0?log
3
3
?2
?9?2?7
.
例2 求值:
?
?
1?log
6
3
?2
?log
6
2?log
6
18
?
?log< br>6
4.

解:原式=
?
?
log
6
6?log
6
3
?
2
?log
6
2?
log
6
2?log
6
9
?
?
?l og
6
2
2

=
?
?
l og
6
2
?
2
?
?
log
6
2< br>?
2
?log
6
2
?
2log
6
3
?
?
?2log
6
2


=
?
2
?
log
6
2
?
2
?2l og
6
2
?
log
6
3
?
?
?2 log
6
2

=
log
6
2?log
6
3?1.

例3 设lg
?
x?y
?
?lg
?
x?2y
?
?lg2?lgx?lgy,求
x
y
的值.

解:由己知
l g
?
x?y
??
x?2y
?
?lg2xy,


?
x?y
??
x?2y
?
?2xy.


x
2
?xy?2?0.

?
x
?
2

?
?
?
y< br>?
?
?
?
x
y
?2?0.

解之, 得
x
?2或
x
yy
??1.
?
x?0,y?0,舍 去
?


x
y
?2.

例4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y?
x
2
?5x?6
lg
?
4x?x
2
?


y?log
?
x ?2
?
2x
2
?3x?2.

?
x
2
?5x?6?0,
?
解:①
?
?
4x?x
2
?0,?
?
x?2或x?3,
0?x?4,
?
?
?
4x?x
2
?1
?
?
x?2?3.
∴ 定义域为(0,2-
3
) ∪(2-
3
,2)∪ 〔3,2+
3
〕∪
(2+
3
,4).


?< br>2
1
?
x??或x?2,
?
?
2x?3x?2?0,
2
?

?
x?2?0,?x??2,

?
?
?
?
x?2?1.x??1
?
?
?
?
故 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1) ∪( -1,-) ∪(2,
+∞).
例5 己知f(x)=
2
x
解:设 y=
2
x
2
2
1
2
?2x?3
(x≥1),求f(x)的反函数,并计算f

1
(4).
?2x?3
(y≥4),

x
2
?2x?3?log
2
y,

?
x?1
?
2
?log
2
y?2


x?1?log
2
y?2.

∵ x≥1, ∴
f
?1
(x)?1?log
2
x?2(x?4)


f
?1
(4)?1?log
2
?2?1.

另法:
f
?1
(4)?a,则f(a)?4,2
a
2
?2a?3

?2
2


a
2
?2a? 2,即(a?1)
2
?0,
∴ a =1.从而f

1
(4)=1.
例6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y?log
1
(x
2
?2x);

2

y?log
a
(x?2?2)
.
解:①由
x
2
?2x?0,得x?0或x??2,

又设u(x)=
x
2
?2x(x?0或x??2),化为y?log
1
u,

2
∵ u(x)在(0,+∞)为增函数,在(-∞,-2)上为减函数



y?log
1
u
为减函数,
2
y?log
1
(x
2
?2)
的单调减区间是(0,+ ∞).
2
单调减区间是(-∞,-2).
故< br>y?log
1
(x
2
?2)
的值域为(-∞,+∞)
2
②设u(x)=
x?2?2,
则u(x)≥2.
当a>1时,函数值域为〔log
a
2,+∞〕.
又u(x)在〔2,+∞〕上为增函数,在. (-∞,-2)上为减函
数,而
y?l og
a
u
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故当a>1时,. y=(
lo g
a
(x?2?2)
的单调增区问为〔2,+∞〕,
单调减区间为(-∞,- 2).
当0<a<1时,函数值域为(-∞,log
a
2).
而u(x) 单调区间不变,故当0<a<1时,y=(
log
a
(x?2?2)

单调减区间为〔2,+∞〕,单调增区间为(-∞,-2).
(b?0且b?1)
例7 己知
f(x)?log
b
(x?x
2
?2)
的反函数为f
?1
(x),
求反函数
f
?1
(x),并指出它的定 义域.
?
x?x
2
?2?0,
解:由
?
中的不等式②得
2
x?2?0
?
x?2或x??2,
而当
x??2
时,
x?x
2
?2?0,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2,+∞〕

y?log
b
(x?x
2
?2),得b
y
?x?x
2
?2.

b
2y
?2b
2x
?2
?1
,?f(x)?.
解得
x?
yx
2b2b

x?
?
2,
< br>??
?
时,u(x)?x?x
2
?2为增函数,
?u(x)? 2,

b
2x
?2
(x?log
b
2)
, ∴当b>1时,反函数为
f(x)?
x
2b
?1
b
2x?2
f(x)?(x?log
b
2)
x
当0<b<1时,反函数为.
2b
?1
例8 己知正整数a

b

c(a

b

c) 与非零实数x

y

z

w,满足
关系式
a
x
?b
y
?c
z
?30
w
,且?
求a

b

c的值.
解:由
a
x
?3 0
w
,可知(a)
1
w
1
y
1
w
1
x
wx
1
x
111
??,

yzw
?(30),即a?30

x
1
w
wx< br>1
w
1
同理可得
b
?30,c?30,

相乘,得
(abc)?30
∴ abc=30.
由1

a

b

c,可分三种情况:
(1) 如果a=1,那么
a
x
?30
w
得30
w
?1,w?0.舍去

(2)如果a=2,那么 bc=15,所以b=3,c=5.
(3)如果a>2,那么由3
3
=27,3
2
×4>30及3×4< br>2
>30.
知 abc=30无正整数解.
1
w
111
??
xyz
1
z

?30,
1
w


综上可知 a=2,b=3,c=5.
别解:用对数,
a
x
?30
w
,两边取对数
.
得 xlga=wlg30, 即
同理
?


1
y
wlga11lga
?
.
?

xlg30
xwlg30
1lgb11lgc
,?

wlg 30zwlg30.
11111lgalgblgc1
???,??)?.

(
xyzwwlg30lg30lg30w
lgalgblgc
???1.< br> ∴ lg(abc)=lg30.
lg30lg30lg30
故 abc=30 .以下同前解法.
对底数的分类讨论应通过训练,让学生切实掌握.
1
2
例9 己知
log
2
x?log
3
y ?log
4
z?log
5
w,
请把
x,y,z,w按照由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解:可设
log
2
x?log3
y?log
4
z?log
5
w?k,

则< br>x?2
k
,y?3
k
,z?4
k
,w?5
k
.

所以
x?2,y?3,z?4?2?x

w?5.

(1) 当0<x<1,0<
x
<1,即0<
2
<1,∴k<0.
(2) 由科学计算器可得
2?
3
3,2?
5
5,
又 k<0.
于是
2?(2)?
k
2
k
5
12
k
2
1
3
k
3
1
4
k4
k
2
1
2
1
3
1
4
15
1
5
k
5
k
2
k
2
12
k
1
(2)
k
?
1
(3)
3
k
?(3)?3,

1
3
k
k
3
同理可证:
2?5,



y?x?z?w.

(2)当x=1,y=z=w=1, 即
2?y?z?w
.
(3) 当x>1时,
x
>1,即
2
>1,∴k>0.
仿(1)可由
2?3

2?3,


5?2知5?2,


y?x?z?w.

1
3
1
2
1
4
1
5
1
2
1
3
1
4
1
5
1
3
1
2
1
4
1
5
k
2
1
2
1
3
k
2
k
3
1
5
1
2
k
5
k
2

2014高中数学联赛时间-高中数学椭圆极系怎么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全集-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练习题


上门家教杭州滨江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必修一视频解不等式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分值占比-高中数学双曲线讲解视


高中数学授课时间-高中数学补差工作


高中数学必修一 函数与方程教案-高中数学竞赛超难书籍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点-高中数学正余弦函数例题及解析


职业高中数学老师-高中数学教师评职称考试



本文更新与2020-09-16 06: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8780.html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章《函数》的认识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