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6 11:41
tags: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方法和实践 高三-高中数学概率试题汇编、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 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
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
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括号内
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2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 照某个确定的对
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
数f(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
数.记作:y=f(x),x∈A.其中, 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
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 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
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
义 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 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


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 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
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 数
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
则运算结合而成的. 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
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 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
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 应关系和值域.由于
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
对应关 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
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 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
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 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
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 次函
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
基础。
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 中的x为横
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 反过来,以满
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
记为C={P(x,y)|y=f(x),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 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
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
并列表 ,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最后用平滑
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
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3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
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
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 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
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


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 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
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
方法来下“定义”。集合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 象
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
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 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 含有有限个
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
记做Φ。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
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 说明一下:如果集
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称作是B的子集,写
作A?B。 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称作是B的真子集,
一般写作A?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符号下 加了一个≠符号,不要混淆,
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
集。』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
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
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
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 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
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 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 个平面内的任意一
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
线,平 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 点,


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
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
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 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5
多面体
1、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
两个四边形 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
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
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 并且顶点在底面
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
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
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 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中数学兴趣小组-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网络


河北的高中数学老师要求-高中数学肖博QQ


高中数学简单吗-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材答案详解


2017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简介-必修二高中数学a电子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学视频百度网盘-高中数学解题方法验证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指南报答案-高中数学统计图


高中数学有多少种方法-河南高中数学 微积分


高中数学集合第一章习题-高中数学导数怎么求参数的范围



本文更新与2020-09-16 11: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9554.html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五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