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6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6 12:14
tags: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简单几何体的体积-高中数学奥赛教练员什么时候报名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
中,
a

b

c
分别为角
?

?

C
的对边,
R

???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abc
???2R

sin?sin?sin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a?2Rsin?

b?2Rsin?
,< br>c?2RsinC

abc

sin??

sin ??

sinC?
;(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等式中)
2R2R2R

a:b:c?sin?:sin?:sinC

a?b?cabc
④.
???
sin??sin??sinCsin?si n?sinC
111
3、三角形面积公式:
S
???C
?bcsin ??absinC?acsin?

222
4、余 定理:在
???C中,有
a?b?c?2bccos?

b?a?c?2accos?

222222
c
2
?a
2
?b
2
?2ab cosC

b
2
?c
2
?a
2
a
2
?c
2
?b
2
a
2
?b
2
? c
2
5、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cos??
cosC?

2bc2ac2ab
6、设
a

b
c

???C
的角
?

?

C
的对边,则:①若
a?b?c
,则
C?90
为直角三角形; < br>②若
a?b?c
,则
C?90
为锐角三角形;③若
a?b?c
,则
C?90
为钝角三角形.

222222
222
第二章:数列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 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
a
n
?
的第
n
项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
a
n< br>与它的前一项
a
n?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1、如果一 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
常数称为 等差数列的公差.
12、由三个数
a

?

b
组 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
?
称为
a

b
的等差中项.若
b?
a?c
,则称
b

a

c
的等差中项.
2
13、若等差数列
?
a
n
?
的首项是
a
1
,公差是
d
,则
a
n
?a
1
?
?
n?1
?
d

第 1 页 共 7 页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
a
n
?a
m
?
?
n?m
?
d
;②
a
1
?a
n
?
?
n?1
?
d
;③
d?

d?
a
n
?a
1
a?a
1
;④
n?
n
?1

n?1d
a
n
?a
m

n?m
*
14、若
?
a
n?
是等差数列,且
m?n?p?q

m

n

p

q??
),则
a
m
?a
n
? a
p
?a
q
;若
?
a
n
?
是等差
*
数列,且
2n?p?q

n

p
q??
),则
2a
n
?a
p
?a
q
; 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
续m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的 前
n
项和的公式:①
S
n
?
n
?
a
1
?a
n
?
n
?
n?1
?
d
. ;②
S
n
?na
1
?
22
1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
2nn??
*
,则
S
2n< br>?n
?
a
n
?a
n?1
?
,且
S< br>偶
?S

?nd

??
S

Sa
n
(其中
?
n
.②若项数为
2n?1
?n??
*
?
,则
S
2n?1
?
?
2n ?1
?
a
n
,且
S

?S

?a
n


?
S

a
n?1
S

n?1
S

?na
n

S

?
?
n?1
?
a
n
).
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
常 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18、在
a

b
中间插入一个数
G
,使
a

G

b
成等比数列,则
G称为
a

b
的等比中项.若
G?ab
,则
称< br>G

a

b
的等比中项.
n?1
19、若 等比数列
?
a
n
?
的首项是
a
1
,公比是
q
,则
a
n
?a
1
q

2aa
?
?
n?1
?
n?m
n?1n?m
?n
.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
a
n
?a
m
q
;②
a
1
?a
n
q
;③
q?
n
;④
q
a
1
a
m
*
21、若
?
a
n
?
是等比数列,且
m?n?p?q

m

n

p

q??
),则
a
m
?a
n
?a
p
?a
q
;若
?
a
n
?
是等比数
列,且
2n?p?q

n

p

q??
),则
a
n
?a
p
?a
q
;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比数列;连续m
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比数列。
*
2< br>?
na
1
?
q?1
?
?
22、等比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的公式:
S
n< br>?
?
a
1
?
1?q
n
?
a?aq< br>.
1n
?
?
q?1
?
?
1?q1?q?

q?1
时,
S
n
?
a
1
a
?
1
q
n
,即常数项与
q
n
项系数互为相反数。
1?q1?q
23、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性质:①若 项数为
2nn??
?
*
?
,则
S
S

?q

n

S
n?m
?S
n?q?S
m
. ③
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比数列.

第 2 页 共 7 页



?
?
S
n?S
n?1
?
n?2
?
24、
a
n

S
n
的关系:
a
n
?
?

?
n?1
?
?
?
S
1

一些方法:
一、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1、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公式:待定系数法
①若相邻两项相减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
a
n
?kn?b
,列两个方程 求解;
2
②若相邻两项相减两次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
a
n
?an? bn?c
,列三个方程求解;
n
③若相邻两项相减后相除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
a
n
?aq?b
,q为相除后的常数,列两个方程求解;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①若化简后为
a
n?1
?a
n
?d
形式,可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
②若化简后为
a
n?1
?a
n
?f(n),
形式,可用叠加法求解;
③若化简后为
a
n?1
?a
n
?q
形式,可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 解;
④若化简后为
a
n?1
?ka
n
?b
形式, 则可化为
(a
n?1
?x)?k(a
n
?x)
,从而新数列
{a
n
?x}
是等比数列,
用等比数列求解
{a
n
?x}
的通项公式,再反过来求原来那个。(其中
x
是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得)
3、由求和公式求通项公式:

a
1
?S
1

a
n
?S
n
?S
n?1
③检验
a
1
是否满足a
n
,若满足则为
a
n
,不满足用分段 函数写。
4、其他
(1)
a
n
?a
n?1
?f
?
n
?
形式,
f
?
n
?
便于 求和,方法:迭加;
例如:
a
n
?a
n?1
?n?1

有:
a
n
?a
n?1
?n?1

a
2
?a
1
?3
a
3
?a
2
?4

a
n
?a
n?1
?n?1
各式相加得a
n
?a
1
?3?4??n?1?a
1
n?4
??
n?1
??
?
2
(2)
a
n
?a
n?1
?a< br>n
a
n?1
形式,同除以
a
n
a
n?1,构造倒数为等差数列;
例如:
a
n
?a
n?1
?2 a
n
a
n?1
,则
?
1
?
a
n< br>?a
n?1
11
?2??
,即
??
为以-2为公差的 等差数列。
a
n
a
n?1
a
n?1
a
n
?
a
n
?
(3)
a
n
?qa
n? 1
?m
形式,
q?1
,方法:构造:
a
n
?x?q
?
a
n?1
?x
?
为等比数列;
例如:
a
n
?2a
n?1
?2
,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
a
n
?2?2
?
a
n?1
?2
?
,即
?a
n
?2
?
等比,公比为2。
(4)
a
n< br>?qa
n?1
?pn?r
形式:构造:
a
n
?xn? y?qa
n?1
?x
?
n?1
?
?y
为等比数列;
n
(5)
a
n
?qa
n?1
?p
形式,同 除
p
,转化为上面的几种情况进行构造;
??
n
第 3 页 共 7 页



n
因为
a
n
?qa
n? 1
?p
,则
a
n
q
a
n?1
q
? ?1?1
转化为(1)的方法,若不为1,转化为(3)的方,若
nn?1
p
ppp


二、等差数列的求和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配方法;通项公式求临界项法)
?
a< br>k
?0
?
a
1
?0
①若
?
,则S
n
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
?

a?0d?0
?
k?1
?
②若
?
?
a
k?0
?
a
1
?0
,则
S
n
有最小值, 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
?

a?0
?
k?1
?
d?0
三、数列求和的方法:
①叠加法:倒序相加,具备等差数列的相关特点的,倒序之后和为定值;
②错位相减法:适用 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如:
a
n
?
?
2 n?1
?
?3

n
③分式时拆项累加相约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 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如:
a
n
?
111
11
?
11
?

a
n
?
??
?
?
?
?
等;
n
?
n?1
?
nn?1< br>?
2n?1
??
2n?1
?
2
?
2n?12 n?1
?
④一项内含有多部分的拆开分别求和法:适用于通项中能分成两个或几个可以方便求和 的部分,如:
a
n
?2
n
?n?1
等;

第三章:不等式
1、
a?b?0?a?b

a?b?0?a?b< br>;
a?b?0?a?b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相减法;相除法;平方法;开方法;倒数法等等。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a?b?b?a
;②
a?b,b?c?a?c
;③
a?b?a?c?b?c


a?b,c?0?ac?bc

a?b,c?0?ac?bc
;⑤
a?b,c?d?a?c?b?d
; < br>⑥
a?b?0,c?d?0?ac?bd
;⑦
a?b?0?a?b
⑧< br>a?b?0?
n
a?
n
b
?
n??,n?1
?

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不等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判别式
??b
2
nn
?
n??,n?1
?

?4ac

??0

??0

??0

二次函数
y?ax
2
?bx?c

?
a?0
?
的图象


第 4 页 共 7 页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
a?0
?
的根
ax
2
?bx?c?0

?
a?0
?

ax
2
?bx?c?0

?
a?0
?

?b??
x
1,2
?
2a
?
x
1
?x
2
?

1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x
1
?x
2
??
b

2a
没有实数根
?
xx?x或x?x
?
2
一元二次不
等式的解集

?b?
xx??
??

2a
??
?

R

?

?
xx
1
?x?x
2
?


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
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x

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
?x,y
?
,所有这
样的有序数对
?
x,y
?
构 成的集合.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x??y?C?0
,坐标平面内的 点
?
?
x
0
,y
0
?

①若< br>??0

?x
0
??y
0
?C?0
,则点< br>?
?
x
0
,y
0
?
在直线
?x?? y?C?0
的上方.
②若
??0

?x
0
??y
0
?C?0
,则点
?
?
x
0
,y
0
?
在直线
?x??y?C?0
的下方.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x??y?C?0

①若
? ?0
,则
?x??y?C?0
表示直线
?x??y?C?0
上方的区 域;
?x??y?C?0
表示直线
?x??y?C?0
下方的区域.
②若
??0
,则
?x??y?C?0
表示直线
?x??y?C?0
下方的区域;
?x??y?C?0
表示直线
?x??y?C?0
上方 的区域.
10、线性约束条件:由
x

y
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 的不等式组,是
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
x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
x

y
的一次解析式.
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
x,y
?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a?b
称为正数
a

b
的算术平均数,
ab
称 为正数
a

b
的几何平均数.
2
a?b
?ab
. 1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
a?0

b?0
,则
a?b?2ab
,即
2
11、设
a
b
是两个正数,则
1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a?b?2ab
?
a,b?R
?

22
第 5 页 共 7 页




ab?
a?b
2
22
?
a,b?R
?

22
a
2
?b
2
?
a?b
??
a?b
?

ab?
?
?
??
?
a?0,b?0
?
; ④
?
?
a,b?R
?

2
?
2
??
2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若
0?a?b

a?b?1
,则四个是数中最大的 ( )
A.
1

2
22
a?b
B. C.2ab D.a
14
2. 若x, y是正数,且
x
?
y
?1
,则xy有 ( )
A.最大值16 B.最小值
1

16
C.最小值16 D.最大值
1

16
3.等比数列
?
a
n
?
中,S
n
?x?3
1111
A.B.?C.D.?
332 2
n?1
1
?,则x?
6

4. 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

5.如果命题“p且q”与命题“p或q”都是假命题,那么 ( )
(A) 命题“非p”与命题“非q”的真值不同
(B) 命题“非p” 与命题“非q”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
(C) 命题p与命题“非q”的真值相同
(D)
命题“非p且非q”是真命题

6.等差
{a
n
}的前n< br>项和
S
n
,若m?1,且a
m?1
?a
m?1
?a
m
?0,S
2m?1
?38,则m
等于( )
A.
38
B.
20
C.
10
D.
9

2

7. 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
a
n
}的前n项和,若S
6
=36,S
n
=324,S
n-6
=144
(n>6),则
n等于 ( )
A.15 B.16 C.17 D.18
8. 已知
a
n
?
n?79
n?80
,(
n?N
?
),则在数列{
a
n
}的前50项中最小项和最大项分别
是( )
第 6 页 共 7 页



A.
a
1
,a
50
B.
a
1
,a
8
C.
a
8
,a
9
D.
a
9
,a
50

xx
9.若关于x的方程9?(a?4)?3?a?0有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是( )
A.(-∞,-8]

∪[0,+∞﹚ B(-∞,-4) C[-8,4﹚ D(-∞,-8]
10.在△
ABC
中,
a

x

b
=2,
B

45
,若△
ABC
有两解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
?
B.(0,2) C.
?
2,22
?
D.
?
2,2
?

11.在△
ABC
中,已知a

b
长2,
b

c
长2,且最大角的正弦值
3
是,则△
ABC
的面积是( )
2
15152135
A. B.3 C.3 D.3
4444
12.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3x?y?6?0

x?y?2?0

x?0,y?0
,若目标函数
z?ax?by(a?0,b ?0)
的最大值为12则
23
?
的最小值为( )
ab
A.
2525
B. C.
6
D.
5

66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p:若
(x?1)(y?2)?0
,则
x?1

y??2
则 p的逆否命题是
┐p是
14.
方程a
n
x
2
?a
n?1
x?1? 0有两个实根x
1
,x
2
,满足6x
1
?2x
1< br>x
2
?6x
2
?3,且a
1
?
7
.

6

a
n
=
x
2
?8x?20
15.不等式
2
?0
的解集为< br>R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mx?2(m?1)x?9m?4
16.若负数a,b,c满足a+b+c=-9,则.
??
的最大值是
三、解答题
1
a
1< br>b
1
c
17.(12分)在
?ABC
中,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且
(1)求角B的大小;
(2)若
b
,求
?ABC
的面积
?13,a?c?4

cosBb
??
.
cosC2a?c
第 7 页 共 7 页

高中数学常见的集合-高中数学正角怎么比较


河南高中数学视频教程全集-2017固镇县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


高中数学分类试题-高中数学探究活动追及问题


大学老师不一定会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阳光课堂高中数学必修二-高中数学椭圆讲义


高中数学考试后教师反思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结构网图


2017天津高中数学竞赛初赛-高中数学2-1的练习题答案


干货高中数学最实用的得分技巧-高中数学中不等式公式



本文更新与2020-09-16 12: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9592.html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6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