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讲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6 14:21
tags:高中数学集合

高中数学大函数题的公式-高中数学俯视图



集合及函数概念
§1.1集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及集合的关系:(元素及集合的关系有“属于
?
”及“不属于
?
两 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
?
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
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 (x-2)(x-1)
2
=0的解集表示为
?
1,-2
*
?
,而不是
?
1,1,-2
?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⑵我国的小河流;
2
⑶非负奇数; ⑷方程x+1=0的解;
⑸某校2011级新生; ⑹血压很高的人;
⑺著名的数学家; 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7.元素及集合的关系:(元素及集合的关系有“属于
?
”及“不属于
?
”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
?
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
?
A,等等。 < br>练:A={2,4,8,16},则4
?
A,8
?
A,32
?
A.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
?
”符号填空:
1 22


⑴8 N; ⑵0 N; ⑶-3 Z; ⑷
2
Q;
⑸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练:5页1题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
1,m,m?m?3
, 若2∈P且-1
?
P,求实数m的值。
练:⑴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
①身材高大的人 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 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 ⑥
2
的近似值的全体
⑦所有的小正数 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⑵给出下面四个关系:
3
?
R,0.7
?
Q,0
?
{0},0
?
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⑶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若-a
?
Ν,则a
?
Ν ②若a
?
Ν,b
?
Ν,则a+b的最小值是2
2
③集合N中最小元素是1 ④ x+4=4x的解集可表示为{2,2}
⑶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⑷由实数-a, a,
a
,
a
2
, -
5
a
5
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几个元素?分别为什么?
⑸求集合{2a,a
2
+a}中元素应满足的条件?
⑹若
2
1?t
?
{t},求t的值.
1?t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
?< br>2322
?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 {x,3x+2,5y-x,x+y},…;
说明:⑴书写时,元素及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⑵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
⑶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仍按惯用的次序;
⑷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为数,点,代数式等;
⑸列举法可表示有限集,也可以表示无限集。当元 素个数比较少时用列举法比较简单;若集合
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 情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⑹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 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
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
1,2,3,4,5,... ...
?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
(4)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5) 方程
x?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⑹ 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2


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 br>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
在 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
x?Ap(x)
?

如:{x|x-3>2} ,{(x,y)|y=x
2
+1},{x|直角三角形},…;
说明: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
+3x+2}及 {y|y= x
2
+3x+2}是不同的两个集
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用符号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
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点、还是集合、还是其他形式?
2 、元素具有怎么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
被表面 的字母形式所迷惑。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2
(1) 由适合x-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方程
x?2?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说明:列举法及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
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练习:5页2题
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4
2.集合A={x|∈Z,x∈N},则它的元素是 。
x?3< br>3.已知集合A={x|-3
4.判断下列两组集合是否相等?
(1)A={x|y=x+1}及B={y|y=x+1}; (2)A={自然数}及B={正整数}
二、集合的分类
观察下列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1. {4.8, 7.3, 3.1, -9};
2. {x
?
R∣02
3. {x
?
R∣x+1=0}
由此可以得到
?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集合的分类
?
?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 元素的集合
?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empty?set)
?
2< br>2

三、文氏图
集合的表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文氏图法,即
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如下图所示:
A
3,9,27
3 22




表示{3,9,27}
表示任意一个集合A


典型例题
【题型一】 元素及集合的关系

1、设集合A={1,a,b},B={a,a,ab},且A=B,求实数a,b. 22
2、已知集合A={a+2

(a+1),a
+
3a+3} 若1∈A,求实数a的值。
【题型二】 元素的特征
1、⑴已知集合M={x∈N∣
⑵已知集合C={
6
∈Z},求M
1?x
6
∈Z∣x∈N},求C
1?x
6
是整数,集合
1?x
点拔:要注意M及C的区别,集合M中的元素是自然数 x,满足
C是的元素是整数
练习:
6
,满足条件是x∈N
1?x
1.给出下列四个关系式:①
3
∈R;②π
?
Q;③0∈N;④0< br>?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x?y?3
?
2.方程组
?
的解组成的集合是( )
?
x?y?1

A.{2,1} B.{-1,2} C.(2,1) D.{(2,1)}
3.把集合{-3≤x≤3,x∈N}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A.{3,2,1} B.{3,2,1,0} C.{-2,-1,0,1,2}D.{-3,-2,-1,0,1,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空集 B. {x∈Q∣
2
6
∈Z}是有限集
x
C.{x∈Q∣x+x+2=0}是空集 D.{2,1}及{1,2}是不同的集合
二填空题:
5、以实数为元素构成的集合的元素最多有 个;

6、以实数a,2-a.,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值为 .
7、集合M={y∈Z∣y=
8
,x∈Z},用列举法表示是M= 。
3?x
8、已知集合A={2a,a
2
-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
2
9、设A={x∣x+(b+2)x+b+1=0,b∈R}求A的所有元素之和。
32
1 0.已知集合A={a,2b-1,a+2b}B={x∣x-11x+30x=0},若A=B,求a,b的值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A?{1,2,3}

B?{1,2,3,4,5}
(2)
C?{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女生}

D?{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学生}

(3)
E?{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F?{xx是等 腰三角形}

观察可得:


⒈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 两个集合有包
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
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表示:
A?B



⒉集合相等定义:如果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及集合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及集合B相等,即若
A?B且B?A
,则
A?B

如:A={x|x=2m+1,m
?
Z},B={x|x=2n-1,n< br>?
Z},此时有A=B。
⒊真子集定义:若集合
A?B
,但存在元素
x?B,且x?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4.空集定义: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或B?A)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B

A
?

?
0
?
; 0
?

?
{
?
};
?
0
?
{
?
}
5.几个重要的结论:
⑴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都有
?
?
A。
⑵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⑷对于集合A ,B,C,如果
A?B
,且
B?C
,那么
A?C

练习:填空:
⑴2 N;
{2}
N;
?
A;
⑵已知集合A={x|x-3x+2=0},B={1,2},C={x|x<8,x∈N},则
A B; A C; {2} C; 2 C

说明:
⑴注意集合及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及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
⑵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⑶结论:一般地,一个集合元素若为n个,则 其子集数为2
n
个,其真子集数为2
n
-1个,
特别地,空集的子集个数为1,真子集个数为0。

(二)例题讲解:
【题型1】集合的子集问题
1、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真子集,哪些是非空的真子集。
2、已知集合M满足{2,3}
?
M
?
{1,2,3,4,5}求满足条件的 集合M
3、已知集合A={
x
|x
2
-2x-3=0},B={< br>x
|ax=1}若BA,则实数a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A.{-1,0,
2
111
} B.{-1,0} C.{-1,} D.{,0}
333
4.设集合A={2,8,a}B={2,a< br>2
-3a+4}且BA,求a的值。

5.已知集合
A?x?2?x ?5,B?x?m?1?x?2m?1

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m?3

练习:

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
(1) N_____Z; (2) N_____Q; (3) R_____Z; (4) R_____Q;
(5) A={x| (x-1)
2
=0},B={y|y
2
-3y+2=0}; (6) A={1,3},B={x|x
2
-3x+2=0};
(7) A={-1,1},B={x|x
2
-1=0}; (8)A={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2、设A={0,1},B={x|x
?
A},问A及B什么关系?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5 22
????


(1) N
?
Z
?
Q
?
R; (2)
?
?
A
?
A; (3){圆内接梯形}
?
{等腰梯形};
(4)N
?
Z; (5)
?
?
{
?
}; (6)
?
?
{
?
}
4.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B,已知A ={2,x,y},B={2x,2,2y},且A=B,求x,y的值。
解答题:
1.已 知集合
A?{x|a?x?5}

B?{x|x

2}
,且 满足
A?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三个元素集合A={x,xy,x-y},B={0,∣x∣,y}且A=B,求x及y的值。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共1课时)
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及集合A,B之间的关系:
C?
?
1,2,3,4,5,6
?
; (1)
A?{1,3 ,5}

B?{2,4,6},
(2)
A?{xx是有理数}
B?{xx是无理数},C?
?
xx是实数
?

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及集合B
的并集,即A及B的所有部分,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B及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 A∪Ф= , A∪B B∪A
A∪B=A
?
, A∪B=B
?
.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②.设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③.A={x|x>3},B={x|x<6},则A∪B= 。
2.交集定义:一般地,由 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B的交集
(intersection set),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A∩B={x|x∈A,且x∈B}

Venn图表示:
(阴影部分即为A及B的交集)


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


B
A B B
A
B A
A
A(B)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
集合没有交集
讨论:A∩B及A、B、B∩A的关系?
A∩A= A∩
?
= A∩B B∩A

A∩B=A
?
A∩B=B
?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②.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③.A={x|x>3},B={x|x<6},则A∩B= 。
3.一些特殊结论


⑴若A
?B
,则A∩B=A; ⑵若B
?A
,则A
?
B=A;
⑶若A,B两集合中,B=
?
,,则A∩
?
=
?
, A
?
?
=A。
【题型一】 并集及交集的运算
【例1】设A={x|-1 解:A∪B={x|-11
2
3
-1

【例2】设A={x|x>-2},B={x|x<3},求A∩B。
解:在数轴上作出A、B对应部分如图
3
-2
A∩B={x|x>-2}∩{x|x<3}={x|-2
【例3】已知集合 A={y|y=x
2
-2x-3,x∈R},B={y|y=-x
2
+2x+ 13,x∈R}求A∩B、A∪B
【题型二】 并集、交集的应用
例:设集合A={∣a+ 1∣,3,5},B={2a+1,a
2
+2a,a
2
+2a-1},当A∩ B={2,3}时,求A∪B
解:∵∣a+1∣=2 ∴a=1或-3
当a=1时,集合B的元素a
2
+2a=3,2a+1=3,
由集合的元素应具有互异性的要求可知a≠1.
当a=-3时,集合B={-5,2,3}
∴A∪B={-5,2,3,5}
练:.已知{3,4,m
2
-3m-1}∩{2m,-3}={-3},则m= 。

练习:
1.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则A∩B= 。
{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设A={4,5,6,8},B={3,5,7,8},则A∪B= 。
3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则A∪B= 。
4.已知集合M={x|x-2<0},N={x|x+2>0},则M∩N等于 。
4设A={不大于20的质数},B={x|x=2n+1,n∈N*},用列举法写出集合A∩B= 。
6.已知集合M={x|y=x
2
-1},N={y|y=x
2
-1},那么M∩N等于( )
A.
?
B.N C.M D.R
7 、若集合A={1,3,x},B={1,x
2
},A∪B={1,3,x},则满足条件的实 数x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 。
9.已知集合A= {x|-1≤x≤2},B={x|2a<x<a+3},且满足A∩B=
?
,则实数a的聚取 值啊范
围是 。
集合的基本运算㈡
思考1. 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
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A、B有何关系?
集合B是集合U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一). 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
⒈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
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⒉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
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
记作:
C
U
A
,读作:A在U中的 补集,即
C
U
A?xx?U,且x?A

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
??
7 22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讨论:集合A及
C
U
A
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图分析

A?C
U
A??,
C
U
A
A ?C
U
A?U,
C
U
??U

C
U
(C
U
A)?A

C
U
U??,
巩固练习(口答):
①.U={2,3,4},A={4,3},B=φ,则
C
U
A
= ,
C
U
B
= ;
②.设U={x|x<8,且x∈N}, A={x|(x-2)(x-4)(x-5)=0},则
C
U
A
= ;
③.设U={三角形},A={锐角三角形},则
C
U
A
= 。
【题型1】求补集
【例1】.设全集
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
?
1,2,3
?
,B?
?
3,4,5,6
?


C
U
A

C
U
B

【例2】 设全集
U?xx?4,集合A?x?2?x?3,B?x?3?x?3
,求
C
U
A


A?B

A?B,C
U
(A?B),(C
U
A)?(C
U
B),(C
U
A)?(C
U
B),C
U
(A?B)


(结论:
C
U
(A?B)?(C
U
A)?(C
U
B),C
U
(A?B)?(C
U
A)?(C
U
B)

【例3】设全集U为R,
A?xx?px?12?0,
??
????? ?
?
2
?
B?xx
2
?5x?q?0
,若
??

(C
U
A)?B?
?
2
?
,A?(C
U
B)?
?
4
?
,求
A?B
。 (答案:
?
2,3,4
?

【例4】设全集U={x|-1≤x≤ 3},A={x|-1<x<3},B={x|x
2
-2x-3=0},求
C
U
A
,并且判断
C
U
A
和集合
B的关系。
【题型1】集合的混合运算
已知全集为R,集合P={x|x=a
2
+4a +1,a∈R},Q={y|y=-b
2
+2b+3,b∈R}求P∩Q和P∩
CR
Q

(III)课堂练习:
⑴若S={2,3,4},A={4,3},则C
S
A={2} ;
⑵若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C
S
B={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
⑶若S={1,2,4,8},A=?,则C
S
A= S ;
⑷若 U={1,3,a
2
+2a+1},A={1,3},C
U
A={5},则a = ;-1
?5

⑸已知A={0,2,4},C
U
A ={-1,1},C
U
B={-1,0,2},求B={1,4};
⑹设全集U={ 2,3,m
2
+2m-3},A={|m+1|,2},C
U
A={5},求 m的值;(m= - 4或m=2)
⑺已知全集U={1,2,3,4},A={x|x
2
-5x+m=0,x∈U},求C
U
A、m;(答案:C
U
A={2 ,3},m=4;C
U
A={1,
4},m=6)
⑻已知全集U=R,集合 A={x|0?
5},求C
U
A,C
U
(C
U
A)。
⑼已知M={1},N={1,2},设A={(x,y)|x∈M,y∈N} ,B={(x,y)|x∈N,y∈M},求A∩B,A
∪B。[A∩B={(1,1)},A∪B={ (1,1),(1,2),(2,1)}]
⑽已知集合M
?
{4,7,8},且M中至多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共有( );
A 3个 B 4个 C 6个 D5个
⑾设集合A={-1,1}, B={x|x
2
-2ax+b=0}, 若B
?
?
, 且B
?A
, 求a, b的值



(12)集合A?{n|
nm?1
?Z},B?{m|?Z },则AB?______

22
5
(13)集合A?{x|?4?x?2} ,B?{x|?1?x?3},C?{x|x?0或x?}

2
那么ABC?____ 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_;
提高内容:
⑴已知X={x |x
2
+px+q=0,p
2
-4q>0},A={1,3,5,7,9}, B={1,4,7,10},且
X?A?
?
,X?B?X
,试
求p、q;
⑵集合A={x|x
2
+px-2=0},B={x|x
2-x+q=0},若A
?
B={-2,0,1},求p、q;
⑶A={2,3, a
2
+4a+2},B={0,7,a
2
+4a-2,2-a},且A
?
B ={3,7},求B



22.某班举行数、理、化三 科竞赛,每人至少参加一科,已知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
25人,参加化学竞赛的 有27人,其中参加数学、物理两科的有10人,参加物理、化学两科的有7人,
参加数学、化学两科的 有11人,而参加数、理、化三科的有4人,求全班人数。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在研究集合时,经常遇到有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问题。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A叫做有限集,
用c ard(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例如:集合A={a,b,c}中有三个元素,我们记作card(A) =3.
结论:已知两个有限集合A,B,有:card(A∪B)=card(A)+car d(B)-card(A∩B).

例1 学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 同学参赛,又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
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有3人,两次运动 会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
解设A={田径运动会参赛的学生},B={球类运动会参赛的学生},
A∩B={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学生},A∪B={所有参赛的学生}
因此card(A∪B)=card(A)+card(B)-card(A∩B)=8+12-3=17.
答: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17名同学参赛.
1.在某校高一(5)班的学生中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课外小 组的有25人,既参加数学课外小组又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有10人,既未参加物理课外小组又未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15人,则 这
个班的学生总人数是
A. 70 B. 55 C. 50 D. 无法确定
2. 给出下列命题: 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card(A)=card(B),则A=B; ② 若card(A)=card(B), 则card(A∩B)=card(A∪B) ,
③ 若A∩B=Φ 则card(A∪B)-card(A)=card(B) ④ 若A=Φ ,则card(A∩B)=card(A)
⑤ 若A
?
B,则card(A∩B)=card(A) ,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③④







9 22






高一数学必修1 集合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个村子里的年青人组成一个集合
B.所有小正数组成的集合
C.集合{1,2,3,4,5}和{5,4,3,2,1}表示同一个集合
D.
1,0.5,,,,
2.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否;
(2)0是自然数;
(3){1,2,3}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4)
a?N,B?N则a?b不小于2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3.给出下列关系:
(1)
( )
D.4个
136
224
1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
4
C.3个
1
?R;

2
(2)
2?Q;

(3)
?3?N
?
;

(4)
?3?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4.给出下列关系:
(1){0}是空集;
(2)
若a?N,则?a?N;

(3)集合
A?x?Rx?2x?1?0




D.4个 B.2个 C.3个
?
2
?
(4)集合
B ?
?
x?Q
?
?
6?
?N
?

x
?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5.下列四个命题:
(1)空集没有了集;



D.0个 B.2个 C.3个
(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3)空集的元素个数为零;
(4)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
其中正确的有
A.0个
( )
C.2个 D.3个 B.1个
6.已知集合
A?x?Rx?5,B?x?Rx?1,
那么
A< br>A.{1,2,3,4,5}
C.{2,3,4}








????
B
等于 ( )
B.{2,3,4,5}
D.
x?R1?x?5

??
7 .已知全集
I?
?
0,?1,?2.?3,?4
?
,
集合
M?
?
0,?1,?2
?
,N?
?
0,?3,?4
?
,则
?
I
M
?
A.{0}

二.填空题
B.
?
?3,?4
?

N?
( )
C.
?
?1,?2
?
D.
?

8.方程的解集为
x?R2x?3x?2?0,
用列举法表 示为____________.
?
2
?
2?x7x
?
2 x?1???1,
??
?
?
32
9.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组
?
的整数解集合为____________.
?
x?5
?3x??1?
?2
10.已知A={菱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那么A,B,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11.已知全集U=N,集合
A?x?Rx?5
,则

三.解答题
12.已知
A?xx?2x?3?0,B?xx2?5x?6?0,求A
??
A
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
?
2
?
??
B.

13.已知
A?yy? x?4x?6,y?N,B?yy??x?2x?18,y?N,求A
14.若集合
A?
?
1,3,x
?
,B?x
2
,1,且A
A.1个 B.2个
?
2
??
2
?
B

??< br>?
B?
?
1,3,x
?
,
则满足于条件的实数
x
的个数有 ( )
C.3个 D.4个
15.设集合
A?
?
?3,0,1
?
,B?t
2
?t?1,若A
?
B?A
,则实数
t?
______________.
11 22


16已知全集
U?R,A?x?4?x?2,B?x?1?x?3,P?
?
xx?0或x?
????
?
?
5?
?
,
那 么
2
?
AB?_______,AB
?
P
?
?__ ______

17.
A?xx?px?q?0,B?xx?px?2q?0,且A





?
2
??
2
?
B?
?
?1?
,求AB.

18.设
A?xx?1,B?xx?a,且A?B,
求a的取值范围.





19.试用适当的符号把
2?3?





20.已知集合
????
2?3和a?b6a?R,b?R
连接起来.
??
A?x x
2
?4x?3?0,B?xx
2
?ax?a?1?0,C?xx
2
?mx?1?0,
??????

且AB?A,AC?C,求a,m
的值或取值范围.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及集合的“属 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 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
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
式为
{a
1
,a
2
,a
3
,???,a
n
}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 br>示,基本形式为
{x?A|P(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也要把握其属性
P(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B,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
N
*

N
?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 R.
?
表示,4. 元素及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及不属于(not belong to),分别用符号
?
、例如
3?N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
x(x
2
?2x?3)?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
{x?R|x(x2
?2x?3)?0}

用列举法表示为
{0,?1,3}
.
(2)用描述法表示为:
{x?Z|2?x?7}

用列举法表示为
{3,4,5,6}
.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
A ?{x|x?3k?2,k?Z}

B?{x|x?6m?1,m?Z}
,则有:
17 A; -5 A; 17 B.
解:由3k?2?17
,解得
k?5?Z
,所以
17?A

7
?Z
,所以
?5?A

3

6m?1 ?17
,解得
m?3?Z
,所以
17?B
.

3 k?2??5
,解得
k?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组题4)
(1)一次函数
y?x? 3

y??2x?6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
y?x
2
?4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
y?
2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x
?
y?x?3
}?{(1,4)}
. 解:(1)
{(x ,y)|
?
y??2x?6
?
2
x
(2)
{y|y ?x
2
?4}?{y|y??4}
.
(3)
{x|y?}?{x|x?0}
.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
{1,4 }
,也注意对比
(2)及(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 ,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4】已知集合
A?{a|
解:化方程
x?a< br>?1有唯一实数解}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x
2
?2
x ?a
?1
为:
x
2
?x?(a?2)?0
.应分以下三种情 况:
2
x?2
91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2
:由 △=0,得
a??
,此时的解为
x?
,合.
42
⑵方程有 一解为
2
,而另一解不是
?2
:将
x?2
代入得
a ??2
,此时另一解
x?1?2
,合.
⑶方程有一解为
?2
,而另一解不是
2
:将
x??2
代入得
a?2
,此时另一 解为
x?2?1
,合.
综上可知,
A?{?,?2,2}

9
4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
象.

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及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及空集
的含义;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1. 一般地,对于 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
含关系,其中集 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
A?B
(或
B?A
),读作“A 含于B”(或“B包含A”).
2.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A?B
),且集 合B是集合A的子集(
B?A
),即集合A及集合B的元
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及集 合B相等,记作
A?B
.
3. 如果集合
A?B
,但存在元素< br>x?B
,且
x?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
A
?
B(或B
?
?
A).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记作
?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13 22


5. 性质:
A?A
;若
A?B

B?C< br>,则
A?C



AB?A
,则< br>A?B
;若
AB?A
,则
B?A
.
¤例题精讲:
【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
?

{x?R|x
2
?2?0}
; 0 {0};
?
{0}; N {0}.
解:(1), ;
(2)=, ∈, ,.
【例2】设集合
A?{x|x
?

A
B



A. B. C. D.
易知B
?
A,故答案选A.
n1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及B关系的是( ).
,n?Z}
,B?{ x|
x?n?,n?Z}

22
B
A
B
A
A
B
3
2
1
2
1
2
3
2
3
2
113
222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
A?{??? ,??1,?,0,,1,,???}

B?{???,?,?,,,???}

?
2n?1
,n?Z}
,易知B
?
A,故答案选A. ?
2
【例3】若集合
M?x|x
2
?x?6?0,N?
?
x|ax?1?0
?
,且
N?M
,求实数
a
的值 .
另解:由
B?{x|
x?
??
解:由
x
2?x?6?0?x?2或?3
,因此,
M?
?
2,?3
?
.
(i)若
a?0
时,得
N??
,此时,
N?M

(ii)若
a?0
时,得
N?{}
. 若
N?M
, 满足
故所求实数
a
的值为
0

1
a
111 1
?2或??3
,解得
a?或a??
.
aa23
11

?
.
23
点评:在考察“
A?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
” ,因为
A??
时存在
A?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
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
【例4】已知集合A={a,a+b,a+2b},B={a,ax,ax
2
}. 若A=B,求实数x的值.
?
a?b?ax
?
a+ax
2
-2ax=0, 所以a(x-1)
2
=0,即a=0或x=1. 解:若
?
2
?a?2b?ax
当a=0时,集合B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1时,集合B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
?
a?b?ax
2
?
2ax
2
-ax-a=0. 若
?
?
a?2b?ax
因为a≠0,所以2x
2
-x-1= 0, 即(x-1)(2x+1)=0. 又x≠1,所以只有
x??
经检验,此时A=B成立. 综上所述
x??
1
.
2
1
.
2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

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及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及交 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
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 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
象概念的作用.
¤知识要点: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 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
掌握的层次.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基本运算如下.

并集 交集 补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对于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
概念 < br>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


记号
符号
图形
表示
称为集合A及B的并集
(union set)

AB
(读作“A并B”
集合A及B的交集
(intersection set)

AB
(读作“A交B”
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U
A
(读作“A的补 集”
U
AB?{x|x?A,或x?B}

AB?{x|x?A,且x?B}

A?{x|x?U,且x?A}


U


A

¤例题精讲:
【例1 】设集合
U?R,A?{x|?1?x?5},B?{x|3?x?9},求A
解:在数轴上表 示出集合A、B,如右图所示:
AB?{x|3?x?5}

B,
U
(AB)
.
A
-1
C
U(A
(1)
A
解:
B)?{x|x??1,或x?9}

A?B

3 5
B
9 x
【例2】设
A?{ x?Z||x|?6}

B?
?
1,2,3
?
,C?
?
3,4,5,6
?
,求:
(BC)
; (2)
A
A
(BC)
.
A?
?
?6,?5,?4 ,?3,?2,?1,0,1,2,3,4,5,6
?
.
B
B
C?
?
3
?
,∴
A(B
C?
?
1,2,3,4 ,5,6
?

(1)又
(2)又

C
A
(B
C)?
?
3
?

C)?
?
?6,?5,?4,?3,?2,?1,0
?
.

AC
A
(BC)
?
?
?6,?5,?4,?3 ,?2,?1,0
?
.
【例3】已知集合
A?{x|?2?x?4}

B?{x|x?m}
,且
A
解:由
AB?A
,可得A?B
.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及集合B,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
m?4
.
B?A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B A
-2 4 m x
点评:研 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
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 问题.
【例4】已知全集
U?{x|x?10,且x?N
*
}
,< br>A?{2,4,5,8}

B?{1,3,5,8}
,求
C
U
(AB)

C
U
(AB)

(C
U
A)(C
U
B)

(C
U
A)(C
U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B)?{6,7,9}
.
B)?{1,2,3,4,6,7,9}

解:由
A

A
B?{1,2,3,4,5,8}
,则C
U
(A
B?{5,8}
,则
C
U
(A
(C
U
B)?{6,7,9}


C
U
A? {1,3,6,7,9}

C
U
B?{2,4,6,7,9}
, < br>则
(C
U
A)
(C
U
A)(C
U
B )?{1,2,3,4,6,7,9}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
(C
UA)(C
U
B)?C
U
(AB)

(C
U
A)(C
U
B)?C
U
(AB)
.
另解:作出Venn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点评:可用Venn图 研究
(C
U
A)(C
U
B)?C
U
(AB)

(C
U
A)(C
U
B)?C
U
(A
此 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B)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
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学习目标:掌握集 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
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
¤知识要点:
1. 含两个集合的Venn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图理解和掌握
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 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
C
U
(AB)?(C
U
A)( C
U
B)
,
C
U
(AB)?(C
U
A)( C
U
B)
.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
n(AB)?n(A)?n(B)?n(AB)
.
15 22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
A??4,2a?1 ,a
2
,B?
?
9,a?5,1?a
?
,若
A解:由于
A??4,2a?1,a
2
,B?
?
9,a?5,1? a
?
,且
A
??
B?
?
9
?
,求 实数
a
的值.
??
B?
?
9
?
,则有:

2a?1=9时,
解得
a=5
,此时
A={-4, 9, 25},B={9, 0, -4}
,不合题意,故舍去;

a
2
=9
时,解得
a=3或-3
.
不合题意,故舍去;
a=3时, A={-4,5,9}, B={9,-2,-2},
a=-3,A={-4, -7, 9},B={9, -8, 4}
,合题意.
所以,
a=-3
.
【例2】设集合
A? {x|(x?3)(x?a)?0,a?R}

B?{x|(x?4)(x?1)?0}
,求
A
B组题2)
解:
B?{1,4}
.
B
,
AB
.(教材P
14

B?{1,3,4}

AB??


a?1
时,
A?{1,3}
,则
AB?{1,3,4}

AB?{1}


a?4
时,
A?{3,4}
,则
AB?{1,3,4 }

AB?{4}


a?3

a?1

a?4
时,
A?{3,a}
,则
AB?{1,3,4,a}

AB??
.

a?3
时,
A?{3}
,则< br>A
点评:集合A含有参数a,需要对参数a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 集合的性质
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
【例3】设集合A ={
x
|
x
2
?4x?0
}, B ={
x
|
x
2
?2(a?1)x?a
2
?1?0

a? R
},若A
的值.
解:先化简集合A=
{?4,0}
. 由AB=B,求实数
a
B=B,则B
?
A,可知集合B可为
?
,或为{0},或{-4},或
{?4,0}
.
(i)若B=
?
,则
??4(a?1)
2
?4(a
2
?1)?0
,解得a

?1

(ii)若
0?
B,代入得
a< br>2
?1
=0
?
a
=1或
a
=
?1< br>,

a
=1时,B=A,符合题意;

a
=
?1
时,B={0}
?
A,也符合题意.
(iii)若-4
?
B,代入得
a
2
?8a?7?0
?
a
=7或
a
=1,

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

a
=7时,B={-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
a
=1或
a

?1

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 之
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 题时,
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B和B=
?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 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
视问题.
【例4】对集合A及B,若定义
A?B? {x|x?A,且x?B}
,当集合
A?{x|x?8,x?N
*
}
,集合
B?{x|x(x?2)(x?5)(x?6)?0}
时,有
A?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
集为
C
U
A?{x|x?,且x?A}
”而拓展)
解:根据题意可知,
A?{1,2 ,3,4,5,6,7,8}

B?{0,2,5,6}

由定义
A?B?{x|x?A,且x?B}
,则
A?B?{1,3,4,7,8}
.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 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
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中排除B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则
A?B
也相当于
A


(C
U
B)
.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
习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知识要点:
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A→B为从集合A到 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
=
f(x)

,及 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
x?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 (domain)
集合
{f(x)|x?A}
叫值域(range).
2.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x|a≤x[a,b)
, {x|a(a,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
{x |x?a}?(a,??)

{x|x?a}?[a,??)

{x|x?b }?(??,b)

{x|x?b}?(??,b]

R?(??,??)< br>.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
是同一函数.
¤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1
;(2)
y?
x?2?1
x?3
3
x?1?2
.
解:(1)由
x?2 ?1?0
,解得
x??1

x??3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3)(?3,?1)(?1,??)
.
?< br>?
x?3?0
(2)由
?
3
,解得
x?3

x?9

x?1?2?0
?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3,9)(9,??)
.
3x?2
; (2)
y??x
2
?x?2
.
5?4x
55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5?4x?0
,解得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
{x|x?}
.
44
3x?2112x?813(4 x?5)?23323333
y???????????0??
,所以值域为
{y|y ??}
.
5?4x45?4x45?4x45?4x444
199
(2)< br>y??x
2
?x?2??(x?)
2
?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
(??,]
.
244
1?x
【例 3】已知函数
f(
(1)
f(2)
的值; (2)
f(x)
的表达式
)?x
. 求:
1?x
1?x 11
解:(1)由
?2
,解得
x??
,所以
f(2)??< br>.
1?x33
1?x1?t1?t1?x
(2)设,所以
f(t)?
,即
f(x)?
.
?t
,解得
x?
1?x1?t 1?t1?x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1)
y?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 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
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
x
2
【例4】已知函数
f(x)?,x?R
.
1?x2
1111
(1)求
f(x)?f()
的值;(2)计算:
f( 1)?f(2)?f(3)?f(4)?f()?f()?f()
.
x234
12
2
1xx
2
11?x
2
x
解:(1)由f(x)?f()??????1
.
x1?x
2
1?
1
1?x
2
1?x
2
1?x
2
x
2
111 17
(2)原式
?f(1)?(f(2)?f())?(f(3)?f())?(f(4)?f ())??3?

23422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
¤学习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 法)表示函数;
17 22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
¤知识要点:
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 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
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 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
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及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对应法则不同).
3. 一般地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
素x,在 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及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映射
(mapping).记作“
f:A?B
”.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中任意,B中唯一;对应法则f.
¤例题精讲:
【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
方形,然后折成一 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
定义域为_______.
解:盒子的高为x,长、宽为
a-2x
,所以体积为V=
x(a-2x)2
.
又由
a-2x?0
,解得
x?
a
.
2
a
2
所以,体积V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
V?x(a-2x)
2
,定义域为
{x|0?x?}
.
3
?
?
x
3
?2x?2
x?(??,1)
【例2】已知f(x)=
? ,求f[f(0)]的值.
3?3
x?(1,??)
?
?
x?x
解:∵
0?(??,1)
, ∴ f(0)=
3
2
.
又 ∵
3
2
>1,
∴ f(
3
2
)=(
3< br>2
)
3
+(
3
2
)
-3
=2+155
=,即f[f(0)]=.
222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x?2|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
y?|x?1|?|2x?4|
.
?
x?2,x?2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
y?|x?2|?
?
.
2?x,x?2
?
所以,函数
y?|x?2|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
3x?3,x?1
?
(2)
y?|x?1|?|2x?4|??
x?5,?2?x?1

?
?3x?3,x??2
?
所以,函数
y?|x?1|?|2x?4|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点评:含有绝对 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
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 ,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
【例4】函数
f(x)?[x]
的函数值表示不 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

[2.1]?2
,当
x?(?2.5,3]
时,写出
f(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
?
?3,?2.5?x??2
?
?2,?2?x??1
?
?1,?1 ?x?0
?
解:
f(x)?
?
0,0?x?1
. 函数图象如右:
?
1,1?x?2
?
2,2?x?3
?
?
3,x?3
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
?
m
?
的概念,抓住 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
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 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


解和研 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
¤知识要点:
1. 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
区间D内的任意 两个自变量x
1
,x
2
,当x
1
2
时 ,都有f(x
1
)2
),那么就
说f(x)在区间D上是增 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
定义减函数.
2. 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x)在这一
区间上具有( 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f(x)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
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 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
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及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3. 判断单调 性的步骤:设x
1
、x
2
∈给定区间,且x
1
2
;→计算f(x
1
)-f(x
2
) →判断符号→下结论.
¤例题精讲:
2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x?1
2x< br>1
2x
2
2(x
2
?x
1
)
解:任 取
x
1
,x
2
∈(0,1),且
x
1
?x
2
. 则
f(x
1
)?f(x
2
)?
.
??
x
1
?1x
2
?1(x
1
?1)(x
2
?1)
由于
0?x
1
?x
2
? 1

x
1
?1?0

x
2
?1?0

x
2
?x
1
?0
,故
f(x
1
)?f(x
2
)?0
,即
f(x
1
)?f(x
2
)
.
2x
所以,函数
f(x)?
在(0,1)上是减函数.
x?1< br>【例2】求二次函数
f(x)?ax
2
?bx?c(a?0)
的单调区 间及单调性.
【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
f(x)?
解:设任意
x
1
,x
2
?R
,且
x
1
?x
2
. 则

f(x
1
)?f(x
2
)?(ax
1
2
?bx
1
?c)?(ax
2
2
?bx
2
?c)?a(x
1
2
?x
2
2
)?b( x
1
?x
2
)
?(x
1
?x
2
) [a(x
1
?x
2
)?b]
.
bb
时,有
x
1
?x
2
?0

x
1
?x
2
??
,即
a(x
1
?x
2
)?b?0
,从 而
f(x
1
)?f(x
2
)?0

2aa
bb

f(x
1
)?f(x
2
)
,所以
f (x)

(??,?]
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
f(x)

[?,??)
上单调递减.
2a2a

a?0
,当
x
1
?x
2
??
【例3】求 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y?|x?1|?|2x?4|
;(2)
y? ?x
2
?2|x|?3
.
?
3x?3,x?1
?
解:(1)
y?|x?1|?|2x?4|?
?
x?5,?2?x?1
,其图 象如右.
?
?3x?3,x??2
?
由图可知,函数在
[?2, ??)
上是增函数,在
(??,?2]
上是减函数.
2
?
?
?x?2x?3,x?0
(2)
y??x?2|x|?3?
?
2< br>,其图象如右.
?
?
?x?2x?3,x?0
由图可知,函数在(??,?1]

[0,1]
上是增函数,在
[?1,0]
、< br>[1,??)
上是减函数.
2
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
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
f(|x|)
的图象. 由图象
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

3x?1
,指出
f(x)
的单调区间.
x?2
3(x?2)?5?5
解:∵
f(x)?

?3?
x?2x?2
?5
∴ 把
g(x)?
的图象沿x轴方 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
x
得到
f(x)
的图象, 如图所示.
由图象得
f(x)

(??,?2)
单调递增,在(?2,??)
上单调递增.
【例4】已知
f(x)?
点评:变形后结 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
f(x?a)?b
平移变换规律.

19 22




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 意义;学会运用函数
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
y?f(x)
的定义域为I,如果 存在实数M满足:对于任意的x∈I,都有
f(x)
≤M;
存在x
0
∈I,使得
f(x
0
)
= M. 那么,称M是函数
y?f(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
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的定义.
b
2
4ac?b
2
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
y?ax? bx?c(a?0)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
y?a(x?)?
后,
2a4 a
4ac?b
2
4ac?b
2

a?0
时,函数取 最小值为;当
a?0
时,函数取最大值.
4a4a
2
3. 单调法 :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
调性求函数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
6
的最大值.
x?x?1
66
133
?8
. 解:配方为
y?
, 由
(x?)
2
??
,得
0?
1
2
313< br>244
(x?)?(x?)
2
?
2424
【例1】求函数y?
2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
【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 提高售
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 将售出价定
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设他 将售出价定为x元,则提高了
(x?10)
元,减少了
10(x?10)
件, 所赚得的利润为
y?(x?8)[100?10(x?10)]
.

y? ?10x
2
?280x?1600??10(x?14)
2
?360
. 当
x?14
时,
y
max
?360
.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
【例3】求函数
y?2x?x?1
的最小值.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
1,??
?
,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
x?1
时,
y
min
?2?1?1?2
,函数的最小值为2.
点评:形如
y?ax?b?cx?d
的函数最大值或 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
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
【另解】令
x?1?t
,则
t?0

x?t
2
?1
,所以
y?2t2
?t?2?2(t?)
2
?

t?0
时是增函数,当
t?0
时,
y
min
?2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

【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
y?3?2x?x
2
,x?[?,]
; (2)
y?|x?1|?|x?2|
.
1
4
15

8
53
22
b
,即
x??1
.
2a
3 9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
x??1
时,
y
max
? 4
; 当
x?
时,
y
min
??
.
2 4
539
所以函数
y?3?2x?x
2
,x?[?,]
的最 大值为4,最小值为
?
.
224
解:(1)二次函数
y?3?2x ?x
2
的对称轴为
x??


?
3 (x?2)
?
(2)
y?|x?1|?|x?2|?
?
2x?1 (?1?x?2)
.
?
?
?3 (x??1)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
y?[?3,3]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
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及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
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

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
¤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奇函数、
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要点:
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
f(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
f(?x)?f(x)
,那么函数
f(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如果对于 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
f(?x)??f(x)
),那么函数
f(x)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 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轴
对称.
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 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
f(?x)

f(x)

关系.
¤例题精讲:
【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 (2)
f(x)?|x?1|?|x?1|
;(3)
f(x) ?x
2
?x
3
.
x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
{x|x?0}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都有
11

f(?x)?(?x)
3
???(x
3
?)??f(x)
, 所以为奇函数.
?xx
(1)
f(x)?x
3
?
(2)原 函数定义域为R,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都有

f(?x)?|?x?1|?|?x? 1|?|x?1|?|x?1|?f(x)
,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
f(?x) ?x
2
?x
3
??f(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2】已知
f(x)
是奇函数,
g(x)
是偶函数,且
f(x) ?g(x)?
解:∵
f(x)
是奇函数,
g(x)
是偶函数,

f(?x)??f(x)

g(?x)?g(x)
.
1
,求
f(x)

g(x)
.
x?1
1 1
??
f(x)?g(x)?f(x)?g(x)?
??
??
x?1 x?1

?
,即
?
.
11
?
f(?x) ?g(?x)?
?
?f(x)?g(x)?
??
?x?1?x?1
? ?
x1
两式相减,解得
f(x)?
2
;两式相加,解得
g( x)?
2
.
x?1x?1
【例3】已知
f(x)
是偶函数 ,
x?0
时,
f(x)??2x
2
?4x
,求
x? 0

f(x)
的解析式.
解:作出函数
y??2x
2?4x??2(x?1)
2
?2,x?0
的图象,其顶点为
(1,2)< br>.

f(x)
是偶函数, ∴ 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作出
x?0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
(?1,2)
,且及右侧形状一致,

x?0
时,
f(x)??2(x?1)
2
?2??2x
2
?4x
.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
y??2x
2
?4|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a的绝对值相同. 此
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
【另解】当
x?0
时,
?x?0
,又由于
f(x)
是偶函数,则
f(x)?f (?x)

所以,当
x?0
时,
f(x)?f(?x)??2(? x)
2
?4(?x)??2x
2
?4x
.
【例4】设函数
f(x)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实数a 满足不等式
f(3a
2
?a?3)?f(3a
2
?2a)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1 22


解:∵
f(x)
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 ∴
f(x)
的图象在y轴左侧递减.
又 ∵
f(x)
是奇函数,

f(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轴右侧同样递减.

f(?0)??f(0)
,解得
f(0)?0
, 所以
f(x)
的图象在R上递减.

f(3a
2
?a?3)?f(3a
2
?2a)


3a
2
?a?3?3a
2
?2a
,解得
a?1
.
点评: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 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
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第10讲 第一章 集合及函数概念 复习
¤复习目标:强化对集合及集合关系 题目的训练,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真正意义,注意利用几何直观性
研究问题,注意运用文氏图解题方法 的训练,加强两种集合表示方法转换和化简训练. 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
念.掌握对应法则、图象等有关性质. 理解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掌握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步骤,
并会运用.
¤例题精讲:
【例1已知a,b为常数,若
f(x)?x
2
?4x ?3,f(ax?b)?x
2
?10x?24
,则
5a?b?
.
解:由
f(x)?x
2
?4x?3
,则
f(ax?b) ?(ax?b)
2
?4(ax?b)?3?x
2
?10x?24

整理得
a
2
x
2
?2abx?b
2
?4a x?4b?3?x
2
?10x?24

?
a
2
? 1
?
比较系数得:
?
2ab?4a?10

2
?
?
b?4b?3?24
解得:
a??1,b??7
;或
a? 1,b?3
. 则
5a?b?2
.
【例2】已知
f(x)
是偶函数,而且在
(0,??)
上是减函数,判断
f(x)

(?? ,0)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并加以证明.
解:设x
1
<x2
<0,则-x
1
>-x
2
>0,
因为
f( x)

(0,??)
上是减函数,则
f(?x
1
)?f(? x
2
)
.
因为
f(x)
为偶函数,所以
f(x< br>1
)?f(x
2
)

由此可得
f(x)

(??,0)
上是增函数.
【例3】 集合
A?{x|?1?x?7}

B?{x|2?m?x?3m?1}
,若< br>A
解:由
A
B?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B?B
,得
B?A
.

B??
时,有:
2?m?3m?1
,解得
m?

B??
时,如右图数轴所示,则
?
2?m?3m?1
1
?
,解得
?m?2
. ?
2?m??1
4
?
3m?1?7
?
综上可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m?2
.
1
.
4
-1 2-m 3m+1 7 x
点评:已知两个含参集合的关系或者运算结果时,可以结合数轴分析区间端点的 位置情况,列出相关不等
式后求解参数范围. 注意当
B?A
时,不能忽视
B??
的情况.

高中数学奇函数加偶函数-浙江省高中数学叶状图考吗


高中数学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定义-高中数学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期望值概率最大吗


陕西高中数学竞赛成绩查询-高中数学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主元百度-2017小卷练透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知识大全 pdf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统计案例的知识点-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六)


高中数学必修四84页答案画图-全品作业高中数学选修2-1



本文更新与2020-09-16 14: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9808.html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讲解的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讲解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