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中数学的顺序-高中数学分a版和b版

高一数学学习与初中数学如何衔接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
知识差异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
函数概念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
学生联系
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
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
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
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
学过
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
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根的判别式
,求根公
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
等等。初中数学知识少、浅
、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
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
数学
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
度”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度和“
负300度”等角,
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
在内的所有大小
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
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
br>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
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6
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
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
这些排列
的数学方法。初中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
中规定了=-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
的概念进行
第 1 页
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
在以
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
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
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
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
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
中数学的学
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
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
将
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
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
教师将像初中那样监督每
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
个学生掌握
后再进行新课。(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
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有
模仿
做题和推理思维,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
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
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
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
在高考数
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
养。
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
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
,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创造精
神。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
就答不全
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第 2 页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学
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
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
练,老师
把学生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
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
只需
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
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
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
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
会贯通这
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
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
的发
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
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
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
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
才能适
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
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
,人的
一生只有18---
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
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
br>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
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
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
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
学了平面几何
,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
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
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
第 3 页
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
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
进性。
5、定量与变量的差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
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
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
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
过程
,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
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
题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
ax2+bx+c=0(a≠0
)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
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
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
学思想。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
、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
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
下子就触及
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
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
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
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
分几步,因式分
第 4 页
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
于这种机
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
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
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
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
导致成
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
“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
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
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
很大的方
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
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
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
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
指
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
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
现。因此,
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
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