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课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0:12
tags: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德能勤绩-自考高中数学要多久


高中数学课件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
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 ”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
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 br>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
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
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 br>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
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
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
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 ).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
(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 的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
意角 与 、 、 终边的 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
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 应用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
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
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 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 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
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 以采用发
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
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
正切值,以 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提高三角恒等变形
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 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
普通 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
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 目
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
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 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 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
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
人的思 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
渗透类比、化归、数形 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
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 ”、“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
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
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 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
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 生
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

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 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
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
讨、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重 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
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
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
导公式,并能熟 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
学生学习的热 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
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 我能行,从而
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
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
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
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
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 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
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
3000),sin150 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
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又有什么关系;

2.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过程的再现是深刻记忆的重要途径,在经
历思考问题-观察发现-到一 般化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特殊到一般,
数形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深入脑中,此时以类同问题
的提出,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现了探索的整个过程,加
深了知识的深刻记忆,对学生 无形中鼓舞了气势,增强了自信,加
大了挑战.而新知识点的自主探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充满了
极大的挑战.彼此相信,彼此信任,产生了师生的默契,师生共同进
步.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诱导公式(三)、(四)

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
的成功喜悦中, 猛然回头,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
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

(六)概括升华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 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 看成锐角时
原函数值的符合.(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设计意图

简便记忆公式.



(七)练习强化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sin(-1000 ); (2). cos(-204000).

设计意图

本练习的设置重点体现一 题多解,让学生不仅学会灵活运用应用三
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还能养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这里还 要给
学生指出课本中的“负角”化为“正角”是针对具体负角而言的.

学生练习

化简: .

设计意图

重点加强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

(八)小结

1.小结使用诱导公式化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步骤.

2.体会数形结合、对称、化归的思想.

3.“学会”学习的习惯.

(九)作业


1.课本p-27,第1,2,3小题;

2.附加课外题 略.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记忆及灵活应用,附加 题的设置
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更上一楼”.

(十)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 ,
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
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 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
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
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 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
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纳——概括——应用”等环节,在< br>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
预( 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
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 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
更新 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


和潜能的发 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
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篇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先来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这次讲座 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是苏州
五中的罗强校长,这边这位是苏州中学的刘华老师,那边那位是大
家熟悉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欢迎大家来
到我们研讨的现场!

老师们都知道,素质教育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是我们实行数学新
课程的主战场,做好教学设计 是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一
个关键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数学的教学设计呢?我们问过一些< br>老师,大家感觉有些疑惑,比如说有的老师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不
是就是备备课,写好一个
教案
、做一个
课件
,是不是这样?我们想听听来自江苏的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罗
强:我来谈谈自己对教学
设计
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
把教学设计变 成一种简单的教案设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经验型
的教学设计,没有上升为科学型的教学设计。其实, 国际上对教学
设计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提出了许多思想、理论、案例,教学设
计已经成为一个 独立的研究领域。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突出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它
10


更接近工程学,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强调目标递进和按部就班
的系统操作过程,其特点是注重目标细 化,注重分层要求,注重教
学内容各要素的协调。就好像我们要造一幢房子,先要把这幢房子
的 图纸设计出来,然后再设计一个施工的蓝图,教学就是按照这样
的设计来进行实施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突出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现
代教学设计理论 ,它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依据学习任务类型(如认知、 情感与心理动
作等)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
原有知识经验, 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其特点是问题与环
境,强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 突出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按照新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应该以学为中 心来进行教学设计,
简单的说就是——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打个比喻,就是说我们教师
好比是导 游,带着学生去一个新的景点旅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
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这么一个导游图,让学生在 参观各个景点的过程
中,经历学习这些知识的一种过程。

按照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的理念,我觉得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三条线
索,这样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教学设计的一种三维结构。第一条 线索
就是一种数学知识线索。因为教师进行的是学科教学;第二个线索
是学生的认知线索。因为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三个线索就是教师
的教学组织线索,因为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来实现的。比 如
第一条线索——数学知识,我觉得
数学知识实际有三个形态:一是自然形态,它既存在于客 观世界中
间,实际上也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间;二是学术形态,它是作为数
学学科的一种知识体 系而存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数学的
11


自然形态和学术形态的中 间架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数学的教育
形态。因此,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好数学的教育形态 ,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数学教育形态的一个过程。

通过对教学设计理 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我的体会很
深。有一位美国学者兰达曾经说过:教学设计是使天才能 够做到的
事一般人也能去做。我想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是一个大家都要努
力的目标。

张思明:刚才罗强老师从理论上分析了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应该关注哪些问 题?下面我们请刘华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在你们
实验区和老师接触的实践中,你感觉到老师们在教学设 计中存在着
哪些主要问题?

刘华:我想解剖一个由职初教师,就是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所提供
的一个教学案例。 我先简 单介绍一下他的教学设计。这是高一函
数单调性的一节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这个职初教师首先明确了
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他提出了两个生活中的情境,一个情境是
生活中的气温图;第二个情境 是股票的价格走势图,然后引入新课。
接着把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介绍给学生,紧接着进入了例题讲解阶段 ,
最后是有两个思考题。

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大致存在这样四点比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位教 师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比较机械地套用
了新课程的理念,按照“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 、价
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来叙述他的本节课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知
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是比较 实在的,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比较空洞,流于形式。其实,这
12


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标签而已,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好的情境应当是兼顾生 活化与数学
化,股票的价格走势图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其中还包含了
许多股票方面的专 门知识,对函数单调性这个数学概念的反映也不
够准确,作为本课的情境,不太恰当。
< br>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情境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
体验或参与数学化的探索过程, 从而建构起函数单调性这一概念。
我们看到在这位教师的设计当中,他忽略了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思维活动这样一个环节,而是直接把概念抛给了学生。我们认为学
生在数学学习中,“过程”相对来 说比仅仅接受概念这个“结果”
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发现有很多老 师认为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就是
习题的设计,这位教师本节课的例题、习题量非常多,而且对这些
习题的要求他存在着一步到位的倾向,尤其是他最后抛出来的含字
母的函数单调性的探索这个问题,我们 觉得在新授课当中这个习题
的要求太高了。我觉得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张思明:刘华老师谈了一个单调性的案例,对一个新教师的案例做
了一个分析,分 析出了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那么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就以 这个案例为出
发点,请罗强老师对函数单调性这个课题做了一个分析和再创造的
工作,在这个工 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再学习、再
认识,设计出一个更好、更适用于学生的教学设计。我 们来看一下
罗强老师的说课录像。

13


罗强老师的 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函数单
调性的教学设计。

首先谈 一下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
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 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
精心创设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学设 计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
设计学习”。 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 教学目标,实际上教学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将指引后续教学设计的方向,决定
后续教 学设计的具体工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要把
篇二:高中数学老师完整ppt讲义及对应作业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
学的一个重要 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
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 学思想,在越
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14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
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法分析

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
括,从而 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15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
学校
、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6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
高一
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 ——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
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
对象叫作这 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
写字 母a,b,c,d?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
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 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
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
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
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17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 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
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高中数学课件
》出自:
干货资源社

18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考点-高中数学如何从60到110


高中数学对勾函数的增减性-镇江高中数学教师基本功笔试题


高中数学单调递增公式-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高一答案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百度文库-高中数学面面平行相关问题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方法-高中数学参数方程t1和t2的


高中数学一年级 知识点小结-免费的高中数学必修二视频教学


上海高中数学内容-高中数学先学


高中数学必须掌握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视频必修一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0: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0640.html

高中数学课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