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教案下载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1:05
tags:高中数学教案

萍乡哪里可以补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多面体与


高中数学教案下载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设计

一、课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课题

二、姓名:岳伟 单位:木头凳高级中学 三、教材在本章节中的地位
及作用

1. “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
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这是《新

大纲》中增加的一个新内容,反映了《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应用的
重视,体现了数学的工 具性、应用性.

2.本节内容渗透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好教材,也

是培养学生观察、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

3.本节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用数学”的意识以及 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并能给出
解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化归、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
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2.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并准确
给出解答.

解 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
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
际问 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
的同时,各 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

的培养.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br>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
的学习品质.

2.教学手段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
学.根据本节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以

及作图的复杂性,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 教学容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形象性,本节课采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以 直观、生动地揭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以及图形的动态变化情况.

七、学生课前准备

坐标纸、三角板、铅笔和彩色水笔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图

(一)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 思考、并根据分析,尝试用坐标纸作图、解答.

引例:某班班长赵彬预算使用不超过50元 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
元的笔筒和7元的文具盒作为奖品,根据需要,笔筒至少买3个,
文具 盒至少买2个,问他最多共买多少个笔筒和文具盒?

请同学们考虑怎么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自然地让学 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息
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本节课探究目标,同时又复习
了 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二)例题示范,形成技能

(教师活动)电脑打出例题,并作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并根据分析,
尝试解答.

例1 要将两种大小不同的钢板截成a、b、c三种规格,每张钢板可
同时截得三种规格的 小钢板的块今需要三种规格的成品分别为15、
18、27块,问各截这两种钢板多少张可得所需三种规 格成品,且使
所用钢板张数最少?

[分析]本题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资源
来完成该项任务 (审题)引导学生弄清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抓住问
题的本质.


(建模)① 确定变量及目标函数:第一种钢板x张,第二种钢板y
张,所用钢板数为z张,则z=x+y② 分析约束条件;③ 建立线性
规划模型;

?2x+y≥15,?

x+2y≥18,??

设需截第一种钢板x张,第二种钢板y张,由题中表格得?x+3y≥27,

?x≥0,???y≥0.

试求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x, y,且使目标函数z=x+y取得最小值
(其中x, y均为正整数).

因此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求解)④ 运用图解法求出
最优解;

用多媒体教学, 着重分析如何寻找最优解是整数解.

??

?x+3y≥27,

?x≥0,???y≥0.

⑤ 回答实际问题的解.

解:设需截第一种钢板x张,第二种钢板y张,根据题意可得:

?2x+y≥15,

?

x+2y≥18,

z=x+y,

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

作直线l : x+y=0,

把直线l向右上方平移至l1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 点a,
且与原点距离最近,此时z=x+y取最小值.

解方程组?

得交点a的坐标(

185

?2x+y=15,?x+3y=27,

,

395

),由于

5



5

都不是整数,所以可行域内的点(

185


,

395

)不是最优解.

将直线l1向可行域 内平移,最先到达的整点为b(3,9)和c(4,8)它们
是最优解,此时z取得最小值12. 答: 要截得所需规格的三种钢板,
且使所截两种钢板的张数最少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截法是截第一
种钢板3张、第二种钢板9张;第二种截法是截第一种钢板4张、
第二种钢板8张,两种方法都最少要截 得两种钢板共12张.

[说明]这种寻找整点最优解的方法可简述为“平移找解法”,即打 网格,
描整点,平移直线l,找出整点最优解.此法应充分利用非整点最优
解的信息,作图要精 确.

设计意图: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而
寻找整点最 优解则是例1的难点.为此本环节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
教学,投影题目及表格,作可行域,动态演示直线 的平移过程等,
不仅能够增大教学容量,而且能够使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比,诱
发学生在感情 上参与;同时,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
激,以一种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 学内容及构建
知识结构,能把课堂结构反映得更集中、典型、精粹,从而大大优
化了课堂结构.

例2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甲种产品1 t,需耗a种
矿石10 t、b种矿石5 t、煤4 t;生产乙种产品1 t需耗a种矿石4 t、
b种矿石4 t、煤9 t.每1 t甲种产品的利润是600元,每1 t乙种产
品的利润是10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产 品的计划中要求消耗a种
矿石不超过300 t、b种矿石不超过200 t、煤不超过360 t,甲、乙
两种产品应各生产多少(精确到0.1 t),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分析] 本题是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怎样安排运用这些资源,能使
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 大.

(建模)(1)确定变量及目标函数:若设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 t,
y t,

利润总额为z元,则用x,y如何表示z?

(2)分析约束条件:z值随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量x,y变化而变化,

但甲、乙两种产品是否可以任意变化呢?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些制约因素? (3)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10x+4y≤300,?

5x+4y≤200,??


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4x+9y≤360,求x, y取何值时,目标函
数z=600x+1000y取得最大值,

?x≥0,

???y≥0;

(求解)采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

解:设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 t、y t,利润总额为z元, 根
据题意可得:

?10x+4y≤300,?

5x+4y≤200,??

?4x+9y≤360, ?x≥0,???y≥0;

目标函数为:z=600x+1000y. 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即可行域.

作直线l :600x+1000y=0, 即直线l:3x+5y=0,

把直线向右上方平移至l1 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且
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z=600x+1000y取最大值
. 解方程组?

?5x+4y=200,?4x+9y=360,

329100029

得m的坐标为x=

y=

≈12.3 ≈34.5

答:应生产甲产品约12.3 t,乙产品约34.5 t,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


[说明]对于最优解的近似值,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 情形取近似
值.按四舍五入取值即x=12.4,y=34.5时,虽然z=41940最大,但
此时的x,y不在可行域内.可以验证点(12.4,34.4)和(12.3,34.5)在
可行域 内,但当x=12.4,y=34.4时,z=41840;当x=12.3,y=34.5时,
z=4 1880,因此按精确度取舍后的最优解点,可以离m点“较远”,
但必须离l1距离最小.本例要求精 确到0.1 t,只需把坐标平面以
0.1 单位网格化,在格点上找到离l1距离最小的点,就是符合题意
的最优解.

设计意 图: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最常见困难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
成数学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弄清各元素 之间的关系;不能分
清问题的主次关系,因而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无法建立数学模型;
孤立地考 虑单个的问题情境,不能多方联想,形成正迁移.针对这
些障碍以及题目本身文字过长等因素,本环节教 师侧重于引导学生


建立数学模式,其余过程由学生自主解决.用多媒体展示最优解的近< br>似值.

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例子总结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互动 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电脑打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巡视学生解答情况,
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用坐标纸作图、解答.

22

某人有楼房一幢,室内面积 共180m,拟分隔成两类房间作为旅游
客房.大房间每间面积为18m,可

2

住游客5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40元;小房间每间面积为
15m,可住游 客3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50元;装修大房间每
间需1000元,装修小房间每间需600元.如 果他只能筹款8000元
用于装修,且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和小房间各多少间,
能 获得最大效益?

(答案:隔出大房间3间,小房间8间或者只隔出小房间12间就能
获得最大收益.) (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的结论并用多媒体展示正
确结论同时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对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和应用. (四)概括提炼,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思想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 1.本节课你学了哪些
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五)布置作业,探究延续

1.课本作业:p65,习题7.4第3,5题. 2.选做题:p88,第
16题

3.拓展题:通过网络搜索查阅有关线性规划的应用实例

设计意图: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巩固课堂内容,发现和弥补教与学
中的遗漏和不足,以便及时矫正. ( 六)小结:本节课的设计,力
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懂”到“会”到“悟”,体会钻研的意识,
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过程中,数学能力
和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九、板书设计(略) 十、课后附记

1.本节课是线性规划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它以二元 一次不等式
(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和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等知识为基础,体现了数
学的工具性、 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思
想.

2.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 最常见困难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
题,即不会建模,故本设计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线性规划 问题”


作为本堂课的重难点,并紧紧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已
知条件 ,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然后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作
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篇二: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
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 括,从
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
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
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
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x-5x+6=0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x-30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 —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
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
对象叫作这个集 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
写字母a,b,c,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
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 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
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 素是一样的,
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
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 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 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
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 ,那么a,b与集合a分别
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
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
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 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 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
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
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
用对象。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x∈n|1≤x8}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 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
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
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
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
关系.

2.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 等,类比实
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 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
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
了吗?

(1)a={1,2,3},b={1,2,3,4,5};

(2)设a为国兴中 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
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4)e={2,4,6},f={6,4,2}.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 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
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一般 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 关系,称集合a为b的
子集.

记作:a?b(或b?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教师引 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
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 所表示意义的理解。
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
的内部代 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如图l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
题2中实例1和实例3的venn图.
图1图2

投影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 b”相类比,在集
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得出结论: 若a?b,且b?a,则a=b.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实例,并
用venn图表示. 学生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
问题:

(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空集?

(2)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
别?

(3)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4)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正义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
出解释.

(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

(6)能否说任何一人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7)对于集合a,b,c,d,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
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过程,然后让学
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看法.

(四)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下列两道例题:

例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 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b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
的 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b,b?a,a?c,c?a

试用venn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

例2 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学生 做教材第8页的练习第l~3题,教师及时检查反馈。强调能
确定是真子集关系的最好写真子集,而不写 子集.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建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
学思想方法又那些.

2.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六)布置作业

第13页习题 1.1a组第5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
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
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篇三: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
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
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 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
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
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
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 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
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
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 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
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 些
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 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
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 个
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 的总
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 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
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 个具体对象,则或
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
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
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
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
记作a?a(或a a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 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
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 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
(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 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
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课本p6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 集合
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
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
表示法,要注意,一般 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
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三、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 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
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 示方法,
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

课题: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五、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
“大小”关系呢?(宣

布课题)

六、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
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 et)。

记作:a?b(或b?a)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

a b



a?b(或b?a)

(二)

a?b且b?a,则a=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

?a?b即 a=b?? b?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a?b,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
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或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四) 空集的概念

(实例引入空集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 结论:

1a?a 2a?b,且b?c,则a?c ○○

(六) 例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a={x|x-32},b={x|x≥5},并表示a、b的关系;

(七) 课堂练习

(八)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九) 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习题1.1 第5题

2、 提高作业:

1 已知集合a={x|ax5},b={x|x≥2},且满足a?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 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正方形},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题: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
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
集;(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
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
做”;

教学过程:

七、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 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
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八、新课教学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
为集合a与 b的并集(union)

记作:a∪b读作:“a并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9-10例4、例5)

问题:在上图中 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
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 合a与b的
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 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
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 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

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9-10例6、例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



a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 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
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
(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ua 即:cua={x|x∈u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题(p12例8、例9)

4. 求集合的并、交、 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
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

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

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 ,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
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a,a∩b?b,a∩a=a,a∩?=?,a∩b=b∩a

a?a∪b,b?a∪b,a∪a=a,a∪?=a,a∪b=b∪a (cua)∪a=u,
(cua)∩a=?

若a∩b=a,则a?b,反之也成立

若a∪b=b,则a?b,反之也成立

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6. 课堂练习

(1)设a={奇数}、b={偶数},则a∩z=a,b∩z=b,a∩b=?

(2)设a={奇数}、b={偶数},则a∪z=z,b∪z=z,a∪b=z

(3)集合a={n|nm+1∈z},b={m|∈z},则a b=__________22

5(4)集合a={x|-4≤x≤2},b={x|-1≤x≤3},c={x|x≤0,或x≥} 2

那么a b c=_______________,a b c=_____________;

九、归纳小结(略)

高中数学教程视频下载-高中数学 必修 选修 难度


2014高中数学竞赛成绩查询-学渣乐园高中数学视频


最新高中数学新课标课程标准-天津市高中数学集训队选拔


高中数学PPT教学模板-高中数学选修课建设评价


高中数学必修3概率课件-高中数学1-2教师用书电子版


高中数学必修二电子书pdf-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答案解析-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网


高中数学老师写一本书能赚多少钱-高中数学椭圆离心率秒杀技巧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1: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0768.html

高中数学教案下载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