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1:31
tags: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难度-高中数学搞不懂怎么办


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案


【篇一:高二数学:7.2《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1
沪教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n(a1?an)n(n?1)

?na1?d. 22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
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增强学生的应
用意识.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
而理解并掌握.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一张:记作 例:如图(课本),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
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 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
一层放12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等差数列中: (1)an-an
-1=d(n≥1),d为常数. (2)若a,a,b为等差数列,则a=

a?b

. 2

(3)若m+n=p+q,则am+an=ap+aq.(其中m,n,p,q均为正整数)
Ⅱ.讲授新课

[师]随着学习数列的深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打出投
影片)

这是一堆放铅笔的v形架,这形同前面所接触过的堆放钢管的示意
图,看到此图,大家都会很快捷地找到每一层的铅笔数与层数的关


系,而且可以 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利用它便可以求出每一
层的铅笔数.那么,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呢?这个问题又
该如何解决呢?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求和问
题?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1+2+3+…+100=?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很快求出它的结果,你知
道他是怎么算的吗? 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
3+98=101, ……

100

=5050. 2

这个问题,它也类似于刚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它可以看成是求等
差数列1,2,3,…,n,…的前100项的和.在上面的求解中,我们
发现所求的和可用首项、末 项及项数n来表示,且任意的第k项与
倒数第k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就启发我们如何去求一
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如果我们可归纳出一计算式,那么上述问
题便可迎刃而解.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即sn=a1+a2+…+an, ① 把项的
次序反过来,sn又可写成sn=an+an-1+…+a1 ② ①+②?2sn=
(a1+an)+(a2+an-1)+…+(an+a1)

又 ∵a2+an-1=a3+an-2=a4+an-3=…=an+a1,∴2sn=n
(a1+an) ,即:sn=

n(a1?an)

2

若根据等差 数列{an}的通项公式,sn可写为:sn=a1+(a1+d)
+…+[a1+(n-1)d] ①,把项的次序反过来,sn又可写为:
sn=an+(an-d)+…+[an-(n-1)d ②],把①、②两 边分别
相加,得2sn=

由此可得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

=n(a1+an),即:sn=

n(a1?an)

. 2

n(a1?an)

. 2

也就是说,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
半.


100(1?100)

=5050.

2

n(a1?an)n?a1?a1?(n?1)d?n(n?1)

又∵an=a1+(n-1)d,∴sn=??na1?d

222

n(a1?an)n(n?1)∴sn=或sn=na1+d

22

用这个公式来计算1+2+3+…+100=?我们有s100=

有了此公式,我们就不难解决最开始我们遇到的问题,下面我们看
具体该如何解决?

(打出投影片)

[师]分析题意可知,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120层铅笔,且自上而
下各层的铅笔成等差数列,可记为{an},其中
a1=1,a120=120,n=120.

[生]解:设自上而下各层的铅笔成等差数列{an},其中
n=120,a1=1,a 120=120.

则:s120=

120(1?120)

=7260

2

答案: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7260支铅笔.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例题:

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分析:先根据等差数列所给出项求出此数列的首项,公差,然后根
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

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an},前n项为的sn,由题意可知:
a1=-10,d=(-6)- (-10)=4,sn=54

由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可得: -10n+

n(n?1)

解之得:n1=9,n2=-3(舍去)

答案:等差数列-10,-6,-2,2,…前9项的和是54. Ⅲ.课堂练习
[生]练习课本

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sn; (1)
a1=5,an=95,n=10; 解:由sn=

n(a1?an)10?(5?95)

,得sn==500.

22


(2)a1=100,d=-2,n=50;

n(n?1)

d, 2

50?(50?1)

2

解:由sn=na1+

(3)a1=14.5,d=0.7,an=32

n(n?1)26(26?1)

评述:要熟练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两种形式,以便根据题目所
给条件灵活选用而求解.

2.(1)求正数数列中前n个数的和.

解:由题意可知正整数列为:1,2,3,…,n,…, ∴sn=

n(n?1)

2

(2)求正整数列中前n个偶数的和.

解:由题意可知 正整数数列为:1,2,3,…,n,…,其中偶数可组
成一新数列为:2,4,6,…2n,…,设正 整数列中前n个偶数的和
为sn,则sn=

评述:首先要理解题意,然后综合使用公式而求解. 3.等差数列5,
4,3,2,…前多少项的和是-30? 解:由题意可知,a1=5,d=4-
5=-1. 由sn=na1+

n(2?2n)

=n(n+1). 2

n(n?1)n(n?1)

评述: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n(a1?an)n(n?1)

=na1+d及其获22

取思路.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

(二)1.预习内容:课本

2.预习提纲:如何灵活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板书
设计

【篇二:沪科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7.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等差
数列求和公式,并能采用了 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得益于等差数
列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一性质
的认识“倒序相加”数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和方法.

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
点及难点

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简单应用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用具准备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观察

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
目,老师说:“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

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
时,高 斯站起来回答说:

“1+2+3+?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2.思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 br>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
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 是 “倒序相加”3.讨论

如图,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

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这个v形架上
共放

着多少支铅笔?

这是一堆放铅笔的v形架,这形同前面所接触过的堆放钢管的示意

图,看到此图,大家都会很快捷地找到每一层的铅笔数与层数的关
系,

而且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利用它便可以求出每一层的
铅笔


数.那么,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呢?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
决呢?经 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这个问题,类似于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小故事中的问题,它可以看成
是求等差数列1,2,
3,…,n,…的前120项的和.在上面的求解中,我们设想:如果还有
一堆同样放置的铅笔的v 形架.我们将它倒置拼在一旁,那么这时每层
铅笔的个数相同.可以发现所求的和可用首项、末项及项数 n来表示,
且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就启
发我们如何去研究 一般地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公式.如果我们可归
纳出这一个公式,那么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学习新课

1.公式推导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sn?

推导过程: n(a1?an). 2

证明:sn?a1?a2?a3???an?1?an①

sn?an?an?1?an?2???a2?a1 ②

①+②:2sn?(a1?an)?(a2?an?1)?(a3?an?2)???(an?an).

∵a1?an?a2?an?1?a3?an?2???.

∴2sn?n(a1?an). 由此得:sn?n(a1?an). 2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sn?na1?n(n?1)d. 2

用上述公式要求sn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a1,an.把an?a1?(n?1)d
入公式1即得:sn?na1?n(n?1)d. 2

此公式要求sn必须已知三个条件:n,a1,d (有时比较有用)

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sn,必须已知n,a1,d,an公式2又可化成
式子:sn?

2.例题分析 d2dn?(a1?)n.当d≠022

例1 一个堆放铅笔的 v型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
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这个v形 架上共放
着多少支铅笔?

解:由题意可知,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120层铅笔,且 自下而上各
层的铅笔成等差数列,记为?an?,其中a1?1,a120?120,根据等差
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得

s120?120?(1?120)?7260. 2

答:v形架上共放着72603.问题拓展

例2 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an?,前n项的和为sn,则


a1??10,d?(?6)?(?10)?4,sn?54.

由公式可得?10n?n(n?1)?4?54. 2

解得n1?9,n2??3(舍).

故等差数列-10,-6,-2,2…前9项的和是54.

三、巩固练习

?1.求集合m??m|m?7n,n?n*且m?100

1002?14. 77

∴正整数n共有14个即m中共有14个元素. 解:由7n?100得 n?

即7,14,21,…,98是a1?7为首项a14?98的等差数列.

sn? ∴14?(7?98)?735. 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sn?n(a1?an). 2

n(n?1)d. 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sn?na1?

?d2dn?(a1?)n,,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22

五、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p19,1,2,3.补充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a,前2n项和为b,求前3n项和.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求其前n项和的公式.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1.3(b?a)2. sn?3n2?n

七、教学设计说明

该节课是通过对于1+2+3+?+100的算法,发现等差数列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项 的和等于首、末项的和,从而得出了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思路,获得求和的一般思路.关键是通过具体 的例子发现一般
规律,然后导出前n项和公式.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推导,逐 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及归纳的思想方法.

7.2(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 课是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后的一节练习课.
在知晓公式的两种表示形式后,进一步 分析公式的特征,运用公式
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 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从而发
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用具准备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回忆

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n(a1?an)n(n?1)d和sn?na1?. 22d2dn?(a1?)n,?d?0?是
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22

2.思考

两个求和公式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条件.

3.讨论

二、学习新课

1.基本问题简析

求集合m={m|m=2n-1,n∈n*,且m<60}的元素个数及这些元素的
和.

61. 2

61又∵n∈n*. ∴满足不等式n<的正整数一共有30个. 2分析:由
2n-1<60,得n<

即集合m中一共有30个元素,可列为:1, 3,5,7,9,…,59.
它们组成一个以a1=1,a30=59,n=30的等差数列.

∵sn=n(a1?an)30(1?59),∴=900. s30=22

故集合m中一共有30个元素,其和为900.

2.例题分析

例1. 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多少个数能被3除余2分析:满足
条件的数属于集合,m={m|m=3n +2,m<100,m∈n*,n∈n }

解:分析题意可得满足条件的数属于集合.

m={m|m=3n+2,m<100,n∈n}

由3n+2<100,得n<322,且m∈n*, 3

∴n可取0,1,2,3,…,32.

即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33个数能被3除余2.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出来就是:2,5,8,…,98.

它们可组成一个以a1=2,d=3, a33=98,n=33的等差数列.

由sn=n(a1?an)33(2?98),得s33==1650. 22


故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33个数能被3除余2,这些数的和是
1650.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
1220,由此可以确定求其前n项 和的公式吗?

分析:若要确定其前n项求和公式,则要确定a1和d,由已知条件
可获两个关于a1和d的关系式,从而可求得.

解:由题意知s10?310,s20?1220.代入公式sn?na1?n(n?1)d. 2

?10a1?45d?310?a?4,n(n?1)可得? 解得?1?sn?4n??6?3n2?n.
2?d?6.?20a1?190d?1220

[说明](1)一般来说,等差数列的求解中,就是已知a1,an,n,d,sn
这五个量 中的三个量,求另外的两个量的问题.其中a1和d是关键
的基本量.

(2)从本 题还可以看来,由s10与s20可确定sn.事实上,已知两
次代入求和公式就可以

【篇三:数学:4.5《反函数的概念》教案(1)(沪教版高
一下)】


4.5反函数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反函数”是《高 中代数》第一册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
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 以让学生接受、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
本概念的理解 ,还为今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

(2)掌握求反函数的基本步骤,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
在联系;

(3)通过反函数概念的引入;函数及其反函数图像特征的主动探索,
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

独立地探究问题;掌握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试验研究的
方法;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 辛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反函数的图像特征;反函数定义域的确定. 四、
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境,引出概念

?


引例:在两种温度度量制摄氏度(c)和华氏度(f)相互转化时会发现,
有时两人选

?

用相同的数据,如下表,所建立的函数关系和作出的图像完全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函数的异同,引出反函数的定义.
介绍反函数的记号

y?f?1(x);了解f?1(x)表示反函数的符号,f

2、 探索研究,深化概念 ①探求反函数成立的条件.

?1

表示对应法则.

例1(1)y?x2(x?r)的反函数是(2)y?x2(x?0)的反 函数是
(3)y?x2(x?0)的反函数是 学生活动:讨论函数反函数成立的条
件(理论根 据为函数的定义):对值域a中任意一个y值,在定义
域d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值与它对应,即x与y必 须一一对应. ②探
求求反函数的方法.(课本例题)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32

(1)y?4x?2(2)y?x?1(3)y?x?1(x?0)

(4)y?

3x?11

(x?r,x??)

4x?22

[说明]:学生分四组完成,教师巡视,把典型错误及正确解法投影.
学生活动: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 (1) 变形:解方程y?f(x),得x?f

?1

(y); (x);

(2) 互换:互换x,y的位置,得y?f

?1

(3)写出定义域: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③观察反函数的图像,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结合反函数的定
义,探讨函数及其反

函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①从函数角度看:若
函数y?f(x)有反函数y?f

?1


(x),则y?f?1(x) 的反函数是

y?f(x),即y ?f(x)和y?f?1(x)互为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恰
好是原

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

②从函数图像看: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y?x对称.

③从单调性来看:原函数和反函数均为单调函数,他们具有相同的
单调性. 3、例题分析,巩固方法: (1)课本练习4.5 (2)补充练
习:

1、给出下列几个函数:①y?x?1(x?

2

?4(x?1)1

);② y?? 2?2x(x?2)

③y?x3?2(x?r) ④y?x(2?x)(x?0)其中不存在反函数的函数序号是②、


2、若指数函数y?f(x)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1),则此指
数函数为 ( a )

(a) y?() (b)y?2x (c)y?3x (D)y?10x

3、设f(x)??2?2x(x?1),则f

?1

1

2

x

(x) ( d )

(a)在(??,??)上是增函数 (b)在(??,??)上是减函数(c)在
[0,??)上是减函数 (D)在(??,0]上是增函数

4、若函数f(x)是函数y??2?2x2?0?x?1?的反函数,则f(x)的图像
为 ( b )

y

y

y

y

x

x

x

a bc d

5、y?

2x?x2 (1?x?2)反函数是 ( b )


(b)y?1??x2 (0?x?1) (d)y?1??x2 (0?x?1)

(a)y?1??x2 (?1?x?1) (c)y?1??x2 (?1?x?1)

6、若y?ax?b(a?0)有反函数且它的反函数就是y?ax?b 本身,求
a,b应满足的条件.

解:由y?ax?b,得ax?y?b.由a?0,知x?

所以函数y?ax?b的反函数为x?

1by?. aa

1b

y?. aa1b

由于函数y?ax?b的反函数x?y?就是函数y?ax?b本身,即有

aa

1b

?a,且??b. aa

于是,解得a?1,b?0或a??1,b为任意实数.

教师点拨: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样的一次函数,它的反函数正好
是它本身?②除了一次

函数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函数,满足反函数就是它本身?(y?

4、课堂小结

①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②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关系; 5、作业布置
练习册4.5 a组 六、教学设计说明

1.反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来定义. 在教学时先
通过实例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不 同,得到两个函数关系式和图像
完全不同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在此基础上,引出反函数的一般概念,使得较抽象 的概念能被学
生逐步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强调函数y?f(x)(x?d,y?a)的反函数存在的条件——“对值域a中任意一个y值,在定义域d中总有唯一确定的
x值与它对应”.

3.通过学生对课本例题的练习,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课堂练习的点评 ,让学生了解并总结出求反函数的步骤.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若函数y?f(x)有

?1

y?f(x)的反函数是y?f(x),即y?f(x)和反函数y?f(x),则

?1

kx?1

(k?0),y?等) xx?1


y?f?1(x)互为反函数,并了解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恰好是原函数
的值域与定义

域.

4.通过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下演示课本例题的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
像,让学生掌握x,y互换的几何意义,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
y?x对称,从而巩固对反函数 概念的理解.

初中高中数学视频教学反思-初高中数学题app


2016四川高中数学联赛-高中数学哪儿个网课好


高中数学概率基本公式-苏教版 高中数学 电子课本下载


高中数学不等式测试题答案-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类型


高中数学视频讲解软件-安徽高中数学用的教材


鲁教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公式除了内角和公式


有关高中数学的歌曲-当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高中数学常考230条结论-临沂市高中数学选修教材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0817.html

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