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数列经典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2:05
tags:高中数学教案

以后想当高中数学老师考研考啥-高中数学编排特点


数列教案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 作
a
n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2 项,……,序号为
n
的项叫第
n
项(也叫通项)记作
a
n

数列的一般形式:
a
1

a
2

a
3
,……,a
n
,……,简记作
?
a
n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
(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 数列
{a
n
}
的第n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
1,,,,

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
a
n
=
n

n
?
7,
n?N
?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
a
n
=
说明:

?
a
n
?
表示数列,
a
n
表示数列中的第
n
项,
a
n
=
f
?
n
?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
a
n
=
(?1)
=
?
n
1111
2345
1

n?N
?< br>)。
n
?
?1,n?2k?1
(k?Z)

?
?1,n?2k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 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
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 数集
N
?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f(n)
当自变量
n< br>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
函数值
f(1),f(2),f(3),
…… ,
f(n)
,…….通常用
a
n
来代替
f
?
n
?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
a
n
?2n?1
的图像.

(4) 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
系分: 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n?1)
?
S
1
(5)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与通项
a
n
的关系:
a
n
?
?

S?S(n≥2)
n?1
?
n
2
例:已知数列
{a
n
}
的前 n项和
s
n
?2n?3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练习:
1.根据数列前4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1 27


(1)1,3,5,7……;
2
2
?13
2
?14
2
?15
2
?1
(2),,,;
35
2 4
1
11
1
(3)
?
,,
?
,。
1*2
2*3
3*4
4*5
(4)9,99,999,9999…
(5)7,77,777,7777,…
(6)8, 88, 888, 8888…
n
2
?n?1
(n?N
?
)
2.数 列
?
a
n
?
中,已知
a
n
?
3< br>(1)写出
a
1,

a
2

a
3< br>,
a
n?1

a
n
2

(2)
79
2
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3


3.(2003京春理14,文15)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 应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观察表中数据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入表中空白(_____)内。

4、由前几项猜想通项:
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在空格及括号中分别填上适当的图形和数,写出点数的通项公式.



(1)

(4)
(7)
( )
( )
5.观察下列各图,并阅读下面的文字,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是( ),其通项公式
为 .
A.40个 B.45个 C.50个 D.55个



2条直线相
交,最多有1

个交点

3条直线相
交,最多有3
个交点
4条直线相
交,最多有6
个交点
二、等差数列
题型一、等差数列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 br>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用递推公 式表示为
2 27


a
n
?a
n?1
?d (n?2)

a
n?1
?a
n
?d(n?1)

例:等差数列
a
n
?2n?1

a
n
?a
n?1
?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
?(n?1)d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 可称为
AP
数列)的单调性:
d
?0
为递增数列,
d?0< br>为常数列,
d?0
为递减数列。
,则a
12
等于( ) 例:1.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7?a
9
?16,a
4
?1
A.15 B.30 C.31 D.64
2.
{a
n
}
是首项
a
1
?1
,公差
d?3
的等差数列,如果
a
n
?20 05
,则序号
n
等于
(A)667 (B)668 (C)669 (D)670
3.等差数列
a
n
? 2n?1,b
n
??2n?1
,则
a
n

b
n
为 (填“递增数列”或
“递减数列”)
题型三、等差中项的概念:
定义:如果
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b
的等差中项。其 中
A?
a?b
2


a
A

b
成等差数列
?
A?
a?b
2
即:
2a
n?1
?a
n
?a
n?2

2a
n
?a
n?m
?a
n?m

例: 1.(06全国I)设
?
a
n
?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
a
1
?a
2
?a
3
?15

a
1
a
2
a
3
?80
,则
a
11
? a
12
?a
13
?

A.
120
B.
105
C.
90
D.
75

2.设数列
{a
n
}
是单调递增的等差 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A.1 B.2 C.4 D.8

题型四、等差数列的性质:
(1)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 )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
?
a
?a
m
n
?
中,对 任意
m

n?N
?

a
n
?a
m
?(n?m)d

d?
a
n
n?m
(m?n)
(4)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若
m
n

p

q?N
?

m?n?p? q
,则
a
m
?a
n
?a
p
?a
q

题型五、等差数列的前
n
和的求和公式:
S
n
?
n(a
1
?a
n
)
n(n?1)1
2
? na
1
?
2
d
?
2
n
2
?(a< br>d
1
?
2
)n

(
S
2
n
?An?Bn(A,B为常数)
?
?
a
n
?
是等差 数列 )
递推公式:
S
(a
1
?a
n
)n
(a
m
?a
n?(m?1
n
?
2
?
)< br>)n
2


例:1.如果等差数列
?
an
?
中,
a
3
?a
4
?a
5
?12
,那么
a
1
?a
2
?...?a
7
?

(A)14 (B)21 (C)28 (D)35
2.(2009湖南卷文)设
S< br>n
是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已知
a
2
?3

a
6
?11
,则
S
7< br>等于( )
A.13 B.35 C.49 D. 63
3.(2009全国卷Ⅰ理) 设 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若
S
9
?72
,则
a
2
?a
4
?a
9
=
3 27


4.(2010重庆文)(2)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 br>a
1
?a
9
?10
,则
a
5
的值为 ( )
(A)5 (B)6 (C)8 (D)10

5.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 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
A.13项 B.12项 C.11项 D.10项
6.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br>项和为
S
n
,若
S
12
?21,则a
2?a
5
?a
8
?a
11
?

7.(2009全国卷Ⅱ理)设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n
项和为
S
n
,若
a
5
?5a
3
8.(98全国)已知数列{
b
n
}是等差数列,
b
1
=1,
b
1
+
b
2
+…+
b
1 0
=100.
(Ⅰ)求数列{
b
n
}的通项
b
n


9.已知
?
a
n
?
数列是等差数列,
a
1 0
?10
,其前10项的和
S
10
?70
,则其公差
d
等于( )
S
9
?

S
5
A.?
2
3
1
2
1
B.?
C. D.
3
3
3
10.(2009陕西卷文)设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为
s
n
,若
a
6?s
3
?12
,则
a
n
?

S
n
11.(00全国)设{
a
n
}为等差数列,
S
n
为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已知
S
7
=7,
S
15
=75,
T
n
为数列{}
n
的前
n
项和,求
T
n






12.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记为
S
n
,已知
a
10
?30 ,a
20
?50

①求通项
a
n
;②若
S
n
=242,求
n




13.在等差数列
{a
n
}
中,( 1)已知
S
8
?48,S
12
?168,求a
1
和 d
;(2)已知
a
6
?10,S
5
?5,求a
8< br>和S
8
;(3)
已知
a
3
?a
15
?40,求S
17







题型六.对于一个等差数列:
4 27


S

a
?
n

S
a
n?1
S
n
(2)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
2n?1
项 ,则①
S

?
S

?a
n
?a

;②

?

S

n?1
(1)若项数 为偶数,设共有
2n
项,则①
S

?
S

?nd
; ②

题型七.对与一个等差数列,
S
n
,S< br>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差数列 。
例:1.等差数列{
a
n
}的前
m
项和为30,前2< br>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
m
项和为( )
A.130 B.170 C.210 D.260
2.一个等差数列前
n< br>项的和为48,前2
n
项的和为60,则前3
n
项的和为 。
3.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10项和为100,前 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
4.设
S
n
为等 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4
?14,S
10
?S
7
?30,则S
9
=
5.(06全国II)设
S
n
是等差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若
S
3
1
S
=,则
6

S
6
3
S
12
D.A.
11
3
B. C.
38
10
1

9
题型八.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
a
n?1
?a
n
?d(常数)(n?N
?

?
?< br>a
n
?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法:
2a
n?1
?a
n
?a
n?2
③通项公式法: < br>(n?N
?
)
?
?
a
n
?
是等差数 列
a
n
?kn?b(k,b为常数)
?
?
a
n< br>?
是等差数列
(A,B为常数)
?
?
a
n
?
是等差数列
④前
n
项和公式法:
S
n
?An
2
?Bn





例:1.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 br>?a
n?1
?2
,则数列
{a
n
}
为 (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为
a
n
?2n?5
,则数列
{a
n
}
为 (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2
3.已知一个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 br>s
n
?2n?4
,则数列
{a
n
}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2
4.已知一个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 br>s
n
?2n
,则数列
{a
n
}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5.已知一个数列
{a
n
}
满足
a
n?2
?2a
n?1
?a
n
?0
,则数列
{a
n
}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5 27


6. 数列
?
a
n
?
满足
a
1
=8,
a
4
?2,且a
n?2
?2a
n?1
?a
n
?0

n?N
?

①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2
7.(01天津理,2)设
S
n
是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且
S
n< br>=
n
,则{
a
n
}是( )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 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




题型九.数列最值
(1)
a
1
?0

d?0
时,
S
n
有最大值;
a
1
?0< br>,
d?0
时,
S
n
有最小值;
2
(2)< br>S
n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
S
n

S
n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
S
n
?an?bn
的最值;
可用二次函数 最值的求法(
n?N
?
);②或者求出
?
a
n
?< br>中的正、负分界项,即:
若已知
a
n
,则
S
n最值时
n
的值(
n?N
?
)可如下确定
?
?< br>a
n
?0
?
a
n
?0

?

a?0a?0
?
n?1
?
n?1
例:1.等差 数列
?
a
n
?
中,
a
1
?0,S
9
?S
12
,则前 项的和最大。
2.设等 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已知

a
3
?12,S
12
?0,S
13
?0

①求出公差
d
的范围,
?,S
12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②指出
S
1
,S
2







*
3.(02上海)设{
a
n
}(
n
∈N)是等差数列,
S
n
是其前
n
项的和,且
S< br>5

S
6

S
6

S
7< br>>
S
8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
..
是( )
A.d<0 B.a
7
=0 C.S
9
>S
5
D.S
6
与S
7
均为S
n
的最大值
6 27


4.已知数列
?
a
n
?
的通项


n?98
n?99

n?N
?
),则数列
?
a
n
?
的前30项中最大项和最小项分别是
5 .已知
{a
n
}
是等差数列,其中
a
1
?31,公差
d??8

(1)数列
{a
n
}
从哪一项开始小于0?
(2)求数列
{a
n
}

n
项和的最大值,并求出对应
n
的值.

6.已知
{a
n
}
是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其中
a
1
?0
,公差
d?0
,若
S
10< br>?0
,求数列
{a
n
}

n
项和的最大值.
7.在等差数列
{a
n
}
中,
a
1?25

S
17
?S
9
,求
S
n的最大值.




题型十.利用
a
n?
?
(n?1)
?
S
1
求通项.
?
S
n
?S
n?1
(n?2)
1.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
S
n
?n
2
?1
.(1)试写出数列的前5项;(2)数列
{a
n
}
是等差数列吗?(3)你 能写出数

{a
n
}
的通项公式吗?

2
2.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br>n
?n?4n?1,


3.(2005湖北卷)设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为S
n
=2n,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

4.已知数列
?
a
n
?
中,
a
1
?3,

n

S
n
?
①求证 :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②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5.(2010安 徽文)设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
S
n
?n
2
,则
a
8
的值为( )
(A) 15 (B) 16 (C) 49 (D)64

7 27
1
(n?1)(a
n
?1)?1

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
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q
表示
(q?0)
,即:
a
n?1

a
n
?q(q?0)


一、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
递推关系:a
n?1
?a
n
q
通项公式:a
n
?a
1
?q
n?1< br>
推广:a
n
?a
m
?q
n?m
1. 在等 比数列
?
a
n
?
中,
a
1
?4,q?2< br>,则
a
n
?

2. 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
a
7
?12,q?
3
2
,则
a
19
?_____.

3.(07重庆文) 在等比数列{
a
n
}中,
a
2
=8,
a
1
=64,,则公比q为( )
(A)2 (B)3 (C)4 (D)8 < br>4.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
a
2
??2

a
5
?54
,则
a
8
=

5.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a
n
}
中,首项
a
1
?3
,前三项和为21,则
a
3
?a
4?a
5
?
( )
A 33 B 72 C 84 D 189

二、等比中项:若三个数
a,b,c
成等比 数列,则称
b

a与c
的等比中项,且为
b??ac,注:b?ac
是成等
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例:1.
2?3

2?3
的等比中项为( )
2
(A)1

(B)?1

(C)?1

(D)2

2.(2009重 庆卷文)设
?
a
n
?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a
1
?2

a
1
,a
3
,a
6
成等 比数列,则
?
a
n
?
的前
n


S
n
=( )
n
2
5nn
2
3 n
n
2
7n
?
C.
?

?
A. B.
3324
44
三、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D.
n?n

2
?
1.(1)
若m?n?p?q, 则a
m
?a
n
?a
p
?a
q
(其中m,n ,p,q?N)

n?m
?
(2)
q
a
n
2
,a
n
?a
n?m
?a
n?m
(n?N
?
)

a
m
(3)
?
a
n
?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
8 27


(4 )
?
a
n
?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
?
a
n
?
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
2
例:1.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
a
1

a
10是方程
2x?5x?1?0
的两个根,则
a
4
?a
7< br>?
( )
2
5
11

(C)?

(D)

(A)?

(B)
2
2
22
2. 在等比数列
?
a
n
?
,已知
a
1
?5

a
9
a10
?100
,则
a
18
= 3.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
a
1
? a
6
?33,a
3
a
4
?32,a
n
?a
n?1

①求
a
n

②若
T
n< br>?lga
1
?lga
2
???lga
n
,求T
n






4.等比数列
{an
}
的各项为正数,且
a
5
a
6
?a
4
a
7
?18,则log
3
a
1
?log
3
a
2
?L?log
3
a
10
?
( )
A.12 B.10 C.8 D.2+
log
3
5

5.(2009广东卷理)已知等比 数列
{a
n
}
满足
a
n
?0,n?1,2,L2n
a?a?2(n?3)
,则当
n?1
时,
52n?5
,且
log
2
a
1
?log
2
a
3?L?log
2
a
2n?1
?
( )
22
2
(n?1)(n?1)
n(2n?1)
n
A. B. C. D.
2.前
n
项和公式
(q?1)
?
na
1
?
n
S
n
?
?
a
1
(1?q)
a
1
?a
n
q
?
?
1?q
?
1?q
(q?1)

例:1.已知等比数列
{a
n
}
的首 相
a
1
?5
,公比
q?2
,则其前n项和
S
n
?

2.已知等比数列
{a
n
}
的首相
a
1
?5
,公比
q?

S
n
?

3.设等比数列
{a
n
}的前n项和为
S
n
,已
a
2
?6,
6a
1
?a
3
?30
,求
a
n

S
n

4.(2006年北京卷)设
f(n)?2?2?2?2?L?2
A.< br>1
,当项数n趋近与无穷大时,其前n项
2
2
n
(8?1)

7
(n?N)
,则
f(n)
等于( )
2
n ?1
2
n?3
2
n?4
B.
(8?1)
C.
(8?1)
D.
(8?1)

7
77
47103n?10
5.(1996全国文,21)设等比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若
S
3

S6
=2
S
9
,求数列的公比
q



9 27


6.设等比数列
{a
n
}
的公 比为q,前n项和为S
n
,若S
n+1
,S
n
,S
n+2
成等差数列,则q
的值为 .


3.若数列
?
a
n
?
是等比数列,
S
n< br>是其前n项的和,
k?N
*
,那么
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 等比数列.
如下图所示:
????????????
S
?
3k< br>????????????
a
1
?a
2
?a
3
???a
k
?a
k?1
???a
2k
?a
2k? 1
???a
3k

???????????????????????
S
k
S
2k
?S
k
S
3k
?S
2k
例:1.(2009辽宁卷理)设等比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为
S
n
,若
S
6
S
3
=3 ,则
S
9
S
6
=
78
A. 2 B.
3
C.
3
D.3
2.一 个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为48,前2
n
项的和为60,则前3
n项的和为( )
A.83 B.108 C.75 D.63
3.已知数列
?
a
n
?
是等比数列,且
S
m
?10,S
2m
?30,则S
3m
?


4.等比数列的判定法
(1)定义法:
a
n?1
?q( 常数)?
?
a
n
?
为等比数列;
a
n
2
(2)中项法:
a
n?1
?a
n
?a
n?2
(a
n
?0)?
?
a
n
?
为等比数列; n
(3)通项公式法:
a
n
?k?q(k,q为常数)?
?a
n
?
为等比数列;
n
?
?
a
n
?
为等比数列。 (4)前
n
项和法:
S
n
?k(1?q)(k,q为常数)
S
n?k?kq
n
(k,q为常数)?
?
a
n
?
为 等比数列。
n
例:1.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为
a
n
?2
,则数列
{a
n
}
为 (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2.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a
n
?a
n?2
2
(a
n
?0)
,则数列< br>{a
n
}
为 (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n?1
3.已知一个数列
{a
n
}
的前n项和
s
n
?2?2
,则数列
{a
n
}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



(n?1 )
?
S
1
5.利用
a
n
?
?
求通 项.
S?S(n?2)
n?1
?
n

10 27


例:1.(2005北京卷)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a
1
=1,
a
n?1< br>?
的值及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1S
n

n
=1,2,3,……,求
a
2
a
3

a
4
3
*
2.(2005山东卷)已知 数列
?
a
n
?
的首项
a
1
?5,

n
项和为
S
n
,且
S
n?1
?S
n
?n?5(n?N)
,证明数

?
a
n
?1< br>?
是等比数列.






四、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
(1).公式法(定义法)
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
例:1已知等差数列
{a
n
}
满足:
a
3
?7,a
5
?a
7
?26< br>, 求
a
n





2.已知 数列
{a
n
}
满足
a
1
?2,a
n
?a
n?1
?1(n?1)
,求数列
{a
n
}
的 通项公式;


?
3.数列
?
a< br>n
?
满足
a
1
=8,
a
4
?2,且 a
n?2
?2a
n?1
?a
n
?0

n?N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4.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1
?2,



5. 设数列
{a
n
}
满足
a
1
?0




11 27
1
a
n?1
?
1?2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an
11
??1
,求
{a
n
}
的通项公式
1?a
n?1
1?a
n



6.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





7. 等比数列
{a
n
}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2a
1
?3a
2
?1

a< br>3
?9a
2
a
6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8.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1
?2,a
n
?3a
n?1
(n?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9.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a
1
?2,a
2
?4且a
n?2
?a
n
?a
n?1

n?N
?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2
2
2a
n
,a
1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a
n
?2




10. 已知数列{a
n
}
满足
a
1
?2,

a
n?1
?5




11. 已知数列
{an
}
满足
a
1
?2,

a
n?1?5?2
式;





12.数列已知数 列
?
a
n
?
满足
a
1
?



12 27
n?1
n?1
?2(a
n?5
n
)

n?N
?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2?3(a
n
?5?2
n< br>?2)

n?N
?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
1
,a
n
?4a
n?1
?1(n?1 ).
则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2









(2)累加法
1、累加法 适用于:
a
n?1
?a
n
?f(n)

a
2
?a
1
?f(1)

a
n?1
?a
n
?f(n)
(n?2)
,则
a
3
?a
2
?f(2)
L

L
a
n?1
?a
n
?f(n)

两边分别相加得
a
n?1
?a
1
?
例:1.已知数列{a
n
}
满足
a
1
?




?
f(n)

k?1
n
1
,
2
a
n?1
?a
n
?
1
4n
2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a
1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a
n
?2n?1



n
3.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a
n
?2?3?1,a
1
?3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n?1
4. 设数列
{a
n
}< br>满足
a
1
?2

a
n?1
?a
n< br>?3?2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13 27







(3)累乘法
适用于:
a
n?1
?f(n)a
n


a
n?1< br>aa
a
?f(n)
,则
2
?f(1),
3
? f(2),LL,
n?1
?f(n)

a
n
a
1< br>a
2
a
n
n
a
n?1
两边分别相乘得,?a
1
?
?
f(k)

a
1
k?1
n
例:1.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2(n?1)5?a
n
,a
1< br>?3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a
1
?


3.已知
a
1
?3

a
n?1
?



(4)待定系数法
适用于
a
n?1
?qa
n
?f(n)

解题基本步骤:
1、确定
f(n)



2、设等比数列
?
a
n
?
?
1
f(n)
?
,公比为

14 27
2
n

a
n?1
?a
n
,求
a
n

3
n?1
3n?1
a
n

(n?1)
,求
a
n

3n?2



3、列出关系式
a
n?1
?
?
1
f(n?1)?< br>?
2
[a
n
?
?
2
f(n)]



4、比较系数求
?
1

?
2



5、解得数列
?
a
n
?
?
1
f(n)
?
的通项公式





6、解得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例:1. 已 知数列
{a
n
}
中,
a
1
?1,a
n?2a
n?1
?1(n?2)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2.(2006,重庆,文,14)在数列
?
a
n
?
中,若
a
1
?1,a
n ?1
?2a
n
?3(n?1)
,则该数列的通项
a
n
?
_______________

*
3.(2006.
< br>福建.理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br>a
1
?1,a
n?1
?2a
n
?1(n?N).求数列
?
a
n
?
的通
项公式;




n
4.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2a
n
?3?5,a
1
?6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15 27


解:设
a
n?1
?x?5




n?1
?2(a
n
?x?5
n
)

n
5.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 1
?3a
n
?5?2?4,a
1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设
a
n?1
?x?2




n?1
?y?3(a
n
?x?2
n
?y)

6.已知数列
?
a
n
?
中,
a
1
?


5
11
n?1
,
a
n?1?a
n
?()
,求
a
n

6
32
2
7.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br>a
n?1
?2a
n
?3n?4n?5,a
1
?1,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2
解:设
a
n?1
?x(n?1)?y(n?1)?z?2(a
n
?xn?yn?z)






n?1
8.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2a
n
?4?3,a
1
?1
,求数列
?
a
n
?
的 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为
a
n?2
?pa
n?1
?qa
n
(其中p,q均为常数)。
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a
n? 2
?sa
n?1
?t(a
n?1
?sa
n
)

其中s,t满足
?


16 27
?
s?t?p

?
st??q




9.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2
? 5a
n?1
?6a
n
,a
1
??1,a
2
?2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5)递推公式中既有
S
n

分析:把已知关系通过
a
n
?
?

?
S
1
,n?1
转化为数列
?
a
n
?

S
n
的递推关系,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S?S,n?2
n?1
?n
1
S
n

n
=1,2,3,……,求
a2

a
3

a
4
的值
3
1. (2005北京卷)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a
1
=1,
a
n?1
?
及数列{< br>a
n
}的通项公式.




*2.(2005山东卷)已知数列
?
a
n
?
的首项
a< br>1
?5,

n
项和为
S
n
,且
S< br>n?1
?S
n
?n?5(n?N)
,证明数列
?
a< br>n
?1
?
是等比数列.







17 27


3.已知数列
?
an
?
中,
a
1
?3,

n

S
n
?
①求证: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②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1
(n?1)(a
n
?1)?1

2
4. 已知 数列
{a
n
}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前n项和
S
n
满 足
S
n
?

{a
n
}
的通项公式。









(6)根据条件找
n?1

n
项关系
例1.已知数列{a
n
}
中,
a
1
?1,a
n?1
? C?
1
(a
n
?1)(a
n
?2)
,且
a
2
,a
4
,a
9
成等比数列,求数
6
15 1
,若
C?,b
n
?
,求数列
{b
n
}< br>的通项公式
a
n
2a
n
?2
1n?1
a? 1,a?(1?)a?
1n?1n
{a}
n2
n
2.(2009全 国卷Ⅰ理)在数列
n
中,
b
n
?
a
n
n< br>,求数列
{b
n
}
的通项公式 (I)设




18 27





(7)倒数变换法 适用于分式关系的递推公式,分子只有一项
例:1.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







(8)对无穷递推数列
消项得到第
n?1

n
项的关系
例:1. (2004年 全国I第15题,原题是填空题)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2a
n
,a
1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 公式。
a
n
?2
a
1
?1,a
n
?a< br>1
?2a
2
?3a
3
?L?(n?1)a
n?1(n?2)
,求
{a
n
}
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
?
a
n
?
满足
a
1
?3a
2
?3
2
a
3
?…?3
n?1
a
n?












(9)、迭代法
3(n?1)2
例:1.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a
n
, a
1
?5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n
n

a?N
*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
3
19 27


3(n?1)2
解 :因为
a
n?1
?a
n
,所以
n
a
n< br>?a
3n?2
n?1
n?1
?[a
]
3(n?1)? 2
n?2
3n?2
n?1
n?2
]?a
3
2
(n?1)?n?2
(n?2)?(n?1)
n?2
?[a
?
L
?a
3(n?2)?2
n?3
3
2
(n ?1)?n?2
(n?2)?(n?1)
n?3
3(n?3)?(n?2)?(n?1 )
3(n?2)(n?1)n?2
?a
n?3

3
n ?1
?2?3
LL
(n?2)?(n?1)?n?2
1?2?
LL< br>?(n?3)?(n?2)?(n?1)
1
n?1
n(n?1)
?n! ?2
2
?a
1
3

a
1
?5
,所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5
(10)、变性转化法
3
n?1
?n!?2
n(n?1)
2

1、对数变换法 适用于指数关系的递推公式
n5
例: 已知数列
{a< br>n
}
满足
a
n?1
?2?3?a
n

a
1
?7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n5
解:因为
a
n?1
?2?3?a
n
,a
1
?7
,所以
a
n
?0,a
n?1
?0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lga
n?1
?5lga
n
?nlg3? lg2







2、换元法 适用于含根式的递推关系
例: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1
?
1
(1?4a
n
?1?24a
n
),a
1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16
1
2
(b
n
?1)

24
解 :令
b
n
?1?24a
n
,则
a
n
?






20 27






五、数列求和
1.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
na(q?1)
S
n(a?a
2
?
n?1)
2
d

S
?
1
1n
)
n(
n
??na
1
n
?
?
a
?
1
(1?q
n
)
?
1?q
(q?1)
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
(理)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时,
S?
a
1
1?q

例 :1.已知等差数列
{a
n
}
满足
a
1
?1,a< br>2
?3
,求前
n
项和
{S
n
}




2. 等差数列{
a
n
}中,
a< br>1
=1,
a
3
+
a
5
=14,其前
n
项和
S
n
=100,则
n
=( )
A.9 B.10 C.11 D.12
3.已知等比数列
{a
n
}
满足
a
1
?1,a
2
?3
,求前
n
项和
{S
n
}






4.设
f(n)?2?2
4
?2
7
?2
10
?L?2
3n?10
(n?N)
,则
f(n)
等于( )
A.
2
(8
n
?1)
B.
2
(8
n?1
?1)
C.
2
(8< br>n?3
?
D.
2
7
7
1)

7
(8
n?4
7
?1)


2.错位相减 法求和:如:
?
a
n
?
等差,
?
b
n?
等比,求a
1
b
1
?a
2
b
2???a
n
b
n
的和.

例:1.求和
S?1 ?2x?3x
2
?L?nx
n?1
n


2.求 和:
S
1
n
?
a
?
23n
a
2< br>?
a
3
???
a
n


3.设{a
n
}
是等差数列,
{b
n
}
是各项都为正 数的等比数列,且
a
1
?b
1
?1

a
3
?b
5
?21

a
5
?b
3
?1 3
21 27
(Ⅰ)



{a
n
}
{b
n
}
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
?
?
a
n
?
?
的前
n
项和
S
n

?
b
n
?









3.裂项相消法求和: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拆项:
1111111
???(?)

n(n?1)nn?1(2n?1)(2n?1)22n?12n?1

11111111
?(?)?[?]

n(n?2)2nn?2

n(n?1)(n?2)2n(n?1)(n?1)(n?2)

n?n!?(n?1)!?n!

n11
i?1ii
C< br>n
??
?1
?C
n
?C
n?1
(n?1)! n!(n?1)!

数列
?
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
?
?
1
?
?
的前
n
项和
?
a
n
a
n?1
?



例:1.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br>n
,若
a
n
?
A.1 B.
1
,则
S
5
等于( )
n(n?1)
51
1
C. D.
6630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3.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1
,求前
n
项的和;
n(n?1)
1
n?n?1
,求前
n
项的和.
22 27




4.已知数列
{a
n< br>}
的通项公式为
a
n




5.求
1?






6.已知
a?0,a?1
,数列
?
a
n
?
是首 项为a,公比也为a的等比数列,令
b
n
?a
n
?lga
n
(n?N)
,求数列
?
b
n
?
的前
n项和
S
n









4.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1. 求
S

?3CC?6??…3nC
nnnn






012nn
2.求证:
C
n
?3C
n
? 5C
n
?...?(2n?1)C
n
?(n?1)2

11 1
n?1
??
L
?
,设
T
n
?
, 求
T
n

a
1
?a
3
a
2?a
4
a
n
?a
n?2
2
1111
? ????,(n?N
*
)

1?21?2?31?2?3?41?2?3???n
12n




23 27


3.设数列
?
a
n
?
是公差为
d
,且首项为
a
0
?d
的等差数列,
01n
求和:
S
n?1
?a
0
C
n
?a
1
C
n
???a
n
C
n





综合练习:
1.设数列
{a
n
}
满足
a
1
?0

(1)求
{a
n
}
的通项公式
(2)设
b
n
?








2.等比数列
{a
n
}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2a
1
?3a
2
?1
a
3
?9a
2
a
6

(1)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设
b< br>n
?log
3
1
?log
3
2
?...?l og
3
n
,求数列
{










3.已知等差数列
{a
n}
满足
a
2
?0
,
a
6
?a
8
??10
.
(1)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及
S
n

aa
a
11
??1

1?a
n?1
1?a
n
1?a
n?1
n
,

S
n
?< br>?
b
k
,证明:
S
n
?1

k?1
n
2
1
}
的前n项和
b
n
24 27


(2)求数列
{




a
n
}
的前n项和
2
n ?1
4.已知两个等比数列
{a
n
}

{b
n}
,满足
a
1
?a(a?0)

b
1
?a
1
?1

b
2
?a
2
?2

b
3
?a
3
?3

(1)若
a?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a
n
}
唯一,求
a
的值




2n?1
5.设数列
{a
n
}满足
a
1
?2

a
n?1
?a
n?3?2

(1)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2)令
b
n
?na
n
,求数列
{b
n
}
的前n项和
S
n









2
6.已知
a
1
=2,点(
a
n
,a
n+1
)在函数
f
(
x
)=< br>x
+2
x
的图象上,其中=1,2,3,…
(1) 证明数列{lg(1+
a
n
)}是等比数列;
(2) 设
T
n
=(1+
a
1
) (1+
a
2
) …(1+
a
n
),求
T
n
及数列{
a
n
}的通项;
(3) 记
b
n
=









25 27
2
11
?
,求{
b< br>n
}数列的前项和
S
n
,并证明
S
n
+=1 .
3T
n
?1
a
n
a
n
?2

< p>




7.已知等差数列
{a
n
}
满足:
a
3
?7,a
5
?a
7
?26
{a
n
}
的前n项和
S
n

(1)求
a
n

S
n

(2)令
b
n
?









8.已知数列
?
a
n
?
中,
a
1
?3,

n

S
n?
①求证: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②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③设数列
?
1
a
n
?1
2

n?N
),求数列{b
n
}
前n项和
T
n

?
1
(n?1)(a
n
?1)?1

2
?
1
?
是否存在实数
M
,使得
T
n
?M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成立?若存在,求
M
?
的前
n
项和为
T
n

?
a
n
a
n?1
?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
9.数列
?
a
n
?
满足
a< br>1
=8,
a
4
?2,且a
n?2
?2a
n? 1
?a
n
?0

n?N
),
(Ⅰ)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Ⅱ)设< br>b
n
?
1
m
(n?N
*
),S
n< br>?b
1
?b
2
????b
n
,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 br>m
,使得任意的
n
均有
S
n
?
n(12?a
n
)
32
总成立?若存在,求出
m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26 27




27 27

高中数学公式集锦-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衔接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文科-高中数学教学能手讲课视频


免费下载高中数学不等式证明题-高中数学高一高二学什么


高中数学必修一好的教辅-高中数学选修2-3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公式-高中数学青年


高中数学一般大学能学好高数吗-诱导公式是高中数学第几本书


高中数学选修4-4历年大题-高中数学必修5 苗金利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板书设计-高中数学怎么学才简单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2: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0882.html

高中数学数列经典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