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教案—点到直线的距离(免费)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3:20
tags: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导数函数怎么降幂-教育机构高中数学笔试怎么过


教 案
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
第七章第3节
教案目标:

(1) 至少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一种推导方法,能用公式来求点到
直线距离。
(2)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3) 认识事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互相 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培养学
生转化的思想和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
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及公式的应用

教案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案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

教案时间:45分钟

教案过程:

1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认知冲突(约5分钟)

问题:假定在直角坐标系上,已知一个定点P(x
0
,y
0
)和一条定直线l:
Ax+By+C=0,那么如何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1:先过 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Q,则|PQ|就是点P到直线l
的距离d;然后用点斜式写出垂线方程, 并与原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此方程
组的解就是点Q的坐标;最后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PQ|。
接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列5道题(尝试性题组),请5位学生上黑板练习
(第(4)题请一位 运算能力强的同学,其余学生在下面自己练习,每做完一题
立即讲评):
(1)求P(1

,2)到直线l:x=3的距离d。(答案:d=2)
(2)求P(x
0
,y
0
)到直线l:By+C=0(B≠0)的 距离d;(答案:
d?y
0
?
C

B
(3) 求P(x
0
,y
0
)到直线l:Ax+C=0(A≠0)的距离d;(答案 :
d?x
0
?
C

A
(4) 求P(6

,7)到直线l:3x-4y+5=0的距离d;(答案:d=1)
(5) 求P(x
0
,y
0
)到直线l:Ax+By+C=0(AB≠0)的距离d。
第(1) 容易、(2)和(3)题虽然含有字母参数,但由于直线的位置比较
特殊,学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第( 4)题虽然运算量较大,但按照刚才学生1
回答的方法与步骤,也能顺利解出正确答案;第(5)题虽然 思路清晰,但由于
字母参数过多、运算量太大行不通。学生们陷入了困境。
1 5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约8分钟)

教师:根据以上5位学生的运算结果,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2:当直线的位置比较特殊( 水平或竖直)时,点到直线的距离容易
求得,而当直线是倾斜位置时则较难;含有多个字母时虽然想起来 思路很自
然,但具体操作起来因计算量很大而无法得出结果。
教师:那么,练习(5)有没有 运算量小一点的推导方法呢?我们能不能根
据刚才的第(2)、(3)的启示,借助水平、竖直情形和平 面几何知识来解决
y
倾斜即一般情况呢?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3:能!如图1,过点P作x、y 轴的垂线分别交
直线l于S、R,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P(x
0
,y
0
)
|PQ|=(|PR|·|PS|)|RS|
R
d
教师:|PR|怎么求?|PS|又怎么求?
Q
学生3:设R(x
1
,y
0
),则由Ax
1
+By
0
+C=0,
x
O
S
得x
1
= —(By
0
+C)/A,
∴|PR|=| x
0
- x
1
|=|Ax
0
+By
0
+C|/|A|;
同理:|PS|=|Ax
0
+By
0
+C|/|B|。
教师:|RS|怎么求?
学生3:|RS|=
PR?PS
22
图1
l
=(
A
2
?B
2
|AB|)·|Ax
0
+By
0
+C|。
教师:|PQ|结果是什么?
学生3:|PQ |=
Ax
0
?By
0
?C
A
2
?B
2

教师:公式的这种推导方法是否需要作补充说明?
学生4:当A=0或B=0时,ΔPRS不存在,故应说明公式当A=0或B=0
时是否适用?
由(2)、(3)检验可知公式依然成立,即公式对任意直线都适用。
3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约10分钟)

教师: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方法不少。 前面我们学了函数、三角函
数、向量、不等式等数学知识,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
法来推导这个公式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上进行讨论交流,由
组长负责记录。1 0分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找到的最好的一种推导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进行“成果”交流。
学生们积极探讨;教师来回巡视,回答各研究小组的询问……
4.学生交流“成果”,教师点评小结(约16分钟)

经过约十分钟的研讨,各小组 都找到了新的推导方法。于是教师请4名代
表依次上讲台(让准备成熟的先讲),借助实物投影介绍本组 的“成果”。由
于时间关系,每组只要求讲一种方法,用时不超过4分钟,且各组的方法不能
重 复。
学生5:我们用的是“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数学思想。请看投影屏
幕:
2 5


设Q的坐标为(x
1
,y
1
),则直线PQ的斜率k
1
=
k= -
y< br>1
?y
0
,又直线l的斜率
x
1
?x
0A
,于是由PQ⊥ l得, k
1
k= -1即B(x
1
- x
0
)-A(y
1
- y
0
)=0 ①
B
又因为Ax
1
+By
1
+C=0, 即Ax
1
+By
1
=-C
两边同减Ax
0
+By
0
得 A(x
1
-x
0
)+B(y
1
-y
0
)= - (Ax
0
+By
0
+C) ②
于是①
2
+②
2
得, (A
2
+B
2)[(x
1
-x
0
)
2
+(y
1
-y
0
)
2
]= (Ax
0
+By
0
+C)
2
,
即 (A
2
+B
2
) d
2
= (Ax
0
+By
0
+C)
2

所以 d=
Ax
0
?By
0
?C
A
2
?B
2

教师:“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真是奥妙无穷,这是解读几何减少运算
量 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妙不可言。
学生6: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一种独特的方法——向量法,请看投影屏
幕:
如图2,设T(x
1
,y
1
)为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则
y
Ax
1
+By
1
+C=0,
PT
=(x
1
-x
0
,y
1
-y
0

∵PQ⊥直线l ,

PQ
平行于直线l的法向量
n
=(A,B)
O
l
d
P(x
0
,y
0
)
x
Q
T(x
1
,y
1
)
另设
n

PT
的夹角为θ,则
n
·
PT
=
nP T
cosθ
图2
即|A(x
1
-x
0
)+ B(y
1
-y
0
)|=
A
2
?B
2
|
PT
|| cosθ|
即|Ax
0
+By
0
+C|=
A
2
?B
2
·d
∴d=
Ax
0
?By
0
?C
A
2
?B
2

教师:向量是数量与图形的有机结合,解读 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
问题,两者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三小组的推导方法证明了这一点, 也
再次说明了向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工具性,用向量法解解读几何题确实行之
有效。
学生7::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向量的另一
y
种方法,妙用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请看投影屏< br>幕:
l
M
如图3,设垂足是点H(m,n),
HM?
?< br>x
0
?m,y
0
?n
?


n
d
H
3 5
Ax+By+C=0
X
O
图3


直线l的法向量
n?
?
A,B
?
共线 ,
?HM?n?HM?n?
?
x
0
?m,y
0
? n
?
?
?
A,B
?
?AX
0
?By
0
?
?
Am?Bn
?
?AX
0
?By
0
?C

?d?HM?
HM?n
n
?
AX
0
?By
0
?C
A?B
22
.
这是相当简单的方法了。
教师:巧妙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性质来求距离,简直是“巧夺天工”,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有绝对优势,我们必须重视对向量工具性的研究和应


学生8:刚才三个小组的证明方法确实精彩,我们也发现了一种巧妙的方
法,把它称为“柯西不等式法” ,请看投影屏幕:
我们知道,P点到直线l的距离,实质上是点P与直线l上任意一点T的距
离的最小值,于是我们设T(x
1
,y
1
)为直线l上的任一点(如图2) ,则
Ax
1
+By
1
+C=0,
而d=|PT|
min
,于是|PT|=
(x
0
?x
1
)
2
?(y
0
?y
1
)
2

=
(x
0
?x
1
)
2
?(y
0
?y
1
)
2
A
2
?B
2
×
A
2
?B
2

Ax
0
?By
0
?C
A
2
利用柯西不等式,便有|PT|≥
?
A(x
0
?x
1
)? B(y
0
?y
1
)
?
2
A?B
22
=
?B
2

所以d=
Ax
0
?By
0
?C
A
2
?B
2
,此时
B(x
0
?x
1
)?A(y
0
?y
1
)
,即PT垂直于直线 l


教师:这一证法果然十分巧妙,包含的数学思想十分丰富。由点到直线的
距想到最小值,又由最小值想到不等式,在一步步“转化”中问题得到圆满解
决。同时也体现了不等式 的工具作用。
5.公式应用(学生练习,约3分钟)
(1) 求P(6

,7)到直线l:3x-4y+5=0的距离d.
(直接代公式得答案:d=1,检验尝试性题组第(4)的答案)
(2)求P(-1,1)到直线l:
y?2x?1
的距离d.
(先化直线方程为一般式再代公式得答案:
d?
45

5
6.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约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公式的推导中学到了许多重要
4 5

< p>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实这个
公式的推导方 法不下十种,由于课堂上时间紧,许多同学有创造性的推导方法
不能进行展示、交流,请同学们撰写一篇 题为《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
方法》的数学小论文,作为本节课的作业,允许三到四人合作完成。
设计说明:
数学公式的教案应包含两个部分: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由于受应试
教育的影响,前者往往被“轻描淡写”,而后者却搞得“轰轰烈烈”,这显然
与“重结论,但更重过程” 的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其实数学公式的推导都蕴
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谁忽视了这个“产生 过程”,谁就忽视了数
学的“精髓”,谁就忽视了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节课把研究 性学习引入公式的教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推
导公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克服困难的经历, 以及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意
志,增强了信心。其实所有公式的教案、定理的教案都应向这个方向努力 。
数学教案,从根本上讲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
有效途径有二:其 一,使学生善于总结,使零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其
二,使学生善于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本节课 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
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正是锻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通过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并不困难,但这个公式的推导方法不下 十种,
且各种推导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课堂上时间紧,许多同学的
有创造性的 推导方法不能进行展示、交流,故课外请同学们撰写一篇题为《点
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的数 学小论文作为本节课的作业。考虑到同
学的个体差异,故允许三到四人合作完成。同时通过学生小论文的 完成情况对
这节课的教案效果作出评价。
本课设计有一定的弹性,实际教案中,学生想到的推 导方法不一定是上述
几种,我将针对每一种方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点评。进行交流的学生不一定是
四人,若时间不够,公式应用留到下节课,本节课只完成公式推导。

5 5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选修2-1-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5


高中数学选修学几-安徽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filetype pdf 高中数学教材-重庆市高中数学教学进度安排


高中数学必修三微课视频-高中数学必修共有几个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下载-学而思高中数学郭化楠 必修1


江苏省高中数学电子书-山西2005年高中数学课本


福建省联赛高中数学A卷-司马红丽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视频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本百度文库-高中数学教学概念如何讲解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3: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1009.html

高中数学教案—点到直线的距离(免费)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