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复习教案大全46-73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3:44
tags: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竞赛报名步骤-初高中数学差异形象说法


课题: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一.复习目标:
1.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的定理,并会简单运用;
2.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
二.知识要点:
1.算术平均数: ;
几何平均数: .
2.定理: .
3.推论: .
三.课前预习:
1a?b
1.若
a?b?1

P?l galgb

Q?(lga?lgb)

R?lg
,则( )
22
(A)R?P?Q

(B)P?Q?R

(C)Q?P?R

(D)P?R?Q

2.若
a
是正实数,
2a
2
?3b
2
,则
a2?b
2
的最大值是 .
3.要使不等式
x?y?kx? y
对所有正数
x,y
都成立,试问
k
的最小值
是 .
四.例题分析:
ab
例1.已知
a,b,x,y?R
?

a,b
为常数),
??1
,求
x?y
的最小值.
xy


例2.已知
x,y?R
?
,且
2x?8y?xy?0
,求
x?y
的最小值.

< br>例3.当
n?2
时,求证:
log
n
(n?1)log
n
(n?1)?1



例4. 在某两个正数
x,y
之间插入一个正数
a
,使
x,a,y
成等比数列;若另外插
入两个正数
b,c
,使
x,b,c,y
成等差数列,求证:
(a?1 )
2
?(b?1)(c?1)



五.课后作业:
1.设
x,y?R
?
,且
xy?(x?y)?1
,则 ( )


(A)
x?y?2(2?1)

(B)
xy?2?1

(C)
x?y?(2?1)
2

(D)
xy?2(2?1)

2.下列函数中,
y
的最小值为
4
的是 ( )
44
2(x
2
?3)
(0?x?
?
)
< br>(A)
y?x?
(B)
y?
(C)
y?e
x
?4e
?x
(D)
y?sinx?
2
xsinx
x?23.若
a?0,b?0
,且
2a?b?1
,则
s?2ab?4a
2
?b
2
的最大值是 ( )
2?1

(D)
2?1

2
1
1
4.若
0?a?b

a?b?1
,则四个数
,b,2ab,a
2
?b
2
中最大的是 .
2
2
(A)
2?1

(B)
2
2?1

(C)
5.关于
x
的方程
9
x
?(a?4)3
x
?4?0
有解,则实 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b
6.已知
a,b,x,y? R
?

a,b
为常数),
a?b?10

??1< br>,求
x?y
的最小值为
18

xy

a,b
的值.



7.生产某种商品
x
吨,所需费用 是
(1000?5x?
每吨价格为
p
元,这里
p?a?
1< br>2
x)
元,当出售这种商品时,
10
x

a,b为常数),
b
(1)为了使这种商品的每吨平均生产费用最小,那么这种商品的产量为多少吨?
(2)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是
150
吨,并且能全部卖完,那么每吨价格是
40
元时
利润最大,求
a,b
的值.



8.某 单位决定投资
3200
元建一长方体状仓库,高度恒定,它的后墙利用旧墙不
花钱,正 面用铁珊,每米造价
40
元,两侧墙砌砖,每米造价
45
元,顶部每平方米造价
20
元,计算:(1)仓库面积
S
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2)为 了使仓库面

S
达到最大,而实际投资又不超过预算,那么正面用铁珊应设计为多长?





课题:不等式的证明(一)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灵活运用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二.知识要点:
1.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见方法: .
2.综合法常常用到如下公式:
(1)
a?b?2ab(ab?R)
; (2)
22
a?bba
?
(3)
??2(a,b?R)

?ab(a,b?R
?
)

2ab
a
2
? b
2
a?b
2
a?b?c
3
?()(a,b?R)


4)(5)
?abc(a,b,c?R
?
)

22
3
三.课前预习:
1.设
0?2a?1,M?1?a
2
,N?1?a
2
,
P?
11
那么 ( )
,Q?
1?a1?a
(A)Q?P?M?N

(B)M?N?Q?P

(C)Q?M?N?P

(D)M?Q?P?N

2.已知
x?y?0
,则
x?
四.例题分析:
1
的最小值 .
(x?y)y
例1.(1 )若
a?b?1
,求证:
a?
11
?b??2

22
(2)已知
a,b,c
为不相等的正数,且
abc?1
,求证:
a?b?c?



111

??
abc
1
例2.设实数
x,y
满足
y?x
2
? 0,0?a?1
,求证:
log
a
(a
x
?a
y< br>)?log
a
2?

8



例 3.设
a?0,b?0,2c?a?b
,求证:
c?c
2
?ab?a ?c?c
2
?ab




例4.已知
f(x)
是定义在
R
上的增函数,
F(x)?f(x)?f(1?x)


(1)设
f(x)?x
,若数列
{a
n
}
满足
a
1
?3
,
a
n
?F(a
n
?1
)
,试写出数列
{a
n
}
的通项公
式;
(2)求⑴中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 br>S
n

(3)证明:若
F(x
1
)?F(x
2
)?0
,则
x
1
?x
2
?1




五.课后作业:
a?ba
2
?b
2
2ab
1.设
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则的大小关系,ab,,
22a?b
是 .

2.已知:
a
1
?a
2
?
求证:
a
1
x
1
?a
2
x
2
?



3.若
a?3
,求证:
a?a?1?a?2?a?3




4.已知
a,b,c

?ABC
的三边,求证:
ab?bc?ac?a?b?c?2(ab?bc?ac)

22
?an
?1,x
1
?x
2
?
?a
n
xn
?1

222
?x
n
?1,n?N

2


(a?b)
2
a?b(a?b)
2
??ab?
5.已知
a?b?0
,求证:.
8a28b

6.若
a,b,c?R
?

a?b?c?1
,
1 11
求证:(1)
a?b?c?3
;(2)
(?1)(?1)(?1)?8< br>.
abc


课题:不等式的证明(二)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用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等方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二.知识要点:
1.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反设——推理——导出矛盾(得出结论);
2.换元法:一般由代数式的整体换元、三角换元,换元时要注意等价性;
3.放缩法:要注 意放缩的适度,常用的方法是: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②将分
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三.课前预习:
1.设实数
x,y
满足
x
2
?( y?1)
2
?1
,当
x?y?c?0
时,
c
的取值 范围是 ( )
(A)
[2?1,??)

(B)
(??,2?1]

(C)
[2?1,??)

(D)
(??,2?1]

2.
A?1?
11
??
23
?
1

n(n?N
?
)
的大小关系是 .
n
四.例题分析:
例1.已知
x
3
?y
3< br>?2
,求证:
x?y?2



例2.设正有理数
a
1

3
的一个近似值,令
a
2
?1?< br>(1)证明:
3
介于
a
1
与a
2
之间;


(2)证明:a
2

a
1
更接近于
3



(3)分析研分上述结论,提出一种求
3
的有理近似值的方法.


例3.在数列
?
a
n
?
中,
a
n
?
m?n
,求证:
a
m
?a
n
?
2

1?a
1
sin
?
sin2
?
sin3
?
???
23
222
?
sinn
?
,对正整数
m,n

n
2
1

2
n




1
例4.设
a?b?c?1

a
2
?b
2
?c
2?1

a?b?c
,求证:
??c?0

3


五.课后作业:
1.下列三个式子
a
2
?2c

b
2
?2a

c
2
?2b(a,b,c?R)< br>中 ( )
(A)
至少有一式小于
?1

(B)
都小于
?1

(C)
都大于等于
?1

(D)
至少有一式大于等于
?1

2设
x?0,y?0,A ?
x?yxy
,B??
,则
A,B
的大小关系是 . < br>1?x?y1?x1?y
3.
x,y?R,
x
?x?y
,则< br>x
的取值范围是 .
y
4.已知x
2
?y
2
?1
,求证:
?1?a
2
?y?ax?1?a
2




5.证明:
1?



6.设
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求证:




7.已知
a,b?R,a
2
?b
2
?4
,求证|3a
2
?8ab?3b
2
|?20








11
?
2
?
2
23
?
1
?2

2
n
abc
???3

b?c?aa?c?ba?b?c


课题:不等式的解法
一.复习目标:
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 解
法的基础上,掌握某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
二.知识要点:
1.同解变形是解 不等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高中阶段所解的不等式最后都要转
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因此,等 价转化是解不等式的主要思路;
2.不等式组的解是本组各不等式解集的交集,取交集时,一定要将各 不等式的
解集在同一数轴上标出来,不同不等式解集的示意线最好在高度上有所区别.
三.课前预习:
2
1.不等式
?x?1
的解集是 ( )
x?2
(A)(?3,?2)(0,??)

(B)(??,?3)(?2,0)

(C)(?3,0)

(D)(??,?3)(0,??)

2.关于
x
的不等式
(2a?b)x?a?5b?0
的解集是
(??,
10
)
,则关于< br>x
的不等式
7
ax?b
的解集是 ( )
3333
(A)
(,??)

(B)
(??,)

(C)
(?,??)

(D)
(??,?)

5555
?
2
?x
?1, x?0
?
3.设函数
f(x)?
?
1
,若
f(x
0
)?1
,则
x
0
的取值范围是 ( )
2
?
?
x, x?0
(A)(?1,1)

(B)(?1,??)

(C)(??,?2)(0,??)

(D)(??,?1)(1,??)

1
2
4.不等式
()
x?8
?3
?2x
的解集是 .
3
1
5.已知不等式
ax
2
?bx?c?0
的解集是(?,2)
,对于
a,b,c
有以下结论:
2

a? 0
;②
b?0
;③
c?0
;④
a?b?c?0
;⑤
a?b?c?0
.其中正确的
有 .
6.已知不等式①
x
2
?4x?3?0
;②
x
2
?6x?8?0;③
2x
2
?9x?m?0
,要使同时
满足①②的
x< br>也满足③,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四.例题分析:
例1.设全集
I?R
,集合
A?{x|x
2
?(2a?1)x?a
2
?a?0}

B?{x|x
2
?5x?4?0}
,且
A
?
?
B
,求
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ax?5
?0
的解集为
M

2
x?a

(1)当
a?4
时,求集合
M
;(2)若
3?M,5?M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例3.解不等式
log
a
[a
2x
?2
x
(a
x
?2< br>x?1
)?1]?0
,其中
a?1




例4.已知函数
f(x)

R
上是增函数,
a,b?R
(1)求证:若
a?b?0
,则
f(a)?f(b)?f(?a)? f(?b)

(2)判断(1)中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1? x1?x
(3)解不等式
f(lg)?f(2)?f(lg)?f(?2)

1?x1?x



五.课后作业:
1.不等式
(x?3)(10?x)
?0
的解集是 ( )
2
(x?1)x
(A)(??,0)(1,3][10,??)

(B)(??,0)(0,1)[3,10]

(C)(0,1)(3,10)

(D)[0,1)(3,10)
< br>2.已知不等式
x
2
?2x?3?0
的解集为
A
,不 等式
x
2
?x?6?0
的解集为
B
,不等

x
2
?ax?b?0
的解集为
AB
,则
a?b
等 于 ( )
(A)
?3

(B)
1

(C)
?1

(D)
3

3.设函数f(x),g(x)
都上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不等式
f(x)?0的解集为
(m,n)

不等式
g(x)?0
的解集为
(
mn
,)
,其中
0?2m?n
,则不等式
f(x)?g(x )?0
的解集是
22
( )
mnmnnmnn
(A)
(,)

(B)
(,)(?,?)

(C)(?n,?m)

(D)
(m,)(?,?m)

22222222
1
x2
?2ax
?()
x?1
对一切实数
x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4.若不等式
3
3
是 .


5.已知
ax
2
?bx?c?0
的解集为
{ x|0?
?
?x?
?
}
,则不等式
cx
2
?bx?a?0
的解
集是 .
(x?a )(x?b)
6.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0
的解为
?1?x ?2

x?3
,则不等式
x?c
x?c
?0
的解集 为 .
(x?a)(x?b)
7.解不等式< br>3
x?1
?18?3
?x
?29




8.解不等式:(1)
(x?2)(x?1)
2
(x?1)(x? 2)?0
;(2)




9.已知
a?0

a?1
,关于
x
的不等式
a
x
?1
的 解集是
(??,0)
,求关于
x
的不等
x?2
?0

3?2x?x
2
1

log
a
(x?)?0< br>的解集.
x





10.若不等式< br>2x?1?m(x
2
?1)
对满足
|m|?2
的所有
m
都成立,求
x
的取值范围.





11.设集合
M?{x|ax
2
?2(a?1)x?1?0},已知
M?
?

M
?
R
?
,求
a
的取值范
围.





课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及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能运用性质论证一
些问题;
2.会解一些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二.知识要点: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

|a|?|b|?|a?b|?|a|?|b|
,当 时,左边等号成立;当
ab?0
时,右
边等号成立.②
|a|?|b|?|a?b|?|a|?|b|
,当 时,左边等号成立;当
时,右边等号成立.③进而可得:
|a|?|b|?|a?b|?|a|?|b|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a?0
时,
|f(x)|?a?f( x)?a

f(x)??a

|f(x)|?a??a?f(x)?a

②去绝对值符号是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③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通过数形结合解绝对值不等式.
三.课前预习:
1.不等式
|x?lgx|?|x|?|lgx|
的解集为 ( )
(A)(0,??)

(B)(0,1)

(C)(1,??)

(D)(1,10)

2.不等式
1?|2x?1|?2
的解集为 ( )
1313
(A)
(?,0)[1,)

(B)
{??x?0

1?x?}

2222
1313
(C)
(?,0][1,)

(D)
{??x?0且1?x?}

2222
3.
f(x)

R
上的增函数,
y?f(x)
的图象过点
A(0,?1)
和下面哪一点时,能确定
不等式
|f(x?1)|?1
的解集为
{x |1?x?4}
( )
(A)(3,1)

(B)(4,1)

(C)(3,0)

(D)(4,0)

4.已知集合
A?{x||x?1|?a}
,< br>B?{x||x?3|?4}
,且
AB?
?
,则
a
的 取值范围
是 .
5.设有两个命题:①不等式
|x|?|x?1| ?m
的解集是
R
;②函数
f(x)??(7?3m)
x
是减 函数,如果这两个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是 .


四.例题分析:
例1.已知
0?x?1

0? a?1
,试比较
|log
a
(1?x)|

|log
a
(1?x)|
的大小.
例2.求证:
|a?b||a||b|
??

1?|a?b|1? |a|1?|b|
例3.设
a,b,c?R
,已知二次函数
f(x)?ax< br>2
?bx?c

g(x)?cx
2
?bx?a
,且当
(1)求证:
|g(1)|?2
;(2)求证:
|x|?1
时,|g(x)|?4

|x|?1
时,
|f(x)|?2


例4.设
m
等于
|a|

|b|

1
中最大的一个,当
|x|?m
时,求证:
|


五.课后作业:
1.若
a,b?R
,且
|a?c|?|b|
,则 ( )
(A)|a|?|b|?|c|

(B)|a|?|b|?|c|

(C)
a?b?c

(D)
a?b?c

ab
?
2
|?2

xx
2.若
m?0
,则
|x?a|?m

|y?a |?m

|x?y|?2m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条件
3.已知 函数
f(x)

g(x)
,设不等式
|f(x)|?|g(x)|? a(a?0)
的解集是
M
,不等

|f(x)?g(x)|?a(a ?0)
的解集是
N
,则集合
M

N
的关系是 ( )
?
N

(D)
M
?
(A)
N
?
?
M

(B)
M?N

(C)
M
?
N

4.不等式
|
xx
的解集是 .
|?
2?x2?x
5.不等式
|x?4|?|x?3|?a
的解集不是空集,则< br>a
的取值范围是 .
6.若实数
a,b
满 足
ab?0
,则①
|a?b|?|a|
;②
|a?b|?|b|;③
|a?b|?|a?b|


|a?b|?|a?b|
.这 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7.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br>|x
2
?a|?a

a?R
).
8.解不等式:( 1)
|x
2
?11x?21|?x
;(2)
|x?3|?|2x?1 |?
9.设有关于
x
的不等式
lg(|x?3|?|x?7|)?a

x
?1

2


(1)当
a?1
时,解这个不等式;(2)当
a
为何值时,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为
R

10.设二次函数
f(x)?ax
2
?bx?c
对一切
x?[?1 ,1]
,都有
|f(x)|?1

求证:(1)
|a?c|?1< br>;(2)对一切
x?[?1,1]
,都有
|2ax?b|?4







































课题:不等式的应用
一.复习目标:
1.不等式的运用已渗透到函 数、三角、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中,
体现了不等式内容的重要性、思想方法的独特性,要熟 悉这方面问题的类型
和思考方法;
2.应用题中有一类是寻找最优化结果,通常是把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模型,再求
出极值.
二.知识要点:
1.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a?ba
2
?b< br>2
?ab??
常用公式:
a?b?2ab
,,你知道这些公式的使11
22
?
ab
22
2
用条件吗?等号成立的条件呢? 使用
三相等”.
a?b
?ab
求最值时要满足“一正、二定、
2< br>2.关于有关函数、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
这些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二是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大、
最小值.
三.课前预习:
1.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是
a
n
?
n
,数列
{a
n
}
中最大的项是 ( )
2
n?90
(A)
第9项
(B)
第10项
(C)
第8项和第9项
(D)
第9项和第10项
2.已知x,y,z?R
?
,且满足
xyz(x?y?z)?1
,则
(x ?y)(y?z)
的最小值为( )
(A)
2
(B)
3
(C)
4
(D)
1
3.若实数
m,n,x,y< br>满足
m
2
?n
2
?a,x
2
?y
2
?b
(a?b)
,则
mx?ny
的最大值是( )
a?b

(B)
ab

(C)(A)
2
ab
a
2
?b
2

(D)

a?b
2
4.设
a,b,c?R

ab?2

c?a
2
?b
2
恒成立,则
c
的最大值为 .
11
5.若
lgx?lgy?2
,则
?
的最小值是 .
xy
6.若正数
a,b
满足
ab?a?b?3
,则< br>ab
的取值范围是 .
四.例题分析:
例1.( 1)若
a,b
是正实数,且
a?b?3
,求
1?a?1?b
的最大值;


(2)若
a
是正实数,且
2a
2
?3b
2
?10
,求
a2?b
2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实数< br>a,b

值.





例2. 商店经销某商品,年销售量为
D
件,每件商品库存费用为
I
元,每批进货量为
Q
件,每次进货所需的费用为
S
元,现假定商店在卖完该货物时立即 进货,
使库存存量平均为
0.5Q
,问每批进货量
Q
为多大时,整个 费用最省?





例3.已知
a?0
a?1
,数列
{a
n
}
是首项为
a
,公比也为
a
的等比数列,令
b
n
?a
n
lga< br>n

(n?N
*
)
,问是否存在实数
a
,对 任意正整数
n
,数列
{b
n
}
中的每一项总小于它
后面的项?证明你的结论.







五.课后作业:
1.设
x,y?R

x
2
?y< br>2
?1

m?(1?xy)(1?xy)
,则
m
的取 值范围是 ( )
133
(A)
[,1]

(B)(0,1]

(C)
[,1]

(D)
[,2]

244
2.设
a?b?c?0

x?a
2
?(b?c)
2

y?b
2
?( a?c)
2

z?c
2
?(a?b)
2
,则
xy,yz,zx,x
2
,y
2
,z
2
中最小的是 (
C

(A)
xy

(B)
yz

(C)
x
2

(D)
z
2

3.若设
x,y?R
?
,且
x
2
?y
2
?4

S?x?y?4(x?y)?1 0
,那么
S
的最值情况为(
A


(A)
有最大值2,最小值
2(2?2)
2

(B)
有最大值2,最小值0
(C)
有最大值10,最小值
2(2?2)
2

(D)
最值不存在
4.已知
a,b
是大于0的常数,则当
x?R
?
时,函数
f(x)?
为 .
(x?a)(x ?b)
的最小值
x
5.周长为
2?1
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
6.光线每通过一块玻璃板,其强度要减少10%,把几块这样的玻璃板重叠起来,
1能使通过它们的光线强度在原强度的以下.
(lg3?0.477)

3




1
7.
k
为何实数时,方程
x2
?kx?k?2?0
的两根都大于.
2





8.某种汽车,购买是费用为10万元,每年应交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9千元 ,
汽车的维修费第一年为2千元,第二年为4前元,第三年为6千元……,依等差
数列逐年递增 .问: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即使用多少年时年平均费
用最少)?





9.设二次函数
f(x)?x
2
?bx?c

b,c?R
),已知不论
?
,
?
为何实数,恒有
(1)求证:
b?c??1
;(2)求证:
c?3
;(3)
f(sin
?
)?0
,且
f(2?cos
?
)?0

若函数
f(sin
?
)
的最大值为8,求
b,c
的值.





课题:不等式的小结
一.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解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方法、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方
法;
2.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二.课前预习:
1.已知
c?d

a?b?0
,下列不等式中必成立的一个是 ( )
ab
(A)
a?c?b?d

(B)
a?c?b?d

(C)
ad?bc

(D)
?

cd
2.设
x,y
满足
2x? y?20
的正数,则
lgx?lgy
的最大值是 ( )
(A)
50

(B)
2

(C)1?lg5

(D)
1

3.设
x, y?R

x
2
?y
2
?1

m?(1?x y)(1?xy)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
133
(A)
[,1]

(B)(0,1]

(C)
[,1]

(D)
[,1)

244< br>18
4.设
x?
,则函数
y?x?
的最小值是 ,此时
x?

22x?1
5.关于
x
的不 等式
x
2
?ax?6a?0
的解集不是空集,且区间长度不超过5,则实
a
的取值范围是 .
6.使
log
2
(?x)?x?1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7.锐角三角形
ABC
中,已知边
a?1,b?2
,则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
三.例题分析:
x
2
?y
2
例1.(1)已知
x?y?0
,且
xy?1
,求的最小值 及相应的
x,y
的值;
x?y
(2)已知
x?y?0
且< br>3x?4y?12
,求
lgx?lgy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
x,y
的值.





例2.设绝对值小于
1的全体实数的集合为
S
,在
S
中定义一种运算
*
,使得
a?b

a*b?
1?ab
求证:如果
a
b
属于
S
,那么
a*b
也属于
S





例3.证明:
2(n?1?1)?1?



例4.某种商 品原来定价每件
p
元,每月将卖出
n
件.若定价上涨
x
成( 注:
x

11
??
23
?
1
?2n
(n?N
*
)

n
x

0?x?10
),每月卖出数量将减少
y
成,而售货金额变成原来的
z
倍.
10
1
(1)若
y?ax
,其中
a
是满足
?a?1的常数,用
a
来表示当售货金额最大时的
3
x
值;
2
(2)若
y?x
,求使售货金额比原来有所增加的
x
的取值范围.
3





四.课后作业:
1
1.已知
a?0,b?0
,则不等式
?b??a
等价于 ( )
x
1111
(A)
x??

x?

(B)
x??

x?

abba
1111
(C)
??x?0

0?x?

(D)
??x?0

0?x?

abba
2.一批货物随17列火车从
A
市以
v kmh
的 速度匀速直达
B
市,已知两地铁路
v
线长为
400km
,为 了安全,两列货车的距离不得小于
()
2
km
(货车的长度忽略
2 0
不计),那么这批货物全部运到
B
市,最快需要 ( )

(A)
6h

(B)
8h

(C)
10h

(D)
12h

3.若a,b
是实数,且
a?b
,则在下面三个不等式:①
aa?1
?
;②
(a?b)
2
?(b?1)
2

bb?1
(a?1)
2
?(b?1)
2
,其中不成立的有 个.




4.设
a,b
都是 大于0的常数,则当
x?0
时,函数
f(x)?
是 .


(x?a)(x?b)
的最小值
x
5.已知
f (x)?ax?2a?1
,当
x?[?1,1]
时,
f(x)
的值有 正有负,则
a
的取值范围
为 .


6.已知
x,y?R
,且
x
2
?2xy?2y
2
?2
,则
|x?y|
的最大值是 .



7.设
f(x)?x
2
?x?13
,实数
a
满足< br>|x?a|?1
,求证:
|f(x)?f(a)|?2(|a|?1)





8.已知
a,b,c
都是正数,求证:
111111

?????
2a2b2cb?cc?aa?b





9.某商场预计全年分批购入每台价值为2000元的电视机共3600台,每批都购

x

(x?N
*
)
,且每批均需付运费400元,贮存 购入的电视机全年所付保管费
与每批购入电视机的总价值(不含运费)成正比,若每批购入400台,则 全年需
用运输和保管费用总计43600元,现在全年只有24000元资金可以用于支付这笔
费用,请问:能否恰当安排每批进货的数量,使资金够用?求出结论,并说明理









课题:直线的方程
一.复习目标:
1.深化理解倾斜角、斜率的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
2.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并能熟练写出
直线方程.
二.知识要点:
1.过两点
P
1
(x
1
,y1
)

P
2
(x
2
,y
2
) (x
1
?x
2
)
的直线斜率公式: .
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 ;斜截式: ;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
三.课前预习:
1.设
?
?(,
?
)
,则直 线
xcos
?
?ysin
?
?1?0
的倾斜角
?< br>为 ( )
2
(A)
?
?
?
?
2

(B)
?

(C)
?
?
?
2

(D)
?
?
?

2.已知
a,b?N
,则 过不同三点
(a,0)

(0,b)

(1,3)
的直线的 条数为( )
(A)
1

(B)
2

(C)
3

(D)
多于
3

3.已知
?ABC
的顶点
A(?1,2)
,
B(3,6)
,重心
G(0,2)
,则
A C
边所在直线方程
为 ;经过点
A(?2,2)
且 与
x
轴、
y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1
的直线
方程是 ;过点
(2,1)
,且它的倾斜角等于已知直线
y?
斜角的一半的直线
l
的方程是 .
4.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是a?(3,1)
,则直线
l
的倾斜角是 ;若点
M(2,?3 )

N(?3,?2)
,直线
l
过点
P(11)
且 与线段
MN
相交,则直线
l
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3
x?2< br>的倾
4
为 .

四.例题分析:
例1.已知直 线
l
1
的方程为
y?2x
,过点
A(2,?1)
作 直线
l
2
,交
y
轴于点
C
,交
l
1
于点
B
,且
|BC|?


例2.⑴已知
P
1
(1,3)P
2
(7,2)
,试求
P
1P
2
被直线
2x?5y?7?0
所分成的比λ;
⑵已知
P
1
(x
1
,y
1
)

P
2< br>(x
2
,y
2
)
,若直线
Ax?By?C?0
与直线
P
1
P
2
相交于点
P

P
???
1
|AB|
,求
l
2
的方程.
2


不与
P
2
重合,求证:点
P

P
1
P
2
的比
?
??


???
Ax
1
?By
1
?C
.
Ax2
?By
2
?C
例3.过点
P(1,4)
引一条直线< br>l
,使它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数,且它们
的和最小,求直线
l
的方程.


例4.
?ABC
的一个顶点
A(2,3)< br>,两条高所在直线方程为
x?2y?3?0

x?y?4?0
,求三边 所在直线方程.


五.课后作业:
11
1.若
ab? 0
,则过点
P(0,?)

Q(,0)
的直线
PQ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ba
(A)
(0,)

(B)
(,
?
)

(C)
(?
?
,?)

(D)
(?,0)

2222
2.以原点为中心,对角线在坐标轴上 ,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四条边的方程为( )
?
?
?
?
(A)
|x|?|y|?
22

(B)|x|?|y|?1

(C)
|x?y|?

(D)|x?y|?1

22
3.已知三点
A(a,2)

B(5,1)

C(?4,2a)
在同一直线上,则
a
的值 为 .
4.过点
P(6,3)
的直线
l

x轴、
y
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点
P
分有向线段
AB
1
所成的比为,则直线
l
的斜率为 ,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
2
5.设
A(m,m?1)< br>,
B(2,m?1)
,则直线
AB
的倾斜角
?
为 .
6.不论
m
为何实数,直线
(m?1)x?y?1?0
恒过定点 .
7.设过点
P(2,1)
作直线
l

x
轴的正 半轴、
y
轴的正半轴于
A

B
两点,
(1)当
|PA|?|PB|
取得最小值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2)当
|OA|?|OB|
取得最小值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8.对直线
l
上任意一点
(x,y)
,点(4x?2y,x?3y)
也在直线
l
上,求直线
l
的方程.
???




9.求过点
P
(0,1)的直线
l
,使它包含在两已知直线
l
1
:2
x

y
-8=0和
l
2

x
-3
y
+10=0 间的线段被点
P
所平分.


10.设同在一个平面上的动点P

Q
的坐标分别是
(x,y)

(X,Y)
,并且坐标间
存在关系
X?3x?2y?1

Y?3x?2y?1
, 当动点
P
在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l

移动时,动点
Q在与直线
l
垂直且通过
(2,1)
的直线上移动,求直线
l的方程.
































课题: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
【复习目标】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能根据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和交点;
3、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知识内容】

1、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平行:
设 直线l
1
和l
2
的斜率为k
1
和k
2
,它 们的方程分别是
l
1
:y=k
1
x+b
1
,l< br>2
:y=k
2
x+b
2
,则l
1
∥l
2
?
k
1
=k
2
(b
1
?b
2
)
.
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则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反之亦然。
(2)垂直:
设直线l
1和l
2
的斜率为k
1
和k
2

它们的方程分别是
l
1
:y=k
1
x+b
1,l
2
:y=k
2
x+b
2
, 则
l
1
?l
2
?k
1
??
1
(或k
1
?k
2
??1)

k
2
若两条互相垂直直线中的一条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或为零,则另一条直线的斜
率必为零或不存在;反之亦然。

2、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1)“到角”:两条直线l
1
和l
2< br>相交,我们把直线l
1
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
l
2
重合时所 转的角,叫做l
l
到l
2
的角,“到角”的取值范围是
(0°,180°)。
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l
1
:y=k1
x+b
1
,l
2
:y=k
2
x+b
2
, l
l
到l
2
的角为
?

tg
?
?
k
2
?k
1

1?k
2
k
1
(2)“夹角”: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和直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已知直
线的方程分别是l
1
:y=k
1
x+b
1
,l
2< br>:y=k
2
x+b
2
, 它们的夹角为
?

tg
?
?
k
2
?k
1
1?k
2
k
1

3、两条直线的交点:
(1)交点的求法:
?
?< br>A
1
x?B
1
y?C
1
?0

A x?By?C?0
22
?
2
(2)根据方程组的解的情形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

A
1
B
1
,则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A
2
B
2




A
1
B
1
C
1
,则两条直线平行,没有公共点;
??
A
2
B
2
C
2
A
1
B
1
C
1
,则两条直线重合,有无数个公共点。
??
A
2
B
2
C
2
4、点到直线的距离:
已知点P(x
0
,y
0
)和直线l:Ax+By+C=0,则点 < br>P到直线l的距离为:
d?
|Ax
0
?By
0
?C|
A?B
22
.
(2)点P(x
0
,y
0
)到直线l:x=a的距离d=|x
0
-a|;
到直线l:y=b的距离d=|y
0
-b|.
两条平行直线l
1< br>:Ax+By+C
1
=0和l
2
:Ax+By+C
2
=0
之间的距离
d?
|C
1
?C
2
|
A ?B
22
.

5、直线系方程:
(1)共点直线系:例:过点P(a,b)的直线系方程为x=a或y-b=k(x-a).
(2)平行直线系:例:和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By+C
1
=0 .
(3)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
经过两条直线l
1
:A
1x+B
1
y+C
1
=0和l
2
:A
2
x+B
2
y+C
2
=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
A
1x+B
1
y+C
1
+λ(A
2
x+B
2
y+C
2
)=0(不包括直线两条平行直线l
2
).

基础练习:
1、两条直线l
1
:x?3y?2?0与l
2
:4x?2y?1?0的夹角等于 .
2、若
0?k?
1
,则直线kx?y?k?1与ky?x?2k
的交点在第 象限.
2
3、已知三条直线
x?2y?1,2x?my?3?0,3mx?4y?5
相交于一点,求m 的值.
4、求经过点P(1,2),且与A(2,3)、B(4,-5)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 br>5、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是A(2,2)、B(-5,1)、C(3,-5),则它的垂心坐标
是 ;外心坐标是 .
6、过点(1,2)且与直线2x+y-1=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垂直呢?)
7、已知直线ax+3y+1=0与x+(a-2)y+a=0,当a为何值时两直线 平行、重合、相
交、垂直?
8、已知正方形的中心坐标是(1,1),一边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3x-4y-5=0,求其余
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9、若直线l经过两直线l
1< br>:3x+y-7=0和l
2
:2x-3y-1=0的交点,并且在x轴上的
截距 是5,求l的方程.
10、求平行于直线x-y-2=0且与它的距离为
22
的方程.
典型例题:
1、求经过点P(3,-2)且与原点距离等于3的直线l的方程.



2、已知直线l经过两条直线
l
1
:x ?2y?0与l
2
:3x?4y?10?0
的交点,且与直
线
l3
:5x?2y?3?0的夹角为
?
,求直线l的方程.
4


3、已知两条直线
l
1
:x?ysin
?
?1? 0,l
2
:2xsin
?
?y?1?0

(1)求当
l
1
l
2

?
的值 (2)求当
l
1
?l
2

?
的值


4、已知一条直线包含在第一象限内的线段长为它到原点的距离的2倍,而且与
坐标 轴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5,求此直线的方程.



5、求证不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2m-1)x+(m+3)y-(m-11)=0都经过一个
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 .



6、在△ABC中,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y+1 =0,∠A的平分线所在直
线的方程为y=0,若点B(1,2),求边BC的长.



7、已知直线l经过A(2,3)且被两平行直线
l
1
:3x?4y?7?0与l
2
:3x?4y?8?0
所截得的线段长为
32< br>,求直线l的方
程.












课题: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
一.复习目标:
1.掌握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直线的夹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知识要点:
1.已知两条 直线
l
1

l
2
:(1)
l
1
l
2
?

(2)
l
1
?l
2
?
;(3)
l
1

l
2
重合
?

2.直线
l
1

l
2
的角公式: ;直线
l
1

l
2
的夹角公式: .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
三.课前预习:
1.
?ABC
中,
a,b,c
是内角A,B,C
的对边,且
lgsinA,lgsinB,lgsinC
成等差数列,
则直线
l
1
:(sin
2
A)x?(sinA)y?a?0

l
2
:(sin
2
B)x?(sinC)y?c?0的位置关系
( )
(A)
重合
(B)
相交不垂直
(C)
垂直
(D)
平行
2.点
(1,1)
到直线
xcos
?
?ysin
?
?1
的距离为
f(
?
)
的最 大值是 ( )
(A)
2

(B)
3

(C)
2?1

(D)
2?1

3.设直线l
1

(m?1)x? (m?2)y?3?0
与直线
l
2

(m?2)x?(5m?1)y ?2?0
.
①若互相垂直,则
m
的值为 ;②若没有公共点,则
m
的值为 .
4.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
A(3,3)

B(2,?2)

C(?7,1)

(1)
?A?
;(2)
?A
的平分线
AD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5.点
P(?7,1)
关于直线
l:2x?y?5?0
的对称点
Q< br>的坐标为 .
四.例题分析:
例1.光线从点
A( ?2,4)
射出,经直线
l

2x?y?7?0
反射,反射光线过点
B(5,8)

(1)求入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
(2)求光线从
A

B
经过的路程
S
.

例2.已知
?ABC
的顶点
A(3?1)
,过点
B
的内角平分线的方程是
x?4y?10?0

过点
C
的中线方程为< br>6x?10y?59?0
,求顶点
B
的坐标和直线
BC
的方程 .



例3.求过点
A(2,3)
且被两直线
l1

3x?4y?7?0

l
2
:
3x?4y ?8?0
所截得的
线段长
32
的直线的方程.
五.课后作业: < br>1.过点
P(1,2)
引直线,使它与两点
A(2,3)

B (4,?5)
距离相等,则此直线方程为
( )
(A)2x?3y?7?0

x?4y?6?0

(B)4x?y?6?0

(C)3x?2y?7?0

4x?y?6?0

(D)x?4y?6

2.把直线
y?
3
x
绕原点 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它与圆
x
2
?y
2
?23x?2y?3?0
3
切,则直线转动的最小正角是 ( )
25
??
(A)

(B)

(C)
?

(D)
?

3 6
32
3.等腰三角形底边所在的直线
l
1
的方程为
x?y ?1?0
,一腰所在的直线
l
2
的方程

x?2y?2?0
,点
(?2,0)
在另一腰上,则此腰所在的直线
l
3
的方 程
为 .
4.已知
O
为坐标原点,点
A
的坐标为
(4,2)

P
为线段
OA
垂直平分 线上的一点,

?OPA
为锐角,则点
P
的横坐标
x
的取值范围是 .
5.△
ABC
中,顶点
A( 9,1)

B(3,4)
、内心
I(4,1)
,则顶点
C< br>的坐标为 .
6.已知直线
l
1

x?y?1?0

l
2

2x?y?3?0
,求直线
l
2
关于直线
l
1
对称的直
线
l
的方程.
7 .已知三条直线
l
1

mx?y?m?0

l
2< br>:
x?my?m(m?1)?0

l
3

(m?1) x?y?(m?1)?0
,它们围成
?ABC
.
(1)求证:不论
m
取何值时,
?ABC
中总有一个顶点为定点;
(2)当
m
取何值时,
?ABC
的面积取最大值、最小值?并求出最 大值、最小值.

8.已知正方形的中心为直线
2x?y?2?0

x?y?1?0
的交点,正方形一边所
在直线的方程为
x?3y?5?0
, 求其它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课题: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
用;
2.通过以线性规划为内容的研究课题与实习作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要点:
已知直线
Ax?By?C?0
,坐标平面内的点
P (x
0
,y
0
)

1.①若
B?0
,< br>Ax
0
?By
0
?C?0
,则点
P(x
0< br>,y
0
)
在直线的 方;
②若
B?0
,< br>Ax
0
?By
0
?C?0
,则点
P(x
0< br>,y
0
)
在直线的 方.
2.①若
B?0

Ax?By?C?0
表示直线
Ax?By?C?0
方的区域;
②若
B?0

Ax?By?C?0
表示直线
Ax?By?C ?0
方的区域.
三.课前预习:
1.不等式
2x?y?4?0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
2x?y?4?0
的( )
(A)
左上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2.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是( )
?
2x?y?2?0
?
2x?y?2?0
??

( A)
?
x?1?0
(B)
?
x?1?0
?
y?2< br>?
0?y?2
??
?
2x?y?2?0
?
2x?y? 2?0
??

(C)
?
x?1?0
(D)
?
x?1?0
?
0?y?2
?
0?y?2
??
-1
y
2
O
1
x
3.给出平面区域(包括边界)如图所示,若使目标函数
z?ax?y(a?0)
取得最
y

C(1,
22
)

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
a
的值为( )
5
135
(A)

(B)

(C)
4

(D)

A(5,2)

453


4.原点和点
(1,1)
在直线
x?y?a?0
的两侧,

a
的取值范围是 .
5.由
y?|x ?1|?1

y??|x|?1
表示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四.例题分析:
O

B(1,1)

x


例1.某人上午
7
时乘船出发,以匀速
v
海里时(
4?v?20
)从
A
港到相距
50

里的
B
港去,然后乘汽车以
?
千米时(
30?
?
?100
)自< br>B
港到相距
300
千米的
C
市去,计划在当天下午
4

9
时到达
C
市.设乘船和汽车的时间分别为
x

y

时,如果已知所要的经费(单位:元)
P?100?3?(5?x)?( 8?y)
,那么
v

?

别是多少时所需费用最少?此时需 要花费多少元?




例2.某运输公司有
10
辆载重量为
6
吨的
A
型卡车与载重量为
8
吨的
B
型卡车,

11
名驾驶员.在建筑某段高速公路中,该公司承包了每天至少搬 运
480
吨沥青
的任务.已知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次数为
A
型卡车< br>8
次,
B
型卡车
7
次;每辆卡车
每天的成本费
A
型车
350
元,B型车
400
元.问每天派出
A
型车与
B
型车各多少
辆,公司所花的成本费最低,最低为多少?




五.课后作业:
1.三个点
P(1,1)

Q(2,2)

R(0,?1)
中,在由方程
|x?1|?|y? 1|?1
确定的曲线所
围成区域中的个数有 ( )
(A)
3

(B)
2

(C)
1

(D)
0

2.已知集 合
A?{(x,y)|x|?|y|?1}
,集合
B?{(x,y)|(y?x)(y ?x)}?0

M?AB
,则
M
的面积是 .
?
x?4y?3?0
?
3.已知整点
P(a,3)
在不 等式组
?
3x?5y?25?0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
a
?
x?1
?
为 .
4.某人有楼房一幢,室内面积共180
m
2
,拟分隔成两类房间作为旅游客房.大
房间每间面积为18
m
2
,可住游客5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40元;小房间
每间面积为15
m
2
,可住游客3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50元.装修大房间每
间需1000元,装修小房间每 间需600元.如果他只能筹款8000元用于装修,且
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和小房间各多 少间,能获得最大收益?






< br>5.已知三种食物
P

Q

R
的维生素含量与成本如 下表所示.
食物
P

食物
Q

600
食物
R

400 维生素
A
(单位400

kg

维生素
B
(单位800

kg

成本(元
kg

6
200 400
5 4
现在将
xkg
的食物
P

ykg
的食物
Q

zkg
的食物
R
混合,制成100kg
的混合物.
如果这100
kg
的混合物中至少含维生素
A< br>44000单位与维生素
B
48000单位,那

x,y,z
为何值时,混合物的成本最小?









6.设函数
f(x)?ax
2
?c(a,c?R,a? 0)
,又
?4?f(?1)?1

?1?f(2)?5
,求
f(3)
的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最大值时
a,c
的值.







课题:曲线方程 < br>一.复习目标: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掌
握用定义法和直接 法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知识: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2.用直接法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三.主要方法:
1.掌握“方程曲线”的充要关系;
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直接法、代入法、交轨法和参数法.;
四.基础训练:
1.设方程
f(x,y)?0
的解集非空,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
f(x,y)? 0
的点都在
曲线
C
上”是不正确的,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坐标满足方程
f(x,y)?0
的点都不在曲线
C
上;
(B)曲线
C
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
f(x,y)?0

(C)
坐标满足方程
f(x,y)?0
的点有些在曲线
C
上,有些不在曲线
C
上;
(D)
一定有不在曲线
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f(x,y)?0

55
2.已知两点
M(1,),N(?4,?)< br>,给出下列曲线方程:(1)
4x?2y?1?0
,(2)
44
x2
2
x
2
2
x?y?3
,(3)
?y?1,(4)
?y?1
曲线上存在点
P
满足
|MP|?|NP|的所有
22
22
曲线方程是( )
(A)
(1)(2)(3)
(B)
(2)(4)
(C)
(1)(3)
(D)
(2)(3)(4)
3.方程
xy
2
?x
2
y?2x
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关于
y
轴对称
(B)
关于
x?y?0
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关于
x?y?0
对称
4.若直线
2x?y?k?0
与曲线
y?2x
2
?x?1
没有公共点,则
k
的取 值范围
是 。
5.若两直线
x?y?5a?0

x?y?a?0
交点在曲线
y?x
2
?a
上,则
a ?

五.例题分析:
例1.过点
P(1,3)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
l
1
,l
2

l
1

x
轴于
A
点,
l
2

y
轴于
B
点,
求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例2.已知点
A(?a,0),B(a,0)(a?0)

(1)若动点< br>M

A,B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求直角顶点
M
的轨 迹方程;
(2)若动点
M
满足条件:
?MBA?2?MAB
,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例3.设
0?
?
?
?
2
(1)求
?
的范围;(2)证明:这四个交点共圆, 并求该圆半径的取值范围。



六.课后作业:
1.已知坐标满足方程
F(x,y)?0
的点都在曲线
C
上,那么 ( )
(A)
C
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
F(x,y)?0

(B)
凡坐标不适合
F(x,y)?0
的点都不在
C
上;
(C)
不在
C
上的点的坐标必不适合
F(x,y)?0

(D)
不在
C
上的点的坐标有些适合
F(x,y)?0

,曲线
x
2
sin
?
?y
2
cos
?
?1

x
2
cos
?
?y
2
sin
?
?1
有四个交点,
2.设曲线
C
是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点的轨迹,那么
C
的方程是 ( )
(A)x?y?0(B)
x?y?0
(C)|x|?|y|?0(D)y? |x|

x?|y|

3.已知
x
2
?y
2
?1

A(1,0)

?ABC
内接于圆,且
? BAC?60
,当
B,C
在圆上运
动时,
BC
中点的轨迹方 程是 ( )
11
1111
(A)
x
2
?y
2
?

(B)
x
2
?y
2
?

(C)
x
2
?y
2
?(x?)

(D)
x
2
?y
2
?(x?)

242244
4.若曲线
y
2
?xy?2x?k?0
通过点
(a,?a)(a?R)
,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5.两动直线分别 过
O(0,0),A(0,2)
,且方向向量分别是
(1,
?
),(
?
,?1)
,则它们交点
的轨迹方程是 。


B

A


l
1

M
l
2

N


6.如图直线
l
1

l
2
相交于点
M

l
1
?l
2
,点
N?l
1
,以
A,B
为端点的 曲线
C
上的
任意一点到
l
2
的距离与到点
N
的距离相等,若
?AMN
是锐角三角形,
|AM|?17,|AN|?3,|BN| ?6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
C
的方程。







7.直线
x?2y?3?0
与曲线
x
2
?y
2
?x?6y?m?0
相交与
P,Q
两 点,若
OP?OQ

O
为坐标原点),求
m
的值。










8.
A
为定点,线段
BC
在定直线
l
上滑动,已知
|BC|?4

A

l
的距离为3,求
?ABC< br>的外心的轨迹方程。
















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圆 的标准方程及一般式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及参数
?
的意义,能根
据圆的方程熟练地 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能熟练地对圆的方程的各种形式进
行相互转化。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方程,公共弦方程及等有关直线与
圆的问题。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优化解题过程。
二.主要知识:
1.圆的标准方程: ;
圆的一般方程: ;
圆的参数方程: 。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的两种方法:
代数方法: ;几何方法: ;
3.弦长的计算方法:代数方法: ;几何方法: ;
三.基础训练:
1.方程
x
2
?y
2
?ax?2ay?2a
2
?a?1?0
表示圆,则< br>a
的取值范围是( )
22
(A)
a??2

(B)
??a?0

(C)
?2?a?0

(D)
?2?a?

33
2.直线
y??x?m
与 圆
x
2
?y
2
?1
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交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m?2

(B)
1?m?2

(C)
1?m?2

(D)
?2?m?2

3.圆
x
2
?y
2
?2x?6y?9?0
关于直线
2x?y?5?0
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
(A)
(x?7)
2
?(y?1)
2
?1

(B)
(x?7)
2
?(y?2)
2
?1

(C)
(x?6)
2
?(y?2)
2
?1

(D)
(x?6)
2
?(y?2)
2
?1

4.设M是圆
(x?5)
2
?(y?3)
2
?9
上的点, 则M点到直线
3x?4y?2?0
的最短距离
是 。
5.若 曲线
y?1?4?x
2
(?2?x?2)
与直线
y?k(x?2)? 4
有两个交点时,则实数
k
的取值
范围是____ __。
四.例题分析:
例1.求满足下列各条件圆的方程:
(1)以
A(4,9 )

B(6,3)
为直径的圆;(2)与
x,y
轴均相切且过点(1,8)
的圆;


(3)求经过
A(5,2)

B(3,?2)
两点,圆心在直线
2x?y?3
上的圆的方程。

例2.已知直线
L:2mx?y?8m?3?0
和圆
C:x
2
?y
2
?6x?12y?20?0

(1)
m?R
时,证明
L

C
总相交。
(2)
m
取何值时,
L

C
截得弦长最短,求此弦长。 < br>例3.已知圆
C
1
:x
2
?y
2
?2x?2 y?8?0

C
2
:x
2
?y
2
?2x? 10y?24?0
相交于
(1)求公共弦
AB
所在的直线方程;
A ,B
两点,
(2)求圆心在直线
y??x
上,且经过
A,B
两点的圆的方程;
(3)求经过
A,B
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
五.课后作业:
1.已知曲线
x
2
?y
2
?Dx ?Ey?F?0(D
2
?E
2
?4F?0)
关于直线
x?y ?0
对称,
则( )
(A)
D?E?0

(B)
D?E?0

(C)
D?F?0

(D)
D?E?F?0

2.两圆为:
(x?2)
2
?y
2
?16;(x?1)
2
?(y?4)
2
?1
,则 ( )
(A)
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3x?4y?14?0

(B)
两圆的内公切线方程为
3x?4y?14?0

(C)
两圆的外公切线方程为
3x?4y?14?0

(D)
以上都不对
3.已知点
M(a,b)(ab?0)
是圆C:x
2
?y
2
?r
2
内一点,直线
l
是以
M
为中点的弦
所在的直线,直线
m
的方程是
ax?b y?r
2
,那么 ( )
(A)
lm

m
与圆
C
相切
(B)
l?m

m
与圆
C
相切
(C)
lm

m
与圆
C
相离
(D)
l?m

m
与圆
C
相离
4.若半 径为1的动圆与圆
x
2
?y
2
?4
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 方程是 。
5.圆
x
2
?y
2
?2x ?4y?3?0
上到直线
x?y?1?0
的距离为
2
的点共有 个。
6.已知曲线
C:x
2
?y
2
?2kx?(4k?10)y ?10k?20?0
,其中
k??1


(1)求证:曲线
C
都是圆,并且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 2)证明:曲线
C
过定点;(3)若曲线
C

x
轴相切,求
k
的值;
7.设圆上的点
A(2,3)
关于直线
x?2 y?0
的对称点仍在圆上,且与直线
x?y?y?0
相交的弦长为
22
,求圆的方程。
8.过点
P(?2,?3)
作圆
C:(x?4)
2
?(y?2)
2
?9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B
;求 :
(1)经过圆心
C
,切点
A,B
这三点圆的方程;(2)直线AB
的方程;(3)线段
AB
的长。

































课题:《直线与圆的方程》小结
一.基础训练:
1.点
P
在直线
x?y?4?0
上,
O
为原点,则
|OP|
的最小值是 ( )
(A)
2
(B)
6

(C)
22

(D)
10

2.过点
A(1,4)
,且横纵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共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3.圆
x
2
?y
2
?4x?2y?c?0

y
轴 交于
A,B
两点,圆心为
P
,若
?APB?90
,则
c?
( )
(A)
?3


(B)
3

(C)
22

(D)
8
4.若圆
(x?3)
2
?(y?5)
2
?r
2
(r?0)
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
4x?3y?2?0距离
等于
1
,则半径
r
取值范围是 ( )
(A)(4,6)

(B)

[4,6)

(C)(4,6]

(D)[4,6]

5.直线
ax?by?c?0
与直线
dx?ey?c?0
的交点为
(3,?2)
,则过点
(a,b),(d,e)

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x?8y? 15?0
?
6.已知
x,y
满足
?
5x?3y?6?0,则
x?y
的最大值为____,最小值为___。
?
2x?5y?10?0
?
二.例题分析:
例1.过点
P (2,1)
作直线
l

x
轴,
y
轴的正向于
A,B
两点;(
O
为坐标原点)
(1)当
?AOB
面积 为
9
个平方单位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2
(2)当
?AOB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3)当
PA?PB
最小时,求直线
l

方程。





例2.设圆满足:①截
y
轴所得弦长为2 ;②被
x
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

3:1
,在满足条件①、② 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
l:x?2y?0
的距离最小的


圆的方程。





例3.设正方形
ABCD
(< br>A,B,C,D
顺时针排列)的外接圆方程为
1
x
2
?y2
?6x?a?0(a?9)

C,D
点所在直线
l
的 斜率为;
3
(1)求外接圆圆心
M
点的坐标及正方形对角线
AC, BD
的斜率;
(2)如果在
x
轴上方的
A,B
两点在一条 以原点为顶点,以
x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
线上,求此抛物线的方程及直线
l的方程;
(3)如果
ABCD
的外接圆半径为
25
,在
x
轴上方的
A,B
两点在一条以
x
轴为
对称轴的抛物线上 ,求此抛物线的方程及直线
l
的方程。





三.课后作业:
1.若方程
(6a
2
?a?2)x?(3a
2
?5a?2)y?a?1?0
表示平行于
y
轴的直线,则
a?< br>( )
22
(A)
1

(B)

(C)
1
(D)
不存在
33
2.将直线
2x?3y?6?0
绕着它 与
y
轴的交点逆时针旋转
45
的角后,在
x
轴上的截
距是( )
4245
(A)
?

(B)
?

(C)
?

(D)

5554
3.若
(a,b)
在曲线
F(x ,y)
上,则点
(?b,?a)
也在曲线
F(x,y)?0a,b
是 任意的实数,
上,那么曲线
F(x,y)?0
的几何特征是 ( )
(A)
关于
x
轴对称
(B)
关于
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关于
x?y?0


4.过点
A(3,1 )
任意的作一直线与已知直线
3x?5y?15?0
相交于点
B
,设 点
P

有向线段
AB
的内分点,且
|AP|:|PB|?1 :2
,则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


(A)
9x?5y?13?0

(B)
9x?15y?13?0

(C)
9x?15y?13?0

(D)
9x?15y?13?0

5.如果实数
x,y
满足 不等式
(x?2)
2
?y
2
?3
,那么
(A)33
1

(B)

(C)
3

(D)

32
2
y
的最大值是 ( )
x
6.过点
P(?2,0)
作直线
l
交圆
x
2
?y
2
?1

A,B
两点,则
PA?PB?

7.已知直线
l
过点
P(?4,?3)
,且被圆
(x?1)
2
?(y?2)
2
?25
截得的弦长为8,则
l

方程是 。

8.甲、乙两地生产某种产品。 甲地可调出300吨,乙地可调出750吨,A、B、C
三地需要该种产品分别为200吨、450吨和 400吨。每吨运费如下表(单位:元):
A B C
甲地 6 3 5
乙地 5 9 6
问怎样调运,才能使总运费最省?




9.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
Q(2,0)
和圆
C:x
2
?y
2
?1
,动点
M
到圆
C
的切线的长

|M Q|
的比等于常数
?
(
?
?0)
,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课题:椭圆
一.复习目标: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及参数方
程.
二.知识要点:
1.椭圆的定义(1)第一定义: .
(2)第二定义: .
2.标准方程: .
3.几何性质: .
4.参数方程 .
三.课前预习:
1.设一动点
P
到直线
x?3
的距离与它 到点
A(1,0)
的距离之比为
3
,则动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 )
x
2
y
2
x
2
y
2
(x?1)
2
y
2
x
2
y
2
??1

(B)

??1

(C)
??1

(D)
??1

(A)
32323223
x
2y
2
x
2
y
2
??1
与曲线
??1( k?9)
之间具有的等量关系 2.曲线( )
25?k9?k
259
(A)
有相等的长、短轴
(B)
有相等的焦距
(C)
有相等的离心率
(D)
有相同的准线
3.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3
倍,长、短轴都在坐标轴上,
过点
A(3,0)
,则椭圆的方程是 .
4.底面直径为
12cm
的圆柱被与底面成
30
的平面所截,截 口是一个椭圆,
该椭圆的长轴长 ,短轴长 ,离心率为 .
x
2
y
2
3
5.已知椭圆
2
?
2
?1(a?b?0)
的离心率为,若将这个椭圆绕着它的右
ab
5
16
?
焦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后,所得新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是
y?
,则原 来
3
2
的椭圆方程是 ;新椭圆方程是 .
四.例题分析:
例1.设
A,B
是两个定点,且
|AB|?2
,动点
M

A
点的距离是
4
,线段
MB< br>的垂直平分线
l

MA
于点
P
,求动点
P< br>的轨迹方程.

x
2
y
2
例2.已知椭圆
2
?
2
?1(a?b?0)

P
为椭圆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 一点,
ab
F
1
,F
2
为椭圆的两个焦点,(1)若
?PF
1
F
2
?
?

?PF
1
F
2
?
?
,求证:离心率


2

?
?
?
cos
2
(2)若
?F
1
PF
2
?2
?
,求证:
?F
1
PF
2
的面积 为
b
2
?tan
?

e?
x
2
?y
2
?1
的两个焦点是
F
1
(?c,0),F
2
(c,0)(c?0)
,且椭圆上存例3.设椭圆
m?1
在点
P,使得直线
PF
1
与直线
PF
2
垂直.(1)求实数< br>m
的取值范围;(2)设
l
|QF
2
|
?2?3,求直是相应于焦点
F
2
的准线,直线
PF
2

l
相交于点
Q
,若
|PF
2
|
cos
?
?
?
线
PF
2
的方程.
五.课后作业:
x
2
y
2
?1
上的一点,
F
1

F
2
是焦点,1.若
?F
1
PF
2
?30
,则
?F
1
PF
2
P
是椭圆
?
54的面积等于 ( )
163

(B)
4(2?3)

(C)
16(2?3)

(D)
16

(A)
3
x
2
y
2
2.已知椭圆
2
?< br>2
?1(a?b?0)
的左焦点为
F

A(?a,0),B (0,b)
为椭圆的
ab
b
两个顶点,若
F

AB
的距离等于,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
7
7?77?7
14

(B)

(C)

(D)

77
25
(x?3)
2
(y?2)
2
??1
,关于直线
x?y?0
对称 ,则椭圆
C
3. 椭圆
C
与椭圆
94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 br>4.到两定点
F
1
(3,0),F
2
(9,0)
的距 离和等于
10
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 br>y
2
1
??1
的离心率
e?
,则
a
的值等于 . 5.已知椭圆
a?89
2
1
6.如 图,
?PMN
中,
tan?PMN?
,
tan?PNM??2
,
?PMN
面积为1,建
2
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
M
、< br>N
为焦点,经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P




M

N


x
2
y
2
7.
AB
是椭圆
2
?
2
?1(a? b?0)
中不平行于对称轴的一条弦,
M

AB

ab中点,
O
是椭圆的中心,求证:
k
AB
?k
OM
为定值.






x
2
y
2
??1
,8.已知椭圆能否在此椭圆位于
y
轴左侧的部分上找到 一点
M

43
使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它到两焦点
F
1
,F
2
距离的等比中项,若能找到,求出
该点的坐标,若不能找到,请说明理由.< br>
































课题:双曲线
一.复习目标:熟练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
二.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定义(1)第一定义: .
(2)第二定义: .
x
2
y
2
2.标准方程: ;与
2
?
2
?1
共渐进线的双曲线方程 .
ab
3.性质: .
4.共轭双曲线方程: .
三.课前预习:
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
1
,F
2
和 一动点
M
,设命题甲,||MF
1
|?|MF
2
||是定值 ,
命题乙:点
M
的轨迹是双曲线,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
e
1
,e
2
,则
e
1
,e
2
应满 足的关系是
( )
1111
2222
(A)
e
1
?e
2
?1

(B)
e
1
?e
2
?1

(C)
2
?
2
?1

(D)
2
?
2
?1

e
1
e2
e
1
e
2
3.直线
y?ax
与双曲线
(x?1)(y?1)?2(x?0)
有公共点时,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22?a?0

(B)
a??3?22

(C)
?3?22?a??3?22

(D)
以上都不正确
2
|PF|
2
4.已知
A( 2,1),F(2,0)
,当
|PA|?
P
是曲线
x
2?y
2
?1(x?0)
上一点,
取最小值时,
P
的坐标 是 ,
|PA|?
2
|PF|
最小值是 .
2
x
2
y
2
??1
的左、右焦点,
AB< br>是双曲线左支上5.如果
F
1
,F
2
分别是双曲线
1 69
过点
F
1
的弦,且
|AB|?6
,则
?ABF
2
的周长是 .
四.例题分析:
x
2
y
2
?1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F
2
,左准线为
l
,能否在例1.已知双曲线
?
25144< br>双曲线的左支上求一点
P
,使
|PF
1
|

P

l
的距离
d

|PF
2
|
的 等比中项?
若能,求出
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x
2
y
2
例2.过双曲线
2
?
2
?1(a?0,b?0)
的右焦点
F
作双曲线在第一、第三象< br>ab
限的渐近线的垂线
l
,垂足为
P

l
与双曲线的左、右支的交点分别为
A,B

(1)求证:
P
在双曲线的右准线上;(2)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例3.是否同时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
在,说明理由.
(1)渐近线方程为
x?2y?0,x?2y?0

(2)点
A( 5,0)
到双曲线上动点
P
的距离最小值为
6




五.课后作业:
1
1.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y??x
,且焦距为10,则双曲线方程为( )
2
x
2
y
2
x
2
y
2
x
2
y
2
??1

(B)
??1

??1

(A)
20552020 5
x
2
y
2
x
2
y
2
??1
(D)
|?|?1

(C)
520205
x
2
y
2
??1
的离心率
e?(1, 2)
,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2.双曲线
4k
(A)(??,0)

(B)(?3,0)

(C)(?12,0)

(D)(?60,?12)

x
2
y
2
??1
上一点
P
的两条焦半径夹角为
60

F
1
,F
2
为焦点,则3.双曲线
251 6
?PF
1
F
2
的面积为 .
4.与圆
(x?3)
2
?y
2
?1
及圆
( x?3)
2
?y
2
?9
都外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
为 .
x
2
y
2
??1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5.过点
(0,3)
作直线
l
,如果它与双曲线
43
则直线
l的条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x
2
y
26.双曲线
2
?
2
?1
的一条准线被它的两条渐进线所截得的线 段长度恰好
ab
等于它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进线的距离,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为 .
7.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
F
1
且垂直于实轴的弦
PQ
, 若
F
2
为另一个焦点,且



?PF
2
Q?90
?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8. 一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同一坐标轴上,焦距为
213
,一双曲线和
这椭圆有公共 焦点,且双曲线的半实轴比椭圆的长半轴长小4,且双曲线的离
心率与椭圆的离心率之比为7:3,求椭 圆和双曲线的方程.



x
2
y
2
9 .设双曲线
2
?
2
?1
两焦点
F
1
(?c ,0),F
2
(c,0)
,点
P
为双曲线右支上除顶
ab< br>??
c?a
点外的任一点,
?PF
1
F
2
?
?
,?PF
2
F
1
?
?
,求证:
tan?cot?

22c?a




10. 已知双曲线
C
的两个焦点为
F
1
,F
2
,实半轴长 与虚半轴长的乘积为
3

21
,直线
l
与线段
F< br>1
F
2

2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
P
,线段P F
2
与双曲线的交点为
Q
,且
PQ?2QF
2
,求
双曲线方程.
直线
l
过点
F
2
,且与线段
F
1
F
2
的夹角为
?

tan
?
?


课题:抛物线
一.复习目标: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
二.知识要点:
1.定义: .
2.标准方程: .
3.几何性质:
4.焦点弦长:过抛物线
y
2
?2px
(p?0)
焦点F
的弦
AB
,若
A(x
1
,y
1
), B(x
2
,y
2
)


|AF|?

|AB|?

x
1
x
2
?

y
1
y
2
?

5.抛物线x
2
?2py(p?0)
的焦点为
F

AB
是 过焦点
F
且倾斜角为
?
的弦,

A(x
1
,y
1
),B(x
2
,y
2
)
,则
x< br>1
x
2
?

y
1
y
2
?

|AB|?

三.课前预习:
11
1.已知点
F(?,0)
,直线
l

x?
,点
B
是直线
l
上的动点,若过
B
垂直于
y

44
的直线与线段
BF
的垂直平分线 交于点
M
,则点
M
所在曲线是( )
(A)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9
2.设抛物线
y
2
?2x
的焦点为
F
,以
P(,0)
为圆心,
PF
长为半径作一圆 ,与抛
2
物线在
x
轴上方交于
M,N
,则
|MF| ?|NF|
的值为 ( )
(A)
8
(B)
18
(C)
22

(D)
4
3.过点
(?3,?1)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焦点在
x?y?1?0
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4.抛物线
y
2
?8x
的焦点为
F

A(4,?2)
为一定点,在抛物线上找一点
M
,当
|MA|?|MF|为最小时,则
M
点的坐标 ,当
||MA|?|MF||
为最大时,

M
点的坐标 .
四.例题分析:
例1.抛物线以
y
轴为准线,且过点
M(a, b)(a?0)
,证明:不论
M
点在坐标平面
内的位置如何变化,抛物线顶点 的轨迹的离心率是定值.



例2.已知抛物线
y
2
?2px(p?0)
,过动点
M(a,0)
且斜率为
1
的直线
l
与该抛物线
交于不同两点
A,B

|AB |?2p

(1)求
a
取值范围;(2)若线段
AB
垂直 平分线交
x
轴于点
N
,求
?NAB
面积的
最大值.



例3. 已知抛物线
x
2
?4y
与 圆
x
2
?y
2
?32
相交于
A,B
两点, 圆与
y
轴正半轴交

C
点,直线
l
是圆的切线,交 抛物线与
M,N
,并且切点在
ACB
上.
(1)求
A,B ,C
三点的坐标.(2)当
M,N
两点到抛物线焦点距离和最大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五.课后作业:
1.方程
x
2< br>sin
?
?y
2
cos
?
?1
表示的曲线不 可能是( )
(A)
直线
(B)
抛物线
(C)

(D)
双曲线
2.以抛物线
y
2
?2px(p?0)
的焦半径
|PF|
为直径的圆与
y
轴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3.抛物线
mx?ny
2
?0(m?n?0)
的顶点坐标是 ,焦点坐标是 ,准线
方程是 ,离心率是 ,通径长 .
4.过定点
P(0,2)
,作直线
l
与曲线
y
2
?4x
有且仅有1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
l
共有 条. < br>5.设抛物线
y
2
?4x
的过焦点的弦的两个端点为A、B,它们的坐 标为
A(x
1
,y
1
),B(x
2
,y
2
)
,若
x
1
?x
2
?6
,那么
| AB|?

6.抛物线
y
2
?2px(p?0)
的动弦
AB
长为
a(a?2p)
,则弦
AB
的中点
M

y
轴的
最小距离为 .
7.抛物线
C
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
y
轴,
C< br>上动点
P
到直线
l:3x?4y?12?0
的最短距离为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8.
A,B
是抛 物线
y
2
?2px(p?0)
上的两点,且
OA?OB

(1)求
A,B
两点的横坐标之积和纵坐标之积;
(2)求证:直线
AB
过定点;
(3)求弦
AB
中点
P
的轨迹方程;
(4)求
?AOB
面积的最小值;
(5)
O

AB
上的射影
M
轨迹方程.


































课题:直线与圆锥的位置关系(1)
一.复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能够把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 的
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研究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2.会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所组成的 方程组消去一个变量,将交点问题问
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结合根与系数关系及判别式解决问 题.
二.知识要点: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
f (x,y)?0
直线
l

f(x,y)?0
和曲线
C:g( x,y)?0
的公共点坐标是方程组
?
的解,
?
g(x,y)?0< br>l

C
的公共点的个数等于方程组不同解的个数.这样就将
l

C
的交点问题转
化为方程组的解问题研究,对于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必须讨论二 次项系数和
判别式
?
,若能数形结合,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则较为简便.
2 .弦的中点或中点弦的问题,除利用韦达定理外,也可以运用“差分法”(也叫
“点差法”).
三.课前预习:
1.直线
y?x?b
与抛物线
y
2
?2x
,当
b?
时,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
b?
时,
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当
b?
时,无公共点.
x
2< br>y
2
??1
恒有公共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2.若直线y?kx?1
和椭圆
25m
为 .
3.抛物线y?ax
2
与直线
y?kx?b(k?0)
交于
A,B
两点,且此两点的横坐标分别

x
1

x
2
,直线 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
x
3
,则恒有( )
(A)
x
3
?x
1
?x
2
(B)
x
1< br>x
2
?x
1
x
3
?x
2
x
3
(C)
x
3
?x
1
?x
2
?0
(D)
x
1
x
2
?x
1
x
3
?x
2
x
3
?0

4.椭圆
mx
2
? ny
2
?1
与直线
x?y?1
交于
M,N
两点,< br>MN
的中点为
P
,且
OP

斜率为
2
m
,则的值为( )
2
n
(A)
23
2292
2

(B)

(C)

(D)

227
32
2
y
2
?1
,过点
P(1, 1)
作直线
l
,使
l

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5.已 知双曲线
C:x?
4
点,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直线
l
共有( )


(A)
1

(B)
2

(C)
3

(D)
4

四.例题分析:
9
例1.过点
(?1,?6)
的直线
l< br>与抛物线
y
2
?4x
交于
A,B
两点,若
P (,0)

|AP|?|BP|

2

l
的斜率.
例2.直线
l:y?kx?1
与双曲线
C:2x
2
?y2
?1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
A,B

(I)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II)是否存在实数
k
,使得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 圆
经过双曲线
C
的右焦点
F
?若存在,求出
k
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3.已知直线
l
和圆
M

x< br>2
?y
2
?2x?0
相切于点
T
,且与双曲线
C:x
2
?y
2
?1
相交于
A,B
两点,若T

AB
的中点,求直线
l
的方程.
五.课后作业:
1.以点
(1,?1)
为中点的抛物线
y
2
?8x
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x?4y?3?0

(B)x?4y?3?0

(C)4x?y?3?0

(D)

4x?y?3?0

x
2
y
2< br>2.斜率为
3
的直线交椭圆
??1

A,B
两点,则 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坐标满
259
足方程( )
(A)
y?
332525
x

(B)
y??x

(C)
y?x

(D)
y??x

252533
3.过点
(0,1)
与抛物线
y
2
?2px(p?0)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条数是( )
(A)
0

(B)

1

(C)
2

(D)
3

4.已知双曲线
x
2
?y
2< br>?kx?y?9?0
与直线
y?kx?1
的两个交点关于
y
轴 对称,
则这两个交点的坐标为 .
5.与直线
2x?y?4?0
的平行的抛物线
y?x
2
的切线方程是 .
6.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
常数).
(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
Q
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
F,Q
的直线
l

y< br>轴
交于点
M
,若
|MQ|?2|QF|
,求直线
l< br>的斜率.
7.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双曲线
x
2
?ay
2
?1
的右支上,其中一个顶点是
1
,一个焦点是
F(?m,0)

m
是大于0的
2


双曲线的右顶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8.已知直线
y?kx?1
与双曲线
3x
2
?y
2
?1
相交于
A,B
两点.是否存在实数
k

使
A,B
两点关于直线
x?2y?0
对称?若存在,求出
k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课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
一.复习目标:
1.能利用弦长公式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的弦长的有关问题,会运用 圆
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求焦点弦长;
2.体会“设而不求”、“方程思想”和“待定系数”等方法.
二.知识要点:
1 .弦长公式
|AB|?1?k
2
|x
1
?x
2
|? 1?
2.焦点弦长:
1
|y
1
?y
2
|

k
2
|PF|
?e
(点
P
是圆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
F
是焦点,
d

P

d
相应于焦点
F
的准线的距离,
e
是离心率)
三.课前预习:
1.设直线
y?2x?1
交曲线
C
A(x
1
,y
1
),B(x
2
,y
2
)
两点,
(1)若
|x
1
?x
2
|?2
,则
|AB|?
.(2)
|y
1
?y
2
|?2
,则
|AB|?

2.斜率为
1
的直线 经过抛物线
y
2
?4x
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
A,B
两点 ,则
|AB|?

y
2
?1
的右焦点作直线
l
,交双曲线于
A,B
两点,若
|AB|?4
,3.过双曲 线
x?
2
2
则这样的直线
l
有( )
(A)
1

(B)
2

(C)
3

(D)
4

4.已知椭圆< br>x
2
?2y
2
?4
,则以
(1,1)
为中点 的弦的长度是( )
(A)
32

(B)
23

(C)
3036

(D)

32
1
5.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的 椭圆的左焦点为
F
,离心率为
e?
,过
F
作直
3< br>线
l
交椭圆于
A,B
两点,已知线段
AB
的中点到椭 圆左准线的距离是
6
,则
|AB|?

四.例题分析:
例1.如图,过抛物线
y
2
?2px(p?0)< br>上一定点
P(x
0
,y
0
)(y
0
?0)< br>,作两条直线分别
交抛物线于
A(x
1
,y
1
),B (x
2
,y
2
)
,(1)求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
p
的点到其焦点
F
的距
2


离;(2)当
PA

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
斜率是非零常数.






y
1
?y
2
的值,并证 明直线
AB

y
0
例2.椭圆的中心是原点
O
,它 的短轴长为
22
,相应于焦点
F(c,0)(c?0)
的准线
l
x
轴相交于点
A

|OF|?2|FA|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
P,Q
两点.(I)求
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I I)若
?0,
求直线
PQ
的方程;(III)设
AP?
?< br>AQ(
?
?1)
,过点
P
且平行于准线
l
的 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
M
,证明
FM??
?
FQ






|AB|?32
. 例3.已知倾斜角 为
45?
的直线
l
过点
A(1,?2)
和点
B
B
在第一象限,
x
2
(1) 求点
B
的坐标 ;(2)若直线
l
与双曲线
C:
2
?y
2
?1(a?0)
相交于
E

F

a
点,且线段EF
的中点坐标为
(4,1)
,求
a
的值;(3)对于平面上任 一点
P
,当点
Q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称
|PQ|
的最小值为
P
与线段
AB
的距离. 已知点
P
在< br>x
轴上运动,写出点
P(t,0)
到线段
AB
的距离
h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五.课后作业:
x
2
y
2
1.过双曲线
2
?
2
?1
的右焦点
F
2
作垂直于实轴的弦
PQ< br>,
F
1
是左焦点,若
ab


?PFQ?900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1
(A)
2

(B)
1?2

(C)
2?2

(D)
3?2

2.过抛物线
y?ax
2
(a?0 )
的焦点
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
P,Q
两点,若线段
PF< br>与
FQ
的长分别是
p,q
,则
(A)
2a

(B)
11
?
等于( )
pq
14

(C)
4a

(D)

2aa
x
2
3.直线
y?x?m
与椭圆
?y
2
?1
交于< br>A

B
两点,则
|AB|
的最大值是( )
4
(A)
2

(B)
45410
810

(C)

(D)

55
5
4.过抛物线
y
2
?4x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
?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
AB?
16

?
?

3
x
2
y
2
3
?
5.若过椭圆
?
2
?1(0?b?2)
右焦点
F
2
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
4b
4
得的弦长等于
24
,则
b?

7
6.设抛物线
y
2
?2px(p?0)

Rt?AOB
内接于抛物线,
O
为坐标原点,
AO?BO,AO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2x

|AB|?513
,求抛物线方程.




7.已知某椭圆的焦点是
F
1
?
?4,0
?、F
2
?
4,0
?
,过点
F
2
并垂直 于
x
轴的直线与椭圆
的一个交点为
B
,且
F
1B?F
2
B?10
.椭圆上不同的两点
A
?
x
1
,y
1
?
、C
?
x
2
,y
2< br>?

足条件:
F
2
A、F
2
B、F
2
C
成等差数列.
(Ⅰ)求该椭圆的方程;(Ⅱ)求弦
AC
中点的横坐标;
(Ⅲ)设弦
AC
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y?kx?m
,求
m
的取值范围.




x
2
8.设双曲线
C:2
?y
2
?1(a?0)
与直线
l:x?y?1
相交于 两个不同的点
A,B

a
(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e
的取 值范围;(2)设直线
l

y
轴的交点为
P
,且
P A?































5
PB
,求
a
的值.
12


课题:轨迹问题(1)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求轨迹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直接法和定义法;
2.掌握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知识要点:
1.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检验
2.用定义法求轨 迹方程的基本思路是:(1)用曲线的定义判断轨迹的形状(定
型);(2)判断轨迹的位置(定位)( 3)求曲线的基本量(定量);(4)写出
轨迹方程.
三.课前预习:
1.已知点
A(?2,0)

B(3,0)
,动点
P(x,y)满足PA?PB ?x
2
,则点P的轨迹是(D)
(A)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2. 若
(x?3)
2
?(y?1)
2
?|x?y?3|?0
,则点
M(x,y)
的轨迹是 (
C


(A)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3.点
M
与点
F(4,0)
的距离 比它到直线
l:x?5?0
的距离小
1
,则点
M
的轨迹方< br>程是
y
2
?16x

4.一动圆与圆
x
2
?y
2
?1
外切,而与圆
x
2
?y< br>2
?6x?8?0
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
3
2
4y
2
(x?)??1
25
迹方程是 (右支)
x
2
y2
5.已知椭圆
??1
的两个焦点分别是
F
1

F
2

P
是这个椭圆上的一个动点,
43
延长
F
1
P

Q
,使得|
PQ
|=|
F
2
P
|,求
Q
的轨迹方程是
(x?1)
2
?y2
?16


四.例题分析:
例1.已知
?ABC
中,
|BC|?2,
么图形.
解:以
BC
所在直线为
x
轴,则
B(?1,0),C(1,0)

BC
中点
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x?1)
2
?y
2
|AB|
?m
,化简得:
?m
,得:设点
A
的坐标为
(x,y)
,由
22
|AC|
(x?1)?y< br>|AB|
?m
,求点
A
的 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
|AC |


(1?m
2
)x
2
?(1?m
2
)y
2
?(2?2m
2
)x?1?m
2
?0

1?m
2
2
2m
22
)?y?()

m ?1
时,轨迹为直线
x?0
;当
m?1
时,配方得:
(x?
1?m
2
1?m
2
(1)
m?0
时,方程为
x
2
?y
2
?2x?1?0
,轨迹为点
(1,0)

1?m
2
2m
(2)
m?0
时,轨迹是圆心为(2
,0
),半径为
||
的圆.
m?1
1?m
2

例2.已知抛物线
C:y
2?4x
,若椭圆的左焦点及相应的准线与抛物线
C
的焦点
和准线分别重合 ,求以椭圆短轴端点
B
与焦点
F
为两端点的线段中点
P
的轨 迹方
程.
解:设
P(x,y)
,显然
x?1
,则点
B
的坐标为
y
(1?2x,2y)
,由椭圆的定义,知:
c?| FO
?
|?|OO
?
|?|OF|?2(x?1)
|BF|
?e

|BB
?
|
B


l
O
F

P

O
1

x
a?|FB|?(2x?2)?(2y),

|BB
?
|?(2x?1)?(?1)?2x

22


(2x?2)
2
?(2y)
2
2(x?1)
?

22
2x
(2x?2)?(2y)
化简得:
y
2
? x?1
,∴
P
的轨迹方程为:
y
2
?x?1(x?0)

例3.已知两点
M(?1,0),N(1,0)
,且点
P< br>时
MP?MN,PM?PN,NM?NP
成公差小
于零的等差数列.(1)点< br>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2)若点
P
的坐标为
(x
0
,y
0
)


?

PM

PN< br>的夹角,求
tan
?
(用点
P
的坐标数值表示).
解:设
P(x,y)
,∵
M(?1,0),N(1,0)
,∴
PM? ?MP?(?1?x,?y)

PN??NP?(1?x,?y)

MN? ?NM?(2,0)
,∴
MP?MN?2(x?1)

PM?PN?x
2
?y
2
?1

NM?NP?2(1?x)
,则
MP?MN,PM?PN,NM?NP
成公差


1
?
22
x?y?1?[2(1?x)?2(1?x)]
?
x
2
?y
2?3
?
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等价于
?
,即
?

2
?
x?0
?
?
2(1?x)?2(1?x)?0
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
3
为半径的右半圆.
(2)
P的坐标为
(x
0
,y
0
)
, 由
PM ?PN?x
0
2
?y
0
2
?1?2


cos
?
?

0?
?
?
PM?PN21
1
,∵
0?x
0
?3
,∴
?cos
?
?1

?
?
2
|PM||PN|
24?x
0
2
4?x
0
2
?
3
五.课后作业:
,∴
tan
?
?
sin
?
?3?x
0
2< br>?|y
0
|

cos
?
1.与两点
(?3, 0),(3,0)
距离的平方和等于38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
?y
2
?10

(B)
x
2
?y
2
?10

(C)
x
2
?y
2
?38

(D)
x
2
?y
2
?38

2.与圆x
2
?y
2
?4x?0
外切,又与
y
轴相切的 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A)
y
2
?8x

(B)
y
2
?8x(x?0)

y?0

(C)
y
2
?8x
(x?0)

(D)
y
2
?8x(x?0)

y?0(x?0)

3.到点
(?1,0)
的距离与到直线
x?3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方程为 ( )
(A)
x
2
??4y?4

(B)
x
2
??8y?8

(C)
y
2
??4x?4

(D)
y
2
??8x?8

4.动圆与
x
轴相切,且与直线
y?x
相交所得的弦长为
2
,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
程为
5.长为
2a
的线段
AB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
x
轴和
y
轴上运动,则
AB
中点的轨迹方
程为
6.已 知直线
l

y

k
(
x
-5)及圆
C

x
2

y
2
=16.
(1)若直线
l
与圆
C
相切,求
k
的值;
(2)若直线
l
与圆
C
交于
A

B
两点 ,求当
k
变动时,弦
AB
的中点的轨迹.




7.已知两直线
l
1
:2
x
-3
y+2=0,
l
2
:3
x
-2
y
+3=0,有一 动圆
M
(圆心和半径
都在变动)与
l
1

l
2
都相交,并且截
l
1

l
2
所得的弦长分别是 定值26和24,求圆

M
的轨迹方程.



8.过
M
(1,3)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l
1

l< br>2

l
1

x
轴交于
A
点,
l
2

y
轴交

B
点,求线段
AB中点的轨迹.




9.求与两定圆
x
2

y
2
=1,
x
2

y
2
-8
x
-33=0都相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课题:轨迹问题(2)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另几种方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规法);
2.学会用适当的参数去表示动点的轨迹,掌握常见的消参法.
二.知识要点:
1 .相关点法(代入法):对于两个动点
P(x
0
,y
0
),Q(x, y)
,点
P
在已知曲线上运动
导致点
Q
运动形成轨迹时,只 需根据条件找到这两个点的坐标之间的等量关
?
x
0
?f(x,y)
系并化为
?
然后将其代入已知曲线的方程即得到点
Q
的轨迹方程.
y?g(x,y)
?
0
2.参数法(交规法):当动点
P
的坐标x,y
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
选取中间变量
t
,并用t
表示动点
P
的坐标
x,y
,从而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
?
x?f(t)
消去参数
t
,便可得到动点
P
的的轨迹的普 通方程,但要注意方程的
?
y?g(t)
?
等价性,即有
t
的范围确定出
x,y
的范围.
三.课前预习:
x
2
y< br>2
??1
的右焦点为
F

Q

P
分 别为椭圆上和椭圆外一点,且1.已知椭圆
2516

Q

FP的比为
1:2
,则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
C

(x?6)
2
y
2
(x?6)
2
y
2
(x?6)
2
y
2
(2x?3)
2
4y
2
??1

(B)
??1

(C)
??1

(D)
??1

(A)
7 5487548225144225144
2.设动点
P
在直线
x?1?0< br>上,
O
为坐标原点,以
OP
为直角边,点
O
为直角顶
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OPQ
,则动点
Q
的轨迹是 (
B

(A)

(B)
两条平行直线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3.已知点
P(x,y)
在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上 运动,则点
Q(x?y,xy)
的轨迹是

B

(A)

(B)
抛物线
(C)
椭圆
(D)
双曲线
x
2
y
2
??1
关于直线
x?y?2?0
对称的曲线方程是4.双曲线< br>43


(y?2)
2
(x?2)
2
??1

43
x
2
?
?y
2
?1

A ,B
两点,则线段
AB
中点的轨迹方5.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椭圆
4
4
程是
x?4y?0(|x|?
四.例题分析:
45
)
< br>5
例1.动圆
C:(x?1)
2
?y
2
?1
,过原点
O
作圆的任一弦,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一)直接法:设
OQ
为过
O
的任一条弦
P(x,y)
是其中点,则
CP?O Q
,则
11
CP?OQ?0

(x?1,y)(x,y)?0
,即
(x?)
2
?y
2
?(0?x?1)

24
1
(二)定义法:∵
?OPC?90
0
,动点
P在以
M(,0)
为圆心,
OC
为直径的圆上,
2
11
∴所求点的轨迹方程为
(x?)
2
?y
2
?(0?x?1)

24
?
y?kx
(三)参数法:设动弦
PQ
的方 程为
y?kx
,由
?
得:
22
?
(x?1 )?y?1
(1?k
2
)x
2
?2x?0
,设
P( x
1
,y
1
),Q(x
2
,y
2
)

PQ
的中点为
(x,y)
,则:
x?
x
1< br>?x
2
1k1
2
1
2
, 消去得
?y?kx?(x?)?y?(0?x?1)

k
21?k
2
1?k
2
24
1
例2.求过点
A(1,2)
,离心 率为,且以
x
轴为准线的椭圆的下方的顶点轨迹方
2
程.
解:设椭 圆下方的焦点
F(x
0
,y
0
)
,椭圆的下方的顶点为由定义

|AF|1
?
,∴
|AF|?1
,即点
F
的轨迹方程是
(x
0
?1)
2
?(y
0
?2)
2
?1

22
33

x
0?x,y
0
?y
,∴点的
P
轨迹方程为
(x?1)2
?(y?2)
2
?1
.
22
y
2
?1
,过点M(0,1)的直线
l
交椭圆于点A、B,O例3.设椭圆方程为
x?
4
2
111
是坐标原点,点P满足
OP?(OA?OB)
,点N的坐标为
(,)
,当
l
绕点M旋
222
转时,求:
(1)动点P的轨迹方程;


(2)
|NP|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1)解法一:直线
l
过 点M(0,1)设其斜率为k,则
l
的方程为
y?kx?1.

记< br>A(x
1
,y
1
)

B(x
2
,y
2
),
由题设可得点A、B的坐标
(x
1
,y
1< br>)

(x
2
,y
2
)
是方程组
?
y?kx?1
?
的解.
?
2
y
2
?1

?
x?
4?
将①代入②并化简得,
(4?k
2
)x
2
?2kx? 3?0
,所以
2k
?
x?x??,
2
?
?
1
4?k
2
于是
?
?
y?y?
8
.< br>12
?
4?k
2
?
OP?
x?x
2
y
1
?y
2
1?k4
(OA?OB)?(
1
,)? (,).

22
222
4?k4?k

设点P的坐标为
(x,y),

?k
?
x?,
2
?
?
4?k
消去参数k得
4x
2
?y
2< br>?y?0

?
?
y?
4
.
?< br>4?k
2
?
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坐标原点(0,0),也满足方程③, 所以点P的轨迹
方程为
4x
2
?y
2
?y?0.

解法二:设点P的坐标为
(x,y)
,因
A(x
1
,y1
)

B(x
2
,y
2
)
在椭圆上, 所以
2
y
1
2
y
2
2
x??1,

x
2
??1.

44
2
1
1
22
?(y
1
2
?y
2
) ?0
,所以 ④—⑤得
x
1
2
?x
2
4
1
(x
1
?x
2
)(x
1
?x
2
) ?(y
1
?y
2
)(y
1
?y
2
)?0.

4
y?y
2
1
?0.
⑥ 当
x
1
?x
2
时,有
x
1
?x
2
?(y
1
?y
2
)?
1
4x
1
?x
2


?
x
1
?x
2
x?,
?
2
?
y?y
2
?
,
⑦ 并且
?
y?
1
2
?
?
y?1
y
1
?y
2
?
x
?
x?x
.
12
?
将⑦代入⑥并整理 得
4x
2
?y
2
?y?0.

x
1
?x
2
时,点A、B的坐标为(0,2)、(0,-2),这时点P 的坐标为(0,0)
也满足⑧,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
1
2
(y?)
x
2
2
?1.

?
11
164
五.课后作业:
1.抛物线
y
2
?4x
经过焦点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y
2
?x?1

(B)
y
2
?2(x?1)

(C)
y
2
?x?
1

(D)
y
2
?2x?1

2
x
2
y
2
?1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
1

A
2
,垂直于椭圆长轴的动直线2.已知椭圆
?
94
与椭圆的两个交点分别为P
1

P
2
,其中
P
1
的纵坐标为正 数,则直线
A
1
P
1

A
2
P
2

交点
M
的轨迹方程 ( )
x
2
y
2
y
2
x
2
x
2
y
2
y
2
x
2
??1

(B)
??1

(C)
??1

(D)
??1

(A)
94949494
3.已知抛物线< br>y??x
2
?mx?1(m?R)
的顶点为
A
,那么当
m
变化时,此抛物线
焦点
F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x
2
y
2
?1
上的任意一点
P

x
轴引垂线,垂足为
Q
,则线段
PQ
的中4.自椭圆
?
204

M
的轨迹方程为
x
2
y
2
5.已知椭圆
??1
的两个焦点分别是< br>F
1

F
2
,△
MF
1
F
2
的重心
G
恰为椭圆上的
95
点,则点
M
的轨迹方 程为 .
6.如图, 7.设
x,y?R
i,j
为直角坐标平面内
x,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
|a|? |b|?8
,向量
a?(x?5)i?yj

b?(x?5)i?yj

求点
M(x,y)
的轨迹
C
的方程.


7.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
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 ,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测点晚
4
s
,已
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 离都是
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
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x
2
y
2
8.设 双曲线
C:
2
?
2
?1
(a?0,b?0)
的离心 率为
e
,右准线
l
与两条渐近线交
ab

P,Q< br>两点,右焦点为
F
,且
?PQF
为等边三角形.
(1)求双 曲线
C
的离心率
e
的值;(2)若双曲线
C
被直线
y?ax?b
截得的弦长
b
2
e
2
为,求双曲线
C
的方程;(3)设双曲线
C
经过点
(1,0)
,以
F
为左焦点,
l

a
左准线的椭圆,其短轴的端点为
B
,求
BF
中点的轨迹方程.































课题:圆锥曲线的应用(1)
一.复习目标:会按条件建立目标函数研究变量的最值问题及变量的取值范围问
题,注意运用“ 数形结合”、“几何法”求某些量的最值.
二.知识要点:
1.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参数问题的讨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不等式(组)求解法:利用 题意结合图形列出所讨论的参数适合的不等式
(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参数的变化范围;(2) 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
讨论的参数作为一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来求参数的变化范围.
2.圆锥曲线中最值的两种求法:
(1)几何法:若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 和意义,则考虑利用
图形性质来解决,这就是几何法;(2)代数法:若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明< br>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
三.课前预习:
x
2
y
2
?1
上的一点,
F
1

F
2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两焦点,1.点
P
是双曲线
?
41 2
?F
1
PF
2
?90
,则
|PF
1|?|PF
2
|
等于(
D

(A)
48(B)
32
(C)
16
(D)
24

2.双曲 线
x
2
?y
2
?1
的左焦点为
F

P
为双曲线在第三象限内的任一点,则直线
PF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B< br>)
(A)
k?0

k?1

(B)
k?0

k?1

(C)
k??1

k?1

(D)
k??1

k?1

x
2
3.椭圆
?y
2
?1
的短轴为
B
1
B
2
, 点
M
是椭圆上除
B
1
,B
2
外的任意一点,直线< br>4
MB
1
,MB
2

x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br>x
1
,x
2
,则
x
1
?x
2
?
4 .
4.已知椭圆长轴、短轴及焦距之和为
8
,则长半 轴长的最小值是
4(2?1)

5.已知
a,b,c
分别是双曲线 的实半轴、虚半轴和半焦距,若方程
ax
2
?bx?c?0

实数根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e
的取值范围是
(1,2?5)

四.例题分析:
例1.过抛物线
y
2
?4x
(a?0)< br>的焦点
F
,作相互垂直的两条焦点弦
AB

CD
,< br>求
|AB|?|CD|
的最小值.


解:抛物线的焦点
F
坐标为
(a,0)
,设直线
AB
方程为
y?k(x?a)
,则
CD
方程为
1
y??(x?a)
,分别代入
y
2
?4x
得:
k
1
2
1a
2
k x?(2ak?4a)x?ka?0

2
x?(2a
2
?4a)x?
2
?0

kkk
22222

|AB|?xA
?x
B
?p?2a?

|AB|?|CD|?8a?
2a
?2a

|CD|?x
C
?x
D
?p?2a? 4ak
2
?2a

2
k
4a
2
2
,当且仅当
k?1
时取等号,
?4ak?16a
2
k
所 以,
|AB|?|CD|
的最小值为
16a

例2.已知椭圆的焦 点
F
1
(?3,0)

F
2
(3,0)
, 且与直线
x?y?9?0
有公共点,求其
中长轴最短的椭圆方程.
x
2
y
2
?1

a
2
?9
)解:(法一) 设椭圆方程为
2
?
2

aa?9
?
x
2
y
2
?1
?
?

?
a
2
a
2
?9

(2a
2
?9)x
2
?18a
2
x?90a
2
?a
4
?0

?
x?y?9?0
?
由题意,
a
有解,∴
??(18a
2< br>)
2
?4(2a
2
?9)(90a
2
?a
4
)?0


a
4
?54a
2
?405? 0
,∴
a
2
?45

a
2
?9
( 舍),

a
2
min
x
2
y
2
?45
,此时椭圆方程是
??1

4536
(法二)先求点
F
1
(?3,0)
关于直线
x?y?9?0
的对称点
F( ?9,6)
,直线
FF
2
与椭
圆的交点为
M
,则< br>2a?|MF
1
|?|MF
2
|?|MF|?|MF
2
|?|FF
2
|?65


a
min
x
2
y
2
?1
. < br>?35
,此时椭圆方程是
?
4536
小结:本题可以从代数、几何等途 径寻求解决,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处理,拓
宽思路.
例3.直线
y?kx?1与双曲线
x
2
?y
2
?1
的左支交于
A,B< br>两点,直线
l
经过点
(?2,0)

AB
中点,求直 线
l

y
轴上截距
b
的取值范围.


?
y?kx?1
22
(1?k)x?2kx?2?0
,设
A(x< br>1
,y
1
)

B(x
2
,y
2)
, 解:由
?
2

2
?
x?y?1
?
?
4k
2
?8(1?k
2
)?0
?
?? 0
?
k1
??
2k
?0?1?k?2

AB
中点为
(

?
x
1
?x
2
?0?
?
,)

22
1?k
1?k1?k
?
x?x? 0
?
?
12
?
?2
?0
?
?
1? k
2
x?2
,令
x?0

2
?2k?k?2
22

b?

?
2< br>117
?2k?k?2
?2(k?)
2
?
48
117

1?k?2
,∴
2?2??2(k?)
2
??1

48

l
方程为
y?
所以,
b
的范围 是
(??,?2?2)(2,??)

小结:用
k
表示
b
的过程即是建立目标函数的过程,本题要注意
k
的取值范围.
五.课后作业:
x
2
y
2
1.
AB
为过 椭圆
2
?
2
?1
(a?b?0)
中心的弦,
F(c ,0)
是椭圆的右焦点,则
ab
?ABF
面积的最大值是 ( )
(A)
bc

(B)
ac

(C)
ab

(D)
b
2

x
2
2.若抛物线
y?x?m
与椭圆
?y
2
?1
有 四个不同的交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2
2
( )
(A )
m??2
(B)
m??
1717
(C)
?2?m??1< br>(D)
??m??1

88
3.椭圆中
a,c
是关于
x
的方程
x
2
?2ax?3ac?0
中的参数,已知该方程 无解,则
其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x
2
y
2
4.已知
P(x,y)
是椭圆
2
?
2
?1
(a?b?0)
上的动点,
F
1
,F
2
是焦点,则
ab
|PF
1
|?|PF
2
|
的取值 范围是 .
5.抛物线
y
2
?4x上的点
P
到直线
l

x?y?2?0
的距离最小,则点
P
坐标
是 .


x
2
y< br>2
6.由椭圆
2
?
2
?1
(a?b?0)
的 顶点
B(0,?b)
引弦
BP
,求
BP
长的最大值.
ab

7.过点
A(?2,?4)
且斜率为1的直线
l交抛物线
y
2
?2px
(p?0)

B,C
两 点,若
|AB|

|BC|

|CA|
成等比数列,求抛物线方程.

8.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
F
1
(0,?22),F
2
(0,22)
,离心率
e?
22

3
(1)求椭圆的方程;(2)一条 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
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
1
M,N
,且线段< br>MN
中点的横坐标为
?
,求直线
l
的倾斜角的范围.

2




























课题:圆锥曲线的应用(2)
一.复习目标:进一步巩固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解决有关应用问题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
x
2
y
2
1.已知双曲线
2?
2
?1
(b?a?0)
的半焦距是
c
,直线
l
过点
A(a,0)

B(0,b)

ab
若原点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
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4
23

3
(A)
2
(B)
3
(C)
2

(D)
x
2
y
2
?1
的一条准线方程是
x?8< br>,则
a
的值为( ) 2.圆锥曲线
?
4a
(A)
?
157157
(B)(C)(D)

4442
3.对于任意n?N
*
,抛物线
y?(n
2
?n)x
2
?( 2n?1)x?1

x
轴交于
A
n
,B
n
两点,

|A
n
B
n
|
表示该两点的距离,则|A
1
B
1
|?|A
2
B
2
|?(A)
?|A
1999
B
1999
|
的值是( )
19982

(B)(C)(D)
02000
3
?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P,Q
两点,
O

4
4.过抛物线
y
2
?4x
的焦点,且直线斜率为
坐标原点,则
?OPQ
的面积等于 .
x
2
y
2
5.
F
1
,F
2
分别是椭圆
2
?
2?1
(a?b?0)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椭圆上,若
?POF< br>2
ab
是正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
e?


三.例题分析:
x
2
例1.已知双曲线
?y
2
?1
,过点
P(0,1)
作斜率
k?0
的直线
l
与双曲线恰有一个
2
交点,(1)求直线
l
的方程;(2)若点< br>M
在直线
l

x?0,y?0
所围成的三角形
的三条 边上及三角形内运动,求
z??x?y
的最小值.







例2.从点
M(0,3)
出发的一束 光线射到直线
y?4
上后被该直线反射,反射线与椭
x
2
y
2
?1
交于
A,B
两点,圆
?
与直线
y??3交于
Q
点,
P
为入射线与反射线的交点,
43

|QA|?|PB|
,求反射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例3.已知顶 点为原点
O
,焦点在
x
轴上的抛物线,其内接
?ABC
的重 心是焦点
F

若直线
BC
的方程为
4x?y?20?0,(1)求抛物线方程;(2)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使过
M
的动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br>P,Q
两点,满足
?POQ?90
?证明你的结论.
M






四.课后作业:
x
2
y
2
?1
上到两焦点距离之积为
m
,则m
最大时,
P
点坐标是( ) 1.椭圆
?
259
( A)(5,0)

(?5,0)(B)(0,3)

(0,?3)

533533533533
)

(,?)
(D)
(,)
(?,)

(C)
(,
22222222
2.电影放 映机上聚光灯泡的反射镜的轴截面是椭圆的一部分,灯泡在焦点处,
且与反射镜的顶点距离为
1 .5cm
,椭圆的通径为
5.4cm
,为了使电影机片门获得
最强的光线,片 门应安装在另一焦点处,那么灯泡距离片门应是( )


(A)
10cm(B)
12cm
(C)
14cm
(D)
16cm
3.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短半轴长为
1
,当两准线间距离 最小时,
椭圆的方程为 .
x
2
y
2
?1
上一点
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比为
1:2
,则 点
P
到较远的准线的距4.椭圆
?
95
离是 .
5 .以
y
轴为准线的椭圆经过定点
M(1,2)
,且离心率
e?
迹方程为 .

6.设抛物线
C< br>:
y?x
2
?2m
2
x?(2m
2
?1)< br>(m?R)

(1)求证:抛物线
C
恒过
x
轴上一定点
M
; < br>(2)若抛物线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N
,与
y
轴交 于点
P
,求证:
PN
的斜率
为定值;
(3)当
m
为何值时,
?PMN
的面积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7.已知圆
(x?4)
2
?y< br>2
?25
的圆心为
M
1
,圆
(x?4)
2< br>?y
2
?1
的圆心为
M
2
,一动
圆与这两个 圆都相切,(1)求动圆圆心
P
的轨迹方程;(2)若过点
M
2
的直 线与
(1)中所求轨迹有两个交点
A,B
,求
|AM
1
|? |BM
1
|
的取值范围.








8.已知抛物线
C

y
2
?4x
,动直线
l

y?k(x?1)
与抛物线
C
交于
A,B
两点,
O
为原点,(1)求证:
OA?OB
是定 值;(2)求满足
OM?OA?OB
的点
M
的轨迹
方程.


1
,则椭圆的左顶点的轨
2


课题:圆锥曲线小结
一.课前预习:
1.设抛物线
y
2
?2x
,线段
AB
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上,且
|AB|?3
,那么线段
AB
的中点
M

y
轴的最短距离是(
B

(A)
31

(B)
1

(C)

(D)
2

22
x
2
y
2
2. 椭圆
2
?
2
?1
(a?b?0)

x
轴正 半轴、
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在
ab
劣弧
AB
上取一点
C
,则四边形
OACB
的最大面积为(
B< br>)
(A)
23
1
ab
(C)
ab
(D)< br>ab

ab
(B)
22
2
111
3.
?ABC
中,
A
为动点,
B(?,0)

C(,0),且满足
sinC?sinB?sinA
,则
222
动点
A的轨迹方程是(
D

1616
(A)
16x
2
?y
2
?1(y?0)
(B)
16y
2
?x
2< br>?1(x?0)

33
161161
(C)
16x
2
?y
2
?1(x??)
(D)
16x
2
?y
2
?1(x?)

3434
4.已知直线
y?x?1
与椭 圆
mx
2
?ny
2
?1
(m?n?0)
相交于A,B
两点,若弦
AB

x
2
y
2
1 4
点的横坐标为
?
,则双曲线
2
?
2
?1
的两条渐近线夹角的正切值是.
mn
33
5.已知
A,B,C
为抛 物线
y?x
2
?1
上三点,且
A(?1,0)

A B?BC
,当
B
点在抛
物线上移动时,点
C
的横坐标的取值 范围是
(??,?3][1,??)

二.例题分析:

x2
y
2
例1.已知双曲线
C

2
?
2
?1
(a?0,b?0)

B
是右顶点,
F
是右焦 点,点
A
ab

x
轴正半轴上,且满足
|OA|,|OB| ,|OF|
成等比数列,过点
F
作双曲线在第一、
三象限内的渐近线的垂线< br>l
,垂足为
P

(1)求证:
PA?OP?PA?FB

(2)若
l
与双 曲线
C
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点
D,E
,求双曲线
C
的离心 率
e
的取
值范围.


a
(1)证明:设
l

y??(x?c)

b
a
?
y??(x?c)
?
a
2
ab?
b
由方程组
?

P(,)

b
c c
?
y?x
?
a
?
a
2

|OA |,|OB|,|OF|
成等比数列,∴
A(,0)

c
a
2
abb
2
ab
ab

PA?(0,?)
OP?(,)

FP?(?,)

cccc
c
a2
b
2
a
2
b
2

PA?OP??< br>2

PA?FP??
2
,∴
PA?OP?PA?FB

cc
(2)设
D(x
1
,y
1
),E(x2
,y
2
)

a
?
y??(x?c)
?
a
4
2
2a
4
ca
4
c
2< br>?
b
2

?
2

(b?
2
)x?
2
x?(
2
?a
2
b
2
)?0
2
bbb
?
x
?
y
?1
?
?
a
2
b
2
a
4
b
2
?(2
?a
2
b
2
)
c
?0
,∴
b
2
?a
2
,即
c
2
?2a
2
, ∴
e?2
. ∵
x
1
?x
2
?0
,∴4
a
b
2
?
2
b
所以,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br>(2,??)


例2.如图,过抛物线
x
2
?4 y
的对称轴上任一点
P(0,m)(m?0)
作直线与抛物线
交于
A ,B
两点,点
Q
是点
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1)设点< br>P
分有向线段
AB
所成的比为
?
,证明:
QP?(Q A?
?
QB)

(1) 设直线
AB
的方程是
x ?2y?12?0
,过
A,B
两点的圆
C
与抛物线在点
A< br>处
有共同的切线,求圆
C
的方程.
(2)
解:(1)设 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m
,代入抛物线方程
x
2?4y

x
2
?4kx?4m?0



A(x
1
,y
1
),B(x
2
,y
2)
,则
x
1
x
2
??4m

∵点< br>P
分有向线段
AB
所成的比为
?
,得
x
x< br>1
?x
2
?0
,∴
?
??
1

x
2
1?
?
又∵点
Q
是点
P
关于 原点的对称点,∴
Q(0,m)
,∴
QP?(0,2m)

QA?
?
QB?(x
1
?
?
x
2
,y
1
?
?
y
2
?(1?
?
)m)


QP?(QA?
?
QB)?2m[y
1
?
?y
2
?(1?
?
)m]

x
1
2x
1
x
2
2
x
?2m[???(1?
1
)m]

4x
2
4x
2
xx?4m
?4m?4m
B

?2m(x
1
?x
2
)?
12
?2m(x
1
?x
2
)??0

4x
2
4x
2
y

A

P

O

Q

x


QP?(QA?
?
QB)

?
x?2y?12 ?0
(2)由
?
2
得点
A(6,9),B(?4,4)

x?4y
?

x
2
?4y

y?
1
2
1
x
,∴
y
?
?x
,∴抛物线在点< br>A
处切线的斜率为
y
?
|
x?6
?3
, < br>42
设圆
C
的方程是
(x?a)
2
?(y?b)2
?r
2

1
?
b?9
??
?

?
a?6

3
?
(a?6)
2
?(b?9)
2
?(a?4)< br>2
?(b?4)
2
?
323125
解得
a??,b? ,r
2
?

222
323125
∴圆
C
的方程是
(x?)
2
?(y?)
2
?
,即
x
2
?y
2
?3x?23y?72?0

222
三.课后作业:
x
2
y
2
xy
? 1
相交于
A,B
两点,该椭圆上的点
P
使
?ABP
1.直线
??1
与抛物线
?
169
43
的面积等于6,这样 的点
P
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设动点
P
在直线x?1
上,
O
为坐标原点,以
OP
为直角边,点
O为直角顶点
作等腰
Rt?OPQ
,则动点
Q
的轨迹是( )


(A)

(B)
两条平行线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3.设
P
是直线y?x?4
上一点,过点
P
的椭圆的焦点为
F
1
(2, 0)

F
2
(?2,0)
,则
当椭圆长轴最短时,椭圆的方 程为 .
x
2
y
2
?1
的焦点为
F
1
,F
2
,点
P
在椭圆 上,如果线段
PF
1
的中点在
y
轴4.椭圆
?
12 3
上,那么
|PF
1
|

|PF
2
|的 倍.
x
2
y
2
5.已知双曲线
2
?
2
?1
(a?0,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F
2
,点
P
在双曲线
ab
的右支 上,且
|PF
1
|?4|PF
2
|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br>e
的最大值
为 .
6.直线
l

y?kx?1
与双曲线
C

2x
2
?y
2
?1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
A,B

(1)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
k
,使得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
双曲线
C
的右焦点
F
?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 br>y

不存在,说明理由.

Q


?


M


P


l


x

O


1
7 .如图,
P
是抛物线
C

y?x
2
上一点,直线< br>l
过点
P
并与抛物线
C
在点
P

2
切线垂直,
l
与抛物线
C
相交于另一点
Q

(1)当点
P
的横坐标为
2
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2)当点
P
在抛物线
C
上移动时,求线段
PQ
中 点
M
的轨迹方程,并求点
M

x
轴的最短距离.








课题: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目标: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
直观图.
二.课前预习:
1.
A

B

C
表示不 同的点,
a

l
表示不同的直线,
?

?
表示不同的平面,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C )
(A)A?l,A?
?
,B?l,B?
?
?l?
?

(B)A?
?
,A?
?

B?
?
,B?< br>?
?
?
?
?
?AB
直线
(C)l?
?
,A?l?A?
?

(D)A,B,C??

A,B,C?
?

A,B,C
不共线
?< br>?

?
重合
2.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 为
45
?
,腰和上底边均为
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D )
(A)
122
?

(B)
1?

(C)
1?2

(D)
2?2

222
3.对于空间三条直线,有下列四个条件:
①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②三条直线两两平行;
③三条直线共点;④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
其中,使三条直线共面的充分条件有 (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空间内五个点中的任 意三点都不共线,由这五个点为顶点只构造出四个三棱
锥,则这五个点最多可以确定 7个 个平面 .
三.例题分析:
例1.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
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
A
α相交于点
E

G

H

F
.求证:
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B
解:∵
AB

CD

D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
C
又∵
AB
?
α=
E

AB
?
β,∴
E
∈α,
E
∈β,
E
F
H
α

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

同理可证
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
,< br>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说明:在立体几何的问 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常运用公理2,即先证明这些
点都是某二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 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

例2.已知:
a

b

c

d
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
a

b< br>,
c

d
G


共面.
证明 1< br>o
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
a

b

c
相交于一点
A


A
?
d
,如图1.
∴直线
d

A
确定一个平面α.
A
α
又设直线
d

a

b

c
分别相交于< br>E

F

G

d

A

E

F

G
∈α.
a E
F
b
G
c


A

E
∈α,
A

E

a
,∴
a< br>?
α.
图1
同理可证
b
?
α,
c
?
α.

a

b

c

d
在同一平面α内.
2
o
当四条直线中任何三条都不共点时,如图2.
∵这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设相交直线
a

b
确定
α
H
K
d
一个平面α.
c
a
b
设直线
c

a

b
分别交于点
H
K
,则
H

K
∈α.

H

K

c
,∴
c
?
α.
图2

同理可证
d
?
α.

a

b

c

d
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α内.
说明: 证明若干条线(或若干个点)共面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根据公理3或推论,
由题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 )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根据公理1证明其余的线
(或点)均在这个平面内.本题最容易忽视“三线共点 ”这一种情况.因此,在分
析题意时,应仔细推敲问题中每一句话的含义.

A < br>例3.如图,点
A

B

C
确定的平面与点
D

E

F
·
确定的平面相交于直线
l
,且直线
AB

l
相交于点
·
B

< br>G
,直线
EF

l
相交于点
H
,试作出平面
ABD
与平
C
·


CEF
的交线.
·
F
解:如图3,在平面
A BC
内,连结
AB
,与
l
相交于

·
E


·

G
,则
G
∈平面
DEF
;在平面
DEF
内,连结
DG
,与
D
EF
相交于点
M
,则
M
∈平面
ABD
,且
M
∈平面
CEF
.所

以,
M
在平面
ABD
与平面
CEF
的交线上.同理,可
作出点
N

N
在平面
ABD
与平面
CEF
的交线上.连结
M N
,直线
MN
即为所求.


A
·

A
B

C
·
·
l

H
α
G
l D
B

F
M ·
E



C
·
D
β

例3
M
例4


例4.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
?
β=
l
.设梯形
ABCD
中,
AD
∥< br>BC
,且
AB
?
α,
CD
?
β,求证:AB

CD

l
共点(相交于一点).
证明 ∵梯形
ABCD
中,
AD

BC



AB

CD
是梯形
ABCD
的两条腰.

AB

CD
必定相交于一点,

AB
?
CD

M

又∵
AB
?
α,
CD
?
β,∴
M
∈α,且
M
∈β.∴
M
∈α
?
β.
又∵α
?
β=
l
,∴
M

l


AB

CD

l
共点.
说明: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一般要应用公理2,这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在空间四边形
ABCD
的边
AB
、< br>BC

CD

DA
上分别取点
E,F,G,H
,如果
EF

HG
相交于一点
M
,那么 (
A

(A)
M
一定在直线
AC

(B)
M
一定在直线
BD

(C)
M
可能在直线
AC
上,也可能在直线
BD

(D)
M
既不在直线
AC
上,也不在直线
BD

2.有下列命题:
①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这四点必共面;②空间四点中,其中任何三点 不共
线,则这四点不共面;③用斜二测画法可得梯形的直观图仍为梯形;④垂直于同
一直线的两 直线平行⑤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答案:①③
3.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__2__部分,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4___部 分,三个
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8__部分.
4.四边形
ABCD
中,< br>AB?BC?CD?DA?BD?1
,则成为空间四面体时,
AC
的取值范围是 .
A
答案:
(0,3)

5.如图,
P
、< br>Q

R
分别是四面体
ABCD
的棱
AB
,< br>M Q
P
AC

AD
上的点,若直线
PQ
与直线
BC
的交点为
N C
M
,直线
RQ
与直 线
DC
的交点为
N
,直线
PR

B
直线
DB
的交点为
L
,试证明
M

N

L
共线.
L
证明:易证
M

N

L
∈平面
PQR
,且
M

N

L
D
1


∈平面
BCD

所以
M

N

L
∈平面
PQR
?
平面
BCD,即
M

N

L
共线.
A
1
·
R
D
C
1

B
1

·
Q
C
B
R

D
P
·


6.如图,
P

Q
、< br>R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br>D
1
的棱
A
AA
1

BB
1
DD
1
上的三点,试作出过
P

Q

R
三点的截

面图.


作法 ⑴连接
PQ
,并延长之交
A
1
B
1
的延长线于
T

⑵连接
PR
,并延长之交
A
1
D
1
的延长线于< br>S

⑶连接
ST

C
1
D
1
B
1
C
1
分别于
M

N
, 则线段
MN
为平面
PQR
与面
A
1
B
1
C
1
D
1
的交线.
S
⑷连接
RM
QN
,则线段
RM

QN
分别是平面
PQR
D
1

与面
DCC
1
D
1
,面< br>BCC
1
B
1
的交线.
得到的五边形
PQNMR
即为所求的截面图(如图4).
A
1
R
说明 求作二平面的交线问题,主要运用公理1.
解题关键是直接或间接找出二平面的两个确定的
P
D
公共点.
A
有时同时还要运用公理2、3及公理的推论等知识.
图4


M
C
1

T
N
B
1

Q
C
B
7.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ABCD-A
1B
1
C
1
D
1
的中,
A
1
C
1
?
B
1
D
1

O
1

B
1
D
?
平面
A
1
BC
1

P

求证:
P

BO
1

证明 在平行六面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

B
1
D
?
平面< br>A
1
BC
1

P
,∴
P
∈平面A
1
BC
1

P

B
1
D< br>.

B
1
D
?
平面
BB
1
D
1
D
.∴
P
∈平面
A
1
BC
1
,且
P
∈平面
A
1
BB
1
D
1
D


P
∈平面< br>A
1
BC
1
?
平面
BB
1
D
1
D


A
1
C
1
?
B1
D
1

O
1

A
1
C1
?
平面
A
1
BC
1

B
1
D
1
?
平面
A

D
B
D
1

O
1

B
1

P
C
C
1

BB
1
D
1
D


O
1
∈平面
A
1
BC
1
,且
O
1
∈平面BB
1
D
1
D


B
∈平面
A
1
BC
1
,且
B
∈平面
BB
1
D
1
D

∴平面
A
1
BC
1
?
平面
BB
1
D
1
D

BO
1< br>.∴
P

BO
1

说明一般地,要证明一个点在某 条直线上,只要证明这个点在过这条直线的两个
平面上.












课题:空间直线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会计算给出的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
长.
二.课前预习:
1.下列四个命题:
(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2)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3)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异面
(4)若
a

b< br>是异面直线,
b

c
是异面直线,则
a

c
也异面
其中真命题个数为 ( D )
(A)
3
(B)
2
(C)
1
(D)
0
2.在正方体
ABCD?
A
'
B
'
C
'
D
'
中,
M

N
分别是 棱
AA
'

AB
的中点,
P
为上
底面ABCD
的中心,则直线
PB

MN
所成的角为( A )
(A)
30
0
(B)
45
0
(C)
60
0
(D)

2
a


2
3.在棱长为
a
的正四面体中,相对两条棱间的距离为__ _.(答案:
4.两条异面直线
a

b
间的距离是1cm,它们所成的角为60< br>0

a

b
上各有一点
A、B,距公垂线的垂足都是 10c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
答案:
101cm或301cm


a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不共面的三条直线
a

b

c
相交于< br>B

P

A?a

B?a

C? b

D?c
,求证:
c
AD

BC
是异面直线.
D
P
证一:(反证法)假设AD和BC共面,所确定的
b
C
平面为α,那么点 P、A、B、C、D都在平面α
内,∴直线a、b、c都在平面α内,与已知条件a、b、c不共面矛盾 ,假设不成
立,∴AD和BC是异面直线。
证二:(直接证法)∵a∩c=P,∴它们确定一 个平面,设为α,由已知C
?
平面α,
B∈平面α,AD
?
平面α, B
?
AD,∴AD和BC是异面直线。
例2. 一条长为
2cm
的 线段
AB
夹在互相垂直的两个
平面
?

?
之间,A B与
?
所成角为
45
,与
?
所成角

30
,且
?
?
?
?l

AC?l

B D?l

C

D
是垂
足,求(1)
CD
的 长;(2)
AB

CD
所成的角
E
0
0
A
F
G
α

D
B
β


解:(1)连BC、AD,可证AC⊥β,BD⊥α,∴ABC=300

∠BAD=45
0
,Rt△ACB中,BC=AB·cos30
0
=
3

在Rt△ADB中,BD=AB·sin45
0
=
2

在R t△BCD中,可求出CD=1cm(也可由AB
2
=AC
2
+BD
2
+CD
2
-2AC·BD·cos90
0
求得)
(2)作 BEl,CEBD,BE∩CE,则∠ABE就是AB与CD所成的角,连AE,由
三垂线定理可证BE ⊥AE,先求出AE=
3
,再在Rt△ABE中,求得∠ABE=60
0

说明:在(3)中也可作CH⊥AB于H,DF⊥AB于F,HF即为异面直线CH、DF的
公 垂线,利用公式CD
2
=CH
2
+DF
2
+HF
2
-2·CH·DFcosα,求出cosα=
3

3

四.课后作业:
1.AB、CD在平面α内,ABCD,且AB与CD相距28厘米,EF在 平面α外,EFAB,
且EF与AB相距17厘米,EF与平面α相距15厘米,则EF与CD的距离为 ( C )
(A)
25厘米
(B)
39厘米
(C)
25或39厘米
(D)
15厘米

2.已知直线a,如果直线b同时满足条件:①a、b异面②a、b所成的角为定值
③a、b
间的距离为定值,则这样的直线b有( D )
(A)
1条
(B)
2条
(C)
4条
(D)
无数条

3.已知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为50
0
,P为空间一点,则过点P与a、b所成
的角都是30
0
的直线有且仅有( B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4. 在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若
AB?2BB
1
,则
AB
1

C
1
B所成的角的大
小 .
答案:
90
0

5.如图,在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br>1
的中,求证:
B
1
D
被平面
A
1
BC
1
分成1∶2的两
段.
D
1

C
1

证明:如图1,在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
连结
B
1D
1

A
1
C
1

BD
,< br>AC

A
1
B
1


B
1
D
1
?
A
1
C
1

M

BD
?
AC

N


M

N
分别是
B
1
D
1

AC
的 中点.
连结
BM

D
1
N

D
A

B
O
C



BB< br>1

DD
1
,且
BB
1

DD1

∴ 四边形
BDD
1
B
1
是平行四边形.
在平面
BD D
1
B
1
中,设
B
1
D
?
BM< br>=
O

B
1
D
?
D
1
N< br>=
O
1

在平行四边形
BDD
1
B
1
中,
D
1

C
1

M

D
1
M

NB
,且
D
1
M

NB


A
1
B
1

∴ 四边形
BND
1
M
是平行四边形.
O
1
O

BM

ND
1
,即
OM

O
1
D
1


O

BO
1
的中点,即
O
1
O

OB
1

D
C
同理,
OO
1

O
1
D

N
A
B

O
1
O

OB
1

O
1
D

图1
综上,
OB
1

OD
1
=1∶2.
6. 如图,已知平面α、β交于直线
l

AB

CD
分别在平面 α,β内,且与
l
分别
交于
B

D
两点.若∠ABD
=∠
CDB
,试问
AB

CD
能否平行 ?并说明理由.
证明:直线
AB

CD
不能平行.否则,若
AB

CD
,则
AB

CD
共面,记这个平面< br>为γ.

AB

CD
?
γ.
α

AB
?
α,
D
∈γ.
A
由题知,
AB
?
α,
D
∈α,且
D< br>?
AB

D
根据过一条直线及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仅
l
β
B
C
有一个平面,α与γ重合.
同理,β与γ重合.
∴ α与β重合,这与题设矛盾.


AB

CD
不能平行.
7.平行六面体
ABCD-A1
B
1
C
1
D
1
中,求证:
CD1
所在的直线与
BC
1
所在的直线是异面
直线.
证明 :假设
CD
1
所在的直线与
BC
1
所在的直线不是
A
1

B
1
异面直线.
设直线
CD
1

BC
1
共面α.
D
1
C
1


C

D
1

CD
1

B

C
1

BC
1
,∴
C

D
1

B
,< br>C
1
∈α.

CC
1

BB
1< br>,∴
CC
1

BB
1
确定平面
BB
1
C
1
C

A

C

B
C
1
∈平面
BB
1
C
1
C

∵不共线的三点
C

B

C
1
只有一 个平面,
D C

∴平面α与平面
BB
1
C
1
C
重合.

D
1
∈平面
BB
1
C
1
C
,矛盾 .
因此,假设错误,即
CD
1
所在的直线与
BC
1
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课题: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了解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二.课前预习:
1.已知直线
a

b
和平面
?< br>,那么
ab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D

(A)
a
?

b
?

(B)
a?
?

b?
?

(C)
b?
?

a
?

(D)
a

b

?
成等角
2.
?

?
表示平面,
a

b
表示直线,则
a
?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D

(A)
?
?
?
,且
a?
?

(B)
?
?
?
?b
,且
ab

(C)
ab
,且
b
?

(D)
?

?
,且
a?
?

3.已 知平面
?

平面
?

P

?
,?
外一点,过点
P
的直线
m

?
,
?
分别交于点
A,C
,过点
P
的直线
n

?
,
?
分别交于点
B,D
,且
PA?6

A C?9

PD?8


BD
的长为(
B

24

(C)
14

(D)
20

5
4.空间四边形
ABCD
的两条对 角线
AC?4

BD?6
,则平行于两对角线的截面
四边形的周长的 取值范围是 .答案:(8,12)

三.例题分析: 例1.正方体
ABCD

A
1
B
1
C
1
D
1
中.
(1)求证:平面
A
1
BD
∥平面
B
1
D
1
C

(2)若
E

F
分别是
AA
1

CC
1
的中点,求 证:平面
EB
1
D
1
∥平面
FBD

证明:(1)由
B
1
B

DD
1
,得四边形
BB
1
D
1
D
是平行四边形,

B
1
D
1

BD

D
1
C
1

BD
?平面
B
1
D
1
C

B
1
D
1
?
平面
B
1
D
1
C


BD
∥平面
B
1
D
1
C

B
1
A
1
同理
A
1
D
∥平面
B
1
D
1
C

F

A
1
D

BD

D

E
G
∴平面
A
1
BD
∥平面
B
1
CD

C
D
(2)由
BD

B
1
D
1
,得
BD
∥平面
EB
1
D
1

A

BB
1
中点
G
,∴
AE

B
1
G

B

从而得
B
1
E

AG
,同理
GF

AD


AG

DF


B
1
E

DF


DF
∥平面
EB
1
D
1

(A)
16

(B)
24


∴平面
EB
1
D
1
∥平面
FBD

说明 要证“面面平面”只要证“线面平面”,要证“线面平行”,只要证“线线
平面”,故 问题最终转化为证线与线的平行.

例2.如图,已知
M

N
P

Q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
ABCD
的边
AB

BC

CD

DA

中点.
求证:(1)线段
MP

NQ
相交且互相平分;(2)AC∥平面
M NP

BD
∥平面
MNP

证明:(1) ∵
M

N

AB

BC
的中点,∴
MN

AC

MN

AC


P

Q

CD

DA
的中点,∴
PQ
∥< br>CA

PQ

CA


MN
∥< br>QP

MN

QP

MNPQ
是平行四边形 .

□MNPQ
的对角线
MP

NQ
相交且互相 平分.
(2)由(1),
AC

MN
.记平面
MNP(即平面
MNPQ
)为α.显然
AC
?α.
否则,若
AC
?α,
A

A
∈α,
M
∈α,得
B
∈α;
Q
M

A
∈α,
Q
∈α,得
D
∈α,则< br>A

B

C

D
∈α,
与已知四边形
ABCD
是空间四边形矛盾.
D
又∵
MN
?α,∴
AC
∥α,
B

AC
?α,∴
AC
∥α,即
AC
∥平面
MNP

P
N
同理可证
BD
∥平面
MNP

C
小结:

1
2
1
2
例3.已知正四 棱锥
S?ABCD
的底面边长为
a
,侧棱长为
2a
,点P,Q
分别在
BD

SC
上,并且
BP:PD?1:2

PQ
平面
SAD
,求线段
PQ
的长.
解:延长
CP

DA
延长线于点
R
,连
SR
,可证得
PQ

SR
,由
?PBC

?PDR< br>相似及已知求得
DR?2a
。在等腰
?SAD
中,求出
cos ?SAD?
由余弦定理求得
SR?6a


PQSR
,∴
16
PQCPBP1
a

???
,∴
PQ?SR?
33
SRCRBD3
1
,又在< br>SDR
中,
4

四.课后作业:
B,D?
?
,1.设线段
AB,CD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
?
,
?
间的两 异面线段,点
A,C?
?


M,N
分别为
AB, CD
的中点,则有 (
C

(A)
MN?
11
(AC?BD)

(B)
MN?(AC?BD)

22


(C)
MN?
11
(AC?BD)

(D)
MN?(AC?BD)

22
2.
?
,?
是两个不重合平面,
l,m
是两条不重合直线,那么
?

?
的一个充分条件
是( C )
(A)
l?
?

m?
?
,且
l
?

m
?

(B)
l?
?

m?
?
,且
lm

(C)
l?
?

m?
?
,且
lm

(D)
l
?

m
?
,且
lm
< br>3.在正四棱柱
ABCD?A
1
B
1
C
1
D
1
中,
E,F,G,H
分别为棱
CC
1
,C
1
D
1
,D
1
D,DC
的中
点,
N
BC
的中点,点
M
在四边形
EFGH
及其内部运动, 则
M
满足条件
时,有
MN
平面
B
1
BDD
1
.(点
M
在线段
FH
上)
4 .在长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经过其对角线
BD
1
的平面分别与棱
AA
1

CC
1
相交于
E,F
两点,则四边形
EBFD
1< br>的形状为 .(平行四边形)
5.如图,
A

B
C

D
四点都在平面?,?外,它们在?内的射影
A
1

B
1

C
1

D
1
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内的射影
A
2

B
2
C
2

D
2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ABCD
是 平行四边形.
证明:∵
A

B

C

D
四点在?内的射影
A
2

B
2

C2

D
2
在一条直线上,

A

B

C

D
四点共面.

A

B

C

D
四点在?内的 射影
A
1

B
1

C
1

D
1
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平面
ABB
1
A1
∥平面
CDD
1
C
1

β
B

2

AB

CD
是平面
A BCD
与平面
ABB
1
A
1
,平面
CDD
1
C
1
A
2
B


C
2


的交线.
D


C


D
2


AB

CD

B
1


A
1


同理
AD

BC

C

1

D
1

α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6.若一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平面内的一点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
此平面内. < br>解:如图,设
a
?

A?
?

ABa
.由
ABa

∴它们确定一个平面
?
,设
?
?
?
?AB
?
,可证
aAB
?

在平面< br>?
内,过点
A
存在
ABa

AB
?
a


AB

AB
?
重合,即
AB?< br>?





?

a

A

?

B

B
?

7 .点
P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A
?
,B?
,C
?
分别是
?PBC

?PCA

?PAB
的重


心,求证:(1)平面
ABC
平面
A
?
B
?
C
?
;(2)求
A
?
B< br>?
:AB

证明:(1)如图,分别取
AB,BC,CA
的中点
M,N,Q

连结
PM,PN,PQ,MN,NQ,QM


A
?,B
?
,C
?
分别是
?PBC

?PCA
?PAB
的重心,

A
?
,B
?
,C
?
分别在
PN,PQ,PM
上,

PC
?
:PM?PA:PN?PB:PQ?2:3


?PMN
中,
PC
?
PA
?
2
??
,故
C
?
A
?
MN

PMPN3
又< br>M,N

?ABC
的边
AB,BC
的中点,
MNAC


A
?
C
?
AC
,∴
A?
C
?

平面
ABC
,同理
A
?
B
?

平面
ABC

∴平面
ABC
平面< br>A
?
B
?
C
?

(2)由(1)知
A
?
B
?
2
QN1
?

?

QN3
AB2
P

C
?


A
?
B
?
:AB?1:3



B
?

A
?

Q

A

M

C

B

N

高中数学教学视频高一-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分类讨论


高中数学课本全套-我学高中数学新课标


不会高中数学能自学大学数学不-高中数学教案模板6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300字-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视频下载


一遍过高中数学必修五答案-2018高中数学竞赛时间表


求购北京高中数学课本-高中数学科组宣传栏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视频-高中数学导数单调


高中数学知识点理解-高中数学模题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3: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1060.html

高中数学复习教案大全46-73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