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4:23
tags:高中数学教案

在高中数学如何情景教学-高中数学选修三课本


第一讲 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
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 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的绝对值,
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
几何意义
:表示在数轴上,数和数之间的距离.
1.填空:

(1)若,则x=_________;若,则
b
a





(2)如果,且,则b=________;若,则c=________.
.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则 (B)若,则
则 (D)若,则

(C)若,

3.化简:|x-5|-|2x13|(x>
5).
1.1.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方公式

乘法公式: ;

2
)完全平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 br>(
1
)立方和公式

)三数和平方公式




4
)两数和立方公式

)两数差立方公

2
)立方差公式



3





5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22

1 计算:.



2 已知,,求的值.
练 习
1.填空: 111122 (1); ( )
(2) ;
(3 ) .
完全平方式,则等于 ( )


942322
)2222
.选择题: 12(1)若是一个

2111222
2
(C)
(D) (A) (B)mmmm

416322(2)不论,为何实数,的值
( ) b
a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
数 (C)可以是零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1.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
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
,,等是有理式.

222
得尽方
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等是无理式,而

2

2

2
1.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 (子)中的根号化去,
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
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 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
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

含有二次根式,< br>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与,
与,
a3a22

式.

与,与,与,等等. 一般地,

与,与互为有理 化因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
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
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


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在二次根式的
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
乘法进行,运算

中要运用公式;而对于二次根式的
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
通过分母有理化 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
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
并同类二次 根式.

2
2.二次根式的意义
a 2


2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62
(1); (2); (3).
算:.


例2 计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2

(1)和; (2)和.

例4 化简:.



1

2例 5
化简:(1); (2).
求的值 .
=__ ___;

例 6 已知,
(1)练 习 1.填空:


2
(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x
(3)__ ___;
(4)若,则______
.选择题:

xx等式成立的条件
(A) (B) (C) (D)
.若,求的值.

__.

是 ( )

4.比较大小:2-3 5-4(填“>”,或“<”). 1.1.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AAA形如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则称为分
式.当M
≠0
时,分式

BBB具有下列性质: 3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
像,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
例1 若,求常数的
例2 (1)试证:
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 a

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

值.



解得 .
(其中n是正整数);

111
(2)计算:;
1111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


a
n, 有.
2a=0,求e的值.
();
( )


c
22例3 设,且e>1,2c-5ac+
练 习 1.填空题:
11
1对任意的正整数n,

nn
2.选择题: 若,则=
546
(A)1 (B) (C) (D)

.正数满足,求的值.


455
算.

(1)
1111
4.计
习题1.1 1.解不等式: 4



(2)

2.已知,求的值.

(3) . .填空:

1819(1)=________;
________;
a
22(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3)________.
.2 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
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
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22 (1)x-3x+2;
(2)x+4x-12; (3); (4).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
项2分2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


-3x ,就是x-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 2x-3x+2=(x-1)(x-
2). 1 -2 x x 1 -ay -1 -1

x 1 -2 x 1 6 -by -2 图
1.2-1 图1.2-3 图1.2-4 图1.2-2 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
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 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用1来表示
(如图1.2-2所示). (2)由图1.2-3,得 2x+4x-12=(x-2)(x+
6). (3)由图1.2-4,得 x -1 22 =

y 1 (4)=xy+(x-y)-1
图1.2-5 =(x-1) (y+1) (如图1.2-5所示). 5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2 分解因式:
(1); (2).
(2)=
==.
2)(


或 =
=
2
3.关于 =.
x的二次三项式ax+bx+c(a≠0)的因式分解. 若关于x
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是、,则二次三项式
2

式分解因式





(1
为.
例3 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
项);
(2).
个因式为 ( )
练 习
1.选择题: 22多项式的一
(A) (B) (C) (D)
.分解因式: 233(1)x+6x+8; (2)


8a-b; 2(3)x-2x-1; (4).
习题
1.2
1.分解因式: 342 (1) ; (2);
13
(4).
式分解:

2
(4).
222
3
(1) ; (2);

(3);
.在实数范围内因
(3);
.三边
b
,,满足,试判定的形
状. 4.分解因式:x+x-(a
-a).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
其变形为 .

22a4a2因为a≠0,所以,4a
>0.于是 2(1)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12,2a2(2)
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b x=x=-; 12

2ab2
2
( 3)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
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一

2a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
有实数根. 22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bx+ c=0(a≠0)的根的情
况可以由b-4ac来判22定,我们把b-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 2综上所述,对于一
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
等的实数根

ac x=; 12,2a(2)当Δ=0时,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x=x=-; 12

2a(3)当Δ<0时,方程


没有实数根.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
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7

22
(1)x-3x+3=0; (2)x-ax-1=0;
22
(3) x-ax+(a-1)=0; (4)x-2x+a=0. 说
明 :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
着a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
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
方法来解决问题.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
定理)
2
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
两个实数根

则有

122a2a2aa

2
12222a2a4a4aa

,,



122a2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

在下列关系:
bc2
如果ax+bx+c=0(a≠0)的两根
分别是x,x,那么x+x=,xx=.这

aa
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2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
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x+px+q=0,若x,x是其
两根,
12
由韦达定理可知 x+x=-p,xx=
q,
·1212
即 p=-(x+x),q=xx,
·121222
所以,方


程x+px+q=0可化为 x-(x+x)x+xx=0,由于x,
x是一元二
·12121222
次方程x+px+q=0的两根,所
以,x,x也是一 元二次方程x-(x+x)x+xx=
0.因
·121212
此有 以两个数x,x为根的一元二次方
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根及k的值.
122
x-(x+x)x+xx=
0.
·1212
2
例2 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
-例3 已知关于x的方程
x+2(m2)x+m= 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
+4

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 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2

5 若x和x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5x-3=0的两
根.
12
(1)求| x-x|的值;
12 8

11
(2)求的值;

22xx1233
(3)x+x.
12

2

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 根小于零,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练 习
1.选择题:

22(1)方程的根的情况
是 ( ) (A)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2(2)若关于x的方程mx+ (2m+1)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11 (A)m
< (B)m>-

4411 (C)m<,且m≠0 (D)m
>-,且m≠0

442.填空: 112(1)若方程x-3x-1=0的两根分别
是x和x,则= .

xx

122(2)方程mx+x-2m=0(m≠0)的


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是 .

2
2
3.已知,当k取何值时,方程kx+ax+b=0有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已知方程x-3x-1=0
的两根为x和x,求(x-3)( x-3)的值. 1212
习题2.1
1.选择
题: 2(1)已知关于x的方程x+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
根是( ) (A)-3 (B)3 (C)-2 (D)2 (2)下列
四个说法: 2 ①方程x+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2②方程x-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72③方程3 x
-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

32④方程3 x+2x=0的两根
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

22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5x+a+a=0的一个根是0,
则a的值是( ) (A)0 (B)1 (C)-1 (D)
0,或-1 2.填空:
2
(1)方程kx+4x-1=0的两根之和为-2,
则k= .

222
(2)方程2x-x-4=0的两根为α,β,则α
+β= .

2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ax-3a=0的一个
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2
(4)方程2x+2x-
1=0的两根为x和x,则| x-x|= .
1212


22
3.试判定当
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 x+1=0有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
2
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7x-1=
0各根的相反数.
2.2 二次函数 2 2.2.1 二次函数y=ax+bx+c


的图像和性质 22二次函数y=ax(a≠0) 的图象可以由y=x的图象各点的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2到.在二次函数y=ax(a≠0)中,二 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 2二次函数y
=a(x +h)+k(a≠0)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决定
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 ,而且“h正左移,h负右移”;k决定了二次
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正上移,k负下移”. 2由上面的结论,我
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的方法: 22bbbb222
由于y=ax+bx+c=a(x+)+c=a(x++)+c- xx


2a4a22

所以,y=ax+bx+c(a≠0)的图象可以看 作是将函数y
=ax的图象作左右平移、2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ax+bx
+ c(a≠0)具有下列性质:
(1)当a>0时,函数y=ax+

2a4ab bb
bx+c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x=-;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 减小;当x>时,y随着x
的增大
=.


而增大;当x=时,函数取最小值y
(2)当a<0时,函数y=ax+bx+c

2a4abbb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

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随着x的
2a2a2a 10

2
增大而减小;当x=时,函数取最大值y=.

2
a4a
2

例1 求二次函数y=3x-6x+1图象的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
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2例2 把二次 函数y=x+bx+


c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2y= x的图
像,求b,c的值. 2例3 已知函数y=x, -2≤x≤a,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
应的自变量x的值. 练 习 1.选择题: (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
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 22 (A)y=2x (B)y=
2x-4x+2 22(C)y=2x-1 (D)y=2x-4x 22(2)函数y=
2(x-1)+2是将函数y=2x ( )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
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
移1个单位得到的 (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
的 (D)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 2
(1)二次函数y=2x-mx+n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 ,n
= .

2(2)已知二次函数y=x+(m-2)x-2m,当m= 时,函数
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当m=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2(3)函数y=-3(x+2)+5的图象的开口
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

为 ;当x= 时,函数取最
值y= ;当x 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3 .求下列抛物线的开
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
其 图象. 22(1)y=x-2x-3; (2)y=1+6 x-x. 24.已 知函
数y=-x-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
值或最 11

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1)x≤-2;(2)x≤2;(3)-2≤x≤1;(4)0≤x≤3.
2.2.2 二


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
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 21.一般式:y=ax+bx+c(a≠0); 22.顶点式:
y=a(x+h)+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 3.交点式:y=a(x-x)
(x-x) (a≠0),其中x,x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1212横坐标.


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
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 函数的解析式. 例2 已知
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
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
-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练 习
1.选择
题:
2
(1)函数y=-x+x-1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 ) (A)0个 (B)1个 (C)2个 (D)无法
确定 1
2
(2)函数y=- (x+1)+2的顶点坐标是
( )

2 (A)(1,2) (B)(1,-2) (C)(-1,2)
(D)(-1,-2) 2.填空: (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
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 a
(a≠0) .

2
(2)二次函数y=-x+23x+1的函数图象与x轴两
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

3.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
析式. (1)图象经过点(1,-2),(0,-3),(-1,-6);
(2)当x=3时,函数有最小值5,且经过点(1,11);

(3)
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1-2,0)和(1+2,0),并与y轴交于
(0,-2).
习题2.2
1.选择题:
2

(1)把函数y=-(x1)
+4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 (A)(-1,4)


(B)(-1,-4) (C)(1,-4) (D)(1,4)
12

2

(2)函数y=x+4x+6的最值情况是 ( )
(A)有最大值6 (B)有最小值6 (C)有最大
值10 (D)有最大值2
2
(3)函数y=2x+4x-5中,
当-3≤x<2时,则y值的取值范围是 ( ) (A)-
3≤y≤1 (B)-7≤y≤1 (C)-7≤y≤11
(D)-7≤y<11 2.填空: (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A(-2 ,0),B(1,0),且过点C(2,4),则该二次函数
的表达式为 .

(2)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1,0),(0,3),(1,4) ,则该函数的表达式
为 .

2
3.把 已知二次函数y=2x+4x+7的图象向下平
移3个单位,在向右平移4个单位,求所得图象对应的函 数表
达式. 4.已知某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2,-18),它与x
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 离为6,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3

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
方程

是一个含 有两个未知数
,
并且含有
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
做一次项
,6叫做常
方程组
2
的整式方程
,
这样的方程
叫做二元二次 方程.其中
,,
叫做这个方程的二次项
,,

2
2
x
yx2xy
y
数项.

我们看下面的两个

:< br>第
一个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


方程组成的,第二个 方程组是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
组成的,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

面我们主要来研究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
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可以用代入
消元法来解.
例1
解方程组





例2 解方程组

的解?
(3) (4)
列方程组:
(4)
练 习

2.解下
(1) (2)
1.下列各组中的值是不是方程组
(1) (2)

(3)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
法 2 (1)当Δ>0时,抛 物线y=ax+bx+c(a>0)与x轴有两个公共
点(x,0)和(x,0),方程122ax+b 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和x(x
<x),由图2.3-2
①可知
12122不等式ax+bx+c>0的解为

x<x,或x>x;
122 不等式ax+bx+c<0的解为
x<
x<x.
1222 (2)当Δ=0时,抛物线y=ax+bx+c(a>0) 与x轴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方程ax+bxb+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x=
- ,由图2.3-2②可知

122a2不等式ax+bx+c>0的解为
b
x≠- ;

2a
2 不等式ax+bx+c<0无解. 22
(3)如果△<


0,抛物线y=ax+bx+c(a>0)与x轴没有 公共点,
方程ax+,bx+c=0没有实数根由图2.3-2③可知
2
不等式ax+bx+c>0的解为一切实数;
2
不等式ax
+bx+c<0无解. 例3 解不等式:
22

(1)x+2x
-3≤0; (2)xx+6<0; 14

22
(3)4x+4x+1≥0; (4)x-6x+9≤0;
2
(5)-
4+x-x<0.

2
例4已知函数y=x-2ax+1(a为常数)在
-2≤x≤1上的最小值为n,试将n用a表示出来.




1.解下列不等式:
22
(1)3x-x-4>0; (2)x-x
-12≤0;
22
≤0. (3)x+3x-4>0; (4)16-8x+x
22
≤0(a为常数). 2.解关于x的不等式x+2x+1-a
习题2.3
1.解下列方程组:
2
(2)
222.
420;
222(
2
3)0;
9,
22
1,
4,

(1)
(3)
2.解下列不等式:
22
(1)3x-2x+1<0;
(2)3x-4<0;
22
≥-1; (4)4-x≤0. (3)
2x-x
第三讲 三角形与圆
3

1
相似形
3.1.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
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ABDEABDE
如图< br>3.1-2
,,有
.
当然,也可以得出
.
在运用该定理l
l

123
BCEFACDF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 的对应

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
.

例1

如图
3.1-2




l

l

l
123
且求
.
AB=2,
BC
=3,
DF
=4,
DE
,
EF 15

例2 在中,为边上的点,, 求


证:.

ABACBC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
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
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
得的三 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ABBD
ACDC
例3 在中,为的平分线,求证:.
VABC?BAC=AD

例3的结论也称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叙述为
角平分线分对边成比例(等于该

角的两边之比).
练习1

1.如图3.1-6,,下列比例式正确的
lll123

( )
ADCEADBC
A. B.
==

DFBCBEAFCEADAFBE
C. D.
==

DFBCDFCE

图3.1-6


2.如图3.1-7,求
的平分线,
DEBC,EFAB,AD=5cm,DB=3cm,FC =2cm,
.
BF

图3.1-7
3.如 图,
在中,AD是角BAC
AB=5cm,AC=4cm,BC=7cm,求BD的
V ABC
长.


图3.1-8


16


3.1

2
.相似形

我们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想一想,
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br>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例6 如图3.1-12,在
直角三角形ABC中,为直角,.
?BACAD
^
BC于D

求证:(1),;
22
AB
=
BD

BCAC
=
CD

CB
(2)
2
AD
=
BD

CD
练习2
1.如图3.1-15,D是
V
ABC
DE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已知AD:DB=2:3,则等于
交AC于E.
( )
S:SVEDA四边形EDCB
A. B. C. D.
2:34:94:54:21

3.1-15
2.若一个梯

< p>
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
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则梯形的上 、下底长分别
是__________.
3:2
3.已知:的三边长分别是3,4, 5,
与其相似的的最大边长是15,
V
ABC
V
A
'
B
'
C
'
求的面积.
'
B
'
C
'
S
V
A
'
B
'
C
'


4.已知:如图3.1-16,在四边形ABCD
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1) 请判断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试说明理
由; (2) 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
AC、B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是菱形?是正方形?

3.1-16
习题3.1
17


中,1.如图3.1-18,AD=DF=FB,AE=EG=GC,
VABC
FG=4,则( )
A.DE=1,BC=7 B.DE=2,BC=6 C.DE=3,BC=5 D.DE=2,BC=8
图3.1-18 2.如图3.1-19,BD、CE是的中线,P、Q分别是
VABC

BD、
CE的中点,则等于( ) PQ:BCA.1:3 B.1:4 C.1:5 D.1:
6 图3.1-19 3.如图3.1-20,中 ,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
点F,已知BE:
YABCD

AB=2:3,,求.
S
S=4VCDFVBEF 图3.1-20

4.如图3.1-21,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交AC于F,过F作FGAB交AE于G,
BE^AC
求证:.
2
AG=AF FC 图3.1-21 3.2

角形
3.2.1 三角形的“四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
点称为三角形的
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在三 18

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例1 求证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


长度之比为2:1. 已知 D、E、F分别为三边BC、CA、
AB的中点,
VABC图3.2-3
求证 AD、BE、CF交于一点,
且都被该点分成2:1.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
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
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3.2-5)
图3.2-5
例2 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I为的内心,且
I
VABCVABCBC=a,AC=b,AB=cb+c-a
在的边上的射影分别为,求
证:.
VABCBC、AC、ABD、E、FAE=AF=

2
三角形 的三条高所
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
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的垂心
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如图3.2-8)


图3.2-8
例4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
高交于一点. 已知 中,AD与BE交于H点.
VABCAD^BC于
D,BE^AC于E,

求证 .
CH^AB
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
且只有一个圆,该圆是三角形ABC的外 接圆,圆心
O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
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 点.
19

练习1 1.求证:若三角形的垂心和重心重合,求证:
该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2. (1) 若三角形A BC的面
积为S,且三边长分别为,则三角形的内切圆
分别为(其中为斜边长),则三角形的内
a、b、c
的半径是___________;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a、b 、cc
切圆


的半径是___________. 并请说明理由. 练习2 1.直
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4,,则________.
xx=
2.等腰
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的和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大小
是_________.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斜边上
的中线的长为1,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
列结论中,
132
A.
3
习题3.2
A组 1.已知:在中,AB=AC,为BC边上的高,则下
o
正确的是()


B. C. D.
6、8、10,那么它最短边
222
2.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上的高为( ) A.6 B.4.5 C.2.4 D.8 3.如果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
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_________. 4.已知:是的三
条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且是整数,则的值是_________。
5.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a81、a、3.3圆 3.3.1 直线
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有直线和圆心为且半径为的圆,
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OOll

r
20


图3.3-1
观 察图3.3-1,不难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当圆心到
直线的距离时,d>r直线和圆相离,如圆 与直线;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
直线和圆相切,如Od=rl1圆与直线;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 线和圆
相交,如圆与直线. Od
在直线与圆相交时,设两个交 点分别为A、
B.若直线经过圆心,则AB为直径;若直线不经过圆心,如图3.3-2,连结


圆心和弦的中点的线段垂直于这条弦OOMABM.且在中,为圆的半径,为
圆心到Rt VOMAOAOMAB
r
直线的距离,为弦长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
dMAAB图3.3-2


AB222. r-d=()

2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如图3.3-3,为
圆的切
PA
.
R t
线,可OPA,PB得,,且在中,.
222OAPB
图3.3-3

如图3.3-4,为圆的切
OOPTPAB以证得,因而. 线,为圆的割线,我们可
2
图3.3-4
例1 如图3.3-5,已知⊙O的
半径OB=5cm,弦

21

AB=6cm,D是的中点,求弦BD的长度。
AB

例2
已知圆的两条平行弦的长度分别为6和,且这两条线
的距离为3.求这个圆
26
的半 径. 设圆与圆半径分别
为,它们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OOR,r(R
两圆相内切,
r)21

图3.3-7

观察图3.3-7,两圆的圆心距为,不难发现:当时,
如图(1);当 时,两圆相
外切,如图(2);当时,两圆相内
含,如图(3);当时,两圆相交,如图(4) ;当时,
两圆相外切,如图(5). 例3
设圆与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2,,为两圆的交点 ,试
求两圆
OOOO4A,B2112

的公共弦的长度.
AB
练习 1

1.如
图3.3-9,⊙O的半径为17cm ,弦AB=30cm,AB所
对的劣弧和优弧的中点分别为D、C,求弦AC和BD
的长。
22



图3.3-9
2.已知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梯形,AB

CD,
AB
=8cm,CD
=6cm,
⊙O的半径等于
5cm
,求梯形ABCD的面积。



3.
如图
3.3-10
,⊙O
o
的直径AB和 弦CD相交于点E,求CD的长。


图3.3-10
4
. 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3

8
,圆心距为
13
,试求两圆的公 切线的长度
.
3.3.2 点的轨迹 在
几何中,点的轨迹就是点按照 某个条件运动形成的图形,它是符合某个
条件的所有点组成的
.
例如,把长度为的线段 的一个端点固定,另一个端
点绕这个定点旋转r一周就得到一个圆,这个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定点的
距离都等于;同时,到定点的距r离等于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圆上
.
这个圆
就叫做到定 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
rr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
的点组成的图形,叫 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
这里含有两层意思:(
1

图形是由符 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
条件;(
2
)图形包含了符 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
一点都在图形上
.
下面,我们讨论一些常见的平面内的点的轨迹
.
从上面
对圆的讨论,可以得出:

(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
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我们学过,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 每一点,
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都在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
所以有下面的轨迹:

(2) 和已知线段两
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角平分线性
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同样可以得到另一个轨迹:

(3) 到已知角的两
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练习
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

23

2 1
.画图说明满足


(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
3cmA
(2) 到
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
2cml
(3) 已知直线,
到、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ABCDCDAB
2.画图说明,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dl 习题3.3 1. 已知弓
形弦长为4,弓形高为1,则弓形所在圆的半径为( ) 5

A. B. C.3 D.4 3

2 2. 在半径等于4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
长为( )

A. B. C. D. 3433323 3. AB为⊙O的直径,弦,E
为垂足,若BE=6,AE=4,则CD等于( ) C
A. B. C. D. 462622182

4. 如图3.3-12,在⊙O 中,E是弦AB
延长线上的一点,已知
o
OB=10cm,OE=12cm,求AB。
3.3-12 参考答案 第一讲 数与式
1.1.1.绝对值


1.(1);
(2);或 2.D 3.3x-18
公式
1111
1.(1) (2) (3)
1.1.2.乘法
b

3224
2.(1)D (2)A 1.1.3.二次根式
24


1. (1) (2) (3) (4).
53
1

2
100
习题
28635
2.C
3.1 4.> 1.1.4.分式 1
99

1. 2.B
3. 4.
2
1.1 1.(1)或 (2)-4
2
1
1.2
4

<x<3 (3)x<-3,或x>3
3.(1) (2) (3)
23611
2.1
分解因式
3)
1. B 2.(1)(x+2)(x+4) (2)
22(2)(42
(1
)

2)(1


2)
(4).
2)(2)(2
习题1.2


1.(1)
2
(2)
(3)
232 31111
2
a
34
(4
5
252
72
3 (1)(
33

135
5
2
1
13



21

2.(1); (2);

22

7

5)(1
(4). (3);
5)3

3.等边三角形 4.
(1)()
第二
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 1. (1)C
(2)D
2
2. (1)-3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根 (3)x+2x-3=0 3.k<4,且k≠0 4.-1 提示:
(
x-
3)(
x-
3)
=x x-
3(
x+x
)

9 121212
习题2.1 1. (1)
C (2)B 提示:②和④是错的,对于②,由于方
程的根的判别式Δ<
2
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对于
④,其两根之和应为-.

3
(3)C 提示:当a=
0时,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合题意.
25

17

2. (1)2 (2) (3)6 (3)
3

411
3.当m
>-,且m≠0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m=-时,方程有两

441
个相等的实数根;当m<-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
4.设已知方程的两根分别

x和x,则所求的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和-x,∵x+ x=7,1212122

xx=-1,∴(-x)+(-x)=-7,(-x)×(- x)=xx=-1,∴所求的方程为y


+7y-1=0.12121212 2.2 二次函数 22.2.1 二次函数y=ax+bx+c
的图象和性质 练 习
1.(1)D (2)D 2.(1)4,0
(2)2,-2,0 (3)下,直线x=-2,(-2,5);
-2,大,5;>-2. 3.(1)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br>直线x=1;顶点坐标为(1,-4);当x=1时,函数
有最小值y=-4;当x<1时,y随 着x的增大而减
小;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其图象如
图所示. (2)开 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3;顶
点坐标为(3,10);当x=3时,函数有最大值y=10;
当x<3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
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其图象如图所示.

y (3,10)


y 2y=x-2x-3 x=1 -1 O
3
x 2y=-x+6x+1 1 O x -3 (1,-4) x=
3 (2) (1) (第3题)
4.通过画出函数图象来解(图象
略). (1)当x=-2时,函数有最大值y=3;无最
小值. (2)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y=4;无
最小值.
26

(3)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y=4;当x=1
时,函数有最小值y=0. (4)当x=0时,函数有
最大值y=3;当x=3时,函数有最小值y=-
12.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练 习
1.(1)A (2)C
-2.(1)(x+1)(x1) (2)4 3
22
3.(1)y=-x+
2x-3 (2)y= (x-3)+5

2

(3)y=2(x-1+


2)( x+1-2)
习题2.2
1.(1)D (2)C (3)D
22
2.(1)y=x+x-2 (2)y=-x+2x+3
2
3.y=
2x-12x+20
2
4.y=2x-8x-10
2.3 方程与不等
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 练 习
1.(1)(2)是方程的组解;
(3)(4)不是方程组的
解. 2.(1) (2)

(3) (4)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练 习 27

41.(1)x<-1,或x> ; (2)-3≤x≤4; (3)x
<-4,或x>1;

3 (4)x=4. 2.不等式可以变
为(x+1+a)( x+1-a)≤0, (1)当-1-a<-1+a,
即a>0时,∴-1-a≤x≤-1+a;
2
≤0,∴x=-1;
(2)当-1-a=-1+a,即 a=0时,不等式即为(x
+1) (3)当-1-a>-1+a,即a<0时,∴-1
+a≤x≤-1-a. 综上,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
为-1-a≤x≤-1+a; 当a=0时,原不等式的
解为x=-1;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
+a≤x≤-1-a.
2,0,22
0,0,412
习题2.3
1024
5311
1.(1)
11.
,,

(2)
.

2253


3
32,
2,
3
3
2;
3,
2,12

12

3,3,3,
(3)


4



34211,1,1.1,1243

33

(3)1-
2323
2.(1)无解 (2)
2≤x≤1+2 (4)x≤-2,或x≥2
第二讲 三角形与圆
3.1
相似形 练习1
1

D
DEADx
510102
.设
.


,

,,
,

.


2 833
ABBD
5353

ACDC
49
CFDC
28


4
.作交于,则得,又
ACDCEGCE交5.作于,即

ABABEGEGEF
11523.
练习2 1.

C2.12,18
.(1)因

2

为所以是平行四边形;(2)当时,为菱
形;当时,为正方形. EFGH2o5.(1)当时,;(2).
习题3.1 1.B 2.B 3.
.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又可证.
ABCBF
.证略 2.(1);(2).

3.C
8020

解得,
3.2 三角形 练习1
练习2

oo71.5或 2.或
.设两直角边长为,斜边长为2,则,且,
1

. 5.可利用面积证

2习题3.2 A


组 .B 2. D 3. 4. 5.8
120
29

3.3 圆 练习1
,,,
1
.取
COMD
17AB中点M,连CM,MD,则,且

共线,
158,25,9,
22 .
534
cm
34
cm
,3
2

2
.O到
ABCD的距离分别为3cm,4cm
,梯形的高为
1cm

7cm
,梯形的面积
7

49.
cm

3.
半 径为
3cm
,OE
=2cm.,
OF
=.4.
外公切线长为
12
,内
公切线长为
. 433,26
cm
练习2
1.(1)
以A为圆心,
3cm
为半径的
3.3
圆;(
2
)与平行,且与距离为
2cm
的两条平行线;(
3
)与ABll平行,
且与AB,CD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 2.
两条平行直线,图略
.
习题
1

B 2.A 3.B 4.
AB
=8cm. 30

佛山高中数学版本-浅谈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


歹徒绑架高中数学老师-高中数学评课心得体会


教师面试高中数学讲课万能模板-高中数学归纳法微课


高中数学培养的能力-高中数学中i等于多少


高中数学概率方程-高中数学构造涵数


高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教资面试2017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考前必看-高中数学必修1例题及答案100道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教研心得-为什么中国高中数学难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4: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1149.html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