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好结论-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哪本好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二、.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例:函数y?
x
?
4?x
?lg
?
x?3
?
2
的定义域是
函数定义域求法:
? 分式中的分母不为零;
? 偶次方根下的数(或式)大于或等于零;
? 指数式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一;
对数式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一,真数大于零。
?
?
??
正切函数
y?tanx
?
x?R,且x?k
?
?,k?
?
?
2
??
当以上几个方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出现时,先分别求出满足每一个条件的自变量的范围
,再取他
们的交集,就得到函数的定义域。
三、.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如:函数f(x)的定义域是
?
a,b
?
,b??a?0,则函数F
(x)?f(x)?f(?x)的定
义域是_____________。
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已知
y?f(x)
的定义域为
?
m,n
?
,求
y?f
?
g(x)
?
的定义域,可由
m?g(
x)?n
解
出x的范围,即为
y?f
?
g(x)
?
的定义域。
?
1
?
例 若函数
y?f(x)
的定义域
为
?
,2
?
,则
f(log
2
x)
的定义
域为 。
?
2
?
四、函数值域的求法
1、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1
例
求函数y=的值域
x
2、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
br>例、求函数y=
x
2
-2x+5,x
?
[-1,2]的值域。
3、判别式法
对二次函数或者分式函数(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是二次)都可通用,但这类题型
有时也可以用其他方
法进行化简,不必拘泥在判别式上面
1
b
型:直接用不等式性质
k+x
2
bx
b.
y?
2
型,先化简,再用均值不等式
x?mx?n
x11
例:
y???
1
2
1+x
2
x+
x
x
2
?m
?
x?n
?
c.. y?
2
型
通常用判别式
x?mx?n
x
2
?mx?n
d. y?型
x?n
法一:用判别式
a. y?
法二:用换元法,把分母替换掉
2
x
2
?x?1(x+1)?(x+1)+1
1
例:y???(x+1)??1?2?1?1
x?1x?1x?1
4、反函数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原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3x?4
例 求函数y=值域。
5x?6
5、函数有界性法 <
br>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我们所说的单
调性
,最常用的就是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e
x
?1
2sin
?
?12sin
?
?1
例
求函数y=
x
,
y?
,
y?
的值域。
e?1
1?sin
?
1?cos
?
6、函数单调性法
通常和导数结合,是最近高考考的较多的一个内容
例求函数y=
2
7、换元法
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
函数公式模型。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
挥作用。
例 求函数y=x+
x?1
的值域。
2
x?5
?
log
3
x?1
(2≤x≤10)的值域
8 数形结合法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
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例:已知点P(x.y)在圆x
2
+y
2
=1上,
y
的取值范围
x?2
(2)y-2x的取值范围
(1)
解:(1)令
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为半径)
(2)令y-2x?b,即y?2x?b?0,也是直线d d?R
例求函数y=
例求函数y=
y
?k,则y?k(x?2),是一条过(-2,0)的直线.
x?2
(x?2)
2
+
(x?8)
2
的值域。
x
2
?6x?13
+
x
2
?4x?5
的值域
9 、不等式法
利用基
本不等式a+b≥2
ab
,a+b+c≥3
3abc
(a,b,c∈
R
),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
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
不过有时须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
等技巧。
2
例:
x
2
?(x?0)
x
?
=x
2?
1111
??3
3
x
2
???3
xxxx<
br> (应用公式a+b+c?3
3
abc时,注意使3者的乘积变成常数)
x
2
(3-2x)(0
3
)?1
3
a?b?c
3
(应用公式abc?()时,应注意使3者之和变成常数)
3
=x?x?(3-2x)?(
10.倒数法
3
有时,直接看不出函数的值域时,把它倒过来之后,你会发现另一番境况
例
求函数y=
x?2
的值域
x?3
x?2
x?3
x?2?0
时,
1x?2?1
??x?2?
y
x?2
y?
x?2?0时
,y=0
?0?y?
1
x?2
?2?0?y?
1
2
1
2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
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
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
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五、.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三种:
(1)定义法:
根据定义,设任意得x
1
,x
2
,找出f(x
1
),f(x
2
)之间的大小
关系
可以变形为求
f(x
1
)?f(x
2
)
f(
x
1
)
的正负号或者与1的关系
x
1
?x
2
f(x
2
)
(2)参照图象:
①若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函数f(x)在关于点(a,0)的对称区间具有相同
的单调性; (特
例:奇函数)
②若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则函数f(x
)在关于点(a,0)的对称区间里具有相反的单调
性。(特例:偶函数)
(3)利用单调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f(x)与f(x)+c(c是常数)是同向变化的 <
br>②函数f(x)与cf(x)(c是常数),当c>0时,它们是同向变化的;当c<0时,它们是反向变
化的。
③如果函数f
1
(x),f
2
(x)同向变化,则函数f<
br>1
(x)+f
2
(x)和它们同向变化;(函数相加)
④如果正值函
数f
1
(x),f
2
(x)同向变化,则函数f
1
(x)f
2
(x)和它们同向变化;如果负值函数f
1
(2)与f
2
(x)
同向变化,则函数f
1
(x)f
2
(x)和它们反向变化;(
函数相乘)
⑤函数f(x)与
1
f(x)
在f(x)的同号区间里反向变化。
⑥若函数u=φ(x),x[α,β]与函数y=F(u),u∈[φ(α),φ(β)]或u∈[φ(β),φ
(α)]同向变
化,则在[α,β]上复合函数y=F[φ(x)]是递增的;若函数u=φ(x),x
[α,β]与函数y=F(u),u
∈[φ(α),φ(β)]或u∈[φ(β),φ(α)]反向变化
,则在[α,β]上复合函数y=F[φ(x)]是递减
的。(同增异减)
f(gg(xf[g(xf(x)+g(f(x)*g(
) ) )] x) x)
都是
4
增
增
减
减
增
减
增
减
增
减
减
增
增
减
正数
增
减
如:求y?log
1
?x
2
?2x的单调区间
2
??
六、.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区间
?a,b
?
内,若总有f'(x)?0则f(x)为增函数。(在个别点上导数等于
零,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反之也对,若f'(x)?0呢?
如
:已知a?0,函数f(x)?x
3
?ax在
?
1,??
?
上是单调增函数,则a的最大
值是( )
七、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若f(?x)??f(x)总成立?f(x)为奇函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若f(?x)?f(x)总成立?f(x)为偶函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
函数;一个偶函数与
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2)若f(x)是奇函数且定义域中有原点,则f(0)?0。
a·2
x
?a?2
为奇函数,则实数a?
如:若f(x)?
2
x
?1
2
x
,
又如:f(x)为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
,当x?(0,1)时,f(x)?
x
4?1
求f(x)在
?
?1,
1
?
上的解析式。
5
八.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1、定义域法
一个函数是奇(偶)函数,其定义域必关于原点对称,它是函数为奇(偶)函数
的必要条件.若函数的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2、奇偶函数定义法
在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计算
f(?x)
,然后根据函数的奇偶性
的定义判断其奇偶
性.
这种方法可以做如下变形
f(x)+f(-x) =0
奇函数
f(x)-f(-x)=0 偶函数
f(x)
?1
偶函数
f(-x)
f(x)
??1
奇函数
f(-x)
3、复合函数奇偶性
f(g) g(x)
f[g(x
)]
奇 奇 奇
奇 偶 偶
偶
偶
奇
偶
偶
偶
f(x)+g(
x)
奇
非奇非
偶
非奇非
偶
偶
f(x)*g(
x)
偶
奇
奇
偶
九、.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
br>(若存在实数T(T?0),在定义域内总有f
?
x?T
?
?f(x)
,则f(x)为周期
函数,T是一个周期。)
如:若f
?
x?a
?
??f(x),则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告诉你f(x)+f(x+t)=0,我们要马上反应过来,这时
说这
f(x)?f(x?t)?0
?
个函数周期2t. 推导:
f(x?t)
?f(x?2t)?0
?
??f(x)?f(x?2t)
,
?
同时
可能也会遇到这种样子:f(x)=f(2a-x),或者说f(a-x)=f(a+x).其实这都是说同样一
个意思:函数
f(x)关于直线对称, 对称轴可以由括号内的2个数字相加再除以2得到。比如,f(
x)=f(2a-x),或者
说f(a-x)=f(a+x)就都表示函数关于直线x=a对称。
6
如:
又如:若f(x)图象有两条对称轴
x?a,x?b
即f(a?x)?f(a?x),f(b?x)?f(b?x)
?
f(
x)?f(2a?x)
?
??
??
??f(2a?x)?f(2b?x)f(x)?f(2b?x)
??
令t?2a?x,则2b?x?t?2b?2a,f(t)
?f(t?2b?2a)
即f(x)?f(x?2b?2a)
所以,函数f(x)以2|b?a
|为周期(因不知道a,b的大小关系,
为保守起见,我加了一个绝对值
十.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f(x)与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联想点(x,y),(-x,y)
f(x)与?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联想点(x,y),(x,-y)
f(x)与?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联想点(x,y),(-x,-y)
f(x)与f
?1
(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联想点(x,y),(y,x)
f(x)与f(2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
联想点(x,y),(2a-x,y)
f(x)与?f(2a?x)的图象关于点(a,0)对称
联想点(x,y),(2a-x,0)
a(a?0)个单位
y?f(x?a)
上移b
(b?0)个单位
y?f(x?a)?b
将y?f(x)图象?
左
移
???????????????????
右移a(a?0)个单位
y?f(x?a
)
下移b(b?0)个单位
y?f(x?a)?b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f(x)???|f(x)|把x轴下方的图像翻到上面
f(x)???f(|x|)把y轴右方的图像翻到上面
如:f(x)?log
2
?
x?1
?
<
br>作出y?log
2
?
x?1
?
及y?log
2
x?1的图象
7
y
y=log
2
x
O 1
x
(k<0) y
(k>0)
y=b
O’(a,b)
O x
x=a
十一、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1)一次函数:y?kx?b
?
k?0
?
(2)反比例函数:y?
的双曲线。
(k为斜率,b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
kk
k?0推广为y?b?
???
k?0
?
是中心O'(a,b)
xx?a
2
b
?
4ac?b
2
?
2
(3)二次函数y?ax?bx?c
?
a?0
?
?a
?
x?
?
?图象为抛物线
?
2a
?
4a
?
b4ac?b
2
?
b
,对称轴x??
顶点坐标为
?
?,
?
4a
?
2a
?
2a
开口方向:a?0,向上,函数y
min
4ac?b
2
?
4a
a?0,向下,y
max
根
的关系:x?
?b?
V
2a
4ac?b
2
?
4a
bc
V
x
1
?x
2
??
,x
1
?x
2
?,|x
1
?x
2
|?aa|a|
8
二次函数的几种表达形式
:
f(x)?ax
2
?bx?c(一般式)
f(x)?a(x?m)
2
?n(顶点式,(m,n)为顶点
f(x)?a(x?x
1
)(x?x2
)(x
1
,x
2
是方程的2个根)
f(x)?a(x
?x
1
)(x?x
2
)?h(函数经过点(x
1
,h)(x
2
,h)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ax
2?bx?c?0,??0时,两根x
1
、x
2
为二次函数y?ax
2
?bx?c的图象与x轴
的两个交点,也是二次不等式ax
2
?bx?c?0(?0)解集的端点值。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b
)
fmax?f(m),fmin?f(n)
2a
b
区间在对称轴右边(m??)
fmax?f(n),fmin?f(m)
2a
b
区间在对称轴2边 (n???m)
2a
4
a
c?b
2
fmin?,fm
ax?max(f(m),f(n))
4a
也可以比较m,n和对称轴的关系,
距离越远,值越大
区间在对称轴左边(n??
(只讨论a?0的情况)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
??0
?
?
b
2
如:二次方程ax?bx?c?0的两根都大于k?
?
??k
?
2a
?
?
f(k)?0
y
(a>0)
O k x
1
x
2
x
一根大于k,一根小于k?f(k)?0
9
?
?
??0
在区间(m,n)内有2根?
?
?
?
m??
b
?
2a
?n
?
f
(m)?0
?
?
f(n)?0
在区间(m,n)内有1根
?f(m)f(n)?0
(4)指数函数:y?a
x
?
a?0,a?1
?
(5)对数函数y?log
a
x
?
a?0,a?1
?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y
y=a
x
(a>1)
(0a
x(a>1)
1
O 1 x
(0
(6)“对勾函数”y?x?
k
x
?
k?0
?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均值不等式一定要注意等号成
立的条件)
y
?k
O
k
x
15.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指数运算:a
0
?1(a?0),a
?p
?
1
a
p
(a?0)
m
a
n<
br>?
n
a
m
(a?0),a
?
m
n
?
1
n
a
m
(a?0)
对数运算
:log
a
(M?N)?log
a
M?log
a
N
?
M?0,N?0
?
log
M
a
N
?log,log
n
1
a
M?log
a
Na
M?
n
log
a
M
10
对数恒等式:a
log
a
x
?x
对数换底公式:
log
a
b?
log
c
b
n
?log
a<
br>m
b
n
?log
a
b
log
c
am
1
log
a
x?
log
x
a
16.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
如:(1)x?R,f(x)满足f(x?y)?f(x)?f(y),证明f(x)为奇函数。
(先令x?y?0?f(0)?0再令y??x,……)
(2)x?R,f(x)满足f(xy)?f(x)?f(y),证明f(x)是偶函数。
(先令x?y??t?f
?
(?t)(?t)
?
?
f(t·t)
∴f(?t)?f(?t)?f(t)?f(t)
∴f(?t)?f(t)……)
(3)证明单调性:f(x
2
)?f
?
x
2
?x
1
?
?x
2
?……
??
(对于这种抽象函数的题目,其实简单得都可以直接用死记了
1、 代y=x,
2、 令x=0或1来求出f(0)或f(1)
3、
求奇偶性,令y=—x;求单调性:令x+y=x
1
几类常见的抽象函数
1. 正比例函数型的抽象函数
f<
br>(
x
)=
kx
(
k
≠0)------------
---
f
(
x
±
y
)=
f
(
x<
br>)±
f
(
y
)
2. 幂函数型的抽象函数
<
br>f
(
x
)=
x
a
----------------
f
(
xy
)=
f
(
x
)
f(
y
);
f
(
3. 指数函数型的抽象函数
f
(
x
)=
a
x
-----------------
--
f
(
x
+
y
)=
f
(
x<
br>)
f
(
y
);
f
(
x
-
y
)=
4. 对数函数型的抽象函数
x
)=
f
(
x
)-
f
(
y
)
y
f(x)
f(y)
xf(x)
)=
yf(y
)
f
(
x
)=lo
g
a
x
(
a<
br>>0且
a
≠1)-----
f
(
x
·
y)=
f
(
x
)+
f
(
y
);
f
(
5.
三角函数型的抽象函数
11
f
(
x
)=t
gx----------
----------------
f
(
x
+
y
)=
f(x)?f(y)
<
br>1?f(x)f(y)
f
(
x
)=cot
x--------
----------------
f
(
x
+
y
)=
f(x)f(y)?1
f(x)?f(y)
例1已知函数
f
(
x
)对任
意实数
x
、
y
均有
f
(
x
+
y<
br>)=
f
(
x
)+
f
(
y
),且当<
br>x
>0时,
f
(
x
)>0,
f
(-1)=
-2求
f
(
x
)在区间[-2,1]上的值域.
分析:先证明函数
f
(
x
)在R上是增函数(注意到
f
(
x
2
)=
f
[(
x
2
-
x
1
)+<
br>x
1
]=
f
(
x
2
-
x
1
)+
f
(
x
1
));再根据区间求其值域.
<
br>例2已知函数
f
(
x
)对任意实数
x
、
y<
br>均有
f
(
x
+
y
)+2=
f
(x
)+
f
(
y
),且当
x
>0时,
f
(
x
)>2,
f
(3)= 5,求不等式
f
(
a
2
-2
a
-2)<3的解.
分析
:先证明函数
f
(
x
)在R上是增函数(仿例1);再求出
f
(1)=3;最后脱去函数符号.
例3已知函数
f
(
x
)对任意实数
x
、
y
都有
f
(
xy
)=
f
(
x
)
f
(
y
),且
f
(-1)=1,
f
(27)=
9,当0≤
x
<1时,
f<
br>(
x
)∈[0,1].
(1)判断
f
(
x
)的奇偶性;
(2)判断
f
(
x
)在[0,+∞]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
br>(3)若
a
≥0且
f
(
a
+1)≤
3
9
,求
a
的取值范围.
分析:(1)令
y
=-1;
(2)利用
f
(
x
1
)=
f
(
x
1
x
·
x
2
)=
f
(
1
)
f
(
x
2
);
x
2
x
2
(3)0≤
a
≤2.
例4设函数
f
(
x
)的定义域是(-∞,+∞),满足条
件:存在
x
1
≠
x
2
,使得
f
(
x
1
)≠
f
(
x
2
);
对任何
x
和
y
,
f
(
x
+
y
)=
f
(
x
)
f
(
y
)成立.求:
(1)
f
(0);
(2)对任意值
x
,判断
f
(
x
)值的符号.
分析:(1)令x=
y
=0;(2)令
y
=
x
≠0.
例5
是否存在函数
f
(
x
),使下列三个条件:①
f
(
x
)>0,
x
∈
N
;②
f
(
a
+
b)=
f
(
a
)
f
(b),
a
、
b∈
N
;③
f
(2)=4.同时成立?若存在,求出
f
(
x
)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分析:先猜出
f
(
x
)=2;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6设
f
(
x
)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增函数,
满足
f
(
x
·
y
)=
f
(
x)+
f
(
y
),
f
(3)
=1,求:
(1)
f
(1);
(2) 若
f
(
x
)+
f
(
x
-8)≤2,求
x
的取值范围.
分析:(1)利用3=1×3;
(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已知关系式.
例7设函数
y
=
f
(
x
)的反函数是
y
=
g
(
x
).如果
f
(
a
b)=
f
(
a
)+
f
(b),那么
g
(
a
+b)=
12
g
(
a
)·
g
(b)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分
析:设
f
(
a
)=
m
,
f
(b)=
n
,则
g
(
m
)=
a
,
g
(<
br>n
)=b,
进而
m
+
n
=
f
(<
br>a
)+
f
(b)=
f
(
a
b)=
f
[
g
(
m
)
g
(
n
)]….
例8已知函数
f
(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①
x
1
、
x
2
是定义域中的数时,有
f
(
x
1
-
x
2
)=
f(x
1
)f(x
2
)?1
;
f(x
2
)?f(x
1
)
②
f
(
a
)=
-1(
a
>0,
a
是定义域中的一个数);
③
当0<
x
<2
a
时,
f
(
x
)<0.
试问:
(1)
f
(
x
)的奇偶性如何?说明理由;
(2)
在(0,4
a
)上,
f
(
x
)的单调性如何?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
f
[-(
x
1
-
x
2
)]= -
f
[(<
br>x
1
-
x
2
)],判定
f
(
x)是奇函数;
(3) 先证明
f
(
x
)在(0,2
a
)上是增函数,再证明其在(2
a
,4
a
)上也是增函数.
对于抽象函数的解答题,虽然不可用特殊模型代替求解,但可用特殊模型理解题意.有些抽象函
数
问题,对应的特殊模型不是我们熟悉的基本初等函数.因此,针对不同的函数要进行适当变通,去寻求
特殊模型,从而更好地解决抽象函数问题.
例9已知函数
f
(x
)(
x
≠0)满足
f
(
xy
)=
f
(
x
)+
f
(
y
),
(1)
求证:
f
(1)=
f
(-1)=0;
(2)
求证:
f
(
x
)为偶函数;
1
(3) 若
f(
x
)在(0,+∞)上是增函数,解不等式
f
(
x
)
+
f
(
x
-)≤0.
2
分析:函数模型为:
f<
br>(
x
)=lo
g
a
|
x
|(
a>0)
(1)
先令
x
=
y
=1,再令
x
=
y
= -1;
(2) 令
y
= -1;
(3) 由
f
(
x)为偶函数,则
f
(
x
)=
f
(|
x
|).
例10已知函数
f
(
x
)对一切实数
x
、
y
满足
f
(0)≠0,
f
(
x
+
y
)=
f
(
x
)·
f
(
y),且当
x
<0
时,
f
(
x
)>1,求证:
(1) 当
x
>0时,0<
f
(
x
)<1;
(2)
f
(
x
)在
x
∈R上是减函数.
分析:(1)先令
x
=
y
=0得
f
(0)=1,再令y
=-
x
;
(3) 受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启发:
由
f
(
x
+
y
)=
f
(
x
)
f
(
y
)可得
f
(
x
-
y
)=
f(x)
,
f(y)
进而由
x
1
<
x<
br>2
,有
f(x
1
)
=
f
(
x
1
-
x
2
)>1.
f(x
2
)
练习题:
1.已知:
f
(
x
+
y
)=
f
(
x
)+
f
(
y
)对任意实数
x
、
y
都成立,则( )
(
A
)
f
(0)=0
(B)
f
(0)=1
(C)
f
(0)=0或1
(D)以上都不对
2. 若对任意实数
x
、
y
总有
f(
xy
)=
f
(
x
)+
f
(
y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13
(
A
)
f
(1)=0
(B)
f
(
(C)
f
(
1
)=
f
(
x
)
x
x
)=
f
(
x
)-
f
(
y
) (D
)
f
(
x
n
)=
nf
(
x
)(<
br>n
∈
N
)
y
3.已知函数
f
(
x
)对一切实数
x
、
y
满足:
f
(0)≠0,
f
(
x
+
y
)=
f
(
x
)f
(
y
),且当
x
<0时,
f
(
x<
br>)
>1,则当
x
>0时,
f
(
x
)的取值范
围是( )
(
A
)(1,+∞)
(B)(-∞,1)
(C)(0,1)
(D)(-1,+∞)
4.函数
f
(
x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
对定义域内不同的
x
1
、
x
2
都有
f
(
x
1
-
x
2
)=
f(x
1
)?f
(x
2
)
,则
f
(
x
)为( )
1
?f(x
1
)f(x
2
)
(
A
)奇函数非偶函数
(B)偶函数非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5.已知不恒为零的函数
f
(
x
)对任意实数
x
、
y
满足
f
(
x
+
y
)+
f
(x
-
y
)=2[
f
(
x
)+
f
(
y
)],则
函数
f
(
x
)是( )
(
A
)奇函数非偶函数 (B)偶函数非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典型考题
1.若函数
f(x)?(m?1)x?(m?2)x?(m?7m?1
2)
为偶函数,则
m
的值是 ( )
A.
1
B.
2
C.
3
D.
4
2.已知函数
f(x)
是定义域在
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减,求满足
22
f(x2
?2x?3)?f(?x
2
?4x?5)
的
x
的集合
.
.
3.若f(x)是偶函数,它在
?
0,??
?
上
是减函数,且f(lgx)>f(1),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
111
,1) B. (0,)
U
(1,
??
)
C. (,10) D. (0,1)
U
(10,
??
)
101010
4.若a、b是任意实数,且a>b,则
( )
a
?
1
??
1
?
A.
a
2
>b
2
B. <1 C.
lg
?
a?b
?
>0
D.
??
<
??
b
?
2
??
2
?
abc
5.设a,b,c都是正数,且
3?4?6
,则下列正确
的是 ( )
ab
(A)
1
c
?
1
a
122112212
?
b
?
a
?
b
?
a
?
b
(B)
C
(C)
C
(D)
2
c
?
a
?
b
6.对于函数
f
?
x
?
?ax?bx?
?
b?1
?
(a?0
).
2
14
(Ⅰ)当
a?1,b??2
时,求函数
f(x)
的零点;
(Ⅱ)若对任意实数
b
,函数
f(x)
恒有两个相异的零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6.
二次函数
y?ax?bx?c
中,
a?c?0
,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法确定
8.若函数
f
?
x
?
?x?ax?b的两个零点是2和3,则函数
g
?
x
?
?bx?ax?1
的零点是( )
22
2
A.
?1
和
?2
B.
1
和
2
C.
111
1
和
D.
?
和
?
233
2
9.下面四个结论:①偶
函数的图象一定与y轴相交;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通过原点;③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④既是
奇函
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一定是
f(x)
=0(x∈R),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10.已知函数f(x
2
-3)=lg
x
2
,
2
x?6
(1)f(x)的定义域; (2)判断f(x)的奇偶性;
(3)求f(x)的反函数;
(4)若f[
?
(x)
]=lgx,求
?
(3)
的值。
11.下列函数中,同时满足:有反函数,是奇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相同的函数是( )
e
x
?e
?x
1?x
(A)y=(B)y=lg(C)y=-x
3
(D)y=
x
2
1?x
15
16
2017高中数学解读-高中数学选修2.1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题的答题规范-高中数学片段教学教案集
高中数学甲种本教学参考 下载-高中数学求和上下边是什么意思
高中数学求角的集合视频-高中数学问题生成
高中数学圆与点运动轨迹-1997年高中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难题吃不消-北京高中数学 补课
高中数学300题:复数与平面向量-高中数学冷门解题技巧
分式函数图像 美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成绩为什么进步慢
-
上一篇:高中数学函数专题(文科)
下一篇: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