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图象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17:05
tags:高中数学函数

高中数学选修23课件ppt-高中数学求函数定义域的题目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1. 教学目标
(1)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构 成函数的要素有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掌握函
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了解简单
的分段函数,并能 简单地应用;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能判别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 调性;了解奇
偶性的含义,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能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 和研究函数的
性质;
(4)了解映射的概念,进一步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5)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世界.
2.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函数的概念
教材首先引入三个问题,以生活中的现 象为背景,引出描述两个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必要性,上承
集合,下引函数.描述三个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 ,与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相对应。通过背景设计激发
学生在集合的基础上研究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欲望和兴 趣。这三个问题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
了函数概念的本质,比如某城市一天24 小时的气温变化图就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 单调性
函数的零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是这一章的核心背景,后面将多次引用。教学建议如下:
①对三个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首先从函数传统定义— 变量之间的特殊的依赖关系上分析每个问
题中两个变量关系为函数关系;其次观察两个变量取值范围特征—非空数集,然后运用集合与对应的
观点 给出了函数的新的概念。
②在构建函数概念时,要重点突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教学应 从学生已有的函数
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列举各种生活实例,在集合概念的基础上,构 建函数的一般
概念。
③在对函数定义进行教学时,要突出以下几点:
ⅰ)集合A与B都是非空数集;
ⅱ)对应法则的方向是从A到B;
ⅲ)强调“非空”“每一个”“唯一”这三个关键词。
④对于抽象的函数符号f(x)的理解 也是一个难点:可以理解f(x)为对应法则f对变量x的
作用,随x的变化而变化;要注意区分f(x )与f(a)的关系。
⑤要强调“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为函数的三要素,对应法则是核心;一般 地,如果函数的
对应法则与定义域都确定了,那么,函数的值域也确定了.
给定函数必须指明定义域——输入值的集合。(P
22
例1以及y= f(x)(x∈A)与s=f(t)(t∈A)
为同一函数可以很好地帮助理解函数概念)
函数值域C={f(x)︱x∈A}

? B;
⑥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 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
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 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中的简单
函数,指下列函数:
y? ax?b,y?ax
2
?bx?c,y?
cx?d
,y?ax?b,y?a< br>x
,y?log
a
(mx?n),y?sinx,y?cosx
ax? b

简单(情境)的分段函数指:在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函数为常数、一次、反比例、二次函数 的分段
函数,例如:出租车收费、邮资、个人所得税等


用图象表示的函数的定 义域为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的集合,而值域为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的
集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⑦求定义域不要过早涉及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但可借助二次函数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 求值域的问题中首先考虑定义域,要掌握简单的及通过变形后可化为上述类型(一次、二次、正、
反 比例、分段函数)的函数的值域及基本求法(配方法、换元法、分离常数法、数形结合法等,单调
性及导 数法须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渗透)
⑵函数的表示:
教材仍以第2.1.2节仍然以第2.1 .1节开头的三个问题为背景,引入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
法和图象法这三种常用的函数表示方 法.体现了知识情境呈现的一致性.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要
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理解同 一个函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例1)。例2,例3则分别给出了分
段函数的概念及作函数图象(分段 函数)的方法。教材在习题部分也设置了许多相关的应用实例来加深对
函数概念,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建 立数学模型的例子。函数的表示法中教材重点关注的是图象法和解析法。
列表法简洁明了,函数的“输入值”与“输出值”一目了然。
① 图象:ⅰ)图象法的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函数值变化随自变量变化趋势。
ⅱ)图象可以是一些散点、直线(段)、曲线(段)组合而成的。
ⅲ)作函数的图象首先要考虑定义域,找寻特殊点及关注变化趋势。
ⅳ)注意联系初中所学的一次二次函数及正反比例函数图像。
ⅴ)函数的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解方程或不等式等。体现数
形结合思想。P
26
例6,P< br>27
思考为以后学习函数单调性、奇偶性作准备。体现函数的
认识的螺旋性。
ⅵ)函数的图象变换要求了解基本的左右或上下平移变换即可(教材安排在P
51
例3指数函数部分,教师可灵活把握)
② 解析式:ⅰ)中学阶段研究的主要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教学时要注意
回顾初中所学的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ⅱ)掌握分段函数的特点及应用。分段函数是 指函数的表达式是分段表示的,它是一个
函数。分段是对于定义域而言的,将定义域分成几段,各段的对 应法则不一样。教
学时可收集一些实例:如邮资,出租车费等资料。
ⅲ求解析式方法,主要掌 握:代入法、换元法、配凑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方程组法及
根据图象求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可以深化 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
(3)函数的简单性质
教材依然以本节开头问题中的气温曲线引出 函数的单调性.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奇偶
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数形语言转换 的能力.
函数的简单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放到必修—4三角函数中)
① 函数的单调性:
部性质,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并不能说明函数在定义域上也单调。可 结合二次函
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帮助理解。
ⅱ)对单调性定义的理解,要强调“任意”这个 关键词;证明常用的方法作差法,基本步
揍是“作差—变形——判号” 。为了说明函数
f(
x
)在某个区间上不是单调增(减)
函数,只需在该区间上,找到两个值
x
1

x
2
,当
x
1

x2
时,有
f
(
x
1
)≥
f
(
x
2
)(或
f
(
x
1
)

f(
x
2
) )成立。
ⅲ)要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单调性研究最值,解不等 式,比较大小等(P
46
4)通过已学过的
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单 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ⅳ)对单调性的教学,要求理解其图形直观,理解单调性的定义。 通过大量的具体函数,
ⅰ)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它反映的是函数的局


理解单调性在研究函数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具体函数单调性的讨论要把握“度”,< br>基本上限于简单的幂函数。掌握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规律,了解y=x+1x的
单调性( P
43
7)。指数、对数函数单调性的证明不作要求,因为,严格证明还是有难度
的。 此外,对复合函数单调性的讨论也不作要求。
②函数的奇偶性:
ⅰ)教 材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由实例,通过观察图象,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在教学中
要注意展现出探索 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ⅱ)引导定义时,首 先把图象的对称归结为图象上点的对称,如对偶函数:点A(t,f﹙t))
点B(-t, f﹙t)) 关于y轴对称且都为函数y=f(x)图象上的点,则f(-t)=f(t),从而过渡到
偶函数概念则 易于理解.
ⅲ)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首先应考虑定义域是否关于数0对称, 这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
然后再考虑f(-x)与f(x)的关系.而要否定函数的奇偶性,只须举 出反例即可:只要函数的定
义域内有一个
x
值不满足
f
(-
x
)=-
f
(
x
)(或
f
(-
x
)=
f
(
x
)),这个函数就不是奇(偶)函数;
或只要函数图象上 有一个点不满足“关于原点(或
y
轴)的对称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这
个函数就不是 奇(偶)函数。
ⅳ)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紧密结合,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与方法,比如利用奇偶性可求解
析式,可作图象,进而还可解决与单调性结合的问题,但要控制难度.
(4)映射概念
①现有教材先讲函数后讲映射;在这里是把映射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
而把函数作为 一类特殊的映射.函数中的集合A和B必须为非空数集,对于映射
f

A
?< br>B

言,集合
A

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 他集合。
②关于映射中象与原象的概念,以及映射的分类,一般不要涉及。
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

20164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高中数学年度思想总结


美国高中数学联赛-高中数学鲜芋仙间的距离


高中数学教学网-高中数学有关双曲线类题目


高中数学学生用辅导书哪个比较好-高中数学 方差如何随数据变化


高中数学单调函数ppt-2019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高中数学人教版鼎尖教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错位相减试题-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电子版下载


高中数学竞赛班学费-高中数学底子差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17: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1503.html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图象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