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资料包下载-高中数学最小二乘估计

高中数学函数求参数范围问题解决方法及针对性练习
2018年高三专题复习-
函数专题(4)
一、变换“主元”思想,适用于一次函数型
处理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某些问
题时,若能适时的把主元变量和参数变量进行“换位”思
考,往往会使问题降次、简化。
例1
.对于满足0
?p?4
的一切实数
p
,不等式x
2
+px>
4x+p-3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习惯上把x当作自变量,记函数y= x
2<
br>+(p-4)x+3-p,于是问题转化为当p
?
?
0,4
?
时
y>0恒成立,求x的范围.若把x与p两个量互换一下角色,即p视为变量,x为常量,则
上述问题可转化为在[0,4]内关于p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解:设f(p)=(x-1
)p+x
2
-4x+3,当x=1显然不满足题意.由题设知当0
?p?4
时
f(p)>0恒成立,
∴f(0)>0,f(4)>0即x
2
-4x+3>0且x<
br>2
-1>0,解得x>3或x<-1.∴x的取值范围为x>3或
x<-1.
例2.对任意
a?[?1,1]
,不等式
x
2
?
(
a?
4)
x?
4
?
2
a?
0
恒成立,求<
br>x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3,??)
。
2
例3.若不等式
2x?1?m(x?1)
,对满足
?2?m?2
所有
的x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
?1?71?3
?
??
,
?
22
?
?
答案:
?
?
f(
?
)?0
注:一般地,一次函数
f(x)?kx?b(k?0)
在
[
?
,
?
]
上恒有
f(x)?0
的充要条件为
?。
?
f(
?
)?0
二、分离变量
对于一些含参数的
不等式问题,如果能够将不等式进行同解变形,将不等式中的变量
和参数进行分离,即使变量和参数分别
位于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然后通过求函数的值域
的方法将问题化归为解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的问题。
1
例1.若对于任意角
?
总有
sin
2
?
?2mcos
?
?4m?1?0
成立,求
m
的范围.(注意分式求最值
得方法)
分析与解:此式是可分离变量型,由原不等式得
m(2cos
?<
br>?
4)
?
cos
2
?
,
cos
2
?
cos
2
?
又
cos
?
?2?0
,则原不等式等价变形为
2
m?
恒成立.即
2m
必须小于的最小<
br>cos
?
?2cos
?
?2
(cos
?
?2
)
2
?4(cos
?
?2)?4
cos
2
?
cos
2
?
?
值,问题化归为求的最小值.因为
cos
?
?2
cos
?
?2cos
?
?2
?cos
?
?2?
4
cos
?
?2
?4?4?4?0
即
cos
?
?0
时,有最小值为0,故
m?0
.
例2.已知函数
f
(
x
)
?ax?
4
x?x
2
,
x?
(0,4]
时
f(x)?0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x?x
2
解:
将问题转化为
a?
对
x?(0,4]
恒成立。
x
令
g(x)?
4x?x
2
,则
a?g(x)
min
x
4x?x
2
由
g(x)??
x
4
?
1
可知
g(x)
在
(0,4]
上为减函数,故g(x)
min
?g(4)?0
x
∴
a?0
即
a
的取值范围为<
br>(??,0)
。
2
例3.已知二次函数
f(x)?ax?x
,如果x∈[0,1]时
|f(x)|?1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br>2
解:x∈[0,1]时,
|f(x)|?1??1?f(x)?1
,即
?
1
?
ax
?
x
?
1
①当x=0时,a∈R
2
?
?
ax??x?1
1111<
br>?
2
a?????
22
?
ax??x?1
(0,1]
?
x
恒成立,即求
x
x
的
x
②当x∈时,
问题转化为恒成,由
111
?
11
?
1
u(x)??
2
???
?
?
?
?
x?(0,1],?[1,??),u
(x)
xx24
x
??
最大值。设。因为减函数,所以当x=1
x<
br>2
时,
u(x)
max
??2
,可得
a??2
。
11
?
11
?
1
11
11
v(x)
?
2
??
?
?
?
?
?
a?
2?
x
?
x2
?
4
。因
x
x
恒
成立,即求
x
2
x
的最小值。设
x
由
2
2
1
x?(0,1],?[1,??),v(x)
为增函数,所以当x=1时,
v(x)
min
?0
,可得a≤0。
x
由①②知
?2?a?0
。
评析:一般地,分离变量后有下列几种情形:
①f(x)≥g(k)
?
[f(x)]min≥g(k) ②f(x)> g(k)
?
g(k) <
[f(x)] min
③f(x)≤g(k)
?
[f(x)]
max≤g(k) ④f(x)
[f(x)] max <
g(k)
三、数形结合
1)
f(x)?g(x)?
函数
f(x)
图象恒在函数
g(x)
图象上方;
2)
f(x)?g(x)?函数
f(x)
图象恒在函数
g(x)
图象下上方。
0]
,若不等式
x
(
?
4
?x
)
?
例1.设
x?[?4,
4
x?1?a
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3
分析与解:若设函数
y
1
?x
(
?
4
?x
)
,则
y
22
(x?2)?y
1
?4(y
1
?0)
,其图象为上半圆.设函数 y
2
y
1
4
y
2
?x?1?a
,其图象
为直线.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图
3
象如图, 依题意要使半圆恒在直线下方,只有圆心
(?2,0)
到直线
4x?3y?3?3
a?0
的距离
d?
?4
O
x
|?8?3?3a|
?2
且
1?a?0
时
成立,即a的取值范围为
a??5
.
5
例2.当x
?
(1
,2)时,不等式(x-1)
2
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
br>分析:若将不等号两边分别设成两个函数,则左边为二次函数,右边为对数函数,故可以
采用数形
结合借助图象位置关系通过特指求解a的取值范
围。
y
y
1
=(x-1)
2
y
2
=log
a
x
1
o 2
x <
br>解:设T
1
:
f(x)
=
(x?1)
2
,T
2
:
g
(
x
)
?
log
a
x
,则T
1
的图象为
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
?
(1,2),
f(x)
<
g(x)
恒成
立即T
1
的图象一定要在T
2
的图象所的下方,显然a>1,并且
3
2x
2
?2mx?m
?
1
,对一切
x
恒成
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例2.不等式
2
4x?6x?3
33<
br>解:∵
4x
2
?6x?3?(2x?)
2
??
0在R上恒成立,
24
2x
2
?2mx?m
22
?1
?
2
x?
2
mx?m?
4
x?
6<
br>x?
3
?2x
2
?(6?2m)x?3?m?0
,
x?
R
∴
2
4x?6x?3
∴
??
(
6
?
2
m
)
2
?
8(3
?m
)<
br>?
0
,解得
1?m?3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1?m?3
.
例3.已知函数
y?
lg[
x
2
?
(
a?
1)
x?a
2
]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
br>a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设可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
x
2
?<
br>(
a?
1)
x?a
2
?
0
对
x?R
恒成立,
1
即有
??
(
a?
1)
2?
4
a
2
?
0
解得
a??1或a?
。
3
1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1)?(
,
??
)
。
3
㈡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恒成立问题
设f
(
x
)
?ax
2
?bx?c
(
a?
0)
b
?
b
??
b
?
?
?
?
???
?
?
??
?
?
?
(
1)当
a?0
时,
f(x)?0在x?[
?
,
?
]
上恒成立
?
?
2a
,
或
?
或
?
2a2a
??
?
f(
?
)?0
?
?
??0
?
f(
?
)?0
?
f(
?
)?0
f(x)?0在x?[
?
,
?
]
上恒成立
?
?
f(
?
)?0
?
?
f(
?
)?0
f(x)?0在x?[
?
,
?
]
(2)当
a
?0
时,上恒成立
?
?
f(
?
)?0
?
b
?
b
??
b
?
?
?
?
???
?
?
??
?
?
?
f(x)?0在x?[?
,
?
]
上恒成立
?
?
2a
或
?
或
?
2a2a
??
?
f(
?
)?0
?
?
??0
?
f(
?
)?0
例1
.设
f
(
x
)
?x
2
?
2
mx?
2
,当
x?[?1,??)
时,
f(x)?m
恒成立,求实
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设
F(x)?x
2
?2mx?2?
m
,则当
x?[?1,??)
时,
F(x)?0
恒成立
当
??4(m?1)(m?2)?0即?2?m?1
时,
F(x)?0
显然成立
;
当
??0
时,如图,
F(x)?0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1
O
x
y
x
5
?
?
??0
?
?
F(?1)?0
解得
?3
?m??2
。 综上可得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3,1)
。
?
?2m
?
???1
2
?
六、构造函数(有时需要
移项和分离)
1)
f(x)?a
恒成立
?a?f(x)
min
2)
f(x)?a
恒成立
?a?f(x)
max
例1.已
知
f(x)
?
7x
2
?
28x
?
a,g(
x)
?
2x
3
?
4x
2
?
40x
,当
x?[?3,3]
时,
f(x)?g(x)
恒成立,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设
F(x)?f(x)?g(x)??2x
3?3x
2
?12x?c
,
则由题可知
F(x)?0
对任意
x?[?3,3]
恒成立
令
F
'
(
x
)
??
6
x
2
?
6
x?
12
?
0
,得
x??1或x?2
而
F(?1)??7a,F(2)?20?a,F(?3)?45?a,F(3)?9?a
,
∴
F
(
x
)
max
?
45<
br>?a?
0
∴
a?45
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为
[45,??)
。
x
2
?2x?a
,
x?[1,
??
)
,若对任意
x?[1,??)
,
f(x)
?0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
例2.函数
f(x)?
x
取值范围。
解:若对任意
x?[1,??)
,
f(x)?0
恒成立,
x
2
?2x?a
?
0
恒成立,
即对
x?
[1,??)
,
f(x)?
x
考虑到不等式的分母
x?[1,??)
,只需
x
2
?
2
x?a?
0
在
x
?[1,??)
时恒成立而得
而抛物线
g(x)?x
2
?2x?a
在
x?[1,??)
的最小值
g
min
(
x
)
?g
(1)
?
3
?a?
0
得
a??3
a
?2
,讨论其单调性从而求出
f(x)
最小值。 x
111112
例3.已知不等式
?????log
a
(a?1
)?
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
n
都
n?1n?2n?32n123
注
:本题还可将
f(x)
变形为
f
(
x
)?
x
?
6
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分析)
分析:注意到不等
式仅仅左边是与
n
有关的式子,从函数的观点看,左边是关于
n
的函数,要使原不等式成立,即要求这个函数的最小值大于右式.如何求这个函数的最小值呢?这又是
一个非
常规问题,应该从研究此函数的单调性入手.
解:设
f(n)?
f(n?1)?f(
n)?
(
1111
,
(n?
N
,n?2)
????
n?1n?2n?32n
111
1111
???)?
(?
???)
n?2n?32(n?1)
n?1n?2n?32n
1111????
0
2n?12n?2n?1(2n?1)(2n?2)
7
.
12
?
∴
f(n)
是关于
n
(n?
N
,n?2
)
的递增函数,则
f(n)?f(2)
=
∴要使不等式成立,只须
7
12
1?5
?log
a
(a?1)?
,解之得
1?a?.
12123
2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a?1?5
.
2
以上介绍了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在具体解题中可能要
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方法,应灵活处理.
7
求参数范围问题针对性练习
1、 对于满足|p|
?
2的所有实数p,求使
不等式x
2
+px+1>2x+p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2、 设函数是定义在
(??,??)
上的增函数,如果不等式
f(1?ax
?x
2
)?f(2?a)
对于任意
x?[0,1]
恒成立,求实数<
br>a
的取值范围。
3、 设f(x)=x
2<
br>-2ax+2,当x
?
[-1,+
?
)时,都有f(x)
?<
br>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4、 已知关于x的方程lg(
x
2
+20x)-lg(8x-6a-3)=0有唯一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5、
已知当x
?
R时,不等式a+cos2x<5-4sin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2
x
?a4
x
6、设
f(x)?
lg,
其中
a?R
,如果
x?(??.1)
时,
f(x)<
br>恒有意义,求
a
的取值范围。
3
8
求参数范围问题针对性练习答案
1、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x-1)p+x
2
-2x+1>0,令 f(p)= (x-1)p+x
2
-2x+1,则原问题等价于f(p)>0
在p∈[-2,2]上恒成立,故有:
?
x?1?0
?
x?1?0
方法一:
?
或
?
∴x<-
1或x>3.
f(2)?0
f(?2)?0
?
?
2
?x?3或x?1
?
f(?2)?0
?
?
x?4x?3?0
方法二:
?
即
?
2
解得:
?
?
?
f(2)?0
?
x?1或x??1
?
x?1?0
∴x<
-1或x>3.
2、解:
Qf(x)
是增函数
?f(1?ax?x
2
)?f(2?a)
对于任意
x?[0,1]
恒成立
?1?ax?x
2
?2?a
对于任意
x?[0,1]
恒成立
?x
2
?ax?1?a?0
对于任意
x?[0,1]
恒成立
,令
g(x)?x
2
?ax?1?a
,
x?[0,1]
,所
以原问题
?g(x)
min
?0
,又
g(x)
min
?
1?a,??????a?0
?
g(0),??????a?0
?
2
?
a
?
?
a
?
?
g(?),?2?a
?0
即
g(x)
min
?
?
??a?1,?2?a?0 易求得
2
?
?
4
?
?
?
2,?
??????????a??2
?
2,???????????a??2
a?1
。
3、解:设F(x)= f(x)-a=x
2
-2ax+2-a.
ⅰ
)当
?
=(-2a)
2
-4(2-a)=4(a-1)(a+2)<0时,即
-2?
[-1,+
?
),F(x)
?
0恒成立;
ⅱ)当
?
=4(a-1)(a+2)
?
0时由图可得以下充要条件:
?
?
??0
?
(
a?1)(a?2)?0
?
?
?
f(?1)?0
即
?
a?3?0
?
?2a
?
a??1,
?
???1
,
?
?
2
y
-1 o
x
得-3
?
a
?
-2;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3,1]。
9
4、解:令T
1
:y
1
=
x
2
+20x=(x+10)
2
-100, T
2
:y2
=8x-6a-3,
则如图所示,T
1
的图象为一抛物线,T
2
的图象是一条斜率为定
值8,而截距不定的直线,要使T
1
和T
2
在x轴上有唯一交点,
则直线必须位于l
1
和l
2
之间。(
包括l
1
但不包括l
2
)
当直线为l
1
时,直线
过点(-20,0)此时纵截距为
-6a-3=160,a=
?
-20 o
l
2
x
l
1
y
l
163
;
6
1
2
∴a的范围为[
?
当直
线为l
2
时,直线过点(0,0),纵截距为-6a-3=0,a=
?
1163
,
?
)。
6
2
5、方法一)分析:在不等式中
含有两个变量a及x,本题必须由x的范围(x
?
R)来求另一
变量a的范围,故可考
虑将a及x分离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定义域上的最值求解a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
?4sinx+cos2x<-a+5
当x
?
R时,不等式a+cos2x<5-4sinx恒成立
?-a+5>(4sinx+cos2x)max
设
f(x)=4sinx+cos2x
则
f(x)= 4sin
x+cos2x=-2sin
2
x+4sinx+1=-2(sinx-1)
2
+3 ?3
∴
-a+5>3?a<2
方法二)题目中出现了s
inx及cos2x,而cos2x=1-2sin
2
x,故若采用换元法把sinx
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的二次不等式,从而可利用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解。
解:不等式a+cos2x<5-4sinx可化为
a+1-2sin
2
x
<5-4sinx,令sinx=t,则t
?
[-1,1],
?
不等式a+
cos2x<5-4sinx恒成立
?
2t
2
-4t+4-a>0,t
?
[-1,1]恒成立。
设f(t)= 2t
2
-4t+4-a,显然f
(x)在[-1,1]内单调递减,
f(t)
min
=f(1)=2-a,
?
2-a>0
?
a<2
6、分析:如果
x?(??.1)
时
,
f(x)
恒有意义,则可转化为
1
?
2
x
?a<
br>4
x
?
0
恒成立,即参数分
1?2
x
离后<
br>a??
x
??(2
?x
?2
?2x
)
,x?(??.1)
恒成立,接下来可转化为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解。
4
10
解:如果
x?(??.1)
时,
f(x)
恒有意义
?
1
?
2
x
?a
4
x
?
0
,对<
br>x?(??,1)
恒成立.
1?2
x
?a??
x
?
?(2
?x
?2
?2x
)
x?(??.1)
恒成立。 4
11
令
t?
2
?x
,
g(t)??(t?t
2
)
又
x?(??.1)
则
t?(,??)
?a?
g(t)
对
t?(,??)
恒成立,又
22
上为减函数,
g
(t)
133
max
?g(
2
)??
4
,
?a??
4
。
11
1
Qg(t)在
t?[,??)
2
司马红丽高中数学课程讲座全部视频-高中数学教学技能
高中数学第二章几何-高中数学2-1椭圆电子课本
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资料-高中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建议
黄冈必修三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应用题 与建模
高中数学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数学学长
高中数学正弦余弦定理-高中数学问题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中z代表什么意思-高中数学学法指导报告
高中数学课本有几本人教版-2020年高中数学教资资料
-
上一篇:高中数学 函数测试题
下一篇:高考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