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2020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21:09
tags:高中数学视频

高中数学中位数怎么求-2002高中数学全国联赛试题与答案

2020年9月17日发(作者:平曾)


2020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 记作:
A∪B
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
?
a
1
,a
2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
个;真子集有
2–1个;非空子集有
2
–1个;非空的真子
nnn

2
–2个.
n

2、求
y?f(x)
的反函数:解出
x? f
?1
(
y
)

x,y
互换,写出
y?f
?1
(x)
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
y=x对称。

3、 (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
?0
;③指数的真数属于R、对
数的真数
?0
.



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
,x
2
,当x
1
< x
2
时,都有f(x
1
)<(
?
)f(x
2
),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 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
f(-x)=-f(x)
,函数图象 关于原点对称(若
x?0
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
偶函数:是
f(-x)=f(x)
,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6、指数幂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
y?a(a?0

a?1)
叫做指数函数。
x
(2)指数函数
y?a
x
(
a?
0,
a?
1)

0?a?1
为减函数,当
a?1
为增函数;

a?a?a
rsr?s
rsrs
;②
(a)?a
;③
(ab)?ab(a?0,b?0,r,s?Q)

rrr
(3)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1
-4-2

1
0
-1

-4-2
0
-1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在 R上是增函数

(5)
x?
0,
a?
1
;
x


(4)在R上是减函数

(5)
x?
0,0
?a?
1
;
x

x?0,0?a?1

x
x?0,a?1

x








7、对数函数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
y?
log
ax
(
a?
0,
a?
1)
叫对数函数。
(2) 对数函数
y?
log
a
x
(
a?
0,
a?
1)

0?a?1
为减函数,当
a?1
为增函数;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
log
a
1?0
;③底 真相同的对数等于1:
log
a
a?1

(3)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②
log
a
M
?log
a
M?log
a
N
; ③
N
log
a
M
n
?nlog
a< br>M(n?R)

(4)换底公式:
log
a
b?
l og
c
b
(
a?
0
且a?
1,
c?
0
且c?
1,
b?
0)

log
c
a

(5)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2.5
2.5
1.5
1.5

1
-1
1
0.5
0.5
0
-0.5
1
-1
0-0.5
1
-1
-1
-1.5
-2
-2.5

-1.5
-2
-2.5




(1)定义域:(0,+∞)
(2)值域:R

(3)过定点(1,0),即x=1时,y=0

(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0,+∞)上是减函数

(5)
x?1,log
a
x?0
; (5)
x?1,log
a
x?0





0?x?1,log
a
x?0

0?x?1,log
a
x?0


8、幂函数:函数
y?x
叫做幂函数(只考虑
?
?1,2,3,?1,
?
1
的图象)。
2
9、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如果函数
y?f(x)
在区间 [
a
,
b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
曲线,并且有
f(a)?f(b)?0
,那么,函数
y?f(x)
在区间 (
a
,
b
) 内有零点,即存在


c?(a,b)
,使得
f(c)?0
这个
c
就是方程
f(x)?0
的根。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
l2
?a
2
?b
2
?c
2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br>l?3a

2、球的体积公式:
v?
4
? R
3
; 球的表面积公式:
S?4
? R
2

3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1
V
柱体
=
S
h (
S
为底面积,
h
为柱体高);
V
锥体
=
Sh
(
S
为底面积,
h
为柱体高)
3
1
V
台 体
=
(
S
’+
S'S
+
S
)
h< br> (
S
’,
S
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h
为台体高)
3
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
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 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
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
直线。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它们 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

a?
?

a
?
?A

a
?

空间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 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
与这个平面平行。
a?
?
?
?
符号表示:
b?
?
?
?a

?
。图形表 示:
ab
?
?
6、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 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
两个平面平行。
a?
?
?
b?
?
?
?
?
符号表示:
ab?P
?
?
?< br>
?
。图形表示:
?
a
?
?
b
?
?
?
7、. 直线 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
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
a
?
?
?
符号表示:
a?
?< br>?
?ab
。 图形表示:
??
?b
?
?
?

?
,
??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的
?a,
??
?b?ab
8、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平行。


符号表示:
9、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a?
?
,b?
?
,ab?P, l?a,l?b?l?
?
符号表示:
10、.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l?
?
,l?
?
?
?
?
?
符号表示:
1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
?
?
?
?a

b

b??
?
符号表示:
1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 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
l?
?
,
??
?m,l?m?l?
?
.
l
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表示:
P
H
?
?
13、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到一起求平移后的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如右图)
1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0?,90?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0?,90?
?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0?,180?
?


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0?,180?
?

二、直线和圆的方程
k?
y
2
?y
1
x
2
?x
1
1、斜率:
k?tan
?

k?(??, ??)
;直线上两点
P
1
(
x
1
,
y1
),
P
2
(
x
2
,
y
2< br>)
,则斜率为
2、直线的五种方程 :
(1)点斜式
y?y
1
?k(x?x
1
)
(直线
l
过 点
P
1
(x
1
,y
1
)
,且斜率为
k
).
(2)斜截式
y?kx?b
(b为直线
l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y?y
1
x?x
1
?
( (
P
1
(x
1
,y
1
)

P
2(x
2
,y
2
)
; (
x
1
?x2
)、(
y
1
?y
2
)).
y
2< br>?y
1
x
2
?x
1
(4)截距式
xy< br>??
1
(
a、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a、b?0
)
ab
(5)一般式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平行、重合和垂直:
(1)若
l
1
:y?k1
x?b
1

l
2
:y?k
2
x?b
2


l
1

l
2
?k
1
?k
2
且b
1

b
2
;

l
1
与l
2
重合时?k
1
?k
2< br>且b?b
2


l
1
?l
2
?k
1
k
2
??1
.

(2)若
l
1
:A
1
x?B
1
y?C
1
?0
,
l
2
:A
2
x?B
2
y?C
2
?0
,且A
1
、A
2
、B
1
、B
2
都不为零 ,



l
1
||l
2
?
A
1
B
1
C
1
;②
l
1
?l
2?A
1
A
2
?B
1
B
2
?0

??
A
2
B
2
C
2
4、两点P
1
(x
1
,y
1
)、P
2
(x
2
, y
2
)的距离公式 │P
1
P
2
│=
(x
2
?x
1
)
2
?(y
2
?y
1
)
2

5、两点P
1
(x
1
,y
1
)、P
2
(x
2
,y
2
)的中点坐标公式 M(
x
1
?x
2
y?y
2

1

2
2
6、点P(x
0
,y
0
)到直线(直线方程必 须化为一般式)Ax+By+C=0的距离公式
d=
Ax
0
?By
0
?C
A?B
22

7、平行直线Ax+By+C
1
=0、Ax+By+C
2
=0的距离公式d=
C
2
?C
1< br>A?B
22

8、圆的方程:标准方程
?
x?a
?< br>?
?
y?b
?
?r
,圆心
22
2
?
a,b
?
,半径为
r

22
DED?E?4F< br>)
22
一般方程
x?y?Dx?Ey?F?0
,(配方:
(x ?)?(y?)?

224
22
D
2
?E
2< br>?4F?0
时,表示一个以
(?
D
,?
E
)
为圆心,半径为
1
22
2
D
2
?E
2
?4 F

圆;
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P(x
0
,y
0
)
与圆
(x?a)?(y?b)?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br>222

d?(a?x
0
)?(b?y
0
)
,则
22
d?r?

P
在圆外;
d?r?
P
在圆上;
d?r?

P
在圆内.
1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Ax?By?C?0
与圆
(x?a)?(y?b)?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222
d?r?相离???0
;
d?r?相切???0
;
d?r?相交???0
.其中
d?
Aa?Bb?C
A?B
22
.
11、弦长公式:
若直线y=kx+b与二次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交 于A(x
1
,y
1
),B(x
2

y
2< br>)两点,则由
ax
2
+bx+c=0(a≠0)
二次曲线方程
y=kx+m
则知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所截得弦长为:
AB
=
(x
2
? x
1
)
2
?(y
2
?y
1
)
2< br> =
1?k
2
x
1
?x
2

=(1?k
2
)(x
1
?x
2
)?4x
1
x
2

?
2
?
11
2
2
=
1?
2
y
1
?y
2
?(1?
2
)(y
1
?y
2
)?4y
1
y
2
=
1?k
kk
13、 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B
??
b
2
?4ac

a
Z
F
z
C
y
Y
⑴ xoy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x,y,0):竖坐标z=0
X
x
D
O
E
A
x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B(x,0,z):纵坐标y=0


y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C(0,y,z):横坐标x=0
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D(x,0,0):纵、竖坐标y=z=0
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0,y,0):横、竖坐标x=z=0
z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0,0,z):横、纵坐标x=y=0
⑵│P
1
P
2
│=
(x
2
-x
1
)?(y
2
-y
1
)?(z
2
-z
1


222
【必修三】
算法初步与统计:
以下是几个基本的程序框流程和它们的功能
图形符号 名称 功能
终端框(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输出的信息
处理框(执行框) 赋值、计算(语句、结果的传送)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时,在出口处
标明“是”或“Y”,不成立 时标明“否”


或“N”
流程线 连接程序框(流程进行的方向)
连接点 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
注释框 帮助注解流程图
循环框

程序做重复运算
一、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条件结构(3)循环结构
二、算法基本语句:1、输入语句:输入语句的格式:INPUT “提示内容”; 变量。2、输出语句: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3、赋值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
格式:变量=表达式。4、条件语句(1)“IF—THEN—ELSE”语句。5、循环语句:直到型
循环结构“DO—LOOP UNTIL”语句和当型循环结构“WHILE—WEND”。
三.三种常用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统计图表: 包括条形图,折线图,
饼图,茎叶图。
四、频率分布直方图:具体做法如下:(1)求极差( 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 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
正方形的面积=组距× 频率。
2、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小矩形面积
(注意:不是小矩形的高度)
计算公式:
频率
=
频数
样本容量

频数=样本容量?频率

频率=小矩形面积=组距?
频率
组距

各组频数之和=样本容量, 各组频率之和=1
3、茎叶图:茎表示高位,叶表示低位。
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4、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 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
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 ,极准差,方差。
(1)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


(2)方 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
均数的程度越高。
(3)计算公式:

s?
1
[(x
1
?x)2
?(x
2
?x)
2
?
n
?(x
n< br>?x)
2
]
标准差:

s
2
?
1
[(x
1
?x)
2
?(x
2
?x)
2?
n
?(x
n
?x)
2
]
方差: < br>?
,截距为
a
?
x+
a
?
=
b?
,即回归方程为
y
?
(此直线必过点(
x
,直线回归 方程的斜率为
b
)。
y

6、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 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
方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频率之和等于1。
五、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总接近于某个常 数,
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
的概率,记作
P

A
)。由定义可知0≤
P

A

≤1,显然必然事 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1、事件间的关系:
(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包含:事件A发生时事件B一定发生,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或事件B包含事件
A);
(4)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
2、概率的加法公式:
(1)当
A

B
互斥时,事件
A
+
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
P

A
+
B
)=
P

A
)+
P

B
)(
A

B
互斥)(2)若事 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3、古典概型:
(1 )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
每个基本事件出 现的可能性相等;(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A)?
事件A包 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实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
m

n
4、几何概型: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 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特 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
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
A
)
?
事件A 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必修四】
一、 三角函数
1、弧度制:(1)、
180
??
弧度,1弧度
?(
?
180
?
)
?
?57
?
18
'
;弧长公式:
l?|
?
|r

l

?
所对的弧长,
r
为半径,正负号的确定:逆时 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2、三角函数:
(1)、定义:
sin
?
?
yxyx
r?
  cos
?
?
 
 ta n
?
?  cot
?
?  
rrxy
x
2
?y
2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
的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5
?

6
?
的弧度
0

?

6
1

2
3

2
3

3
?

4
2

2
2

2
?

3
3

2
?

2
1

2
?

3
3

2
3
?

4
2

2
?
2

2
?

3
?

2
2
?

sin
?

0

1

2
?
3

2
?
3

3
0

?1

0

cos
?

1

1

2
3

0

?
1

2
?3

?1

0

1

tan
?

0

1


?1

0


0

4、同角三角函数基 本关系式:
sin
?
?
cos
?
?
1

tan
?
?
22
sin
?

cos
?
tan
?
cot
?
?1

5、诱导公式:(众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
1、 诱导公式一: 2、 诱导公式二:
3、诱导公式三:
sin
?
?
?2k
?
?
? sin
?
,sin
?
?
?
?
?
??sin
?
,
cos
?
?
?2k
?
?
?c os
?
,

cos
?
??
?
?
??cos
?
,

tan
?
?
?2k
?
?
?tan
?
.tan
?
?
?
?
?
?tan
?
.sin
?
?
?
?
??sin
?
,
co s
?
?
?
?
?cos
?
,

ta n
?
?
?
?
??tan
?
.
4、诱导公式 四: 5、诱导公式五: 6、
诱导公式六:


?
?
?
?
?
? sin
?
?
?
sin
?
,
sin
?
?
?
?
?cos
?
,
?

co
?

s
?
?
?
?
??co
?
s,

?
2
?
?
?
?
?
?
?
?
??tantan
?
.
cos
?
?
?
?< br>?sin
?
.
?
2
?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正切:
?
?
?
sin
?
?
?
?
?cos
?
?
2
?
?
?
?
cos
?
?
?
?
??sin
?
2
?
S
(
?
?
?
)

sin(
?
?
?)?sin
?
cos
?
?cos
?
sin
?< br>
S
(
?
?
?
)

sin(< br>?
?
?
)?sin
?
cos
?
?cos?
sin
?

C
(
?
?
?
)

cos(a?
?
)?cos
?
cos
?
?sin
?
sin
?

C
(
?
?
?
)

cos(a?
?
)?cos
?
cos
?
?sin
?
sin
?

T
(
?
?
?
)

tan(
?
?
?
)?
tan
?
?tan
?

T
(
?
?
?
)

tan(
?< br>?
?
)?
tan
?
?tan
?

1 ?tan
?
tan
?
1?tan
?
tan
?
tan
?
+tan
?
= tan(
?
+
?
)(
1?
tan
?
tan
?
) tan
?
-tan
?
=
tan(
?
-
?
)(
1?
tan
?
tan
?
)
7、辅助 角公式:
asinx?bcosx?a
2
?b
2
?
?
??
ab
?
sinx?cosx
?

2222
a ?b
?
a?b
?
?a
2
?b
2
(sinx ?cos
?
?cosx?sin
?
)?a
2
?b
2
?sin(x?
?
)

8、二倍角公式:(1)、
S
2
?

sin2
?
?2sin
?
cos
?

C
2
?

cos2
?
?cos< br>2
?
?sin
2
?
?1?2sin
2
??2cos
2
?
?1

T
2
?

tan2
?
?
2tan
?

2
1?tan
?


(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 < br>sin
?
cos
?
?
11?cos2
?
11
2
sin2
?

sin
?
???cos2
?
?

2222< br>2
cos
?
?
1?cos2
?
11
?cos 2
?
?

222
9、在
y?sin
?
,y ?cos
?
,y?tan
?
,y?cot
?
四个三角函数中 只有
y?cos
?
是偶函数,
其它三个是寄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是非 寄非偶函数)
10、在三角函数中求最值(最大值、最小值);求最小正周期;求单调性(单调第增区 间、
单调第减区间);求对称轴;求对称中心点都要将原函数化成标准型;
y?
y?
如:
y?
y?
Asin(
?
x?
?
)?b
Acos(
?
x?
?
)?b
再求解。
Atan(
?
x?
?
)?b
Acot(
?
x?
?)?b
1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y=sinx y=cosx y=
图象


定义域
R

R

{x|x?k
?
?
?
2
,
值域
[?1,1]

[?1,1]

R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周期性
2
?

??
2
?

?


[2
k
?
?
单调性
,2
k
?
?
]
(k?Z)

22

[2k
?
?
?
,2k
?
]
(k?Z)


(k?Z)

[2k
?
?
?2
,2k
?
?
3
?
]
(k?Z)

2

[2k
?
,2k
?
?
?
]< br>(k?Z)


x?
?
?2k
?
,k?Z
时,
y
max
?
1

2
最值

x??

x?2k
?
,k?Z
时,
y
ma x
?
1


?
2
?2k
?
,k ?Z
时,
y
min
??
1


x?(2k ?1)
?
,k?Z
时,
y
min
??
1

对称中心
(k
?
,0)

k?Z

对称性
对称轴:
x?k
?
?
对称中心
(k
?
?< br>?
,0)

k?Z

2
对称中心
(k
?
,0)

?
(k?Z)

2
对称轴:
x?k
?
(k?Z)

对称轴:无12.函数
y?Asin
?
?
x?
?
?
的图象 :
(1)用“图象变换法”作图
由函数
y?sinx
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
y?Asin(
?
x?
?
)
的图象,有两种主要途径“先平 移
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
法一:先平移后伸缩
A倍
?
纵 坐标变为原来的
????????y?Asin(
?
x?
?
)
横坐标不变
(
?
?0)或向右(
?
?0)
y?sinx?
向左
????????y?sin(x?
?
)
平移|
?|个单位


(
?
?0)或向右(
?
?0 )
y?sinx?
向左
????????y?sin(x?
?
)平移|
?
|个单位

?

?????????y?si n(
?
x?
?

纵坐标不变
1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
法二:先伸缩后平移

(
?
?0)或向右(
??0)
?
??y?sinx???????
y?sin
?
x?< br>向左
????????y?sin(
?
x?
?
)
纵坐 标不变
1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

平移|
?
|个单位
?

A倍
?
纵坐 标变为原来的
????????y?Asin(
?
x?
?
)
横坐标不变

当函数
y?Asin(
?
x?
?)
(A>0,
?
?0

x?[0,??)
)表示一个振 动量时,A
就表示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通常把它叫做这个振动的振幅;往复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T?
2
?
?
,它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 往复振动的次数
f?
12
?
,它叫做振动的频率;
?
x?< br>?
叫做相位,
?
叫做初相(即当x=0时的相位)。
?
T
?
二、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概念:


?
1
?
在平面内,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平面向量. ?
2
?
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 的方向表
示向量的方向.
,记作
??

?
3
?
向量
??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
?
4
?
模 (或长度)为
0
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
1
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
5
?
与向量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
a
的相反向量,记作
?a

?
6
?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
a< br>)=(λμ)
a
;(2)第一分配律:(λ+μ)
a

a

a
;(3)第二分配律:λ
??
?
?
?
?
?
?
?
(
a
?
b
)=λ
a< br> +λ
b
.
?
??
?
3、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
b
=
b
·
a
(交换律); ?
?
?
?
?
?
?
?
?
??
?
?
?
?
(2)(
?
a
)·
b
=
?

a
·
b
)=
?
a
·
b
=
a
·(
b
?
);(3)(
a?b
)·
c
=


a
·
c
+
b
·
c
.
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e< br>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 向量,有且
??
只有一对实数λ
1
、λ
2
,使得
a

1
e
1

2
e
2

?
??


不共线的向量
e
1

e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
5、坐标运算:(1)设a?
?
x
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
?
x
1
?x
2
,y
1
?y
2
?

? ?
??
数与向量的积:λ
a?
?
?
x
1
, y
1
?
?
?
?
x
1
,
?
y
1
?
,数量积:
a?b?x
1
x
2
?y
1
y
2

(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则
AB?
?
x
2
?x
1
,y
2
?y
1
?< br>.
?
???
(终点减起点)
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 < br>d
A,B
=
|AB|?AB?AB
?(x
2
?x1
)
2
?(y
2
?y
1
)
2

(2)向量
a
的模|
a
|:
|
a
|
2
?a?a
?x?y

22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a?b?a?bcos
?
, 注意:
0?
a
?0

0?a?0

????
????
cos
?
?x
1
x
2
?y
1
y
2
x
1< br>2
?y
1
2
x
2
2
?y
2
2
a?(?a)?0

(4)、向量
a?
?
x
1< br>,y
1
?
,b?
?
x
2
,y
2?
的夹角
?
,则,
????
??
??
7、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
ab?a?
?
b

(
?
?R)

ab?

x
1
y< br>2
?x
2
y
1
?0

??
(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
a?b?x
1
x
2?y
1
y
2
?
0

(3)、P分有向线段
P
1
P
2
的:设P(x,y) ,P
1
(x
1
,y
1
) ,P
2
(x
2
,y
2
) ,且
P
1
P?
?
PP
2

< br>x
1
?
?
x
2
?
x?

?

1

?

?

?
?
?
y?
y
1
?
?
y
2
?
1?
?
?
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中点坐标公式
x
1
?x
2
?
x?
?
?< br>2
?
?
y?
y
1
?y
2
?
?2


三、空间向量
1、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相似)
?
1
?
在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
?
2
?
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
示向量的方向.
,记作
??

?
3
?
向量< br>??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
?
4
?
模(或长度)为< br>0
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
1
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
5< br>?
与向量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
a
的相反向量,记 作
?a

?
6
?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2、实数
?
与空间向量
a
的乘积
?
a
是一 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
?
?0
时,
?
a

a
方向相同;当
?
?0
时,
?
a

a< br>方向相反;当
?
?0
时,
?
a
为零向量,记为
0

?
a


的长度是
a
的长度的
?
倍.
3、设
?

?
为实数,
a

b
是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
分配律:
?
a ?b?
?
a?
?
b
;结合律:
?
?
?a
?
?
?
??
?
a

??
4、如果表示空间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向量或平行
向量,并规定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
5、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
,< br>bb?0

a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
实数
?
,使
a?
?
b

6、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
7、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
?
位于平面
??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有序实数对
x

y
,使
???x???y?C

8、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
?
,作???a

???b
,则
????

为向量
a

b
的夹角,记作
?a,b?
.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a,b??
?
0,
?
?

9、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

b
,若
?a
,
b??
?
2
,则向量
a

b
互相垂直,记作
a?b

10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b
,则
abcos?a,b?
称为
a

b
的数量积,记作
a?b
.即
a?b?abc os?a,b?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
0


11、
a?b
等于
a
的长度
a

b

a
的方向上的投影
bcos?a,b?
的乘积.
12、若
a

b
为非零向量,
e
为单位向量,则有
?
1
?e?a?a?e?acos?a,e?

?
aba与b同向
2
?

a?a?a

a?a?a

?
2
?a?b?a?b?0

?
3
?
a?b?
?
?a ba与b反向
?
?
??
??
?
4
?
cos ?a,b??
a?b
ab

13、量数乘积的运算律:
?
1
?
a?b?b?a

?
2
?
?
?
a
?
?b?
?
?
a?b
?
?a?
??
b
?

?
3
?
?
a?b
?
?c?a?c?b?c

14、若空间不重合两条直线
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则
ab?a?b
a ?
?
bR

?
?
?
?
异面垂直时
a?b?a?b?a?b?0

a
b
,15、若空间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br>?

?
的法向量分别为
a
,则
?

?
?b?
a?
?
b

?
?
?
?a?b?a?b?0

16、直线
l< br>垂直
?
,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a
,则向量
a
称为平面
?
的法向量.

人教数学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几何表面积体积


高中数学一一映射-历届高中数学不等式竞赛题汇总


高中数学教学与测试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教师 竞赛


高中数学选修数学史-桐庐哪里补高中数学好


高中数学50试题加答案-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评课


高中数学圆心角与面积-高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八十年代高中数学乙种本


高中数学函数极限-高中数学课本必修1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21: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1945.html

2020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