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上海好的数学补习班 上海好的高中补习班-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纲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7 21:59
tags:高中数学辅导

高中数学人教a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要点精讲

2020年9月17日发(作者:游效曾)


[新王牌]高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不等式单元知识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
?
(1)a-b >0?a>b;
?
(2)a-b=0?a=b;
?
?
(3)a-b< 0?a<b.

?
(4)
a
?
b
>1?a>b;
?
若 a 、b?R
?
,则
?
?
(5)
a
b
=1?a =b;
?
?
?
?
(6)
a
b
<1?a<b .

2.不等式的性质
(1)a>b?b<a(对称性)

(2)
a>b
?
b>c
?
?
?a>c(传递性)

(3)a>b?a+c>b+c(加法单调性)

a>b
?
c>0
?
?
?ac>bc

(4) (乘法单调性)
a>b
?
c<0
?
?
?ac<bc

(5)a+b>c?a>c-b(移项法则)

(6)
a>b
?c>d
?
?a+c>b+d(同向不等式可加
?
)

( 7)
a>b
?
c<d
?
?
?a-c>b-d(异向不等式可 减)

(8)
a>b>0
?
c>d>0
?
?
?ac>bd(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

(9)
a>b>0
?
0< c<d
?
?
?
a
c

b
d
(异向 正数不等式可除)

(10)
a>b>0
?
n?N
?
?
?a
n
>b
n
(正数不等式可乘方)

(11)
a>b>0
?
n?N
?
?
?
n
a>
n
b(正数不等式可开方)

(12)a>b>0?
1
a

1
b
(正数不等式两边取倒数)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1)|a|≥a;|a|=
?
?
a (a≥0),
?
-a (a<0).

(2)如果a>0,那么
|x|<a?x
2
<a
2
?-a<x<a;

|x|>a?x
2
>a
2
?x>a或x<-a.

(3)|a·b|=|a|·|b|.
(4)|
a|
b
|=
a|
|b|
(b≠0).

(5)|a|-|b|≤|a±b|≤|a|+|b|.
(6)|a
1
+a
2
+……+a
n
|≤|a
1
|+| a
2
|+……+|a
n
|.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1)实数的性质:a、b同号?ab>0;a、b异号?ab<0< br>a-b>0?a>b;a-b<0?a<b;a-b=0?a=b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
2
≥0;(a-b)
2
≥0(a、b∈R)
②a
2
+b
2
≥2ab( 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a?b
2
≥ab(a、b? R
?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 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 br>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 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
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 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 所需条件已判断
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1)f(x)·g(x)>0与
?
?
f(x)>0

?
f(x)<0
?
g(x)>0
?
同解.
?
g(x)<0

(2)f(x) ·g(x)<0与
?
?
f(x)>0
?
g(x)<0

?
?
f(x)<0
?
g(x)>0
同解.
(3)
f(x)
?
f(x)
g(x)
>0与
?
>0
?
g(x)>0

?
?
f(x)<0
同解 .
?
g(x)<0
(g(x)≠0)

(4)
f(x)?
f(x)>0
?
g(x)
<0与
?
?
g(x )<0

?
f(x)<0
同解.
?
g(x)>0
(g(x)≠0)

(5)|f(x)|<g(x)与-g(x)<f(x)<g(x)同解.(g(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 与g(x)<0同解.
?
f(x)>[g(x)]
2

(7)f(x)>g(x)与
?
?
f(x)≥0或
?
f( x)≥0
?
?
g(x)≥0
g(x)<0
同解.
?
?

f(x)<g(x)与
?
?
f(x)<[g(x)]
2
(8)
f(x)≥0
同解.
?

(9)当a>1时,af(x)
>a
g(x)
与f(x)>g(x)同解,当0<a<1时,a
f(x)
>a
g(x)
与f(x)<g(x)同解.
(10)当a>1时, logf(x)>log
?
f(x)>g(x)
aa
g(x)与
?< br>?
f(x)>0
同解.

?
f(x)<g(x)
当0 <a<1时,log
?
a
f(x)>log
a
g(x)与
?
f(x)>0同解.
?
?
g(x)>0


直线和圆的方程单元知识总结

一、坐标法
1.点和坐标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和一对有序实数(x,y)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设两点的坐标为P
1
(x
1
,y< br>1
),P
2
(x
2
,y
2
),则两点间的距 离
|P
2
1
P
2
|=(x
2
?x
1
)
2
?(y
2
?y
1
)

特殊位置的两点间的距离,可用坐标差的绝对值表示:
(1)当x
1
=x
2
时(两点在y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y轴),则
|P
1
P
2
|=|y
2
-y
1
|
(2)当y
1
=y
2
时(两点在x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x轴),则
|P
1
P
2
|=|x
2
-x
1
|
3.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义:设P点把有向线段P
1
P
2
分成P
1
P和PP
2
两部分,那么有向
线段P< br>1
P和PP
2
的数量的比,就是P点分P
1
P
2所成的比,通常用λ表示,
即λ=
P
1
P
PP
,点P叫 做分线段P
1
P
2
为定比λ的定比分点.
2

当P 点内分P
1
P
2
时,λ>0;当P点外分P
1
P
2
时,λ<0.

(2)公式:分P
1
(x
1
,y< br>2
)和P
2
(x
2
,y
2
)连线所成的比为 λ的分点坐标是
?
?
x
1

?
x?
x
2
?
1?λ
(λ≠?1)
?
?
y?
y1
?λy
2
?
1?λ

特殊情况,当P是P
1
P
2
的中点时,λ=1,得线段P
1
P
2
的中点坐 标

公式
?
x
?
1
?
?
x?< br>x
2
?
2
?
?
?
y?
y
1
?y
2
2

二、直线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当直线和x轴相交时,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
叫做这 条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和x轴平行线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
所以直线的倾斜角α∈[0,π).
(2)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
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α(α≠
π
2
).

∴当k≥0时,α=arctank.(锐角)
当k<0时,α=π-arctank.(钝角)
(3)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 br>(x
1
,y
1
)、P
2
(x
2
,y
2
)的直线的斜率为
k=
y
2
?y
1
x
(x
1
≠x
2
)
2
?x
1

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已知直线过点(x
0
,y
0),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y-y
0
=k(x-x
0
)
(2)斜截式 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y=kx+b
(3)两点式 已知直线过两点(x
1
,y
1
)和(x
2
,y
2
),则其方程为:
y?y
1
y
=
x?x
1
(x≠x
2
)
2
?y
1
x
2
?x
1
1

(4)截距式 已知直线在x,y轴上截距分别为a、b,则其方程为:
xy
a
?
b
?1

(5)参数式 已知直线过点P(x
0
,y
0
),它的一个方向向量是(a,b),
则其参数式方程为
?
?
x?x
0
?at
?
y?y
(t为参数),特别地,当方向向量为
0
?bt

v(cosα,sinα)(α为倾斜角)时,则其参数式方程为
?
?
x? x
0
?tcosα
(t为参数)
?
y?y
0
?ts inα

这时,t的几何意义是tv=p
→→
0
p,|t|=|p< br>0
p|=|p
0
p|

(6)一般式 Ax+By+C=0 (A、B不同时为0).
(7)特殊的直线方程
①垂直于x轴且截距为a的直线方程是x=a,y轴的方程是x=0.
②垂直于y轴且截距为b的直线方程是y=b,x轴的方程是y=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当直线
l
1

l< br>2
有斜截式方程时,k
1
=k
2
且b
1
≠b
2

当l
A
1
B
1
C
1
1
和l
2
是一般式方程时,
A
?
B

2 2
C
2

(2)重合:当
l
1

l
2
有斜截式方程时,k
1
=k
2
且b
1
=b2
,当
l
1

l
2

一般方程时,
A
1
A
?
B
1
?
C
1
2
B
2
C
2

(3)相交:当
l
1

l
2
是斜截式方程时,k
1
≠k
2
当l
A
2
1
,l
2
是一般式方程时,
A

B
1
2
B
2


?
?
交点:< br>?
?
A
1
x?B
1
y?C
1
?0< br>①
?
?
A
2
x?B
2
y?C
2?0
的解

?
?
?
到角:l
k?k
1
1
到l
2
的角tanθ?
2
(1?

?< br>1?k
k
1
k
2
≠0)
1
k
2?
?
k
2
?k
1
?
夹角公式:
?l
1
和l
2
夹角tanθ?|
1?k
|(1?k
1
k
2
≠0)
1
k
2

②垂直
?
?
当l
1
和l
2
有叙截式方程时,k
1
k
2
=-1
?
当l
1
和l
2
是一般式方程 时,A
1
A
2
+B
1
B
2
=0

4.点P(x
0
,y
0
)与直线
l
:Ax+By+ C=0的位置关系:
Ax
0
+By
0
+C=0?P在直线l上(点 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
Ax
0
+By
0
+C≠0?P在直线l外.< br>
点P(x
0
+By
0
+C|
0
,y
0
)到直线l的距离为:d=
|Ax
A
2
?B
2

5.两条平行直线
l
1
∶Ax+By+C
1
=0,
l
2
∶Ax+By+C
2
=0间
的距离为:d=
|C1
?C
2
|
A
2
?B
2


6.直线系方程
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类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它的方程的特点是除含坐标 变量x,y以外,
还含有特定的系数(也称参变量).
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 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往往先根据一个条件写出所求直线所
在的直线系方程,然后再根据另一个条件来确定 其中的参变量.
(1)共点直线系方程:
经过两直线
l
1
∶A< br>1
x+B
1
y+C
1
=0,
l
2
∶ A
2
x+B
2
y+C
2
=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
x+B
1
y+C
1
+λ(A
2
x
+ B
2
y+C
2
)=0,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在这个方程中,无论 λ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A
2
x+B
2
y+C
2
=0,因此 它不表示
l
2
.当λ=0时,即
得A
1
x+B
1< br>y+C
1
=0,此时表示
l
1

(2)平行直线系 方程:直线y=kx+b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x+By+C=0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By+λ=0(λ≠C),λ是参变量.
(3)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 x+By+C=0(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Ay+λ=0.
如果在求直线方程的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待定时,可选用直线系方程来求解.
7.简单的线性规划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表示直线Ax+B 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 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
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2)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例如,z=ax+by,其中x,y满足下列条件:
?
?
A
1x+B
1
y+C
1
≥0(或≤0)
?
?
A2
x+B
2
y+C
2
≥0(或≤0)
(*)
?
……
?
?
A
n
x+B
n
x+C
n
≥0(或≤0)

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就是线性规划问题,不等式组(*)是一 组对变量x、y的线性约束条件,
z=ax+by叫做线性目标函数.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 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
做可行域,使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最 优解.
三、曲线和方程
1.定义
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下,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 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
系: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一点不杂);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上的点(一点不漏).
这时称方程f(x,y)=0为曲线C的方程;曲线C为方程f(x,y)=0的曲线(图形). 设P={具有某种性质(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Q={(x,y)|f(x,y)=0},若设点M的坐 标为(x
0

y
0
),则用集合的观点,上述定义中的两条可以表述 为:
(1)M∈P?(x
0
,y
0
)∈Q,即P?Q;
( 2)(x
0
,y
0
)∈Q?M∈P,即Q?P.

以上两条还可以转化为它们的等价命题(逆否命题):
(1)(x
0
,y< br>0
)?Q?M?P;
(2)M?P?(x
0
,y
0
) ?Q.

显然,当且仅当P?Q且Q?P,即P=Q时,才能称方程f(x,y)=0

为曲线C的方程;曲线C为方程f(x,y)=0的曲线(图形).
2.曲线方程的两个基本问题
(1)由曲线(图形)求方程的步骤:
①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变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②立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③代换: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④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⑤证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上述方法简称“五步法”, 在步骤④中若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过程;或最简方程的解集与原始方
程的解集相同,则步骤⑤可省略不写 ,因为此时所求得的最简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2)由方程画曲线(图形)的步骤:
①讨论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
②求截距:
方程组
?< br>?
f(x,y)?0
?
y?0
的解是曲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

方程组
?
?
f(x,y)?0
?
x?0
的解是曲线 与y轴交点的坐标;

③讨论曲线的范围;
④列表、描点、画线.
3.交点
求两曲线的交点,就是解这两条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4.曲线系方程
过两曲线f
1
(x,y)=0和f
2
(x,y)=0的交点的曲线系 方程是f
1
(x,y)+λf
2
(x,y)=0(λ∈R).
四、圆
1.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圆.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
2
+(y-b)
2
=r
2
.(a,b)为圆心,r为半径.
特别地:当圆心为(0,0)时,方程为 x
2
+y
2
=r
2

(2)一般方程x
2
+y
2
+Dx+Ey+F=0
配方( x?
D
2
2
)?(y?
E
2
D
2
?E
2
?4F
2
)?
4

当D
2
+E
2
-4F>0时,方程表示以(-
DE
2
,-
2
)为圆心,以
1
2
D
2
?E
2
?4F为半径的圆 ;

当D
2
+E
2
-4F=0时,方程表示点(-
DE
2
,-
2
)

当D
2
+E
2
-4F<0时,方程无实数解,无轨迹.
(3)参数方程 以(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
?
x?a?rcosθ
(θ为参数
?
y?b?rsinθ
)

特别地,以(0,0)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
?
x?rc osθ
?rsinθ
(θ为参数)
?
y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1)点在圆外? d>r;
(2)点在圆上?d=r;
(3)点在圆内?d<r.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
l
:Ax+By+C=0和圆C:(x-a )
2
+(y-b)
2
=r
2
,则
d?
|Aa?Bb?C|
A
2
?B
2


(1)相交?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两解,△>0或d<r;
(2)相切?直线与圆的 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一组解,△=0或d=r;
(3)相离?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0 或d>r.

5.求圆的切线方法
(1)已知圆x
2
+y
2
+Dx+Ey+F=0.
①若已知切点(x
0
,y
0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x
D(x?x
0
)E
0
x?y
0
y?2
?
(y?y
0
)
2
?F?0.

当 (x
x?xy
0
?y
0
,y
0
)在圆外时,x0
x+y
0
y+D(
0
2
)+E(
2
)+F=0表示

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若已知切线过圆外一点(x
0
,y
0
),则设切线方程为y-y
0
=k(x-x
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
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若已知切线斜率为k,则设切线方程为y=kx+b,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这时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x
2
+y
2
=r
2

①若 已知切点P
2
0
(x
0
,y
0
)在圆上,则该圆过 P
0
点的切线方程为x
0
x+y
0
y=r.
②已知圆的切线的斜率为k,圆的切线方程为y=kx±rk
2
?1.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两圆圆心分别为O
1
、O
2
,半径分别为r
1
、r
2
,则
(1)两圆外切?|O
1
O
2
|=r
1
+r
2

(2) 两圆内切?|O
1
O
2
|=|r
1
-r
2
|;
(3)两圆相交?|r
1
-r
2
|<|O
1
O
2
|<r
1
+r
2




圆锥曲线单元知识总结

一、圆锥曲线
1.椭圆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
1
、F
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
F
2
|),这个动点的轨迹叫
椭 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
定义2: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
数e=
c
a
(0<e<1)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

(2)图形和标准方程

x
2
-1的标准方程为:
y2
图8
a
2

b
2
=1(a>b>0)
图8-2的标准方程为:
x
2
y
2
b
2

a
2
=1(a>b>0)

(3)几何性质
2.双曲线
条件
{M|MF
1
|+|MF
2
|=2a,2a>|F
1< br>F
2
|}
|MF|MF
{M|
1
|
2
|
点M到l
1
的距离
=
点M到l
=e,0<e<1}< br>2
的距离
标准方程
x
2
y
2
x
2< br>y
2
a
2
?
b
2
?1(a>b>0)
b
2
?
a
2
?1(a>b>0)
顶点
A
1
(-a,0),A
2
(a,0)A
1
(0,-a),A
2
(0,a)
B
1
(0,-b),B
2
(0,b)B
1
(-b,0),B
2
(b,0)

对称轴:x轴,y轴.长轴长| A
1
A
2
|=2a,短轴长|B
1
B
2
| =2b
焦点
F
1
(-c,0),F
2
(c,0)F
1
(0,-c),F
2
(0,c)
焦距
|F
1
F< br>2
|=2c(c>0),c
2
=a
2
-b
2

离心率
e=
c
a
(0<e<1)
准线方程
lx=?
a
2
a
2
a
2
a
2
1

c
;l
2
:x=
c
l
1
:y=?
c
;l
2
:y=
c
焦点半径
|MF
1
|= a+ex
0
,|MF
1
|=a+ey
0

|MF< br>2
|=a-ex
0
|MF
2
|=a-ey
0
>外
点和椭圆
x
2
0
y
2
0
的关系
a
2
?
b
2
?1?(x
0
,y
0
)在椭圆上
<内
(k为切线斜率),(k为切线斜率),
y=kx±a
2< br>k
2
?b
2
y=kx±b
2
k
2
? a
2
切线方程
x
0
xy
0
yx
0
xy
0
y
a
2

b
2
=1
b2

a
2
=1
(x
0
,y
0
)为切点(x
0
,y
0
)为切点
切点弦
(x
0,y
0
)在椭圆外(x
0
,y
0
)在椭圆外
方  程
x
0
xy
0
yx
0
xy
0
a
2

b
2
=1
b
2

y
a
2
=1
|x|1+k
2
或|y
1
2
-x
11
-y
2
|1+
k
2
弦长公式
其中(x
1
,y
1
),(x
2
,y
2
)为割弦端点 坐标,k为割弦所在直
线的斜率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
、F
2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小于|F
1
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
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 的焦点).
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时,这个动 点的轨迹
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8-3的标准方程为:
x
2
a
2

y
2
b
2
=1(a>0,b>0)


图8-4的标准方程为:
y
2
x
2
a
2

b
2
=1(a>0,b>0)

(3)几何性质
P={ M|MF
1
|-|MF
2
|=2a,a>0,2a<|F
1
F
2
|}.
条件
P={M|
|MF
1
|
点 M到l的距离

|MF
2
|
点M到l
=e,e>1}.12
的距离
标准方程
x
2
y
2
a
2< br>b
0,b>0)
y
2
a
2

x
2< br>-
2
=1(a>
b
2
=1(a>0,b>0)
顶点< br>A
1
(-a,0),A
2
(a,0)A
1
(0,-a ),A
2
(0,a)

对称轴:x轴,y轴,实轴长|A
1
A
2
|=2a,虚轴长|B
1
B
2
|=2b
焦点< br>F
1
(-c,0),F
2
(c,0)F
1
(0,-c ),F
2
(0,c)
焦距
|F
1
F
2
|= 2c(c>0),c
2
=a
2
+b
2
离心率
e=< br>c
a
(e>1)
准线方程
l
a
2
a
2
a
2
1
:x=-
c
l=
a
2

2
:xl
1
:y=-
c
;l
2
:y=渐近线
2
2
c
y=±
b
x(或
x
2< br>y
2
c
2
-y=±
a
y
x
方 程
a
ab
2
=0)
b
x(或
a
2

b
2
=0)
共渐近线
x
2
y
2
x
2
的双曲线
a
2

y
2
b
2=k(k≠0)
a
2

b
2
=k(k≠0)
系 方程
焦点半径
|MF
1
|=ex
0
+a,|MF
1
|=ey
0
+a,
|MF
2
|=ex
0
- a|MF
2
|=ey
0
-a
y=kx±a
2
k2
?b
2
y=kx±b
2
k
2
?a
2
(k为切线斜率)(k为切线斜率)
k>
b
a
或k<-
b< br>a
k>
aa
b
或k<-
b
切线方程
x
0
xy
0
yy
0
y
a
2

b< br>2
=1
a
2

x
0
x
b
2
=1
((x
0
,y
0
)为切点((x
0
, y
0
)为切点
xy=a
2
的切线方程:
x
0
y?y
0
x
2
=a
2
((x
0
,y0
)为切点


b
切点弦
方 程
(x< br>0
,y
0
)在双曲线外(x
0
,y
0
)在双 曲线外
x
0
x
a
2

y
0
yb
2
=1
y
0
y
a
2

x< br>0
x
2
=1
A与C中仅有一个为0是方程※为抛物线方程的必要条件.
2.对于缺xy项的二元二次方程:
22
Ax+Cy+Dx+Ey+F=0(A,C 不同时为0)利用平移变换,可把圆锥曲线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
程,其方法有:①待定系数法;②配方 法.
|x-x|1+k
2
或|y
1
211
-y
2
|1+
2
弦长公式
k
其中(x
1
,y
1< br>),(x
2
,y
2
)为割弦端点坐标,k为
割弦所在直线的斜 率

3.抛物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
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
点,定直线
l
叫做 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

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
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
②p的几何意义:焦点F到准线
l
的距离.
③弦长公式:设直线为y=kx +b抛物线为y
2
=2px,|AB|=1?k
2

|x
2
-x
1
1
|=1?
k
2
|y
2
- y
1
|

焦点弦长公式:|AB|=p+x
1
+x
2

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 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
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 e表示,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当e=
1时,是抛物线.
二、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1.定义
缺xy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
2
+Cy
2
+Dx+Ey+F=0(A、C不同时为0)※,通过配方和平移,化为圆< br>型或椭圆型或双曲线型或抛物线型方程的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A=C是方程※为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与C同号是方程※为椭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与C异号是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x?h)
2
(y?k)
2
(x?h)
2
(y
a
2

b
2
=1或
b
2

?k)
2
椭圆:
a
2
=1

中心O′(h,k)
(x?h)
2
(y?k)< br>2
(y?k)
2
(x?h)
2
双曲线:
a
2

b
2
=1或
a
2

b
2
=1

中心O′(h,k)
抛物线:对称轴平行于x轴的抛物线方程为
(y-k)
2
=2p(x-h)或(y-k)
2
=-2p(x-h),
顶点O′(h,k).
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方程为:(x-h)
2
= 2p(y-k)或(x-h)
2
=-2p(y-k)
顶点O′(h,k).
以上方程对应的曲线按向量a=(-h,-k)平移,就可将其方程化为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

高中数学网易云-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探索性问题


株洲市高中数学名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百度云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高中数学最值选择题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清电子版百度云-高中数学暑假住宿班


高中数学选修逻辑或且非-高中数学课苗金利


高中数学课本电子版选修2-1-奥数对初中和高中数学有帮助吗


小马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高中数学题型及解题方法


乌鲁木齐市七十中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那本书学反函数



本文更新与2020-09-17 21: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1986.html

上海好的数学补习班 上海好的高中补习班-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纲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上海好的数学补习班 上海好的高中补习班-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纲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