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8 01:23
tags:高中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知识检测题-高中数学几何内切与外接完美版

2020年9月18日发(作者:贝多广)


走进新课堂
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 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最重要的< br>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这些转变呢?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上课前的准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人物,而是学
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如何来走入新课堂呢?首先教师必须有所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准备)
我们以前只考虑知识目标,现在要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目标。
A、 知识与技能:整体性 (三年后要达到的目标)阶段性(这一章要达到的目标)即时性
(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比如:第15页,《从不同方向看》)
B、 情感与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比如,第2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
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 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它们的某些特征。
(3 )经历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观察与分析、类比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过程,体会其中的
思想方法,促进形 象思维水平的提高和空间观念的形成。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
充分利用 教材资源:教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它的
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都 有具体目标。北师大版的这套新教材在编排上更多的希望通过情
境、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认识活动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关
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因此,上课之前我们每位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准确领
会它的编写意图,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
案例: 第2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材以房间的一角为背景,展示了一些几何体,让


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在教学中,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几
何体,上课时,有选 择地把一些学生收集的几何体摆到讲台上:
(1)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
(2)请指出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类似?
(3)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不同点;描述圆柱、圆锥的相同点、
不同点;描述棱柱、圆柱 的相同点、不同点。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球?
案例:第三13页,《截一个几何体》
考虑地方特点:课堂教学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来进行设计,因此在准备教学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第62页,《水位的变化》教材 提供的是流花河的水文
资料,我们的学生很多就住在湘江边上,并且每年夏天都会有涨水的情况。因此, 我们采用
的是“湘江水文资料”(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已经收集、整理出来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自己提出
的实 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是那样的积极,那样的投入,
让我体会到课改所 带来的震撼。(这节课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学生出错极少)
湘江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
星期
水位变化米
与警戒水位的差
1
+

2
+

3


4
+

5
+

6


7


(1)把河流的警戒水位看作0,超过警戒水位记作“+”,用有理数将最高水位、警戒水
位、 平均水位、最低水位表示出来
(2)与警戒水位相比,本周每天的水位如何?先解释,再表示出来。
(3)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4)与上周末比,本周末河流水位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5)以警戒水位为0噗,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的水位情况。
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学中学会 放手,实施开放性的教学,给学生充分活动与展示的机会,
学生的表现常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如在第1 1页《展开与折叠》中,让学生将一个正方体沿
某些棱剪开,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 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想象、操作、
交流比较得到展开后的图形的特征,学生不仅剪出了十多种图形,并 且发现:6个面、6个正
方形、3组2个不相邻的,上下、左右、前后相对的不能连在一起,这些,是我 这个做教师的
也没有想到的。
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存在一 定的差异,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情境


的创设、探索研讨的展开、练习的安 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实现:“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第90 页《字母能表示什么》,要学生探索搭2个、3
个、10个、100个、x个正方形需要多根火柴棒?有 的学生用火柴棒摆,有的学生用笔画,有
的观察找其中的规律,找出了五六种方法,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 。对学生不同的思考,我们
都应该给予鼓励。
3、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索交流的活动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
数学活动之中, 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数学活动能将动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之
中进行探索,在这个探索过 程中,它把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各种器官调动起来,使抽象
的数学变得更具体。比如:
案例:第104页,《合并同类项》,我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
活动一:
1、出示 一幅生活图片,图片上有苹果、梨、文具盒、钢笔、猫、狗等,让学生分类并说
明理由。
2、幻灯打出六张卡片:
8n -7ab 2ab 6xy 5n -3xy
如何将它们分类?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为什么这么分类?
【教学说明:创设情境将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牵引到数学中来。】
活动二:
幻灯打出:
(1)如何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8n+5n或(8+5)n
教师板书:
8n+5n=(8+5)n=13n
【教学说明:先利用图形面积问题,让学生体会合并同类 项的含义,以及合并前后系数
的变化。】
(2)议一议:
8a+5a=
-7ab+2ab=
6xy-3xy=
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说明:让学生讨论得出利用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如上面几个式子,把同 类项合并成一项这就是合并同类项。你们观察一下,在合并
同类项前后,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字母呢?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2
22
8 5
n


【教学说明:利用(2)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合并同 类项的法则。】
活动一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牵引到数学中来,让学生经历探索与交
流的活动,自主地得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样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而不
是别 人强加给他们的。活动二是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实验、探索与交
流等,让学生经历 从直观图形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含义,到利用分配律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最后再观察归纳出合并同类项 的法则的过程。
二、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课程改革之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这是我 们每位教师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两年的教学实
践,我们思索、研讨,终于从迷惑中慢慢地摸索出一些规律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按:“情境引入——探索研讨——应用拓展——回顾反思”
的 模式展开数学活动。
1、 情境创设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
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主动学习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 础。而创设一个好
的问题情境,把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能迅速扣住学生的心。学生有了兴 趣,
就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学生有了情感的投入,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
足,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
创设有助于学 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北师大版的数学新教材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提出了一个情境,教学中我们可以呈 现教材提
供的情境,比如:
案例1:第72页,《有理数的乘方》
在教学中直接呈现细胞分裂的问题:
某种细胞每过30分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学生 开始觉得很容易,认真去思考时,发现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的探索:
方式一:


方式二:
1
2
方式三:
1×2=2
2×2=4
2
4
3
8
4
16
5
32
6
64
7
128
8
256
9
512
10
1028


4×2=8
8×2=16
……
方式四:
2×2×2×2×2×2×2×2×2×2=1028
学生在这个细胞分裂问题的探索过程中 ,感觉到了10个2相乘表示起来比较繁琐,这个
时候,教师介绍:10个2相乘可以表示为2,学生马 上接受,并能举一反三,说出2、(-3)
6
1011
、2、a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在 这个情境中,不仅了解了乘方的意义,并且感觉到乘方的概念
nn
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东西,而 正是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动力。
案例2:第15页,《从不同方向看》
模拟教材上的场景:
按图片的方式,把乒乓球、热水瓶、水杯放到讲台上,请两个同学站在讲 台的两侧,让
其他的同学猜,这两个同学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喜欢玩游戏,争着要 上讲台,没有被叫到的同学都很失望,这时,我顺势引导:“你
们自已在课桌上摆几个几何体,从不同的 方向去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实验,纷纷发表看法:“圆柱体从上面看是圆,从侧面看是柱子( 曲面)”“正方体从
上面看是正方形、前面看是正方形、侧面看还是正方形”“几个几何体摆在一起,有 的被遮住
了,从不同的方向看,所看到的几何体不同。”“同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不< br>同”……
看同学们都很兴奋,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按第17页的图片上的方式用小立方块搭几 何
体,并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并把所看到的画出来。……
原以为画三视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 空间想象力,对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没想到学生很
轻松的就学会了三视图的画法。
下课后,有 一个学生很得意的对我说:“蒋老师,我发现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
他从学习中体会到了成 功的喜悦。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教师也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线索,创造性的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比如:
案例3:第44页,《有理数的加法》,考虑到我们的学 生是农村学生,对“净胜球”的概
念不了解,我设置了一个学生常玩的猜拳游戏:
赢一次记+1分,输一次记-1分,平局记0分,用式子表示出你的得分。
学生很快表示出:
1+0=1;(-1)+0=-1;1+(—1)=0;(—1)+1=0;1+1=2;(—1)+( —1)=-2
在后面探索(-2)+3=?时,有的学生的说理就是:我在游戏中先输2次,然后赢3 次,
我的最终得分是+1分。


案例4:第189页,《月球上有水吗》,第一 次我按是教材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发现学生
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活跃,问原因,是学生觉得计算百分比、 计算圆心角的度数太枯燥。第二
次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正好他们前一节课是借书课,有的学生上课了还不 愿意把手中的课外
书收起。我灵机一动,问:“你们喜欢看什么书?”“小说、漫画、体育、科学……” 学生七
嘴八舌的回答。我又说:“图书馆理员刘老师要新购进一批书,为了想让每个同学都能看上自己喜爱的图书,你们能帮她调查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书吗?”学生马上就兴奋了,全班投票,
然后分 组计票,全班票数汇总,列出统计表,最后画出扇形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
兴趣,学生没有觉得 计算枯燥,他们不仅学会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而且体验到了如何
收集数据。很多同学在数学日记中 写到,可以用数学知识为老师出主意,觉得很有意义,他
们喜欢这样的数学课。
案例5:《解直角三角形》
看到我们的课堂这样有趣,初三的教师也想试一试。因为我们的学 生有很多就住在湘江
边上,我们一起设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一课时的情境为“湘江二桥的斜拉 索桥计
算”,当放出湘江二桥的图片时,学生“哗”的一声,惊赞起来,后来上课教师说:“这一节课学生非常投入,是上得最成功的。”可见情境的力量非同小可。
2、 探索研讨
在情 境导入之后,教师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过程,还是仅仅只利用情境作为一种吸引
注意力的幌子,而后将 知识灌输下去,这是传统教法与现行教法的分水岭之一。给学生一个
自主探索的过程,可能会延缓所谓的 “教学进度”,但是没有给学生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就
不可能激活,学生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 上述案例:《从不同方向看》中,
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很少,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了学生。问题提出后, 全是由学生在实践、
思考、探索、交流,学生学得非常主动,画三视图是他们自己探索研讨的结果,而不 是被动
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又比如:
案例1:第90页,《字母能表示什么》
用“ 字母表示数”看似平常,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重大进展。字母
表示数,人类经历了5 次飞跃。(1)是把字母看成是具体的东西;(2)把字母看成是未知数;
(3)把字母装着看不见;( 4)把字母看成特定的数、不同的数;(5)把字母看成变量。这里,
教材用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了用字母 表示数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体
会到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 规律的过程,从而培养其符号感。学生用了
五、六种方法来表示,如3x+1、4x-(x-1)、2x +(x+1)、4+3(x-1)、4x-(x-1),x+(x+1)+x
等,每一种方法体现了学生 的一种思考方式,而在表示过程中,他们也在逐步体会到x能表
示什么,来实现思维的飞跃。
案例2:第11页,《展开与折叠》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我让学生分小组探索,把剪出的不同图形贴到黑板上。其它小组可以试着尝试是不是也
能剪出来,怎么剪 ?
这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出乎我的意外。
学 生不仅剪出了十多种图形,还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另外,学生的自主探索也不能太笼统太盲目,这样有 可能会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得到
真正的发展,还有可能产生松懈的情绪。教师注意要明确探索的问题, 组织活动的形式。比
如:
案例3:第121页,在探索“两点确实一条直线”这个性质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1) 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 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3) 过三点呢?
(4)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 活动的步骤非常清楚,通过操作,他们发现了直线的某些性
质,并能运用到生活中。他们甚至还探讨四点 、五点、更多点……
案例4:第142页,《有趣的七巧板》
这节课是以活动形式呈现,如 果不事先设计好,在教学时就会没有程序,收不到好的效
果。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 1)回家准备一块12㎝×12㎝的正方形硬纸板,按第142页画出图形,涂上你最喜爱
的不同颜色; (回家先准备好,让学生活动时间更多)
(2)介绍“东方魔板”,激发兴趣;(“七巧板”是我们祖 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流传
到西方,引起人们兴趣,称“东方魔方”,在讲述中突出“魔”) < br>(3)利用自制的七巧板拼出不同图案,交流设计意图;(尽情拼,先拼后说意图,先有意
图再拼 。)
(4)相互指出图中互相平行、垂直的线,找出锐角、直角、钝角;
(5)展示学生作品(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出了一期墙刊)
整个一节课在快乐中有序 、有目的进行,学生兴趣达到高点。他们从中感受到数学创造
的无穷乐趣,原来数学是如此有趣。 探索研讨是学生能力与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 关注学生,关注所有的学生是否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关注小组讨论的进展情
况,及时给予评价与点拨 。
3、 拓展应用
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问题情境中建立了数学模型,接下来 自然是应用与
拓展。教材设置有“想一想”、“做一做”、“随堂练习”等栏目,使学生熟悉巩固新学的 知识、


技能和方法。还有“试一试”栏目,将知识进一步拓展。 另外,教师也可以挖掘 数学知识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学会负数的概念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所见的负数;在学完轴对称后,让< br>学生利用轴对称设计校徽、花边等。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设计一个数
学问题 或者发现一个与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如:
案例子1:第59页,《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在完成书上的游戏后,学生说这样游戏不好玩,还不如他来设计。于是,我让学生为班
会设计一 个游戏,要求玩游戏时要用到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有的同学设计了“24点”,有的同学设计了计算接 龙,还有一个同学设计了扑克游戏:一
幅扑克,每人抽取一张。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三个同学上台 亮牌,如果谁手中的扑克
与那三个同学的相加正好等于0,有奖。看到学生的设计,足足让我这个做老师 的激动不已,
现在的孩子,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的创造力真是不得了。
4、回顾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习惯,发
挥自我评价的 作用。在一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如“这
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这节课你遇到过哪些问题?你
都解决了吗?”比如:
案 例1:第104页,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学生谈到:“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是同类
项,就是所含的 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就是同类项。我还知道了
同类项可以合并,只要把系数 相加就可以。”他的谈话,就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次简单的
小结。
在介绍新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反思质疑,比如:
案例2:第120页,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时的一个片断
教师在介绍完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后:

A


线段AB(线段BA) 射线OM 直线AB(直线BA)
师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问:射线OM可不可表示为射线AB?
生2答:可以,只要把图中的O、M分别改为A、B。
生3问:射线OM也可以叫做射线MO吗?
师答:不可以。在用符号表示射线时,规定端点字 母写在前面。现在你能告诉我射线OM
与射线MO有什么区别吗?
生3答:射线OM端点是点O,射线MO端点是点M。
B O M A B


生4补充:射线OM与射线MO无限延长的方向正好相反。
师(竖起大拇指):不错,你很善于思考!
生5问:直线可不可只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先完成做一做后,再来寻找答案。
……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后,得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师问:前面有一个遗留问题“直线可不可只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现在你能回答
吗? < br>生答:直线不可以只用直线上的一个点表示。因为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只用一
点表示就不 能确定表示哪条直线。
因为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是规定性的东西,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教师讲 解的方
式,但这种规定是否合理?给学生一个反思质疑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学生也会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进行自我评价。比如:
案例3:第20页,数四边形的个数
这是一个习题,但在教学时,我把它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进 行探讨,学生探索交流后得出
答案,其中有两种规律可以清楚地数出四边形:
第一种:正方形:小——5个;中——5个;大——1个
长方形:小——8 个;小小(小长方形加小正方形组成)——2个;小中(小长
方形加中正方形)——4个;大——2个
共27个
第二种:一个图形组成:9个
两个图形组成:6个
三个图形组成:4个
四个图形组成:1个
五个图形组成:4个
六个图形组成:2个
七个图形组成:1个
共27个
学生反思中谈到:“我知道做什么事不能蛮 干,要找规律。”“我以为我找到规律数出了四
边形的个数非常了不起,但听了李雄的方法,我觉得也非 常好,以后我一定不要太骄傲,虚
心听别人的做法,这样我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上面是我 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大体遵循的基本框架,教学的内容不同,学生的特点各异,
课堂也会千变万化,教师要 灵活地安排教学,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
富有个性的学习。

高中数学频数概念-高中数学错题解题宝典


高中数学有什么-2020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


四川高中数学讲课视频-唐山高中数学期中考试


高中数学题三角恒等变换-高中数学如何入门ppt


高中数学知识重点在线音频-高中数学内接球问题视频


线性与非线性是高中数学吗-高中数学必修1重点题型


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数学-2017葫芦岛杯高中数学联赛


高中数学的方差怎么求-2016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福建



本文更新与2020-09-18 01: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2130.html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