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8 07:06
tags: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业务工作计划-高中数学必修5试卷带答案解析

2020年9月18日发(作者:杭佩兰)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

教育精品资料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算法与程序框
图???????????????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
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 ,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
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
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
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
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 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
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 过程、求解方程的
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
的思想.< br>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

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n(n?1)直接计算 2n(n?1); 2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b,r或d,e,f,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
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
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
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
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
的 正整数n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 正整数n,
设计一个算法求出n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n.

第二步: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的因数为1,n;若n?2,
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依次从2到n?1检验是不是整除n,若整除n,则是n的
因数;若不整除n,则不 是n的因数

.


例6:(课本第4页例2)

练习2: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

第九十九步:将第九十八步中的运算结果4950与100相加,得到
5050.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

第一步:取n=100; 第二步:计算n(n?1)直接计算 2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圆的面积. n(n?1); 2练习3:(课本第5页练习1)任意给定一个
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s??r;

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s. 2

五、课堂小结

1. 算法的特性:

①有穷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
停止,而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
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 棱两可.

③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算法
中的每 一步都能通过手工和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④输入:一个算法中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⑤输出:一个算法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

①输入数据.(若数据已知时,应用赋值;若数据为任意未知时,应
用输入)②数据处理.

③输出结果.

六、作业

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 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
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

2. 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3. 利用二分法设计一个算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005).


4. 已知a(x1,y1),b(x2,y2),写出求直线ab斜率的一个算法.

2?x?1 (x?2) 5. 已知函数f(x)? 设计一个算法求函数的任一函数
值 ?1 (x?2)

程序框图(第2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模仿、操作、探 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
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
循环.

【教学目标】1.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

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以及条件结构算法的框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练习

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利用海伦—秦 九韶公
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

2.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
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

二、程序框图的有关概念

1. 两道回顾练习的算法用程序框图来表达,引入程序框图概念.

2. 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
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3. 构成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6页)

4. 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

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④一种判断是“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篇二: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
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 括,从
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
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
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x?5x?6?0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x?3?0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 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
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 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
对 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 常用小
写字母a,b,c,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 合中元素有什么
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
性,即: 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
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 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 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
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 ,那么a,b与集合a分别
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
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 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
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 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
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
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
用对象。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x?n|1?x?8}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 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
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
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
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
关系.

2.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 等,类比实
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 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
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
了吗?

(1)a?{1,2,3},b?{1,2,3,4,5};

(2)设a为国兴中 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
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4)e?{2,4,6},f?{6,4,2}.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 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
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一般 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 关系,称集合a为b的
子集.

记作:a?b(或b?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 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
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理 解。
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
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 称为venn图。如图l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
题2中实例1和实例3的venn图.

图1图2

投影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相类比,在集< br>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得出结论: 若a?b,且b?a,则a?b.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实例,并
用venn图表示. 学生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
问题:

(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空集?

(2)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
别?

(3)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4)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正义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
出解释.

(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

(6)能否说任何一人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7)对于集合a,b,c,d,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
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过程,然后让学
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看法.

(四)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下列两道例题:

例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 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b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
的 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b,b?a,a?c,c?a

试用venn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

例2 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学生做教材第8页的 练习第l~3题,教师及时检查反馈。强调能
确定是真子集关系的最好写真子集,而不写子集.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建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
学思想方法又那些.

2.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六)布置作业

第13页习题 1.1a组第5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
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
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篇三: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全套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
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
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
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 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
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 导学生回忆,
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 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
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 察。根据某种
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
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
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
此基础上 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
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 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
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 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
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
征,并得出相关的 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
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 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
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
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
何结构特 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
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它们由哪些基本
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
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
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
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 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 效果
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
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 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
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 br>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
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
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
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
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 练习1、2 p18习题1.2 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
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
腰梯形的 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 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
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
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
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 生阅
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
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
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 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
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 定点
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
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 ,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
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 br>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
些点。

教 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
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 高分别是4cm、3cm、2cm
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
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br>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
表示的几 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
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 疑,引导学生正确
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 投影下画
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 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 课本p16,探究(1)(2)

2018高中数学全国三卷考纲-高中数学必修2判定定理


西宁高中数学1对1辅导-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文章


高中数学椭圆题型讲解-2017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


高中数学微课作品简介模板-高中数学中的短除法是什么


高中数学统计概率论文-2017高中数学必修2


2009高中数学联赛-人教版电子课本高中数学必修五


高中数学不等式中的恒成立题目-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方法


高中数学几何题目-新东方南京高中数学



本文更新与2020-09-18 07: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2726.html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