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课题结题报告剖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8 12:41
tags:初高中数学衔接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全集-河南省高中数学所考内容

2020年9月18日发(作者:侯友鹤)


“新课程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大田县第五中学 施生浥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基础和理论依据
1课题研究的缘起
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材多元化现象大面积出现,2006年 我省各市又均进
入高中新课改,存在于课标、教材、教法上的矛盾大量凸现出来,高一新生和任课教师均 大
面积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尽快投入高中新
生 活中,严重影响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推进。随着高中教材“一纲多本”的广泛推广,态势将
更加严重。 < br>据不完全调查,现行高中课程和(初中)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的衔接安排,三明市仍然
存在着许多 的缺失,如:学科高、初中课标、教材衔接的不配套,给高中新课程的教学造成
困难。
高中教 师不了解新生的学业水平,导致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并未建立在过去初中阶段的学
习基础之上。换言之,由 于评价需要的侧重点不同,中考还没有真正测试出学生衔接新课程
所需的全部知识水平和能力。
初、高中对于彼此用何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如何纪录学习的进步情形,如何设定学生的
学习目标等并不 清楚,再加上高中新课程的推广,大家过去都没教过,更是无法应对。因此,
可能出现新生入学的时候, 高中重新为新生做了许多测验,而初中义务教育毕业的中考的标
准评价测验对高中而言变成了废纸一张, 出现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显现了初、高中课程衔
接的缺失。
高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向,对于学生成绩的期待水准等等,并没有充分的沟通讨论。
高中学校都 体会到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性,也肯定必须进一步改善继续性与学习进展的
问题。遗憾的是对于初、高中 转接方案中比较困难,或比较花时间的措施,则少有学校愿意
做优先的考虑。
由此可以看出, 此课题对提高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和探索性。国内教育界人士也大多 认识到高初中学段衔接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但尚未见较
系统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建 立在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和对物理教学的重新认识之上的。初高
中物理衔接教学在学校的科学运行机 制是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急需有所突破和建树。研究跨
整个初高中年段,其整体创新程度较高,实用性强 ,其成果必将促进对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显
著提高。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 地
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
去 建构信息的意义”。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建
构自己的理解, 原有知识也会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
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突所 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
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
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 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
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 思和调控”。总而言
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 重视学

1


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 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 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
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 心理学,强调研究
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 充分
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
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
这种意义学习 ,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
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 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
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 及到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成分的参与,而且
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 、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
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实现自己的潜能,求 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 各方面能力
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 br>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 课题研究的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11年1月~2011年5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初高中 物理教学衔接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
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 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
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11年6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 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
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11年9月~2012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
方 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
常的工作外,经 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
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成员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1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13年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2年12月)
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 :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
方法

2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课题组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初步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 果。这些成果既有
宏观层面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又有微观层面的教学和实验案例等。同时,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
还兼顾了高中必修与选修模块衔接与初高中衔接的关系以及物理与数学等学科间的渗透和衔
接。这些做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将会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1. 衔接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不少教师意识到物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 一定的尝试,
但是收效甚微,除了对衔接内容的不了解,衔接内容的选择不准确,对能力和方法的衔接不
重视,衔接基点的不确定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重视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没有很好注
意衔 接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应用。所以,衔接教学同样要注意新课程倡导的教师教学
方式和学生学习方 式的创新,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要注意创
建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 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努力使学生做好发
现者和探索者,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来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教学策略的涵义
“策略”一词原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 ,是美国学者埃金等较早地将“策略”
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并进行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 学策略”一词广泛应用于
教育文献之中,也是目前教学问题研究中的新热点之一。
“教学策略”的定义比较复杂,不同的研究者因认识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
如①教学策 略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②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
达成教学 目标而有意识地对教学进行计划、实施、调节,以求得最大教学效能的艺术、技巧
或者方法”

;③教学策略是“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纬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纬度”

;④教学
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

;⑤教学策
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运用组织形式等教学
措施 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⑥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或者说是具体教学行
为的总和,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教与学行为程序等”


综 合上述教学策略的涵义,我们认为,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以一定的教
学理论为指导,为了 最优化地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技术而
实施教学的措施和程序的组合。
(2)衔接教学的策略
★激发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
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但能使学 习者趋向化学学习,而且可以使他们对物理学习具有敏
锐的感应性;它不但可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物理的主 动性、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
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已经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被强化,有 利于今后的物理学习。在教
学过程中,明确地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科学地制订学习目标;重视发挥实验 在物理学习中
的作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对物理的认识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特别是注意满足学习者
的缺失性需要,使学习需要及时地向高层次转移;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都 是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
教学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学习素材、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
验并获得智能、情感、意志、思想品德和个性等方 面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物理的衔接教学结
构中,问题导引策略是构建课堂结构的重要支柱。教师把教学内 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面向
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在物理学科中这种 序列性的问题
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素材,通过讨论、实验来求得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在提出课
题后让学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调查和实验等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

3


问题的过程中,突出探索过程,使整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
教师必须能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探 索、发现中提高,如查阅有关数据、实验方案、
文献资料、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再探索试误、比较分析、紧 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探索中常
见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衔接教学,不仅注意了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更 重要的是同时注重了
在能力和方法上的衔接教学,也能使学生在衔接教学中逐渐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优 化学习
方式,逐渐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探索相结合的策略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 ,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是为了认知,
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衔接教学中既有学生已 知的知识,又有学生知其然
而不知所以然的知识,教师适时激发动机,启发学生问题解决,利用个人思考 和同伴合作学
习探索来解决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2 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教 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 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也是初高中物理教
与学不同层次所在。教与学 是不可分隔的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是帮助学生尽快适
应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实际 情况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特征、现有的知识技能水
平、思维发展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学习态度、潜能等 。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会有或多或
少的差异。实践表明,考虑学生的差异,接近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并尽可能考虑不
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1) 观察的学习策略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
生观察,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是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引 导学
生对实验以外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如观察图表、数学函数、模型等从表象的观察到实质的分
析,从现象的观察到结论的得出,注重过程的体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观察学习的策略,
逐步达到高 中学习所具备的观察能力。
(2) 动手的学习策略
积极动手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开展实 验探究等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形
成的一种意识和能力,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在衔接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
和学习情境安排学生的调查活动、资料查找、实验验证和探究、试题设 计等,强化学生的动
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良好习惯。
(3)思考和总结的学习策略
高中的学习密度大,教师的课堂容量大,规律多,教师应及时给 与学生总结的学习策略。
在衔接教学中,抓住衔接内容的特点,及时小结,教会学生善于小结、联系对比 ,帮助学生
养成小结的习惯和技巧,以适应高中的学习。
3 能力和方法的衔接研究
分析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困惑,除了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外,还存在对高中教师的教
学方法的不适应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学习心理的不适应等,如:觉得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
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 性强;学生不能尽快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和跟
上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初中物理学习 相对简单轻松,心理压力小,高中物理有难度、
知识抽象、密度大、进度快,学习紧张和竞争压力大等等 。
高中教师也觉得新高一的学生与自己的预期落差很大,这不仅是在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上 、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物理学科
思想方法的理解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以,衔接的根本问题是能力和方法的衔接。

4

实际上,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更注重于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初高中教师只要
在学习新课程 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差异,研究教材中初高中方法和能力要
求的预期的差异,采取上下 对接的方法和策略,寻找方法和能力的对接点和情境素材,对方
法的衔接形成共识,是处理好方法和能力 的衔接的途径之一。
4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从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可看出,在高初中教学目标上存在的差异:
(1)在知识与技能 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理解层
面只包括“了解、看懂、识别、能表 示”。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高层次的“应
用”,同时“理解”的层面也高于初中,包括了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
归纳和概述”等,即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 验”、
“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
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
的过程,促 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 物理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
养。例如,在物理实践方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 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高中 更强调通过以物理实验
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 感,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等,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初高中的学生在衔接上必然存在能力和方法上的落差。
5 方法衔接的对接点示例
根据高初中的教学视角的差异,在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衔接上列举以下对接点:
(1)内容一:运动描述
初中物理: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 工具测量时间。能
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例1利用步长估测学校教学楼的长度。
例2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通过 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测量,
搞清自己应购买哪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高中物理: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
作用。
例1 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2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 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
的作用。
例3 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 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4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5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内容二:力

5


初中物理: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 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
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例1实验探究磁铁可以改变钢球运动的方向。
例2观察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弹力使箭由静止到运动。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例3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
等时刻的感觉。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例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
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 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例4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
像 ,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例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例6 在等式 中给定
k
= 1,从而定义力的单位。
6 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衔接
初高 中衔接教学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高中教师不了解初中的课程标准要求,还是
以自己对原教材教学的 经验组织教学,造成教学内容的不衔接;二是部分初中教师对新课标
课程三维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吃不透, 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认为新课程理念就是不需要形
成概念,不需要思维能力的发展,致使初中物理很 多公开课只注意师生、生生活动的表面形
式和热闹程度,丢弃了该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和方法的形成要求,忽视
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忽视了最 基本的物理基
本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形成,更谈不上在应用中不断加深理解。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追求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追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初
中物 理阶段,思维能力的表现,就是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调动物理学科的
有关思想方法来解 决问题。“双基”的缺陷对于解决问题而言是致命的,是思维能力不强的
主要成因,也是提升问题解决能 力的最主要障碍。另一方面,高一教师很多是从高三循环教
学到高一任教,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力求一步 到位,对高中必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吃不
透,对高中各模块的功能和衔接吃不透,造成初高中教学中 的衔接落差较大。这些问题是比
较普遍地存在的。
附初高中物理知识差异分析
★初高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6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 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
级中学 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运动 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描述,第三章:相
互作用,第四章:力与平衡,第五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
系。第三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 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五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 角度进一步阐
述运动状态改变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 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
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
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
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
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 能找出力的方
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
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
之间 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
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 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
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 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
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 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
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 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
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 析清楚过程
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 br>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
就容易 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

7 < /p>


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
示实 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台阶产生的原因:
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 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这种在初、
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 台阶。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
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分析,产生台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第一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 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
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 ,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
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第二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 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
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 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
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从目前的教材来看, 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
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合成与 分解等都要
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 br>飞跃。
3、从通常是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包括判断、推理、假设、
归纳、分析演绎等)的过度是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 套公式,瞎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 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
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8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 到函数、图象、矢量运
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是第四个原因。
运用数学工 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
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 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
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 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
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 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那么,这个台阶
就更为突出了。
5、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是第五个原因。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 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
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 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
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 学生对这种
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7 实验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 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建构了新的课程目
标体系,以“全面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提
倡科学探究。如果说“知识与技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难以靠讲授灌输、 接受学习来形成,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
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
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 教学的灵魂,也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活动载体之一。科学探究是
物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脉络,实验教学 的衔接是重点和难点,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说解决了
衔接的问题。科学探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通过探 究性实验来实现。我们以初高中教材中
涉及到的探究性实验内容的对比研究为基础,对高初中学段部分物 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从探究
实验能力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 了做好高初
中探究性实验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力求在初中阶段为高中探究性实验打好铺垫,在高中< br>阶段让学生探究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四.课题引发的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我 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基于中学物理学
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物理核心知识 的学生将无法继续高中物理的学习。因此,本
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将远大于其理论价值。由于本课题涉及 面广,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
物力投入的限制,虽然本课题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仍还有大量的工 作有待今后继续深
入研究和实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它将会对初高中的物理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方 式的
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实践研究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9 < /p>


理论的价值在于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本课题虽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各
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必竟还是一种点上的、局部的实践,有赖广大的中
学和 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的参与,做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推广,在推广中提升,进一
步强化课题实践研 究的系统性。同时,本课题也可成为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
个实践平台,这也是本课题的重 要价值所在。
2 课题研究的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
本课题的衔接教学研究几乎涵盖了中学物 理的各个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报告内容所
及之外,还有一些相关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围需在 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拓宽。新课
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衔接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和关
注,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意识,通过衔接教学,切 实提
高学生的能力。

10

高中数学联赛百度云-高中数学学考卷圆锥曲线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题-高中数学市优质课感想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高中数学每学期学习内容


类比推理法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题xy


高中数学判断题-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论文


高中数学经典案例分析-高中数学选择做多久


大同高中数学课本顺序-高中数学笔记图片全套


高中数学 模块 和题型-全国高中数学赛2019成绩查询



本文更新与2020-09-18 12: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3015.html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课题结题报告剖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