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推荐文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8 22:41
tags:高中数学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高考 选修-高中数学附加题时间

2020年9月18日发(作者:窦瑞华)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
第一部分
:
直线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α
(1)定义: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2)
范围:
0??
?
?180?

2.斜率: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k?tan
?


1

.倾斜角为
90?
的直线没有斜率。
(< br>2

.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x
轴时,
其斜率不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的存在 与不存在
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
(3)设经过
A(x
1
,y
1
)

B(x
2
,y
2
)
两 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k

则当
x
1
?x
2时,
k?tan
?
?
y
1
?y
2
o< br>;当
x
1
?x
2
时,
?
?90
;斜 率不存在;
x
1
?x
2
二、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已 知直线上一点P(x
0
,y
0
)及直线的斜率k(倾斜角α)求直线的方程用 点斜式:
y-y
0
=k(x-x
0
)
注意:
当直 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
x?x
0

2.斜截式: 若已知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轴焦点的纵坐标)为
b
,斜率为
k
,则直
线方程:
y?kx?b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方程为:
y?kx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3.两 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
(x
1
,y
1
)

(x2
,y
2
)
两点,且(
x
1
?x
2< br>,y
1
?y
2
则直线的方程:
y?y
1
x? x
1
?

y
2
?y
1
x
2?x
1
注意:①不能表示与
x
轴和
y
轴垂直的直线;
②当两点式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x
2
?x
1
)(y?y1
)?(y
2
?y
1
)(x?x
1
)?0时,方程可以适应在
于任何一条直线。
4截距式:若已知直线在
x
轴,
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a

b

a?0,b?0)则直线方程:
xy
??1

ab
注意:1).截距式方程表不能表示经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2).横截距与纵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可设为x+y=a;横截距与纵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
1


线方程可设为x-y=a
5一般式:任何一条直线方程均可写成一般式:Ax?By?C?0
;(
A,B
不同时为零);
反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 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注意:①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都可以化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但一般式不一定 都能化为特
殊形式,这要看系数
A,B,C
是否为0才能确定。
?
B?A
?
,
②指出此时直线的方向向量:
(B,?A)

( ?B,A)

?
22
A
2
?B
2
?
A?B
位向量);直线的法向量:
(A,B)
;(与直线垂直的向量)
?
?
(单
?
?
?
x?x
0
?at
6(选修4-4)参数式
?

t
参数)其中方向 向量为
(a,b)

y?y?bt
0
?
?
ab< br>?
,
单位向量
?
22
a
2
?b
2< br>?
a?b
?
|t|
?

k?
b

|PP|?

o
?
a
?
a
2
?b
2

P
1
,P
2对应的参数为
t
1
,t
2
,则
|P
1
P
2
|?
|t
1
?t
2
|
a
2< br>?b
2

?
x?x
0
?tcos
?

t
为参数)其中方向向量为
(cos
?
,sin
?)

t
的几何意义为
|PP
o
|
;斜
?
?
y?y
0
?tsin
?
率为
tan
?
;倾斜角为
?
(0?
?
?
?
)

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l
1
:y?k
1
x?b
1

l
2
:y?k
2
x?b
2
k
1
?k
2
,且
b
1
?b
2

l
1
:A
1< br>x?B
1
y?C
1
?0

l
2
:A
2
x?B
2
y?C
2
?0
平行
?

A
1
B
1
C
1
(A
1
B
2
-A
2
B
1
=0)
??
A
2
B
2
C
2
A
1
B
1
C
1

??
A
2
B
2
C
2
A
1
B
1

?
A
2
B
2
A
1
A
2
?B
1
B
2
?0

重合
?

k
1
?k
2
,且
b< br>1
?b
2

相交
?

?

k
1
?k
2

垂直
k
1
?k
2
??1

设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l
1
:y?k
1
x?b
1

l
1:A
1
x?B
1
y?C
1
?0
;当
k ?k

12
l
2
:y?k
2
x?b
2l
2
:A
2
x?B
2
y?C
2
?0< br>y?kx?b
?
Ax?By?C
1
?0
A
1
B
2
?A
2
B
1
时它们相交,交点坐标为方程组
?
?
y?k
1
x?b
1

?
A
1< br>x?B
1
y?C
2222
?0
??
2
2


解;
注意:①对于平行和重合,即它们的方向向量(法向量)平行;如:(A
1
,B
1
)?
?
(A
2
,B2
)

对于垂直,即它们的方向向量(法向量)垂直;如
(A
1
,B
1
)?(A
2
,B
2
)?0

②若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 平行 ;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直线的斜率
为 0 ,则两直线垂直。
③对于
A
1
A
2
?B
1< br>B
2
?0
来说,无论直线的斜率存在与否,该式都成立。因此,此公式使用起来更方便.
④斜率相等时,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但两直线平行(或重合)时,斜率不一定相 等,因为斜
率有可能不存在。
四、两直线的交角
(1)
l
1
l
2
的角:把直线
l
1
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
l
2
重合时所转的角;它是有向角,其范
围是
0?
?
?< br>?

注意:①
l
1

l
2
的角 与
l
2

l
1
的角是不一样的;②旋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③绕“定点”
是指两直线的交点。
(2)直线
l
1

l
2
的夹角:是指由
l
1

l
2
相交所成的 四个角的最小角(或不大于直角的角),
它的取值范围是
0?
?
?
?
2

(3)设两直线方程分别为:
l
1
:y?k
1
x?b
1

l
1
:A
1
x?B
1
y?C
1
?0

l
2
:y?k
2x?b
2
l
2
:A
2
x?B
2
y?C
2
?0
①若
?

l
1

l
2
的角,
tan
?
?
k
2
?k
1
A
1
B
2
?A
2
B
1

tan
?
?

1?k
2
k
1
A
1A
2
?B
1
B
2
k
2
?k
1
A
1
B
2
?A
2
B
1

tan
?
?

1?k
2
k
1
A
1
A
2
?B
1
B
2
②若
?
l
1

l
2
的夹角,则
tan
?
?< br>o
③当
1?k
1
k
2
?0

A1
A
2
?B
1
B
2
?0
时,
?
?90

注意:①上述与
k
有关的公式中,其前提是两直线斜率 都存在,而且两直线互不垂直;当有
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用数形结合法处理。
②直线l
1

l
2
的角
?

l
1< br>和
l
2
的夹角
?

?
?
?
(
?
?
五、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
P(x
0
,y
0
)
到直线
l:Ax?By?C?0
的距离为:
d?
?
2
)

?
?
?
?
?
(
?
?
?
2
)

|Ax
0
?By
0
?C|
A?B
22

3


2.两平行线
l
1
:Ax?By?C
1
?0

l
2
:Ax?By?C
2
?0
的 距离为:
d?
六、直线系:
(1)设直线
l
1
:A
1
x?B
1
y?C
1
?0

l
2
|C
1
?C
2
|
A?B
22

:A< br>2
x?B
2
y?C
2
?0
,经过
l
1
,l
2
的交点
的直线方程为
A
1
x?B
1
y?C
1
?
?
(A
2
x?B
2
y?C
2
)?0
(除去
l
2
);
如:①
y?kx?1?y?1?kx?0
,即也就是过
y?1?0

x?0
的交点
(0,1)
除去
x?0

的直线方程。
②直线
l:(m?1)x?(2m?1)y?m?5
恒过一个定点 。
注意:推广到过曲线
f
1
(x,y)?0

f
2
(x,y)?0
的交点的方程为:
f
1
(x)?
?
f(x
2
)?0

(2)与
l:Ax?By?C?0
平 行的直线为
Ax?By?C
1
?0

(3)与
l:Ax? By?C?0
垂直的直线为
Bx?Ay?C
1
?0

七、对称问题:
(1)中心对称:
①点关于点的对称:
该点是两个对称 点的中点,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点
A(a,b)
关于
C(c,d)
的对称点
(2c?a,2d?b)

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Ⅰ、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的坐标,再
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
Ⅱ、求出 一个对称点,在利用
l
1
l
2
由点斜式得出直线方程;
Ⅲ、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求出直线方程。
如:求与已知直线
l
1:2x?3y?6?0
关于点
P(1,?1)
对称的直线
l
2< br>的方程。
(2)轴对称:
①点关于直线对称:
Ⅰ、点与对称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点与对称点连线斜率是已知直线斜率的负倒数。
Ⅱ、求 出过该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然后解方程组求出直线的交点,在利用中点
坐标公式求解。 如:求点
A(?3,5)
关于直线
l:3x?4y?4?0
对称的坐标。
②直线关于直线对称:(设
a,b
关于
l
对称)
Ⅰ、若< br>a,b
相交,则
a

l
的角等于
b

l
的角;若
al
,则
bl
,且
a,b

l
的距
4


离相等。
Ⅱ、求出
a
上两个 点
A,B
关于
l
的对称点,在由两点式求出直线的方程。
Ⅲ、设< br>P(x,y)
为所求直线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
P
关于
l
的对 称点
P'
的坐标适合
a
的方程。
如:求直线
a:2x?y ?4?0
关于
l:3x?4y?1?0
对称的直线
b
的方程。
八、简单的线性规划:
(1)设点
P(x
0
,y
0
)
和直线
l:Ax?By?C?0

①若点
P
在直线
l
上,则
Ax
0
?By
0
?C?0
;②若 点
P
在直线
l
的上方,则
B(Ax
0
?By
0
?C)?0

③若点
P
在直线
l
的下方,则
B(Ax
0
?By
0
?C)?0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
Ax?By?C?0(?0)

①当
B ?0
时,则
Ax?By?C?0
表示直线
l:Ax?By?C?0
上 方的区域;
Ax?By?C?0
表示直线
l:Ax?By?C?0
下方的区域;
②当
B?0
时,则
Ax?By?C?0
表示直线
l:Ax?By? C?0
下方的区域;
Ax?By?C?0
表示直线
l:Ax?By?C?0
上方的区域;
注意:通常情况下将原点
(0,0)
代入直线
Ax?By?C
中,根据?0

?0
来表示二元一次
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3)线性规划: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满足线性 约束条件的解
(x,y)
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生
产实际 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
注意:①当
B?0
时,将直线
A x?By?0
向上平移,则
z?Ax?By
的值越来越大;
直线
Ax?By?0
向下平移,则
z?Ax?By
的值越来越小;
②当
B?0
时,将直线
Ax?By?0
向上平移,则
z?A x?By
的值越来越小;
直线
Ax?By?0
向下平移,则
z?Ax?By
的值越来越大;
5


如: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的可行域内(阴影部分且包括周界),目标函 数
z?x?ay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
a
为 ;
第二部分:圆与方程
2.1圆的标准方程:
(x?a)?(y?b)?r
圆 心
C(a,b)
,半径
r

特例: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
r
的圆的方程是:
x?y?r
.
222
222
y
C(4,2)
B(5,1)
x
O
A(1,1)
2.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半径为r:
(1)点在圆上

d=r;(2)点在圆外
d>r;(3)点在圆内
6


d<r.
2.给定点M(x
0
,y
0
)
及圆
C:(x?a)
2?(y?b)
2
?r
2
.
(x
0
?a)2
?(y
0
?b)
2
?r
2

M
在圆
C

?(x
0
?a)
2
?(y
0
?b)
2
?r
2

M
在圆
C

?

M
在圆
C

?(x
0?a)
2
?(y
0
?b)
2
?r
2

2.3 圆的一般方程:
x
2
?y
2
?Dx?Ey?F?0
. < br>?
DE
?

D?E?4F?0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
C
?
?,?
?
,半径
r?
2
??
2
22
D
2
?E
2
?4F
.
2

D
2
?E
2
?4F?0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 br>?
?
DE
?
,?
?
.
22
??< br>当
D
2
?E
2
?4F?0
时,方程无图形(称虚圆) .
注:(1)方程
Ax
2
?Bxy?Cy
2
?Dx?Ey ?F?0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B?0

A?C?0

D< br>2
?E
2
?4AF?0
.
圆的直径系方程:已知AB是圆的直径
A(x
1
,y
1
) B(x
2
,y
2
)?(x?x
1
)(x?x
2)?(y?y
1
)(y?y
2
)?0

2.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Ax?By?C?0
与圆
(x?a)
2
?(y?b)
2
?r
2
的位置关系有
三种,d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
d?
Aa?Bb?C
A?B
22

(1)
d?r ?相离???0
;(2)
d?r?相切???0
;(3)
d?r?相交??? 0

2.5 两圆的位置关系
7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
,O
2
,半径分别为r
1
,r
2
O
1
O
2
?d

(1)
d?r
1< br>?r
2
?外离?4条公切线
;(2)
d?r
1
?r< br>2
?外切?3条公切线

(3)
r
1
?r
2
?d?r
1
?r
2
?相交?2条公切线
;(4)
d?r
1
?r
2
?内切?1条公切线

(5)
0?d?r
1
?r
2
?内含?无公切线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2.6 圆的切线方程:

1.直线与圆相切:(1)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 径r;(2)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与直线垂直(斜率
互为负倒数)
2.圆
x
2
?y
2
?r
2
的斜率为
k
的切线方程是
y ?kx?1?k
2
r
过圆
x
2
?y
2
?D x?Ey?F?0
上一点
P(x
0
,y
0
)
的切线 方程为:
x
0
x?y
0
y?D
x?x
0
y ?y
0
?E?F?0
.
22
一般方程若点(x
0
,y
0
)在圆上,则(x – a)(x
0
– a)+(y – b)(y
0
– b)=R
2
.
特别地,过圆
x
2
?y
2
?r
2
上一点
P(x
0
,y< br>0
)
的切线方程为
x
0
x?y
0
y?r2
.
?
y
1
?y
0
?k(x
1?x
0
)
?
b?y
1
?k(a?x
1
)
,联立求出
k?
切线方程. 若点(x
0
,y
0
)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
?
R?
?
R
2
?1?
2.7圆的弦长问题:1.半弦
L
、半径r、弦心距d构成直角三角形,满足勾 股定理:
2
?
L
?
22
??
?R?d

?
2
?
2.弦长公式(设而不求):
第三部分:椭圆
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
,F
2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2a?F
1
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
椭圆,即点集M={P| |PF
1
|+|PF
2
|=2a,2a>|F< br>1
F
2
|=2c};
这里两个定点F
1
,F
2
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2c。
2
AB?(x
1< br>?x
2
)?(y
1
?y
2
)
2
2< br>?(1?k)[(x
1
?x
2
)?4x
1
x
2
]
22

??
8



2a?F
1
F
2
?2c
时为线段
F
1
F
2

2a?F
1
F
2
?2c
无轨迹)。
2.标准方程:
c
2
?a
2
?b
2

x
2
y
2
①焦点在x轴上:
2
?
2
?1
(a>b>0); 焦点F(±c,0)
ab
y
2
x
2
②焦点在y轴上:
2
?
2
?1
(a>b>0); 焦点F(0, ±c)
ab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b>0,
a?b?c
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222
x
2
y
2
??1
或者
mx2?ny2?1(m?0,n?0,m?n)
②一般形式表示:
mn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
x
2
y
2
(1)椭圆
2
?
2
?1
(a>b>0) 横坐标-a≤x≤a ,纵坐标-b≤x≤b
ab
y
2
x
2
(2)椭圆
2
?
2
?1
(a>b>0) 横坐标-b≤x≤b,纵坐标-a≤x≤a
ab
2.对称性
椭圆关于x轴y轴都是对称的,这里,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
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 叫做椭圆的中心
3.顶点
(1)椭圆的顶点:A
1
(-a ,0),A
2
(a,0),B
1
(0,-b),B
2
(0, b)
(2)线段A
1
A
2
,B
1
B
2
分别叫 做椭圆的长轴长等于2a,短轴长等于2b,a和b分别叫做
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1)我们把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2cc
,即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2aa
c
2
b
2
记作e(
0?e?1
),
e?
2
?1?()
aa
2

e越接近于0 (e越小),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e越接近于1 (e越大),椭圆越扁;
注意:离心率的大小只与椭圆本身的形状有关,与其所处的位置无关。
9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焦点)和一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比为常数
e, (0<e<1)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22
|PF|
?e

d

2
a
xy
①焦点在x轴上:
2
?2
?1
(a>b>0)准线方程:
x??
c
ab
2a
y
2
x
2
②焦点在y轴上:
2
?
2
?1
(a>b>0)准线方程:
y??

c
ab
小结一:基本元素
(1)基本量:a、b、c、e、(共四个量), 特征三角形
(2)基本点:顶点、焦点、中心(共七个点)
(3)基本线:对称轴(共两条线)
5.椭圆的的内外部
22
xy
00
x
2
y
2
???1
. (1)点
P(x0
,y
0
)
在椭圆
2
?
2
?1(a? b?0)
的内部
22
ab
ab
(2)点
P(x
0< br>,y
0
)
在椭圆
6.几何性质
xy
?
a
2
b
2
22
22
x
0
y
0
?1(a?b?0)
的外部
?
2
?
2
?1
.
ab
(1) 焦半径(椭圆上的点与焦点之间的线段):
a?c?MF?a?c

2b
2
(2)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
AB?

a
(3)焦点三角形(椭圆上的任意一点与两焦点够成的三角形):
S
?MF
1
F
2
?b?tan
2
?
2
其中
?F
1
MF
2
?
?

7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 1)判断方法: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消y(或x)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判别式
?
的符号判断位置关系:
??0?有两个交点?相交
??0?相切?有一个交点
< br>??0?相离?没有交点
?
x
2
y
2
?
?? 1
消y得: 联立
?
a
2
b
2
?
?
Ax?By?C?0
10


?
aA
22
?b2
B
2
x
2
?2a
2
ACx?a
2< br>C
2
?b
2
B
2
?0
a
2
C
2
?b
2
B
2

x
1
x
2
?
22
aA?b
2
B
2
??
?2a< br>2
AC
x
1
?x
2
?
22
aA?b
2
B
2
?
?
?
?
x
2
y
2
?
??1
消x得: 联立
?
a
2
b2
?
?
Ax?By?C?0
?
aA
22
?b< br>2
B
2
y
2
?2b
2
BCy?b
2
C
2
?a
2
A
2
?0
b
2
C
2
?a
2
A
2

y
1
y2
?
22
aA?b
2
B
2
??
?2b
2
BC
y
1
?y
2
?
22
aA? b
2
B
2
?
?
?
x
2
y
2
(2)弦中点问题:斜率为k的直线l
与椭圆
??1(m?0,n?0,m?n)< br>交于两点
m
2
n
2
A(x
1
,y
1
)、B(x
2
,y
2
)
M(x
0
,y0

是AB的中点,则:
k
AB
2
AB?(x
1
?x
2
)?(y
1
?y
2
)
2
n
2
x
0
??
2
?

my
0
(3)弦长公式:
?(1?k)[(x
1
?x2
)?4x
1
x
2
]

第四部分:双曲线
标准方程(焦点在
x
轴)
双曲线
标准方程(焦点在
y
轴)
22
x
2
y
2
?
2
?1(a?0,b?0)

2
ab
y
2
x
2
?
2
?1(a?0,b?0)

2
ab
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
1

F
2
的距 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
F
1
F
2
)的点的
轨迹叫双曲 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焦距。
?
MMF?MF
12
?2a
?
?
2a?F
1
F
2
?

y
P

定义
y

x
y
y
x
x

F
2

F
1

F
2

x
P


F
1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
l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e
,当
e?1
时,动点
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 br>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
e

e?1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11


P

F
1

y

y
y
P

x
P

x

y
x

F
2

F
2

x
P


范围
对称轴
对称中心
F
1
x?a

y?R

y?a

x?R

x
轴 ,
y
轴;实轴长为
2a
,虚轴长为
2b

原点
O(0,0)

F
1
(?c,0)

F
2
(c,0)

焦点坐标
22
F
1
(0,?c)

F
2
(0,c)

焦点在实轴上,
c?a?b
;焦 距:
F
1
F
2
?2c

顶点坐标
离心率

?a
,0) (
a
,0) (0,
?a
,) (0,
a
)
e?
c
(e
?
1)
a
(1) 焦半径(双曲线上的点与焦点之间的线段):
a?c?MF

2b
2
(2)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
AB?

a
重要结论
(3)焦点三角形(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与两焦点够成的三角形):S
?MF
1
F
2
?
b
2
tan
?
2
?b
2
?cot
?
2

y??
a
2

c
2
x??
准线方程
a
2

c
准线垂直于实轴且在两顶点的内侧;两准线间的距离:
2a

c
渐近线
方程
共渐近线
的双曲线
系方程
y??
b
x

a
x??
b
y

a
x
2
y
2
?
2
?k

k?0

2
ab
y
2
x
2
?
2
?k

k?0

2
ab
12


(1)判断方法:联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消y(或x)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
判 别式
?
的符号判断位置关系:
??0?有两个交点?相交
??0?相切?有一个交点

??0?相离?没有 交点
?
x
2
y
2
?
??1
消y得: 联立
?
a
2
b
2
?
?
Ax?By?C?0?
aA
22
?b
2
B
2
x
2
?2a
2
ACx?a
2
C
2
?b
2
B2
?0
a
2
C
2
?b
2
B
2

x
1
x
2
?
2222
aA?bB
??
直线和双
曲线的位

?2a
2
AC
x1
?x
2
?
22
aA?b
2
B
2?
?
?
?
x
2
y
2
?
??1
消x得: 联立
?
a
2
b
2
?
?
Ax?By?C?0
?
aA
22
?b
2
B
2
y
2
?2b
2
BCy?b
2
C
2
?a< br>2
A
2
?0
?b
2
C
2
?a
2
A
2

y
1
y
2
?
a
2
A
2
?b
2
B
2
??
2b
2
BC
y
1
?y
2
?
2222
aA?bB< br>?
?
?
x
2
y
2
(4)弦中点问题:斜率为 k的直线l
与双曲线
?
2
?1(m?0,n?0)
交于两点
m
2
n
A(x
1
,y
1
)、B(x
2,y
2
)
M(x
0
,y
0

是AB的 中点,则:
k
AB
2
AB?(x
1
?x
2
)?(y
1
?y
2
)
2
n
2
x
0
?
2
?

my
0
弦长公式:
补充知识点:

?(1?k)[(x
1
?x
2
)?4x
1
x
2
]
等轴双曲线的主要性质有:
(1)半实轴长=半虚轴长;
(2)其标准方程为
x?y?C
其中C≠0;
(3)离心率
e?
22
22
2

(4)渐近线:两条渐近线 y=±x 互相垂直;
(5)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是它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的比例中项;
(6)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处的切线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的线段,必被P所平分;
7)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与两条渐近线围成三角形面积恒为常数
a

13
2


第五部分:抛物线知识点总结

y
2
?2px(p?0)



图象
l
y
y
2
??2px(p?0)



y
x
2
?2py(p?0)


y
x
2
??2py(p?0)






y
l
O

F


x
l
F
O
x
O

x
l
O
F
x
F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 线
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F
叫做抛物线
定义 的焦点,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MMF
=点M到直线
l< br>的距离}
范围
对称性
焦点
x?0,y?R

x?0,y?R

x?R,y?0

x?R,y?0

关于
x
轴对称
(
关于
y
轴对称
p
,0)
2
(
?
p
,0)
2
(0,
p
)
2
(0,
?
p
)
2
焦点在对称轴上
顶点
离心率
准线
方程
顶点到准线
的距离
焦点到准线
的距离
O(0,0)

e
=1
x??
p

2
x?
p

2
y??
p

2
y?
p

2
准线与焦点位于顶点两侧且到顶点的距离相等。
p

2
p

焦半径
A(x
1
,y
1
)

AF?x
1
?
p

2
AF??x
1
?
p

2
AF?y
1
?
p

2
AF??y
1
?
p

2
焦点弦 长


AB

?(x
1
?x
2
)?p

(y
1
?y
2
)?p

?(y
1
?y
2
)?p

(x
1
?x
2
)?p

14


焦点弦
AB
的几条性质






y

M
N

A
?
x
1
,y
1
?

x
B
?
x
2
,y
2
?

F
?

o


AB
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 br>l
相切,以MN为直径的圆与AB相切与点F,即
MF?FN

A(x
1
,y
1
)
B(x
2
,y
2
)< br>(以
AF?x
1
?
pp
?
21?cos
?< br>BF?x
2
?
pp

?
21?cos
?
2p
?2p(通径)

sin
2
?
焦点在x轴
正半轴为
例)

AB
的倾斜角为
?
,则
AB?x
1
?x
2
?p?
p
2
x
1
x
2
?

y
1
y
2
??p
2

4
112
??
AFBFp


参数
方程



1.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S
?AOB
p
2

?
2sina
?
x?2pt
2
(t为参数)

?
y?2pt
?


线
15
,抛物线



16
消y

得:


(1)当k=0时,直线
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有一个交点;
(2)当k≠0时,
Δ>0,直线
l
与抛物线相交,两个不同交点;
Δ=0, 直线
l
与抛物线相切,一个切点;
Δ<0,直线
l
与抛物线相离,无公共点。
(3)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与抛物线必相切吗?(不一定)
2. 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常用处理方法
直线
l

y?kx?b
抛物线,
(p?0)

① 联立方程法:
?
y?kx?b
?
k
2
x2
?2(kb?p)x?b
2
?0

?
2
?
y?2px
设交点坐标为
A(x
1
,y
1
),
B(x
2
,y
2
)
,则有
??0
, 以及
x
1
?x
2
,x
1
x
2
,还 可进一步求出
y
1
?y
2
?kx
1
?b?kx2
?b?k(x
1
?x
2
)?2b
y
1
y
2
?(kx
1
?b)(kx
2
?b)?k
2< br>x
1
x
2
?kb(x
1
?x
2
)? b
2

在涉及弦长,中点,对称,面积等问题时,常用此法,比如
a. 相交弦AB的弦长

AB?1?kx
1
?x
2
?1 ?k
22

(x
1
?x
2
)
2
? 4x
1
x
2
?1?k
2
?

a

AB?1?
11
?
2
2
y?y?1?(y?y)?4yy< br>?1?k

121212
k
2
k
2
a
b. 中点
M(x
0
,y
0
)
,
x
0
?
② 点差法:
x
1
?x
2
y?y
2

y
0
?
1

22
设交点坐标为
A(x1
,y
1
)

B(x
2
,y
2
)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17


y
1
?2px
1

y
2
?2px
2

将两式相减,可得
22
(y
1
?y
2
)(y
1
?y
2
)?2p (x
1
?x
2
)

y
1
?y
2< br>2p
?
x
1
?x
2
y
1
?y
2

a. 在涉及斜率问题时,
k
AB
?
2p

y
1
?y
2
b. 在涉及中点轨迹问题时,设线段
AB的中点为
M(x
0
,y
0
)

y
1< br>?y
2
2p2pp
???

x
1
?x2
y
1
?y
2
2y
0
y
0

k
AB
?
p

y
0
2
同理, 对于抛物线
x?2py(p?0)
,若直线
l
与抛物线相交于
A、B
两点,点
M(x
0
,y
0
)


AB
的中点,则有
k
AB
?
x
1
?x
2< br>2x
0
x
0
??

2p2pp
(注意能用这 个公式的条件:1)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直线的斜率存在,且
不等于零)

18

刘天麒高中数学百度网盘-高中数学网校课件


学好高中数学一句话-人教版高中数学几何


复习生怎么学高中数学-高中数学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高中数学建模小课题1000字-高中数学里共线


自主招生2018高中数学全国联赛-高中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测试题答案


文科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题-高中数学湘教版买哪些对应的教辅书


小学学到的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讲课视频函数奇偶性


初中升高中数学选拔考试试题-高中数学资源库图片



本文更新与2020-09-18 22: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3648.html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推荐文档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推荐文档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