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立体几何数学思想方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9 06:02
tags: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南宁高中数学学习顺序-苏教版高中数学目录免费下载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胡若木)


周友良 立体几何数学思想方法例话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 内容,这部分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
学思想方法。实践证明,教学中适时渗透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 学生
降低学习难度,把握知识本质和内在规律,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
本文主要谈谈在 立体几何中的几种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一、转化的思想方法
研究问题时,将研究 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基本的
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称为转化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 法是立体几何中最重
要的思想方法,贯穿在立体几何教学的始终。立体几何中转化的思想方法主
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
将空间问题转化为熟知的平面问题 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最重要的数学方
法之一。如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三角形全等的平面几何问题; 教材中
的几种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的推导(除球面和球冠外)、侧面上最
短线问题都是 通过侧面展开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旋转体的有关问题不也是
转化为关于轴截面的平面几何问题吗?其实 ,立体几何中的三种角(线线角、
线面角、二面角)和四种距离(线线距、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从 定义
到具体的计算以及三垂线定理都体现了空间到平
面的转化。
例1. 正三棱锥A-BCD,底面边长为a,侧棱为
2a,过点B作与侧棱AC、AD相交的截面,在这样的截面三角形中,求周长的最小值。
解析:沿侧棱AB把正三棱锥的侧面剪开展成平面
图 .如图1,当周长最小时,EF在直线BB′上,
1


∵ΔABE≌ΔB′A F,∴AE=AF,AC=AD,∴B′B∥CD,∴∠1=∠2=∠3,
∴BE=BC=a,同理B′ F=B′D=a.∵ΔFDB′∽ΔADB′,∴
DF
a
3
4
DF< br>DB
?

DB
?
AB
?


a
2a

11
4
1
2
,∴DF=
12
a,AF=
3
2
a.又∵ΔAEF∽ΔACD,∴BB′=
1 1
4
a+a+a=a,∴截面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
评析 把曲面上的最短 路线问题利用展开图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距离的
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求曲面上最短路线的一 种常用方法.
又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面面角的计算,最终都是转化为平
面上两相交 直线成的角来进行的。
实现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有:平移法、射
影 法、展开法和辅助面法等等。

2、位置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 的位置关系既互相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
不仅能纵向转化:线线平行(或垂直) 线面平行(或垂直) ; 面面平行(或
垂直),而且还可以横向转化: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 线线、线面、面
面的垂直。这些转化关系在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平行或垂直关系的证明(除 少数命题外),大都可以利用上述相互转化关系
去证明。
例2. 如图,正方体
AB CD

A
1
B
1
C
1
D
1
中,
E

AB
1
上,
F

BD
上,且
B
1
E

BF
.
求证:
EF
∥平面
BB
1
C
1
C. 证法一:连
AF
延长交
BC

M
,连结
B1
M
.

AD

BC

∴△
AFD
∽△
MFB

2



AF
FM
?
DF
BF

又∵
BD

B
1
A

B
1
E
BF


DF

AE


AF
FM
?
AE
B
1
E

EF

B
1
M

B
1
M< br>?
平面
BB
1
C
1
C


EF
∥平面
BB
1
C
1
C.
证法二:作
FH

AD

AB

H
,连结
HE


AD

BC


FH< br>∥
BC

BC
?
BB
1
C
1
C


FH
∥平面
BB
1
C
1
C
< br>由
FH

AD
可得
BF
BD
?
BH
BA


BF

B
1
E

BD

AB
1


B
1
E
AB
1
?
BH
BA


EH

B1
B

B
1
B
?
平面
BB
1
C
1
C


EH
∥平面
BB
1
C
1
C

EH

FH

H

∴平面
FHE
∥平面
BB
1
C
1
C

EF
?
平面
FHE


EF
∥平面
BB
1
C
1
C

3


说明:证法一用了证线面平行,先证线线平行.证法二则是证线面平行, 先
证面面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其中一个平面内.

3、位置关系中的定性与定量的转化
立体几何中对点、线、面在空间中特定位置关系的研究是 从定性和定量
两个方向进行的。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
线 线、线面、面面平行,这些定性描述,表示线线、线面、面面的成角是0°,
反之则不然;线线、线面、 面面的成角是90°,这些量的结果,则反映了
它们的垂直关系,反之亦然。可见教材中深刻地蕴含着位 置关系中的定性与
定量的转化关系。
例3. 空间四边形PABC中,PA、PB、PC两 两相互垂直,∠PBA=45°,∠PBC
=60°,M为AB的中点.(1)求BC与平面PAB所成 的角;(2)求证:AB⊥平
面PMC.

解析:此题数据特殊,先考虑数据关系及计算、发现解题思路.
解 ∵ PA⊥AB,∴∠APB=90°
在RtΔAPB中,∵∠ABP=45°,设PA=a,
则PB=a,AB=
2
a,∵PB⊥PC,在RtΔPBC中,
∵∠PBC=60°,PB=a.∴BC=2a,PC=
3
a.
4


∵AP⊥PC ∴在RtΔAPC中,AC=
PA
2
?PC
(1)∵PC⊥PA,PC⊥PB,∴PC⊥平面PAB,
∴BC在平面PBC上的射影是BP.
∠CBP是CB与平面PAB所成的角
2

a
2
?(3a)
2
=2a
∵∠PBC=60°,∴BC与平面PBA的角为60°.
(2)由上知,PA=PB=a,AC=BC=2a.
∴M为AB的中点,则AB⊥PM,AB⊥CM.
∴AB⊥平面PCM.
说明 要清楚线面的垂直关系,线面角的定义,通过数据特点,发现解题捷
径.
例4.如图9-19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
A

B
1
C
1
D
1
中,O是AC、BD
的交点,E、F分别是AB与AD的中点.
图9-19
(1)求异面直线
OD
1

A
1
C
1
所成角的大小;

(2)求异面直线EF与
A
1
C
1
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1)∵
A
1
C
1
∥AC,∴
OD
1
与AC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
OD
1

连结
AD
1
、在△
AA
1
D
1
和△
CC
1
D
1
,∵
AA
1

CC
1

A
1
C
1
所成的角,
CD
1

A
1
D
1
?C
1
D
1

?AA1
D
1
??CC
1
D
1
?90
,∴△
AA
1
D
1
≌△
CC
1
D
1,∴
AD
1
?CD
1
.∴△
AD
1
C
是等腰三角形.∵ O是底边AC的中点,∴
5
?


OD
1
?AC
,故
OD
1

A
1
C
1
所成的角是90°.
(2)∵ E、F分别是AB、AD中点,∴ EF∥BD,又∵
A
1
C
1

AC,∴ AC与BD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EF与
A
1
C
1
所成的角.∵ 四边
形ABCD是正方形,∴ AC⊥BD,∴ EF与
A
1
C
1
所成的角为90°

4、体积问题中的转化
研究简单几何体体积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祖暅定理,将一般柱体体积问
题转化为长方体体积问题,一般锥体体积问题转化为三棱锥体积问题,从而
推导出柱体和锥体体 积公式等。三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补法”和“割
法”的先后运用,台体的体积,即补台成锥。所 展示的割补转化;利用四面
体、平面六面体等几何体体积的自等性,以体积为媒介沟通有关元素间的联< br>系,从而使问题获解的等积转化等,均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在体积问题中的体
现。
所有上 述这些都充分展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中的“用武之
地”。教学中的适时揭示与恰当运用,确能 强化学生思维的目标意识,增强
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效率。
例5. 如图,平 行六面体ABCD—A
1
B
1
C
1
D
1
的 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
AA
1
长为2,且∠A
1
AB=∠A
1
AD=60°则此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
解析:一 求平行六面体ABCD—A
1
B
1
C
1
D的体积,应用公式 .由于底面是正方
形,所以关键是求高,即
A
1
到底面ABCD的距离


6


解法一:过点A
1
做A
1
O⊥平面ABCD,垂足为O,过O做OE⊥AB,OF⊥AD,垂
足分别为E、F,连结A
1
E,A
1
F,可知O在∠BAD的平分线AC上.
∴cos∠A
1
AO·cos∠OAF=
OA
AA
1
·
AFAO

AF
AA
1
=cos∠A
1
AF
即cos∠A
1
AO·cos45°=cos60°
∴cos∠A
1
AO=
∴sin∠A
1
AO=
2
2
2
2


∴A
1
O=A
1
Asin∠A
1AO=
2

∴V=S
ABCD
·A
1
O=
2

分析二 如图,平行六面体的对角面B
1
D
1
DB把平行六
面体分割成两个斜 三棱柱,它们等底面积、等高、体
积相等,考察其中之一三棱柱A
1
B
1D
1
—ABD.

解法二:过B作BE⊥A
1
A,连 结DE,可知面BDE是其
直截面,把斜三棱柱分割成上下两部分,若把两部分
重新组合,让面 A
1
D
1
B
1
与面ADB重合,则得到一直棱柱,
ΔBDE是其底面,DD
1
是其侧棱,并且和斜三棱柱A
1
B
1D
1
—ABD的体积相等.
取BD中点O,连结OE,易知
S
ΔBED


1
2
1
2
BD·OE=
1
2
BD·
DE
)?(
2
2
?OD
2
4
2

·
2
·
(
3
2
2
2
)

2

∴V
直棱柱
=S
ΔDEB
·DD
1

=< br>2
4
11
×2=
11
2
2

VABD
111
?ABD


2

V
ABCD?ABCD
=2
V
ABD
111
?ABD
点评 在解决体积问题时,“割”“补”是常用的手段,另外本题分析二给出
了求斜棱柱体积的另一方法:斜棱 柱的体积=直截面
面积×侧棱长.

例6. 求证:球的外切正四面体的高是球的直径的2
倍.
证明: 设球的半径为R,正四面体的高 为h,侧面积
为S,则有V
A—BCD
=V
O—ABC
+V
O—ABD
+V
O—BCD
+V
O—ACD
如图,即
13
Sh
7


=4×

1
3
SR,∴h=4R.
二、分类的思想方法
分类的思想方法在 数学中较为普遍。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知识和问题: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平行、异面三种; 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以它们公共点的多少为标准分别分为相交、平行、线在面内的三种和平行、
相交两种,而对于相交的情形,根据其交角是否为直角又分为斜交和直交两
种;简单几何体可划分为柱 体、锥体、台体和球四类,每一类(除球外)又
可分为若干个子类;教学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时,要分直 线和平面斜交、直
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三种情况加以说明。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揭示并帮助学生运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归
纳整理,消化知识,亦有益于 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发展思维能力。
另外,根据几何图形及位置存在的不同情况也需分类讨论。
例7. 若四面体各棱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
是 .(只须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解析: 该题的显著特点是结论发散而不惟一.本题表面上是考查锥体求 积公
式这个知识点,实际上主要考查由所给条件构造一个四面体的能力,首先得
考虑每个面的三 条棱是如何构成的.
排除{1,1,2},可得{1,1,1},{1,2,2},{2,2,2}, 然后由这三类
面在空间构造满足条件的一个四面体,再求其体积.
由平时所见的题目,至少可 构造出二类满足条件的四面体,
五条边为2,另一边为1,对棱相等的四面体.
对于五条边为 2,另一边为1的四面体,参看图1所示,设
AD=1,取AD的中点为M,平面BCM把三棱锥分成两 个三棱
锥,由对称性可知AD⊥面BCM,且V
A—BCM
=V
D—BCM< br>,所以

V
ABCD
=
1
3
S
ΔBCM
·AD.
8


CM=
CD
2
?DM
MN=
CM
故V
ABCD
=
1
3
2
2
=
2?()
=
2
2
1
2
15
2
.设N是BC 的中点,则MN⊥BC,
1
2
?CN
11
2
2
=< br>15
4
?1
=
11
2
,从而S
ΔBCM=×2×
11
2
=
11
2

××1=
11
6
.


对于对棱相等的四面体, 可参见图2.其体积的计算可先将其置于一个长方
体之中,再用长方体的体积减去四个小三棱锥的体积来 进行.亦可套公式
V=
2
12
2
12
2
12
·
(a
2
?b
2
?c
2
)(b
2
?c
2
?a
2
)(c
2
?a
2
?b2
)

不妨令a=b=2,c=1,则
V=
=
·
(4?4?1)(4?1?4)(1?4?4)

14
12
·
7
=.
例8. 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到平面M的距离之比为1∶1∶1∶3,则平面M的
个数应有多少个?
解 这样的平面应分4种情况讨论:
1
(1)4个顶点都在平面M的同侧,则有C
4
·1=4个(平面); 1
(2)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不同侧,则有C
4
·1=4个(平面) ;
11
(3)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1个同侧,则有C
3
· C
4
·1=12
个(平面)
21
(4)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 个顶点中的2个同侧,则有C
3
·C
4
·1=12
个(平面);
∴ 一共应有4+4+12+12=32个(平面)
例9. 直线
l
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这条直线和平面α的位置如
何?
解析 :(1)若直线
l
上的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等于0,这时直线
l
在平面α< br>内(如图)
(2)若直线
l
上的两点在平面α的两侧,且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这时直线
l

平面α相交(如
图).
9



(3)若直线l上的两点在平面α的同一侧,且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如图).
∵AA
1
⊥α于点A
1
,BB
1
⊥α于点B
1
.又 A、B均在l上,且在α的同侧.∴
AA
1
BB
1

∴A A
1
BB
1
为一平行四边形.∴AB∥A
1
B
1< br> ∴这时直线l与平面α平行.
想一想:若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相等,那么直线l和平面α的位
置关系又怎样?

三 、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
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运用它易于提示概念的
本质,便于认识事物的性质,发现规律。立体几何中,不少的知识和问题蕴
含着这一思想方法。如圆柱、圆锥、圆台、球面和旋转面的含义;二面角可
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 轴旋转而成的;圆柱(或圆锥)亦可看作是当圆
台上底面半径和下底面半径相等(或缩小到其半径等于零 )时,转化而成的。
教学线面平行的性质时,在定义的条件下,让该直线和平面运动起来,在运
动中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线面平行的性质。研究平面图形折叠问题时,需要
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出发,弄清 图形中涉及的元素在折叠前后的数量及位置关
系的变化等。教学实践表明,有意识而及时地对这一思想方 法的揭示与渗透,
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运用更得心应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
使 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例10。求正三棱锥相邻的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取值范围。 < br>分析:因为这个正三棱锥是动态的,无法作出相邻的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
的平面角,故不能通过 正常的途径算出其范围,既然是动态的图形,我们则
可以从图形的极限思想出发思考这个问题。当正三棱 锥的高接近于零时,相
邻的两个侧面趋向于在底面内,故二面角大小趋向于
?
,但不能 等于
?

10


当正三棱锥的高趋向于
??
时,正三棱锥趋向于正三棱柱,故二面角大小趋
??
向于,但不能等于。故相邻的两个侧面所 成的二面角大小的取值范围
33

?
?
?
?
,?
?

?
3
?
例11 如图3,在棱长为a的正方 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EF是棱
AB上的一条线段,且EF=b<a,若Q是
A
1
D
1
上的定点,P在
C
1
D
1
上滑动,
则四面体PQE F的体积( ).

(A)是变量且有最大值 (B)是变量且有最小值 (C)是变量无最
大最小值 (D)是常量
分析:此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图形的特 点.这个图形有很多不
确定因素,线段EF的位置不定,点P在滑动,但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是否
可以发现其中的稳定因素?求四面体的体积要具备哪些条件?
仔细观察图形,应该以哪个面为底面? 观察
?PEF
,我们发现它的形
状位置是要变化的,但是底边EF是定值,且P到EF 的距离也是定值,故它
的面积是定值.再发现点Q到面PEF的距离也是定值.因此,四面体PQEF< br>的体积是定值.我们没有一点计算,对图形的分析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四、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具有广泛应用性。它
11


们是根据问题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设定变量,建立函数关系或方程,通
过对函数性态或方程 的研究而求得原问题的解的一种思维方法。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中亦大有“用武之地” 。如立体几何
中求某些量的最值问题大都需要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处理,多面体和旋转体
的表面 积与体积的计算中,也经常要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有关问题。教
学中适时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函数与方 程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
于学生将某些研究对象或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的 形成,同
时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提高。
C
例12.如图,正方形A 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
ABCD、ABEF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 F
上移动,若CM=BN=
a
(0?a?2).
(1)求MN的长;
D
M
B
E
N
F
(2)当
a
为何值时,M N的长最小; (3)当MN长最小
时,求面MNA与面MNB所成的二面角
?
的大小。
A
O
解析:(1)作MP∥AB交BC于点P,NQ∥AB交BE于点
Q,连接PQ,依 题意可得MP∥NQ,且MP=NQ,即MNQP是平行四边形。
∴MN=PQ,由已知,CM=BN= a,CB=AB=BE=1,

AC?BF?2
,
CP
1
?
a
2
2
,
BQ
1
?
a
2
?
, 即
CP?BQ?
a
2
C
,

MN?PQ?
a
2
a
2
(1?CP)?BQ
2
2
2
(1?)?(
2
)
2
?(a?)?
2
1
2
(0?a?2)

D
M
(2)由(1)知:
当 a?
2
2
时,MN?
2
2

B
N
F
E
即M,N分别移动到AC,BF的中点时,

O
A
12


MN的长最小,最小值为
2
2

(3)取MN 的中点G,连接AG、BG,∵AM=AN,BM=BN,∴AG⊥MN,BG
⊥MN,
6< br>4
∴∠AGB即为二面角α的平面角。又
AG?BG?
,所以由余弦定理有 < br>(
cos
?
?
6
4
)?(
6
42
6
4
?
)?1
6
4
??
2
1
3
。故所求二面角
?
?arccos(?)

3
1
2?

五、类比的思想方法
所谓类比的思想方 法,就是将生疏的问题和熟知的问题进行比较,对生
疏的问题作出猜想,并由此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或结 论。它是中学数学中重
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立体教学中,类比的思想方法被广泛采用。由平面 上直线a∥b,b∥a∥c,
可类比出空间内的平面α∥β,β∥γ; α∥γ;与平行四边形类比可得 到
平行六面体的不少类似性质;球与圆类比可推出两球相切等球的有关性质;
“面面垂直”与“ 线线垂直”,四面体与三角形均有较多的类比性质等,都
是类比的思想方法获得运用的体现与展示。教学 中,随时注意帮助学生掌握
和善于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可起到巩固旧知识,加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 br>忆力。当然,类比仅是一种猜测,其正确性尚须论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启发和诱导学生将空间 问题和数量关系、位置结构相似的平面问题进行类
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诱发灵感,增强数学发现能 力,同时还可以沟通
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例13、在平面几何中Δ
ABC
的∠
C
内角平分线
CE

AB
所成 线段的比
AE
EB
?
AC
BC
把这个结 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
A—BCD
中(如图)
DEC
平分二面角
A —CD—B
且与
AB
相交于
E
,则得到类比的结论
是 .



13



AE
EB
?
S
?ACD
S
?BCD
S
?
PA
?
B
?
S
?
PAB
B
?
例14.(2004广东15)由图(1)有面积关系:
PA
?
?
PB
?
PA
?
PB
则由(2) 有体

B
A'
P
B'
图(1)
A'
C'
C
A< br>P
B'
图(2)
A
积关系:







V
P
?
A
?
B
?
C
?
V
P
?
ABC
?
.
43。解析:本题是道很好的类比创新试题,由体积公式和比例性质不难得出
答案为:< br>PA?PB?PC
PA?PB?PC
'''

电子邮箱zyl2518006@,手机号码;电话
湖南祁东育贤中学 周友良 421600

14

高中数学模块精讲李睿 函数-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网盘


2017高中数学CMO试题-高中数学竞赛周期


天津高中数学必修顺序-研修前高中数学学科思想观


高中数学排列二项式知识点-高中数学网上研修心得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系列-尚学苑高中数学第12期


高中数学新教辅书-高中数学基本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对高中数学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辅资料编者寄语


高中数学大题专项训练-高中数学做题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0-09-19 06: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3898.html

立体几何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