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解题学科方法_参数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9 07:30
tags: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课的引入-高中数学反着的E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邵伟萍)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学科方法·参数法
参数观点是运动、变化思想 在数学中的重要体现.参数是解析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
也是解题的一种主要方法.解析几何中的许多解 题技巧都来源于参数观点.
(一)参数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参数法解题的步骤是:
(1)设参,即选择适当的参数(参数的个数可取一个或多个);
(2)用参,即建立参数方程或含参数的方程;
(3)消参,即通过运算消去参数,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已知抛物线y=2px(p> 0),在x轴的正半轴上求一点M,使过M的弦P
1
P
2
,满
足OP
1
⊥OP
2

2
【解】 如图2-5,设M(m,0) (m>0)、P
1
(x
1
,y
1
)、P
2
(x
2
,y
2
).
∵ OP
1
⊥OP
2


即y
1
y
2
=-x
1
x
2


22
∴ (y
1
y
2
)=4px
1
x
2

从而(-x
1
x
2
)=4px
1
x
2

22
∵ x
1
≠0,x
2
≠0,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 x
1
x
2
=4p
2




设直线P
1
P
2
的方程为y=k(x-m),把它代入y =2px中,整理,得
2
kx-2(km+p)x+km=0.
22222
由韦达定理,得
x
1
x
2
=m
2


把②代入①中,得m=(2p).
22
∵ m>0,p>0,∴m=2p.
于是所求的点M的坐标为(2p,0).
【解说】 本例 选点P
1
、P
2
的坐标为参数,利用已知条件建立x
1
,x
2
,y
1
,y
2
,m,p
的关系式,消去参数,求 得m的值.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 br>动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1995年全国高考理科压轴题)
【解】 如 图2-6,设动点Q(x,y)(x,y不同时为零).又设|OR|=λ|OQ|,|OP|=u|OQ|,< br>(λ,u>0),由于Q、R、P三点共线,所以点R(λx,λy)、点P(ux,uy).
∵ |OQ|·|OP|=|OR|,
2
∴ u|OQ|=λ|OQ|.又
222
|OQ|≠0,




同理,由P在l上,可得

于是由①、②、③,可得动点Q的轨迹方程为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且长轴平行于x轴的椭圆,去掉坐标原点.

2
利用已知条件|OQ|·| OP|=|OR|巧妙地消去参数,这里参数是一个过渡,起桥梁作用.这
种解法比高考命题者提供的答 案简明.
(二)解题技巧的一个源泉
参数观点是产生解题技巧的一个源泉,解析几何的许多 解题技巧都起源于参数.其中
“设而不求”和“代点法”就是最突出的两个.
1.设而不求
例3 如图2-7,过圆外一点P(a,b)作圆x+y=R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B,求直
线AB的方程.
222
【解】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 (x
2
,y
2
),则切线AP、BP的方程分别为x
1
x+ y
1
y
=R,x
2
x+y
2
y=R.
22
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 这两条切线都过点P(a,b),
∴ ax
1
+by
1
=R,
2
ax
2
+by
2
=R.
2
由以上二式可以看出,点A、B在直线ax+by=R上,又过A、B只有一条直线,
2
∴ 直线AB的方程为ax+by=R.
2
【解说】 本例中把A、 B的坐标作为参数.虽然设了A、B的坐标,但并没有去求它
的值,而是利用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巧妙地 “消去”参数,这就是所谓的“设而不求”.
2.代点法
例4 求抛物线y=12x的以M(1,2)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
【解法1】 设弦的 两个端点为A(x
1
,y
1
)、B(x
2
,y
2< br>),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y
1
+y
2

4



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即(y
1

y
2
)(y
1
-y
2
)=12(x
1
-x
2< br>).


即直线AB的斜率k=3.
故直线AB的方程为y-2=3(x-1).
即 3x-y-1=0.
【解法2】 ∵ 弦的中点为M(1,2),
∴ 可设弦的两个端点为A(x,y)、B(2-x,4-y).
∵ A、B在抛物线上,
∴ y=12x,(4-y)=12(2-x).
22
以上两式相减,得
y-(4-y)=12(x-2+x),
22
即 3x-y-1=0,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
【解说】 以上两种解法都叫做代点法.它是先设曲线 上有关点的坐标,然后代入曲
线方程,最后经适当变换而得到所求的结果.

习题2.2
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用参数法解证下列各题:
1.已知椭圆9x+16y=144内有一点P(2,1),以P为 中点作弦MN,则直线MN的方程
为. [ ]
22
A.9x-8y+26=0
B.9x+8y-26=0
C.8x-9y+26=0
D.8x+9y-26=0
2.点D(5,0)是圆x +y-8x-2y+7=0内一点,过D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交圆于A、
B两点,求弦AB中点M的 轨迹方程.
22

且OP⊥OQ,求m的值.
4.已知射线OA、O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都与Ox轴成60

的轨迹.

7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已知两点P(-2,2)、Q(0,2)以及一条直线l:y=x.设长为

程.(要求把结果写成普通方程)(1985年全国高考理科试题)
6.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对称轴合于坐标轴,直线y=-x+1与



习题2.2答案或提示

1.仿例4,选(B).
2.设M(x,y ),A(x+x
0
,y+y
0
),B(x-x
0
,y-y< br>0
),把A、B


=0.
3.仿例1,可得m=3.

8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设A(t,t),B(t+1,t+1),又设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


x-y+2x-2y+8=0.
22
6.设椭圆的方程为ax+by=1(a>0,b>0),A、B、C的坐
22




学科方法·待定系数法
(一)求直线和曲线的方程
例1 过直线x-2y-3=0与直线2x-3y-2=0的交点,使它 与两坐标轴相交所成的三角形
的面积为5,求此直线的方程.
9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2y-3)+λ(2x-3y-2)=0,整理,得

依题意,列方程得


于是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8x-5y+20=0或2x-5y-10=0.
【解说】 (1)本解法用到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λ是待定系数.
(2)待定系数法是求直线、圆和圆锥曲线方程的一种基本方法.
例2 如图2-9,直线 l
1
和l
2
相交于点M,l
1
⊥l
2
,点 N∈l
1
,以A、B为端点的曲线
C上的任一点到l
2
的距离与到点 N的距离相等.若

系,求曲线C的方程.(1998年全国高考理科试题)

【解】 如图2-9,以l
1
为x轴,MN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已
知,得曲线C是以点N为焦点、l
2
为准线的抛物线的一段,其中点A、B为曲线 C的端点.
1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设曲线C的方程为y= 2px,p>0(x
1
≤x≤x
2
,y>0).其中,x
1
、x
2
分别是A、B的横坐
标,p=|MN|.从而M、N
2



解之,得p=4,x
1
=1.

故曲线C的方程为y=8x (1≤x≤4,y>0).
2
(二)探讨二元二次方程(或高次方程)表示的直线的性质
例3 已知方程ax +bxy+cy=0表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
、L
2
.求:(1)直线L< br>1
与L
2
交角的两条角平分线方程;(2)直线L
1
与L2
的夹角的大小.
22
【解】 设L
1
、L
2
的方程分别为mx+ny=0、qx+py=0,则
ax+bxy+cy=(mx+ny)(qx+py).
22
从而由待定系数法,得
a=mq,b=mp+nq,c=np.
(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所求的角平分线方程为
1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即(m+n)(qx+py)=(q+p)(mx+ny),
222222
化简、整理,得
(nq-mp)[(nq+mp)x+2(np- mq)xy-(nq+mp)y]=0.
22
∵ L
1
、L
2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b-4ac=(mp+nq)-4mnpq=(mp-nq)>0.
222
即 mp-nq≠0.
从而(nq+mp)x+2(np-mq)xy-(nq+mp)y=0.
22
把 mq=a,mp+nq=b,np=c代入上式,得 bx+2(c-a)xy- by=0.
22
即为所求的两条角平分线方程.
(2)显然当mq+np=0,即 a+c=0时,直线L
1
与L
2
垂直,即夹角为90°.
当mq+np≠0即a+c≠0时,设L
1
与L
2
的夹角为α,则


1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说】 一般地说,研究二元二次(或高次)方程表示的直线的性质,用待定系数法
较为简便.
(三)探讨二次曲线的性质
1.证明曲线系过定点
例4 求证:不论参数t取什 么实数值,曲线系(4t+t+1)x+(t+1)y+4t(t+
1)y-(109t+21t+31 )=0都过两个定点,并求这两个定点的坐标.
2
222
【证明】 把原方程整理成参数t的方程,得
(4x+4y-109)t+(x+y+4y-21)t+x+y-31=0.
222222
∵ t是任意实数上式都成立,



【解说】 由本例可总结出,证明含有一个参数t的曲线系F(x,y,t)=0过定点的
步骤是:
(1)把F(x,y,t)=0整理成t的方程;
(2)因t是任意实数,所以t的各项系数(包括常数项)都等于零,得x、y的方程组;
1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解这个方程组,即得定点坐标.
2.求圆系的公切线或公切圆
例5 求圆系x+y-2(2m+1)x-2my+4m+4m+1=0(m≠0)的公切线方程.
222
【解】 将圆系方程整理为[x-(2m+1)]+(y-m)=m(m≠0)
222
显然,平行于y轴的直线都不是圆系的公切线.
设它的公切线方程为 y=kx+b,则由圆心(2m+1,m)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m|,得

222
从而[(1-2k)m-(k+b)]=m(1+k),
整理成m的方程,得
(3k-4k)m-2(1-2k)(k+b)m+(k+b)=0.
222
∵ m取零以外的任意实数上式都成立,



【解说】 由本例可总结出求圆系F(x,y,m)=0的公切线方程的步骤是:
1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把圆系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当公切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kx+b,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求 出k、b、m的关系式f(k,b,m)=0;
(3)把f(k,b,m)=0整理成参数m的方程G (m)=0.由于m∈R,从而可得m的各项系数
(包括常数项)都等于零,得k、b的方程组;
(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k、b的值;
(5)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出x=a型的公切线方程.
3.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例6 求曲线9x+4y+18x-16y-11=0的焦点和准线.
22
【分析】 把平移公式x=x′+h,y=y′+k,代入原方程化简.

习题2.3
用待定系数法解证下列各题:
1.求经过三点(2,3)、(5,3)、(3,-1)的圆的方程.
2.求双曲线x-2y-6x+4y+3=0的焦点坐标.
22
3.若方程ax+b xy+cxy+dy=0表示三条直线,且其中两条互相垂直,求证:a+
ac+bd+d=0. 2
32232
4.求圆系2x+2y-4tx-8ty+9t=0(t≠0)的公切线方程 .
222
1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试证圆系x +y-4Rxcosα-4Rsinα+3R=0(R是正的常数,α为参数)与定圆相切,
并求公切圆 的方程.
222
6.若在抛物线y=2px(p>0)的对称轴上有一个定点Q,过Q的任
2

习题2.3答案或提示
1.设圆的方程为x+y+Dx+Ey+F=0 ,把三个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可求得D=-8,E=-2,
F=12.
22

22
3.设过原点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方程为lx+mxy- ly=0,另一条直线方程为px+qy=0,
则ax+bxy+cxy+dy=(lx+mxy- ly)(px+qy),从而a=lp,b=lq+mp,c=mq- lp,d=-lp.于
是可得a+ac+bd+d=0.
22
322322
4.y=x或y=7x.
5.圆系方程为(x-2Rco sα)+(y-2Rsinα)=R,设公切圆方程为(x-a)+(y-b)=r,则
由两圆相切的充 要条件是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和或差的绝对值,可得(a-2Rcosα)+
(b-2Rsinα)=( R±r),整理,可得a+b-2R
2222
2
222222

即 a=b=0.从而r-3R±2Rr=0,解得r
1
=R,r
2
=3R. < br>22
6.设Q(x
0
,0),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为x=x
0
+tcosα,y=tsinα.代

1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任一值,所以x
0
=p.
学科方法·判别式法
(一)确定直线与二次曲线和二次曲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



它们中每一个点到点A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的距离(1988年全国高考理科试题)


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方程为y=2px.
2
椭圆上有四个点符合题意的充要条件为方程组

17


v1.0 可编辑可修改
y2=2px
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


显然,这个方程组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的充要条件为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
设方程①的两个根为x
1
、x
2
,则x
1
>0、x
2
>0的充要条件为


又由已知,得p>
0


18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说】 本例的实质是求椭圆与抛物线有四个不 同的交点的条件,它归结为一元二
次方程ax+bx+c=0有两个不等的正根的条件,即Δ
2

(二)求极值
例2 过点P(3,2)作直线l分别交x轴、y轴正方向于A、B两点,求△AOB面积S
的最小值.
【解】 如图2-21,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3)(k<0),则它在x轴、y轴上的
截距分别为




2
从而9k+2(S-6)k+4=0.
∵ Δ=[2(S-6)]-4×4×9≥0,
2
∴ S(S-12)≥0.
19


v1.0 可编辑可修改
∵ S>0,∴S≥12.

∴ S
min
=12.
例3 在椭圆9x+4y=36上分别求一点,使x+y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解】 设x+y=u,则y=u-x.
把它代入椭圆方程中,整理,得13x-8ux+4(u-9)=0.
22
∵ x是实数,∴ Δ≥0即(-8u)-4×13×4(u-9)≥0.解之,得-
22






(三)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4 已知抛物线y=ax-1上恒有关于直线l:y=-x对称的两点,求a的取值范围.
2
2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法1】 如图2-22,设点P( x
0
,y
0
)关于直线l对称的点为Q(-y
0
,-x0
),则由P、
Q都在抛物线y=ax
2
-1上,得

以上两式相减,得
x
0
+y
0
=a(x
0
+y
0
)(x
0
-y
0
).
∵ 点P不在直 线x+y=0上,∴x
0
+y
0
≠0.从而a(x
0
-y< br>0
)=1,即y
0
=x
0
-

∵ P、Q两点恒存在,∴x
0
是实数,即方程(*)恒有两个不等实



学科方法·综合几何法
(一)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
2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例1 已知⊙O的方程为x+y=r,点A(-r ,0)、B(r,0),M是⊙O上任一点,过A
作M处的切线的垂线AQ交BM的延长线于P,求动点 P的轨迹方程.
222

【解】 如图2-12,连MO,则OM⊥MQ,从而OM∥AP.
∵ |BO|=|OA|
∴ |AP|=2|MO|=2r.
于是动点P的轨迹是以点A为圆心,|AP|=2r为半径的圆.
设P(x,y),则P的轨迹方程为
(x+r)+y=(2r).
222
【解说】 本例利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其解法十分明快、简捷.

例2 已知圆O′:(x-14)+(y-12)=36内一点C(4,2)和圆周上两动 点A、B,使∠
ACB=90°,求斜边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222
2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 如图2-13,连结MO′、MC、BO ′,则O′M⊥MB,|MC|=|AM|=|MB|.设M(x,
y),则在Rt△BMO′中,|O ′M|+|BM|=|O′B|,又|BM|=|CM|,
222
∵ |O′M|+|CM|=|O′B|,
222
即(x-14)+(y-12)+(x-4)+(y-2)=36,
22222
∴ 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y-18x-14y-468=0.
22
【解说】 本例利用圆的垂径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使一个运算量较大的习题,得到极其简便的解法,充分显示了平面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二)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解题
例3 已知一动圆P与圆O
1
:(x+1)+y=1外切,与圆O
2
:(x-1)+y=9内切,求动圆
圆心P的轨 迹方程.
2222

【解】 如图2-14.设动圆圆心P的坐标为(x,y), 它的半径为r.由已知,得两
定圆的圆心分别为O
1
(-1,0)、O
2(1,0),半径分别为r
1
=1,r
2
=3.
∵ 动圆P与⊙O
1
外切,与⊙O
2
内切,
∴ |PO
1
|=1+r,|PO
2
|=3-r,
∴ |PO
1
|+|PO
2
|=4.
2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即动点P到两点O
1
、O
2
的距离之和等于4.
从而由椭 圆的定义,得动点P的轨迹是以两定点O
1
、O
2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 .由
于⊙O
1
与⊙O
2
内切于点M(-2,0),所以轨迹中不包括 点M.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解说】 本解法的特点是利用椭圆的定义和两圆相切的条件.
例4 如图2-15,F是圆锥曲线的焦点,P
1
P
2
是焦点弦,e、p分别是离心率和焦参数(即
焦点到准线的距 离|FF
1
|),求证


【证明】 如图2-15,过P1
、P
2
分别作准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Q
1
、Q
2

由圆锥曲线的定义,得



2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说】 本解法的特点是灵活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线段定比分点公式.

习题2.5
用综合几何法解证下列各题:

焦点,AB为左支上过F1
的弦,且|AB|m,则△ABF
2
的周长是____.
2.已知△ ABC的两个顶点A(-a,0)、B(a,0)(a>0),顶点C在运动,且|AC|=2b(b
是 定值),求BC中点P的轨迹方程.
3.已知

ABCD的相对两个顶点A(-4, 6)、C(8,2),过原点O作一直线l把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方程.

2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焦点也是F
2< br>,C
1
的准线与C
2
的准线重合,P是C
1
与C2
的一个交点,求证:

5.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是F
1
、F
2
,Rt△PF
2
Q的直角顶点为P,P、Q在椭圆上,F
1
在线
段PQ上,且|PQ|=|PF
2
|,求这椭圆的离心率.
6.从过抛物线x=2py(p>0)的焦点F的弦AB的端点向准线l引垂
2

习题2.5答案或提示
1.周长=(|AF
2
|-|AF
1|)+(|BF
2
|-|BF
1
|)+2(|AF
1
| +|BF
1
|)=2a+2a+2m=4a+2m.

3.设AC与BD交于G,则平面几何知识可得,所求的直线l过点G.l的方程为y=2x.
4.设C
2
:y=2px、C
1
的离心率为e,点P到C
1
的左准线的距离为d,则由抛物线、双
曲线的定义,得|PF
2
|=d,
2



2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6.(1)因为|AF|=|AA
1
|、|FB|=|BB
1|、AA
1
∥y轴∥BB
1
,所以∠AFA
1
=



学科方法·坐标法
坐标法是解析几何最基本的方法,它的思 路是,通过建立平面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或极
坐标系等),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或代数问题转化 为几何问题),从而利用代数知识
(或解析几何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
(一)坐标法解证几何题
例1 在△ABC中,已知BC=a,CA=b,AB=c,S为三角形面


【证明】 如图2-1,以边AB的中点O为坐标系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
直角坐标系,设A、B、C 的坐标分别为(-m,0)、(m,0)、(p,q)(m>0,q>0),则a=|BC|=(m-p)
+q=m+p+q-2mp,b=|AC|=(p+m)+q=p+m+q-2mp,c=4m,S=mq.
2222222222222
222
27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例2 已知:AB是半圆的直径,且AB=2r,直线L与BA的延长

与L的距离分别为MP、NQ,且MP=MA,NQ=NA.求证:AM+AN=AB.
【分析】 由|MA|=|MP|和|NA|=|NQ|,知M、N在以A为焦点的抛物线上,因此M 、N
是半圆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从而本题可考虑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求解.
【证法1】 如图2-2,以AT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射线OB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
直角坐标系.
∵ |MA|=|MP|,|NA|=|NQ|,
∴ M、N是以A为焦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上的点.
∵ p=|AT|=2a,
∴ 抛物线的方程
y=4ax

2
28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由已知,得半圆的方程为
[x-(a+r)]+y=r(y≥
0)

222
把①代入②中,整理,得
x-2(r-a)x+a+2ar=0.
22
设M、N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1
、x
2
,则
x
1
+x
2
=2r-2a.
∵ |AM|+|NA|=a+x
1
+a+x
2

=2a+2r-2a=2r,
∴ |AM|+|AN|=|AB|.
【证法2】 如图2-2,以A为极点,射线AB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半圆的方
程为

∵ |MA|=|MP|,|NA|=|NQ|,
29


v1.0 可编辑可修改
∴ M、N在以A为极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上.
又p=|AT|=2a,

从①、②中消去cosθ,得
ρ-2rρ+4ar=0.
2
从而由韦达定理,得
|MA|+|NA|=ρ
1
+ρ
2
=2r.
故 |AM|+|AN|=|AB|.
【解说】 由以上两例,可总结出坐标法解证几何题的思路模式图为:

(二)坐标法解证代数题


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证明】 由已知条件,得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x+y

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半径,即

∴ (z-a)≤a-2z,又a>0,
222

【解说】 本例利用方程的几何意义,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从而由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使问题获解 .


【证明】 如图2-3,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圆O的半径为1.
∵ α、β是方程acosθ+bsinθ=c在(0,π)内的两个根,
∴ acosα+bsinα=c,acosβ+bsinβ=c,
从而点A(cosα,sinα),B (cosβ,sinβ)是直线ax+by=c与⊙O的两个交点.

3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解说】 由以上两例,可总结出坐标法解证代数题的思路模式为:


习题2.1
用坐标法解证下列各题:
1.在锐角△ABC中,AD⊥BC于D,且 |AD|=|BC|,M是BC的中点,H是垂心,求证:|MH|
+|HD|=|BM|.
2.在锐角△ABC中,AD⊥BC于D,H为AD上一点,BH、CH分别交AC、AB于E、F,求
证:∠EDA=∠ADF.
3.在△ABC中,AB=AC,AD⊥BC于D,DE⊥AC于E,M是 DE的中点,求证:AM⊥BE.
3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6.关于θ的方程 acosθ+bsinθ=0(a+b≠0)有两个相异实根α、β,m、n∈R,求
证:
22

习题2.1答案或提示
1.以D为坐标原点,DC为x轴,DA为y轴,设点B(b,0)、

2.以D为原点,DC为x轴,DA为y轴,设点A、B、C、H
坐标分别为(0,a)、(b,0)、(c,0)、(0,h),则直线AC的方程为



3.以D为原点,DC为x轴、DA为y轴,设A、B、C的坐标


如图2-4,当直线y=x-u过点A(1,0)时,u=1.当直线与半圆相切
3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2
5.在直角 坐标系中,设M(1,2)、P(sinθ,cosθ),则P为⊙O:x+y=1上任一点,
f(θ) 为MP的斜率,由图(图由读者自画)易知,过M作⊙O的两条切线中,斜率存在的那一
条直线的斜率,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

设这切线的方程为y-2=k(x-1),则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k=3/4
6.由已知可得,直线 ax+by=0与单位圆x+y=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cosα,sin< br>α)、B(cosβ,sinβ),又P(m,n)是任一点,则|PA|+|PB|≥|AB|=2,即
22

34

高中数学为什么知识点全懂胆考不好-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必修三全解-高中数学凸多面体图片


高中数学数列的求和公式-优秀教师评语高中数学


文科高中数学怎样提高-高中数学三个不等式方程


高中数学答题技巧规范要求-高中数学 扇形图例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在必修几-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考题


高中数学的5个模块-高中数学概率题快递


高中数学几何图形投影的性质-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大赛课题题目



本文更新与2020-09-19 07: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4049.html

高中数学解题学科方法_参数法的相关文章